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波桃子成熟它们没赶上当卫兵。

果然如同王大军预测的那样,到了桃子将要成熟的时候,就有外村的村民,背着筐子,拿着竿子准备来收获。

田庄的工人们自然不会同意,发现动向以后立马呼拉拉地围上来一圈手拿棍棒的壮汉。

司娓娓先礼后兵,告诉这些人,这个田庄都被她们卫星村买下了。

这些果树所在的田地都写在官契上,自然也属于田庄。

以前田庄无人,果子被摘了也就摘了,他们也不会去计较,但是以后就是有主的了。

不过这些外村人都算是邻村来的客人,一人送两个桃子解馋,略表田庄上人的心意。

外村人来的时候虽然也抱团,但也就是三五个人,光人数也比不过田庄。

看着田庄的人给个台阶,他们也就顺着下了,接了桃子,再说两句客气话,也就讪讪而回了。

来过一两拨以后,这些人回去把话一传,之前来摘过果子的外村人也就不来了。

毕竟,李子沟田庄的位置离最近的村子也有几十里的山路,大老远地跑来,摘不到果子,最多也就能得两个解解馋,吃进去的果子还不如一路上吃的那些干粮值钱呢!

一干衣衫上打着补丁的庄汉挑着空筐,垂头丧气地回到自家村子。

他们这个村地势高,因此得名高坡村,发大水的时候,他们村子倒是受灾不重。

但架不住整个临河县都乱成了一锅粥,高坡村的人也只好收拾金银细软,各处去逃荒。

这个空筐而回的队伍里,有一个三十来岁的汉子,黑皮长脸,看着丑不拉叽,不说话的时候就像是在生气一样。

他走到村头第二家,跟旁人打了声招呼,就进了院。

他这一进院,脸不由得拉得更长了。

院里头三个大人正在说笑。一个小娃滚在土地上爬,浑身是土,几乎看不出来原本身上的衣裳是什么色儿了。

一个年轻女子瞧见了他,立马起身迎上来,“当家的回来了,饭都搁在灶台上热着呢,这回的果子怎么样?还多不?”

去年当家的各种果子都摘过一筐,除了自家吃,还带到县城里去,虽卖不了大钱,也能挣个油盐和针头线脑的。

才入夏那会不就摘了一筐杏么,她还专门去给娘家送了一篮子呢。

这次正好娘家爹和兄弟来走亲戚,本来中午吃过饭要回去,她想着男人还能摘桃子回来,就让他们等上一会儿。

汉子黑着脸应了声,“这回没果子了,那庄子被人买下了,果树都有了主!”

虽说没跟那边的人打起来,但原本想的果子落了空,而且看那些人的模样打扮,似乎都有把子力气,十分不好惹……以后的果子,也全都甭想了……

他心情本来就不好,看到岳父和小舅子,心情就更不好了。

但想到他毕竟是讨了人家的闺女当婆娘,就冲着岳父和小舅子点头招呼。

“叔,三儿,你们来啦?”

这位岳父正是田老二,前年大灾,他们田家一大家子两房人,就只剩下他和三儿子了。

当初他们逃到开阳县城,没了盘缠,他们就想把侄女田草儿给卖个高价。

谁知道那死丫头鬼精,闻着点风声就跑了个没影儿。

他就只好把闺女田花儿给卖了。

自己的亲生闺女,当然还是要往好的地方卖的。

这不,就卖给了开阳县的一个客商家当丫头,灾年过后,他们父子俩从应祥县回到临河县老家,那真是啥都没有,就靠着官府给发的那点救济粮食过活。

但救济粮只能是让人不饿死,父子俩被饿得没法,就想去找找田花儿。

结果去了县城也没寻到那客商,听说那客商也不在开阳县了,田花儿是不是被带走了她不知道。

父子俩正叫晦气呢,却没想到田花儿带着个汉子回娘家来了!

原来田花儿在那客商家里当了没几天丫头,开阳县就也乱了起来,客商全家要跑路,要带的都是得力忠心的老仆,田花儿这种荒年捡便宜买回来的丫头肯定是不带的,就干脆又卖了出去,倒也还能赚个几钱银子。

田花儿被转卖了两回,就落到了现在这个黑长脸汉子手里。

黑长脸汉子姓江,人称江大郎。

这江大郎本来在村里是穷得娶不上媳妇的那种老光棍,谁知灾荒之年,江大郎混在灾民里头,摸黑下手,顺了好几个包袱,里头就有十几两银子,发了一笔无本买卖,于是买下了田花儿,算是给自己娶了个小婆娘。

这两人在外头当了半年多流民,听说五县安定下来了,这才回乡。

田花儿倒是也挺能,就跟着江大郎这半年工夫,不但没饿死,还给怀上了。

回了村就生下了头胎男娃,就是地上到处乱爬的小泥娃。

头胎还不满两岁,就又生了一个男娃,这会有六个月了。

因为生了老大是男娃,田花儿自觉有了底气,因此才拉上男人回娘家。

不过娘家的村子离这边有些远,她又要生老二,所以跟娘家联系上以后,她就回去过一次。

倒是田老二和田三儿一年里要来个五六回,每次都能捞上点好处。

江大郎先时还对这老丈人和小舅子有点好脸,后来看他们实在是太鸡贼,因此渐渐地就有些不耐烦起来。

“你们先坐,我去对付些饭食。”

江大郎为了薅李子沟田庄的羊毛,起了个大早就去了。

中午饭都还没吃上呢,就很懒得搭理田家父子。

他进了灶房一看,灶边上两个碗扣在一起,打开来里头是一碗糙米饭,上头铺着一层瓜条菜。

但他吸了吸鼻子,似乎闻到一股子隐隐约约的腊肉味。

他黑着脸就去灶边的柜里检查,这一查,可不就发现,原本放在柜里的三两腊肉,还有前几天他进山摘的菌子干,都不见了!

这可不是气就不打一处来,他憋着火端起饭碗,又看到灶台边上的盐罐子……

他娘的,居然也只剩下了个底儿!

明明他早晨走的时候还有大半罐来着!

他这是娶了个贼!

他举起饭碗来就要摔,然而举到了半空还是没舍得。

想了想,三两下把饭给扒拉进嘴里。

一抹嘴,就气冲冲地出了院子。

正好瞧见他大儿子裹着一身泥,嘴里呜哇地就爬到了他脚边。

他一脚……就把旁边的一个木头凳子给踹飞了。

指着田花儿破口大骂,“你这个贪嘴婆娘!干活干活不行,吃上头你倒是强!这大娃是捡来的?都成了什么模样了?泥都快吃到嘴里了,你就光在那儿干看着?”

田花儿吓了一跳,老脸发红,想要说几句软话,可是想着娘家爹和兄弟都在这儿,又觉得丢了大人,还想犟几句嘴……

“咱乡下娃儿,哪有那么多的讲究……”

她一句话还没说完,就挨了记结实的耳光。

“你也配当个娘!二两银子买来的东西,生了两个娃儿就能得要上天!”

女婿突然翻脸,田老二和田小三都傻了。

要到田花儿挨了两下,田老二这才叫了起来。

“女婿,你这是干啥?我闺女再不好也给你生了两个儿子,我们娘家人还在呢,你就当着面儿打人!你要是不说出个道道来,我们不能依你!”

第153章 岁月静好

“老子不是从你们田家娶的媳妇,是从个瘸腿老汉手里买的田花儿,买回来就不是黄花大闺女了!”

“念着她给我生了两个儿子,上门认了你们田家做亲家,却没想到你们登鼻子上脸,光想着在老子这儿捞好处了!”

“老子也没有万贯家财给你们捞,老子还要养活儿子呢!”

“像你们这样成天两个肩膀扛一张嘴过来走亲戚的,老子认不起!”

“快走快走!以后就当不认识!”

“咋,还想领回田花儿?那也行,拿二两银子来,随便领!反正也是个倒贴娘家的货色!”

田家父子灰溜溜地走在回村的路上。

一边走,还一边互相埋怨。

“我就说不要来这么勤快吧!看看这被赶出来了多丢人!”

“分明是你中午嘴馋,把做好的腊肉都吃得一干二净,连个肉丝都没给江大郎剩下,是谁谁也恼啊!”

“爹你也没少吃呀!”

“废话,我是长辈,多吃点怎么了!”

“那咱以后都不能再去大姐家了?”

“等等看吧……都怪你大姐这个没用的!笼络不住男人!”

而高坡村江家的柴房里,顶着巴掌印的田花儿,正给自家大娃洗澡。

她一边撩水一边絮絮叨叨。

小男娃也听不懂自家亲娘说的啥,就自顾自地玩水。

“……也太绝情了,那狠的话都说了,以后还咋来往?”

“当初我在村子里,可是有三家一齐来提亲的,都是有几十亩肥地的好人家!”

“要不是灾年,能落到你爹手上?还嫌我不是黄花大闺女,那村里还有娶带肚子的寡妇的呢!”

“要不是为了你们俩,我索性一头碰死算了……”

“诶!闭着眼睛瞎过吧,总比你那个短命的草儿姨强。这会儿还不知道埋在哪个荒山野外呢!”

被严重落了面子的田花儿说起田草儿,似乎觉得世界上还有比她更惨的女子,她的心理就平衡了一样。

在田花儿想像中已经悲惨死去的田草儿,小腿一个抽筋,就午睡醒来了。

田草儿睁大眼睛望着自家的天花板,雪白雪白的,哪怕是个小飞虫落在上头,都是那么扎眼。

这是孔来富从杂货铺那不知道用什么法子磨来的刷墙漆,愣是把整座房子里头都刷了一遍。说是装修一下看着更新,新婚就要住新房嘛!

孔来富在村民眼里,那是个死抠,小气鬼的故事数不胜数。

但在田草儿眼里,孔来富是个会过日子的人。

别的不提,光是收拾新房,都没怎么用她动手,孔来富就把屋子粉刷了,地板也上了层清漆,看着油光发亮的。

还有卫生间和厨房里那些,原先都是带点锈迹,有的时候下水还有点堵,都被孔来富带着各种工具一顿收拾,等她再进去看的时候,那真是闪亮如新,干净通畅。

孔来富还跟她炫耀,“我当年在城里打工那会儿,租的房子才二百块,就这我还跟房东磨了磨,跟他接了个修理的活儿,全楼的水管啥的坏了都是我修,挣的比花出去的还多,要不我的车哪来的钱买!诶,亏大发了,早知道我们村的形势大变,我还买啥烧油的车呀!跟国柱大伯一样买个电动三轮不好么?”

看看,这样会搂钱的男人,多好啊!

田草儿在床上清醒了几分钟,这才慢慢地坐起来。

自从她怀上了,家里的活儿就被孔来富给抢了,她就每天散步,去跟隔壁张老奶说说话,有时候去找周小兰学学育儿经。

孔金顺家里有许多手抄的育儿书,都是孔父没事的时候从电脑里抄的。

孔家大哥拿着小侄女孔甜甜的视频和照片卖了不少授权,小小的发了一笔,对于给二弟家帮忙的事儿那是极为热心,把他能搜集到的电子书啊啥的都给发过来了。

周小兰学了认字之后就能看得懂书本,有的时候也能壮着胆子玩一下孔金顺的手机。

只是电脑这个东西在她眼里十分神秘又脆弱,她就生怕手重了手轻了,给弄坏了这大宝贝,因此哪怕是孔金顺鼓励她学,她也不敢上手。

田草儿比周小兰的胆子要大一些,不过她刚刚会用电脑玩扫雷,就怀上了。

听孔金顺说会有什么辐射,她就不玩了。

田草儿起床以后就走到院子,院子里小两口一起种下的菜都长得正好,小番茄小黄瓜都水灵灵的,摘下来不用洗就能吃。

张老奶家的猫生了五只小猫崽儿,三只被村人要了去,她要了两只。

孔来富在院子的一角给小猫搭了猫窝,两只小猫适应得很好,经常在院子里嬉戏打闹,老猫就时常站在院墙上巡视着自家的小崽儿。

两只小毛球一黑一白,本来正在练习爬树,看到田草儿,就争先恐后地跑过来,在田草儿脚边喵喵叫。

田草儿就去厨房给它们找吃的。

到了朝圩村,田草儿才知道,原来有的猫,居然是用肉喂大的!

孔来富身为一个吝啬鬼,那肯定是舍不得用好肉喂猫的,他就去常家要了些丢弃的边脚料,回来用水煮了切成小块,做成冻干当猫粮。

田草儿从冰箱里取出一把冻干,添在猫碗里。

一扭头才看到,炉台上的电汤锅里,正冒着热气。

满满的炖鸡汤味道,一开锅盖,香味更浓。

两只小毛球就着这鸡汤的香味,啃冻干啃得特别欢实,甚至还发出了呜呜的声音。

田草儿盛了一碗鸡汤,慢悠悠地喝着。

刚刚午睡,她还做了一个梦,梦到小时候跟堂姐吵架,好像是为了争个什么东西。

其实那串漂亮的草珠是她花了好几天做的,可是堂姐非要争,二婶又是个泼辣蛮横的,最后居然真的被堂姐挣走了,她坐在房后的草垛子上,哭啊哭……

一觉醒来,才发现是梦。

现在想想,她跑的还真是当机立断。

运气也好,不然又怎么会知道这世界上,还有朝圩村这样的神仙地方?

至于二叔一家人的下落,她一点也不想知道。

田草儿喝完了鸡汤,正要去洗碗的时候,孔来富回来了。

“鸡汤的味道咋样?”

“那还用说,好喝得很,你也来一碗呗。”

孔来富就自己打了一碗,自己给自己的厨艺点了个赞。

以前他都一个人做饭,一点动力都没有,现在有了老婆孩子,就跟吃了十全大补丸一样,每天乐呵得很。

“草儿,先头我跟你说过要出村干活的事……”

田草儿点点头,“嗯,怎么?定了?什么时候去?”

“下午开了个会。村里在外头又买了个庄子,还准备修路,再把新村的屋子水管装上,原先是用的竹管,不耐用,这次都准备安成铜的。这个活我熟,就定了我,大概后天就走……”

孔来富再武力值不够,也是个年轻汉子,本家兄弟孔金顺都在外头呆了好几个月,连赵小二他爹那快六十的都出过村了,他也不能漏下啊。

再说他还有小算盘呢。

田草儿这不是怀上了么,月份还小,还不怎么需要人照顾,他就能离村去干活。

等到活儿干完了回来,正好能赶上田草儿临产,他就踏实在家伺候月子和宝贝娃……不用出村,反正他都出去过了,谁也不能再笑话他又抠又落后了。

田草儿之前就听孔来富分析过,她也是支持的。

从前她娘家的村里,到了农闲的时候,汉子们也是要出去打工挣钱的。

她现在在家里,有隔壁奶奶陪着,也没啥活,顶多就是浇水摘菜喂猫,再给自己做三顿饭罢了,这样的日子,怕是好些地主家的少奶奶都比不上呢!

她怀的娃月份还浅,一点都不影响行动,吃的好穿的好,还按照周小兰那儿的育儿书上做操和吃喝,感觉身体棒棒的。

“嗯,那我一会儿就给你收拾行李。”

孔来富还有点不舍,“我就是放心不下你。”

“我这会儿好着呢!还有张老奶做伴,有啥放心不下的。”

像周小兰有公婆帮衬那自然好,可像她这样,没有公婆管着也挺自在。

而隔壁张老奶跟她相处得又好,还教她不少在朝圩村的为人处事。

“嗯,那行吧,你一个人在家里,闷了就去张老奶那边,找周小兰说话也行,要是觉得不舒服,就赶紧去找耿二叔……哦,对了,耿二叔给的营养药片别忘了吃。”

临走的这两天,孔来富是边边角角,方方面面的都想到了,拉拉杂杂地叮嘱了田草儿一大堆话。

最后才依依不舍地跟着队伍走了。

这次带队的是王大军。

王大军也是好长时间没回来跟老婆孩子团聚了,这次回来就住了五天,挑了一批干活的劳力,准备带去卫星村,开始大干特干。

村里的上下水管路和装修这些,从朝圩村带来的这些劳力都很有经验,用不了几天就能弄好,就是修路费事。

这个年头没有运货车,没有压路机,基本全部都得靠人力运输,这个效率就慢了。

只能用大量的人力来推。

第154章 新知故交

卫星村要开始修路,用到的劳力肯定是少不了的。

虽然从朝圩村带了几个人出来,卫星村也有几个劳力。

但没有各种基建设备,这点人力是不够用的。

再说朝圩村总共就这些劳力,各有各的技术,自然是不能让他们做没技术含量的苦力活了。

王大军就开始到周边各个村子里去招临时工。

一起去的,还有司娓娓和封二牛,许小云。

他们赶了驾车,车上载了些卫星村出产的货物,大都是不贵而且实用的东西。

比如说彩色的丝线,花样子,儿童画书,甜辣酱,粉条子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