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女临门:暴君的伪善皇后上一章:第 250 章
  • 贵女临门:暴君的伪善皇后下一章:第 252 章

以前的洛府归了洛廉父子所有。

德圣皇后薨后,洛家一直瞒着铁氏,可铁氏发现苏氏、吴氏两妯娌离开,就猜到了,夜里不睡觉,让铁嬷嬷去听墙角,铁嬷嬷听到惊天大秘密:德圣皇后被杨贱奴给毒害了。

铁嬷嬷哭着回到颐和堂,将听来的事告诉了铁氏。当天夜里,铁氏就因悲伤过度昏倒了,待次日醒来后,人的精神不如过往,在家里将洛廉、洛康兄弟唤来,指着他们哭骂了一场。

待洛瑞带着孙儿、儿媳回来时,铁氏还在病中,铁氏怨怪洛瑞:“若不是你写的那封信,我乖顺的孙女怎么会嫁给皇帝,她不入宫,就不会被人害了…”

铁氏一辈子快人快语,要她禁语这也是不成的,将洛瑞哭骂了一场。洛瑞将洛俪的信给她瞧了,铁氏这才慢慢好了起来。

只是,洛府上下再不敢在铁氏面前提洛三娘的事,这是铁氏的禁忌,怕铁氏一想到洛三娘一个控抑不住又要哭闹伤心。

天隆二十年初秋,两房太太在一处商议如何给铁大办一场寿宴。

铁氏坐在家宴桌案上,笑着笑着,一口气没上来,就这样微笑着去了。

铁嬷嬷跟随铁氏一生,突受打击,病卧床榻,这一病不见好,不到一月也跟着去了。

第342章 番外-洛家事2

铁嬷嬷跟随铁氏一生,突受打击,病卧床榻,这一病不见好,不到一月也跟着去了。

铁氏去后,洛瑞显得更加孤单。

洛廉、洛康让孩子们得空多陪陪洛瑞。

洛瑞总爱将洛俪生前的字画拿出来品鉴,尤其是她临终前的两幅,最得洛瑞喜爱。天隆二十二年春,二月初二龙抬头这天,家里的服侍小厮去唤洛瑞起床,才发现他已在榻上过世了。

洛瑞仙逝,他的学生从四方赶来吊唁,直至七七,整个顺天府挂起白幡。而《芙蓉岛记》与《北疆图》成为陪葬品,随洛瑞葬于地下。洛家有自己的祖坟,身为一代鸿儒的洛瑞葬入祖坟中最好的风水宝地内,周围都是洛家的先祖,整个洛氏一族,所有晚辈子孙纷纷戴孝,也以祭奠。

洛瑞仙逝后不久,洛廉辞去琼林书院山长一职。

天隆帝恩允,由其子洛征接任琼林书院山长。

洛径彼时已任苏省巡府一职,在江南的政绩与官声还不错。

洛康是在爱女洛三娘殡天后请辞江南大都督一职。得闲时,在家教教儿子们学问,偶尔到书院给学子讲讲课,又被洛廉聘为书院的先生,因他是洛瑞之子,曾任吏部尚书、江南大都督,年轻时更是状元郎,颇受书院的学子追捧与喜爱。

洛府与嘉德候府分开,中间有道小门,偶尔洛律、洛逊等会穿过小门在一处玩闹,或读书,或习武,或打一场不伤感情的小架,拌一回嘴。

洛廉的孙儿们,从走丝旁取名:如洛逊、洛逍、洛遥等,而洛康的孙儿则选了走字旁取名:如洛超、洛越、洛起、洛趣等。

颐和堂内,洛俪带回的奇花异草大半早已枯萎,即便洛廉令苏氏小心养护,还是防不住他们的枯萎而去。虽还有活着的花木,如冰雪花等亦有数年不曾开过。还有大半早已失去了灵性,如玉萝藤、翡翠菊,现在只是普通的萝藤、寻常的绿菊,菊还是菊,只是绿里透出一股淡淡的黄色,早已没了曾经的碧翠如花,蓝玉菊已不见踪迹。

对于这些奇花异草的用途,随着铁氏、洛瑞的离逝,也成了一片荒草、枯叶。

新的蔷薇、桃梅等花木替代了曾经的奇花异草。

洛廉到底不知道那些花木的用处,否则也不会在洛瑞夫妇过世之后任其自生自灭,失去了铁氏、铁嬷嬷经心照顾的花木,到底是归于尘土,最终不见其踪迹。

颐和堂现下住着洛廉夫妇。

他们住的睦元堂而今是洛征夫妇的寝院,这是洛瑞定的规矩,长房几个儿子里,谁的学问高、谁为琼林书院先生,谁就是长房家主。

洛径虽是兄长,但此任家主却是洛征。

宣德堂成为洛径夫妇的寝院,虽然洛径夫妇在任上住,可那里一直留有下人打扫。

洛征膝下有五子一女,郑小妹在三十多岁时,终于如愿以偿地诞下一个小女儿,更是捧在手心里一般,舍不得骂,舍不得打,偏三姑娘洛迪机灵古怪,比男孩子还淘,性子跳脱,又不是一个静得下心的。

气得郑小妹时常骂道:“早知是个比小子还皮的,还不如生个小子呢。你说三妹妹小时候多乖巧懂事,怎么我们生的迪儿片刻都不得闲。”

因洛径有两子两女,男孩单独排序,郑小妹与洛征所出的女儿就序了个三,人称“洛三妹”,将她与洛三娘分别开来。

此刻,洛廉正在书房赏书法。

书僮请了洛康来。

洛廉指着墙上的书法,“房丞相新得的,说是三娘的墨宝,派人给我送来。你仔细瞧瞧这书法,是不是真是三娘的?”

洛康惊道:“大哥是说父亲的墓被盗了?”

“谁吃了熊心豹子胆,会去盗父亲母亲的墓,况且那周围都是洛家子弟,不会任人干这种事。我是问你这幅字画像不像三娘的字画。”

洛康扬着头,定定地看着上面的字,“像,与随父亲陪葬的那幅几乎难分伯仲,在其完美程度上,比那幅更好。”

洛廉微微颔首,“我瞧也像。”

洛康问道:“房丞相从哪儿得来的?”

“肃州知州姚立人从一位贵女那儿得来的,说是家传之物,因需银钱救急,花了一万两银子买来的,派了他儿子到皇城走门道,将这幅字画送给了房丞相。”

洛廉问道:“姚立人,他还活着。”

此人早前是翰林院大学士,因为姚丽嫔的事受到卢淮安的打压,失掉官职后被贬为七品知县流放肃州。用了近十年才做到知州的位置上,而今想来,姚立人也老了,得是六十多岁的人。

他亦有二十多年前没见姚立人,这人有些才华,就是脾气太直硬了些。

姚丽嫔还在宫中,只是听说膝下并无生下一男半女,倒是养了一逝一罪的二位嫔妃所出的皇子公主在膝下。

洛廉道:“房丞相得了这字画,就托人送给我。”

洛康轻叹一声,“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他不会白白送这么一幅字画来,定是有所求。”

“房德妃所出的十三皇子有十七岁,若论母亲尊卑,王贤妃所生的十五皇子与他同等尊贵。慧妃膝下只生了三位公主,又收养了两位无生母的皇子;大皇子自幼体弱,只封了个郡王;玉婕妤所出的二皇子亦封了个郡王;三皇子因受其生母杨氏所累,养母姜婕妤在宫中早不得宠,也只封了个候爵…”

其他的皇子生母,位高的是嫔位,位低的还是美人,难与房、王二位所出的十三皇子、十五皇子相比,尤其是王贤妃膝下还有一个十八皇子,身居皇妃之位,育了两个皇子,当属头份了。

如果说房丞相不想让自己嫡亲外孙为储君,没人会信,就是皇帝也不信。

王丞相就更别说了,在十五皇子出生之后,就没少关注,教十五皇子的先生、师傅全挑了好的送去。王贤妃拿他当成储君人选培养。王家可谓倾尽全力地辅佐,培养这位皇子外孙。

洛康道:“房丞相是想让我们洛家站在他们那边?”

第342章 番外-洛家事3

洛康道:“房丞相是想让我们洛家站在他们那边?”

“不,他是想告诉我们,叫我们别站在十五皇子那边。只要我们不站队,就是对他们最大的支持。”

房丞相被人视为干臣、清流,他不屑拉拢人脉,但也怕洛家站在十五皇子那边。

这些年,就连王丞相也多有示好之意,否则他不会把嫡幼女嫁给洛徘。

洛徘在皇城是与十五皇子走得近些,十五皇子更是敬称一声“姨父”。

洛家感佩当年洛俪的决定,若洛俪有子,他们是支持自己的外孙,还是支持旁人。

洛家最骄傲的女子,看透世态炎凉,早早为了守护家人,避开皇家的权斗,连这种可能都给扼杀。

她扼杀了诞育儿女的权力,也放弃倾轧宫闱的可能。

她是果决的,既有情又是最无情的人。

洛康道:“他还算清楚洛家的规矩。”

三皇子从记事起就知道自己的亲娘毒害德圣皇后,而她养母姜婕妤的娘族势力单薄,在众多嫔妃里头根本不值一提。

三皇子的正妃乃是姜婕妤养父(实为叔父)的嫡长孙女,算是亲上加亲,因着儿媳是娘家侄女,婆媳感情不错。

洛廉道:“皇上最忌讳皇子们与洛家、江南官商勾结一处。”

洛康辞官之后,皇帝就动了一次江南官场,抓了十几个贪墨官员,重则杀头灭门,轻则发配苦寒地,又严令不许江南官商勾结,这种事,不在明面上就是在暗地里。

早前因为大皇子想拉拢洛家,被皇帝知晓后,其生母何婕妤就被罚了一回“赤\身侍候”,原本封为大皇子的郡王也被降成候爵。皇帝更是指着大皇子的鼻子大骂了一顿,言下之意,说他资质平庸,又体弱多病,少打储君的主意,就安安心心做个臣子。

何婕妤一大把年纪,被皇帝罚了个“赤身侍候”虽说过了几年,这事还在六宫传为笑柄。何婕妤都不敢踏寝院,生怕被些年轻的嫔妃指点笑话。

六宫嫔妃犯了错,皇帝直接宣布“赤身侍候”,侍寝还好,偏生是侍候,侍候啥?侍候他用膳,侍候他茶水,这等打脸的事,皇帝乐此不疲,光侍候还行,遇上皇帝心情不好,直接挥着鞭子把嫔妃给抽一顿,所以嫔妃们行事谨小慎微,生怕一不小心就触怒了皇帝的忌讳。

到目前为止,众多嫔妃里没被皇帝罚过的寥寥可数,也就妃位的三位,再有新入宫几个正得宠的年轻嫔妃还没被罚。

妃位的三位就算犯了错,不是罚禁足,就是罚月俸,这两样皆无伤大雅。

十三皇子、十五皇子是众多皇子里头封了亲王的二位,一个封平王、一个封宁王。从封亲王开始,两个皇子的母妃在斗,外祖在斗,就连二人都视对方为劲敌。

皇帝对此是睁只眼、闭只眼,只要无伤大雅,他权作不知。

只是犯到他手里,他收拾起人毫不会手软。

斗了这些年下来,房丞相、王丞相二人两看生厌,就连两家的子弟都当对方是仇人,没少私下里拆对方的台,今天你拆我的台,揭我的短;明天我就得报复回来,想办法在朝堂上找回场子。

二十年间,房、王两家成为皇城的权贵。

洛廉进了颐和堂,开启墙上的开关,进入暗室,洛俪静默地关注:

暗室里有一个书架,架上除了一个珍稀书籍,还有洛瑞的书画、洛三娘的书画,洛廉将书画放到书架,打开其间一个锦盒,里头是几只玉瓶,放在鼻翼间闻了又闻。

虽然药味淡,可洛俪还是闻出这是排毒驻颜丸,不知何故,洛廉似不舍服食,最终他还是将两丸药塞到了嘴里,又取了另一只玉瓶揣在怀里出去。

洛俪转身去了东府知闲堂,这是嘉德候府中的家主、主母所居主院。

吴氏听到脚步声,懒懒地问道:“候爷,可要用羹汤,厨房做了莲子红枣羹。”

“不了,你且歇着,我去东厢房小书房里看一会儿书。”

洛康答了一句,转身进了东厢房书房。

书房里,挂着洛瑞与洛三娘的字画,他站在字画前,讷讷的凝视着,神情专注,不知过了多久,听到隐约有人叩门的声音,洛康打开书房的门,门口放着一只似曾见过的锦盒,锦盒子上用石子压着一个纸:“药露三两,灵露一斤,排毒驻颜丸三枚。注:此排毒驻颜丸一枚药效便足也!”

洛康望着虚空,不见一个人影,捧起锦盒,拿到屋里,借着光亮打开,里头又有一张纸条:“皇城岁寒馆暗室已开,内有药酒、字画若干,已被洛徘所得。”

洛康还在好奇,洛徘突然送了两坛药酒回来,又有四幅洛三娘的字画,原来是打开暗室机关。洛徘是猜出密钥了?

洛康夫妇的身边,跟前孝顺侍候的是洛律之妻傅氏。

洛律的性子既不像洛徘沉稳,也不似洛徊圆滑,却是个喜欢美女的,傅氏连生下洛律的嫡子后,自请留在婆母、翁爹跟前敬孝。

长子、次子皆由洛康亲自启蒙、教导。

傅氏对洛律很失望,觉得靠花心风流的丈夫,还不如靠两个儿子,将自己的陪嫁丫头抬了姨娘,让她跟着洛律去任上,自己则留在家中孝敬长辈。

吴氏年轻时就喜欢儿子,见傅氏连生两子,处处看傅氏顺眼,他看不顺眼的是王氏,三个儿媳里头,就属王氏生的男丁最少,只一个,还不大成器,一提起这事吴氏就摇头。

洛康啐骂道:“倾城的东西,他敢侵吞?敢蒙着老子,回头就写信,让他如数送回来。”

洛康抱着锦盒进了书房下的暗室,将东西藏好,暗室里亦有几坛药酒,还有几坛外头购来的美酒,他小心地取了几滴药露,在每坛里加了两滴,再照原样封好。

他看着排毒驻颜丸,思忖一番,取了一枚塞入嘴里,又寻了个玉瓶,倒了二两灵露出来,这才合上暗室出了书房。

洛康面露疑惑,送东西的是谁?

不会是洛三娘师门中人?

对于洛俪的师门,他们至今也不知道到底是哪儿。

对他们来说,那是一个世外门派。

第342章 番外-洛家事4

岁月流转,洛廉洛康兄弟更老了。

嘉德候洛徘也老了,已是五十多岁的人,双手负后,漫步在宣德堂内,三个儿子个个都不让人省心,反而是洛徊比他轻松多了,现在更是做了江南大都督,光宗耀祖。

伯父洛廉健在,苏氏在三年前仙逝。

洛廉这几年带着孙儿在家著书立传,先写洛瑞的一生,再写了洛三娘的一生。《洛子传》这书卖得很好,红极一时,现在《洛三娘》还在修稿期间,前几日天隆帝还追问《洛三娘》这书的事,说若定稿了,一定要给他瞧瞧。原说半年前就能定好的,也不知怎么回事,一拖再拖至今也没个结果。

洛康精神奕奕,带着洛律的嫡次子云游天下,上个月来了信,说是他们祖孙很好,叫他勿要挂念。

洛徘很后悔,娶妻娶贤,当年不该瞧上王丞相的权势,瞧瞧王氏教养出的儿子,一个比一个让他操心。

洛律一生爱美人又爱胡闹,可嫡妻傅氏贤惠孝顺,所出的嫡子个个争气,就这一点让洛徊羡慕不已。

嘉德候的爵位原是天隆帝赏的,到了走字辈这代算是最后一代袭爵的,可他的嫡子着实不争气。

洛徊根本对这爵位就不感兴趣。

洛律打小就是个顽皮的,在洛瑞仙逝后,越发一番连亲娘老子都管不得的模样。他这一生,跌跌撞撞,因强纳有婚约的女子为妾,硬是降了几级官职,犯过一次错,再爬上高位就难了。

洛康听说后,只是摇头轻叹。

洛徘收到了妹妹洛仪的家书,洛仪所嫁的夫婿乃是寒门学子,因她嫁妆丰厚,在婆家的日子还过得不错。婆母翁爹仙逝后,她就是当家主母,就洛仪待字闺中时爱炫耀的性子,嫁人之后居然是个贤惠女子,育有两子一女,长子老实憨厚些,这次子却是个能读书的,女儿嫁给洛家庄一个聪慧后生为妇。

洛仪这一生,唯一的憾事就是因年幼无知累得姐姐嫁入深宫,后又丧命其中。

但后来她的性子是真的改了。

她也算是得以善终,丈夫来自寒门,一生都未纳一个侍妾,这亦是当年洛康对他的要求。洛康期盼长女未得到的幸福,次女洛仪能够得到。

若干年后,洛徘在皇城另建一支洛氏。

洛律在任上豫省又建一支洛氏。

据史载,洛廉活了一百二十多岁,洛康与吴氏皆活了一百一十多岁,成为当世有名的“洛氏百岁翁”。洛廉还被后来的贞观帝请入宫中,请教这长寿之方,贞观是雍康帝的儿子,就是那时,洛廉入宫时也是精神奕奕,一身文人儒雅之气,因他文才上的杰出学识,被世人称为“洛大先生”。

洛门六儒,也在雍康时流传后世:洛子、洛三娘、洛廉、洛康、洛征、洛徊,一门出了六位鸿儒大师。后来若干年,洛氏一直是大赵第一书香名门,引得无数名门以迎娶洛氏嫡女为佳,以嫁入洛氏为荣。

洛家子弟,入仕高中进士者比皆是,更是在大赵贞观年间达到顶峰,而这时,入宫拜见贞观帝回家的洛廉却下令族中数位最有学识的子弟辞官回家做学问,这也使得洛家在“六儒”之后又出现了“洛门八怪”,有怪脾气的洛徊之孙洛谅、有嗜酒如命的洛征之孙洛言…几乎所有的成名子弟都有一个怪癖,而八人还喜欢凑到一块做些出格之事。

洛廉仙逝之后,洛家的新家主由洛言嫡长子洛澈接任,他是由洛廉培养长大的。那时,洛征已然仙逝几十年,而洛廉更被贞观帝追封为“百岁候”,洛澈被赐封“桃李候”,以示嘉奖百余年间,洛家为大赵培养无数贤臣、干臣的大功。

然,从洛澈这辈开始,琼林书院的山长再非洛家人,洛家也渐渐退出大赵的舞台,而彼时洛瑞后人遍及天下,更在各地建有分支。

第343章 番外-素纨1(四更)

唐府。

梁素纨坐在后院里,身侧立着两个摇扇祛暑气的丫头。

她一脸轻松、自在地坐在摇椅上,慢悠悠地摇晃着。

她原是丫头出身,从早年的一进小院,变成二进、三进、四进,如今更是置下了五进的大宅子。

唐大满从翰林院庶吉士,晋为御书房从五品侍讲、德州知州、冀省巡抚、礼部侍郎、翰林院掌院大学士、吏部尚书。

蓦然回首,百岁人生就过了大半,她的膝下也是儿孙成群。梁素纨嫁给唐大满后,生了三子二女,大胖、二胖、胖丫、胖妞、五胖,三个儿子尤以长子最出色,二胖的才学最平庸,梁素纨觉得次子的聪明全用到旁的地方,他对墨家的东西有着一种痴迷,就连给她做一个椅子,都是带了车轱辘的,坐在上面,不用走路,就能被丫头孙儿们推到外头去玩。

二胖只考了个秀才,好在人还算踏实,不是那种胡作非为的。唐大满做了吏部尚书后,二胖几次提出想谋个小吏做,被唐大满给训了一顿,让他在家打理好家业就行。

唐家在皇城置了一份家业,置在京北县的,虽不算大,但那也是一千余亩的大庄子,唐大满是准备在京北县建一支,还请了风水先生看风水建祖宅、祖坟,一副自己百年之后,就要埋在唐家庄的意思。

五胖会试时,考了个三榜同进士,名次不前不后,与当年大胖会试,一举考到三甲榜眼好成绩一比着实不够看。

自来有父子皆状元的美誉,可他们父子都是榜眼。

五胖谋了个县丞的位置,早些年就带着妻儿去了任上。

大胖在外做知州,听说政绩还不错,过一段时间就写信回来报平安,还与唐大满说些任上的事,或是请教唐大满,或有征求意见的意思。

留在梁素纨身边的是二胖夫妇。

唐大满留下祖训,唐氏子孙不得纳妾,还说他就是农户之后,所以不能富贵了就忘本。

唐二胖求唐大满给谋一官半职,被训了一顿。

又在梁素纨面前哭训一场,“父亲做了吏部尚书,娘,你看看别人家,没秀才功名的都给弄个小吏做,我就算是兄弟三个里头最不会读书的,可这秀才可是实打实凭自己考出来的…”语调里委屈不已。

唐二胖哭得梁素纨心里酸溜溜的,唐二胖的妻子也跟在一边直抹泪。

梁素纨琢磨着这事,唐大满行事谨慎,一生为人正直,对自己的儿子更是要求严格,想着求唐大满,还不如另求他人帮忙。

几日后,在聚会上,梁素纨与吏部侍郎宋太太提了这么一回,没几日,唐二胖就收到了一份文书,是去京南县做县丞,京南县离皇城不到三十里路,一日就能轻松赶过来回。

唐大满知道此事,气得问梁素纨,这是怎么回事?

梁素纨直说是得了宋侍郎看重,唐大满还在斥骂,被梁素纨劝说了一阵,这件事就算是结了。

只是,结果有些令人意外,唐二胖的功名不高,可为人处事还真有一套,京南县遭遇了蝗灾,他居然不吃不睡带着百姓到田地,熏药烟赶蝗虫,那蝗虫闻到药烟被熏死不了少,那地里一眼望去,全是黑压压的蝗虫。

唐大满这才忆起,唐二胖之所以考科名不成,是因为他打小就喜欢与沐子轩的弟子安忆城一道厮混。十五岁以前,镇日与安忆城学什么制药粉,有一回,唐大满误中了一种痒痒粉,直痒了三天,将唐二胖拧出来揍了一顿以示教训。

唐二胖将熏蝗虫的配方公布出来,各地官府竞相效仿,也至蝗灾在皇城、应天府与冀豫二地传播了不到十个州就被制住了。

第343章 番外-素纨2

唐二胖将熏蝗虫的配方公布出来,各地官府竞相效仿,也至蝗灾在皇城、应天府与冀豫二地传播了不到十个州就被制住了。

消息传到雍康帝耳里,特意下旨诏见唐二胖,夸唐二胖治蝗虫有功,连升数级,一跃成为工部农司的主事郎中,从一个京城七品县丞一跃成为正四品郎中,升得比他的大哥还快。

唐大满虽不满梁素纨背着他给儿子跑关系谋官职的事,这会儿见唐二胖治蝗立功,心里也是欢喜的,夸赞了几句,这页就揭过去了。

宋侍郎因为举荐唐二胖有功,得了雍康帝嘉赏布帛纹银,也算是一件极体面的事。

唐大满觉得有些郁闷,自己的儿子没举荐,反让别人得了赏。几日后雍康帝又夸唐大满这个吏部尚书做得称职,这让唐大满多少有些欢喜。

胖妞听说二胖升了官,跑回娘家,想让唐大满给自己的丈夫也升升。

唐大满气得将她训了一顿,胖妞哭着回了婆家,好几个月都不回来探望爹娘。

梁素纨想着儿子们的事,心下欢喜,身为母亲没有比什么儿子争气更好的。只是胖妞夫婿在七品虚职上已经干了好几年,有了功劳是上锋的,出了差错就是他的,梁素纨想着这也不是什么大事,想法儿给女婿换一个实缺就是,不走唐大满这儿,还找宋太太帮忙。

就这样,在唐大满不知道的时候,胖妞的丈夫就谋了个去豫州做知县的实缺,直到胖妞带着孩子、跟着丈夫去了豫州写来报平安的家书,唐大满这才知道。

唐大满因着这儿,与梁素纨吵了一架。

梁素纨道:“你当你的吏部尚书,这是家里的事,你一个大男人过问这作甚?”

她谋的都是七品官,又不违例,不过一个虚职,一个实职罢了,有这个顺便之事,何乐而不为。

梁素纨近来总是忆起一些事,是她小时候在江南洛府的,她还坐在浣莲阁的院子里做针线,而姑娘洛俪则在屋子里习字绘画,时不时抬头冲她笑一下。

这样的情形,越来越鲜明,可偶尔她会发现洛俪的脸变成梁娥眉的,又或是变成了幼年时的慧妃娘娘,就连她自己也被绕糊涂了。在梦里,她迷糊自己的主子到底是三个姑娘里哪一个,醒来才知道与她一道长大的洛俪早在若干年前就已经仙逝了。

那一段时间,是她最痛苦的年岁。

她不知道,那一年洛俪请她入宫叙旧,竟是最后的作别,每每忆起,总是泪难自禁。

她老了!

可是姑娘却永远停留在她十八岁时最美的年华,她逝后的美丽也刻在了世人的心里,几乎天下人都知。洛三娘不愿以色侍君,掩饰真容,直至死后,才露出了本来的面容,也至文人墨客都在歌颂德圣皇后的美丽与惊艳才华。

甚至于天隆三十几年时,天隆帝还将殿试题目改成《论德圣掩容》,大部分的学子不敢说德圣皇后掩容不对,得称赞,唯有俗女才以色侍君,而德圣皇后乃是一代才女,自然是以德为首,而论题也是五花八方,各说各话。

唯有一个学子,在题中另辟蹊径,说德圣掩容是为了将自己的真容展示给天隆帝一个人看,不以勾搭其他男子为目的,为自己的丈夫一人而美,这样的论题,颇得天隆帝欢心,在会试时不见经传,因这一篇文章,竟被天隆帝点为榜眼。

唐大满父子就暗里大骂此人在拍天隆帝的马屁。

梁素纨不置一词。人家是拍马屁,至少拍得皇帝高兴,还拍出一个榜眼来,几百名学子参加殿试,就他一人这样写,可不就新鲜了。

天隆帝看了那么一篇文章,先高兴了几天,之后又郁闷了,着实是他见过德圣真容,越发觉得这天地之间,其他女人都难及其二三,有一种除去巫山不是云的悲凉。各届选秀,各地主办官员拿着德圣娘娘画影选秀的事早已不是秘密,但天隆帝还默许了这么做,一入宫,高昌与仇嬷嬷先过眼,长得不像的,连宫门都进不来。

梁素纨悠悠轻叹一声,捧着胸口咳了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