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玮笑笑:“左不过就是一个薛家罢了,难道还怕了他不成,薛家经商这许多年,虽则看着守法,私底下那等违法的事情不知道有多少,就是人命案也不是一宗两宗的,他们若不识趣,把这些翻将出来,也够把薛家打落谷底了。”

“倒是可惜了我的小奶油馒头。”陈煜啪的一声把扇子合上,在手心击了两下:“若我真看着小馒头落难,还是于心不忍啊。”

“行了。”永玮笑着摆手:“你也只是说说罢了,什么小馒头小包子的?我听说你最近在春风楼又寻了一相好的,改日带出来给我瞧瞧是道什么菜。”

“什么菜?”陈煜撇撇嘴:“再好的菜也比不得我最喜欢的小馒头。”

永玮一阵无奈,摇头继续看稿件,不再理会陈煜。

一时,陈煜倒是自己凑了过去:“我说,甄士隐去了薛家你知道吗?”

“知道。”永玮放下稿件:“你那个小馒头救了甄士隐的独女,甄氏夫妻去认女儿。”

“哈哈。”陈煜笑了起来:“这我便放心了,有甄士隐这老家伙在,想必,我的小馒头也吃不了亏的。”

永玮苦笑,再无心情去看稿件:“我今日就致电于你父亲,告诉他你已经替他找好儿媳妇,而且还是一只奶油小馒头。”

第二十一章 母女私话

“妈,您觉得这事行吗?”

宝钗把甄家欲认她做干女儿的事情讲了出来,一双水杏眼便瞅着薛太太直瞧。

说实话,认甄氏夫妻做义父义母宝钗是千肯万肯的。

并不是宝钗如何的势力,而是现如今她家里正处于危难之时,薛家七房对大房虎视眈眈,若没有个强力的外援,宝钗怕她们母女抵受不过去。

可若是现在认干亲,父兄不在,宝钗心里也着实的过不去。

薛太太虽然性子弱了些,可到底是王家女,宝钗能够想到的,她也都想过了。

最后,心里那丝过不去还是比不得眼前现成的靠山重要。

“我儿,即是甄大人看重你,那便是你的福分,等明日我亲自和甄太太谈谈,要认干亲,自然要好好的认,该有的都不能缺少,省的人家看轻咱们。”

薛太太笑着把宝钗拉到身边:“英莲那孩子我看着是极好的,原打算她找着父母后我认她做义女,却不妨她家先提出要认你做义女,也罢了,不管是谁认谁,总归以后你们俩就是姐妹了。”

“英莲妹妹才到咱家时,我便看着她像是哪里瞧过似的,只觉得亲热,总想着和她亲近,原还想着上辈子我们是不是姐妹来着,哪成想缘分最终落到这里,我们俩前世如何只不知道,这世,却原来成了姐妹。”宝钗笑着依在薛太太身旁:“这么也好,总归是咱们两家作了亲戚,妈就权当也多了个女儿。”

薛太太笑着点点宝钗的额头:“偏你最会说,这张嘴也不知道像了哪一个。”

“自然是像妈多些。”宝钗起身,给薛太太奉了一杯茶:“只是妈心里向来有数,不爱逞口舌之利,哪里像我,最是没个成算,有事情也只嘴上说说罢了,大事,还得妈拿主意。”

就算是薛太太自来在大主意上比不得宝钗,可也不乐意自己是那没用的,因此上,宝钗这番话也是奉承了薛太太,哄她一个高兴。

在这上面,圆滑的宝钗向来做的很是顺手,她前世做惯了这些,不管是谁的面前,都不会让人脸上下不来,便是这世又重生回来,骨子里的习性还是改不了的。

薛太太乐呵呵的又和宝钗聊了几句,母女俩拿定了主意明日要和甄家商议一下,尽量把两家的认亲的事情做定。

不说宝钗这里如何,单是甄家母女也有说不尽的私房话。

甄英莲不太记事的时候就被拐子拐走,如今好容易寻着家人,自然舍不得离开半下,她如今依在亲娘封氏怀里,脸上带着满足的笑:“先前我被那人打骂的时候,就极羡慕旁的孩子父母疼爱,只以为是我不好,才惹的他这般打我,后来一次听他酒醉说起我并不是他的女儿,而是拐来的,我才知道原没有骨肉血脉相连,也难怪他那般待我了,从那时起,我便想着自已的亲爹亲娘如何模样,若是见着亲爹娘的面,会是如何的疼爱,每一次见着旁人家父母孩子相亲相爱,我就一直在想…”

英莲的话没有说完,封氏早就哭作一团,眼泪鼻涕全掉了下来,她也不管形象如何,只顾搂了英莲痛苦:“我儿,莫说了,再说为娘的心肝都要碎了。”

英莲拿了帕子给封氏擦干净眼泪,笑笑:“娘莫伤心,我心里没觉得如何,只是找着了亲生父母,心里高兴,我真的很高兴,从此之后再也不用羡慕旁人有爹娘了。”

封氏又哭了起来,英莲笑着劝她:“娘,别哭了,你也该当高兴才对。”

“是,是,娘该高兴的。”封氏摸摸英莲的头:“我的儿,爹和娘就你一个亲骨肉,当年你没了,你爹急的一夜间头发都白了一半,娘也是到处的求人寻你,这么些年因寻不着你,爹和娘没睡过一天安稳觉,如今天可怜见的,咱们一家总算是团圆了,你爹和我就算立时死了,也能瞑目了。”

“娘。”英莲吓了一跳,赶紧掩了封氏的口:“莫说不吉利的话,赶紧呸掉。”

“呸!”封氏笑着啐了一口:“吓着我儿了。”

英莲笑着摇头,转身拿过一个小匣子,打开后放到封氏面前:“我这几日在薛姐姐家住着也无事,又得知姐姐为我寻着父母,我便赶着做了些针线。”

她拿出几块帕子并一个抹额,另有几个颜色鲜亮的荷包给封氏:“这是给娘做的,我也不知娘喜爱什么颜色,便挑着好的每一样做了一个。”

又拿出几个扇套,还有腰带,另有香囊荷包等物奉上:“这是给爹的,只不知爹喜不喜欢。”

封氏拿了那针线活计,乐的见眉不见眼,一迭声道:“你爹爹要是见了定欢喜的紧,他早就羡慕旁的人家有女儿做针线,偏…”

想了一下,封氏没有再说下去,只一个劲的看着针线活乐呵。

英莲又和封氏说了一会儿子话,小心询问:“娘,咱家里还有什么人?我们若回去,家中亲人不知道…到底都是知道我被人拐了的,我怕…”

看着女儿小心翼翼的样子,封氏一阵心疼:“我的儿,你莫怕,娘知道你的心思,你怕有人指责你名声,怕你带累了家里,你岂不知现今和往常不同,不说女儿家不缠足的事情,便是京城里,女儿家也没有不许抛头露面的规矩了,你只管大大方方的跟为娘的回去,娘看谁敢说你。”

想了一下,封氏知道女儿这么些年也没怎么接触过外边的情形,打定主意好好的与女儿讲讲,便笑着揽了英莲:“好些个事情你都是不知道的,自当年摄政王亲政以来,因着她便是女儿家,再加上大清好些个公主和亲蕃邦,那些公主可是了不得的,有的如摄政王一样垂帘听政,有的干脆自己废了那国家的国主,自己做了女王,那蕃邦的人不但不说什么,反而极敬佩。”

“这倒是怪了。”英莲听了一脸沉思状。

封氏笑笑:“这些个事情传到国内,又因着那什么报纸的关系,传的整个大清都知道,咱们女儿自觉颜面有光,那些男儿倒一个个的只叹世风日下,更是叹息蕃邦到底不是中华正统,竟由着女子主政。”

说到这里,封氏停了一下:“只是当时因着摄政王还在呢,她的手段可从来不软,那些男子还要在她手下听差,哪里敢说三道四,时间久了,咱们女儿便也挺直了腰板,一直到如今,女儿也能读书上学,也并没那么多陈规陋习约束。”

听她这么一说,甄英莲笑着双手合什念道:“倒真是多亏了摄政王她老人家。”

封氏赶紧打她一下:“胡说,摄政王才不老呢,她是青春永驻,我听人说,前些年天佑帝做寿时她还露过面,当时多大的岁数了,竟还如二八年华的少女似的。”

第二十二章 坦诚

等宝钗回房,英莲缠着宝钗只说晚上要跟封氏一处睡,母女俩说些私房话。

宝钗也怜她多年孤苦,很尽心的给这对母女安排住处,另派人通知甄士隐,到了晚间,薛家又是大摆宴席款待甄氏一家。

等吃过晚饭,英莲封氏两个相扶着回房,母女俩几乎说了半宿的话,封氏将如今外边的情形讲了一番,又告之英莲她父亲的官位,只说甄士隐虽然品级不高,却是简在帝心的人物,现如今朝庭要开发沿海的地方,甄士隐身处的位置是极重要的,也是油水很丰厚的,告诫英莲回去之后无论出去耍或者有人登门拜访,万不可随意答应旁人甚么。

英莲乖巧懂礼,自然明白这些个道理,极痛快的答应下来,并且谨记在心。

封氏又和英莲商量着回去后就送她去女学读书,虽则现在她上学年纪有些大了,不过若是苦读些时候,必是能赶上旁人的。

英莲一听她也能如宝钗似的读书上学,顿时喜的无可无不可,搂着封氏只是不撒手。

后又想到甄士隐,便有些担忧,怕母亲答应了父亲不同意她也上不得学。

倒是让封氏只觉好笑的同时又是心酸。

她隐隐能明白英莲的心思,虽则她和甄士隐是英莲的亲生父母,可多年未见,这孩子自然是生疏的,再加上那拐子的打骂责罚,让英莲内心深处变的极自卑起来,待人接物也是小心翼翼,便是对亲生父母也是如此。

封氏心里暗恨拐子,只咬牙心说必和老爷讲讲,让金陵知府好好的发落那拐子,同时,封氏也想尽办法消除英莲这些个不好的心理阴影。

她笑着告诉英莲甄士隐是可是端慧公主提拔的新派人物,绝不是那等认同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迂腐读书人,让英莲只管放心,便是她不提,甄士隐也会让英莲读书的,再则,甄士隐这般大的年纪只得了英莲一女,自然是什么好的都想尽给了英莲,又怎肯阻拦她上进之路。

英莲听了这才放下心来。

后半夜母女俩渐渐睡熟了去,却不知宝钗见英莲一家团聚,夜间又想到自己生死不明的父亲,翻来覆去的总是睡不着觉,一时担忧,一时惊惧,一时又艳羡英莲一家和乐平安。

直到第二日清晨,宝钗起床梳洗,又去照料封氏,三人一对面,同时笑将出来。

却原来,这三人眼下全都青黑,想来,昨儿夜里谁也没睡个好觉。

英莲看着宝钗打趣:“我和母亲分别这么些年,昨日一见自然激动,母女俩多说了些话,睡的晚了是常事,怎么姐姐也没有睡好?”

宝钗笑笑:“你寻着亲生父母,我多了一个母亲,自然心里高兴,睡的晚了,这又有什么。”

英莲被封氏安抚了一晚,虽然脸上还有些疲态,可却像变了个人似的,全没了先前的小心恭谨,瞧着精神了许多,说起话来也没了顾忌,自然更有了几分活泼自如,她吐吐舌头,俏皮道:“姐姐说这话,莫不是拿定了主意要认我母亲。”

宝钗点头,过去扶住封氏:“甄太太看重我,要认我做义女,我自然是欢喜的,只原来担忧会给您添麻烦,又有父亲…”

说到这里,她垂下头来,圆脸上一派温柔平静,可语气里却有几分酸楚:“父亲也不知情形若何,偏哥哥也不在家,太太也知我们薛家的情形,如今我们大房的日子是最好的,那七房总是瞧着呢,前些日子还上门逼迫想要母亲把铺子交到他们手上,不仅如此,连我们家内院库房的主意都打上了,我和母亲两个弱女子又如何抵得住一群虎狼,恰巧甄大人来了,才将将把那些人唬住。”

“难为你了。”封氏看宝钗小小年纪却要担忧家里,也有些替她伤怀。

宝钗摇摇头:“倒并不是难为,我只想和太太您说句实话,如果您听了还想认我当义女,我自然是欢喜的,以后只把您和甄大人做亲生父母孝敬,若是您觉得我太…太功利,满心的铜臭,我也不怪。”

“姐姐这话是怎么说的?”英莲不知世事,一副小女儿态:“姐姐救了我,我母亲喜欢姐姐要认你,怎的便太了功利。”

封氏却是深知世情的,朝英莲摆了摆手,又拉她到身旁坐下,对宝钗笑道:“你只管说吧。”

宝钗苦笑一声:“我先前说那七房的苦苦相逼,我和妈实在是没法子的,恰巧您和甄大人来了,我就随口唬了我那些伯娘婶娘一通,把她们吓住了,说起来,我是借了甄家的势,我其实很愿意认下您和大人的,不说旁的,现今我家正是危难之时,若果认了甄大人为义父,我便也能狐假虎威一通,很不用怕那七房了,而且,我也查了甄大人这些年的好些个事,知道甄大人最是重情义的,他即认下我,自然是不会不管我的,以后,我们家做什么,都便利了许多。”

说到这里,宝钗小心的看着封氏:“甄太太,这都是我的心里话,我就是这么想的,字字句句都是腑腹之言,您…”

她垂头,脸上一时苦一时忧。

封氏看的心里大痛,只觉得心里酸酸的软软的,瞧着宝钗那带着婴儿肥的脸,再想想她的不易还有刚才一番坦诚,摇了摇头,忍下一些泪意,把宝钗拉过来搂在怀里:“我的儿,难为你了,说什么功利,以后莫把铜臭二字挂在嘴上了,你岂知那些真正铜臭的人是如何的,我儿心怀坦荡,有什么说什么,没有半点小人之心,我哪里又会怨怪于你。”

她伸手摸摸宝钗的头:“我说了要认你,便是定了决心一定要认的,你莫要再胡思乱想,便是借势又如何,我和士隐是你的父母,谁家的女儿不借父母的势,说不得,我们英莲以后还要借你们家的势呢,你去与你母亲说,我一会儿便过去和她商量,咱们摆了酒席,大大方方的认了亲方是正理。”

“太太?”宝钗惊喜的抬头,不敢置信封氏竟如此的体谅她。

“还叫什么太太,赶紧叫母亲。”英莲在一旁笑着说,又拉了宝钗的手:“以后啊,你便是我的亲姐姐了。”

宝钗心里一时惊一时喜的,没有想到她把心里的话全讲出来,封氏竟然没有半点的怪罪之意。

若是…

宝钗一时心神恍忽,若是放到贾家,怕早有人指着她的鼻子骂她一心只认利了吧。

第二十三章 敏逝

果然,封氏说到做到,携着宝钗和英莲去了薛太太房中,很认真的和薛太太谈了认宝钗做义女的事情。

薛太太瞧封氏并不是说笑,又想到先前宝钗提的事情,想了一下也答应下来。

封氏见薛太太答应了,顿时笑着把宝钗叫到眼前,从贴身丫头手中接过一个小木盒子,打开后只见里边放了两支簪子,一支碧玉的,雕了半开的玉兰花,一只是血玉雕琢的牡丹花。

封氏把碧玉的给了英莲,又拿了那支血玉的递给宝钗:“这牡丹花的并不是人人都配戴,我瞧宝钗倒是合适。”

即是封氏诚心要给,宝钗也没有推辞,收下来向封氏道了谢,便把那牡丹花的簪子插到头上。

薛太太看着站在面前的一双女孩,宝钗端庄大气,英莲妩媚秀丽,各有特色却都干净好看,一时欢喜,让同福拿过自己的首饰盒子,打开之后挑了一对白玉贵妃镯套在英莲手上:“这是我当年出嫁的时候母亲送我的,我原说给宝钗,只宝钗的模样倒和这玉镯有些不配,我瞧着英莲生的好,配上必定好看,果然,我的眼力还是不错的。”

英莲低头,满脸羞红的向薛太太道谢。

“谢什么。”薛太太笑着抚抚她的头顶:“往后咱们就是一家人了,你再说谢,我可恼了。”

宝钗抿嘴直笑:“妹妹不必和妈客气,妈是最直爽大方的,有什么好东西必不会藏着掖着,我跟你说,妈的好物件多的是,妹妹看中了哪个,只管和妈说,要是妈不给,你就拿这话来堵她的嘴。”

“哪有你这样说你母亲的。”封氏差点笑喷,指着宝钗道:“敢情你有了妹妹,便把当妈的抛到一旁,一心只念着妹妹了,帮着妹妹谋算你妈的宝贝呢。”

“很是。”宝钗理直气壮道:“我不只谋算妈的宝贝,就是义母有什么宝贝也要藏好,省的我和英莲妹妹谋划了去。”

“给你们,都给你们。”封氏放下茶杯:“我统共就你们两个女儿,以后啊,我那些个东西全是你们的,我都给你们留着当嫁妆。”

这话一出口,宝钗和英莲全都羞红了脸,低垂着头不敢再说话。

“刚才的爽利劲哪去了。”封氏抿着嘴笑着逗宝钗。

宝钗扭身拉了英莲就往外走:“妈和义母最是为老不遵,只会逗我们,妹妹,我们自己玩去,不理她们。”

在一阵笑声中,宝钗和英莲出了薛太太的屋子,转身顺着两侧游廊走了一段路,绕过一个月亮透雕的门,便进了一侧的小花园子。

这花园子并不大,却布置的很是精致,假山池塘,小桥亭台全都不缺,各色名贵花卉点缀其间,看起来很爽心悦目。

宝钗带着英莲分花拂柳走至一处小亭子内,亭内放了小巧的圆木桌子,又有几个木墩子供人歇息,宝钗和英莲坐下,姐妹两人小声说着话。

英莲随手折下一枝玫瑰,拿在手上把玩,小声问宝钗:“可有薛伯父的消息了?薛大哥去了好些日子了,怎的还没个信息?”

宝钗叹息一声:“没信息便是好事,我这些天最怕的便是京城来的信。”

在英莲不解的目光下,宝钗尽心的解释:“若哥哥来信父亲好了,自然皆大欢喜,我这提着的心也算是落了地,妈也不必日夜担忧,可若是…来了不好的信,我情愿一直没有信传来,也好让我有个想头。”

“你莫多想。”英莲攥住宝钗的手,握住的时候满心一惊,今天的天气可是极好的,在外边时间长了只会觉得有些燥热,可宝钗的手却是冰凉的:“望姐姐多加保重。”

英莲不知道说什么,只能搜肠刮肚的说些安慰的话:“薛伯父是个好人,老话常说好人有好报,我想来,薛伯父一定会好的,过不了几天,姐姐一定会一家团聚。”

“承你吉言了。”宝钗笑着应了一声。

紧接着,两人又讲了一些宝钗在学校的趣事,英莲把昨日封氏讲的让她去上女学的事情告诉宝钗,宝钗也很替她高兴,又承诺这几日教她多识些字。

那边,薛太太和封氏讲定了认亲之事,薛太太让管家派人通知薛家另七房的人,说是明日摆酒给宝钗认义父母。

薛太太这次派的人极是时候,原那七房正商量着谋划薛家的几个铺子,这一得听甄士隐要认宝钗为义女,立时便打消了这主意,四老爷按压下这些人,只说再等等瞧着,甄士隐是朝庭命官,在薛家也住不得几天,等他走了再谋划不尽。

而二房有些打退堂鼓,他们只怕前脚得罪了宝钗,后脚甄士隐会帮宝钗讨还回去,大房兄弟二人商量了一回,只觉得这事情还得稳妥些,莫太急了,别搞的偷鸡不成反倒蚀把米。

各房均打了小主意,拿定了小心思,反倒让薛家这一天过的平平稳稳的。

到得傍晚时分,宝钗在房里陪封氏和英莲说话,忽同福打帘子进来,一进屋便给了宝钗一封信,小声道:“这是扬州林姑娘的信。”

宝钗看看信封,上面的字的的确确是黛玉的笔迹,她有些疑惑,不知黛玉写信给她做甚?

打开信,宝钗拿出信纸看了一遍,看完之后满心不是个滋味,连信纸掉到地上都不晓得。

却原来,贾敏前些日子去了,黛玉悲伤不过,卧病在床,林如海怕黛玉思母成疾,便劝她想开些,又让她给宝钗写了信,只希望宝钗能够开解开解黛玉。

想想前世的时候,贾敏也是这个时候去的,再过不了两个月,恐怕黛玉就要随贾家的人北上了,思及黛玉,再想想自身,宝钗有些恐慌。

贾敏如前世一般就这么去了,那自己父亲呢,到底能不能保得住性命。

封氏弯腰把信拿起来,不经意间看到贾敏去世的消息,也惊的手上一抖:“林夫人去了?那般灵巧的人怎的偏如此命苦。”

宝钗摇头苦笑:“林夫人自来体弱,前些时候她家小公子病逝,想来义母也知林大人夫妻熬了这么些年才得了那么一个儿子,儿子即去,林夫人一时心灰意冷,就这么…只是,她这一去独留下林大人抚养林妹妹,恐这对父女日子也不好过。”

封氏叹了一声:“林家夫妻感情是极好的,就是林夫人多年无子,林大人也不曾纳妾,林夫人这一去,怕林大人的半条命就要去了。”

第二十四章 噩耗

宝钗到前院的时候,薛太太正在屋里抹泪。

“妈。”宝钗上前抽出帕子给薛太太擦眼泪,小声劝慰:“妈莫伤心了,咱们还是早些商量着派哪个过去吊唁为好。”

薛太太抬头:“你说的是,我想来不如派薛送去。”

薛送是薛家的二管家,是薛老太爷在的时候在路边捡回来的,在薛家长大,对薛家的感情非同一般,最是忠心不过的,因着他曾救过薛宏的命,便让他姓了薛,如今薛送也已经年过四十,早先常年跟薛宏在外做买卖,对人情世故是极精通的。

让他去林家吊唁不说薛太太,就是宝钗都很放心。

“送伯几时走?”

同福带着小丫头端了银盆上前,宝钗亲自拧了帕子服侍薛太太净了面才问。

“我收拾些东西给林姑娘带去,明日便让薛送去扬州。”薛太太哭了一会儿子,这会儿有点口干,喝了口水,拍拍宝钗的手:“你不必担忧,我未必就是因着贾敏哭的,只是由彼推已而已。”

宝钗心里明白,又劝了两句,便回去写了封信交给薛送,让他亲带给黛玉。

忙完了这些事情,一天的时间也过的差不多了,宝钗又教英莲习字,带人陪伴封氏,还安排人照料甄士隐,一夜过去,第二日,薛家摆了酒席,请了四老爷并几个族人过来,明堂正道的让宝钗认了义父母。

认亲时,甄士隐并封氏端坐在椅上,宝钗捧了茶上前,跪下恭恭敬敬的嗑了三个头:“义父义母请喝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