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太香了!”

“好吃!一会儿我也要买些粉条子,跟肉一起炖!”

“就是碗太小了!”

“这个碗也是送的不?”

第三轮的试吃,就变成了小馒头蘸酱。

甜辣味的,酸甜味的两种红艳艳的酱料,用雪白软乎的馒头蘸着,那滋味啊,太美妙了!

分到这一波试吃的,大多都是带着小孩的。

大人尝一口,再给孩子尝一口……

好多试吃的人心里都在想着,这家店这么大方,试吃的东西这么好,连碗都送,不会赔本么?

这么三轮下来,全场有一半的人都是试吃过的。

他们也发现了,凡是试吃过一次,后头基本就再拿不到牌子了,除非拿到牌子的肯让出来,但不是亲爹亲娘亲爷奶,谁舍得让啊?

但没了机会,大伙也舍不得走啊,不能再吃了,看看别人吃,也能饱个眼福呀!

“接下来,就是我们村出产的一些小零嘴了,这些都是小东西,在场的人人有份,不过还是那句话,就怕磕碰着大伙,反而是小店的罪过了,因此大伙都站着不用动,自然有人过去发的。”

大伙就瞧着先前那个白胖小伙手捧着个两个大布袋出来了,他把一个大布袋子交给王大官人,他自己背着一个,一人在人群内圈儿,一人在人群外圈儿,真是跟他们说的那样,见者有份,都是小纸袋子里头包的,有肉脯,有肉干,还有糖块,果脯……

全场顿时人人展颜,皆大欢喜。

坐在街对面二楼靠窗的几个人,瞧着这热闹,都顾不上吃面前的酒菜了。

他们就是衙门里的几位小官吏。

王大军跟他们打过几回交道,关系维持的还可以,这回卫星村开店,肯定不能少了这些人,但王大军又深谙这些当官的心理,那是不乐意跟平民们混在一起的。

因此在这个饭庄里订下了位置,请这几位的席。

至于席面上的酒菜,自然是卫星村提供的。

平民百姓要靠运气在街上才能试吃,他们的桌上就摆着大盘子可以吃到饱,而且每个人吃完了还能领个大礼包,里头就是些零食之类的。

总之,王大军这手笔,在他们看来,也算是大出血了。

王大军派完小礼品,就悄悄退出,从铺子里的后门出来,绕路来到饭庄,招呼这些小官吏们。

街上的热闹,不光没完,反而越来越红火了。

司娓娓就像是个带货的主播一样,手里拿个自制的纸壳小喇叭,把气氛和节奏,拿捏得极为巧妙。

“相信大伙尝过了我们小店的零食,也对这些东西的味道心里有数了……这试吃的环节可就结束了……诶,诶,那位大爷,还有那位婶子,您可别准备走呀,试吃的环节结束了,可我们还有试穿,试用的环节呀,只要大伙肯捧场,小店赔本赚吆喝,给大家准备了许多有意思的小礼品呀!”

在现代,大伙都不缺吃不缺喝了,可还是有老大爷大妈为了领免费大白菜早起排几个小时的队呢,更何况是物资匮乏的古代?

更何况其实那动了动脚的大爷本来也没打算走,就是脚站麻了,想腾换腾换而已。

而大婶则是想去把自己家里的人都叫来看热闹。

“相信消息灵通的街坊,早就知道我们卫星村里,是有一样稀罕的衣裳的,这,就是羊毛衫!”

“在羊毛衫出来之前,我给街坊们说一下,羊毛衫的好处。”

“第一个,它贴身轻巧好看,第二个,它暖和又透气,第三个,只要保存得好,能穿上好些年。”

第130章 即将到来

围观群众都乐呵呵地听着。

要说他们听没听说过羊毛衫,那是大部分都没有的。

而且就算这俊俏小官人说得再天花乱坠,他们也是半信半疑的。

开阳县城这种封闭的小城,城中百姓去过最远的地方就是逃荒的地儿,一件衣裳尤其是冬天的厚衣裳做好了要穿十几二十年,实在没吃的时候还得拿去典当,可想而知猛地冒出个新东西来,说比棉袄还好,他们肯定信不着啊!

但人家新铺开业,还下了这么大的工本,不要钱的东西送给大伙吃,味道还真的很好,吃人嘴短,自然是要捧个人场的。

就见那司小官人介绍完了这羊毛衫,就一拍巴掌。

随着巴掌声落下,打从铺子里头走出一队人来。

这些人还都是年轻小伙,身上都穿着各色的羊毛坎肩。

这坎肩花样还不少,有黑白交织的,有纯白纯黑的,还有驼色的,高领圆领方领V领,总之,别看只是个小坎肩,这花样却真不少。

这些小伙看着都面生,可是穿着坎肩在铺子前头绕着圈子这么一走,就觉得个个都挺精神的……

司娓娓还在那儿说着宣传词儿。

“这个羊毛衫太暖和了,现在天气热,所以就没叫这些小伙们那个带袖子的,穿个坎肩展示一下,给大伙看看样式和材料。”

“大伙别客气,只管上手摸摸看,是不是特别暖和?是不是特别贴身?连个接缝的线头都找不着?小伙子们穿上了是不是特精神?”

她这么一说,就有好些爪子伸了出去。

除了中青年妇人有些害臊没好意思伸手之外,老汉老太汉子们,都没忍住好奇心,上手摸了过去。

这些小伙子们倒是挺大方,相当地配合,还会回答各种问题。

“后生,这都没个开口,是咋穿上的?”

“大叔,是从头上套进来的,没有开口,这不是为了保暖贴身嘛?”

“哟,这还真的一个接缝都没有啊!这是怎么做的呀?”

“大娘,这个就是我们村的秘传啦!只有做的人才知道,俺们也不晓得呀!”

“这一件怕是得不少钱吧?”

“这个应该不贵,不会超过一两的……”

众人倒是都松了口气。

先前那些吃的东西也就算了,再稀罕它也就是个吃的,卖不了天价去。

他们想去捧个场也能捧得起。

但这从来没见过的稀罕衣裳,那就不好说了。

就是平时穿的冬衣,棉花加上布料,做工不算,最次也得两百个大钱吧?

如果不超过一两的话,那他们……虽然还是买不起,但趁机摸两把,过个手瘾还是可以的。

司娓娓把众人的反应瞧在眼里,脸上还是挂着宾至如归的真诚微笑。

开阳县城不富裕,就算慢慢地恢复了元气,像羊毛衫这样的轻奢,估计是没啥购买力的。

但他们卫星村要开个特产铺子,肯定是货品越全越好啊。

就像有些古玩店,可能平时也就卖出去几串文玩核桃,菩提珠子什么的,镇店之宝十几年放着,都未必有买家,可为啥还要镇店之宝呢?就是为了提升格调啊!

有了羊毛衫及以后的一系列产品,这县城里的人就不会把卫星村这家铺跟别家杂货铺搞混了,一提起来就是那家有很贵的羊毛衫的店……

而且卫星村将来发展的好了,肯定先富带后富,不说提升整个六县的富庶程度吧,起码开阳县是能跟着发展的。

那时候他们店里的东西,不论贵贱,不就都能畅销了么?

“好了,大伙现在也感受到了吧?这个羊毛衫是真的好处多多……刚刚给大伙展示的不是男子样式的么,现下给大伙看看小孩子的样式……”

司娓娓话音刚落,从铺子里又依次走出几个小孩子来。

而小伙子则悄没声地退回了铺子里。

还没摸够的众人注意力立马转到了这些小家伙身上。

这些小家伙最小的大概只有四岁,最大的有十一二岁。有男娃,也有女娃。

不管是男娃还是女娃,都是小脸肉嘟嘟,眼神清亮,气色红润,昂首挺胸,走起来格外的精神!

更不用说他们身上,也都穿着那个啥羊毛衫。

小伙子们的坎肩可能还有点单调,这小娃儿们穿的那可就叫多姿多彩了。

看走在最前的那个男娃,手里拉着个四岁女娃,男娃穿着薄薄的带袖毛衫,那颜色可真鲜亮,天蓝天蓝的,衣角还绣了一丛竹子,把男娃衬得英气勃勃,平凭了俊俏。

女娃呢,穿了件艳粉色的薄毛衫,这个色儿穿在年轻女子身上,绝对难免显俗气,可穿在四五岁小丫头身上却是正好!配上胸口绣的嫩黄小花朵,简直是年画娃娃走下了画儿!

围观的群众们都瞧得目不转睛。

要是自家的娃也能打扮成这样……

买不起是肯定买不起的,但摸还是能摸的吧?

“东家,能摸不能啊?”

“能啊!不过,不要吓坏了我们村里的小娃娃啊!”

孩子们的衣裳比小伙子的更好看,更多样,而且效果也明显。

这不,人群里就有两个被大人带来瞧热闹的小娃子,就开始哭着闹着也要穿一样的衣裳了!

眼瞅着场面就要失控,司娓娓立马一抬手,就有人送上了两个小袋子。

“小哥儿,小囡囡,你们喜欢这种衣裳吗?”

“那就要乖乖地听话,等到阿爹阿娘看你们表现好的时候就会给你们买啦!”

“现在谁先不哭,谁就有礼物哟?”

司娓娓话还没说完的,两个小娃哭声戛然而止。

司娓娓就叫人把小袋子分给他们一人一个。

先拿到的小袋子的小娃迫不及待地拆开。

却原来是个羊毛材质的小圈圈,颜色也是鲜亮的天蓝色,角落里绣着一丛竹子。

带着娃子的大人还没明白是干啥用的,小娃已经无师自通,刷刷地套在了脖子上。

众人这才恍然,哦,原来这是个脖套!

还别说,让这嫩嫩的颜色一衬,小娃也显得格外可爱了。

而另一个小女娃分到的是亮亮的粉色,她也学着男娃,套在了脖子上,小脸笑成了一朵花儿。

围观的众人这会儿都羡慕上了。

早知道就把自家娃娃也给带出来了啊!

不过这位小官人倒是好大的手笔,这样的脖套,虽是小孩子用的个头小,但算起来怎么也得几百文的,这会儿说送就送了,眉头都不皱一下的。

“东家,先前说的小礼品,可是这个?”

“咱们这么多人呢?只发两个是不是少点?”

“是呀是呀,再多发几个脖套呀。”

这些人其实也没抱啥希望,就今天这阵仗,抛费可实在是不少……他们也就是活动下嘴皮子而已。

哪成想那个年轻东家却仍然笑眯眯的。

“羊毛衫一件织制不易,要是当礼品送,咱是送不起,不过么……送点小小的礼物还是送得起的……”

就在他们听声儿的时候,那些小娃子们就跟变戏法似的,不知从哪里摸出小牌子就塞了出去。

还没待众人反应过来,小娃子们就手拉手跑进店子里头去了。

拿到小牌子的人则是欢呼惊喜。

“呀!我得了!得了!”

“东家,可是拿着这小牌子领礼品呀?”

“那我也要脖套,给我儿弄个脖套!”

司娓娓一拍手,已经有伙计推着个大箱子出来了。

“这里有脖套,有手套,有围巾,都是小礼物,礼轻人意重,以后还请各位街坊四邻多多关照我们这家小店!”

“现在开始,我们这家特产店正式开业,欢迎大伙入内参观……”

小牌子这次就发的比较多,少说也有四十多个。

因此,现场那是欢笑一片。

一部分人去领礼品,另一部分人则好奇地走进铺子里,想看看这家铺子除了方才试吃试用的,还有什么稀奇东西,还有刚刚自己尝过的那些好吃食,都卖个什么价钱?

而领礼品的那一队则是欢笑不断。

站在大箱子前头发礼品的崔小强笑眯眯地给大伙介绍着。

“您是选脖套,还是手套,还是围巾呀?”

“啥是手套啊?”

围巾这个大伙都知道,但手套可就又是个新鲜物了。

“喏,就是这个……”

崔小强就随手招过一个小朋友来,正好是许小山,让他戴了两只深蓝色的毛线手套,给大伙展示,“天冷戴着不冻手。有大人样式,也有小孩样式。”

其实他们今天发的这些小礼品,在围观群众看来,那是大出血了。

可放在现代,义乌批发也就三五百块钱的。

去年朝圩村种的棉花少,也就够用来做实验的。

今年种的面积多了,小型的家庭棉纺厂也开起来了。

用棉线和羊毛交捻出来的混纺线,织出来的手套和脖套围巾,舒适又保暖。

再加上半自动的加工,几个老太太聚在一起,边聊着大天,边织着,一天就能出几十套。

“这可实在是新奇,给来一套小孩样式的!”

“我要一个小闺女戴的那种粉围巾!”

“要脖套!”

“我要男娃用的手套!”

“哎呀,我有两个儿子,这可怎么是好呀?”

虽然领到牌子的大部分都是大人,可他们领礼品的时候大都挑了能给孩子用的。

还有人因为家里孩子多,而只能领一份发愁的。

旁边的人就打趣他,“这铺子不是开了,你进去给孩子再买一份不就行了!”

总不会都打算白来吧?

那人被其他人拿话一激,也确实觉得有些不好意思,就打着哈哈,迈步走进了铺子。

“嗯,那就再买一份!”

等走进铺子,他眼前就豁然一亮。

这铺子的窗子,比别的铺子至少要大一倍有余。

这就让屋子里光线明亮,那崭新的木制货架只刷了层清漆,占满了三面墙。

所有货品都摆货架上,下头挂着个小木牌,木牌上头写着价钱。

不过三面货架前头就站了三个伙计,都穿着干净崭新的衣裳,笑容可掬地回答着大伙的提问。

“这个羊毛衫一件多少钱?”

“大人的一件八百钱,小孩的一件是六百钱,坎肩穿着最方便还实用,才五百钱……”

问价的人愣了下,就一个劲的摇头,“这也太贵了吧?”

那伙计嘴皮子还挺溜,“这样一件衣裳,保存得好可是能穿好些年呢,您在外头肯定也瞧了摸了,是不是比棉袄轻便利索,还暖和?还更透气?那棉袄要是一出了汗,或者到了阴天下雨的时候,受潮了……好家伙,那穿在身上死沉死沉的,可算是落到冰窖子里头去了,有这么一件羊毛衫可就不一样了,您里头贴身套上一个,外头再罩个夹袄,活动方便还精神,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而且今儿是新店开业,打八折,过了今天可就没这个价喽!”

“我给您算算这个账,五百钱打八折,也才四百,四百文钱,您至少穿十年,一年才四十文,就能让整一年都精神体面,吃席的时候把外头的大衣裳一脱,夹个菜,酌个酒,都利利索索的……您说值不值?”

这伙计姓刘,正是朝圩村的小伙子,先前跟着一起来开过荒,流过汗,修过房的。

这不,一起来的小伙子们,有娶了媳妇的,也有被赏了个漂亮姑娘的,他们这些单身汉们,可不是就得再加把劲儿么?

司村长开这个铺子,一个是为了卫星村在这里站稳脚跟,二也是给他们提供个机会,多认识外头的人,靠自己的能力,说上一个对象。

就他们这些人,没有后顾之忧,家里的老人都在村里,吃喝不愁,有事就能找村委,还时不时地捎点东西给他们,村委给他们这些在外头干活的有补助,还是两套,一套是朝圩村里的工分,一套是外头的银子。

就他们的月补助工资,足够县城里一个普通四口之家三四个月的开销了。

所以他们的竞争力还是挺强的。

小刘原本其实不太能说,但凡他能说会道一点儿,就凭他不丑不傻的也不至于在现代找不着对象,这不是穿越了么?原先觉得等等也没关系的事儿,现在突然就有了危机感……

所以司娓娓给他们做情商培训的时候,他们几个就都挺认真的。

不光要学点心理学,营销学,还要跟崔小强学点古代常识,编故事的能力……

甚至还要摸拟在开店的时候可能遇到的各种麻烦,锻炼危机处理能力……

小刘学了这一个多月吧,就觉得……

学,晚,了!

但凡早有这个能耐,他说不定早就发家致富娶老婆了。

这不,面对着这些古代人,他本来还有点怵。

可是一想反正也没人认识他,脸皮厚就厚点呗……这不,张嘴就把演练了多次的词儿给说出来了,似乎反响还……可以?

反正被他说的那个中年男子,想了想,还真就掏钱买下了一件。

打包拎着回家了!

就连旁边看热闹的,也有掏钱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