看周小兰,架灶烧火,开水放面,熟食切盘,麻利之极,同时也会给金顺分派个小活,让他有事干……看样子这两个,日子能过到一起去。

孔金顺经过这一顿饭的工夫,似乎突然领悟到点什么,端着碗笑得傻乎乎,“小兰很能干!”

周小兰脸红了,“就是烧了个火,开了个水,我也没做啥。”

面都是现成炸好的,调料都是小纸包分开放的,熟食不过是切一切,这哪能叫活儿呢?

司娓娓也点点头,“小兰做得很好……咱们快吃,吃完了接着赶路。”

王大军和孔军顺一听她这最后半句,就对望了眼,加快了吃饭的速度。

这是有情况啊!

周小兰很会察言观色,看着那三人都跟狼赶似的吃东西,她也跟着,果然四人迅速吃完了饭,也顾不上细收拾,就把碗盘都收到马车里,几乎是人才坐进车里,马车就赶了起来。

小路不比官道,坑坑洼洼,时不时到了狭窄的地方,还得车上人下来,牵着马走过去。

刚刚在岔路口的时候,周小兰其实都瞧见了,明明有条更平整的路,这三人不走,偏偏要费劲巴力地走小路……

而且虽然只相处半天,周小兰就敏锐地发现了,这三个人里头,说起来那位王大爷是主家,司大姐是妹子,可其实做主的反倒是司大姐。

她娘说给她找的是行商家里雇的伙计,她想着只要是好好干活的正经人,那都比她后爹给找人的强,比她后爹强!

说是她那位男人三十三岁了,可瞧着,虽说也不长得多好看吧,但真不像三十三的人,面嫩。

听着他们仨平时说话都很亲近随意的,她都有点弄不清这仨人究竟怎么回事儿。

她是没跟着做买卖的人赶路过,但她常跟着她娘去客栈里帮工,也听过不少行商的故事……那真是苦得不行不行的,可这三人,马车上吃的喝的用的,实在是讲究,在路上吃的一顿饭,比她家里过节吃的还好呢!

以她的见识,实在是猜不出来这伙人倒底是怎么回事……不过管它呢,反正带她脱离了后爹的算计,不用担心哪天突然被后爹带的人给捆走了……就算是去山寨里当土匪婆,她也认了。

好容易走出了那一段,路面总算平整了一些,四人也都上了车,接着向前赶路。

司娓娓拿出自己的小本本,正是这次的旅行日记。

“咱们再走一段路,估计能在天黑前赶到山神庙。”

周小兰羡慕地看着司娓娓的小本本。

“姐姐还识字?”

司娓娓点点头,“嗯,我们村子,无论男女老少,都识字。”

周小兰只觉惊讶,“真的?那金顺哥也识字?”

她原先亲爹没死的时候,对她可娇惯,还说等再长两岁就送她去女先生那里识几个字,学个描花……可后来亲爹过世,母女俩被赶出来,亲娘再嫁了个浑人,家里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连弟弟长到十岁都是大字不识一个,更不用说她了。

“是啊,你要是有不认识的字,就让金顺教你。”

司娓娓就从周小兰身上,深刻体会到了,什么叫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要不是因为社会的原因,陈氏自己就能养活得了自己和女儿,完全没必要再嫁,或者就算再嫁也该有底气。

周小兰也不至于因为怕被后爹给随意卖掉,要草草远嫁。

古代对于古代女子来说,那就是难度HARD啊。

周小兰一听两眼闪闪亮,“嗯。”

未来的男人居然识字,这让她心里又高兴了几分。

这样不管她能不能学会吧,起码将来的儿子不会变成睁眼瞎了。

果然,在傍晚之前,他们看到了一座破庙。

这山神庙之前三人就曾经借宿过,庙里没人,一处配殿塌了半边不能住人,大殿里还有神像也不好住人,因此三人是在破庙后院的厢房借宿的。

这次他们仍然把马车赶进了后院。

周小兰已经做过一次饭,这回就有经验了,而且因为不赶时间,她还切了点青菜和肉丝,下了几个鸡蛋,和面一起煮着,咕嘟咕嘟的,香气扑鼻。

正搭着简易床铺的孔金顺和王大军对视一眼,王大军伸出大拇指。

“你小子有福气!”

孔金顺美得鼻涕冒泡,“嘿嘿嘿!回村去我请客!谢你和村长两位大媒!”

赶了整一天的路,肚子里来碗热乎乎的可口汤面,配上油炸的麻花和撒子,那是真舒坦。

马车里铺上了席子和褥子,由司娓娓和周小兰在里头睡,外头简易床铺由两个汉子睡……

半夜时分,四人几乎是同时被惊醒的。

第47章 狭路相逢

探路小队不管是借宿还是露宿,都没有留人值夜。

这不是他们不想值夜,主要是人太少了。白天还要赶路,夜里再睡不成,常人受不了。

起先才从村子里出来的时候,试过这么干,但弄得三个人都是精疲力尽,顶着黑眼圈哈欠连天。

后来他们把带的鱼干肉干都卖掉以后,身边带的食物少了,就没人打他们的主意了。

这次从省城出来,他们带的货物也不多,份量也不重,只从车辙上就能看得出来,肯定不是什么肥羊。

而在临睡之前,司娓娓也会用无人机再查看一遍地形,看看周边有没有什么异常。

他们睡的厢房窗台和门口,也会安装上准备好的捕兽夹。

只要来的不是大股的流寇,探路小队还是不用怕的。

但这次不一样。

他们听到的是沉闷密集的马蹄声。

武侠电影里,经常有人趴下把耳朵贴到地面上,就能听出来来袭的敌军有多少人,距离到哪儿了。

司娓娓他们仨没这个本事,可凭感觉也能判断出来,这来的是大股的部队啊!

然而这周边是片荒凉的平地,就一个破庙,周边有几颗歪脖树和荒草,他们能躲到哪儿去?

仨人都是脸色大变。

难道这回要吃药丸?

司娓娓抬起手腕,看了看手表,现在是凌晨三点半。

“怎么办?咱们会不会已经被包围了?”

孔金顺是真沮丧啊!

他好不容易要娶媳妇了,结果连媳妇小手还没拉过呢,这就要交待在这荒郊野外了吗?

“别急,不一定是冲咱们来的,你护好小兰,大不了咱们把东西全给他们,保命就行。”

他们带回来的东西,也就布匹和铁锅武器值钱,都是靠卖镜子挣来的,横财丢了也不可惜。

四人本来就是合衣躺下的,这会儿都爬起来,手里拿起了武器。

而喧闹声更响亮了。

听着动静,少说有百来号人,冲进了破庙里,还有呼喝声。

“去搜查看看!”

“动作还不快点……要是……要你们的小命!”

听见刀兵声响,司娓娓低声对王大军说,“不像是流寇,应该是官兵。”

不是流寇固然好一点,但碰上了官兵,也不是什么好事。

这要是放在现代,碰上子弟兵,那司娓娓他们就可以放心地睡大觉,说不准还能蹭点吃喝啥的,可这是在古代啊!

就算是传说里最纪律严明的兵马,也难免会出几个害群之马,又没有录像和录音的,老百姓吃了亏上哪儿说理去?

“大人,那边有火光!”

一名身着甲胄的军官跟着手下来到了后院,果然就看到了那低矮的厢房内,燃着火光,透过火光,能看到里头停放着马车,隐隐有几个人影。

“什么人?”

“我们是过路的客商!”

发声的是个汉子,听着很是紧张,话音未落,便见门口走出来两个男子。

王大军跟古人打交道的次数不少了,但他还是头一次跟官兵打交道,还是在这种夜深荒凉的地方,再大胆也是忐忑不安的。

司娓娓也跟着出来了,她出城的时候就换回了男装,一路上从无破绽,因此也跟着出来,就是怕王大军应对不及,她能补救一二。

至于孔金顺和周小兰,他们俩不拖后腿就很好,还是别让他们出来了。

“见过将军大人,小人是本省客商,因回乡路过,在庙里借宿一夜。”

王大军和司娓娓两个人在古代世界呆了一个多月,礼仪啥的也学会了,这个时代平民见官,行鞠躬礼即可,用不着跪地行礼,不然两人得郁闷死。

那位将官目光如电,上上下下打量着二人,“可有路引?”

“有的有的。”

王大军赶紧拿出他们伪造的路引,十分镇定坦然。

开阳县衙都被流民攻破,据说县衙的大小官员都被杀得没剩几个了,他们伪造个路引,又有谁能认得出来是假的?

将官就着火光看了看手里的路引,脸上的神情这才略松了松。

“你们是开阳县人氏?这是要回乡?”

王大军赶紧把在省城编的那一套拿出来,“听说皇爷开恩,下圣旨让三殿下领兵平乱,我们家乡的父老乡亲总算能脱离水火,盼来安宁日子,小人贩货到省城,赚了几个银子,就想着赶紧回去,看看还能不能寻到家乡亲人。”

那将官的脸色又好看了些。

原因无它,他便是三殿下帐下的将官,跟随三皇子出征平定东安省南之乱。

开阳县城就是南五县之一,虽不是大乱之源临河县,但也被流民劫掠一空,平民流离失所,不是加入贼寇,就是变成流民四散奔逃。

这会儿虽然还没到南五县,就听到南五县乡民对三殿下的感恩怀德,自然是心里滋润的。

“你等且放心,我大泰军不日即到南五县,匪乱自然就平了……”

这两个不过是小小客商,他当然没必要说在前殿歇息的正是三殿下。

“多谢将军和各位军爷不辞辛苦,解民于倒悬,小人不知大军将到,就冒然在此歇脚……还容小人等收拾腾空屋子出来。”

将官目光一斜,就看向了说话的另一人,这人说话文绉绉的,大概肚子也有点墨水。

说起来这个破庙既然被三殿下占了,周边自然是要清场的。

这几个商贩倒也知情识趣。

“哦,你们临来时,可路过青羊村?”

“大人说的,可是顺着山势的官道上路过的一个小村子?村口有巨石,像头山羊的?小人今次为了赶路抄近道,就没走官道,而走的山背的小道。”

说到这儿,司娓娓有点明白了。

这官兵的大批人马为啥要夜间急行了。

因为青羊村出事了呗!

之前司娓娓不是放出无人机,临高远望么。

她这一望可不要紧,就发现在青羊村上空,盘旋着大片的乌鸦。

这可不是什么好预兆。

只能说明青羊村遭遇了什么可怕的事,死了很多人。

司娓娓只是个小村长,探路小队加上外来媳妇也才四个人,当然不会专门走青羊村来个特别研究倒底发生了什么,所以宁愿走崎岖得多的小路,也要绕过青羊村。

这支军队深更半夜的赶路,一定是本来打算宿在青羊村,结果到了青羊村才发现不对,又急急忙忙地动身。

司娓娓其实也有点好奇青羊村的情况,但她又不傻,自然是表现得啥也不知道的样子。

“原来如此……”

那将官心想,这几个客商倒是运气好!

“既然这样,你们便收拾东西,去别处吧。”

说完这句话,大概又觉得深更半夜的,把这几个先到的客商赶走也有点过意不去,又加了句,“如今路上并不安宁,你们不妨缓缓赶路,跟在大军后头,也免得碰上流民匪寇。”

王大军和司娓娓两人同时连声道谢。

他们进了屋,里头的孔金顺和周小兰听着外头的对话,已经开始动手收拾,本来就在赶路,一切以方便省事为主,用了不到三分钟,就已经全都收拾好了,王大军和孔金顺两人拉着马,周小兰和司娓娓坐在车里,一行四人就离开了破庙的后字。

那位将官还派了人跟着马车,大概既是保护也是监视。

车子出了破庙,虽然天色未明,也能看到荒野中一黑压压的都是士兵,因是野外露宿,几人一堆围着篝火席地而坐,有的啃着饼子,有的端起皮袋喝水。

“护送”马车的几个士兵们一直把他们送到离大军临时营地五百步远的地方。

王大军很有眼色地塞给那为头的士兵一个荷包,还有一袋子肉干。

“多谢军爷,这点子东西,请几位闲了打点酒吃。”

士兵们急行了半夜的路,这会还得送这几个不知道哪里冒出来的小商贩,本来没多少好气,但见他们如此知情识趣,态度就好了不少。

“你们倒是幸运,没路过那青羊村!那村子啊,早就遭了匪,人全没了!不光如此,还闹起了尸毒……我们好几个弟兄都中了招。”

看到王大军和孔金顺两个面露惊恐骇然,小队长干笑了两下。

“行了,军情重大,不跟你们多说了,你们呀,回乡的路上还是慢点吧!这一路实在不太平!”

小队长带着几个士兵走了,王大军他们也不敢多逗留,忙又赶了一段路,直到过了二十里地,这才寻了个地方,准备做早饭。

“我看咱们就在这儿等着三皇子的军队过了再走,跟在他们后面,大概会更安全些。”

“早知道,咱们就在安远城里等着多好。”

孔金顺有点可惜没在安远城多住两日,没准有了那两日,他还能带着未婚小媳妇去城里逛逛,给小媳妇买点好东西啥的,一来显示他的经济实力,二来还能增加感情。

“大军开拔日期,本来就是军事机密,咱们小老百姓,上哪知道去!”

还是王大军更懂行一些。

想起青羊村,也觉得胆寒。

“刚刚那个小队长说什么闹尸变?也不知道究竟出了什么事情,得亏咱样没路过,不然就咱四个,说不定就交待在那儿了。”

“要是匪徒杀害了全村的人,又没有人收尸,如今天气热,各种食腐动物都出来了,互相交叉感染,很容易变成病毒的温床……”

司娓娓说着心头一凛,“别这支军队染上了瘟疫啊!”

第48章 乱世流离

“不会吧?”

孔金顺一听就吓着了。

瘟疫啊,他也是在现代经历过几次大瘟疫的,现代那什么医疗水平,多少医生护士,就那还人人紧张呢,如今在古代,啥啥都没有的,那还不是要完?

“那咱们可不能跟在这支军队后头,得离他们越远越好啊。”

上万大军,人吃马嚼的,能留下多少生活垃圾!

那垃圾里头还不全是病菌啊啥的?他们跟在后头,那还能有好吗?

他们这回出来,耿二叔是给了几板药片,防着万一感冒发烧拉肚子发炎啥的。到目前就用过两片拉肚子的,其它的都还在,可碰上瘟疫那可不是这些小药片能救的了的。

“咱们肯定不能离得他们太近了。为了保险起见,咱们接着绕道!”

这么一支大军,如果真的能平了乱,的确是功德无量,司娓娓打从心里也不希望他们碰到瘟疫这种倒霉的事儿,但希望不希望是一回事,她就一个身上只带几板感冒清阿斯匹林头孢氟哌酸的小村长,她也无能为力啊!当然了,如果往好处想,朝廷派出大军,里面肯定也少不了军医,大泰朝建国没几年,也是久经考验的,应该不至于连个小瘟疫都对付不了。

司娓娓拿出自己画的地图来,跟队友们商量路线问题。

“本来咱们是一直朝南走的,但为了避开大军,咱就得朝东边拐个弯……咱们来的时候没走过这边,但是听说应祥县城没被流民冲击过,还算幸运,不然咱就去应祥县城住两天再说。”

王大军点点头,“这样也好,咱们没去过应祥县,正好也能看看那边的风土人情。”

他们这一趟出来是干啥的,就是为了搜集情报,打探地形啊。

应祥县离着开阳县比省城还近着一大半的路程呢,如果这个县城真的保存得还好,经济没被破坏的话,未来一两年,朝圩村想买卖物资就都只能去应祥县了。

孔金顺自然没什么意见,他甚至还有点小庆幸。

自从被王大军点醒之后,他在某方面突然明白过来。

他未婚的小媳妇不能这么快就回村,不然村里好几个光棍,眼红要挖他的墙角咋办?

虽说小媳妇跟他是写了婚书了,但又没领证,没在村里办婚礼,真被人抢了婚事,他也不可能把那不长眼给弄死是吧?

所以说他得把小媳妇哄得死心踏地才好。

周小兰对于半道上拐去了应祥县,也没有意见。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反正一路上都没少她吃喝的,甚至吃的比在家还好,又不用做重活,她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不过她虽说打小就没出过省城,可在队伍里呆的时间越长,她就越有些好奇。

不知道她男人孔金顺的主顾家,究竟是做什么的。

就看他们每天吃饭穿衣,洗脸净手,一套一套的,就她听说过故事里的地主家的老爷太太,也就是这样了吧?

她男人孔金顺跟她继父那种男的一点也不一样。

一开始看着他五大三粗的,周小兰还有点害怕,后来发现他就是有点嘴笨而已。

他送她漂亮的珠花,教她认字,送她奇特的杯子,香胰子,柔软的帕子,还有刷牙用的小刷子。

没错,那巴掌大的小刷子,是用来刷牙齿的,比柳枝沾青盐好用得多。

况且她在家的时候,只有柳枝,没有盐,盐那么金贵,菜里都不够放,哪舍得让人用来洁牙?

周小兰觉得出门这些天,是她最快活的时候,她就盼着能早点到了朝圩村,早点办婚事,能得公婆的喜欢,不要因为婚事没经过他们就在心里记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