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话怎讲?”

“那日我如往常一般去家里开的布庄照料生意,只留拙荆和几个仆人在家。傍晚时,家中的仆妇忽然来店中哭诉,说看见有个穿黄衣裳的男人进了拙荆的寝屋。家中仆人连忙锁了院门,拿了武器闯进屋去,却发现屋内空无一人。这几日我已将整个宅子里里外外都翻了一遍,就差掘地三尺了,也没找到拙荆。”

叶景印奇怪地道:“竟有这等事?那黄衣人进寝屋时,尊夫人可在屋内?”

“这是自然,拙荆因身体不适,一直在屋内休息,黄衣人出现之前,丫鬟小翠刚给拙荆送了药。”

白谨嘉饮了一口酒:“姜兄是想请我帮你找回尊夫人?”

“正是如此。”姜二郎的眼中浮现一丝关切和悲伤,“拙荆向来三贞九烈,断不会与别人有苟且之事,在下只怕,她已遭了毒手。”

白谨嘉从宽大的袍袖中取出一只锦盒,里面是满满一盒子的白牡丹花瓣。她将手中的洒金折扇往盒子上一敲,花瓣倏然而起,纷飞如雨,在空中盘旋一阵,落在席前,她细细看了片刻:“离卦,二郎勿忧,我已知道尊夫人的去处。”

姜二郎大喜:“请先生赐教。”

“君即刻前往西边的清波门,若见到赶着牛车,而车内有猪者,便是盗你妻子的凶手。”

姜二郎满脸疑惑,欲言又止,白谨嘉将折扇一举:“不必再问,二郎若不信,一去便知真假。”

姜二郎沉吟片刻,朝她拱了拱手,转身而去,待他走远,白谨嘉见叶景印脸上亦有怀疑之色,笑道:“叶公子不跟去看看热闹吗?”

叶景印闻言大笑:“这等奇事,不去岂不可惜!”

三人乘着青布马车到达清波门时,姜二郎正守在城门下,焦急地看着来往行人。三人寻了个酒楼,在楼上雅间坐定,开了窗户,正好可以看见城门。一直等到日薄西山,赶牛车的人不少,只是连一只猪的影儿都没见着,姜二郎已不耐烦,叶景印也啜着美酒,半带笑意地说:“看来今日白兄时运不济,卦象不准啊!”

白谨嘉靠在窗台上,以一只手撑着下巴,笑道:“未必。”

话音未落,一辆牛车便缓缓地从长街尽头驶来,叶景印和姜二郎悚然一惊,仔细一看,车上果然绑着两头活猪,还立着几只装酒的坛子。

“竟然真有这样的牛车。”叶景印惊奇道,“不过这车子似乎藏不住人啊,难不成那尤娘子还会缩骨功,缩成猫狗大小,藏在酒坛里?”

白谨嘉从芸奴手中接过青瓷酒杯,嘴里吐出的依然是那两个字:“未必。”

说话间,那姜二郎已经拦下赶车人,与赶车人起了争执,二人争得面红耳赤,竟要动起手来。周围已聚了不少路人,纷纷指责姜二郎血口喷人。姜二郎涨红了脸,一时不知如何收场。白谨嘉嘴角勾起一道怪异的笑容,将手中瓷杯扔了出去,只听“哗啦”一声脆响,酒杯正好打在一只酒坛上,酒坛应声而碎,坛内无酒,只有几块肉块滑落,滚到众人脚边。

那竟然是人的四肢!

静,死一般的寂静。

“夫人!”姜二郎大叫一声,扑过去抱住一只左臂,那手臂上还戴着一只银钏。他瞪大眼睛,嘴里发出撕心裂肺的哀号:“夫人你死得好惨啊!”

然后大街上便炸开了锅,众人失声惨叫,四散奔逃,乱作一团。赶车人脸色煞白,眼珠子一转,推开姜二郎便跑,还没跑出去几步,一只酒杯裹挟着冷风而来,正好打在他的膝盖上,他向前一扑,随即抱着腿在地上打滚儿,鬼哭狼嚎。守门的兵士一拥而上,将那人绑了起来,推推攘攘地往临安府衙而去。

叶景印惊得说不出话来,回过头来看了看正在品尝胭脂酥的白谨嘉:“你怎知尤氏已死,还被分尸后藏在酒坛中?那人又是如何将尤氏带出姜家的?”

“我不常占卜,但我每一次占卜都不会出错。”白谨嘉淡淡地笑,“既然牛车只有这么大,除了酒坛,还能藏在哪儿?至于他是如何将人带走,我猜是尤氏自愿跟他走的。”

叶景印自然不肯轻信,遣了人去府衙打探,不到一盏茶的工夫,那小厮便回来说,那赶车人是尤氏在闺阁时的相好,当年骗了尤氏一笔钱财,说是出门做生意,待衣锦还乡时来娶她,实则是逃到凤州,整日里花天酒地,将钱财挥霍一空。前几日回到临安,听说尤氏嫁了个有钱的人家,于是心生贪念,买通了门房,混进了姜家,编了一个悲惨煽情的故事诓骗尤氏,尤氏心软,将自己的金银细软都给了他,他害怕尤氏将内情告诉姜二郎,便央求尤氏与他私奔。他满口的甜言蜜语,将尤氏哄得心花怒放,于是尤氏换了丫鬟的衣裳,趁乱随他出了姜家,躲在城内某处。入夜之后,他凶相毕露,将她残杀分尸。

叶景印闻言大笑:“服了,白兄,我算是心服口服。若是临安府聘你去做捕头,恐怕整个临安城,就没人敢作奸犯科了。”

“非也。”白谨嘉道,“天机不可泄露,占卜越是灵验越不能随意使用,否则犯了天怒,便要大祸临头了。今日我之所以起卦,是因为时机已至,否则我断不会轻易泄露天机。”说到这里,她自嘲地笑了笑,“罢了,大白天的见血实在晦气,不如我们去得月楼寻点儿乐子,听说来了个出色的行首(即美妓),其姿色才艺,比起当年的汴京名妓李师师,亦不遑多让啊。”

得月楼乃临安城内的后起之秀,开店不过三四年,已有直追倾城馆之势,芸奴跟在两位公子身后,局促不安,白谨嘉明明是娘子,为什么就这么喜欢逛青楼呢?

得月楼的老鸨满面春风地迎了上来,说着那句千年不变的老话,一群花枝招展的小姐(宋代妓女称小姐)围了过来,各种香气扑鼻而来,芸奴不由得打了几个喷嚏。

“二三流的就罢了。”叶景印从袖中拿出一张钱引(即宋代纸钞),“苏怡然可在?”

“哟,两位爷来晚了,苏小姐的破瓜夜刚刚拍了出去,您看。”老鸨朝着正匆匆上楼一脸淫笑的男人一指,“那位是正议大夫胡大人家的衙内(宋代有权有势的官员子弟称衙内),就是他以两百缗拍下了苏小姐的初夜。”

叶景印从鼻孔里冷哼了一声:“真是糟蹋了美人,我出四百缗。”

“这位公子,这可不行啊,拍下了就是拍下了,我们做生意,也是讲信誉的。”

白谨嘉轻摇折扇道:“看来,今日我得英雄救美了。”

“我也去。”叶景印道。

“叶公子还是另外找一位小姐吧。”白谨嘉快步跑上楼去,叶景印又从袖中取了几张钱引给老鸨:“后面的事,你就当没看到。”

老鸨一把将钱引夺过来,塞进了衣袖:“嘿嘿,小的明白。公子,您看中了哪位小姐?我去叫来伺候您。”

“给我安排个雅间,要离苏小姐的房间最近的。”叶景印背着双手,不怀好意地笑了笑,“我要看场好戏。”

“苏小姐。”胡衙内一副猴急的模样,一进屋就迫不及待地脱下外套,掀开翠色帷幔,身穿薄纱的少女坐在床榻上,正在垂泪,他色迷迷地说:“苏小姐,让你久等了,今夜能和苏小姐共赴云雨,本衙内真是三生有幸啊。”话还没说完,人已经扑上去了,就在他的手碰触到少女的胸前时,一个声音忽然在身后道:“手下留人!”

胡衙内闻言大怒,道:“哪个混账东西敢来搅本衙内的好事?”转过头,见是一位白袍少年,容颜俊美,不由得淫心大起,嘿嘿笑道:“原来是个眉清目秀的小哥,不知小哥有何贵干?”

“这位衙内,你大祸临头了。”白谨嘉面色严峻,胡衙内笑道:“我正风流快活,何来的大祸临头啊?”

“衙内,在下乃一位修行的方士,途经此地,见得月楼内鬼气冲天。”白谨嘉看了看胡衙内身后,“衙内,您可认识一位眼角有一颗红痣的娘子?”

胡衙内神色一变:“你,你什么意思?”

“恕在下直言,您的脖子上坐着一个女鬼,此女乃吊死鬼,脖子上缠着白绫,舌头一直垂到您的眼前。衙内,您最近有没有觉得脖子很重,而右眼看东西时有些不清楚呢?”

胡衙内的脸色更加难看,强撑着颜面说:“你这神汉,别在这里危言耸听,我胡瑞行得端坐得正,还怕什么女鬼不成?”

白谨嘉长叹一声:“可惜啊可惜,在下原本想救衙内一命,既然衙内信不过我,在下还是告辞吧,望衙内好自为之。”说完转身便走,胡衙内毕竟心虚,连忙说:“先生莫走,在下刚才失礼了,望先生教我脱困之法。”

“这也不难。”白谨嘉从钧窑花瓶中抽出一枝牡丹,让胡衙内举到眼前,然后拔剑一砍,粉色的牡丹花瓣四散飞舞,变成了刺目的红色。胡衙内看了大惊失色:“这,这…”

“衙内莫慌,在下刚才已将那女鬼砍杀,衙内性命无忧,只是您身上还残留有女鬼的怨气,一月之内不能行房事,否则女人的阴气催生怨气,只怕衙内将生隐疾。”

所谓的隐疾,就是男人房事无能之病,胡衙内自然被吓得不轻,连忙朝白谨嘉行了一礼:“多谢先生提醒。”他从怀里摸出几张钱引,“这是谢礼,还望先生收下。”

“衙内太客气了,我不过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罢了。”白谨嘉推辞道,“衙内还是赶快回家,好好将息身子吧。”

胡衙内千恩万谢地去了,白谨嘉轻摇折扇,来到床榻前:“苏小姐受惊了。”

叶景印推门进来:“白兄,你虽然救了苏小姐,却苦了那冤死的女鬼,也算不得义举。”

芸奴轻声道:“其实…没有女鬼。”

叶景印一愣,白谨嘉大笑:“当然没有女鬼,那花瓣不过是幻术罢了。前几日我到太中大夫冉大人家给少夫人驱邪时,听冉大人家的丫鬟说过,胡衙内强抢民女,逼死了一个女孩。不过胡衙内做贼心虚,才这么容易上当。”

苏怡然整理一下衣衫,起身朝白谨嘉盈盈一拜:“多谢公子仗义相救,怡然来世做牛做马,报答公子。”

她脸颊微红,美目含情,已然对白谨嘉芳心暗许,白谨嘉搂着美人的香肩:“何必来世?只要苏小姐为我弹奏一曲《玉楼春》便算是报了恩了。”

三人饮酒听曲,刚唱完《玉楼春》,正要唱《苏幕遮》,忽听门外脚步声响,随即响起沉稳的男声:“白公子可在?”

白谨嘉枕在苏怡然的玉腿上,手中托着定窑的白瓷莲花酒盏,嘴角微微上勾:“看来今天的生意不错。”

芸奴起身,打开雕花木门,门外站着一个戴孝的年轻公子,身边跟着个小厮。她微微有些吃惊,守孝之人出入妓院是大忌,这位公子竟然不顾身份来找白公子,莫非和他已故的亲人有关?

戴孝公子朝白谨嘉深深一揖,急切地说:“白公子救我!”

“公子莫急。”白谨嘉立起身来,“可细细说来。”

待众人坐定,苏怡然合上房门而去,戴孝公子满面愁容道:“在下姓曹,名叫曹修齐,太常寺曹大人正是家父。”

叶景印一愣:“曹大人?就是一个月前在城外的义庄…”

“在义庄旧疾发作而暴卒,那是上报朝廷的托词。其实我父亲是…”曹修齐欲言又止,似乎很难开口,犹豫了好一阵才道,“是被鬼杀死的。”

“鬼?”

“那晚我也在义庄。”曹修齐皱着眉道,“我本是随父亲去郊外的祖坟祭祖,回来的路上突遇风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只能暂时在义庄避雨。我父亲向来敬重鬼神,特意让下人们给死者上了香,然后住在没有放棺材的后院厢房。那晚电闪雷鸣,不知为何,我却睡得特别沉,像被鬼魇住了。三更时我听到铃声,好不容易醒了,因担心父亲,就去后院查看,发现那铃铛声正是从父亲的寝屋传来的,父亲好像在跟谁说话,我从窗户缝往里看,看到一个穿红衣服的女人。”说到这里,他身体颤抖了一下,脸色发白,“那个女人长得非常漂亮,手腕和脚腕上都挂着铃铛,正在跳舞。夜深人静的义庄,哪里会有红衣舞女?那女子不是妖就是鬼,我本想进去救我父亲,可我像被魇住了,动弹不得。父亲盯着那舞女,目光呆滞,当他抓住那女鬼的胳膊时,女鬼转过身来,面容刹那之间枯朽如骷髅。说来实在惭愧,我竟然给吓晕了过去,等醒来的时候,已是日上三竿,仆人们都面如土色,我才知道我父亲已经…”他满眼通红,泪水在眼眶里打转,“白公子,我不能让父亲就这么不明不白地被害死,求您抓住那红衣女鬼,给我父亲报仇。”说罢,朝身边的小厮点了点头,小厮捧了一只盒子过来,盒盖打开,里面是满满一盒子的金锭,“若能抓住女鬼,这些就是佣金。”

“且慢。”白谨嘉用折扇将盒盖盖上,“曹公子,你为何不报官?或许那穿红衣的舞姬,并非女鬼,而是刺客?”

曹修齐犹豫道:“此事实在难以启齿,在下怀疑那女鬼与三年前的一桩旧案有关。”

“哦?可否说来听听?”

曹修齐面有难色,迟疑再三,最后还是将三年前的旧事和盘托出。

那年曹修齐的父亲刚到泸州上任,因为没有府第,便租住在一个员外的空房中。他身边只带了两个小厮,夜晚孤身一人,甚是孤寂。一个桐花盛开的晚上,门庭外车马声响,小厮来报,说是金夫人来访。曹大人并不认识什么金夫人,于是出门迎接,见马车上下来的是一位簪钗环佩容颜美艳的红衣夫人,心中暗自窃喜,将金夫人迎入府中。那金夫人说,她小字鸳鸯,原本也是官宦人家的妻眷,因过门数年无子,被丈夫休弃,如今仰慕曹大人的声名,前来自荐枕席。曹大人自然乐得逍遥,二人饮酒作乐至深夜,天快明时金夫人才离去,之后夜夜皆至,有次还送了一条绣着鸳鸯的丝绢给曹大人,以做定情信物。

时值中秋佳节,泸州府尹在府中摆下酒席招待上下官员,席间,曹大人掏出丝绢擦汗,不料被坐在身侧的金谷金大人给看见了,金谷大为吃惊,将丝绢一把夺下,反复看了半晌,喝问这丝绢从何而来,曹大人便将美妇自荐枕席一事和盘托出,金谷听后脸色骤变,拂袖而去。

曹大人不明所以,同席的另一位官员说,金谷的夫人上个月才死的,金夫人的闺名也叫鸳鸯,身上所戴的饰物服色也多绣鸳鸯。曹大人顿时如同大寒天被泼了一瓢冷水,连忙赶到金大人家中,因需停灵七七四十九天,所以金家的灵堂还未撤去。金谷脸色铁青,打开棺材,拉着他令他仔细看棺材中的女子,是不是这些日子与他幽会的美妇。

曹大人只看了一眼,便差点儿晕过去,棺材里的尸体正是夜夜与之耳鬓厮磨的美女无疑。金谷大怒,拔出腰中所佩的宝剑,又不敢砍杀曹大人,便一剑将跪在灵堂中守灵的使女砍死,又命人将亡妻的尸体拖出郊外焚烧,直到挫骨扬灰才作罢。

曹大人因受了莫大的惊吓,得了一场大病,每晚都梦到身穿红衣的金夫人披头散发地在他面前哭泣,责问他为何不救自己。他夜夜不得安宁,后来便向朝廷递交了请调书,将他调回京城做官,这才作罢。

故事讲完,曹修齐脸色微红,毕竟是父亲的风流韵事,实在是羞于启齿。白谨嘉轻摇折扇,嘴角似笑非笑,沉吟良久:“来龙去脉我已知晓,此事便交给在下,公子请回府敬候佳音吧。”

曹修齐松了口气,朝她深深一揖:“既是如此,有劳了。”说罢便起身告辞,走到门边,似乎又想到了什么,回过头来说:“还有一事,在下听说金大人前几日在城外的清空寺暴毙,不知是否与红衣女鬼有关。”

“有趣。”白谨嘉浅笑,侧过脸去对叶景印说,“不知叶兄明日有没有空闲,随我去清空寺和义庄逛逛?”

叶景印自然乐意,于是二人说定,叶景印就带了芸奴回家。芸奴进了清泠轩的园子,两个上夜的婆子提着灯笼迎面走来,她忙躲进假山之中,听那两个婆子说:“今日大公子不在家,咱们巡了这一次就可以约几个人喝酒玩骰子了。”

“大公子这是去了哪里?若被他半夜回来撞见,岂不大大不妙?”

“你新来的不知道,大公子每个月月底都要出门三日,至于去哪里,我们这些下人也不知,但断不会中途回来,你且放宽心。”顿了顿,又低声说,“有次大公子是夜里回来的,身上还带着伤呢。”

“大公子那么有身份的人,难不成还会和人打架斗殴?”

“这我哪里知道。总之这三日咱们可以好好玩一回,你去把门锁好,别叫大夫人那边的人看见就行了。”

二人说着话儿,渐渐远去,芸奴听说大公子不在家,心中稍安,不知为何,她总是有些怕大公子,若被他盯上一眼,就浑身发冷。

黄桷树中又传来低沉阴冷的笑声,像勺子在陶盆里刮,难听得刺耳:“你很害怕他吧?像他那样虐待下人的主子,为什么你还要忍耐?为什么不给他点儿教训?”

芸奴脸色一沉,朝茂密的树冠望了一眼,静默不语,往下人房行去。树中那森冷的笑声回荡不止,如同黑夜中的魔咒。

夜深深,月沉沉。

第二天一早,叶景印便带了芸奴,随白谨嘉一起出了城。义庄就在官道旁,因年久失修,房屋破败,瓦片零落,只用茅草扎成的草席铺在房顶上挡雨。

芸奴推开门,一股陈腐之气迎面而来,到处都是瓦砾和蜘蛛网,厅堂中横着好几副棺材,都是材质最差的薄棺,每一副棺材前都点着几根线香。叶景印俯身拿起香灰:“刚刚烧完。今天有人来过。”

白谨嘉对此似乎并不上心,来到后院,看着满院子的萋草和不知名的白色小花,身子一矮,坐在廊下说:“好风好景,正是喝酒作词的好时节。叶兄,可有雅兴?”

叶景印没想到她竟然还有这等雅兴,但早已习惯了她的放浪不羁,便栖身一坐:“有白兄的地方,纵使是地狱,也是好风好景。我心中已有一阙《清平乐》。”他诵出词句,白谨嘉以一阕《木兰花》作对,二人一边喝酒一边作词,喝醉了,便掏出身上的匕首在墙上题诗,芸奴不懂诗词,只在一旁小心伺候着。一晃已是夕阳西下,带来的点心也吃完了,芸奴说来时曾见到路旁有些柑橘树,便出门摘一些果子来。长在路旁的橘子自然早已被摘得所剩无几,只有那树冠顶上还有几个,她见四下无人,便纵身跳上树去,将橘子用天青色的裙子兜着,飘然而下,身子轻盈如飞燕。

这个时候,不远处的草丛动了动,一个人影立了起来。

芸奴吓了一跳,没站稳,竟摔倒在地,脚踝在石头上磕了一下,钻心地疼。那人影连忙跑过来,先双手合十念了句佛:“女施主,您没事吧?”

那是个僧人,大概十六七岁,身上穿着蟹壳青的僧袍,背上背着个包袱,面容清秀。芸奴奇怪地看着他:“你是谁?”

“贫僧圆空。”小和尚说,“是清空寺的僧人,不知女施主为何会孤身一人在此处?”他那双清亮的眸子里泛起疑惑和恐惧。

芸奴说:“我是来为主人寻吃食的。”

“不知您主人是…”圆空说道,“女施主莫怪,只是这山里近来不太安宁,所以贫僧多嘴问问。”

“我家主人姓叶,是临安人士,去泸州探望朋友回来,途径义庄,因身体不适不能赶路,便想在义庄休息一晚,明早再走。”芸奴编了个漏洞百出的故事,那小和尚竟然信了,睁大了眼睛道:“在义庄过夜?使不得啊,女施主,我送你回去,请你家主人赶快离开此地,去别处民居借宿吧。”

“为何?”

小和尚看了看四周,压低声音说:“义庄闹鬼!”顿了顿,又说,“闹鬼也就罢了,这一带近日还来了个妖怪,专吃过往行人,许多人都葬身妖吻。”

芸奴闻言,心中担忧白、叶二人,想尽快回去,哪里知道脚踝痛得钻心,连站也站不稳。小和尚犹豫了一阵,脸颊微红道:“女施主,贫僧背着您走吧?”

男女授受不亲,芸奴自然不愿意,但无奈脚痛刺骨,想来一位出家人也不会心存邪念,只得答应了。小和尚一连念了好几句佛号,才将她背起来,匆匆往义庄而去。

“圆空师父,这么晚了,为什么你还在这里?”芸奴趴在他的背上,隐隐觉得有些不妥,“你不怕女鬼和妖怪吗?”

“当然怕。”小和尚步履轻盈,“不过义庄是寺里的产业,得有人照看着,其他师兄弟都不肯来,住持就派我来了。其实我在寺里只是个烧火做饭的。”

芸奴点了点头,转过头去看他的影子,太阳已经下山,清冷的月光洒下,如同铺了一层柔软的轻纱,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但看起来依稀还像个人。

也不知走了多久,那一轮上弦月已经浮上了树梢,芸奴抬头看了看天色,感到奇怪,橘树离义庄有这么远吗?

“圆空师父,是不是走错路了?”

“没错啊。”圆空用下巴朝路尽头点了点,月光下,依稀能够看到义庄的飞檐一角,以及挂在檐角上的那盏破旧的白色灯笼。

小和尚又背着她走了一阵,她凝望远处的义庄,竟一步也未曾靠近,难道遇上鬼打墙了,还是误入了迷魂阵?

“女施主,好累啊,不如我们坐下来休息一会儿再走。”圆空满头大汗,累得上气不接下气。芸奴点头道:“辛苦师父了。”

圆空将她放在路边的大石上坐下,用袖子扇着风说:“真是奇怪,怎么总也走不到啊。”话音未落,便听见不远处的树丛中传来微弱的声音:“救命…”

两人吓了一跳,圆空壮着胆子问:“谁?”

“小师父,救命啊。”草丛中钻出一个老头,穿着普通的褐色布衣,身边有一捆柴,“我是山里的樵夫,不小心从崖上摔了下来,把腿给摔断了。”

圆空看了看四周,黑夜幽冷,无一丝人声,心头不禁打鼓,不敢过去:“老丈,我,我这腿脚也有伤,不太方便啊。要不,我先回寺里去,多叫几个人来救你。”

“不行啊,我的腿一直在流血,再不止血,我就要血尽而亡了。”

他越是着急,圆空越是不敢过去,背起芸奴,高声道:“对不住了,你先忍忍,我这就去叫人!”说罢,转身就要走,忽听芸奴道:“等等!”他步子一顿问:“女施主有何吩咐?”

芸奴脸色苍白,忍痛从他背上了跳下来,往前面的草地上一指:“你看。”

圆空将身子探过去,赫然看见一个阴森森黑黝黝的墓穴,里面不断地往外冒寒气,棺中似乎有人,却看不真切。他顿时浑身发冷,若刚才撒腿就跑,岂不是就落进这墓穴里了?

再回头看时,那老头已经不见了,小和尚吓得心惊胆战地说:“他果然是妖怪!给咱们下了个连环套,去救他也是死,不救他,也是死啊!”

弦月隐入了乌云之中,四周暗了下来,远处的义庄已经看不见了,只有那盏白灯笼还在风中摇摇晃晃,像一团缥缈的鬼火。

果然是入了迷阵,芸奴眉间微颦,骷髅妖姬,已经来了。

“小师父,”她焦急地说,“快背我走,按我说的路走,很快就能到义庄!”

没有人回答她,四周寂静得只能听见草木摇动的沙沙声。

“小师父…”她惊慌四顾,见圆空躺在地上,一动不动,连忙忍着痛过去,摸了摸他的脉搏,幸好,只是晕过去了。

墓穴周围的灌木丛猛然间晃动了一下,她心头一紧,见一条丝帛自灌木丛中蓦然钻出,将她卷起,拉了进去。

这变故不过电光火石之间,快得她几乎没能回过神来。她跌入墓中,一只手环在她的腰上,令她动弹不得。

是尸鬼吗?

她努力侧过脸去,闻到一股活人的气味,她甚至能够感觉到他的胸膛在微微起伏。

是人!

他是谁?为何睡在墓穴之中?

这个男人身上似乎还有一股血腥味,他受了伤?

她想要挣脱他的钳制,催动丹田的真气,身下的男人微微一颤,大手按住她的丹田,那股真气源源不断地涌出去,被他的手吸走。

糟了!她心底生寒,这个人是懂法术的方士,看来今日,她凶多吉少!

白公子,救我!

叶景印刚得一好句,提了剑正想往门柱上刻,忽然乌云蔽月,草随风动,不知从何处而来的暗香静逐游丝而转,铃声脆响,他心头一惊,侧过脸去,见荒草凄凄的园中忽然多了一个穿红衣的女子,肌肤胜雪,纤腰仅堪一握。

“来了。”白谨嘉端着酒杯,轻轻说。

挂在廊下的白色灯笼齐齐一亮,红衣舞姬腰肢一扭,跳起舞来,裙摆转成一朵向下开的莲花,赤裸的脚踝上挂着铃铛,在一个接一个的跳跃中仿若泛着荧光的玉玦。

临安城有世上最美味的佳肴,最雄伟的楼阁,最美艳的女人,叶景印乃临安首富,什么样的美女没见过,但像这红衣舞姬般天生媚骨的女人,他还从来不曾亲眼目睹。

果然是妖姬,他在心中暗暗道,握紧了手中三尺长剑,若她胆敢轻举妄动,便一剑削去她的头。

白谨嘉大声叫好,笑道:“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美酒美景美人,今日真是不虚此行,待我作一阕《蝶恋花》。”

叶景印哭笑不得,真不知这位方术师究竟是艺高人胆大,还是蠢过了头,那舞女分明是个妖姬,她竟然还有心情饮酒作词。

红衣妖姬浪笑连连,不知不觉间竟已来到二人几步开外,忽然身子一转,雪玉般的肌肤尽皆化为枯骨,十指锋利如刀,朝二人刺来。

“小心!”叶景印一个箭步蹿过来,手中的剑刺向红衣舞姬,舞姬身子一矮,如同一条柔软的毒蛇一般缠住了他的双腿,脊椎发出“咔咔”的清脆声响。她的速度极快,叶景印低头便看见一张骷髅面孔,白生生的,比平常的骨头还要白,很是吓人。她下颚一张,口中竟有锋利如狼的利齿,朝叶二公子的胸膛咬来。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忽听一声脆响,原来白谨嘉的折扇刺在骷髅舞姬的脊椎上,舞姬仰头长啸,转头与白谨嘉交手,却并不恋战,几个回合后,将白谨嘉逼得退了一退,便一头扎进高及膝盖的荒草中,不见了踪迹。

“追!”白谨嘉低喝一声,二人追出义庄,见前路迷离,四周景色怪异,白谨嘉伸手拦住叶景印:“且慢,是迷阵。”说罢,从怀中掏出几张灵符,口中念念有词,催动符纸,在空中燃烧成几只红色蝴蝶,扑进迷阵之中,迷阵转瞬即破,面前的景色又变得清明起来。只是那骷髅美女再也找不到了。

“白兄,那里躺了个人。”叶景印来到圆空身旁,“是个出家人,好像被人打晕了。”

白谨嘉从草丛中捡起一枚泛着淡绿色荧光的珠子,不是什么好货色,只是最便宜的玉石,她脸色骤变:“这是芸娘子的耳坠,芸娘子出事了!”她从袖子里掏出一只小瓷瓶,倒了些粉末在圆空的鼻中,圆空一连打了好几个喷嚏,然后睁开眼睛,惊恐地喊:“有鬼!有鬼啊!”

“小师父,你可曾见过一个年轻娘子?”白谨嘉按着他的肩膀问。

圆空惊魂未定,好半天才想起来:“对,对,有个女施主,她一定是被恶鬼吃了。”

叶景印面色铁青,抓着他的衣襟,将他拉起来:“恶鬼在哪儿?”

圆空受了惊吓,有些语无伦次,白谨嘉环视四周,目光落在灌木丛中:“叶兄,这里有个墓穴。”

二人连忙赶过去,芸奴则躺在棺材里,双眼紧闭,面容惨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