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皇宫

接下来的日子,阿杏才明白。所谓忙地天昏地暗是怎么回事。

离除夕只剩十天,重新排新戏肯定来不及了,只能用已经排好的戏目。听松的戏目多为武侠剧,皇后不喜打斗戏,这些戏目都不能选择。阿杏思来想去,最后决定选用去年过年时她专为春节而排的一个戏目,这个戏目讲述的是普通老百姓一家人和和乐乐过年的故事,非常的温馨喜气,而且老百姓的故事一定能让深居深宫的皇帝感兴趣。只要他看的开心,他们戏院就能平安归来。

阿杏将这个戏本翻出来,花了整整一天的时间不眠不休将所有的台词都细细查看了一遍,直到确定没有任何犯到皇家忌讳的词语。接着她又召集起演员没日没夜地重新排演这出戏,好在这出戏虽然已经搁置了一年,但是演员们还有印象,重新排演起来也非常的顺利。

李润福看到女儿最近熬得眼睛都红了,心中心疼不已。一天临睡前,他悄悄地对妻子说:“开始我还因为女儿要见皇帝而兴奋,像我们这种普通百姓竟然有机会见皇帝,那是多大的荣耀,可是现在见女儿如此辛苦,忽然觉得还是不要见皇帝的好。”

刘桂花一边哄着孩子睡觉,一边跟丈夫小声说:“这见不见皇帝可不由我们说的算。皇帝一道旨意下来,我们除了全力以赴还能有什么办法。你也别急,这些天我会多熬些滋补的汤给阿杏补一补,不会让她伤着身子的。”

李润福见妻子贤惠,心中欣然,他将妻子拥进怀里,轻声道:“你要带孩子,现在还要你操心这些,真是辛苦你了。”

刘桂花嗔怪地看了李润福一眼,“阿杏不也是我女儿吗?瞧你这话说的…”

李润福连忙说:“我可没别的意思,只是担心你罢了!”

刘桂花甜在心里,笑道:“我心里明白。好了,夜了,睡吧。”

两人睡下,临入睡前李润福在妻子耳边轻轻说了一句:“我这段时间眼皮子跳的厉害,阿杏可不会在皇宫里出什么事吧!”

刘桂花被他说得心里打怵:“不要说这些话自己吓自己,不过是去皇宫表演,能出什么事?再说还有张大人照看着了,你就别瞎想了!”

李润福将被子捂紧,“是我瞎想了!睡吧,睡吧!”说完,他转过身,闭上了眼睛,可是心中却怎么也无法平静下来。

12月28日

内务府派了几个人接听松戏院的人入宫。说是要提早两天熟悉宫中的规矩,以免到时惹皇帝以及众贵人不快。如此安排正和阿杏心意,演员们正好也要熟悉一下环境,舞台师也要布置舞台。

宫里派了几辆马车来接他们。临上车时,阿杏想起张昭的话,将一锭银锭子塞入带头的那个公公的手里,谦和地说道:“民女很多事都不懂,还要请公公多加照顾。”

那名太监没想到阿杏出手会如此大方,如此识时务,本来面无表情的脸有了一丝笑容。“李老板请放心,待会我们由东华门入宫,一个时辰便能到达目的地。”

阿杏所不知道的是,如果她没有给这锭银子,太监们就会按平日的步骤路线,起码要晚两个时辰才能到达目的地。可是因为这一锭银子,太监们便会带他们抄近路,如今他们早到两个时辰,便多两个时辰熟悉环境,对于他们来说不是没有好处的!

阿杏带着陈氏姐妹,一干演员以及舞台师和造型师等工作人员共30于人坐着宫中的马车入了宫。

唐朝皇宫位于天都内城,宫墙高十米有城门九座,而阿杏他们则是由侧门东华门入宫。

城门甬道长十米,出了城门后,阿杏轻轻地撩开车窗帘向外观看。映入眼帘的便是望不到边际的红墙,道路上的积雪被铲到两边,墙头上堆积着厚厚的积雪,日光照射白雪上,折射出五颜六色的光。车外一片寂静,只听到马蹄声和车轮滚动的声音,一声一声砸在人的心里,有一种压抑的感觉。

阿杏回过头,发现车中其他人脸上的神情都是兴奋中带着紧张,谁也不敢开口说一句话。

去年阿杏设计这个剧目时,想到前世的贺岁剧都是采用的全明星阵容,所以这个剧目的演员也是汇集了戏院里几乎所有的明星,容峥,林海,梅香华,萧山,巧莹,静娴,玉梅,丽珊,等等,哪怕是只有几句台词的,都是很有名气的演员出演,如此就是让大家看得开心,看得过瘾,图个喜气。今年除了有几个演员出外巡演来不及赶回来外,其他的演员都没有变动。好在那些来不及赶回来的都只是些小角色,台词不多,阿杏另外找几个人补上了。

说起这几个后补的名额。当时还在戏院里掀起了一阵风波。谁都想去御前表演,可是戏目已定,演员已定,大家都没什么话说,可是后来阿杏要找几个后补,大家就为着这几个后补名额争破了头,人人都认为只要在皇帝面前露了脸,将来就会身价百倍,大家都使出浑身解数在阿杏面前表现自己,后来因为争得太过厉害,差点打起来。阿杏一气之下,就将进宫的隐患说了出来。众人这才意识到进宫是机会与凶险并存的事情,这才停止了争斗。阿杏后来挑了几个性情稳重的人补上。

来之前阿杏就给大家打了预防针,告诉大家,皇宫不比晋王府,不比之前表演过的每一个贵人家,必须更谨慎,更小心,更守礼,方能保得平安。好在大家都不是没有见过世面的人,虽然有些紧张,但还不至于吓破了胆。

马车行过这条长廊转弯,视野顿时开朗。只见到处都是高低错落的殿宇楼阁,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壮观雄伟,气势非凡。时不时见一排排,一对对的丫鬟太监疾步走过,面无表情,庄严肃穆。

马车上的人纷纷从车窗口偷偷地往外看,他们见到外面那气势磅礴的建筑后,都情不自禁的缩回头来,显然人人都被皇宫的气势给震住了。

马车从这些殿宇楼台旁穿过。又走上一条长廊,拐过一道弯,便来到一座小院前。

太监们招呼着大家下车,然后首领太监对阿杏说:“李老板,这里就是你们暂时休息的小院,午饭后天音阁的管事太监会来教你们规矩。”

阿杏向领头太监行礼致谢:“公公辛劳了。”

领头太监笑着说:“李老板不必客气。”

接着带领他们进宫的太监赶着马车离去,从院里出来几个小太监将他们领进院里。阿杏看了看,这是一个两进的小院,院里种着一些不知名的树木,枝桠上堆满积雪,寒风吹过,积雪如棉絮一般地飘落,纷纷扬扬,景色非常的美丽。

阿杏知道这两天都得让这几名小太监照顾,为了使他们更尽心尽力,阿杏又偷偷塞给每人一个银锭子。小太监们喜上眉梢,神色间殷勤许多,又搬来一些炭火,将屋里的火烧得更旺些。

等小太监们出去后,陈英笑着对阿杏说:“阿杏,我看你这趟演出不止赚不到钱,只怕还要亏。”

阿杏轻轻一笑:“我没指望赚银子,我只要大家都能平平安安出宫就好了。”

玉梅此时笑道:“阿杏,你让我们不必太紧张,我看最紧张的是你!”

阿杏苦笑,可不是?都是被那些穿越小说害的,几乎每一本小说都会将皇宫描述成一个极之可怕的地方,她怎么可能不紧张?

容峥走到她身边安慰道:“阿杏,你放心,我们都不是第一次上府演出,都有分寸,不会惹麻烦的!”

其余的人也同声附和:“放心,我们都会很守规矩。”

阿杏见大家都来同声安慰她,有些不好意思了,她笑了笑,心中的那根弦确实松了不少。

此时,他们都不知道。“麻烦”这个东西,有时候就算你不去招惹,它也会自己找上门来。

巧莹自从进宫后便一直沉默不语,身边的静娴见她神色沉闷,便问她:“巧莹,你脸色不好,是不舒服吗?”

轻轻的一句问话,却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现在可不是不舒服的时候。巧莹是主角,她不舒服可没人替代得了她。

阿杏连忙走到她身边,伸手摸摸她的额头,“好像没发烧。”

巧莹撇开头避开她的手,冷冷地说:“我没事!”见到阿杏的紧张神色,心中忽然一动,如果自己真的上不了台,阿杏一定会急死吧!让她痛苦,让她没好日子过,就是自己最希望看到的事情。可是转念一想,这是皇宫,如果她不能上台,这里全部的人包括自己都将受到责罚,还是算了,她只是和阿杏过不去,没必要连累这么多人。

想到这里,她又说了一句,“我只是有些紧张,没有生病,不会影响上台。”她是因为想起了往事,曾经,她和父亲一起出席皇宫的宴会,那时,她是高高在上的官家小姐,是客人,坐在台下欣赏着戏子的表演,如今,她已经沦为在台上为贵人表演的戏子。

巧莹的心中一阵难过,深深地低下头。

因为早到两个时辰,阿杏他们就多了这两个时辰打点行装道具。等下午管事太监来时,他们已经准备好一切,省下不少时间。

管事太监着人检查他们的行装道具,并没有发现什么可疑,然后阿杏递上孝敬的银子,管事太监将银子在手上掂了掂,轻轻一笑,说:“准备好了便跟本公公去天音阁。”

天音阁三重檐,台基高1.2米,通高20.71m,总面积约700平方米,卷棚歇山式顶,覆绿琉璃瓦黄琉璃瓦剪边,一、二层檐覆黄琉璃瓦。阁面阔三间,进深三间,与南边五开间扮戏楼相接,平面呈凸字形。上层檐下悬“天音阁”匾,中层檐下悬“导和怡泰”匾,下层檐下悬“壶天宣豫”匾。内有上中下三层戏台,上层称“福台”,中层称“禄台”,下层称“寿台”。

台对面的阅是楼分为上下两层,是皇帝和后妃看戏的地方。东西北三面都用两层圈楼围绕,宫女和大臣可以在两侧楼的廊下看戏。

因为表演的是平常的家庭剧,没有那些神怪与打斗的戏,所以三层戏台中只会用到中间的“禄台”。

管事太监姓李,他一边带着大家看周围的环境一边说着各种各样的规矩,比如不能直视皇上与众位娘娘,戏中不能有任何不雅的动作,比如打哈欠,打喷嚏,流眼泪等,演戏时声音要洪亮,最后要磕头恭送皇上与众位娘娘,直到他们离开天音阁才能起身等等…,一连串下来,李公公气都没喘一口,可见这些规矩他已经烂熟于心。

阿杏和演员们听得头发胀,还好她之前已经吩咐负责上府表演的管事在旁用笔一一记下来。要不然,她还真不一定记得了这么多。

李公公说完,歇了一会,旁边立刻又小太监送上茶水,他喝了一口茶,然后抬起头,眯着一双细长的眼睛看着阿杏说:“这两年的丰收让皇上很高兴,如果你的戏中有这方面的内容,皇上一定会龙心大悦!”他微微一笑:“这句话是本公公送给你的,你会做人,本公公也不会亏待你!”

阿杏心中一喜,连忙向李公公行礼致谢,又奉上银锭子两枚。李公公眼中的笑意更深。

接下来的时间里,舞台师傅开始布置舞台,李公公特意叫几个小公公帮忙,这里的人对于布置舞台都是能手,有他们的帮忙,不但可以加快速度,也更加的牢固。对于这些帮忙的小公公,阿杏都有一一打点。

一个下午就将舞台布置好,当晚大家吃了一度丰富的晚餐,在温暖的房间里舒舒服服地睡了一晚。这些可都是阿杏银子的功劳。曾经有入皇宫表演的戏班,只知道孝敬大公公,却对这些小公公不放在眼里,结果晚上的炭火不足,稍微着了凉,结果上台的时候,打喷嚏,流鼻涕,自然让皇帝厌恶,虽然不至于丢了性命,但一顿板子就是少不了的,还从此丢了名声。戏班说是晚上着了凉,小公公们大呼冤枉,还让大家看炉子里的炭灰。炭灰自然是足的,这些小公公,才不会让人抓到把柄。

张昭的提点可谓是帮了阿杏的大忙。

当晚,阿杏根据李公公的话,临时加了几句歌功颂德的台词进去。那个皇帝不喜欢听到赞扬自己功绩的话,正好最近两年大丰收,百姓丰衣足食,这种马屁就正好能拍到点子上,一点都不会显得虚伪做作。

阿杏不禁想,这李公公的孝敬银子给的真值!

第二天一早,阿杏让大家复习了所有的规矩,然后便来到天音阁开始彩排。用了一天的时间熟悉了天音阁的舞台。大家对于明天的表演都信心满满。

很快便到了12月30日,除夕

这天,大家都起得很早,人人脸上是凝重的神色,前两天的轻松写意荡然无存。阿杏知道,这是大家怯场的表现,大家虽然有很多次上府表演的经验,可是这次的府可不是一般的“府”这里是皇宫!是皇帝的家!能不紧张吗?

可是一味的紧张只会影响大家表演的情绪,阿杏便开玩笑似的说:“如今我不紧张了,没想到你们却紧张起来了!”

大家勉强笑笑。可是很显然,这句话并没有减少大家的紧张感。

阿杏收敛了笑容,正色道:“这里曾经有无数的戏班,有无数优秀的伶人在这里表演过,只有优秀的伶人才有资格站在这里。现在站在这里的,每一个都是唐国最优秀的演员,每一个都深受观众的喜爱,我们比起历来在这里表演的人,只有好不会差,既然别人能在这里成功的演出,我们一定会做的更好!”她清澈的目光一一扫光眼前每一个人,目光中所透露出来的强大自信感染了每一个人,“过了今天,大家的名字将会留在历史的这一刻,要知道,你们可是第一个在皇宫表演话剧的演员!所以,大家打起精神来,让我们的名头更加响亮!”

大家的目光中逐渐绽放出光彩,容峥抬起头看着阿杏很认真地说:“阿杏放心,我们绝不会让你失望!”其他人也恢复了信心和勇气。

阿杏点点头:“大家一起努力!”

下午,演员们开始化妆。舞台后有专供演员们化妆休息的场所。化好妆后,大家又一起对台词。都非常的用心。

天色一点点的暗下去,天音阁的小公公们开始点灯。天气越来越寒冷。

林海看着外面屋檐上厚厚的积雪说:“皇帝怎么要在晚上看戏,多冷啊!”

旁边一个正在点灯的小太监听到此话答道:“皇上那儿有几个炉子伺候着了,才不会冷。”这两天,大家和这些小太监们已经有了些交情。

另外一名演员说道:“这么冷,待会外面在台上演戏时声音会不会打颤。”

阿杏皱眉,这倒是个问题。

那名小太监又笑着说:“你们放心,李公公已经交代了我们,到时在台上四周都点上炉火,你们不会冷的!”

众人大喜,阿杏对小太监笑着说:“阿杏多谢李公公和众位公公的关照!”

第201章少女

就在阿杏他们为晚上的表演积极准备的同时。皇宫里最大的殿宇天和殿也是热闹非凡。

宫里的规矩,在皇帝还没有到达之前,所有参加宴会的官员以及家眷都要在殿外的广场等候,等到皇帝来后才能进殿赴宴。可是因为天气太过寒冷,所以皇上恩准他们在太和殿后的一间小偏厅里等候。

小偏厅里到处都是身穿朝服的官员,三五个聚在一起,聊着一些轻松的话题,互相恭维着。而女眷们则被安排在另一间小偏厅里。

女眷中有封号都穿着朝服,没有封号的也是衣着光鲜,满身贵气。偏厅里弥漫着一股浓郁的脂粉香。年龄大一点的都聚在一起拉家常,年纪相近的姑娘也聚在一起说着悄悄话。

其中自热闹最显眼的要数以张清秋为中心的一帮贵女们。这次的宴会属于家宴兴致,所以这些大臣们也会将家中适婚的儿女带上,在人前露露脸,也算是一种变相的相亲吧。

贵女们围在张清秋旁边七嘴八舌地说着一些八卦,比如,谁和谁订下了亲事啊,谁向谁求亲遭拒啊,等等,说的津津有味。慢慢的,话题渐渐转到张清秋的身上来。

其中一人一辆好奇地看向张清秋问道:“清秋姐姐,我听说。晋王为自己的儿子沈大人向张相求娶你了,是不是有这么回事啊?”

一句话将大家的好奇心都勾了上来,张清秋已经17了,算是大姑娘了,因为才貌双全,名冠京都,所以张相对于她的亲事一直都没有决定,像是要将她送入东宫为太子妃嫔,以后成为宫妃,可是对此事却又不太积极,所以大家都想知道,她最后会花落谁家。

提起这件事,张清秋的心中便布上一片淡淡的愁云,早在沈元丰奋不顾身救她出险境的那一刻,她的一颗芳心便牢牢系在了他的身上,京城中追求她的公子众多,但大多都是只懂饮酒作乐,风花雪月之辈,像他这种如此俊美而又如此有英雄气概的男子还是生平仅见,张清秋说到底也是个女子,正是对爱情有着最美好憧憬的时候,又怎么可能不心动?可是父亲虽然对沈元丰的才干很满意,也很看好他,但就是嫌他是庶出,将来不能继承王爷的爵位,所以才一直没有作出决定。这是她最大的心事了。不过好在父亲虽然没有答应,却也没有断然拒绝。说明这件事还是有希望的!

张清秋轻轻一笑说:“婚姻之事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清秋的婚事有父亲做主,详细情形清秋并不知晓。”

大家见从张清秋那里挖不出八卦,微微有些失望,不过并没有就此放弃,另一人接着说:“清秋姐姐,大家一场姐妹,你也别卖关子了。晋王都进京了,听说今晚还会参加宴会了,说不定用不了多久就能听到你的好消息了!”

张清秋心中一喜,不过面上却不动声色,晋王此行说不定就是要与父亲商谈他们的亲事,晋王亲自到来,说不定父亲会被说服!

“真有此事?清秋并不知晓,想来晋王是有要事进京,姐妹们不要想多了。”

“姐姐可是害羞不成?不用害羞,沈大人英明神武,丰神俊朗,是难得的好男儿,也只有沈大人如此的青年才俊才配的上姐姐的绝代芳华!”另一名贵女笑眯眯地说。

张清秋微微地笑。可却是甜到了心里。众女见她开心,又联合起来着着实实地将沈大人夸了一番。直夸的张清秋忍不住喜上眉梢。

可就在这时,不知是谁轻轻地说了一句:“那个沈大人…不是要娶听松戏院的阿杏姑娘为妻吗?…”

此话一出,所有的人都闭住了嘴,安静下来,场面静得诡异。张清秋脸上的笑容“倏”得消失,目光变得冷沉。众人都斜着眼睛看着那个拆台的人,先头开口的女子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连忙找了个借口离开了。

那人走后,便有人出声打圆场:“我看都是别人瞎传的,那阿杏本人不也是说是沈大人酒后胡言吗?”

其余人连忙附和:“对,对,一定不是真的,阿杏是什么身份怎么配得起沈大人…”

张清秋轻轻一笑:“姐妹们说着玩笑话了,怎么都当真了,说得清秋好像非沈大人不嫁似地,传出去,还不笑掉人的大牙?我与沈大人不过几面之缘,至于他与阿杏姑娘之间的事情,是真是假又与清秋何关?”

张清秋笑得云淡风轻,可是眉梢眼角却冷意森森。

正说着,有宫女进来报,皇上就快驾到。

众女整理了一下头发衣衫,确保一切妥当后,按身份高低排好队跟在宫女身后,向天和殿走去。

路上,大臣们排着队从另一间偏厅里走出跟她们会合在一起。

张清秋悄悄抬头,便见父亲与晋王一前一后地走在一起,晋王还不时地回过头来同父亲亲热地说着什么。看他们的神情,似乎相谈甚欢,张清秋心中一松,眼光又往后移,在自己前方不远处,便是沈元丰高大英挺的背影,宽阔的肩膀,结实的身躯,走动间自然流露的气势,让她的心失了频率,她的脸微微一热,悄悄低下头。

两队人进了天和殿,均弯腰低头,神态恭敬。天和殿里编钟乐声不绝,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檀香,有一种喜气的气氛。不久,皇帝与皇后以及众妃嫔从殿后转出,皇帝坐在殿首的宽大龙椅上。皇后与妃嫔分别在旁边的位置上就坐。众人才跪下请安,三呼万岁。

皇帝笑着让他们平身,大臣们这才站起来与自己的家眷在两边的位置上就坐。

皇帝说了一番安慰嘉奖的话,又让大家不要拘谨后,太监和宫女才鱼贯着上酒上菜。

张相与晋王的位置相邻,两人互相敬酒祝词。和乐融融。张清秋与沈元丰坐在他们身后的位置,张清秋几次转脸过去看他,盼他能转头看她一眼,可他一直沉着脸喝着酒,像是感觉不到她的存在般,根本就没有转头看她的意思。

张清秋收回目光,脸色阴沉之极,她想起方才大家说起的关于他与阿杏之间的话,嘴角浮上一丝淡淡的冷笑。

此时一名身着青绿衣衫的丫鬟从殿门一角低着头进入,迈着小碎步快步走到张清秋的身后,弯下腰在她耳边耳语了一番。张清秋微微点头。然后又面无表情地在丫鬟耳边说了一句什么,丫鬟的神情有些恐慌,张清秋凌厉地看了她一眼,丫鬟才点点头,又低下头,不着痕迹地走出殿外。

天音阁外。

一名小太监手托着一壶热茶,热茶旁放着一摞杯子准备给听松戏院的戏子们送去。刚转过一个弯,突然从一个大红柱子后转出来一名身着青绿衣衫的丫鬟打扮的少女。

少女拦着了他,神色慌张地说道:“这位公公,请问一下,这里是哪里啊?”

小太监将她上上下下打量了一番,厉声道:“你是谁,皇宫禁内岂容你乱闯?”

少女道:“我家小姐是丞相府的大小姐,今天奴婢跟小姐进宫,小姐路途上丢失了手帕,让奴婢来寻,女婢寻来此地,迷了路,找不到回太和殿的路了。”说着,泪珠儿便滚了下来。

小太监听到是丞相千金的小婢,脸色缓和了不少,便道:“姑娘莫急,我指条路给你。”说着就将去太和殿的路指给少女。

少女用心记下,道了谢,又恳求道:“公公可否再帮奴婢一个忙,我家小姐的丝帕不知怎么的被吹到那棵树上,奴婢够不着,那条丝帕是小姐最喜爱的,万一找不回去,小姐一定会不开心,还请公公帮奴婢取回丝帕好不好?”说着手指着旁边不远处一棵大树上。

小太监顺着她手指的方向看过去,便见一条锦帕挂在树的枝桠上,远远的看去,只见锦帕花样繁丽,看上去十分的贵重。他面露为难之色:“这个…我还要给天音阁的戏子们送茶水来,凉了就不好了!”

少女连忙道:“耽误不了公公多少时间的,公公帮帮忙。我家小姐一定会记得公公的好处!”说着从腰间取出一锭银子塞到太监的手上。

小太监见是帮丞相千金做事,又有银子拿,哪会不答应,拿一条手帕确属也耽误不了多少时间,便欣然应允。

少女笑着说:“公公人真好,公公的托盘,奴婢帮你拿着吧。”说着接过小太监手中的托盘。小太监嘱咐了她一声小心,不要打破杯子,便朝那棵大树走去。

少女见他一转身,便左右看了看,确定四处无人,才迅速地从腰间取出一包粉末,洒在其中的一个杯子上。粉末沾到杯子里残留的水渍立刻消失于无形。做完后,又连忙将纸包收回腰间。不一会,小太监便取了锦帕回。

少女将托盘交回小太监的手上,向他道了谢便转身离开。小太监摸了摸胸口放银子的部位,满意地一笑。托着托盘向天音阁走去。

他走了之后,少女从拐角处出来,看着他离去的背影,长长地吁出一口气,她摸了摸胸口,惊魂未定的样子,然后才转过身回去复命。

第202章意外

小太监端着托盘走进天音阁的化妆室。将托盘放在一边的桌子上,说:“李公公吩咐小的为各位送热茶来,给各位润润嗓子。”

说着他将茶杯一一摊开,然后将茶水倒入茶杯中。戏子们见有热茶喝都围上来,一人取过一只杯子,静娴自己拿过一杯,又拿一杯递到一边的巧莹说:“巧莹,你也喝一杯热茶,待会你的台词可不少。”

巧莹接过,淡淡地一笑,说了声谢谢。

众人喝了茶水,只觉一股暖意从胃中升起,非常的舒服,阿杏向小太监道了谢。

天色已经全黑,四周里的白雪反射着灯光,让天音阁比别的地方更为亮堂一些。演员们都已经准备好,静候着皇上的来临。

也不知过了多久,大家听到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整齐划一,不由地露出了注意的神色,侧耳倾听。然后天音阁的小太监跑进来告诉大家:“皇上来了。还不快去接驾!”

演员们方如梦初醒,都纷纷站起,脸色露出紧张神色。阿杏提醒大家:“大家不要慌,互相再检查一下自己的着装是否整齐。”

通过检查的这一小会,大家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深吸一口气,然后跟着小太监一起上了戏台。

上到戏台的第二层“禄台”,舞台上灯火亮如白昼。阿杏见很多身穿铠甲手拿长枪的禁卫军整齐地站在天音阁的每一个角落,面无表情,纹丝不动,很有一番气势。刚才的脚步声应该这是这些禁卫军所发出的。

戏台对面的观视台上灯火通明,可是并不见皇帝的踪影。

李公公已经跪在台上,回头见他们还傻呆呆地站在那里,便低声喝道:“还不快跪下,皇上就快到了。”

阿杏一干人连忙跪下,低下头。

戏台外寒风萧萧,呜呜作响,伴随着风声的便是从远至近越来越明显的杂乱脚步声以及说笑声。先头的声音最为响亮:“皇后既然力荐此戏院,此戏院应该有些特色,希望不会让朕失望!”

众人的头低的更低,大家知道,皇帝来了。

“听说此戏院已经在唐国开了五家分院,生意都非常的火爆,而且剧目跟我们以往看的大为不同,非常的吸引人,臣妾虽然没看过,可是却听得心痒痒。想着也要皇上听个新鲜。”温和而又不失威仪的女声,想来是皇后。

皇上哈哈一笑,显然心情极好:“朕怎么觉得是皇后想看才向朕举荐的呢?”

皇后的声音充满笑意:“臣妾的心意都被皇上看穿了,臣妾谢谢皇上的成全。”

伴随着他们声音的还有很多女子的欢笑声,阿杏猜想是皇帝的妃嫔们。

皇帝在戏台正对面的位置坐下,周边坐着皇后和妃嫔们,再往旁边便是太子和皇子公主们。大臣与大臣家眷们则坐在两侧楼的位置。

李公公等皇上坐好后便带着众戏子向皇上一干人磕头请安。皇上说免礼后,众人才站起。跪了这么久,阿杏只觉膝盖微微发疼,又不敢用手揉,难过之极,想来其他人也好不到哪去。

阿杏偷偷抬起眼,她很想看看皇帝到底是什么样子。看到时才发现皇帝是个六旬的老头,皇后差不多也有四五十岁。就是太子也是大叔的年龄了。阿杏想起穿越小说里皇帝皇子都是年轻有为风流倜傥的美男子,差点忍不住笑。

皇上见台上的戏子们穿着打扮都很随便,不似以前看到的穿着沉重的戏服,脸上画着大花脸,倒是来了些兴致,“有些意思!”他笑着对身边的皇后说。

皇后还没说话,旁边的一名皇子说:“父皇,听松戏院的戏非常的精彩。你看了就知道!”

皇帝笑着点头,兴致更浓,他交代下去,“开始吧!”

李公公带着戏子们退下,没过一会,锣鼓声响,戏开演了。

侧楼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