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女临门:暴君的伪善皇后上一章:第 156 章
  • 贵女临门:暴君的伪善皇后下一章:第 158 章

对刘美人,皇帝也没甚好感,不过是文武百官要求雨露均霑。

皇帝安抚着杨淑妃,“朕回头让内务府替你专门采买冷梅香。”

“臣妾多谢皇上!”杨淑妃提裙一拜。

冷梅香是她专用的。

是不是说皇帝心里,还是她杨玉梅更重要。

洛俪再好又如何,虽然才华横溢,却忘了一个身为女子的根本。

她又何惧洛俪。

可笑后宫女子有传言:皇不立后,是因洛三娘。全都是骗人的话。不知道她们是如何想出来的,后位是她杨玉梅的,后宫之主也会是她杨玉梅的。

朝云、暮云两位侍女皆是杨家的家生奴婢,自小便在杨玉梅身边服侍,读书识字,更会一些谋略手段。

朝云讨好地捧过一碟切成的果片,上头插着几根牙签,“娘娘用果片。”

杨淑妃优雅抬手,叉了一片小啃一口,“今儿的果片备得不错,比昨儿的汁多还甜。”

朝云咧嘴笑着。

暮云不解地问道:“娘娘,既然皇上答应替娘娘进一批冷梅香的香膏、香丸,为何娘娘不让皇上许诺,六宫之中唯娘娘一人用此香?”她想到若真如此,心下颇感大快,“若皇上答应,不就证明娘娘在皇上心目中是最在乎的人。”

朝云轻啐一声:“事要一步一步的来,若是娘娘当即开口,弄不好皇上要起疑。冷梅香是洛三娘自幼所用的香丸。”

杨淑妃自小用的是兰香型,她是听人说洛三娘自小用冷梅香,她令娘家大嫂花重金买了些最好的冷梅香丸,闻过之后,很是喜欢,觉得这梅香比自己以前用的兰香好,方决定换一种香。

第247章 不该太近2(二更)

觉得这梅香比自己以前用的兰香好,方决定换一种香。

她闺名杨玉梅,光是这名讳,就合该用梅香丸。

杨淑妃满意地取了第二块果片,“今日本宫只是试探,若是皇上答应本宫用梅香丸,本宫就有法子让皇上下旨,让梅香成为本宫专用香丸。”

皇帝给的答案让她心情大好。

他宠她。

即便不曾给她尊贵的皇后位,可她是他心里最紧要的女人。

皇帝因为她体弱为由,一直不曾与她圆房,她想第一个诞下皇子。

*

翌日,洛俪近御书房时,远远就看到窦长庚与寸头二人。

窦长庚行罢了礼。

洛俪颔首,算是打了招呼。

窦长庚声音不高,“小太监是怡春宫的内侍,名唤小福子,认了怡春宫大太监做干爹。给你下药的事,怡春宫大太监不知,是受杨淑妃身边大宫娥朝云指派做的…”

昨晚,窦长庚没有回家。

他趁着夜里,令寸头抓了小福子,将小福子关到一个黑屋子里,阴风惨惨,将小福子吓了个半死。

小福子将什么都说了。情毒是朝云给他的,给洛俪下药,也是杨淑妃想除掉洛三娘这个最大的情敌。

宫里一直有传言,说皇帝不立后,是因为洛俪。杨淑妃对后位一直志在必得,虽然嘴上说为了皇帝,甘为皇妃,可心里却是“皇后之位非我莫属”,在皇帝面前是百般小意温顺,在嫔妃跟前则是咄咄逼人,而在六宫的宫人面前更是耀武扬威。

窦长庚低声讲罢,又道:“这情毒很厉害!我请太医院的心腹老太医瞧过,说中此情毒半个时辰内必为毒发,两个时辰内若无男子解毒,就会毒气侵体…会导致中毒女子终身不育…”

洛俪身上带着冷梅香丸,制作香丸时她特意加入了女儿香,这也是中毒之初,她没想到会是中毒,只当是自己病了,许是染了风寒,所以才会遍体发热。

昨日若没有沐子轩为她扎针逼毒,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窦长庚近乎呢喃地道:“我从小福子身上搜出了一小瓶情毒,此毒应是新制不久,是汁液,仅是一滴,就胜过外头一大包的药效。”

寻常情毒,根本不能让她中招,可她能中药,还发作了情毒,可见此毒不俗。

洛俪心下微沉。“怡春宫哪来此等厉害的情毒?”

“小福子说是朝云给的。我不能动朝云,此女是杨淑妃身边的大宫娥,一旦动了她,必会惊动杨淑妃。”

杨玉梅椒房专宠,就算是他也得忌讳。

窦氏派连连落于下风,窦三思又叮嘱窦长庚行事要谨慎。

窦长庚道:“你若想弄个明白,我可以令人抓了朝云。”

“别。”洛俪不想为了追查真相,就搭进窦长庚。

这次他能助自己查到怡春宫杨淑妃那儿,这与她早前猜测一致,她已经很感激。“知道是杨淑妃所为,是她还是她身边的宫娥,已无关紧要了。”

那样的毒,不是一个宫娥就能弄来的。虽不是杨淑妃所为,定是朝云奉命行事,就算查到朝云头上,事到跟前,杨淑妃届时壮士断腕,而朝云一口咬定是她做的,这件事也得不了子之。

她放弃了继续追查,是担心他牵绊太深,陷入危险吗?

她在心里拿他当朋友,虽然曾经的窦长庚算计过她,可她能感觉得到,现在的窦长庚和以前不同,他心存善念,更想做一个好人。她原非良善,只是无法厌恶窦长庚,也不能拒人于千里。

窦长庚道:“这件事,你真的不告诉皇上?”

“这是我的事,与他何干?”

皇帝对洛三娘的心思,不仅龙影司的人心知肚明,就连东卫、西卫的锦衣卫也都知道,洛三娘是皇帝想要的女人。普天之下,没人敢与皇帝争抢女人。

洛俪的话分明将皇帝拒于千里之外。

洛俪淡淡一笑,这样的笑竟有一种绝世的风华。

窦长庚瞧得痴了:眼睛未变,他昔日怎就认不出她。人大了,总是会变一些的,他虽然猜到长大后的她会很美,可还是猜不出她会是何模样,似乎比他当年猜想的变丑了一些。可她依旧他心里的小仙女,是何模样已经不再重要了。

“你不怕她继续算计你?”

“不怕!”洛俪吐出两字,“她是皇帝的女人,而我对皇帝无意。”

世间能说自己瞧不上皇帝的,大抵也只她一个。

窦华浓从小到大就想做皇后,不是皇帝多英俊,也不是皇帝有多尊崇,单单是看上了皇后的宝座。

窦长庚问:“像俪儿这样的女子,足以得配世间最好的男子。”

“世间哪有最好?不过是入了心,便唯他一人,他就是最好的罢。”

不知为何,说到心里的人,不再有池宪的影子,也没有曾经的愤然与不平、不甘,她的脑海里涌现的是沐子轩。

昨日他替她逼毒,他的手在她的身上游走,即便隔着衣衫,挠得她心弦微动,心澜起伏,她不可否认地对沐子轩动了心。

情,不知何起,动心时,便是情生根之时。

洛俪道:“你要小心。”她顿了片刻,“可我在卢淮安面前替你说情,让他不要为难你?”

“对他,我无惧意。”窦长庚微抬下颌,“无论窦家将来如何,就算是死,我窦长庚也会毫无畏惧。人活一世,但求一个恣意,从江南归来之后,我就想好洒脱自如地活。”

洒脱自如…

可他们都在这万丈红尘之中,谁也逃不过宿命纠结。

命运的轮转,无声无息,可他是一张无形的大网,将人网到中央,谁也无法解释命运的开启与轮回。

不远处,沐子轩抬头就看到了洛俪与窦长庚错肩而去。

昨日,他们在这里碰面。

今晨,他们又在这里遇见。

如果是说偶然,不如说是刻意。

皇帝不喜洛俪与窦长庚走得近。

窦长庚也知道皇帝心喜洛俪。

这两个人,却似故意与皇帝对上了。

沐子轩走近时,窦长庚带着寸头已经离去,他打量着洛俪,“你不该与窦长庚走得太近?”

“我与他是朋友。”

世间男女,就没有单纯的友谊,尤其是在深闺千金与名门公子之间,更没有友谊的存在。

第247章 不该太近3(三更,六千字毕)

世间男女,就没有单纯的友谊,尤其是在深闺千金与名门公子之间,更没有友谊的存在。

“洛师妹,我是提醒你,昨日今日你们已经见过两回,宫里的耳目众多,只怕回头皇上就能知道。”

洛俪并无介怀,只是想到皇帝要对付窦家,不免替窦长庚担忧两分,“昨日给我下毒的人,正是那偷窥的小太监小福子,背后指使他的是怡春宫淑妃身边的大宫娥朝云。”

沐子轩虽猜到,可洛俪说出来又是另一回事。“你相信窦长庚的话?”

“他没有骗我的必要。”

那就是信了。

窦长庚为何要骗她?

会不会是窦德妃所为?可窦德妃的年纪太小,一副未曾经历过风雨的模样,如果淑妃与洛俪斗起来,这最大的获益人许是窦德妃。

可是窦德妃一个失宠皇妃,虽有皇妃之尊,却无皇妃之实,整个六宫追捧着杨淑妃,对窦德妃视作可有可无。

*

这日,皇帝依旧没到御书房。

晌午,洛俪吃的是素绻从家里带来的点心。

她练了一会儿字,又绘了一阵画。

沐子轩抄录整理好奏章,照着急重轻缓的顺序分成两撂。

“沐大哥,吃几枚点心。”

沐子轩取过一枚点心,咬了一口,“是菊酥饼?”

洛俪连连点头,“是不是很特别?”

沐子轩很喜欢这味儿,花香淡淡,甜味淡淡,这一份淡令人回味。

两人结伴,一前一后离了御书房。

素绻手时提着一个食盒,偶尔姑娘不能在宫里用午饭,就得吃从家里带来的点心,不止姑娘是这样,洛康每日出门,长随几乎也会提着一个食盒。

沐子轩骑马,洛俪乘车,远离了宫门,行走在城南石板不巷,还有不到十丈,便是洛府大门。

洛俪问道:“沐大哥到我家坐坐罢?这个时辰,我爹许已回府。”

“不了,改日得闲再来拜访。”

“沐大哥…”在他将要转身之时,洛俪唤了一声,他回身相望,“这个休沐日,我要去京北县莲花庄,那里风景极好,山好,水也好,你可要同去?”

“什么时辰出门?”

“休沐日前一天出门,暮食在悠然别苑用,那里的瓜果别有一番滋味。”

“好。”

他想告诉她一些话,可他有长随,她亦有丫头跟着,着实不能道出口。

洛俪进入岁寒馆,洗了个澡,翠丝拿了她的官袍去洗。因是夏天,几乎洛俪每日回来都要换一身,将官袍上的汗味儿去掉。

躺在凉榻上,洛俪想起皇帝的“美女入室,恶女之仇”就觉得可笑,他居然以为她会与杨淑妃斗起来,她不会与另一个女人抢男人,何况那人是皇帝的妻妾。

难怪她在御书房当差这么久,竟一次也未遇到杨淑妃,皇帝不许她见杨淑妃,同样不许杨淑妃与她碰面,可好奇、探究同样都在两人的心底,有人说杨淑妃长得极美,而杨淑妃听到关于她洛三娘的传言又是什么。

“姑娘,素缱回来了。”

洛俪启开双眸。

素缱带着一股汗味从外头进来,人已经进了偏厅,突又退出去,“姑娘,小婢去洗个澡再来。”

素绻从素缱的房间出来,姐妹俩说了一阵话。

“素缱说,今儿去粥棚的人少了大半,大理寺卿任西北赈灾钦差,奉旨赈灾。朝廷拨了一百万石粮食,会陆续发送到灾民家中。百姓们生怕回家晚了领不到粮食,今儿领五百纹干粮的人很多,现下城外只剩不到五千灾民,多是些年迈体弱的,还有些灾民已经拿定主意要留在皇城。”

“今日有留下的灾民选了领头找素缱谈,说想在皇城落脚,问姑娘能不能将庄子上的良田赁他们一些,也不求太多,一人赁一亩就成。”

洛俪苦笑道:“我能帮衬一时,却帮衬不了一世。他们亦是有家乡的人,我洛家能做的已尽了最大努力。”

她不能松口,一旦松口,城外还未归乡的五千人都是心存留下来的主意,这些老弱病残也不能让她帮衬一辈子。还得靠他们自己的双手,最好的法子就是他们回西北。

从应天府到皇城,这一带的百姓有多仇视灾民,洛俪是知道的。前世时,西北旱灾过后,朝廷赈灾,可这一带还留了数万灾民,身强力壮的就以偷盗、抢劫为生,更有甚者干过一次心存侥幸,最后朝廷不得不当成匪贼来处理。

从应天府到皇城就有七个山寨,剿匪的将军便是卢淮安。

卢淮安虽同情山贼,可对他们不走正道,落草为贼颇是气愤,下手的时候丝毫不曾手软。在应天府、皇城乡绅的带领下,向朝廷呈递万民书,要求将所有西北籍灾民遣返原籍。

两地百姓受够了匪患,而经商的富贾更是数次在应天府至皇城上被劫货,做大生意的多是请镖行押送。小本经营的小商铺却遭了大劫,不到两年就激发了西北灾民移民与当地百姓的重重矛盾,甚至有怒不可遏的当地百姓纠结成群,对迁入的西北灾民进行毒打致残的事。

洛俪问道:“杨家是如何应对的?”

素绻道:“杨家拒绝所有想赁租良田的灾民,说他们应当回到自己的地方。”

杨家粥棚负责的是杨家大奶奶、杨太太,两个妇道人家何来这等主意,想来是杨丞相在后头拿的大主意。

洛俪道:“杨家拒绝了,我们洛家便不能打这个头。”她顿了一下,听到外头的脚步声,知是素缱来了,“自灾民源源不断涌入应天府、皇城,早已激起皇城一带百姓与西北灾民的矛盾。长此以往,必然引发更大的矛盾。西北灾民看到皇城富庶、繁华,若是留下来,必会影响到当地百姓的利益。从各村庄抱团守护水源,拒绝外来灾民,到各村庄自组卫队、民团防御灾民进村,这些都是一种潜藏的讯息。”

洛家粥棚的事,洛康偶尔过问一两句。

他给吴氏、朱氏的交代是:“小主意你们拿,大主意听三娘的。”

一直以来,粥棚那边都是洛俪在拿主意。

明明是很小的事,吴氏、朱氏都让她做主。

第248章 送别1(一更)

明明是很小的事,吴氏、朱氏都让她做主。

洛俪行事处处不出头,杨家率先开粥棚,洛、梁两家在杨家开了第四天也办了粥棚;杨家给返乡的灾民一人五百纹钱,洛俪也发五百文。

杨家在这此次开设粥棚中赚足了风光。

洛俪在静默地做自己的事,比如开设药茶、凉茶棚,甚至还将药茶方子拿出来与杨家共享。

素绻道:“素缱说,今日有些灾民领了返乡买干粮的钱,没走到四五里,就被身强力壮的灾民给强行抢夺。”

她是否给皇帝建议:派锦衣卫襄助当地官兵沿途护送灾民返乡,并定下一个章程,若有路中抢劫,横行者,一律充军北疆。他们既然有精力欺负弱小就用来打敌人。

想到卢淮安前世奉旨剿匪杀掉的几万人,那里面大多是身强力壮者,既是如此,倒不如给他们一方舞台,说不得还能避免一场浩劫,也给应天府、皇城一带的商人、百姓一个安宁日子。

翌日,洛俪在御书房,将自己的想法与皇帝说了。

皇帝负手而行,问道:“沐爱卿,你以为洛爱卿谏言如何?”

沐子轩揖手答道:“会解决难题的人不及会避免难题的人。洛侍读此言合情合理,现下瞧着有些劳师动众,可却避免了未来留下的瘾患。一旦有强壮灾民留在应天府、皇城,无土地耕种,又无生计,必要落草为贼。由锦衣卫会同沿途官兵一路护送,一旦发现有横行欺善者,充军北疆还能打仗。微臣以为,此计可行!”

皇帝点了点头,洛俪是女儿家,想得比他们远。

从近来来屡屡发生的田庄民变,联想到一小部分灾民许是从中吃到甜头,会以抢劫为生,虽然这可能不大,但其间却不乏有这种铤而走险,心存侥幸的人,与其将来朝廷要花大部分心力剿匪,不如抢先一步将这些带头闹事、不安分守己的灾民发配边疆,让他们去镇守北疆,若是遇敌偷袭,还能建功立业。

次日,皇帝与从臣商议此事,杨丞相自是大力赞赏,窦国舅阴沉着脸,还想着借灾民回乡大做文章,再次被皇帝给攻破。

皇帝下令令聂志强派了东卫得力锦衣卫五百名协同当地官差护送西北灾民返乡,并下了通告,再有灾民抢夺弱小百姓的财物,一经发现,充军北疆。

东卫锦衣卫在领命之后出发。

朝廷通告则是两日后才缓慢向各地发出。

于是乎,不到几日,从皇城到应天府,就被锦衣卫抓了不下八百名强壮汉子,二话不说,直接用绳套绳之法给绑起,只等选了日子,送到皇城校场苦训三月后再送往北疆。

杨丞相以为这法子是皇帝想的,对皇帝大肆夸赞。

皇帝听得乐滋滋地:俪妹妹虽是女儿家,提出的谏言合情合理。

杨丞相的赞赏,聂志强大受鼓励,更是传书心腹,让他们多抓不安分的灾民送往北疆。北疆正是用人之际,缺的就是这种身强力壮能打仗的。这十几年,北疆雁鸣关外的匈奴人一直不大安分,每年三至十月,时不时侵扰边城一带的百姓,抢妇女,夺米粮、烧房舍,杀人,什么事都能干出来。

窦太后执政,一味退让,只想着平衡朝堂,对外患也无力应对。若非北疆有镇北大将军一家镇守,成北疆门神,只怕匈奴人早就过境祸害大赵百姓。

东卫得皇帝器重。

东卫指挥使聂志强是保皇派杨丞相的女婿,因着这个缘故,杨丞相翁婿二人自认站在皇帝这边。

西卫有个卢淮安。

卢淮安原就是不服输的,见东卫连连抓了不少人,这些人里头有带头烧田庄的,有带头抢粮的,甚至还有的杀过人。这样的人送到北疆能打仗。缠了皇帝大半日,终于得到皇帝应允,允他另带五百名锦衣卫去西北。

卢淮安出门,一路上又将一些惹事的、打人的,甚至是打自家娘子的男人都给抓起来。

东卫、西卫像在玩闹,又似在比赛看谁抓的人多,不到半月,两边就抓了三万余名灾民,从甘省、秦省到应天府都有,得了当地百姓揭发,说某林某山上有几十个灾民,全都是年轻力壮的,卢淮安也一并给抓回,另有不安分的当地百姓也给校场练兵。

两卫一抓人后,从皇城到西北的路上,灾民们安分守己,就算是有强壮妇人抢夺,照样被抓了送到校场,当成北疆的厨娘、浣娘送去。

女人们见撒泼闹腾的都抓,一个个收敛不小,不敢再闹,乖乖地跟着返乡的人群重返故里。

洛俪给不愿离开又心心想留在皇城的灾民一人加到了一两银子的返乡银子,发完最后一批银钱,洛家的粥棚就撤了。

外头还有不愿离开的灾民,其间有拖家带口的,也有对生活绝望,不想再回西北的。

素缱大声道:“各位百姓,我们洛家的粥棚从五月开设至今,整整两个多月,再有几天就是中秋节了,你们回乡罢!”

城外的粥棚里,还余有四五百人。

他们中许多人是拿定主意留下的,还有的是家中有几兄弟,与家里人说话这一房要留在皇城安家,以防将来西北再出天灾,好让一大家子人有个投亲落脚之处。

洛俪正要上马车,只听一个老妇人惊呼一声:“洛三姑娘!”她跪在地上,朗声道:“洛三姑娘,你收留收留我们吧。我年轻守寡,膝下只得一儿一女,女儿为让他大哥娶上媳妇,自愿嫁给一个六十岁的乡绅做了第九房侍妾。两年前,她在婆家吃尽苦头,最终被逼无奈悬梁自尽。

我们家是西北的佃户,早年祖上原是功勋名门家的老仆,因主家获罪,家中老仆或被贱卖他乡,又或是流放苦寒之地。

我们原是皇城人,这里才是我们的根。请洛三姑娘收留我们一家罢!

我们知道洛三姑娘的担心。早前洛三姑娘为保平安,舍弃田庄数年攒下的余粮,还让灾民住到田庄空置的屋子里,有行善之意,亦有舍粮求平安之意。

洛三姑娘,我们一家老小,祖孙五人愿自此卖/身为奴,请洛三姑娘收留。”

第248章 送别2

洛三姑娘,我们一家老小,祖孙五人愿自此卖/身为奴,请洛三姑娘收留。”

这几百人迟迟不愿返乡,却又不哭不闹,一直住在城外的破棚子里,他们看到了朝廷的意思,恐人生乱,将那些事头闹事的都抓了起来,统络送到京郊大营的校场训练。任早前一个个如何精神抖擞、壮如牛马,一番校场训练下来,个个累得倒头再睡,话也懒得多说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