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殿下宅心仁厚,安抚各地归来灾民,颁布了许多休养生息鼓励农桑的条令。

听说返乡灾民都可去衙门领到口粮和种子,也能借贷农具和耕牛。

人离乡贱,能回去谁乐意在他乡当短工呢?

于是他和几个在外流浪的乡亲就结伴还乡了。

他本是开阳县落云山西边山脚下原家庄的,好不容易千里迢迢地回了村,可村子里就没剩下几个人了。

又因为原家庄的村长一家去逃荒并没回来,不知道是死在外头了,还是在哪里落了户,他就托了个大,自任村长。

田地是农民的根本,他带着村人上县衙,除了领了些救济粮和种子之外,还想借贷些农具和耕牛。

然而县衙里却有规定,一般的农具,如锄头铁钎只要押上村里的田地就能领着,可耕牛却不行,需得十户联名,且押上所有人家的房产和田地才行。

这个条件听起来苛刻,但其实细算起来,如今各村都没了人,大量的田地抛荒,没人种的地,实际上不值什么钱。至于房子那就更别提了。乡下建房,多是土坯,能用一半砖的都是殷实人家,这种房子一旦没了人住,荒草丛生,野兽作窝,破败得极快。用不了两年房顶一塌,就更是一文不值了。

而耕牛可不一样了。

如今一头健牛,在市面上最少也得六七十两银子。

换算到现代,那就相当于买了一辆中档车。

之所以五县的县衙里能有耕牛租借,还是借着三殿下的光,三殿下私人出银子,通过大殿下从南边买了一批五百头牛,每个县约摸有百头。

当然一个县不可能只有一百个村子,而且一头牛说起来也不够一村人用的。

只是如今有些村已经彻底没了人,好点的村子也只余下三分之一的人口,所以这百头牛倒是勉强够用。

这位原五郎打短工的时候也挣了百把文钱,农具倒是不用愁,但村里人家不足五户,离能借牛还差得远,他可不就想着去别的村子看看,万一也碰到跟他们原家村差不多的,两村合起来借头牛,一村用半月总是行的。

这不,原五郎找遍了邻村,不是村子空了,就是人家早就已经凑够了十户,或者有一两户人家的,觉得跟他们这样人多的村子合起来不划算,怕是要平白受欺负,就不肯答应。

原五郎就只好顺着附近的开阳河一路找上来。

这边离原家村不近,原五郎打的主意就是碰上落单的人,就劝说对方到他们村去住。

反正村里有不少绝户人家的房子和田地。

谁想到死人尸骨倒是找到了好几处,活人就没见着,一直到碰到了王大军。

他这一番话,基本上是把他自己的底细都交待给王大军了。

同时也有意无意地试探着王大军的底细。

之前在村委开大会的时候,卫星村是朝圩村对外的一个前哨,肯定得在古代有个站得住的身份。

卫星村是个新建的村子,不管是外形建筑,还是内部的给排水,牲畜养殖,耕作种植等都跟正宗的本地村子不同,所以不可能再出一个女村长,让人一听就觉得怪异,因此王大军就担起了这个担子。

王大军就把先前由司娓娓打底,崔小强润色加工的故事给说了一遍。

王大郎本是小王村的人,打少年起就跟着大客商在外头做生意,后来挣了点银子回乡想要奉养二老,谁知道一场天灾人祸,将小王村也给毁了,只剩下几个流落在外的村民。

王大郎深感痛心,于是拿出银子来买了粮食和种子,想办法找回了同村人,还善心大发,收留了些活不下去的老弱妇孺……因原来的村子已经毁坏,干脆就在开阳河边寻了一处风水宝地,修建了个全新的小村子,起名卫星村。

王大郎的故事并不算多稀奇。

经过这些年的战乱天灾,一个村子没了,在另外的地方再重建也不是没听过。

因此原五郎就没怎么怀疑。

反而还挺热心肠的告知他信息。

“王兄看着就不是一般人,能白手起家,重建一村,实在是个能干的……待有了机会,定要去上门拜访。”

原五郎还真的挺想见识一番王大郎的村子是什么样的,不过他眼下最要紧的事情还没办成,显然王大郎并不会带着卫星村的人迁到原家村,所以他就不去白费工夫了。

“县衙那边这段日子正在登记全县各村的户籍人口,王兄虽说未必缺那些救济粮,但登记在册,将来办事也方便不是?再一个因灾荒,朝廷免了咱五县三年的税,待等到三年后,可就要征税纳捐了,王兄还是早些定下村长的位置,免得将来麻烦。”

原五郎不知道卫星村的人口结构,只当是跟他们原家村一样的。

比如说村里虽然不剩下几家,可那几家的壮年汉子未必心里没有想头,当村长可能捞不少好处呢!但这不是他脑子转得快,先下手为强,在官府那儿登了记,占了个村长之位么?

他劝了这么一番话,也是看王大军人物不凡,想结交一二。

但他这番话还真说到王大军心坎里了。

王大军就拿出他当兵时候那个交朋友的架势,拉着原五郎要请他一起吃干粮。

原五郎出来寻访,肯定身上带着干粮,这会儿也的确饿了,就势跟王大军称兄道弟,互换吃食。

原五只是拾了两根柴的工夫,王大军就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生起了火。

把冷掉的大饼放在火上烤一烤,外层焦香,里层温软,尤其是王大郎带的饼子,居然还是精白面的!

原五郎这下子更是巴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把去县衙登记造册的流程详细地说了一遍。

什么哪个小吏脸酸手黑,哪个小吏好说话,说了算的是哪个……总之是都挺有用的。

王大军的态度可不就更热情了?

再三道谢后,又约好了待到忙完秋收冬闲了,定要去原家村上门做客。

司娓娓听完王大军这番话,笑着点点头,“这人给的信息还真挺及时的,以后倒是可以结交一二。”

本来她这次来到卫星村,就想把卫星村在官方的身份给确定下来。

“这个事情宜早不宜迟,不如就明天去吧?”

那原老五说了,去县衙登记造册的时候,要有全村人的姓名年纪,还要有房屋田土的大概情况。但凡有哪一点不清楚,衙门的那些大爷都会横挑鼻子歪斜眼,把人给轰出去。

不过这是三殿下派的县令在坐镇着还算好的,搁着从前,让他们办事,怎么都得花银子出血不可。

司娓娓和王大军就列了个表,把目前卫星村的人口都写在上头。

长驻人口,除了王大军之外,还有十一个古代人。

而十余名朝圩村来的劳力……因为是轮换的,两人商量了一番,就写了十个人。

反正名字也简单,都是什么赵二郎,孔老六,王四郎之类的。

考虑到卫星村里的构成,也得着重培养古代村民里的骨干力量。

高老头年纪略大了点,贺氏和高彩霞是女子也不方便抛头露面。

封大牛这个年纪最大的少年,干活卖力,又有眼色,能在最困难的时候不丢下弟妹,人品该是过硬的,而且古代十八岁成丁,十六岁一般就下地干活,培养一番,再有四年,封大牛就能成为卫星村的得力人手了。

这次去县城衙门办事,他们就打算带上封大牛。

第二日,早起梳洗用过早饭,带上赵母和高彩霞为他们准备的干粮和水,三人就出发了。

去县城可不像是在现代,开上车也就半个多小时的事儿。

像原老五他们村子其实比卫星村离县城还近一些,就这,他一大早起赶路,路上根本不敢歇,到县城也都过了午饭点了。

在县衙办完了事根本不敢停,着急忙慌地往回走,回到村里天都快黑透了。

也得亏原老五去的时候还是跟同村相跟着,不然路上碰到狼啥的都回来不了。

司娓娓他们略好点的是,他们还有辆马车!

当初从省城回来,王大军就买了马车,本来还想着等到了河边,马车可能就得放弃了。

没想到又碰上封大牛他们四个孩子,让司娓娓坚定了建卫星村的想法,这马车和马,才算保得住了。

王大军赶车,封大牛坐在边上,跟着学怎么赶车。

车内除了坐着司娓娓,还带了点粮食和布匹等物品。

第82章 仙人村寨

有钱能使鬼推磨,既然原五郎都给了提点,他们就带上些礼品,好投石问路。

听说粮食如今在城里,都是从前的两倍价格。

就这还是经过三殿下从南边调了两次粮,强力打击了城内奸商的结果,不然说不定要涨到天上去。

司娓娓他们带的粮食,是朝圩村出产,运到卫星村,他们用小口袋分装了,一袋子大概两三斤的样子,准备用来送礼。

两三斤的面粉用来送礼,放在现代肯定要被人吐嘈死抠,但在物资缺乏的年代,提上一小篮子精面去送礼,绝对是很有面子的一件事。

放在灾后的开阳县,这份礼的珍贵要再加一倍。

至于另外的两匹厚布,则打算去随机应变,既能送礼,也可高价卖掉。

封大牛坐在车夫座边,精神抖擞地盯着王大军的手势和动作。

坐马车他这是头一回,上县城也是头一回,可想而知,这个半大的少年有多激动了。

王大军碰到道路平坦的时候,也会错开位置,让少年试上一试。

马儿在卫星村养了好些日子,虽然大人们不让孩子们靠近,但割草喂料的活儿,小孩儿都会抢着做。

马和马车在古代孩子的心里,大概就像是王大军小时候在村里看到轿车那么激动。

但后来几乎家家都有车了,再看着车子,就像是家里多了个电饭锅那样,没啥感觉了。

嗯,等到开阳县的骡马市恢复了,还是得去买两头牛,几匹马,来回拉个人,运个货都方便。

从卫星村步行到开阳县城,即使是个壮年男子,也得花上将近六个小时。

但有了马车,则省了一半的时间。

司娓娓他们是七点半出发的,将近十一点的时候,就远远地望见了开阳县城。

司娓娓掏出了手机,给开阳县城拍了几张照片。

现代那边有几位研究员认为,古代开阳县城跟现代的开阳县城其实是一个地方,只不过处于平行时空的不同结点,但它们之间肯定是有某种联系的。

说不准,现代的开阳县城往前推一千多年,跟这个古代的开阳县城是双胞胎一般的相似呢。

只是现代的研究人员在现存史料里发现有关千年前开阳县城的记载很少,但司娓娓他们去省城的那趟旅途,拍摄回来的一些资料,比如省城安远城的城墙和护城河位置……

研究人员在对地表特征作了比对之后,居然真的在现代的省城一处垃圾场下头,发现了古城墙和护城河的遗址,那护城河的淤泥里,居然还找出了不少极具价值的古代生活垃圾和文物!

这个考古发现跟华国之前实现的量子通信技术肯定没法比,但在考古界,却是件令业界瞩目的大事,因此,也有不少名校的考古大拿,踊跃申请加入539工程相应的考古组……当然了,申请是一回事,能不能进去,就要看能否过得了审查的关了。

所以司娓娓的任务里,也有尽可能地对古建拍照摄录这一项。

开阳县城肯定不能跟省城这种大城比,而且城墙和城门都有破损后修补的痕迹。

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四个城门都似模似样,箭楼龟墙样样不少……虽说也没挡住流民匪的袭击吧,但看上去很有种微缩精悍的美感。

他们到达东城门那会儿,正是进城的人最多的时候。

几十名守城的官兵正在官道边上,阻挡着进城的人流。

“且等等再进!”

他们这辆不起眼的马车就混在入城人群里了。

虽说开阳县城的经济还没恢复,但入城的人那是真不少。

有附近村子的村民要进城做工做小买卖的。

更多的是大老远赶来,去县衙去领救济的灾民。

都没用司娓娓她们开口问,就有要进城的百姓大着胆子问出来了。

“敢问军爷,可是有哪里的贵人要进城?”

如果是在过去,百姓们是不大敢跟这些守城的侍卫们搭岔的。

但自打城里遭过一番大变,三班衙役,卫所士兵们都跑了个精光,而后三殿下派兵将县城从流民匪里抢回来。再安插的这些当差的,就跟过去的是两码事了。

虽不至于跟传说的卫家军那样私毫无犯,爱民如子吧,反正风气是好了很多。

就连县衙门里那些小吏,都跟着收敛了许多。

对于过手的救济都不敢贪,最多沾点过路的油水罢了。

“殿下出城有要事公干,你等都站远些,莫要冲撞了。”

听了这话,老百姓们都小心地向边上退了退,脸上露出崇敬,甚至还有人直接就跪倒在黄泥地上,虔诚祝祷……

司娓娓和王大军对视一眼,不约而同地向朝后退了退,且尽量低头弯腰。

好巧啊!

先前他们去省城打探情况的时候,正好三皇子就到了省城。

后头他们夜宿破庙又碰上了三皇子。

如今来一趟县城,又赶上三皇子出城办事?

就不知道是办的什么事了?

得亏在场的百姓们跪地祝祷的只有一半,还有一半则是弯腰行礼,翘首张望,想要瞧瞧皇家的龙子龙孙是什么模样,才显得他们三人不那么突出,不然少不得也得跪一跪了。

等了约摸有十分钟左右,果然见从城门内出来五骑人马。

这五人身上都穿着铁甲背心,簇新的箭袖长袍,配上座下的高头大马,显得个个英武挺拔,军人特有的气质一下就显出来了。

就是王大军这样见多识广的,都忍不住在心里喝个彩。

这五人后头,又出来一个,这人的打扮就更炫酷了。

司娓娓小的时候常偷看姥爷的书,她姥爷就爱看什么XX演义,XX全传,X家将之类的,里头的但凡长相英俊,本事高强的小将都差不多一个描写,什么剑眉入鬓,胸前锁子甲,大红英雄巾,骑在神骏的大马上,手执一杆亮银枪,所向披靡,于敌阵之内七进七出……

但甭管那描写重复了多少次,司娓娓对这类形象还是很有童年滤镜的。

好么,这童年滤镜居然变成了个活生生的人!

虽说在省城见过三皇子的军队,破庙里见过三皇子的属下,但这次是真的见到活人了!

要不是怕死,司娓娓都想顺从自己那颗不安分的手,拍个小视频,传回现代,让三舅家的人好好研究下卫氏皇族,究竟是哪朝皇族的双胞胎?

这真人出镜,可别用历史上那些歪曲的画像了!

是的,看到身份不凡,长相又俊美的三皇子,司村长欣赏了一下,最先动的念头却是把对方的照片传回现代……

司娓娓对三皇子只多看了几眼,就去观察这只出城的队伍了。

前排五个中间四个,后头缀着九个,一共是十八个护卫,将三皇子护在中间。

还记得上回在省城见到三皇子的车队时,马匹和武器装备都有点陈旧,这才几个月没见,就跟换了支队伍似的。

看来三皇子是发了笔财,数目还不小呢。

因为不是大部队,三皇子一行十八骑出城很快,路过城门外这些向他行礼的百姓,三皇子微微颔首算是致意,但并未停下,十八骑便如阵旋风般,很快消失在了官道上。

入城的通道自然又畅通无阻了。

托三皇子的福,百姓们进开阳县城并不需要交入城费。

司娓娓他们三人顺利进了城,在城门口跟人打听了县衙的所在,就直奔县衙了。

对于刚才的插曲,司娓娓和王大军都没想太多。

看三皇子这个架势,估计是出城去跑马打猎的,不会是去清剿流民匪……当然跟她们就没啥关系了。

可他俩万万没想到,三皇子这一行人,还真是奔着传说中的仙人寨去的!

三皇子一十八骑从开阳县城出发,轻骑疾驰,速度比司娓娓他们那个驽马二手车可快多了,只用不到一个时辰就来到了玄天岭落云山东南山脚下。

山脚下一条官道,不算太平整,但能通马车。

而在官道的两边,已经有一队人马等候多时了。

这队人马,是从临河县过来的,人数有四五十号,都是骑士。

当中有一个人的模样最为特殊,他蓬头麻衣,只有一只独眼,两手被绑着坐在马上,那马还被另一名骑士牵着,落拓得很,一看就是这支队伍里唯一的阶下囚。

这人,可不正是之前逃过一命的赵海龙!

在众多被处决的流民匪首中逃过一命,这两个来月,赵海龙被关在囚牢里,虽说三皇子发话不要让他死,狱卒给的食水都没克扣,但只要一想到就算去了那所谓的仙人寨,他也是凶多吉少,这个杀人如麻的悍匪根本吃不下睡不着,所以现在看上去,越发的胡子拉碴,形容似鬼。

赵海龙见了三皇子,赶紧弯腰行礼,“草民见过三殿下。”

因他弯腰太过,重心不稳,还差一点就栽到马下,牵绳子的那名军士捞了他一把,喝道,“老实点!”

三皇子也点点头,“带路吧!”

当初来平定五县之乱,他只当是个苦差事,没想到经历一波三折,实在是让人感慨命运的神奇。

所以这个仙人寨,他是一定要亲去一探究竟的!

第83章 铩羽而归

赵海龙上回走这条山间土路的时候,还是前呼后拥,威风凛凛。

如今坐在马上,却实际上是个囚犯,还是性命随时不保的。

毕竟,自打他交待了仙人村寨的事情之后,三殿下虽然很感兴趣,让人盘问了他不少细节,其中过程自然不会让人好受,好几次赵海龙差点嘴一突噜就说出了实情。

然而这次如果能走到那道墙前,再碰上那厉鬼,三皇子身边带了这么多的侍卫,但凡认为他不怀好意,肯定会一刀先结果了他!

他垂着头,就瞧着马蹄一步步向前,都是把他往死路上送的节奏啊!

山道毕竟是山道,灾荒之年长时间没人走,越发的坑洼不平,荒草丛生。

赵海龙带着兄弟们来的时候是走的夜路,用了一个半时辰。

这回是骑马,速度快了一些,但也快的有限。

赵海龙有心瞅个时机逃命,可三皇子身边的侍卫都是真刀真枪战场上厮杀过来的,这么多人围着一个囚犯,还能让他给跑了?

是以快一个时辰过去了,赵海龙愣是没寻到什么空子,一颗心上下沉浮,后心汗湿了又干,如同被架在火上烤一样煎熬。

就这么地苦苦捱着,忽听前方探路的侍卫一声大喝!

“停下!”

赵海龙吓得整个人差点就倒栽下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