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女临门:暴君的伪善皇后上一章:第 249 章
  • 贵女临门:暴君的伪善皇后下一章:第 251 章

马茹眼泪直流,痛苦问道:“你到底欢喜过没有?”

梁俊冷冷地答道:“没有!你可曾满意了?”

“我不信,你如果没欢喜过我,为什么要待马莘这么好,洛皇后给的药酒,一斤就价值难求。”

梁娥眉微微勾唇笑道:“所以,你应该感谢梁家,如果不是梁家,你弟弟至今还是个病秧子,你瞧他现在多健康。”

她嫁给梁俊,最受益的是马莘。如若不是那些名贵药酒,马莘不会恢复健康。

马茹笑,笑着淌眼泪。

梁俊就似在看一个陌生人,透过马茹,他看到的是洛俪。

洛俪明明不爱皇帝,却不得不嫁他为后。

他明明不喜马茹,却又娶她为妻。

他无悔,也无怨,他娶马茹,给足了对方应有的尊重,就如他所说,如果一早知晓马茹所求,他不会娶她。

而马茹呢,当年嫁给梁俊,是为了带着弟弟逃离马府那个明争暗斗的是非窝,她逃出来唯一的法子就是嫁人。

他们嫁出来了!

只是结局并不美好。

梁俊告诉她五年之约,她却奢望是十年。

转眼之间,竟已过六年,五年与十年又如何,她还不是早晚都要面对他娶纳别人。

梁娥眉不愧是云王妃,行事雷厉风行,清晨和离,午后就清点好所有的嫁妆,甚至连马茹手握多少产业都清算得一清二楚。

梁娥眉对照着嫁妆簿子,将马茹的嫁妆铺子、田庄取出来,之后又另选了皇城的两处宅院,一处三进的,一处四进的,早前马茹的嫁妆的可没有这两处宅院,之后又挑了田庄、店铺,凑了个五万两银子的产业。

“马茹,三进的留给你,你所求是一生一世一双人,想来你往后是要嫁小户人家的男子为妻,三进的够住了。再有四进的就留给马莘做府邸。今儿牙行的人在,请他们评估一下这些产业的价值!”

梁娥眉请牙行的牙师点评。

“足有五万二千两银子!”

梁娥眉令人抄录后,又由牙行、官媒署的人画押以示公允。

未时二刻,一切手续办好,马茹带着自己的陪房陪嫁、带着嫁妆搬离郑国公府。

马茹失魂落魄。

她不知道自己怎么就沦到了这步田地。

马莘如霜打的茄子,又不愿责怪太多。

除了三处院子的房契给了马茹。

梁俊承诺的五万两银子产业都给了马莘,他揣在怀里,顿觉太过沉重,他的家业可比马茹的嫁妆还要丰厚。

马氏姐弟住进了城南那处三进院子里,在白云庵巷子里,还算清幽安静,马茹住进去后,镇日直愣愣的,她是后悔了,真的懊悔了。

八月十六日,马茹的丫头告诉她。

“大姑娘,郑国公昨晚领了两个美人回府,听说这二位美人都是书香名门的女子,一个是蜀省成都府周氏嫡女,族中在上届出过一个榜眼、两个进士,她的伯父还是峨眉书院的副山长,父亲在黔省任巡抚。另一个是晋陵苏氏的女子,苏氏可出了不少官员,父亲是青州知州,兄长是知县。

郑国公说美人不在多而在于够贤惠,还说他已经与马氏和离,现求娶的二位美人皆为平妻,会明媒正娶入府。”

又过得几日,马茹便听人说,梁俊的嫡妻人选定了,乃是鲁省名门孔子后人嫡系大房的嫡三女,嫡系大房统共有四个嫡女,个个都是照着宗妇教养,自来最受名门各家的喜爱,而这位嫡三女孔婷去年八月及笄,早前许配过一户人家,那男子在两年前病逝。

梁娥眉早在去年时就物色好的,中间的保媒人是洛家姑太太洛庆。

梁俊此次回皇城,想降马茹为平妻,就是因为梁娥眉早前就私下与洛庆说好了,只等梁俊这边一处理好,就迎娶孔婷过门。

梁俊与周、苏两家送了信,让两家先接姑娘回家将养,相约明年八月后再择日完婚。

他要娶孔氏为嫡妻,为敬嫡妻,总得一年后再娶周、苏二女过门。

因皇帝先赏了周、苏二女的诰命宜人,有诰命封赏的平妻,这与嫡妻也什么差别,所出的儿女也是嫡出,周、苏两家亦乐意,没几日两家人就使人入京接人,梁俊又遣了得力的婆子去两家下定,两件婚事就算定下了。

九月初,孔婷由其兄弟护送入京待嫁。

九月二十二,孔婷披上嫁衣嫁给郑国公梁俊为嫡妻。

这一日,马茹坐在屋里,哭湿了帕子。

马莘道:“姐姐,要不你回去与郑国公说一声,就说你愿意自降为平妻…”

“阿莘,我做不到与人共侍一夫,别再劝了,我…我想去舅舅家住一段日子。”

梁俊娶新人的这日,马茹坐上了去应天府的马车。

从此后,一对夫妻南辕北辙。

孔婷入府,梁俊送了她一本《梁氏祖训》,她笑着收下,谢过梁俊。

福元回梁府拜见了孔婷。

在云王府时,梁娥眉就与他提过。

半月后,梁俊做主,将福元送往江南洛家,托洛康给他启蒙,往后他就要生活在洛家。

临离开时,梁俊看着还不足六岁的福元,意味深长地道:“福元,你是为父的长子,你莫怪为父心狠,想为父年幼之时,梁家父叔已亡,兄弟惨死,为父也支撑到了现在。郑国公的爵位,贤者居之,你若太过平庸,为父是不会立你为世子的。

第341章 番外-梁俊7

郑国公的爵位,贤者居之,你若太过平庸,为父是不会立你为世子的。

我替你预备心思细腻的服侍书僮两名,一个十二岁,早已会读书识字,还会洗衣缝补,更会掌管钱财;另一个八岁,也是聪明伶俐的。到了洛府,要听洛叔公的话,安安心心在洛府读书识字,不可偷懒。

若你优秀,爵位便是你的;若你平庸,为父自会给你一份衣食无忧的家业。但前程是要靠你打拼的…”

马茹还没从应天府归来,福元就被梁俊送去江南洛家。

卢淮安听说梁俊将长子送到洛家去,很是羡慕了一阵,“你说我怎么就没一个可靠的姑父,洛家的底蕴与实力在那儿,洛家养出来的子弟,文武兼备,且洛家现在这辈里头,可有不少公子,据我猜测,而今选的先生、武功师傅都是最好的。”

不说旁的,光洛征就有四个儿子,洛径有三个儿子,洛徘、洛徊兄弟也都有儿子了,待洛律再成亲,这孩子会更多。

洛康辞了官职后,在家教导侄孙们读书识字,洛径是早前还请人教导,后来一看是当年的状元郎洛康教洛征的儿子,索性也把洛逊交给洛康教授。

洛律以前怕洛瑞,而今最怕洛康,洛康学了洛瑞的样儿,也不打不骂,做错了事,不是罚背书,就是罚抄书。

天隆十九年三月,孔婷传出孕讯,建议梁俊迎娶周、苏二女回府。

梁俊遣人送去文书,商定进门佳期。

天隆十九年八月初二,周、苏二女同日嫁入郑国公府,人称周宜人、苏宜人,而孔婷则唤作“夫人”。

天隆十九腊月十四,孔婷诞下一个五斤重的男婴,取名“福临”。

同年,周宜人、苏宜人双双有孕。

孔婷一生育有三子两女,除幼女早夭,养成人的有三子一女,育:嫡次子福临、嫡四子福将、嫡六子福星,嫡幼女福媛。

周宜人育有四子,早夭一子,育嫡三子福喜、嫡五子福乐、嫡七子福安。

苏宜人育有一子三女,早夭一女。育嫡长女福姬、嫡次女福婧,嫡八子福康。

若干年后,梁俊做主,送周宜人及其五子福乐、七子福安回大兴府继承大兴府祖业,福乐过继梁二老爷为孙、福安过继梁三老爷为孙。

孔婷所育的福星过继梁四老爷为孙。

福元因其智慧才华远不及孔婷所育的福临,过继梁四老爷为孙,福元在梁俊诸多儿子中既没有福临的圆滑沉稳,也没有福喜的八面玲珑。资质平庸,考到举人再无寸进,后由梁俊帮衬在咸城谋到小吏官职,娶咸城周氏族女、即梁娥眉亲娘娘家的姑娘为妻,自此扎根咸城另建一支,奉梁四老爷为祖先。

福元一生,虽没有大富大贵,却自有安宁平静,因马茹一生的渴望,也影响了福元一生,他一生只周氏一妻,二人育有三子一女,生活美满幸福。此支梁氏留有祖训,族中男子不纳妾,妻子不孕者可休弃。

苏宜人后在其子福康得中进士谋到官职后,随儿子媳妇去闽省福州任上,福康扎根闽省,在福州另建一支。

梁俊一生,育有八子三女,福临继承爵位成为郑国公世子,而孔婷所出的福将继承梁俊军中武职效力北疆。若干年后,福将官拜大将军。

马茹在天隆十九年冬,远嫁青州一无子无女的邓姓秀才为继室,相传邓秀才因为家境贫寒,结发不堪受苦,跟一富家公子私奔而去。马茹与邓秀才婚后育有二子一女。直至多年后,她方得晓邓秀才在外养了两房外室,而遭遇一次和离的她,再不能和离,彼时,她已年近四十。

马茹与邓秀才所出的三个儿女还算争气,女儿在其长兄高中之后,嫁入官宦人家为妇,次子从商。

若干年后,马茹邓秀才夫妇的长子邓禄在咸城与福元相认,说到邓秀才私养外室,福元只得感叹一声“男人有钱就变坏”。如果邓秀才不是因马茹带去了财富,早前的原配都留不住人,又有哪个女人愿意跟他。

马茹一生手握钱财,邓秀才做错了事,只得求着、巴着她,只是这般强势的马茹,是连自己的儿子都畏惧两分,而儿媳更是面敬心怨。

福元问道:“禄弟可知马家舅舅后来如何了?自娘与我父亲和离之后,在父亲迎娶嫡母,娘就离开了皇城,后来我再没见马家舅舅。”

他是十四岁时重回皇城,那时候他是回皇城考秀才功名,然回到皇城后,再没回江南洛家继续读书。洛康与梁俊写了一封信,说福元沉稳有余,灵慧不足,在读书上只属中层天赋。

福元是想回江南继续读书,毕竟能拜洛家门下是件极荣耀的事。只是之后前往江南读书的却是他的二弟福临代替了,而福临确实在读书上头比他有天赋,颇得洛康看重。

邓禄沉默了一阵,“娘与郑国公和离之后,舅舅早前与皇城贵女订的婚约也被解除了,那贵女自是愿意的,只她家中长辈反对。”

人家结亲,原就是想郑国公、云王妃的势,马莘失去了那样一个好姐夫,人家自然是看不上,说什么也不同意。

马莘深受打击,变卖了皇城的家业,在应天府另置了一份家业,也将家置在了应天府,就连他的妻子,也是乔家大舅母做的保媒人,说的是乔大太太娘家的侄女。

乔氏与马莘完婚之后,马莘以应天府学子之名赴京应考,名次并不算优秀,得中同进士,只是得了候补县丞一职,这一候补便是多年。他原可以入京找梁俊帮忙,可他实在开不了口,直至定西大将军因年迈告老还乡,带着他与五姨娘所出的儿女回京,听闻马茹马莘姐弟的事,走了门道,这才给马莘谋了一个知县的实缺。

马莘带着妻儿赴任鲁省某州。

邓禄知晓这些事,是因为马茹后来若干年,一直与马莘保持着联系,姐弟二人的感情很好,马莘一直觉得,如果不是他连累马茹,马茹当年定会去北疆寻找梁俊。

毕竟梁家上无长辈需要她尽孝,而梁娥眉后来也是嫁给云王为妃,根本不需要她帮扶。若非马茹放不下其弟马莘,只怕早就去了北疆探望梁俊。

第341章 番外-梁俊8

若非马茹放不下其弟马莘,只怕早就去了北疆探望梁俊。

马莘年满三十时,膝下只育有一儿一女。

马茹听说时,写信让马莘纳妾。也是这时,她方才体会到当年梁娥眉的心境,也才觉得自己当年坚持的“一生一世一双人”何等可笑。

在这世道,除非她的丈夫是山野村夫,像梁俊这样的权贵之后,子嗣凋零,身上担负着兴旺家族的使命,儿女自是越多越好。

但凡是真的疼爱梁俊、在乎梁俊的亲友,都会希望他多些子女。

也只这时,马茹才发现当年的自己固执得如何的可笑。

然而,她依旧坚持:不愿与人分享丈夫。

寻不到如此许诺她的人,她不会轻易再嫁。

福元问道:“舅舅现在人呢?”

“在鲁省做知州。”邓禄答完,“天隆二十三年,马家老太太病逝,胡大姨娘失了依仗,外祖父做主给马家分了家。外祖父抬了五姨娘做平妻,让胡大姨娘与他所出的大爷一道生活。五姨娘所出的两个儿子,大的在定西军任职,幼子留在跟前敬孝。”

“外祖父没再管过娘和舅舅?”

邓禄道:“我娘每每说到这事就很生气,说五姨娘就是个忘恩负义、过河拆桥的主。现在的定西军中,有好几位名门公子,听说眼下十九皇子也在军中磨砺。”

定西将军原想让自己的儿子掌定西军,计划到底是落败。

天隆帝无论是胆识还是谋略,更像当年的窦太后,行事雷厉风行。这些年收拢皇权,各省都督一职,也是短则三年一换,最长六年一换,干得好,调往其他地方,干不好,就有可能被降职,哪位封疆大吏办差不是小心意义的。

他又有几位倚重臣子,时不时派出一位代天巡视的钦差四下行走,这只是明处,暗里有龙卫营,更有东西锦衣卫,这三卫的人暗里较着劲,争功夺宠,就想立功,但凡哪位大臣不安分,皇帝立马就能知道。

定西将军那点子承父业的心思,压根不够看,天隆帝宁可把大权给他儿子,也不会让大权落到臣子手里。就说镇北大将军韩家,现在身担大将军一职的也是皇帝的儿子,其间又有同皇子一道长大的陪读名门公子任副职。

邓禄与福元兄弟俩闲聊了一阵。邓禄问道:“娘这一生,最想知道的是郑国公到底有没有真心欢喜过他?”

梁俊在后来娶了孔氏、苏氏、周氏之后,他所记住的女子终究不是马茹。若非福元的存在,他也许会真的忘掉,在孔氏进门以前曾有过一个叫马茹的女人是他妻子。

男人,既是世间最长情的也是世间最薄情者。

女子重前夫,男子重后妇。在梁俊与马茹身上得到了应验。

福元意味深长的答道:“父亲一生挚爱的另有其人,既不是身边的三位妻室,更不是我们的亲娘。他娶亲娘,只为家族责任,与亲娘和离也是为家族责任,但他一生最敬重的妻室却是嫡母孔氏。”

邓禄好奇地追问:“这人是谁?郑国公既爱她,又为何不求娶?”

爱她,只因她是天隆帝一早就瞧上的,不求娶也是为了妥当平安。

福元没有说。他不是梁俊,也体会不到当年梁俊的心境,一个是高高在上的帝王,他不敢道破,即便梁俊爱得极深,也不敢表白心意,更不敢生出求娶之意。

梁家是大世族,先是责任,再是儿女情长,也正因如此,梁俊放弃了私情,担起了他的家族责任。

梁俊为了兴旺家族,放弃了心中挚爱,自然也会为了家族的责任放弃马茹“一生一世”的梦想,他对马茹更多的是责任,却没有多少夫妻情深,原本他们夫妻相守的日子就短。

福元一生对自己的父亲感情很复杂,既有埋怨,又有敬重,甚至还有几分畏惧。

孔氏与梁俊相伴一生,而苏氏、周氏年迈之时与自己的儿子作伴。

若干年后,梁俊看着故人、世交一接一个地离逝,卢淮安病故、天隆帝驾崩、钟澹仙逝…唯独他与唐大满,是年少结识的人里头活得最高寿的。古稀之年,二人还时常相对奕棋,说那些久远的人和事,说年轻时在琼林书院的趣事…

彼时,他们的孙儿、孙女就围在左右,有时候各占一个阵营,给他们俩指挥下棋。

唐大满对自己半大的孙儿道:“围观不语真君子,不许再说了!回头老国公输了,他又要赖账!”

梁俊的孙女撅着小嘴,“唐爷爷,前儿可是我爷爷赢了,明明你的棋奕不如人,这么久了,你就赢我爷爷一回,还说我爷爷赖账。”

小孩子叽叽喳喳。

唐大满的孙儿道:“梁六,你等着,这次肯定是我爷爷赢。”

“我爷爷的棋艺比你祖父的好,你们就等着请客送六福楼的点心…”

明明两个老人奕棋的,两个小孩子居然伸手下起来了。

梁俊笑微微地看着棋盘。

唐大满面有愠怒:这是他们下,还是两个孩子下?

不过,他们的这两个孙儿孙女,还真是下棋的高手。

唐大满一心琢磨着:是不是给他们订下亲事,青梅竹马的缘分,又都喜欢下棋,两家又是世交,正好凑成一对。

此刻,还在下棋的两个孩子,压根不知道两个祖父的心思。

过得片刻,只听梁六姑娘大叫一声:“祖父,我们赢了!我们赢了,唐爷爷得请我们吃三斤不同样的六福楼三十六种全套点心…”

唐大满的孙儿大声喝问:“明明我们赢的,你们怎么又赢了?你是不是耍赖?”

“哼,下不过就说,输了就是输了。”梁六姑娘微抬着下颌,得意洋洋,“梁家的棋艺就是比唐家的高。”

“胡说八道!肯定是你使诈耍赖了。”

两个孩子为此吵了起来,争执几句分不出胜负,又再下一局,唐公子又输了,他的脸越发难看,怎么又输了。

唐大满此刻与梁俊坐在一边茶案前,“阿俊,为这两孩子订亲如何?”

“等你孙子的棋艺下得过六丫头再说吧。”

唐大满骂了句“老东西,我孙子哪里不好,要智慧有智慧,要本事有本事,这小子可是这辈里最优秀的…”

梁俊继续重申“待他下得过我孙女,我就同意订亲。”

唐公子似乎对梁六姑娘有意,他有意的是什么时候棋艺能胜过梁六姑娘。

可梁六姑娘对唐公子并没有那意思。

两个半大的孩子,能懂得什么情,只是觉得棋有趣罢了。

第342章 番外-洛家事1(三更)

大赵,天隆三十八年。

洛徘、洛徊、洛律兄弟三人已成家立业,洛徊在兄弟三人里行事最是个性分明,现任秦省布政使,一方大吏,在兄弟里官位最高,甚至压过洛径。

洛徘时任礼部侍郎一职,是个说要紧又不要紧,却也算是得用的要位。

洛律在鲁省某地任知县,犯过一次错,喜欢美人,因强纳有婚约的小家碧玉纳为妾,被人弹劾告到了御前,好不容易任为知州,连降数级,再降为知县以观后效,这对洛家来说就是莫大的耻辱。

洛徘是在天隆十七年成的亲,嫡妻王氏是王丞相的嫡幼女,嫡出子女有三(一子二女),纳有三位侍妾,大姨娘是洛家下人之女,二姨娘乃是王氏的陪嫁丫头,贵妾曹姨娘原是官宦人家的庶女。育有庶出子女五人,其中两子三女。

洛徘的嫡长女在两年前已经出阁,嫁的是宁嫔所出的皇子。嫡次女已然定亲,辞学在家学习主持中。

今日,洛徘考究三个儿子的学问,他问了三个问题考嫡子,三个一个没答上,一个答错,还有一个答得结结巴巴,洛徘一怒,罚嫡子今儿背一篇文章,可大半日了,他也没背熟。

洛徘进入书房,望西厢房一望,看到桌案上睡熟的儿子,火气噔噔上涌,抬腿猛踹房门,厉喝道:“臭小子!今儿背不熟那篇文章,就不许睡觉?你能不能争气一点?你看看你四叔家的阿赶,人家与你同龄,前年就考中秀才了,我洛氏一门,乃书香名门。天赋不如人,就要勤奋,勤能补拙,你瞧瞧你,让你背个书,不就是一篇文章,你读了多久了…”

那少年听到怒骂声,身子一瑟缩,吓得颤了一颤。

旁边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揖手道:“爹,四弟实在太困了,你就让他睡一会儿,明儿一早,肯定能背熟的。”

洛徘一扭头,对着帮着求情的少年怒骂:“还有你,近来不许偷玩,少到外头去凑热闹!”

少年垂下眼帘,立时与被惊醒的少年打了手势,少年立时捧着书,不紧不慢地诵了起来。

洛徘气得不轻,“为父就你们三兄弟,怎的一个个全不让我省心,想你们姑母,当年才五六岁,就知五更起床读书习字直到三更才歇下,方有后来的成就。无论是我还是你四叔、五叔,哪个不是勤奋读书,我们高中,那都是靠勤奋努力。”

洛徘负手立在窗后,读书的少年一面读书,一面模仿着洛徘的动作,洛徘的眼睛突地看到一侧的影子,见嫡子正在模仿自己,立时快速转身,指着两个儿子道:“为父教导你们,你们却在为父背后嘲笑讥讽。洛起,今儿你也别睡觉,陪小四一起读书!”

十五六岁的少年乃是洛徘的庶长子洛起,是他三个儿子里最有读书天赋的,这会子吓了一跳,怨怪洛小四累了自己,垂着眼帘唤了声“爹”。

洛徘气冲冲甩门而去。。

兄弟俩大眼瞪小眼。

洛小四道:“三哥,爹怎么半夜过来了?”

“还不是曹姨娘吹的枕边风,今儿四叔又写信来了,与爹炫耀洛超、洛越、洛赶兄弟如何会读书。四叔明知道爹就爱与他比,非要拿这事刺激他,又说洛赶今春要参加秦省的乡试,他说洛赶一定能过试。”

这不是刺激人!

洛徊之妻乃是江南书香名门郑文宾的族侄女郑氏,是郑小妹的堂妹,保媒人是郑小妹。洛府之中,称为小郑氏,而大郑氏便是郑小妹。小郑氏过门后,接着给洛徊生了三个儿子,因这缘故,洛徊虽有两个美貌通房却没有侍妾,就是通房过上三五年就换两个,将通房另许人嫁掉。

洛徊最大的憾事,就是没有女儿。

洛徘时常拿女儿来夸赞,说他的几个女儿如何贴心孝顺。

洛徊就夸自己的三个嫡子,个顶个会读书,还笑话洛徘女儿教得不错,三个儿子没教好,气得洛徘每次接到家书都要生一回闷气。

洛廉的孙子辈单独序齿,洛康的孙子们男子与女儿分开排序。

洛超居长、洛越居二,洛起行三,这个被罚背文章的洛趠行四,洛赶行五,又有洛徘贵妾曹姨娘所出的庶子洛趣行六。

洛起的亲娘乃是洛家丫头抬的姨娘林氏所出,林氏话不多,是个本分规矩的人,育了一儿一女,因着洛起会读书,林姨娘颇得洛徘看重。

洛徘每次接到洛徊的信,早前说不看,看了一肚子气,最多存上五六日日,还是会拆开看,看了之后,把大小三个儿子拧过来考究学问,若是答得话,心情大好,还会让厨房给三个儿子加餐。如果答不好,就要罚他们背书、抄书。

*

顺天府,洛府。

洛府已经扩建了三倍,曾经给萧修住的院子扩建成了嘉德候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