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搁下狼毫伸出手,“交给我就是了。”

汀洲愣了愣,见主子面皮绷得死紧,不由有些发怵。虽说六公子从不计较这些鸡毛蒜皮的事,可到了如今看,像是不太高兴,恐怕这事要有变数了。忙不迭把衫子里的手绢掏出来双手呈上去,退到一边连连觑容与脸上神色。

他托着那方折叠好的帕子有些气愤,这丫头胆子太大,才认识了多久,就敢随意送东西?莫非她也相上了蓝笙么?话说回来,蓝笙的确是个讨人喜欢的人,布暖属意于他,似乎顺理成章。

现今的闺阁女子都勇于大胆表示好感,蓝笙也好,自己也好,收到的荷包香囊不在少数。女孩家给男人送亲手做的戏耍物件不算什么,何况目下临近节气,更没有置喙的理由。

可是他那样生气!

他随手把东西放在案头,对汀洲道,“你去传彭司戈来,我有话吩咐。”

汀洲垂手领命出去传话,容与办理军务时不许有侍从在场,他是个小厮,伺候洗脸换衣裳尚可,轮着正事时是不上台面的,所以司戈进门槛,他就得远远退出去。

彭司戈拱手作揖,“请上将军令。”

容与翻着左手边的卷轴,拧眉道,“安西四镇的兵马有步骑之分,连步兵日常都用马,骑兵轮换冲锋一匹马绝不够使。今年进贡的马里挑出三六九等来,三河马、哈萨克马分派给步兵,焉耆马和威尔勒马分到骑兵营里。司马大将军早前就有过将令,别一时疏忽忘了,到时候问起来没法交代。”

彭司戈身上的明光甲伴着他的动作哗啦作响,气若长虹的应了个“得令”,交拱的双手抵在额前,本以为上将军顺带着还有别的交代,可等了半天上座没有动静,便从十指下方偷着朝上看——

上峰眼神阴鸷,脸色不佳。他在沈大将军手底下做司戈已有三年多,辗转从南衙十二卫转调到北衙禁军,这样久的时日里未见过上将军有任何不得体的表情。眼下情势看来,莫非是哪里出了岔子?还是先头来的千牛备身狂妄,触怒了上将军?他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心下疑惑又不好出口问,只得垂手在堂下肃立。

容与的视线莽莽落在戟架上,刀锋最锐利的那处顶着正午的阳光,在蔚蓝的天幕下璨然耀眼。他微拢起眉,手指茫然在金龟钮的将印上抚弄,出了一会儿神,才发现手下司戈还在原地待命,想想没有什么要指派,便回了回手打发他下去。

他盯着信匣上的手绢包儿看了一阵,心里翻来覆去的考虑是不是该看看是个什么东西。

看还是不看?他陷进了这可笑的怪圈里,右手的五指放了又捏,捏了又放。洁白的手帕边角绣着一株兰草,长而翠绿的叶子衬托着嫩黄的蕊,俯仰自如,姿态端秀。他犹豫着去拿,指尖触到冰凉的缎面时突然改了主意,顺手抬起信匣的盖子把东西关进了盒子里,眼不见为净,这样便没有什么可纠结的了。

他起身到门牙前,看见汀洲远远站着,正和底下一个陪戎副尉闲聊。那两个人一见他都怔了下,忙行个礼各自散开,汀洲小跑着迎上来,躬身谄笑道,“公子爷有什么示下,小人这就承办。”

什么示下……他对着衙门院墙边的柏树深出一口气,顿了顿道,“蓝笙出城,不夷大约是在营里的。你过去,让他传话给蓝笙,回了长安来衙里找我。即刻来,别耽搁。”

放着待命的校尉中侯不用,指派他上左威卫府跑腿,看来不是公事,定然是为布暖小姐赠给蓝将军的节礼。汀洲麻溜应个是,快步出门寻马去了。

容与沉淀下心思,回身折返入中军,招了阵前左右将军议事。翻翻四城送来的文书,旁的大事倒没有,只道,“眼下干戈平息,养兵千日,粮草军饷是头一桩。西北上年秋收的谷米进了长安,榆林大仓里囤积的陈谷子打发人翻晒出来,军粮先不用新米。我上回和司马大将军巡视粮仓,榆林气候不至于叫粮食发霉,可砍开了麻袋,一把掏下去,谷子都风化了,满手抓的都是稻壳。这么下去了不得,万一朝廷有急需,届时怎么办?”

左将军高念贤拱手领命,和右将军蓟菩萨交换了眼神,跨前一步道,“回禀大都督,这些事都容易,办起来不费吹灰之力。只是昨日许敬宗得了圣谕,要往黔州再审长孙无忌谋反案,北门禁军怕是要派人随行的。”

容与听了沉吟良久,半晌才道,“许敬宗奉的是天后旨意,倘或他上北门来调人,不论有没有朝廷敕令,拨一队人马给他。”

高念贤道是,蓟菩萨抚着下巴上的胡髭嘀咕,“看来这趟少不得要动手,子孙都没了,活着也是受罪,还不如死了的好。”

长孙无忌究竟是忠是奸,各有各的说法。但就他陷害吴王恪一事来看,他的确算不上是个好人。容与一哂,“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咱们北衙禁军只管听令,他是死是活自有朝廷裁度。”

“折冲府右卫一群小儿闲的发慌,便让他们动手罢了。”蓟菩萨按着腰上金刀嘿嘿的笑,“当年的尚书仆射,便宜他们了!”

容与自有他的考量,沉声道,“许敬宗可不是个好伺候的主儿,切记要得他的令。长孙无忌是当今圣上元舅,不同于别个罪臣,若是妄动,论下来罪不轻。切记,别为了一时痛快给自己和本将找晦气。”

左右将军顿首称是,蓟菩萨道,“我来衙门的路上看见四方馆门前车马云集,那些蛮夷已经套车候着了。武侯府里的人全都撒了出去,鲍羽那厮眼瞧着不成了,追着问我上将军何时派兵呢!”

高念贤也笑,“前儿不是在司马大将军面前夸下海口,长安城内不用我们北门动一兵一卒的么?怎么只熬了两个时辰就放软当了!”

官场在很大程度上与战场无异,尽管他时时警醒,总做不到让人人满意,难免有气盛不服的人叫板。容与勾唇一笑,“再等半个时辰,急他一脑门子汗出来,也好叫我解气。你们掐着点儿,冷眼旁观不碍,只别过了头。九门上还是派人过去守,逮着他武侯铺有不足的地方,一样别差,都给我记下来往上头回禀。城内出手相助不过讨个名声,城门外的事归咱们,分内的差使要办好。护送草原各部出城二十里,远远的把那些蛮子打发出去省心。”

高念贤和蓟菩萨相视而笑,外人都说大都督儒雅到骨子里,却没人知道他是个睚眦必报的。武侯府车骑将军官职虽和他只一步之遥,但真要论个手段高低,似乎还差了一程子。

迷茫啊……貌似很多人不喜欢《半城》,难道是口味太重了?望天……

第二十一章 犹遣

堂上正说着话,门上甲士进来叉手作揖,“禀大都督,武候府车骑将军到了。”

三人颇意外,蓟菩萨笑道,“来得倒快,上将军还说耗上半个时辰,看来鲍将军连一刻都等不及了。”

容与脸上疏淡,眼里却带着轻蔑。瞥见鲍羽从甬道那头过来,步履吗匆匆已经渐至门廊下,忙做势嗔怪道,“怎么当的差,还不快请鲍将军!”

那厢鲍羽憋了一肚子火,脚下生风三步两步跨进了明堂里,铁青着脸负气拱手道,“上将军客气,在下不请自来了。”

堂内来往见了礼,容与笑道,“鲍将军大驾光临,怎么不事先支会下头人来报个信,沈某也好有准备。眼下要什么就缺什么,这不是待客之道么!”边说边引,“来来,快请坐下说话。”

鲍羽不耐烦,觉得他假模假势敷衍人,直剌剌道,“坐便不坐了,在下有要事在身,不是来同上将军闲白话的。今日草原部众离京,上将军知道吗?”

容与早料到他是为了这事,自然要来个先发制人,堵住他的嘴,让他无话可说。遂不紧不慢点头道,“这件事前儿就知道了。那日阁下在司马大将军面前主动请缨,真是令沈某万分佩服。只是既然要安排京畿警跸,鲍将军怎么有空到北门屯营来?”

鲍羽被他两句话堵得发噎,先头他是看不惯沈容与那副老神在在的样子,偌大个长安,少了他就不运转了似的。年轻人总爱抢阳斗盛,他是为了憋口气,未及深思便在骠骑大将军跟前夸口,不必北衙禁军插手,武候府单独也能处置好城内各处戍守。

可偏偏不凑巧得很,睦州地方上出了个乱子。有个叫陈硕贞的妖女号称文佳皇帝,领着一大帮子农户起义造反,仅以区区两千人攻克了睦州、於潜,朝野为之震动。于是相应的,武候府的兵力驻守长安各街各巷的任务也随之繁重起来。光是盘查人口就已经分身乏术,哪里还能兼顾到草原十八部的使节们!

他这里焦头烂额,沈容与倒是笃笃定定的隔岸观火。鲍羽气血上涌,嗓门也不由大了些,“上将军如此置身事外,未免太不仗义!便是在下曾在司马大将军营里立下军令,城内之事由武候府打典,城门不是你北衙禁军的份例么?怎么到了这个时辰还不见北门军士镇戍?”

容与奇道,“鲍将军立的军令状里说得清清楚楚,围城之内全权由武候府守备,我们屯营的人早在城门外侯着了,只等草原十八部使臣出城廓,禁军远送二十里就成事了。”他似笑非笑看着气急败坏的鲍羽,摘下武弁递给旁边憋笑憋得脸膛发红的校尉,叹了口气道,“你是知道的,如今大军修整,我手上五十万人都在城外,我兼挂个北衙统领的名头不过是个虚职,顺带应付点卯罢了。那头的武选、地图、车马、甲械,仍旧是样样要我操心,说实话,鲍将军那日替我把事兜揽过去,我心里实在是感激将军的。”他背着手咂了咂嘴,“将军此次前来所为何事?可是有了难处?若当真棘手,你我同僚,沈某当助将军一臂之力。”

他说话滴水不漏,当真把鲍羽堵得严严实实。一边的高念贤和蓟菩萨板着脸死撑,颊上的肉却不由自主的抽搐起来,忙掩饰着闷声咳嗽,一时府衙内咳喘之声此起彼伏。

鲍羽面上更难看,他又不是傻子,沈容与有意给他穿小鞋,他还留在这里叫他手下副将耻笑,堂堂的正三品,岂不丢尽了脸面!

槽牙咬得咯咯响,他狠狠点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谁胜谁败只管走着瞧!

他抬手一拱,拳头里带着怒意,“上将军果然字字珠玑,鲍某领教了!如此在下先行告退了,上将军多保重吧!”

众人被他那句颇俱恐吓意味的“多保重”吓着了,惶惶看容与,他倒也平静,还了一礼道,“鲍将军好走。”

鲍羽哼了声,领着麾下侍从扬长而去。

高念贤睨着鲍羽的背影喃喃,“那厮不是善类,只怕日后要伺机报复。上将军宁得罪君子,莫得罪小人,依我说还是出兵吧!这会儿正是他山穷水尽的时候,上将军出手相助,也好化干戈为玉帛。”

蓟菩萨是个莽夫,他粗声粗气道,“怕什么,上将军统领五十万飞骑,如今又有六万禁军在手,区区武候府算个球!”

高念贤摇头,“话不是这样说,鲍羽的老子是门下省左侍中,帝命文书都是从他手里出的,权大得很呐!”

蓟菩萨哂笑,“若要论,谁没几个恩师良友?门下省出敕令诏书,不是还要汇同中书令么?可巧郑中书是上将军至交,加之骠骑大将军对上将军青眼有加,他鲍羽小儿还能翻起多大的浪头来!”

容与踱了两步,抬头道,“罢了,咱们自己内斗不值什么,关起门来能解决的。横竖不好在番邦面前丢了份子,叫草原十八部讥笑咱们大唐没人,连自家门户都守不住。”转而对高念贤道,“你即刻点兵,分驻九门之外另拨一个下等折冲府巡城。和武候府的那帮人别有交集,各办各的差使,咱们禁军尽了心力,便是无愧于朝廷了。”

高念贤奉命承办去了,蓟菩萨眼巴巴看着容与说,“上将军就这么出了兵,鲍羽那厮岂非要得意?”

容与坐下啜茶,笑道,“已经挫了他的锐气,咱们眼下不叫服软,叫救急。中庸之道放之四海而皆准,鲍羽是聪明人,还不至平白以为自己找着了脸子。”

这头正说笑,汀洲从门上进来回话,“小的复命了!真是赶巧,小的前脚到左威卫府,后脚蓝将军就回来了。这会子到了门牙上,这就进来见公子爷。”

容与示意堂上的人都退下,远远瞧见蓝笙甩着马鞭上了甬道,紫色常服伴着皂罗折上罗,意气风发的模样。

他起身相迎,蓝笙还没说话就先笑了,大大咧咧往席垫上一坐才道,“六郎啊六郎,半日不见思我若狂么?这么急吼吼叫我来,是为私还是为公?”

容与看他一眼,没好气道,“别胡浸,军里不比外头,收敛些的好。”

蓝笙打量他脸色不好,便收拾起玩笑的心,正色道,“我路上听说了武候府和北门禁军的事,鲍羽来衙门干什么?是来兴师问罪,还是来求援?”

容与蹙眉道,“兴师问罪他还不敢,不过是乱了方寸,求援又拉不下面子,在这里放了句狠话就走了。”

现在困扰他的不是鲍羽,也不是南衙十二卫,而是书信匣子里的那样东西。他伸手去抬盒盖,那方帕子在文书上躺着,天蓝色的缎面明明温婉似水,却蓦然刺伤了他的眼。

他调开视线,递给蓝笙,“汀洲从府里带来的,端午要到了,这是暖儿给你的节礼。”

蓝笙接过来,兴奋得两眼放光,“给我的?哎呀,到底还是暖儿记着我!好姑娘怎么不叫人喜欢呢,我果然没有看错人!”

容与听他絮叨越发心烦,转过脸吁了口气。

蓝笙打开手绢,咧嘴笑道,“是暖儿自己织的么?看不出,她的女红做得这样好!”

容与偱着他的话音望过去——那是条金银丝织成的繁缨,黑与红绞股镶边,两尺长短,繁复的花纹像嵌在心上的沉丝,不消扯动,便会隐隐作痛

蓝笙仍旧沉浸在他单纯的快乐里,他取下折上巾,仔细把繁缨绑缚在帽顶上,一面问,“你的呢?什么样儿,也给我瞧瞧。”

容与怔了怔,翻开文书摊在案前,漠然道,“单给你做的,你好生收着吧,别糟蹋了人家一番心意。没旁的事,你自去忙吧!”

蓝笙缓缓起身,心里直泛起了甜。连容与都没有,是独一份的殊荣!他暗自琢磨着,想来暖儿对他还是另眼相看的,不管是出于感激,还是别的什么,这就算跨出了胜利的一大步。只要她能留意到他,总有芳心暗许的那一天。

他戴上幞头也不嫌招摇,衙门里没镜子,就大声吩咐随侍打水,出门去趴着盆沿上下左右的照。

屯营的昭武校尉和几个副尉中侯正巧从井边经过,驻足调笑道,“将军好俊的繁缨!哪里得来的?想是佳人送的吧?”

蓝笙常在镇军府出没,和容与旗下郎将都相熟的,说话也随意。怀化将军伽曾抱着胸上下打量他,“瞧瞧这满脸春/情荡漾,莫非又得着个红颜知己?是哪个司哪个坊的?汉人还是胡姬?”

“这话没道理,本将岂是随意好相与的?”蓝笙照够了,满意的直起身,手指勾着丝绦说,“这趟可比真金还真,大家子的小姐,你们想都想不着的。且等着,最迟年下,定然请你们吃喜酒。”

众人因离正衙远,也不担心叫大都督听见,纷纷起哄,“浪子竟是要回头了!好歹留神,可别十二月里拜堂,大年初一就请咱们吃红蛋!”

蓝笙得瑟起来,“玩笑话背着上将军,他治家可严,当真出了这样的事,我剐了一身肉都不够他出气的。”

诸将哗然,面面相觑着,“怎么说?莫非上将军府里还有姊妹未许人的?”

蓝笙举步朝府门上去,只虚应道,“不可说,等日后你们自然知道。”便腾身上马,扬鞭而去了。

第二十二章 端午

端午转眼就到了,大清早起来日头就烈,照着地面热气蒸腾。

老夫人和知闲打发人送角黍和梗米团来时,布暖正忙着在烟波楼墙角处洒雄黄粉,冷不防被风迷了眼,鼻涕眼泪一大把。

两个丫头只顾笑,乳娘忙拿出准备好的健人和香囊,请来人带回去做回礼,一面招呼着,“成了,是个意思就够了。紧着洒,怕是再称两斤来都不够使的。”上来拉过布暖,携了衣角给她掖眼睛,嘀咕着,“仔细些,这个可不敢大意,回去洗洗吧!”

布暖抬手揉揉,只是笑,“不碍的,这会子已经好了。”

秀也不问情由儿,牵着她进屋子,打了手巾把子仔细替她擦脸上粉。新买的铅粉里有股子药味儿,说是天热了能防汗的。一头又吩咐香侬取换洗衣裳来,抽出两条长命缕绑在她腕子上,嘴里念叨了一串吉利话,纳了福道,“奴婢给小姐续命了。”

布暖看了一眼,噘嘴道,“我这么大的人还绑这个,又不是孩子,叫人看了笑话。”

“混说,你没许人家,怎么不是孩子?听话戴着,消灾避难的,有没有用先不论,好歹是个寄托。”秀抖了抖香侬送来的襕袍,“快换衣裳,别等回头蓝将军来接,闹得手忙脚乱的。”

乳娘办事果然妥贴,进长安那天说要胡服的,转天就备好了。布暖看看花梨托盘里的头饰,那发针镂花的顶端镶了一圈流苏,密密铺陈在盘底,缠绵悱恻。

“我不要穿胡服。”她有些别扭的背过身去,先头还很向往,结果发现那个让她惊艳不已的人是舅舅,便半点想头都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