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妹妹!”弘历听了这话,心里又觉得酸起来,便上前一把抓住了黛玉的手,说:“以后不许你这样说话。”

黛玉听了,问道:“不许怎样说话?”

“不许你说该走了三个字。”

“你也痴了不成?”黛玉竟自抽回手,转身悄悄的试了眼泪。

“我叫皇额娘下道旨,叫你以后常住在这里。”弘历傻傻的说,都说恋爱中的男女智商低,我看这是自古就有的。

“你胡说的什么?我如何能长住在这里?这里又不是我的家。”

“我的家就是你的家。”

黛玉回头,看着弘历,满眼是泪,慢慢的说:“这话真是奇了,你的家自是你的家,如何是我的家呢?”

弘历想说,我今生要跟你在一起,可是却不敢说,因又见了黛玉满眼泪水,便拿出自己的帕子,给她拭了,说:“别哭,都是我不好,不该浑说,惹你伤心。”

黛玉听了,更加委屈,一甩手拨开了弘历的手便说道:“你也知道你在浑说。”说完自己便转身进了屋子。

弘历疑惑的说了一句:“我又说错了吗?”

真是两颗越想走近的心越是说不清楚,倒是生出一些闲气来了。

弘历自是烦心无比,无奈的出了雅兰园,黛玉也便回了贾府。

因黛玉心里不自在,回来后只在老太太跟前请了安,说了些闲话,又把皇上赏的人参燕窝留了一些交给鸳鸯,吩咐叫精细人仔细的熬了粥每日早晚给贾母用了。又拿出一百两银子的银票说这是内务府给送来的,因用不了这么多,瞧着方便的时候叫人出去自去给老太太弄点外边新鲜的蔬菜来简单的弄了吃,做来太复杂的菜,全没了营养,吃时间长了对身体也不好的。

鸳鸯便给黛玉福了一福说如今也只姑娘这般细心罢了。

黛玉也不多话,自回了房里,沐浴了,换了家常的衣服,也不出门,只在床上歪着,说着实累了,竟要好好的歇两天,只别叫外人打扰。

贾家上下管事,全部的精神都在省亲别墅上,哪有人会在一个表姑娘身上多想,反正她自有内务府发放的银米,又有小厨房,一应大小事情都有两个嬷嬷和六个丫头照看着,全不用贾家的人等,也只有晴雯,闷的时候到黛玉屋里玩笑几句罢了。

如此,也到安安稳稳的过了几天清净日子。

——————————————————————————————————————————

[第一卷 相知:【035】捉襟见肘]

却说黛玉闲时除了看书,就是做针线,闷了便去老太太跟前和迎春姐妹几个说说笑话,摸摸骨牌,宝玉倒是经常见到,但宝玉已经深知黛玉的脾性,每次见了她都是规规矩矩的,客客气气的说几句话而已,黛玉见了,倒也坦然,贾母在一边瞧着,也甚是欣慰,毕竟,在老太太的心里,自己的孙子和外孙女天天斗得乌鸡眼儿似得也不是什么好事吧。

只说王夫人并凤姐,每天支应着工程上的人来支取东西,每日里银钱用度,繁忙不堪,贾家的那些奴才,那个不是过一遍就扒一层皮的主儿,结果园子的工程尚未完成,王夫人从黛玉那里得来的六十万两银子已经花光了,并且自己还赔上了四万多两,于是便想起来老太太那里的十万两。王夫人饭后只叫人把凤姐请了来商议。

金钏儿丫头上了茶,王夫人手一挥叫她出去,屋里不留下人,凤姐儿便仔细留神王夫人有何事,说何话。

“凤丫头,如今家里的账目你都清楚,如今这园子尚未修完,已经花的底朝天了,我已经把一些用不着的头面首饰拿出去压了不少了,只还不够,可怎么办呢?”

“太太为了咱们这个家真是操碎了心,可如今这样,侄女也是没办法,我的房里,现也有一大把当票子呢,那边大太太也总指着什么借口找二爷要钱呢。”

王夫人见凤姐儿不搭她的话,便斜了她一眼,继续说:“原是听琏儿说老太太那里尚存着你林妹妹的十万两银子,不如暂时借了来用,等有时少不得再还给她。”

“太太的话是不错的,只是这会儿老太太面前,这件事情还要老爷去说才好,侄女不过是个孙子媳妇,哪里敢去说这样的话呢。”

王夫人本来是想叫凤姐儿去找老太太说的,没想到话还没出口,就被凤姐给堵回去了。沉思良久,也觉得只有贾政才能去跟老太太说这事,自己万是不能说的。

于是便叫人去前边叫贾政来商议。

贾政本来在这些银钱之事上就不上心,如今听说银子不够了,王夫人又拿出了明细账册,便也无话,只是省亲别墅总不能半途而废,少不得先向老太太开了口,等后面的地租子上来了,再慢慢的给黛玉凑齐了。于是又跟贾赦商量了,便在晚饭后一起来给贾母请安。

贾母晚饭后正在跟迎春几个人说笑,忽有人报大老爷二老爷来给老太太请安。李纨同迎春姐妹三个忙起身出去迎接,贾赦贾政给贾母请安毕,便在下首坐了,早有丫头端来茶,李纨和迎春亲自给贾政贾赦捧上,李纨见如此情景,便带了迎春几人都悄悄的从后门出去,到了黛玉的小院子里。

此时黛玉也已经用过了晚饭,正在院子里坐着乘凉赏月,斜靠在贵妃竹椅上,黄鹂在边上站着轻摇着团扇,黛玉跟紫鹃雪雁等丫头们说闲话。见她们姐妹三人来了,便笑着说:“感情你们的嘴巴是长的,我这里刚从外边井里取出了湃过的葡萄,还没吃呢,来,都尝尝吧。”说着便起身让座。

迎春姐妹几人都笑着坐在黛玉边上,探春先拿了一串,放到嘴里一颗,说:“还是林姐姐这里的果子好吃。”

“你们不在老太太跟前陪着,怎么跑我这里来了?”黛玉也尝了一颗葡萄,问道。

“大老爷和二老爷来给老太太请安,似乎是有事情,我们便出来了。”李纨坐在黛玉的对面,在惜春手里摘了一颗葡萄放到自己的嘴里。

黛玉也不多问,大家便说些闲话,正在说笑的时候,贾母身边的大丫头鸳鸯来了。进了院子便笑道:“这里倒是热闹的。”

黛玉忙回首,见是鸳鸯,便笑道:“你也来凑热闹了?”

“我却是没那个福气的,是老太太的话,请林姑娘到前边去一下呢。”鸳鸯给黛玉福了一福说。

黛玉便有点惊讶,刚李纨说大舅舅二舅舅给老太太请安,似乎是有事,可这会儿怎么又叫自己呢?虽有疑问,却也不便多问,于是起身,跟雪雁说了一声去老太太那里,便跟着鸳鸯去了。雪雁忙把手中的参汤递给朱雀,便忙跟着黛玉出来了。

黛玉到了贾母房里,只听里面静悄悄的,并没有人说话,贾母在上边坐着,脸上似有怒容,贾赦贾政坐在下首,低着头不说话,王夫人坐在贾政下边,脸上淡淡的,似一块木头一般。

于是黛玉上前给贾母请了安,又问二位舅舅并二舅母好。

贾母见黛玉来了,伸手叫黛玉坐在自己身边,对贾赦贾政说:“你们自己说吧,我没得替你们丢了老脸。”

贾政便看了一眼王夫人,王夫人本只惧怕贾母,这会儿贾母都已经知道了,便也没什么好怕的了,只是因雪雁在身边,她是万岁爷的人,也不敢放肆的说话,于是说:“大姑娘来了这几年,这个家里的事情也都在你的眼皮子底下,你是个明白人,如今为了迎接你大姐姐来家,盖了省亲别墅,只因是皇家的规范,工程浩大,这工程盖了一大半了,尚欠一点银子用,你琏二哥哥当年帮你料理你父亲的后事,又接你回来,原本花费了不少,尚带了十万两银子在老太太这里存着,当初老太太说是你的妆奁,我们自然是没有异议的,如今大姑娘尚未及笄,你舅舅的意思是,先借了姑娘这些银子用,修好了省亲别墅,以后自然是慢慢的凑齐了还给姑娘。”

黛玉听了这些,也并不意外,凤姐儿早有言在先,如今也不过是预言变成了现实,只是自己不是迎春,凡事总是任凭别人去处置,自己全然不能做主,于是便说:“舅母说的话原很是有理,甥女本对这些银钱之事从不过问的,我父亲的后事也都是琏二哥哥一手料理的,当初琏二哥哥说没有银子,所以变卖了我家的老宅子和里面的家具古董,其中详情,甥女并不知道,只听管家说是卖了八十万两银子。”黛玉说到这里便顿住了,两只眼睛只盯着王夫人。

贾母听了这话,立刻怒道:“把琏儿这下流种子给我叫来!”

贾政也很吃惊,八十万两银子,到了老太太这里变成了十万两,一个葬礼,就是花费再多也用不去七十万两,如今既然是黛玉说了出来,自不是假话,只是这种事情,任谁听了都会惊心。

黛玉便在一边接着说:“老太太不要生气,如今甥女的吃穿用度自有朝廷管着,那些银子有没有也没什么要紧,放在谁那里,也是用了,不如自家人用了倒是放心,琏二哥哥也不用叫了,他也没那个胆量扣去这么多银子,叫了来也不过是生一场闲气。今儿舅母的意思是要用老太太这里的十万两,我也没什么话,毕竟是我的舅舅家里,想我林黛玉如今孤身一人,尚不知明日在哪里,要那些银子何用,舅舅要用,不如拿去用吧。以后还与不还,也没什么要紧,权当黛玉在这里这些年的花费了。”

贾母听了,便不言语,只顾自己叹气,说自己这是做了什么孽了。

贾政听了这话,心里只觉得发酸,暗自怪自己错看了黛玉,原本以为她生的这样,本是个红颜祸水,不想她事事这样明白,说话又这样体贴,现如今这个家,竟要靠一个孤女的钱来支撑。

贾赦是个明白人,一听贾琏私自扣下了林家七十万两的家产,林黛玉又说并不是琏儿私藏了,那必定是王夫人无疑,贾赦原本就对王夫人管家心里有气,今儿知道了这事,岂肯罢休,暗自打算如何找她算账。

王夫人先听黛玉说了那些,心里便很紧张,后有听黛玉说不计较这些银子,心里也放宽了些,再听说十万两银子尽管用,还与不还都无所谓,心中更是喜欢,只是面上也不表现出来,仍是装作木头一般。

于是贾母叫鸳鸯开了箱子,拿出了贾琏交上的那张十万两的银票,递给了贾政,贾政转手给了王夫人,贾母便叫他们都散了吧。

一时贾赦贾政王夫人等都散去了,贾母只搂着黛玉哭。黛玉便劝道:“外祖母不要伤心,家道艰难也是有的,不要怪罪两位舅舅。”

“好孩子,你是个懂事的,平日里只不言语,其实事事都明白。”

“老太太多保重身体,便是孩儿的洪福。”黛玉说着便笑了,“这会儿二姐姐她们正在我那里吃喝呢,不如咱们也去凑凑热闹吧。”

贾母听了,自是转悲为喜,便扶了丫头鸳鸯,又叫两三个婆子打着灯笼,到黛玉的小院里来。

此时李纨姐妹几个尚未离去,正在跟朱雀青鸾几个丫头说笑话呢,王嬷嬷也带着蓝鸢给黛玉烧好了洗澡水,等着黛玉回来。说笑间,便见贾母扶着丫头,前面两个婆子打着灯笼,后面雪雁搀着黛玉,一行人进来了。

于是几人都忙上前,接了贾母到院中的贵妃竹椅上坐了,因夜里不敢给贾母吃生冷的食物,黛玉便叫王嬷嬷端来了弘历送来的外边五芳斋的点心说:“外祖母略尝尝,这是他们外边买了来的,听说先帝爷康熙皇上都说好吃的呢。”

贾母听了,便拈了一块酥软的放到嘴里,尝了半口,便说:“果然比咱们家里做的好吃。”于是吃了一块,还要再吃。

黛玉便说:“老太太,这些叫鸳鸯姐姐给你带过去,明天再吃吧。”又回头在黄鹂手里接过一杯温开水递给贾母,“晚上不敢给老太太吃茶,走了困也不好,就喝点温水吧。”

贾母听了,便接过来喝了半碗,说:“这是放了蜂蜜的,怎么还有股荷花的清香?”

黛玉听了笑道:“这是用干净的蒸过的鲜荷叶泡过的清水,喝的时候载调上有点蜂蜜,所以荷香里带一点甜,夏天喝,最是清热的。”

贾母便说这个好,又经济又对身子有益,还是林丫头看书看的多,果然是个博学的。

娘们几个又说笑了一会儿,贾母心情舒畅了,黛玉也不敢多留,便请贾母回去歇息,自己也洗了澡,睡下。

[第一卷 相知:【036】双玉生香]

第二日一早,黛玉梳洗了,穿了件雨过天晴颜色的纱衣,随意绾了发髻,用一根白玉簪子别了,散落的碎发用蓝色丝带绑了五六条小辫子,随意搭在肩膀前后。用青盐擦了牙,脸用冰凉的清水洗了,用了一点青瓜水拍在脸上,也不施粉,只在唇上淡淡的点了一点胭脂,便要去贾母前面晨省。紫鹃赶忙端了一碗参汤,叫用点再去,黛玉说,你只顾叫吃呀喝的,我这会儿没胃口,回来再用吧。

雪雁听了,便赶过来说:“姑娘,你多少用点,紫鹃姐姐亲自早起了给你熬的呢。”

黛玉听了无法,只得喝了小半碗,便还给了紫鹃。

黄鹂拿了清水给黛玉漱口,黛玉又叫把今儿的早饭分出一份来悄悄的给晴雯送去。便自往贾母的屋里去了。

此时贾母刚起来,鸳鸯正在给她梳头呢,黛玉上前请了安,便在一旁侍候着,给贾母捡了一个簪子递给鸳鸯,说:“老太太今儿不出门,只在家里,就少带一些首饰吧,太沉了,对脖子也不好,回头又说脖子疼了。”

贾母笑道:“就是这样,没得把头上带的满满的干什么。”

鸳鸯笑着说:“凭姑娘说什么,老太太就是爱听,今儿就只簪这一支老坑玻璃绿的翡翠簪子吧。”

贾母笑着点头答应,又有小丫头端来洗脸水,跪在地上捧着脸盆,黛玉便拿了大毛巾给贾母围在胸前,贾母探了身子,洗了脸,鸳鸯递过帕子,贾母擦了。方说:“如今这些孩子们,就是黛儿孝顺,天天儿的不错时候的来请安。”

黛玉忙笑道:“老太太这是厌烦我来了?”

“那里的话,我高兴还来不及了,那里就厌烦了?”贾母说着也笑。

正说笑间,外边的婆子便说:“姑娘们来了。”

迎春探春惜春姐妹三个同着李纨便都说笑着进来了,先给贾母请了安,黛玉又跟大家私见了,方围着贾母说笑。一会儿婆子便悄悄的问鸳鸯:“老太太的早饭得了,现在传不传?”

鸳鸯便说:“叫人去请二爷,这就传饭吧。”

早有丫头去给王夫人和凤姐儿去送信儿了,一会儿,王夫人先到了,凤姐儿也随后到了,大家热闹起来,黛玉自告了罪,回去自己的小院去吃饭。

饭后,黛玉自在屋子里做针线,大红的绣品已经快要完成了,黛玉细心的收着针。

雪雁刚想给黛玉端茶去,只见鸳鸯拿了一封信进来了,“姑娘,这是察哈尔综观李荣保大人府上的格格给姑娘的书信,老太太叫奴婢给姑娘送来了。”

黛玉听了,知道是英琦来的书信,便笑道:“快拿来。”

鸳鸯便把信递给黛玉,黛玉拆开看完,就笑了,说道:“原来她也是个参佛的人。”

鸳鸯便说:“姑娘,李大人府上尚有四个嬷嬷在老太太屋里等姑娘的回话呢。”

黛玉便说:“知道了,你先去跟他们说,我应了英琦姐姐的约了,这就收拾一下去,另外你跟老太太说,我晚上不回来了,要在外边住几天呢,好歹有李大人家的人看护,也没什么要紧的。”

鸳鸯答应了一声,便出去了,黛玉便叫紫鹃收拾东西,准备出门。

雪雁便问,姑娘,你倒是说清楚了咱们去哪儿呀?

“去西门外牟尼院,英琦姐姐已经去了,约咱们一同去呢,说那里有个师傅带发修行的,本是苏州人氏,祖上也是读书仕宦之家.因知道我也是姑苏人,所以约着一同是见见。”

雪雁听了,自去准备,丫头们听说出门,也都很高兴,便麻利的收拾了,跟着黛玉到前边来。因雪雁说外边乱,便商量了林嬷嬷跟着出门。只留下王嬷嬷和蓝鸢黄鹂守着院子。

英琦自叫家人备了车来的,贾母又叫凤姐也准备了两辆车给丫头妈子几人并装了随身之物。

却说有半个时辰的功夫,车在城外的一个幽静的所在,早有家人在那里恭候着,接了黛玉等人进去,黛玉先到正殿上了香,方随着家人到了后边一所偏院,里面花木扶疏,很是雅致,早有小丫头进去通报了,妙玉和英琦亲自迎了出来。

黛玉抬眼看时,见英琦边上站着一个清丽的女子,头发绾成一个独髻,攒了一支桃木簪子,一身宽大的玄色道袍,遮盖了原本婷婷玉立的女儿之身,眉宇间自由一种说不出来的清奇之气。

黛玉忙上前见礼,英琦拉了黛玉说:“妹妹,这就是我信中说得妙玉师傅。因原来我额娘经常请妙师傅的师傅去府里闲坐,所以我们是认识了,不过是老师傅已经去世了,便有一段时间没见过了,知道这里是个消暑的好地方,特请你来散散心。”

妙玉早就细心打量了面前这个柔弱女孩儿,只见她闲静如姣花照水,行动似弱柳扶风。于是上前失礼道:“这位定是林姑娘。”

三人虽境况不同,但是都是名门出身的大家小姐,见了面,自是有一种莫名奇妙的默契,于是相携进了屋里,妙玉自拿出自己的好茶来招待黛玉跟英琦。

“姐姐,你可觉得这屋里有一种说不出来的香气?”黛玉静坐了一会儿,便拉着英琦的手问。

“是啊,这是什么香啊?”英琦自是满洲女儿的豪爽之气,便直接问妙玉道。

“哪有什么香气?不过是茶香罢了。”

黛玉细细的品味道:“也有茶香,不过不全是茶香,似乎还隐隐的有一股桂花的香气,这个季节,就有桂花了吗?”

妙玉微笑道:“我这里是清净之地,只有些树木,并没有桂花,你所说的,就是我的祸源了。”

“祸源?”英琦听了,不禁奇道。

“我身上,自生来就有这样的一种香气,因为这个,不知惹了多少事,如今出了家,才清净了些,不提也罢。”妙玉自拿了宋代汝窑的填白盖碗给二人盛了茶来。

黛玉二人听了便自品茶,不再多话。

英琦便道:“阿玛常说汉家文化源远流长,只是这茶里面就不知道藏着多少学问,今儿也请妙师傅赐教一下,这茶吃起来初有点苦涩,后又觉得甘甜,咽下后又觉得另有一番说不出来的滋味儿,这可是茶的精妙所在?”

妙玉便笑道:“先说一件事,这里无人,咱们以后也别师傅格格姑娘的乱叫了,我今年十八,比你们都大,如不嫌弃,咱们就姐妹相称吧。”

黛玉先笑道:“这样更好,反正妙姐姐出家不过是为了躲些是非而已。”

英琦也说:“这样更好,我早有此意,只怕你清高,不肯俯就。”

妙玉便笑道:“你刚才说到品茶的感想,正是这一苦二甜再回味儿了,你能说到这些,可见尊大人的教导也是好的。”

黛玉便接着说:“我刚才尝了你的茶,觉得轻浮无比,可是旧年的雪水?”

妙玉听了,大有幸得知己之感,便说:“你也是个有心的,说得一点儿也不错的,这正是我旧年收的梅花上的雪水,总共得了一坛子,埋在花根儿底下,不舍得吃,这是第一回呢。”

于是三人都笑了。

因天热,黛玉穿的纱衣服清凉,自然身上的香气也淡淡的浮在空气中。

英琦便惊异的说:“妹妹身上,倒是兰花的香气呢。”

妙玉因有同感,所以也看着黛玉,黛玉便笑道:“这也没办法,我跟姐姐一样,生来带的,再没办法去掉了。”

英琦便道:“你们一个兰香,一个桂香,倒像是亲生的姐妹一样。”

妙玉黛玉听了,暗合心事,况又都是姑苏来的,心里更加亲近了。

便互相诉说这各自的境况心事等。因黛玉说父母双亡,现在外祖母家荣国府住着。

妙玉便道:“前儿几日,有荣国府的人送来请帖,说他们家盖了省亲别墅,里面有座庵,请我过去,我想着,公侯官宦之家,势必以权压人,便不想去的,今儿遇到了妹妹,听妹妹的意思,在那里也很是孤单,不如去了,给妹妹做个伴儿吧。”

黛玉听了甚喜,忙拉着妙玉的手说:“姐姐果真这样,便是疼我了,只是委屈了姐姐。”

妙玉说:“我一个出家之人,哪里说得上什么委屈二字,不过是混日子罢了。”

英琦听了也急忙称赞,又羡慕二人以后可以长来往。

黛玉便打趣道:“过不了多久,还怕你忘了我们呢!”说着便朝英琦挤眼。

英琦见了,便作势要打,黛玉忙藏到妙玉身后说:“你敢不承认吗?四哥哥一顶花轿把你抬了去,你可还顾不顾的我们两个了?”说完,便笑着跑了出去。

[第一卷 相知:【037】细问家事]

却说黛玉在牟尼院里随着妙玉住下,姐妹几个不过下棋聊天,吟诗作赋,玩乐而已,黛玉自是把平日里做得大红绣衣带了来,给了英琦,说道:“知道内务府肯定是预备好了的,这不过是妹妹的一片心意罢了,等到大喜的日子,怕是没有机会送你了,这会儿趁着方便,你先带回去吧。”

英琦先红了脸,又向黛玉福了一福说:“咱们满家女儿,从未见过这样精致的绣品,多谢妹妹,这得多少日子的辛劳。”

黛玉笑道:“这会子在这里害什么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