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绍陵没答话,只笑道:“皇祖母不知道,如今我手下有个人很得用,这本是梓君侯提拔上来的,我看着实在是个人才,也着力提拔了,果然是个得用的人,孙儿日后定要重用的,只是…他家世不高,再往上提拔,未免落人口实。”

太后微微皱眉:“你说的到底是谁?你外祖提拔上来的,哀家怎么不知道?”

褚绍陵轻笑:“轻骥都尉卫战。”

太后隐约有个印象,褚绍陵又将卫家的家世细细说了,道:“说起来这卫战是皇亲呢,祖上也曾显赫过,立过军功,尚过公主,只是传到这一世不大景气了。”

太后有些松动了,道:“君子之泽,五世而斩,这么说来这卫战倒是个不贪享祖宗基业,懂得上进的。”

褚绍陵点头:“等这次差事回来就能封昭勇将军了,若是定下亲事来,封个骠骑将军也可以了。”

这是褚绍陵要重用的人,馥仪又是个自己一直不太理会的公主,孰轻孰重太后心里自然有一杆秤,太后轻笑:“罢了,既是你要重用的人…哀家自然也要高看他一眼,幸得馥仪身份不那么尊贵,倒是配得上。只是这事不要跟你父皇提,你一说,你父皇不答应,将话说死了,那就没法了,还是等着哀家回来慢慢的跟你父皇提。”

馥仪在太后心里是可有可无,在皇帝心里也没重要到哪里去,这事只要提的合适并不难办,褚绍陵放下心来,轻笑:“那就全靠着皇祖母了。”

回到碧涛苑中褚绍陵将要陪着太后去进香的事跟卫戟说了,卫戟听说去的是东华寺愣了下,褚绍陵轻笑:“怎么了?”

卫戟摇摇头,道:“没事,臣…以前也去过。”

“我也去过,那时候陪着母后去进香,只是没住下。”褚绍陵倚在贵妃榻上,拉着卫戟坐在身旁,“这一住少说也得快十天,在中秋前回来就行,到了寺里可没有肉吃了,舍得去么?怕不怕委屈?”

卫戟不好意思的笑笑:“臣…怎么会贪图口腹之欲,吃几日素也没事,东华寺的素斋很好吃,不委屈。”

褚绍陵忍不住揶揄:“嘴硬呢?每日吃饭专捡着荤菜吃,总得让我给你夹青菜。”

卫戟脸色有些红,正色道:“臣也是…心疼吃不完要糟践,多吃些肉,糟践的少…”

褚绍陵撑不住笑了,将正襟危坐的卫戟拉到自己怀里来,揽住亲了下:“原来是因为怕糟践东西…这么听话,怕糟践以后就再多吃些,看看你现在瘦的…”

褚绍陵轻轻的揉搓卫戟身上,住进碧涛苑来后卫戟个子倒是长了不少,只是瘦的愈发惹人心疼,褚绍陵有时也疑惑,吃了那些东西,难不成全长成了骨头?

卫戟倒是不担心,他大哥当初也是这么来的,如今身量长成后就好些了。只是褚绍陵看着心疼,道:“一会儿我去吩咐王慕寒,以后每日给你准备四顿膳食,这么瘦,等入了冬都扛不住冻,到时候病了更麻烦。”

卫戟本来想要劝褚绍陵不必为了他这样麻烦,但听了这话心里暖暖的,也就答应了,多吃些也好,免得真生了病,自己难受倒是其次,只是别再沾带上褚绍陵。

三日后褚绍陵随太后出宫去东华寺,褚绍陵陪着太后在正殿上香,祈福,之后太后还要诵经千遍,褚绍陵先退出来了。

王慕寒在外面等了许久,见褚绍陵终于出来了连忙迎了上去,急道:“王爷,有要事!”

褚绍陵随王慕寒避开人,低声道:“怎么了?”

王慕寒看看左右,除了卫戟都站的远远的,不妨事,这才低声急道:“南方传过来的信儿,四皇子到了那边就跟当地的几名官员勾…交好了,其中诸多不可告人之处,卫大人来信说当地确实有猫腻,遭了旱涝的地方都是些荒地,根本没伤着当地的耕地,如今那边的官员也怕了,只将四皇子当做救命稻草,恨不得将家财全给了四皇子保命呢,卫大人说,仅这几日,四皇子收下的银子就不下十万数,再等几日,不知又多少了…”

褚绍陵微微皱眉,道:“他敢收下这么多银票?回来后换银票取银子不怕人查他?!”褚绍阳不至于蠢成这样啊。

王慕寒苦道:“就是这里麻烦呢,那边的官员哪里不知道这里面的事,送给四皇子的都是真金白银,这上哪里查去?”

王慕寒想起卫战传来的消息头就疼,如今这四皇子也越发精明了,不好对付的很,王慕寒接着道;“四皇子怕人看出行迹来,授意那些官员送的全是打了印的官银,到时候随着金秋的赋税一起入京,过多少座城盘查下来都出不了岔子!谁盘查的出来?进了城后再混进四皇子带着的土仪中运到别处去,就再也追不回来了。”

褚绍陵听完这句眉头舒展开了,轻笑:“这不就方便了?告诉卫战不用急,由着褚绍阳受贿,越多越好。”

王慕寒听傻了,急道:“殿下这是做什么?!今秋南方的赋税是殿下管着的,到时候只征收上来那一些,皇上还不是发作殿下!”王慕寒越想越心寒,褚绍阳自己收贿收的痛快,可想到褚绍陵回来如何跟皇帝,跟户部交代?

褚绍陵不欲让王慕寒着急,轻笑道:“公公放心,罢了,先告诉卫战吧,进皇城前想法子将他们放着赋税账目的那辆车烧了,到时候本王亲自去迎四皇子,没有账目,押送回来的官银就都是赋税!本王亲自看着入库,一两银子他也拿不走,今年南方的赋税定然少不了了。”

王慕寒愣了好一会儿明白过来了,拍了拍额头,笑了:“是,是…这真是,哈哈…”

王慕寒放下心来,忙去找探子交代事去了。

卫戟愣愣的看着褚绍陵,褚绍陵转过身来,道:“怎么,怕了?”

卫戟摇摇头,他性子良善,但也不会容忍对褚绍陵不利的人。

褚绍陵见卫戟衣衫下摆沾了些香灰,替他拍了拍,轻笑:“刚去哪里蹭的?滚煤灰去了不成?”

卫戟脸红了,幸得周围没人看见,犹豫了下轻声道:“臣刚才…也去逛了逛,没留心。”

褚绍陵凤眼微挑看着卫戟,但还是没有深问。

到了酉时太后才从佛堂里出来,褚绍陵和馥仪一同陪着太后进了些素斋,之后褚绍陵陪着太后去了东华寺的清风圆,又跟太后说了一会儿话才回了自己住的菩提园。

沐浴后褚绍陵和卫戟一起倚在榻上看廊外的月亮,褚绍陵轻轻在卫戟肚子上揉了一把,轻笑:“怎么瘪了?”

卫戟有些脸红,道:“没有…”摸摸自己肚子,并没有瘪啊,只是不如平时鼓些…卫戟底气也不太足,这半年多在碧涛苑被褚绍陵喂的太好,饶是卫戟不骄矜这胃口也被养刁了,刚才看着那一桌子素斋不是很想吃。

褚绍陵轻笑,起身从箱笼里拿了一包东西出来递给卫戟,笑:“就知道你得吃不好。”

卫戟将布包打开,里面竟是一包肉干!卫戟连忙将布包扎起,小声道:“这怎么行!这里可是…”

“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褚绍陵在卫戟头上揉了一把,“咱们又不是和尚,守什么清规戒律,吃吧。”

卫戟晚饭吃了个半饱,现在闻着肉干的香味实在馋了,捏了最小的一块吃了,褚绍陵轻笑,给他倒了一杯茶水,卫戟慢慢吃着,问:“殿下不信佛么?那怎么还要上香念经呢?”

褚绍陵失笑:“那是给别人看的,我不…也不是,如今倒是有些信了。”

卫戟疑惑的看看褚绍陵,不懂他说的是什么,道:“臣…是有些信的,以前臣听大和尚讲经,说佛通晓前尘往事,救黎民万生,消千万业障,渡畜渡人渡世间红尘,听着还是有些道理的。”

褚绍陵躺下来,拉过卫戟的一只手,点头:“可惜我罪孽深重,佛能渡畜渡人渡世间红尘,渡不了我。”褚绍陵拉着卫戟的手放在自己心口,漫不经心又无比郑重,轻声道,“能渡我的,只有卫戟。”

山上古钟响起,悠远沉静,卫戟的心跳瞬间快了起来。

从在宫里的时候卫戟一听说来的是东华寺那表情就不对,之后不知怎么的又沾了香灰回来,卫戟自以为装的很好,可他的一丝一毫都瞒不过褚绍陵,褚绍陵没法忍受卫戟有一点瞒着自己的地方,没费多大力气就知道了,卫戟是去了东华寺的前面进香了。

东华寺前面几处寺庙不是皇家专有的,官宦也可以去进香,褚绍陵将那边的和尚叫来问了就知道了,卫戟是去磕了几个头,自己念叨了几句什么。

褚绍陵原本以为卫戟是见佛就拜,除个念想,没想到那和尚说,卫戟来过很多次了。

和尚说,卫戟两年前初次来,听和尚讲了一段经,把他当时身上所有的银子都捐了出来,求和尚给一人点一盏长明灯。

之后每隔一段时间卫戟都会来山上一趟,每次来都是捐那盏长明灯,保佑一人永世平安喜乐。

36、第三十六章

“山中无岁月啊。。。。。。咱们来了有五天了吧?嗯?褚绍陵合上手里的佛经放在软榻旁边的小杌子上,榄过卫戟过来,“你看个佛经也能这么仔细。。。。。。”

卫戟合上书,打了个哈欠,想了想道:“整五天了,殿下想回去了?”

褚绍陵摇摇头,轻笑:“我不急,你倒是随遇而安,静下心来快赶上那撞钟的大各尚了。”

和褚绍陵每日的敷衍不同,耳戟来这一趟是认真的礼佛来的,早起看着和尚们上早课,接着去跪经,中午回屋里来歇会儿都要看佛法,卫戟心思纯净,倒是看得进去,经褚绍陵讲的时候也有些道理,只是褚绍陵心中前尘旧事浮杂过多,根本听不下去。

褚绍陵闲着无聊,逗卫戟让他给自己讲他看到的佛经里有意思的事,卫戟手里拿的正是《大正藏经》,故说起佛说九色鹿的故事,褚绍陵还没听完先笑了:“这九色鹿也太缺防范了,既然知道自己皮毛珍贵,何必去救人,还要告诉人家千万别给别人说,人多贪婪,哪里会这么重诺。”

卫戟闻言正色道:“臣以为不然,那九色鹿是为了救溺水的人才现身的,谁知那人恩将仇报,将九色鹿的藏身之地说出来去换得富贵,怎么倒怪起那鹿不谨慎呢?全是那人言而无信,这才有了后面的事,难不成世人都该见死不救不成?臣以为。。。。。。”

褚绍陵笑吟吟的倚在榻上听卫戟给他讲仁义道德,最后只得点头:“是,是我说错了。”

卫戟心里隐隐觉得褚绍陵有些不对的地方,但对他来说褚绍陵做什么说什么都应该是对的,是比圣旨还要重要的,卫戟有些困惑,因此又说起佛割肉饲鹰的事来,褚绍陵实在撑不住,失笑打断道:“鹰本来就是吃肉的,这。。。。。。”

褚绍陵看出卫戟眼中的不认同,只得转口:“暮春三月,羊欢草长,天寒地冻,问谁饲狼,人皆怜羊,狼心独怆。弱肉强食,天规就是如此,一颗心上的肉也只得饲喂一只鹰救一只鸽子,别的鸽子怎么办呢?或是别的鹰忍着不吃肉饿着,又该怎么办呢?”

论起强词夺理来卫戟自然不是褚绍陵的对手,卫戟张了张嘴说不出辩驳的话来,只得道:“佛祖做的必然是对的,世人。。。。。。世人自然是做不到这样,只得尽力效仿罢了,救不了所有的鸽子,那就能救几只就救几只,喂不了所有的鹰,也是能喂几只喂几只,臣以为。。。。。”

“好好,我错了。”禇绍陵认输,翻身在卫戟头上亲了下,轻笑,“所以我只要救你这只鸽子就行了。”

卫戟脸红了,呐呐的说不出话来,由头褚绍陵给他亲昵了一会儿才轻声道:“殿下心中戾气过盛。。。。。剑至刚则易折,臣不是好为人师,只是。。。。。。怕殿下以后因为这个吃亏。”

卫戟怕禇绍陵不高兴,眼中有些怯意,褚绍陵心里一暖,类似的话傅经伦也说过。只是傅经伦是不敢劝到这份儿上的,也不会让自己这么窝心。

卫戟说的道理褚绍陵自然明白,天地正道,他从六岁进诲信院学的就是这个,只是褚绍陵两世皆坎坷,那份慈悲心早就被磨的一干二净了。

褚绍陵将卫戟搂在自己胸前揉了揉,轻声道:“嗯,知道了,以后有你时时劝着我才好,这些大信大礼,我也就。。。。。还能听下去你说的。”

卫戟答应着,他趴在褚绍陵身上,胸口被金印硌着了,卫戟拉着细链将金印扯出来,前几日褚绍陵特意的找东华寺最年高有德的住持给这印开过光了,卫戟如今更是稀罕,总时不时的摸摸,褚绍陵面上对卫戟说的不以为然,但心里还是隐隐的有些想念的,只是他知道自己这辈子恶事做尽,怕是得不了佛祖的庇佑了,只盼着佛祖能保佑他的小侍卫,卫戟一辈子没做过一件坏事,定要享一世安乐才好。

东华寺的清风园里太后正在默默的念经,听完孙嬷嬷的话后太后淡淡笑了下,不在意道:“多大的事啊。”

孙嬷嬷心里着争,道:“太后怎么不当回事?奴婢刚听说后心都揪起来了,大皇子这是想做什么?好好的,做什么想起来。。。。。”孙嬷嬷有些难以启齿,低声道:“怎么就喜欢上一个男人呢!还是个侍卫。”

太后将手中佛珠放下,淡淡道:“陵儿还年轻,不知哪里听说了这新鲜事,尝鲜罢了,且那个什么。。。。。对,卫戟,哀家是听陵儿跟哀家说过的,亲耕那事你还记得吧?”

孙嬷嬷点头:“哪能不记得呢,大皇子险些吃了亏的。”

太后一笑:“亲耕回来后陵儿就跟哀家说起过那人,说他为了陵儿受了伤的,想来就是因为这事了,宠信一个侍卫而已,不碍事。”

孙嬷嬷还是不放心,低声道:“奴婢心里就是不放心呢,大皇子跟太后提起的尚公主的事,说得那卫战就是这个侍卫的嫡亲哥哥,大皇子这可不是一般的宠信了,就单是这几日,大皇子还跟那侍卫起卧同处呢。”

太后轻轻吧口气道:“你以为哀家真不知道?”太后扶着孙嬷嬷的手站起来,坐到贵妃椅上,孙嬷嬷连忙拿了两个拐枕让太后倚着,太后跪了半日腰有些酸了,只得歪着,慢慢道:“陵儿在碧涛苑里藏着个人,千娇万宠的,能瞒过哀家去?”

孙嬷嬷更是不解,疑道:“那太后怎么。。。。。。”

“我能怎么着?处死那侍卫?”太后笑,接过孙嬷嬷递来来的茶喝了一口,“那陵儿会恨哀家一辈子不说,他也再忘不了那个人了,陵儿宠那侍卫,没碍着他争储,也没碍着他参政,更没碍着他孝敬哀家,哀家做什么要跟那侍卫过不去?”

太后吧了一口气继续道:“且你仔细想想,自皇后走后,陵儿可真的开心过?亲娘没了,皇帝。。。。。你也知道皇帝对陵儿如何,阳儿呢,是个没心肝的,平日里也想不到体贴他大哥,陵儿心里只剩下争储揽权,这日子还有什么乐趣?他心里苦着呢。这孩子心又重,万事不肯跟人说,现在好不容易有了个喜欢的人,且那人也乐意顺着他,由头他揉搓拿捏,陵儿身上这才有些人气儿了,哀家要谢那侍卫还来不及呢,怎么会从中作梗?”

“太后明鉴。”孙嬷嬷心里不审有些转不过弯来,犹豫道,“可惜。。。。。这是个男人啊,天地伦常,这事终究不是正统。”

太后一笑,神情甚至有些倨傲,道:“陵儿是什么人?陵儿是要做皇帝的人,天下之大供养一人,只要不犯大错不出大格,陵儿想做什么都行,哀家凭什么要让陵儿受委屈?”

孙嬷嬷彻底服气,道:“太后这么通情达理,实在难得。”

太后淡然一笑,她心里是真心疼爱禇绍陵的,就像她说的,只要没碍着褚绍陵争储,这些小事算什么呢?太后乐的成全让褚绍陵找乐子,即使这个乐子不是很见得光,那又如何呢?太后不信褚绍陵会一直的宠爱这个侍卫,不过,很多年以后的事,太后看不见,也控制不了了。

37、第三十七章

和褚绍陵之前预想的不一样,众人并没有在东华寺住很久,第七天上皇帝就派人来接太后了。

皇帝跟前的章公公躬身道:“边境西凉国来犯,出了些乱子,皇上不放心太后,大皇子和四公主,所以让奴才带着三千禁军来接太后娘娘、皇子公主早些回宫。”

太后心里一慌,连忙问:“可是出了大事?!你说清楚些。”

章公公连忙道:“无事无事,这…嗨,太后真是难为奴才了,朝政大事奴才哪里知道?奴才只知道皇上这几日让这番邦小国闹得吃不好睡不好的,虽说无甚大事,但到底不太平,皇上记挂着太后娘娘在外面不放心,赶着让奴才来接,再说这中秋也快到了,娘娘早些回宫也好早点准备过节赏月了。”

“边疆起了战事,哀家哪里还有心思赏月,罢了,收拾东西吧。”太后想了想还是不放心,“阳儿也在外面呢!皇帝可说了什么?”

章公公躬身答应着:“太后放心,皇上也派了人去给南边捎信儿了,幸而四皇子那边的差事已经差不多了,过不了多长时间就能回来,出不了岔子的。”

太后稍稍放下心,抚抚心口,道:“那就好,去告诉陵儿和馥仪,打点好东西,咱们即刻回宫。”

外面侍从们装车的装车套马的套马,都是急匆匆的,褚绍陵这边接着信后先去了太后跟前安慰了一番,太后依旧唏嘘着:“哀家诵经礼佛的有什么用,怎么总是不太平呢…”

褚绍陵轻声道:“自先帝西征辽凉后已经有快四十年了,这起狄子慢慢的又开始不安分了,每每到了秋收冬寒的时候总会侵犯边境大肆烧杀抢掠,这次不知又是怎么回事呢…皇祖母放心,辽凉弹丸小国,不足畏惧。”

听了孙儿的安慰太后心里还是慌慌的,道:“你哪里知道这弹丸小国的厉害,当年先帝亲征辽凉,那也是折了多少万人马,在那贫瘠之地蹉跎征战了半年,才将西凉打服的。”

说起前事来太后犹自不胜唏嘘:“那时候你父皇才七岁,还什么都不懂呢,几位老王爷在朝中虎视眈眈,若不是有先帝当初倚重的那几位老臣惮压着,不知要如何呢,那时哀家每日在后宫胆战心惊的,总怕有个闪失,现在想起那段日子来哀家这心里还揪着呢…”

褚绍陵轻笑:“皇祖母是经历过大动荡的老人了,现在这点事算的了什么,回宫就好了。”

太后还是不放心,又嘱咐道:“回朝后若是不好,你可不许请战!我是知道你这个年纪的孩子的,天不怕地不怕,只想着去征战!”大褚每逢战乱总会派皇子出征,以此来激励三军士气,褚绍陵闻言轻笑:“皇祖母放心就是,我肩不能抗手不能提,去做什么?”

安慰好太后褚绍陵回到菩提园,宫人们进进出出的收拾东西,唯独不见卫戟,褚绍陵将王慕寒叫来问,王慕寒也是一脸的不知情,道:“刚才奴才还看见了啊,就…卫大人刚才还在王爷屋里收拾他那几个小包袱呢,一错眼就找不着了。”

王慕寒见褚绍陵的脸色放下来了,连忙道:“卫大人估计是有什么事,趁着王爷去前面看太后这个空就去办了,卫大人是最懂规矩的,肯定马上就回来了。”

王慕寒分析的合情合理,但褚绍陵心里还是忍不住的着急,那傻东西跑哪里去了?!知道乱着呢还瞎逛去。

褚绍陵正要派人去找的时候卫戟回来了,褚绍陵放下心来,但心里还是有些火气,只是顾着卫戟的小脸皮不好当着这些人训他,道:“收拾好你的东西,让王公公放到我的箱笼里,别让人给你碰了。”

卫戟丝毫没有感受到褚绍陵的火气,不知因为什么事还美美的,嘴角都噙着笑,闻言点头去收拾了。

一个时辰后众人收拾完毕,褚绍陵扶着太后上了车安顿好了,又去后面馥仪车上看了看,嘱咐了伺候馥仪的宫人几句,都打点妥当了才转身上了自己的车。

褚绍陵的车在最后面,等褚绍陵上了车后随着褚绍陵车驾的王慕寒高喊一声“起”,前面的管事太监一次跟着喊起来,一声一声直传到最前面去,最前面的总领太监听到后喊了一声:“起驾。”随之浩浩荡荡的一行车队缓缓的朝着皇城行起来。

褚绍陵上了车就将卫戟叫进来了,卫戟还美着呢,时不时的侧过头去抿嘴笑一下,褚绍陵失笑:“刚偷着跑出去捡着什么好东西了不成,高兴成这样?!”

卫戟笑了下,刚才接着信说即刻回宫,卫戟马上想到了自己这次来还没顾上给这里的和尚香油钱呢。

卫戟如今出宫越发难,连回家都不易,更别提来东华寺了,给褚绍陵点的长明灯的香油钱是不能短了的,万幸现在他手里实在宽裕,卫铭两次孝敬给褚绍陵的银子全进了卫戟的荷包,卫戟这次直接给了大和尚二百两银子,防着自己一时来不了。

给了香油钱后卫戟又去拜了拜,赫然发现自己给褚绍陵点的那盏长明灯旁边,多了一盏一模一样的灯盏。

点灯的规矩,一个槅子上只能点一盏的,大和尚淡然一笑:“一位衣衫上绣龙的施主来过一次,给了老衲一万两的香油钱,让老衲给一人点一世的长明灯,还特意嘱咐了,这两盏灯要放在一起,生生世世相伴,阿弥陀佛…”

卫戟当时眼眶一下子救红了,褚绍陵都知道了呢,居然也给自己点了一盏。

褚绍陵抬手在卫戟头上揉了一把,道:“问你呢,刚做什么去了?”

卫戟笑了笑摇头,褚绍陵刚才是着急,这会儿一想也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只是还喜欢逗他:“摇头做什么?说,我还没跟你算账呢。”

卫戟心里暖暖的,褚绍陵舒展开身子倚在软枕上,拉着卫戟让他枕着自己,轻声斥责:“下回再敢瞎跑试试,看我怎么折腾你…饿了没?”

“没有,臣还不饿。”卫戟将车帘掀开一线缝往外看了一眼,禁军将他们的车队护了个严严实实,卫戟还没见过这阵仗,轻声问,“殿下,辽凉离着咱们这不是远着了么,怎么还防备成这样?”

褚绍陵轻抚卫戟的后背,轻声道:“睿宗的时候,曾经跟北夷,当日北夷刺客曾经混入皇城来,劫走了当时最小的一个亲王。。”

卫戟从没听说过有这种事,哑然道:“臣怎么不知…后来呢?”

褚绍陵轻笑:“后来?北夷王以小王爷为质,逼睿宗退兵。”

“臣记得睿宗退北夷的事,但是…”卫戟有些茫然,“并不曾有劫持王爷的事啊?”

褚绍陵冷笑:“你自然不知道,因为后面的事就不好对外人说了…睿宗根本没想要救小王爷,睿宗对外就说小王爷暴毙了,北夷劫持的不过是王爷的侍从,战事继续。”

卫戟睁大了眼睛,怎么会这样?!

褚绍陵轻揉卫戟的后背,慢慢道:“将军们不信也得信,北夷侵犯我国疆土,不可姑息,只得牺牲小王爷一人,即使…那人是睿宗的嫡亲兄弟。”

卫戟喃喃道:“那…那小王爷如何了?”

褚绍陵沉默了片刻,道:“北夷王知道后大怒,严刑拷打小王爷,小王爷知道睿宗的回音后明白了睿宗的深意,毅然咬牙说自己只是个侍卫,北夷王半信半疑,两军交战前将小王爷押到阵前,当日小王爷距离睿宗不过百丈,小王爷阵前大骂北夷狗鼓舞士气,然后…被北夷王杀了。”

“后来战事平定,睿宗大肆加封被祭旗的小王爷,升小王爷的长子为亲王,恩赐十世爵位,对外只说是睿宗疼惜幼弟早逝…这种事,自然不能让外人知道,多少代传下来,皇族的人大多也不知道这桩旧事了,只是再逢战事,总要将皇族亲贵保护好,就怕再出一次劫持的事。”

“觉得不可思议是不是?”褚绍陵看着卫戟轻笑,“跟你想的不一样吧?”

卫戟头一次接触皇家的秘闻,只觉得震撼,从褚绍陵的只言片语中依稀能感受到当年睿宗做下这个决定的隐忍,还有小王爷阵前不惧生死的悲壮。

卫戟能理解小王爷,若是有一日他自己成了褚绍陵的负担,他也会选择自绝性命来让褚绍陵没有后顾之忧,卫戟想了想道:“小王爷是忠臣,睿宗是明君,睿宗…做这个决定不容易,以自己兄弟换的黎民太平,还要遭受别人的非议,不容易。”

褚绍陵点头,心道所以我做不了明君,同样的事若是发生在褚绍陵身上,他是万万下不了和睿宗同样的决定的。

褚绍陵看着还在缅怀英烈的卫戟轻笑,他也不可能有做这种决定的机会,他怎么会让卫戟离开自己身边,让别人抓去呢。

卫戟感动了会儿,又想起这次的事来,轻声问:“辽凉不是被先帝亲征过,都称臣了么?怎么现在又来打呢?”

“辽凉国有一半都在沙漠里,土地贫瘠,又没有什么别的东西可用来换食物,丰年还凑合,若是有什么天灾人祸的,根本供养不了自己。”褚绍陵轻声给卫戟解释,“称臣只是一时的事,被打服了,不称臣哪行?只是一等他缓过气来,还是要作恶的。”

卫戟想着以前张立山给他讲的辽凉国的国情心里也有个大概,道:“张大将军以前给臣讲过,辽凉人民风彪悍,女子都可上阵杀敌,英勇非常,想来也是被逼的,不如此就没法果腹。”

褚绍陵点头,轻笑:“我听闻辽凉国还出过一个女王呢…”

褚绍陵跟卫戟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辽凉,心里盘算着这次的战事,皇帝主战主和还不知道,若是主战,是不是该想办法把褚绍阮或是褚绍陌推出去打仗去呢,其实褚绍陵比较想让褚绍阳去,但是褚绍阳年纪太小,不太好办…

皇帝若是主和呢?褚绍陵心中暗暗计划,这次回去得抓紧将馥仪的事定下来了,皇帝若是主和,卫战和馥仪的事就有些悬了,虽说大褚国向来没有和亲嫁公主的习俗,但不可不防。

褚绍陵一边应付着卫戟时不时的问题一边想着回宫的事,等回过神来的时候看见卫戟竟不知什么时候拿过一张纸画起来了,褚绍陵细看卫戟在纸上描的,竟是大褚和辽凉的边界线。

卫戟在边疆两侧各画了一个圈代表各自的皇都,褚国这边还画了几支队伍,各写了一万军,两万军,一万军。

褚绍陵心里微微震撼,不说别的,单是这边界线,他自己也画不了这么清楚的,卫戟跟着张立山竟是学了这么多么?还是说这孩子之前就知道的?

褚绍陵面上不动声色,指着那几片代表队伍的墨痕问:“为何摆鹰阵,这人数又是怎么定下的?”

卫戟愣了下,道:“辽凉与我们边境相交的地方不多,适宜开战的地形也不是平原,不宽广,臣以前看这一处的地形的时候记得这里…”

卫戟在西北方向画了个圈,接着道:“这处多山地多丘壑,但这里…这里,却有一处平坦广阔之地,但因为不是平原,翅膀不用开的太大,故而用一万军即可,关键还是要用鹰头将敌阵劈开,然后聚于此处合抱,之后鹰头化为鹰翅,一起往中间杀,这样不用深入辽凉腹地,距离我边境上可供给之处也不算远,若是顺利,一次可以吃掉辽凉五万军力。”

卫戟说完后见褚绍陵不说话,抬起头开看褚绍陵,呐呐道:“臣…瞎说的。”

褚绍陵俯下身来在卫戟头上亲了下,眼中皆是欣喜:“什么时候懂得这么多的?悄不声的,竟会这些了。”

卫戟脸红了,这些军法上的事一些是他从小学的,一些是后来张立山教的,他学的时候想着褚绍陵特特的请了师父给自己,不好好学对不起褚绍陵,又想着若是褚绍陵哪天想起来了考校自己,自己要答的出才好,卫戟学的认真,只为着有朝一日能得褚绍陵一句半句的夸奖。

38、第三十八章

一行人走了两个时辰才回到宫里,褚绍陵带着卫戟回碧涛苑,宫人将来回的行李打点好,又是一阵忙乱。

褚绍陵命人收拾着,自己跟卫戟去寝殿里面休息,宫人进来将两人的外袍解了,换上了家常的衣裳,褚绍陵换上件宽大的丝绵衣衫,衣带松松的系着,登时舒服不少。

卫戟将自己的东西从褚绍陵的箱笼中收拾出来,沓成小小的一堆,心里还在默默的想着辽凉的事,褚绍陵心里好笑,揉了揉因为做马车酸疼的脖子,走近从后面抱着卫戟,懒懒道:“今天在马车上画的图呢?”

卫戟愣了下,连忙取出来给褚绍陵,今天两人在马车上就着这图商议了半日,褚绍陵参照着卫戟的军阵又修改了几个小细节,两人闲聊中已经谋划好了一场严密的剿杀,褚绍陵接过图纸来看了一眼,转身打开香炉,将图纸随手扔了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