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女临门:暴君的伪善皇后上一章:第 209 章
  • 贵女临门:暴君的伪善皇后下一章:第 211 章

“为什么?你是要牵制淑妃?”

“不如升她为贵妃罢,她不如丽嫔精明,也不如宁嫔进退有度。”

第302章 误会难解2

“不如升她为贵妃罢,她不如丽嫔精明,也不如宁嫔进退有度。”

“不行!”皇帝脱口吐出两个字,“朕不会同意多两个女人与梅儿平起平坐。”

“你是更看不惯我吧?如果看不惯,我明儿一早就可以前往应天府。”

离开,她巴不得。

他们两看相厌。

他的事,几乎瞒不过她。

在她眼里,她就是他利用的棋子。

皇帝心头有一团怒火,突地愤然道:“后宫再增十位嫔妃,位分俱由你定。”

他明知道杨淑妃除了容貌,就只会撒娇哭啼,可就算是这样,在他眼里,杨淑妃也是世间最爱他的人。

洛俪继续练字,她的字略有凌乱,在连续扯了五张丢到火盆后,她的心绪渐渐恢复了平静,“皇上为了维护杨淑妃,不惜让其他六位嫔妃为你掩护,我是皇后,对此事不予评论。”

她不屑评论!

他想保护杨淑妃,她何曾不是在保护沐子轩。

他们都有自己心爱的人,却偏偏硬扯到一块儿。

“为什么你会选我替她做挡箭盾牌,是因为我好欺,还是因为我够隐忍退让?”

她一直不相信,他深爱着她。

在他心里,她与杨淑妃不分伯仲。

她为什么不信呢,为什么不相信他对她的爱,曾有一度是逾过杨淑妃的。

“皇上,叶太妃到底是你的生母,你亲政已久,何不封她为太后?”

皇帝斥道:“皇后,你过问得太多。”

他拂然转身,冷声道:“你下旨解了杨淑妃的禁足。”

“对不住,我不能。禁足令是太妃下的,而本宫是个孝顺好儿媳,本宫怎能打了太妃的脸面,违背我职责的事,本宫不会去做。”

皇帝面容俱变,“皇后今日挑十位嫔妃,想赏什么位分,皆由皇后定夺。”

上至一品妃,下至三品婕妤,这些位分皆由皇帝下旨,她最多能赏的是四品贵人到七品宝林,他说得可真好听。

十位秀女晋为后宫嫔妃,是洛俪亲自去挑选的,又有五位美人,其貌不输杨淑妃:有来自山野的纯洁村姑,还有渔女、采桑女,个个或灵动,或伶俐,或甜美;又有野心勃勃对获宠志在必得的商贾女、两位官家庶女赏了才人位分,再有两位行事凌厉有手段,一瞧既有美貌又有头脑的官家嫡女为贵人。

洛俪留了一位贵人在中宫所在的漱华轩,又留了一位才人、三位美人在凤仪宫名下。将两位出身平民的美人与一位贵人送到重华宫安顿,给宁嫔所掌宫殿送二位,丽嫔处送了一位。

杨淑妃到底没能解除禁足。

皇帝想解,又顾忌到前朝,着实杨淑妃“专宠“的名声太大,刚得宠的丽嫔、宁嫔等娘家父兄也反对得厉害,近来各家有女儿在宫中的,巴不得将杨淑妃一直禁足下去。

皇帝与太妃提了一回,太妃当即就驳了。

杨淑妃的禁足不能解,皇帝只能悄悄去怡春宫与杨淑妃相伴,夜里的缠绵自不屑说。

原以为风平浪静,可不到三日,丽嫔身边的宫人在夜里撞到皇帝带着太监悄悄进了怡春宫,而养性殿内,章、李美人名义侍寝,实则连皇帝的人都没瞧见。

丽嫔想着自己枯等一夜,原来杨淑妃禁足中又承宠了,悄悄将消息给放了出来,章美人、李美人更因此事恨毒了杨淑妃,觉得二人受到了莫大的羞辱。

洛俪听到传言时正在习字,“好戏上演了!”

叶太妃听闻之后,勃然大怒,传杨丞相夫人入宫,指着杨夫人的鼻子痛骂了一顿,直说她生了个狐\媚子,自己不生,还霸着皇上,就会使各种手段。

杨淑妃因此气得胃疼,在怡春宫痛哭了一场,将满宫瓷器挨个砸了一遍。

皇帝下朝后,将从窦家宝库得来的七彩珊瑚赏给了杨淑妃,这才哄得杨淑妃破泣为笑。

进入六月后,皇帝恢复了从前独宠杨淑妃的势头,即便杨淑妃的禁足未解,皇帝几乎夜夜宿在怡春宫。

洛俪拿到了各宫嬷嬷递来众嫔妃小日子簿子:慧妃的小日子自五月就未来,已是六月中浣至今未至;静贵人、孙贵人、丽嫔、何贵人四个亦都未来。

杨淑妃的小日子在六月初三时,如期而至,可就是这几日皇帝依旧夜夜宿在怡春宫。

六月二十六,洛俪将配好对的老宫娥、老兵名单交予兵部,内务府开始准备新老宫娥接替之事。毓秀宫那边,除了一至七品官员嫡女遣离宫闱,其他秀女一律降为宫娥,待年满二十五岁,便可出宫与家人团圆。

此次配对的老宫娥中,有二百多人请求回乡,洛俪恩赏,准予其领了抚恤回返家园。

七月,洛俪压下了几位嫔妃有孕之事。

七月二十,洛俪开始令凤仪宫上下拾掇行礼,准备于离开皇宫,也是这一天,宫中传出惊人好消息:慧妃、丽嫔、孙贵人、何贵人、静贵人五人有喜,其喜脉呈现五人的月份一样。

一时间,前朝后宫轰动。

皇帝下旨封赏慧妃、丽嫔,而孙、何、静三位贵人晋为婕妤,未得慧妃、丽嫔会如何,却许孙、何、静三人,若一旦产下麟儿再擢升其位。

七月二十二日早,洛俪看着慧妃:“跟我去行宫养胎,我担心你留在宫里,这孩子未必保得住。”

午后,静贵人玉氏前来跪求,发愿追随洛俪,愿意服侍左右,其实就是想跟洛俪去应天府行宫。

洛俪应允。

消息传出,何贵人亦请求同往。

七月二十三日,洛俪辞别叶太妃,理由充足:“太妃娘娘,儿臣担心到底挡不住那位,带她们三位嫔妃去行宫养胎,许能保住龙种血脉。”

叶太妃打量着洛俪,“你的后背损伤可痊愈了?”

洛俪笑道:“已无大碍。”她捧着茶盏,悠悠地道:“母妃,儿臣昔日被迫为后,曾想着,我这样善妒的女子,许是会失去公允之人,会阻皇上繁衍子嗣,若他独宠于我,定会因此误了江山,许会步上先帝之错…”

明和帝时的窦太后,最初并非皇后,而明和帝的结发皇后王氏,乃是功勋名门之女,可窦太后硬是从一个小户门第出身的秀女一步步爬上贵妃、皇后的宝座,最后还生了必照太子。

第302章 误会难解3

明和帝时的窦太后,最初并非皇后,而明和帝的结发皇后王氏,乃是功勋名门之女,可窦太后硬是从一个小户门第出身的秀女一步步爬上贵妃、皇后的宝座,最后还生了必照太子。

“故而,入宫之前,我便替皇上,替社稷思量再三,我一人一生能育子女几人,不如后宫数人同育,子女多了,其间定有优秀者,狠狠心,服下‘绝子散’。”

叶太妃惊呼一声,“你说什么?”

洛俪笑得悲怆,“我与皇上之间,他不知我,我不知他。他既深爱杨淑妃,何以强娶我入宫,在服下之后,我才得晓其间真相,他心之所系是杨淑妃…”

是可怜自己,亦或是可怜后宫嫔妃。

他既不爱她们,何以收纳后宫,受尽凄苦。

赵彻,是这天下最无情的人,为了保护他心之所系,却在欺凌着这些无辜的女子。

叶太妃身边的太监错愕不小。

洛俪潸然落下,心间酸楚难言,她与皇帝之间,早已貌合神离。

“他错,我亦错。我错在一早错估了他,而他错在寒透人心。母妃,不瞒你,曾经年少,俪儿也曾想着寻一个真心人,如山野平民,一生一世一双人。母妃,我是不是很傻?为了隐瞒真相,还骗家人,说这是怕累及洛家。

父亲为我,可以请辞官职;洛家子弟也可以因我不入仕途。我说生下皇子,是怕自己成为窦太后,我自幼痴心书画,对权势全无野心,又怎会是第二个窦太后。而我父伯更无追逐权利之意,更不会是窦承嗣。祖父、伯父一生醉心学问,对权势全无追逐之心。父亲一生以造福天下百姓为任,清正高雅的人又怎会醉心权势?

皇上能不比任何人明白?

我的真心,他看不到;他的实意,却是事实摆在眼前最残忍的伤害。

大婚夜,我说凤冠太沉,我说有人算计我,我等他一句‘我还你公道’又或是一句‘倾城,我定会严惩伤你之人’,就能安我之心。在他看来,却是我的无理取闹。其实我猜到偌大后宫,最有可能做这事的是杨淑妃,整个宫里,我若瘫痪受伤,也唯有她才是得利之人。杨淑妃先我一年入宫,以杨丞相的为人行事,定人要她收买后宫人心,她要买几个人为己所用,实在容易。

皇上查到怡春宫后,这件事就不了了之,维护、袒护之意昭然若揭,她不惩淑妃,因为宠她、欢喜她,皇上愿意被其蒙蔽公正之心,我不怪他,世间男女之情,最难言说的便是一个情之所系。

母妃,我现在剩下的只是皇后对天下社稷之任。曾对他说,我想守护的是洛家的平安;而他却说,要我一起陪她守护天下,而他会护我,誓言最终不过是一句戏言。事至今日,我只求母妃莫再为难杨淑妃,她是皇上此生最看重的人,儿臣希望皇上能得到真正的幸福…”

皇帝到底寒透了她的心。

她担负起皇后的责任,为了让他做一个明君,自断了子息欲念,还要保护他的子嗣。

叶太妃不懂什么大道理,但她知道,洛俪是真心为皇帝好,也在默默地做许多事,杨淑妃与叶太妃都不知道如何处理王爷、候爷们的婚事,洛俪出面就给处理好了,她行事公允,那些嫡妻、侧妻个个身份不俗。

可皇帝因驳了杨淑妃的面子而心生愧意,还对杨淑妃多番开解。

洛俪跪在叶太妃膝下,重重一叩,“母妃,儿臣走后,还盼在母妃能护着已有身孕的丽嫔、孙贵人,这是皇帝子嗣血脉,儿臣担心他护淑妃已到不分对错之时,会一步错,步步错。丽嫔也好、孙贵人也好,她们的父祖在朝堂上都是能说上话的人,重臣之心不可伤…”

叶太妃早已捂嘴悲哭,“皇后,你别去行宫了。”

“母妃,儿臣不去行宫,又如何护住三位嫔妃腹中的孩子,儿臣希望这几个孩子能在平静安宁中出生,儿臣在此叩拜母妃,望母妃保重凤体。”

洛俪走了。

洛康一家亦离开皇城了,洛康与姜权换了个官职,由姜权接任吏部尙书一职,洛康接任江南大都督一职。

洛俪去应天府时,洛康带着铁氏、吴氏等妻儿已经踏上了去顺天府的大船。

洛俪离开后两天,这日午后,高长春与早年明和帝身边的太监王长青在旁边说话闲聊,只当是后殿的皇帝睡熟。

王长青算是宫里的老太监,是高长春年轻时拜的师父。

就在刚才,高昌与慈宁宫太监叶盛闲聊,说的是洛俪离开时与叶太妃所求的事,将洛俪的话一字不动,照原样给说了。

待叶盛离开后,高长春长吁一口气:“皇后对皇上的心结如今解不开,怎就走到今日的地步。”

王长青道“长春,你说杨淑妃对皇上的用心,能比得了皇后吗?”因年纪大了,说话漏风。

高长春道:“皇上认为比得了,那就是比得了。”

王长青冷笑一声,“世间有两种女人,一种明明只得三分情,却可以演出十二分情,比那十分真情的看着还更真心。还有一种,是皇后这样的奇女子,性子骄傲,敢爱敢恨,却也敢作敢为。咱家七岁入宫,在宫里生活了近五十多年,这帝王与后妃的恩恩怨怨,也瞧得多了,当今皇后像两个人。”

王长青与高长春相识几十年,二人一个服侍叶太妃,一个服侍皇帝。

高长春问道:“像谁?”

洛俪有当年王皇后的才华,又有当年窦贵妃的美貌与胆识,集才貌、胆识于一身,真乃天下奇女子。

王长青却没有回答,而是悠悠道:“先帝若是遇到今昔的洛皇后,一生了无遗憾。当今皇上若遇到像先帝结发王皇后那样的女子,也当生无遗憾…”他转过身,“是非恩怨,自有后人评说,今上何其有幸能娶得洛三娘为妻,可惜啊,可惜了…”

高长春问道:“王师父声声言可惜,又有何可惜?”

王长青道:“先帝曾言,身为帝王,当娶笨拙本分的女子为后,若娶才华横溢又极其聪明的,必当以十分真心待之,若然做不到,就放其离开后\宫。”

第303章 月夜重逢1(三更)

王长青道:“先帝曾言,身为帝王,当娶笨拙本分的女子为后,若娶才华横溢又极其聪明的,必当以十分真心待之,若然做不到,就放其离开后\宫。”

高长春四下细瞧,回头时,见通往后殿的珠帘微微摇晃,有风从那边袭来,快入八月了,天气也没早前那么酷热。

皇帝只着中衣,快速移到墙后,一双耳朵静静地聆听着。

洛俪为他做到如此。

她心里有他。

只是他无论做什么,都无法化解她的心结。

大婚那日的误会,无论如何也解释不清。

她认定了,他对她无真心,只是利用。

而他也认定,她对自己的情,不如杨淑妃那样真、那样深。

高长春低声道:“王若兰离开皇宫也有三十五年。”

“转眼已有三十五年了。她而今儿孙满堂,与夜无名相伴到老,先帝的心胸宽广、慈心仁厚,虽然深爱于她,灭了王氏满门之后还她自由。

太后聪明一生,步步谋划,子孙离心,又如何比得王若兰与夜无名夫妻情深,子孙孝顺,逍遥自在。这人啊,各有各的缘法。

咱家瞧着今日的帝后、淑妃,越看越像当年先帝、王皇后与窦贵妃…”

皇帝听到这儿,心里怒骂:这两个老东西,拿他与先帝议论,敢非议帝王长短,当真不知死活。听那个老得牙齿所剩不到三颗的老太监所讲,他、皇后、淑妃像极了先帝与王皇后、窦太后。

皇帝想到此处,心下一阵胆寒。

先帝在天隆十八年身染重病,彼时由窦后代理朝政,而他的结发王皇后在天隆五年时被天隆帝打入冷宫。天隆六年,冷宫发生了一场大火,王皇后殒命火场,后,天隆追思过往,下令将王皇后以皇后之礼下葬。

现在听二位老太监的话,才知道王皇后并没有死,而是被先帝放出深宫,后来还嫁了一个叫夜无名的男子。二人结为夫妻,藏于山野,生儿育女,转眼三十五年过去,已是儿孙满堂之时。

王皇后与丈夫还活着,可是窦太后疯癫,明和帝早已埋葬于地下化成一堆白骨。

洛俪曾说“你是帝王又如何,终有连权势都无法办到之事。”

先帝是帝王如何,却与王皇后分心,在他来了王氏满门后,王皇后就不愿再见他。最终在当时窦贵妃的步步紧逼之下失宠,又在窦贵妃的算计之后被先帝废后、打处冷宫。

先帝对王皇后到底是深爱的吧,否则不会放她一条生路,还允她与心爱的男子远走高飞。

王长青道:“今上像极了先帝…”他摇了摇头,“同时喜欢上两个女人,自以为不分伯仲,便是父母对待儿女,也有失公允之时,何况是两个不同的女人。”

冤孽!情债!

谁欠了谁,谁又负了谁。

这女人的真心假意,端看帝王一念之间。

高长春低声道:“皇上不是先帝。”

“他不是先帝,也无法做到先帝的宽容仁慈。伤得最深的,终究是真心待他的。”王长青轻叹一声,“咱家得回皇陵,想着来拜会皇后,没想晚到了一步。罢了罢了,终有机会一见。”他揖了揖手,“这次回去,又能与先帝有话闲聊啦,离开前再去慈宁宫瞧瞧窦太后,唉,到底是先帝宠了一生的女人,怎么就疯了呢?要强了一辈子,居然是这么个下场…”

“德郡王、怀郡王二位可来探过窦太后?”

高长春摇头,“许是心里还忌恨窦太后杀了怀昭太子与太妃吧?”

“到底是嫡亲祖孙,窦太后都病成这样了,还有什么前仇旧恨化不了的…”

王长青出了偏殿,背影佝偻、蹒跚。

皇帝忆起,幼时随同光帝去皇陵拜祭先帝,曾见到过这个老太监,转眼间已过多年,他长大了,王长青也老了。

未时的阳光照在王长青身上,越发显得苍老与不支。

皇帝愣愣走到窗前,就这样目送王长青往慈宁宫行去,他身上的茧绸袍已经旧了,双手负后,每一步都似行得艰难。先帝时的王长青可是宫里的大总管,多少人溜须拍马,先帝驾崩后,他自请去守皇陵,陪伴先帝。

转眼已是十七个寒暑,那些爱恨,也因先帝的离逝远去。

王长青进了慈宁宫,偌大的一片慈宁宫宫殿、楼宇,而今只住着窦太后与叶太妃。

窦太后一生,在王皇后“丧命”大火后,斗败了无数的后/宫嫔妃,她们有出身功勋名门的贵女,亦有来自江湖的奇女,纯洁静好者有之,天真烂漫者有之,最后都成了窦太后的手中亡魂。

甘霖一直服侍在窦太后的身旁。

窦太后身边有两个三十出头的大龄宫娥,她们都是受过窦太后大恩的人,虽然窦太后疯了,可她们不愿离去,要留下来继续服侍太后。

窦太后坐在主位上,虽还未到秋凉时,可她已经坐在炕上,仪态万千地端坐,眸子打量着王长青,“这位下仙,本神瞧着好生眼熟,不知居于何处仙福。”

王长青心里暗叹:当年的窦皇后、窦太后是如何的风光,面对先帝数子、兄弟的逼迫、指责也能不减强势,甚至还能将这些阻她之路的人尽数除去。谁能想到,当年权倾一时,就连无数七尺男儿都心生畏惧的窦太后,居然成了今昔的模样。

虽身为太后,却居于慈宁宫一处寝院,这寝院原是历朝历代皇帝用来安顿寻常太妃的。

当年怯懦软弱的叶太妃住进了慈宁宫最富丽堂煌的宫殿之中,不是太后,却行使着太后之权。

“在下乃明和陵王长青。”

明和林?

窦太后听到“明和”二字,眸光闪了又闪,“是给明和看林子的?”

王长青颇是无语,他守的是先帝皇陵,怎么变看林子的,虽然是老太监,可也领着正七品的俸禄。在皇陵还有一个嬷嬷、一个被毁容的小太监,他们三个人就像一家三口一般地生活,不是一家人,这十几年来却胜似一家人。

甘霖歉意地道:“太后生病之后,一直觉得自己是仙界的花神,而她所爱是仙界的一个叫明和的仙人,还请王公公见谅。”

第303章 月夜重逢2

甘霖歉意地道:“太后生病之后,一直觉得自己是仙界的花神,而她所爱是仙界的一个叫明和的仙人,还请王公公见谅。”

窦太后颇是不快地道:“甘霖,你怎么又插嘴了,是不是仗着本神宠你,又看你随本神入界历练共过生死就越发没规矩。”

王长青心头冒汗:窦太后怎得了这种怪病?

甘霖快速退到一边。

窦太后问道:“明和他还没回明和仙府?云游天外得有几千年?”

明和,即便她疯了,口中念叨的还是先帝。

窦太后再如何要强、如何强势,到底也是一个用情至深的女人。

王长青心酸地道:“还没回来,只怕遥遥无期。”

“他不回来,本神就继续等下去,一直等到他回来求娶本神。上任花神都能嫁青丘国的九狐君,本神也能嫁明和…”她的眼神有道不出的果决。

王长青的手往袖子里拢了拢,歪头打量着窦太后,她这是什么病?

耳畔,又忆起明和帝临终所托:“长青,朕去之后,若贞儿平安到老这枚圣丹自无用处,你可自行留下。若她有个长短,你将此丹交予贞儿。朕知道她不是倾慕权势,她是恨极朕将美人一个接一个地纳到后宫。

她为了朕,不惜背负千古骂名,痛下杀手,诛尽‘权大压主’的十二功勋名门;亦是为了朕,除掉那些维护着名功勋门阀利益的忠臣良将。

长青,这枚圣丹乃是昆仑太虚上人所赠,其妙处在九转玉露丸之上。”

王长青捧着小巧的玉瓶,“皇上,你若用了圣丹,许能龙体安康,你吃了罢?”

明和帝摆了摆手,因常年病弱,早已骨瘦如柴,“朕这一生,先伤若兰,再负贞儿。后因若兰寒心失望,朕为了报复她,故意广纳后/宫,让她瞧着朕宠完一个又一个的女人。

贞儿是朕胸前朱砂痣,若兰宛似白月光,两个在朕心里一度不分伯仲,皆是挚爱女子,而贞儿非要让朕对她用情更多。朕放若兰自由,成全她与夜无名的姻缘,对她虽有憾却无愧;独对贞儿,朕怜惜有之,愧歉有之,亏欠更有之…”

是他将一个纯真无暇的少女变成了一个心狠手辣的贵妃、皇后。

他爱的两人,一个隐姓埋名,远走天涯,从此变成陌路;另一个,却早已在爱恨沉沦之中变得面目全非。

他这双手,害了他爱的女人,亦害苦宫中深爱他的女人。

然,他给了深爱自己的女人名分、荣耀,甚至于孩子。

只是,他最爱的窦贞儿,却因为爱他,变得嗜杀,变得善妒,变得残忍…也至连太子赵御与窦贞儿母子离心,处处针锋相对,太子更是几番跪在龙榻前,历数其母窦皇后的种种蛮横、残忍行径。

是他,害了她。

也是他,负她良多。

王长青将手拢在衣袖,小心地打开玉瓶,笑盈盈地道:“明和令仙人捎来一枚仙丹,是赠给上神的。明和托下仙带话,让上神保重,他绝不负你。”

窦太后大喜,接过王长青递来的药丸,这药丸散发着香味儿,“明和给本神的仙丹?”

“上神快吃罢。”

王长青早听人议论,说窦太后得了疯症,天天幻想着自己是上界的花神,还以“本神”自居,又说些奇奇怪怪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