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女临门:暴君的伪善皇后上一章:第 40 章
  • 贵女临门:暴君的伪善皇后下一章:第 42 章

洛瑞进屋更衣,素绢就开始给洛俪打扮,瞧得铁氏直蹙眉头,“端午了,天气儿渐热,又戴面具又戴纱帷帽,不会热出痱子么?我瞧就戴纱帷帽好了。”

铁氏发了话,洛俪把面具摘了下来。

素绻显然是被那漂亮的莲花面具给吸引了,着实这绣工、式样都很别致,戴在脸上就像一朵花,好看又不吓人。

洛瑞穿了一袭广袖灰袍,带上执墨,领上几个随从出了门。

洛俪一出家门,面上难掩喜色,时不时往外头张望。

*

两辆马车在琼林书院的大门前停下,看门的老汉疑惑一扫,正待问话,听到洛瑞道:“老刘,我带孙女来凑凑趣。”

老汉当即双膝一软,趴伏在地,“小的拜见洛老先生!”

“你一把年纪了,起来吧。”

老刘应声“是”,很是热情地站在马车前,一脸恭谨,神色里难掩激动,“有几年没见洛老先生来书院了。”

“唉,人老了,腿脚不灵便,就不大爱出门了,你这老家伙也不来找我喝茶了,得空来洛府坐坐吧,人不如旧,衣不如新,还是昔年的老人好啊。下次再来,只怕老夫都进不得这书院大门了。”

老刘双腿发颤,他可是琼林书院的老人,虽是个看大门的,但洛老先生待人温和,曾经与他一起喝茶聊天,他现在与这些新来的门丁们说,还直说他在吹牛,现在他又和洛老先生说上话了,看他们以后还不信。“老先生说哪里话,到了什么时候,琼林书院也不能将您拒在门外。”

洛瑞抬了抬手,执墨跳下马车,手里捧着一包茶叶,“这是明前大红袍,我们老太爷说老刘叔就爱这茶,特意送你的。”

“这怎么好?多少年了,老先生还记得小的这点爱好。”

“老刘叔就收下吧。”

老刘感激得越发不能自抑,就差哭出来,对左右门丁道:“还不派人去通禀山长,洛老先生来观十二杰大赛了。”

有洛瑞观赛,这十二杰大赛的意义就非同寻常了。

这里头多少人,一生都没见过洛瑞呢。

能有他老刘头这等福气的可不多啊。

老刘招呼了两个门丁,推开大门,让洛瑞的马车驶入大门,停驻大门边上的林间巷子里,笑着目送着洛瑞带着半大的姑娘离去。

门丁们围了过来,“老刘头,你原来真认识洛子啊?”

老刘觉得很得意,闻了闻手里的茶叶,洛瑞送他的啊,光是闻闻就香。

洛瑞到,洛廉杨平等人迎了出来,书院大大小小的夫子、先生紧随其后。

众人揖手行礼。

洛瑞道:“都免了这些俗礼,今儿老夫是陪孙女来瞧十二杰大赛的,也不知道现在的后生与几十年前比如何。”

郑文宾迎了过来,笑道:“老先生与家父当年的风采、学识,犹似山峰,后世儿郎难以企及。”

洛瑞对众人道:“大家各自去忙,不必误了你们的正事,郑文宾陪着老夫即可。”

洛廉知洛瑞近来对他意见颇大,不想给自己找不自在,带了几个人去忙大赛的事,一些身上没有事的夫子、先生围在洛瑞身边不肯离去。

洛瑞这些年闭门做学问,又不收弟子,很难见到面,但他的威望在那儿摆着,许多夫子、先生还未见过洛瑞本人,这会子见着了,道不出的激动,心情就跟看着活着的孔子有得一比,尤其是今春进入书院当夫子的人,紧张得手脚都不知如何摆放。

洛俪乖巧地立在洛瑞身边,动作落落大方,举止高雅得体。

执墨倒是应付自如。

可怜了素绢,哪里见过这等场面,更是不知如何应对,只垂首立在自家小姐的身侧,而素缱素绻长得一模一样就罢了,就连穿着也是一模一样,要眼神不好的,还以为一个人在照镜子。

第109章 女伯乐2

可怜了素绢,哪里见过这等场面,更是不知如何应对,只垂首立在自家小姐的身侧,而素缱素绻长得一模一样就罢了,就连穿着也是一模一样,要眼神不好的,还以为一个人在照镜子。

郑文宾道:“老先生一直关注天下学子,不如去励志楼,里面有书院众多学子的得意之作,书法、丹青、文章、诗词皆有。”

洛瑞道:“领路吧,听说近年书院倒有一批可造之材,若精心培养,定能为百姓谋福,为苍生造福,今日既然来了,就去瞧瞧这些后生的得意之作。”

郑文宾作陪,后面跟着一大群的夫子先生,只不到片刻,整个书院都轰动了。

“听说洛子来书院了。”

“是么?此届十二杰大赛吸引了洛子,到时候肯定公平公正,这位老先生可最忌恨那些徇私舞弊的手段。”

“前二十强里头,我瞧那个夜公瑾的,根本就没有真材实学。”

“到时候自有有才学的人去挑战他。”

然而,更多的学子则是闻风而动,三五成群地围观洛瑞。

书院之中全是男子,突然地看到几个小姑娘,尤其还是一对长得一模一样的清秀小美人时,众人都觉得有趣。

“那个戴纱帷帽的小姑娘是谁?”

“听说是洛子的亲孙女,现在洛子不收学生,在家教授孙儿,教的就是她。”

“是洛三娘?”

“可不就是她。”

“原来这么小的,瞧上去年纪不大。”

“听说只得九岁,其才学胆识比寻常二十岁的名门公子还强几分。”

励志楼临近藏书楼。

琼林书院很大,占地面积有一千余亩,有教学园、住宿园、夫子园、藏书楼、励志楼、习武场,更有供学子们散心玩乐的花园,小桥流水,亭台楼阁,汉白玉栏杆白净鲜亮,琉璃瓦闪耀,移步换景;绿枝如云,繁花似锦,雕梁画栋,不像是书院,反而像是阆苑仙境,精雕细琢。

大赵朝重视培养人才,被朝廷承认的四大书院都是在一统天下后,由户部拨款,由工部设计建造。四大书院的风格各有不同,之后近二百年又陆续进行了改建、扩建。而琼林书院更是江南最好的园林式建筑,有着最好的阁楼——藏书楼,亦有最气派的教学园。

前世的洛俪并未进入过这里,今日得见,心下还是微微惊讶,着实里面的亭台楼阁建得雅致又不失静幽,该大气的地方大气,该实用之处很实用,就像教学园,就由一排排学室组成,每一间学室长三丈三,宽三丈,里面摆放着一排排的书案、蒲团,学室里依稀还有学子在读书习字。

说话的学子们都在外头,教学园区内不学习的学子,就连说话的声音都压得极低,生怕惊扰到他人学习。

一行人进入励志楼,这是一座二层楼的阁楼,一楼有抱大的柱子,设成了长廊状,长廊上挂着一幅幅的书法丹青,其实还有一些学子的文章、诗词歌赋等。

郑文宾道:“一楼甲区,展示的乃是书院前三十强学子的文章字画。乙区则是三年以来,书院众多学子们受夫子、先生们喜爱的作品。”

洛瑞进入甲区,看着墙上的书法。

洛俪立在他的身侧,仰着头看得很用心。

洛瑞在前,洛俪在后头瞧看。

洛瑞看到赞赏的,会微微捻须颔首。

若有夫子认识这学子,就开始滔滔不绝地介绍一下作品主人的情况。

此刻,励志楼上头,围住了不少的学子,不敢向前,只能远远地张望着,除了前三十强学子的,另一些有作品被选入励志楼展览者,心里惴惴不安地盼着洛瑞能进入乙区观赏,只要得他老人家一个颔首赞赏的目光,对他们来说,这就是认同。

走完甲区,洛瑞信步进入乙区,偶尔会停下脚步,在他欣赏的佳作面前停上片刻,然后继续往后行走。

再走完乙区,往前便是甲区展室的起点处,洛瑞问道:“三娘,字画文章里头,可有你喜欢的。”

洛俪轻声答道:“回祖父话,书法看到二人,丹青看到一人,文章有一人,诗词又有一人。”

郑文宾笑盈盈地道:“世侄女不妨说来听听。”

洛俪不惊不惧,语调平和,声音不算太高,清澈悦耳得如此一泓幽潭,她信步转回乙区,在一幅书法前停下脚步,“这幅书法,乍看之下匠心十足,七分模仿,三分困顿,他模仿的乃是祖父早年的《赵元祖墓铭志》,全文有三百九十九个字。”她左右扫视一翻,“有树枝吗?”

立时有外头围观的学子递了一根树枝来。

洛俪拿着树枝,在那幅书法,用树枝一勾一点,“这一个圈上的字,模仿得很像,八分形似,六分神似,组成了一个框。”

她一解说,郑文宾惊叹之后,点头道:“世侄女这么一说,将那一圈的字分开来看,确实模仿得最像。”

起初,所有人都只是沉得这位学子只是单纯的模仿洛子的书法。

洛俪勾唇一笑,用树枝再一点一划,“中间巧妙的用截然不同的书法风格,这应该是他自己本人书法应有的独特风格,又跳字跳行地组成了一个木字,全文三百九十九个字里,二十四个字模护得最像,又有十二个字是他独有风格。”她顿了一下,“他用这副看似像极了我祖父书法风格的字倾诉他心中的困顿与无助,他独有风格的文字,在静默地诉说,他遇到了困难,遇到了瓶颈,却苦无良师指点。这就好像一锅将要烧开的水,突然之间没了柴禾,而这锅水将面临逐渐冷却不能沏茶,不能成粥,只能成为一锅用来洗漱沐浴的水,最后终将面临被倒掉的命运。”

洛瑞早前也只是匆匆一瞥,心下单纯地将这幅书法当成一个后生对他的敬慕下的模仿,此刻听洛俪一说,才陡然发现其间的端倪,将洛俪指出的十二个字细细地分开品鉴。

洛俪福身道:“启禀祖父,孙女知你已多年不再收授弟子,孙女不愿看珠玉被埋,不知能否让伯父收为门生,而祖父从旁指点。这位学子就像一个暗夜里失去了方向的孩子,企盼着有人给他一点光亮。”

郑文宾眼里难掩对洛俪的幸爱之情,“这幅书法挂在此地快有两年,从来没人发现上面的玄机,经世侄女一说,还确实如此啊。”

洛瑞问道:“不知这学子…”

立有一个三十多赠的夫子站出来,揖手答道:“回老先生,这学子乃是学生教授的弟子,名唤唐大满,是蜀省梓州人氏,家境贫寒,听说跟着寡母、大哥长大,在家乡也算是个才子,是全村全族一起凑钱送他来琼林书院上学,平日帮人誊抄书籍,给人写家书赚些贴补。”

寒门学子,奋发向上,只可惜未能得到公平的待遇,而今好不容易得了洛瑞看重,做先生的自是要帮着其说几句好话。

郑文宾道:“马夫子,把人唤过来。”

唐大满…

这个名字,洛俪似在哪里听过,垂眸细想,立时便忆起来了,前世时,皇城报国寺外头就有一个摆摊的秀才,听说是入京赴考的。当时她从报国寺敬香回家,还特意站在他的小摊前,看着那个旗幡上“代写家书”四个字,虽是寻常,她却瞧出别样的风韵。难怪刚才匆匆走过,却有些熟悉的感觉,这才让她细瞧了一翻,因为她习练书法,洛瑞总是逐字点评,所以她习惯性的看字时,也会分开看,这一瞧便瞧出了异样。

前世,那个在报国寺上头摊字摊,怀才不遇,郁积在胸的秀才,也不知后来如何了,只是那年科考之后,她却再也没有在报国寺门前见到他。

这许是他们之间的缘分。

难怪第一眼就觉得他的字特别又熟悉。

曾经在报国寺庙会上,他挂的也是这样的一幅字画,也用了相同的方式,她前世就瞧出其间暗藏的意味,只不曾点破。

洛瑞又问道:“三娘,还有一人的书法,你颇有赞赏,不知是谁?”

洛俪信步走到另一幅书法前,用树枝指着上面的字,“此人的书法风格很是特别,乍看之下很普通,就像是一个美人,初看很寻常,看得久了,就越看越耐看,祖父不妨细品。”

洛瑞沉吟道:“添一把柴禾就烧开的水。”

又有夫子先前,很是欢喜地道:“此人乃是学生的弟子,鲁省青州人氏,家中也是,性格内敛不喜言辞,时间处久了,发现他不说话便罢,这一说话就能说到关键处。”

洛瑞淡淡地道:“将人唤来罢。”

夫子喜声应是。

洛俪继续走到一幅画前,“郑世兄的画因得郑世叔指点,独树一帜,风格独特。可这幅画却暗藏意趣,至于原因,请容许三娘卖个关子。”

郑文宾立在画前,左瞧右看,瞧了良久方才寻出画中的玄机,当即大笑一声“原来如此,原来如此,哈哈…真真是后生可谓,没想我书院之中竟有这等才学的学子,不错啊,真不错!”落音,他干脆爽快地道:“世侄女,还有两幅作品,你索性说出来,是那两幅。”

第110章 文赛1

洛俪用树枝指了一遍诗词和一篇文章,只不说话,垂手静立在一侧。

因她一指,夫子先生们都站在跟前冥思苦想。

很快,五幅作品的主人,被热心的学子们给唤了过来,五个人逐一进入励志楼,身上穿着统的学子服,人人故作淡定,生怕失礼,站在一排,“拜见洛老先生。”

洛瑞道:“唐大满、娄知文,你二人各默写一遍《岳阳楼记》。”

郑文宾安排了弟子去备文房四宝。

洛瑞又让那个会画的学子去绘画。

善长诗词的就做一首即兴诗词,写文章者写一遍即兴文章。

五个人各坐在书案前,洛瑞继续进入甲区,“三娘,这里就没你赞赏的作品?”

“这里的作品,我只看到了缺点,忽视了优点。”

郑文宾笑微微地道:“世侄女,这是为何?”

“在若干佳作里,缺点最是明显。在若干欠佳作品中,优点也最明显。因此故,孙女在甲区着实没有第一眼就欣赏的作品。”

好人里头,她看到了别人的缺点。

坏人里头,她看到的是别人的优点。

她的思维与常人不同。

二楼收藏的是历届出名才子、臣子的作品,一楼是摆放着现有学子的作品。

洛瑞没有看二楼作品的意思。

洛瑞倒是对甲区里头的几幅作品颇是赞赏,问了几个学子的情况,与众人点评了一番,夫子先生们颔首称是,虽然他们觉得好,可洛瑞却能发现每一幅作品不尽人意处,与最大的优点。

洛俪乖巧地立在一边。

素绢的双眸熠熠生辉,一副“家有姑娘如此,与之荣蔫”之感,就差顶礼膜拜。

素缱素绻不懂文人的东西,只是一脸戒备的注意着周围。

那边写字绘画的五个人,已经完成了洛瑞给他们的功课。

洛瑞拿起唐大满的书法,为了能得洛子青睐,唐大满几乎拿出自己的所有的水平,完全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在这里,他不再害怕有人嫉妒他的才华,不再担心会被人算计欺负。

郑文宾立在一侧,“确实是好字!沉静朴实,如山风拂面,自有一股清新脱俗之风。”

洛瑞打量着唐大满,“你跪下磕个头,唤我一声‘师祖’。即日起,你便是我儿洛廉的学生,休沐日到洛府一坐,老夫点拨你一二。”

唐大满来不及思索,他来的时候,就听说他那幅挂在乙区展览长廊上的书法,是被洛子的孙女瞧出端倪,他重重跪下,砰砰砰就是三个响头。

唐大满的夫子此刻眉开眼笑,入了洛子的眼,这小子只怕将来前途无量,谁不知道洛子的幼子洛康乃是吏部左侍郎,这可是未来的吏部尚书,便是太后与皇上对洛康也赞赏有加。

娄知文的字也写好了,小心翼翼地奉给洛瑞。

洛瑞打量着娄知文,他越发地胆颤心惊,就因一个九岁小姑娘说他的字耐看,“做任何事,坚持本心就好。”神色里难以失望。

洛俪立在一侧,瞧了半晌,突地冲娄知文招了招手,附到他耳边低语了几句,转而道:“祖父可否再给他一个机会?他只是太紧张了。”

娄知文眼睛闪亮,似在想什么。

洛瑞道:“既然三娘替你说情,老夫就再给你一个机会。”

娄知文转到书案前,找了交好的学子,看着白纸心头愣愣的,这样真的可以么,他的书法沉稳有余,游刃不足,就如他的行子,缺乏洒脱,太过中规中矩,怎么那小姑娘就说他的字耐看,虽然他自己也这么看,可耐看的书法多了去。

郑文宾收了绘画奇才贺维为弟子,他拿着贺维即兴画作,很是满意。

善诗词、文章的二人,亦都被洛瑞收到了洛氏门下,做了他的徒孙。

洛廉还在忙着十二杰打擂之事,就听洛径来报:“父亲,祖父替你收了四个入室弟子。”

老太爷这是老/毛病犯了,因几年前说不再收弟子,就替他收了。

洛廉可不想收弟子,但老爹帮忙收了。

反正又不是他在指点才学,还不是老太爷指点的,他就挂个名头。

洛径笑道:“三妹的眼睛还真是毒了,马夫子班上的那个唐大满,书法写得不错,风格独特,一遍《岳阳楼记》写得龙飞凤舞,这小子在书院几年,居然暗藏才华。”

洛径顿了片刻,“娄知文,我瞧着书法寻常,第一次写的也着实平平,也不知道三妹与他说了什么,他灌了一斤酒,写出来的《岳阳楼记》简直就逆天,就没有不说好的。”

今儿一早,洛俪要跟他们进书院,洛廉却不愿意带她,只怕是洛俪回头又去缠着老太太,老太爷这才亲自领她进来瞧热闹。

洛俪现下哪里是瞧热闹,分明是给书院带来了热闹。

这一会儿工夫,洛子在书院收了四个洛氏门生的事就跟一股风儿似地传开了。

洛俪说过的话,都被学子们给传开了。

尤其是那四个得了名士高看的学子,就跟走了鸿运一样,这会子因身份不同,恭谨地跟在洛子后面。

洛瑞在励志楼转了一圈,问道:“赛事几时开始?”

郑文宾道:“原定辰时一刻正式开始。”

他们这是来早了?

洛瑞道:“你去问问洛廉,既然是赛事,让今儿这五位学子也上擂台比试比试,老夫很想知道,他们在三十强里,到底水平如何,以便他日老夫好指点学问。”顿了一下,他又道:“老夫就是建议,书院的事,还是山长、先生们商议一番,成与不成,都与老夫回过话。”

你老都发话了,敢说不成吗?

你可是清流之首,谁不给你这个面子。

于是乎,今日新挖掘的五匹黑马,因为洛瑞一句话,进入绝赛名单之中。

“不是二十个人,现在变成二十五人。”

“结果很让人期待啊。”

洛瑞对一路跟着的五名学子道:“唐大满,你们几个都散了吧,你们准备准备上擂台比试一番。”

他很期待啊。

新拜了师的弟子,这可是意气风发,都想证明自己是不一样的。

*

擂台前的看台上,早已经摆好了看官席,洛瑞位列第一排的正中,与他的孙女洛三娘坐在一处。

然,外头一阵鼓响,依然是官员出行开道之音,有人大喊:“江南大都督姜大人到!”

十二杰赛事,连姜权也大驾光临。

众多夫子先生站在几排,朗声道:“拜见姜都督!”

姜权含笑,扫过众人,“各位山长、夫子免礼!”恭敬地抱拳行礼,“学生拜见先生。”

洛瑞道:“赛事就要开始了,姜权,坐下瞧瞧热闹。”

姜权面露难色,他入书院是为了捉刺客,可是不坐入,这不是驳了洛瑞的面子,洛瑞待他如师如父,他心下纠结,对立在身后的姜礽道:“你带人搜查,为父陪你师祖坐坐。”

如果破坏了书院的盛事,定会被江南读书人给喷死。

洛廉在洛瑞身边给姜权安了座。

姜权一眼就看到洛瑞身边的洛俪,先生把这丫头也带来了,顺天府的百姓都在议论,说洛子宠爱孙女洛三娘,看来此言不虚,这是琼林书院的盛事,洛瑞竟也带她来观赛。他进来的时候,好像听学子们在议论,直说“洛三娘是女伯乐”。

洛径走近洛瑞,“祖父,今日你能否担任评师?”

“不担!我今儿就是来瞧瞧,这是你们书院的事,老夫不掺合。”

你老还没掺合呢,你收徒孙就罢,还让那五名学子直晋绝赛。

书院的绝赛可是经各班提名,然后通过初赛、复赛,直至最后余下二十强,又留下有不服的学子可以指名挑战,可你老倒好,一句话,绝赛多出五个人,这竞争更激烈。

鼓声响起,震天刺耳,听到这声音,所有学子皆知,绝赛即将拉开帷幕。

一名年轻的夫子走上擂台,大喝一声:“绝赛学子登台入座!”

鼓声点点,二十五名学子陆续登上擂台,这不是打架,而是在擂台周围摆了两圈的桌案,各人按编号入座。

年轻夫子大喊:“现在宣布比赛项目,此次十二杰大赛可分五项,第一轮,对对子,由我出题,谁对得最快最工整最有意境为胜,出对子十二之后,可以优胜出题,让其他学子接着对,亦可以优胜者点名要求某位学子接对子。

第二轮书法文章,剩下二十二人展示书法,以九位评师点评,成绩最差的五人再淘汰。

第三轮诗画,要求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评点出十二杰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