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不用了,这是我分内的活儿。”自从她回来之后,清泠轩里的二三等丫鬟便对她变换了态度,不是尽力讨好,便是曲意逢迎,她一时间竟然有些不知所措。

“没关系啦,跟我们有什么好客气的,咱们可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呢。”小果抢了她的鱼食篮子,谄媚地笑道,“快歇着去吧。”

既然她们是一番好意,她若不领情便是有些见外了,芸奴只得连声道谢,转身往卧房而去。小衣望着她的背影,轻轻地推了一下小果:“你说,她真的能做二公子的妾室?”

“二公子那么宠她,恐怕早就已经侍过寝了,当妾室,那不是迟早的事吗?”小果有些不甘,“真没想到二公子竟能看上她,叫她这个又丑又笨的蠢婢当了半个主子。”

小衣冷哼一声:“我倒要看看,她能风光到几时。”

芸奴刚睡了一会儿,就被人叫醒了。是大夫人房里的大丫鬟蓉蓉,她笑嘻嘻地说:“芸奴,大夫人吩咐你过去伺候。”

芸奴揉着惺忪的睡眼:“蓉蓉姐,大夫人那边有什么事吗?”

“大夫人听说你打的络子很好,正好咱们家的铺子从南边新进了很多好丝线,所以叫你过去打几条好络子。”蓉蓉说,“快来吧,如果晚了,大夫人要生气了。”

芸奴不疑有他,答应一声,穿好衣服,跟着她往大夫人的月华阁而来,进了屋。蓉蓉推开耳室的门,里面有一只大木桶,桶里满满的一桶热水,洒满了各种花瓣,香气馥郁。金银熏炉上熏着一件折枝牡丹花纹的衫子。芸奴愣了一下,问道:“蓉蓉姐,大夫人是要沐浴吗?”

“这是给你沐浴的。”蓉蓉笑着上来脱她的衣服,“快,来洗洗吧,洗完再试试那件衣裳合不合身。”

芸奴觉得有些不对,转身边走边说:“我不过是个奴婢,哪里有资格泡这么好的汤,穿这么好的衣服?我还是回去干活儿吧。”她刚来到门边,便有两个丫头走过来挡住她的去路。

“等等。”蓉蓉道,“芸奴,你跑什么啊,我还要向你道喜呢,你真是上辈子积了天大的阴德了。”

“你到底在说什么啊?”芸奴觉得全身发毛,蓉蓉嘴角的笑有些阴险:“这是大夫人的意思,快去洗吧,洗好了就可以上轿子去该去的地方了。”

“你们要送我去什么地方?”她话还没说完,身子忽然一软,倒了下去,蓉蓉冷冷地瞥了她一眼,从袖中拿出一个瓶子,将瓶口塞好,“这西域的迷魂散还真有效。来人,把她扔进去,好好洗干净。”

芸奴醒过来的时候,发现自己坐在轿子里,身上穿着那件熏了香的折枝牡丹花纹衫子,头上插着珍贵的金簪,梳着时兴的发髻,手腕上还戴着镯子、钏儿。她心头发冷,挑起青布帘子问:“这是要带我去哪儿?”

“大夫人的命令,你好好待着,以后有你享不尽的荣华富贵。”跟在轿子旁边的是叶府的管家婆子。芸奴放下帘子,看着满身的金银首饰绫罗绸缎,只思酌了片刻,心下便已了然。必定是大夫人嫌她在叶府碍事,将她送人了。

她就是一件礼物,包裹着华美的装饰,只可惜,无论包裹得如何华美,这件礼物依然只是个又丑又蠢的下女。

一滴泪“啪”的一声打在她的手背上,她轻轻吸了一下鼻子,强忍住泪水,从头上取下“闹蛾”,那是一种用丝绢扎成飞蛾形状的精美发簪,她将飞蛾从簪竿上摘下来,念了几句咒语,挑开窗帘,将飞蛾放了出去,它竟然飞了起来,在空中打着旋儿,往中和坊的方向而去。

白公子、叶公子,以后我不能再和你们一起四处游玩降鬼除魔了。

渤海郡王靠在丝绒做的靠枕上,他的长发没有束起,披散在脑后,如同流泻的瀑布。一位穿绫罗的美艳少女坐在旁边的椅子上,弹奏五弦阮,她弹奏的曲子轻柔温婉,如同清澈的流水。年轻的郡王闭着双眼,风轻轻吹拂着他的长发,仿佛陷入了久远的回忆之中。

“郡王。”门外有人轻声道。

“陈林?进来回话吧。”

管家陈林推门进来,垂着双手,毕恭毕敬地站在门边:“刚刚门上来报,叶府又给您送礼来了。”

“照往常一样,退回去。”

“这次与往常不同,”陈林说,“他们送来的是个女人。”

“送女人又不是新鲜的事,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

“他们说,那个女人叫芸奴。”

渤海郡王睁开眼睛问道:“芸奴?”

“就是您上次赏赐贡缎的那个女孩。”

渤海郡王淡淡地答应一声:“知道了,下去吧。”

“这人到底是收还是不收?请郡王示下。”

“既然他们一番好意,我们就不要驳了人家的面子,收下吧。”

“是。”陈林暗暗觉得新鲜,以前别人进献的女人,不管多么美丽,郡王都是不会收的,这次竟然对一个婢女青睐有加,真是奇了。“小人将这位芸奴娘子安排在西边的月琴园,您看如何?”

“既然是个婢女,就给她派些差事吧。”顿了顿,年轻的郡王又道,“我这屋里掌灯的初雪不是刚死了吗?就让她顶这个缺吧。”

“是,小人这就去办。”他退出门来,微微皱了皱眉头,郡王屋里的差事都是肥缺,初雪一死,好几个大丫鬟都往他这里来走门路,原本他已物色了一个,也收了人家的钱,如今也只得搁在一边了。不过,这个叫芸奴的丫头究竟是怎样的绝色美女,郡王竟然对她如此在意?月琴园是普通姬妾住的地方,不让住那里,自然是不想将她收房,说起来那些姬妾一月也见不了郡王几次,莫不是郡王对芸奴爱极,定要留在身边,时时相聚?

若真是如此,他自然不敢怠慢,立刻叫了婆子去接芸奴。芸奴原本坐在轿中,到了角门听见外面的人说话,才知道是被送到郡王府来了。她心中略安,郡王府是何等地方,里面的下三等仆妇,也比她聪明漂亮些,郡王又怎么会收下她?

等了一阵儿,几个婆子丫鬟出来,挑开帘子,客客气气地说:“芸娘子,快跟我们进来吧。”

芸奴吸了口冷气,连最后一丝希望都破灭了,她轻轻叹息,从轿中下来,跟着婆子进了门,也不知绕了多少回廊,穿了多少园子,终于到了郡王的卧房。这栋小楼周围种满了菊花,“万龄菊”“桃花菊”“木香菊”“金龄菊”“喜容菊”,各种品种应有尽有。

“芸娘子,既然进了郡王府的门,就要守郡王府的规矩。”那婆子说,“郡王给你派了个差事,在这寝屋里掌灯。这可是肥差,府里不知道有多少人惦记着呢,你要好好干,千万别冲撞了郡王。每日太阳一落山,就要点灯,点了灯,不能离开,要守在廊下,等郡王歇息了再进屋熄灯。郡王每日早晨五更时起,那时天还没亮,你得四更二刻起,照样守在廊下,听见里屋有说话声了,就轻轻推门进去,将灯都点上,等天亮了,再熄灯。听明白了吗?”

“听明白了。”芸奴点头。

“好了,天色不早了,进去点灯吧,手脚轻点儿。”

芸奴答应一声,朝婆子欠了欠身,轻轻地推开门,屋内陈设雅致,但空荡荡的,没有人声,按理说主人的屋内都有几个丫头伺候,像郡王这样身份的人,伺候的人应该更多才对,怎么一个人也没有呢?

她取出火折子,将屋内的灯一盏一盏点上,一直来到内屋,郡王坐在榻上,怀中抱着一把五弦阮,正小心地擦拭。芸奴不敢惊扰了他,取下纸灯罩,点上灯,正打算出去,却听郡王说:“你就是芸奴?”

芸奴吓得手一抖,忙跪地行礼道:“奴婢拜见郡王。”

“起来吧。”郡王将她上下打量,目光幽深,仿佛有些不可捉摸的深意。看了许久,他将目光移开,只低头看怀里的五弦阮,问道“会弹阮吗?”

“呃…”芸奴想起自己离魂时在老虎精的洞府里所弹的那支曲子,如今竟然一点儿也记不起来了,“奴婢只是个粗使丫头,只会洒扫。”

“是吗?”郡王淡淡地笑了一下,“坐吧。”

芸奴紧张得浑身冒汗,手足无措:“奴婢,奴婢不敢。”

“坐吧,你还没吃晚饭吧,桌上有些点心,可以填填肚子。”郡王的手指在五根琴弦上划过,弹出一个音调,芸奴像被人当胸打了一拳,不敢置信地看着他。

郡王所弹的这首曲子,不就是她离魂时所弹的那一首吗?

虽然是同一首曲子,她弹来是高山流水的清雅淡静,但他弹来却有一种情意绵绵的味道,像一个少年在思念自己所倾慕的少女,曲子到了后半段,曲风越来越哀愁,仿佛那少年只是单相思,无论他如何努力靠近,那个少女都遥远得无法企及。

一曲弹完,他抬起头来看芸奴,芸奴也在看他,四目相对,芸奴慌张地别开脸去:“郡王弹得真好。”

“我已经很久没弹了,因为没有知音。”

芸奴低下头说:“可惜奴婢不懂音律,只知道弹得很好听,弹的是什么,却不知道。”

郡王眸中浮现出一丝浅浅的失望:“我还以为你知道。”

“奴婢只是个粗人,哪里能懂那么高雅的东西?”芸奴闻到一股淡香,侧过头去,看见窗户开着,外面绽放着一丛木香菊,“郡王,夜深露重,奴婢为您关上窗户吧。”

“让它开着吧,月夜赏菊也不错。”郡王靠在软软的靠枕上,长发如流瀑,天水碧的袍子在月色下宛如一泓流水。芸奴不敢看他,只盯着窗外说道:“这园中的菊花开得真好,若一年四季都能看到就好了。”

“菊花谢了,梅花就要开了,到时候搬到东边的倚梅园去,正好赏梅。梅花谢时还有桃花开,桃花谢了,有莲花开,莲花谢了,还有牡丹、芍药、木兰、山茶、石榴、海棠,一年四季,花开不败。”

芸奴的胸口像被什么东西涨满了,回过头来看他,月光下的郡王,俊美得让人不敢直视。她连忙低下头去,觉得哪怕多看一眼,都是对郡王的亵渎。

“奴婢不打扰郡王休息了。”她说,“奴婢告退。”

“等等。”郡王抬起身子,似乎想说什么,却始终没有说出来,只是幽幽叹息:“下去吧,今天你也累了,不必在廊下伺候,明日一早再来点灯。”

“是。”芸奴恭顺地退出屋去,轻轻合上房门,却没有回婆子给她安排的房间,依然坐在廊下,抬头看着那一轮皎洁的圆月,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下来。

今后,她恐怕再也没有机会见到大公子和二公子了,还有白公子,虽然只认识不到一月,却仿佛认识了很久似的,十五年来,她是唯一一个对她平等相待的人,在白公子的眼中,她不是一个卑微的婢女,而是一个女孩,一个普通的、值得喜欢的女孩。

“喵。”一声轻微的猫叫从角落里传来,她侧过头去,看见花丛中钻出一只浑身黑亮的猫,一双眼睛蓝绿蓝绿的,泛着淡淡的荧光。

芸奴过去将它抱起来,轻轻爬梳它油亮如缎的皮毛。“嘘,别叫了,会打扰郡王的。”她看了看四周,跑到花圃的另一边,“小猫,你是这府里养的吗?你叫什么名字?”

黑猫当然不能回答,只能“喵喵”地叫个不停,她轻轻摸了摸猫头:“小猫,怎么深更半夜的还在外面乱逛呢,府里没有人理你吗?”黑猫用爪子抓了抓脸,像是默认了,芸奴苦笑:“看来我们同命相怜呢。我在叶府的时候,也没有人理我,她们只会取笑我。我一直不明白,我到底做错了什么,为什么她们都讨厌我呢?是因为我又丑又笨吗?我是笨了点儿,但清泠轩里的活儿我都抢着做啊。若说我长得丑,这也是爹妈生的啊,我也希望自己能有霜落、碧烟那样的美貌,可我已经长成这模样了,又有什么办法呢?”眼泪顺着她的脸颊滑落,滴在黑猫的脸上,她的嘴角牵起一道惨白的笑容:“我真是傻,明明知道你什么都听不懂,却还跟你说这些。”

黑猫的肚子咕噜噜叫起来,芸奴擦去泪痕:“小猫,你饿了吧?我也饿了,可惜这里没有什么可吃的。”她看了看四周,不远处有一座荷花池,她轻手轻脚地走过去,朝池中看了看,里面养了不少锦鲤。她举目四顾,见四下无人,压低声音对黑猫说:“我给你弄点儿吃的,但你千万不能告诉别人。”说罢,念了一句口诀,手指在水面上划过,立刻便有一条鱼跳上岸来,在草地上扑腾个不停。她抓住鱼,轻轻放在黑猫面前,黑猫也不客气,吃得不亦乐乎。

看它吃得欢,芸奴的心里渐渐宽慰了许多,等它吃完了,挖个坑将鱼骨埋起来:“现在吃饱了吧?吃饱了就快回去,天色已晚,我也该进去为郡王熄灯了。”

黑猫望着她的背影,那一双蓝绿色的猫眼,如同绿松石般美丽夺目。

叶景印刚一起床,贴身小厮四明便急匆匆地进来:“二公子,出大事了!”

一位年轻貌美的娘子正在伺候二公子穿衣,为他披上赭色的外袍,他漫不经心地问:“什么大事?”

四明看了看那位女子,她很是聪颖,恭敬地说:“二公子,奴婢去厨下看看七宝五味粥做好了没有。”

待她走远,四明才凑过去,压低声音说:“小的在门上有几个相好的,他们今天一早来告诉我,说昨天傍晚有人偷偷抬了府里的一个女孩儿出去。”

叶景印顿时警觉起来:“抬的是谁?”

四明看了看四周,凑到他耳边说:“我那相好的说,轿子抬过去的时候,正好有风把帘子吹起来一道缝儿,他远远地看着,像是芸奴。”

叶景印脸色大变,抓住他的衣襟喝问:“她被抬到什么地方去了?”

“这个小的不知啊。”四明吓了一跳,连忙说,“他倒是问了,但送人的人不肯说。”

叶景印剑眉深锁,沉默了片刻,从墙上取下宝剑,径直往外走。四明追出去喊:“二公子,你这是要去哪儿啊。二公子,你等等我!”

剑锋一转,直指四明的面门,四明吓得两腿发抖:“二公子,饶命,饶命啊!”

“别跟着我,该干什么干什么。”叶景印冷着脸说,“要不然,别怪我不念主仆之情。”

四明吓得尿都要出来了,待他走远,才用袖子擦了擦汗水,急得团团转。二公子该不是去找大公子算账了吧?要是闹出了人命可怎么办?

迟疑了半日,他跺了跺脚,往二夫人的木兰阁跑去。

叶景印提剑闯进清泠轩,一园子的丫鬟婆子都被吓了一跳,谁都不敢拦他。他径直跑进叶景淮的卧房,见一身天青色袍子的大公子正坐在几凳上,面前立着一只火炉,炉上烤着一块龟壳。

“你把芸奴弄到哪里去了?”二公子沉声问。

叶景淮用木夹子夹起裂出一道道裂痕的龟壳,眉头深锁。叶景印上前一步,厉声道:“大哥!”

“你还知道我是你大哥?”叶景淮冷冷地斜了他一眼,“芸奴被送到郡王府去了,你放心吧,她暂时没有危险。”

叶景印猛吸了口气:“郡王府!你们平日为了讨好郡王,送些绝世珍品也就罢了,为何要把芸奴送过去?”

叶景淮对着龟壳冷笑:“他居然还收了,没想到芸奴竟然有这么大的魅力,以前还真是小看她了。”

二公子的心都凉了,一股怒火沿着每一根经脉往外蹿,他上前一步,提剑指向叶景淮:“你明明知道她对我很重要,为什么还要这么做?你就这么恨我吗?”

“二弟,回去吧。”叶景淮将龟壳放进一只锦囊之中,“这件事我会处理的。”

叶景印握着剑柄的手在渐渐缩紧,剑尖微微颤动,他狠狠盯着面前这个人,睚眦欲裂,仿佛这个人不是他的亲哥哥,而是几世的仇人。

叶景淮正襟危坐,目不斜视。

两人对峙良久,叶景印将长剑一收,冷冷地瞪了他一眼,什么话都没说,转身走了出去。叶景淮抬头朝门边看了一眼,重重地叹了口气。

叶景印刚走出清泠轩,便迎面碰上一个华服女人,那女人带着两个丫鬟一个婆子,身穿卷草纹印金衫裙,头戴珍珠冠子,面容绝美。

“娘。”叶景印停下步子,微微欠身,二夫人忙看了看他手中的剑,怒道:“印哥儿,你疯了吗?”

“娘,没必要为我担心。”叶景印将剑塞给她,“我知道分寸。”

“你这个孩子。”二夫人觉得那把剑无比烫手,扔给身边的丫鬟,追上去说,“那个叫芸奴的丫鬟就那么好?你为了她,都疯魔了。我看送走了也好,免得你整天魂不守舍。”

叶景印的步子顿了顿,回过身来说:“娘,是我害了她,您不必担心,我会处理好的。”

“什么?印哥儿,你想干什么?”二夫人急道,“给我站住!”叶景印头也不回地走了,二夫人气得脸色发白,却又无可奈何。“都是我把这孩子给惯坏了,他迟早要惹出大事来。”

园中的六月雪似乎永远都开不败,白色的花瓣随着微风飞舞不休,白谨嘉刚刚起床,打开窗户,一只飞蛾拍着翅膀飞了进来,停在她的肩膀上。她抬起手,让它黏在自己的食指上,细细看了片刻,忽然猛吸了口气:“芸奴?”

天刚蒙蒙亮,几个容貌美丽的丫鬟朝篱菊园过来,见了坐在廊下打盹儿的芸奴,都有些奇怪。芸奴被脚步声惊醒,连忙站起身,朝众人福了一福:“各位姐姐好。”

“你是谁?”其中一个问。

“我叫芸奴,是昨日才来的。”

众人一惊,将她上下打量:“你就是芸奴?”芸奴点头,有人小声说:“不会吧,就这等姿色,郡王竟然会钦点她掌灯?”

“你看她不是被罚在廊下站了一宿吗?肯定是冲撞了郡王。”

“噤声。”一个年长的侍女打断众人,“又忘了规矩吗?多做少说。郡王应该已经起身了,我们快进去伺候更衣梳洗吧。芸奴,你去掌灯。”

芸奴答应一声,跟着众人进了屋,郡王刚刚醒过来,侍女们各司其职,有条不紊地伺候他起床。芸奴闷声不响地点亮了所有的灯,正打算转身出去,忽然听郡王道:“其他人都下去吧,芸奴留下来伺候。”

此时的郡王已经穿戴妥当,侍女们齐刷刷地回头看了看芸奴,芸奴能够感觉到她们眼中的嫉妒和怨恨,嘲讽和不屑,后颈窝直发凉。众侍女鱼贯而出,偌大的屋子,只剩下郡王和芸奴二人,芸奴浑身不自在,低着头说:“我,我去厨房给您准备早膳。”

“不必了,她们已经端来了。”

桌上放着一碟砂糖冰雪冷丸子,一碟水晶枣儿,一碟猪羊荷包,一碗决明汤齑,一碗新法鹌子羹。闻到食物的香味,芸奴的肚子咕咕叫个不停,她羞红了脸:“奴婢该死。”

“过来吃点儿吧。”郡王在书桌边坐下,“你已经饿了一天了。”

“奴婢怎能吃郡王的早膳。”

“吃完了过来磨墨。”郡王的命令不容置疑,芸奴实在饿得慌,端起那碗新法鹌子羹,匆匆吃了,过来拿起墨锭,在砚台上轻轻地磨,郡王从抽屉里取出一卷宣纸,在桌上铺了,提笔正打算作画,却听陈林在门外道:“郡王,叶家二公子求见。”

芸奴一惊,手一抖,一滴墨汁溅在宣纸上,迅速晕开,变成了一个难看的黑点。她吓得连忙跪地求饶:“奴婢该死,郡王恕罪。”

郡王笑了笑,寥寥几笔,画了一朵玉兰,将墨点遮住,对门外的陈林道:“请他进来吧。”

芸奴侧过头去看门外,郡王说:“你并不想来我府上,是吗?”

“奴婢只是个婢女,主人让我去哪里,我就去哪里。主人让我伺候谁,我就伺候谁。”

郡王蹲下身子,望着她的眼睛说:“现在,我才是你的主人。”

芸奴低着头不敢看他:“是,奴婢记住了。”

郡王抬起她的下巴,强迫她看着自己:“既然进了王府的门,就是我的人,从前种种,譬如昨日事,通通都要忘掉,明白吗?”

芸奴躲避着他的目光,顺从地说:“奴婢都记住了。”

“很好,起来吧。”郡王埋首画画,不多时,门外传来细碎的脚步声:“郡王,叶二公子来了。”

“请他进来。”

门开了,叶景印大步走进来,朝渤海郡王行了一礼:“草民参见郡王。”

“免了。”郡王的笔仿佛有灵性,在纸上快意挥洒,这不到一盏茶的工夫,一束玉兰跃然纸上,“不知叶二公子清晨来访,所为何事?”

叶景印看了看芸奴:“回禀郡王,草民在南方寻得一位绝世美女,琴棋书画歌舞杂戏,都是一绝,草民不敢专美,便命人抬来献与郡王。可是我家那管事的婆子偶感风寒,请假养病去了,代她管事的是个酒鬼,喝了几口酒,发了昏,竟将我府中这个笨丫头给送来了,简直污了郡王的眼,实在是罪该万死。今日草民便是来负荆请罪,带这笨丫头回去的。那位美人已经候在王府角门外,若郡王允许,可招来一见,必定不会让郡王失望。”

“哦,竟有这等事。”郡王笑道,“多谢二公子的美意,这丫头虽然是木讷了一点儿,不过与我很投缘,既然错了,不如将错就错吧。”

叶景印拱手道:“能得郡王的喜爱,是这丫头的福分,不过——”他顿了顿道,“实不相瞒,这丫头从北边儿时起便伺候草民,草民从未将她当成丫鬟看待,还望郡王成全。”说罢,他从袖中取出一只锦盒,打开盒盖,盒中光芒万丈,如同一轮明月:“这枚珠子,名叫避尘珠,是从古时传下的绝世珍宝,草民愿将此珍宝献与郡王。”

避尘珠乃古书中所记载的三大神珠之一,自古以来便是国之至宝,唐末,这颗珠子遗失在战乱之中,没想到今日又重现于世。芸奴鼻子一酸,眼睛开始模糊,二公子竟然愿意用这样的宝物来换她,哪怕立时让她去死,也值得了。

郡王缓缓来到他面前,看了那珠子一眼,将盖子合上:“珠子是好珠子,难为你竟愿意用它来换这丫头。不过对本王来说,这些都不过是身外之物,比不得美人如玉。二公子,请回吧。”

“郡王…”叶景印还想说什么,忽然被门外的声音打断了:“好一个美人如玉,能被元赫如此称赞,不知是怎样的绝世美女?”

渤海郡王一惊,忙放下笔,快步来到门边,朝门外的人长揖道:“九哥。”

叶景印大惊,能被郡王称为九哥的,整个大宋朝只有一个人。他忙跪地行礼:“草民参见陛下。”芸奴听说来的是皇帝,也忙跪下磕头,口称万岁。

叶景印心下思量,以前曾听说官家与渤海郡王情如亲兄弟,官家时常微服到郡王府里游乐,如同到自己的家,十分随意,连通传都省了,如今看来,传言果然不虚。

进来的人天庭饱满,地阁方圆,颔下有须,身穿品蓝色圆领袍,气度不凡。他在上首坐了,看了看跪在下面的两个庶民:“元赫,他们是谁?”

“这位年轻人名叫叶景印,是富商叶正程的第二子。那女人是我的婢女,名叫芸奴。”

“莫非她就是你所说的那位如玉美人?”赵构身子往前倾了倾,“抬起头来让朕看看。”

芸奴战战兢兢地抬起头,赵构将她仔仔细细看了一阵,皱起双眉:“元赫啊,你看女人的眼光一向很好,这次怎么看走了眼?”

“九哥…”

“你不用说了,朕在外面都听见了。”赵构说,“那颗避尘珠,拿出来给朕看看。”

叶景印忙将盒子献上来,赵构微笑点头道:“果然是避尘珠,三大神珠之一啊,遗失了几百年了,今天终于重见天日了。”

叶景印心中一动:“避尘珠乃上古至宝,草民不过是个商人,怎敢私藏?如若陛下不嫌弃,草民便将它献给陛下。”

赵构满意地颔首,将避尘珠交给随身的太监收好:“叶公子进献避尘珠,于社稷有功,朕回宫之后定有重赏。”

叶景印忙道:“陛下,草民只有一个请求。”

“我知道你想要什么。”他看了看跪在地上的芸奴,“你说,你是想跟叶公子回去,还是想留在郡王府?”

芸奴侧过脸去看了看叶景印,又抬头看了看郡王,轻轻咬住下唇,不管她选谁,都会让另一人陷入尴尬的境地,她不能让这样的事发生。

“芸奴,你快说。”叶景印低声催促,芸奴像是下定了很大的决心:“陛下,奴婢愿出家为道,望陛下成全。”

此言一出,举座皆惊,叶景印急道:“芸奴,你在胡说什么?”郡王也皱起眉头:“芸奴,你可要想清楚,出家可不是闹着玩儿的事。”

“奴婢已经想得很清楚了,望陛下成全。”

“是个聪明的女孩。”赵构笑道,“既然如此,朕就成全你。城外有座青云观,你就去那里出家。”

“谢陛下。”芸奴磕了个头,赵构高声道:“老周,派人把她送过去。”随身太监答应一声,将芸奴带了出去,赵构又说:“叶公子,你也退下吧。”

渤海郡王望着门外,眼神复杂,赵构端起内侍捧上来的茶:“元赫啊,别怪朕,本来一个丫鬟,也不是什么大事。只是你和一个富商子弟争女人,传出去实在难听,何况你很快就要成亲了,乌娘子乃京城第一美人,乌爱卿也是朕的恩人,你叫他们今后如何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