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女临门:暴君的伪善皇后上一章:第 251 章
  • 贵女临门:暴君的伪善皇后下一章:第 253 章

二胖妻膝下有两子两女,儿女成双,孙儿们个个讨人欢喜,二胖妻更是孝顺贤惠,这颇得梁素纨之心。

日子,就这样平平淡淡地过下去,偶有一些小争吵,却无伤家人和气。

第344章 番外-卢淮安1

皇城外的官道上,摇摇晃晃来了一行人,其间有七八辆马车,里头或传出孩子的哭声,又或是妇人的轻斥声。

卢淮安与洛素纹相对坐在马车内,卢淮安微闭着双眸,洛素纹微抿闭嘴不语。

洛素纹打起帘子,看着外头的秋色,“一转眼,离开皇城就三十年了…”

三十年了,离开时,他还是意气风发的青年,当年离开时身边带着三个妻子,而今回来,身边亦只洛素纹,也他也是五十多岁的人,就连孙儿、孙女都有好几个。

洛素纹育有四子:卢大郎、卢三郎、卢五郎、卢九郎。

陶氏育两子:卢二郎、卢七郎。

秦氏育一子:卢四郎。

西宜人陶氏在三年前仙逝,卢淮安做主,令陶氏所出的卢二郎、卢七郎护送陶氏灵柩回卢氏祖坟奉天府入土为安,并要求儿子带着其妻儿从此在奉天府安顿落脚,亦给了陶氏所出的两个儿子一人十万两银票安顿家小。

东宜人秦氏留在了晋省太原府,太原是卢淮安做了三十年地方大吏之地。

秦氏的父亲曾任鲁晋大都督,且秦家原就是晋省人氏,她自是愿意留在故土太原府。只是秦家到了她这一辈,娘家兄弟里也没个出息的,就算有两个同胞兄弟入仕,也是得了卢淮安提携,一个只是秀才,只谋到小吏,另一个亦只考到举人,只谋到知县一职。

卢淮安此番携着家小回京,往后是再帮衬不到的。

虽然洛素纹的儿子出息,可这几个孩子到底与卢四郎隔了一层肚皮,并不与秦氏母子亲近。

德圣皇后仙逝后,卢淮安于同年四月奉旨前往山西为官。天隆帝说,德圣皇后到底是中了卢府的毒药,不得不罚,他降为太原知府,后来步步高升,成为鲁晋大都督,更是以灭鲁晋二省的贼匪为任,鲁省响马自大赵立朝以来就颇是猖獗,历经数任大都督,就没人真正剿灭过。但卢淮安以雷挺之势,在鲁晋大都督的位置上,硬是把两省的响马、贼匪该招安的招安,该剿灭的剿灭,就是不安分的蟊贼,都被他抓捕不少,送往边城从军。

年轻体壮,不做正事,老子就给你寻点正事做,发配从军,到边城去建功立业。

这,就是卢淮安的看法。

因他的几番大刀阔斧的整顿,鲁晋境内再无响马、贼匪,就连小偷小摸的小贼都被少了,是难得多少年的太平盛世。

此次天隆帝下旨,诏他回京赴任。

卢淮安见秦氏所出的儿子在晋省干得不错,就让秦氏留下来陪在着他儿子身边。

陶氏一生,育有两子一女,女儿嫁的是晋省名门为宗妇。两子已娶妻,娶的是晋省官宦人家的嫡女。现,两子护送灵柩回奉天府,是要守家业踏实度日,就连陶氏所掌西院名下的几位侍妾与其所出儿女也跟随着回了奉天府,庶子各领二万两银子置家业,庶女领五千两银子做嫁妆,一个侍妾又再领一千两银子做私房。

秦氏一生,育有一子一女,女儿得嫁鲁省孔家为妇,秦氏所出的儿子在山西为官。卢淮安让秦氏陪在其子身边,同意其子在山西另建一支。

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

当年的卢氏若有分支,就不会被一举灭族。

他这是想分开存放鸡蛋,好给自己留后,一道留在山西的还有秦氏所掌东院的几位侍妾姨娘与其所出的庶子庶女,安家银子卢淮安照了西院的规矩给。

卢淮安有两个儿子死在鲁晋剿匪之中,其中一个便是洛素纹所出的第二个儿子,另一个是庶子,他的庶子比嫡子多,自没往心里去,只是这个嫡子,却是他最看重的,着实这孩子的长得随了他六分容貌、脾性、行事作风都对了卢淮安的脾气。

他因此总觉得对不住洛素纹。

洛素纹育有四子,大儿子也是卢淮安的嫡长子,以文入仕,考的名次还不错,现下在皇城为官。二儿子自幼习武,颇有些天赋,是卢淮安最喜欢的儿子,死的时候才二十一,妻子正有孕在身,一个没受住,早产生下一个女儿后也跟着去了,这姑娘一直养在洛素纹跟前。

三儿子在江南为官,也是以文入仕。

洛素纹跟前,现下就她所出的嫡幼子,二十五岁,长得眉清目秀,性子与几个兄长比,更显懦弱,也是卢淮安瞧着火气最大的,每次见到这嫡幼子,他就忍不住要训几句,反是训得他见了卢淮安就跟见了猫似的。

这会子,洛素纹怀里扒着已然有十一二岁的嫡次子之女卢三姐。

卢淮安被后头马车的孩子的哭闹声吵得不甚心烦,挑起车帘大喝:“九郎,怎么搞的?八姐儿还哭得没完没了,这是饿了还是不高兴了?不行就扒九奶奶怀里睡觉,别人回京一个个跟过大年似的,卢家人回皇城不许哭!”

卢八姐吓得噎住了哭声。

卢九郎低斥道:“让你别哭,偏不听,回头你祖父揍你,我可不保你。”

九奶奶暗道:九爷说话也不腰疼,他二十几岁的大人,有时候还被翁爹骂呢。搂着女儿低声宽慰起来。

卢淮安有十三个儿子、九个女儿,其中有七个嫡子、三个嫡女乃是三房妻室所出。

卢九郎性子虽然懦弱,可书读得不错。这次跟着回皇城的,还有南院的三位侍妾与其所出的庶出子女,亦有一个庶子、三个庶女,一个庶子已经成家,三个庶女大的十六,小的十岁。

池宓年轻时候因与秋枝斗得跟乌眼鸡似的,还下毒害秋枝,害得秋枝的儿子早产,生下没多久就夭折了。至此,秋枝再没儿女,后来是另一个侍妾难产去了,留下一个襁褓的儿子,卢淮安做主把那孩子给了秋枝养着。

秋枝想整池宓,池宓就去求了卢淮安,说要换一个寝院,后来就换到了洛素纹所掌的南院。

因为丧子之仇,秋枝一直对池宓恨之入骨,她也算计过池宓,那就是池宓怀第二胎时,被秋枝下了药,已经六个月了却落了胎,落下一个白胖的儿子。池宓以为自己再不能生了,没想过了几年,竟意外再孕,这次生下了一位姑娘。

第344章 番外-卢淮安2

池宓以为自己再不能生了,没想过了几年,竟意外再孕,这次生下了一位姑娘。

池宓就生了一个儿子,是已然成亲的七郎。她有一个闺女,在姑娘里头行六。是此次回京最长的庶女,容貌生得如花似玉,举止也得体。

池宓这会子有些幸灾乐祸,正叮嘱儿子:“你爹是一品大都督回京,早年又是皇帝近臣,肯定能谋个好官职,你多亲近他些,别与九爷一样,见到他跟见猫似的…”

卢七郎不快地道:“姨娘说了多少回,我知道。”

池宓又道:“与你媳妇说说,出门的时候替六姑娘瞧着些,看看皇城都有些什么好人家…”

卢七郎微蹙眉头,“姨娘这次说错了,上有父母,哪里由得我与七奶奶做主六妹的婚事,自有母亲做主。”

他说的母亲是洛素纹。

要说教儿子,洛素纹在这点上比秦氏、陶氏都要强些,陶氏的两个孩子,文不成、武不就,连个功名都没有,反而教成了一个个钻钱眼子里,一肚子的算盘经。

秦氏教儿子,因她只生了一个儿子,又是行五的,太过溺爱,虽会读书入仕为官,可太过娇气,就是吃过饭,讲究一大堆,自小就择嘴挑食。

因着洛素纹与梁素纨两人会教儿子,一些都愿求娶洛门出来的大丫头,说这些大丫头除了读书识字,还能旺夫、旺子,着实这二人的儿子就没一个败家子、纨绔,要么有本事,要么也是中规中矩,知书识礼的。

池宓轻舒一口气,又问道:“七郎,你说大人会不会抬了南宜人为嫡妻,陶氏病逝了,秦氏留在山西,还留在大人身边的妻室就她了?”

卢七郎淡淡地道:“父亲自有主意,这岂是我为人子该过问的。”

南宜人抬不抬嫡妻,与他利害关系,他现在想的是如何讨好在皇城为官的长兄,因这是嫡长子,卢淮安自来看重,以文入仕,人家书念得好。说来也怪,洛素纹一个丫头出身,除了她生的卢三郎在剿匪时中了山贼的毒镖暴毙而死,另三个儿子个顶个会读书,就说卢九郎,瞧着懦弱不成器,可现在也是举人。

每到应考的时候,洛素纹就把她儿子唤过去,盯着他们做文章、读书,恶补上两三个月,居然就过试了。

洛素纹身边的大丫头说,“我们宜人出自洛门,这才华是一等一的好,可是德圣皇后身边的人呢。”

卢七郎羡慕不已,想哄好洛素纹,得她指点才学。

德圣皇后被世人敬为“女圣人”,她身边的大丫头,光这才学不得甩人几条大街。

洛素纹此刻搂着孙女,轻声对她道:“待你大了,就去山西把你爹娘的坟迁到皇城祖坟,让他们跟卢家的祖宗们在一处。”

怀里的卢三姐低低地应了,眼睛略有些湿润。

卢大郎接到父母的家书,早早就让妻子拾掇好卢府,而今两房妻室不回皇城,秦氏带了东院的三位庶子、四位姨娘留在山西。

陶氏所出的儿子亦领了两位庶子、两位姨娘去了奉天府。陶氏生的卢二郎为奉天府那支的家主,低下的两个庶弟都已经娶亲,一个娶的商贾之女,乃是陶氏娘家的侄儿,另一个娶的是小吏嫡女,各得安家银钱,自是要由各人置家业的。

秦氏与卢四郎、又三位东院姨娘所出的庶子留在山西定居,秦氏爱慕卢淮安,而今年岁大了,她最爱的还是自己的儿子卢四郎,两相权衡后,决定留在儿子身边养老度日。

皇城的卢大郎,毕竟是洛素纹生的,与她隔了一层,远不如自己的儿子亲,秦氏也不愿回皇城瞧洛素纹母子的脸色。

卢大郎遣了嫡长子带着管家、下人到城门口接人。

一行人浩浩荡荡地回到卢府。

卢淮安看着熟悉的府邸,曾经的东院主院,现下住的卢大郎夫妇。而南院主院依旧要安顿洛素纹与此次入京的姨娘。西院主院置成了卢九郎夫妇的正院,用来安顿卢九郎的两房侍妾儿女。

不到半个时辰,入京的侍妾、庶子庶女全都安顿了,卢七郎被安顿到东院的一个庭院,夫妇俩搬进去,见一应物什齐全,还挺满意的。

半个月后,卢淮安入宫拜见天隆帝,君臣相见,竟一别三十年。卢淮安抱着天隆帝的腿又是一阵号啕大哭,哭得撕心裂肺,哭得肝肠寸断,亦哭得天隆帝心里酸楚难耐。

天隆帝见他哭得伤心,早年遣他离开,原是明元贤太后的意思,亦有天隆帝的防备,就是明元贤太后所说,得防梁俊、卢淮安等人猜到真相,而皇家的秘密是万不能张扬出去的。故而,天隆帝才因德圣皇后之死治罪卢淮安,将他流放太原府做知府。卢淮安做了六年知府,就升为巡府,又六年就登了上鲁晋大都督的位置,在这上头一干就是十八年,也算是尽心尽力。

这一哭,天隆帝心下一软,忆起年少结识,年轻时候,卢淮安没少为他办差,也算是任劳任怨,当即道:“君臣相见是喜事,淮安,你就别哭了。来人,着翰林院拟旨,卢淮安治理鲁晋两省匪患有功,赏一等候——平山候,世袭五代,以示嘉奖。”

卢淮安一番痛哭,哭出个爵位来。

天隆帝想了又想,二位丞相还余了个右丞相的空缺,不如一道给了卢淮安。年轻时,卢淮安就是他手里好使的剑,专干一些脏事、不能传出去的暗事,而今再用卢淮安,就当是留给自己的儿子用,正好清了早前王丞相留下的一些麻烦,虽然自王丞相后又任了一位丞相,此人实在不够敢色,也不尽人意。

对卢淮安的能力,天隆帝还是知晓的,与其用其他人,倒不如是卢淮安。

卢府得了爵位,又谋到右丞相的实缺,府里大办宴席。

卢七郎连夜给远在奉天府的卢二郎,远在山西的卢四郎写了信,卢二郎一看,原来父亲得了候爵,世袭五代的,怎么能恭手让人?且父亲还谋到右丞相的实缺这得赶紧入皇城,卢二郎与胞弟一商量,由胞弟留在奉天府,自己带着妻子儿女就浩浩荡荡去皇城。

第344章 番外-卢淮安3(四更)

由胞弟留在奉天府,自己带着妻子儿女就浩浩荡荡去皇城。

卢四郎看到信,急道:“娘,我们回皇城吧?以你的出身,你可是三位宜人里头的最尊贵的。”

再尊贵,可肚皮不争气,一生就只育了一儿一女,反倒是洛素纹那个贱婢,接连生了四个儿子,除了卢九郎,那三个哪个拿出来不让卢淮安骄傲。也是因为这儿,洛素纹虽是丫头出身,可卢淮安对她也是另眼相看。

秦氏淡淡地道:“你是想要‘平山候’的爵位?别指望了,洛素纹瞧着不争不夺,这个时候,为了她儿子能不抢。大爷可有兄弟几个。”

早前不争抢,那是该他们的,卢淮安都会给。

可现在这可是世袭五代的爵位,卢大郎要恭手相让才怪。

卢四郎道:“我也有三个兄弟?”

“庶子能与嫡子比?人家可是一个肚皮出来的。”秦氏顿了片刻,“这么多年,我也算瞧出来了,洛素纹这贱婢她后头有洛家,就凭这就替她儿子拉了不少势。你还是在山西踏踏实实地为官,就别想那些。你爹临离开时,可留给我不少钱财,足够你这一脉过好日子,将家业置得丰厚些,就不会愁吃愁穿。”

秦氏到底没许儿子入皇城争爵位。

卢二郎还想一争,不等他抵达皇城,卢淮安就上折请封嫡长子卢大郎为世子,皇帝准旨。卢大郎得了世子位,越发像个家主、长子,对自己的儿子管教极严。

卢二郎一入皇城,初是欢天喜地,一入府就往南院正院跑,正在扯着嗓子大哭,发现只洛氏坐在花厅上,正与两个贵妇人笑着说话,原来这二位一个是镇北候韩家四房的太太铁素缱,另一个是唐大学士家的唐太太梁素纨。

他当即恭敬揖手,“儿子拜见南娘。”

洛素纹抬了抬眉头,“这不是二爷么,怎的来皇城了,家里可好?”

“好,都好着。这不是听说父亲得了爵位,又接任右相一职,特来贺喜。”

洛素纹唤了个丫头来,“告诉大\奶奶,让她给二爷一家安顿住处罢,她现在可是世子夫人,是一府之主。这打理府邸,主持中馈全由她做主。我操劳了几十年,可得享享清福。”

一句话,把这事给推开了。

洛素纹是懒得跟陶氏所出的儿子耍嘴皮官司。

她与陶氏、秦氏面上瞧着姐妹和睦,可私下计算争斗可不少。

她现在就好好的养大卢三姐,这可卢二郎唯一的骨血,他日再设法给她谋个好婆家,最好再指点一番才学,让卢三姐考入皇城女学,将来也好嫁个好婆家。

洛素纹道:“二爷,我屋里来了女眷,不好留你说话,你且歇着罢。”

到底是晚了一步!

他就知道自己的亲爹老子偏心,如果亲娘在,怎么也要争一争,大家都是嫡子,凭什么好事就落到南房一个贱婢生的儿子身上。

卢淮安新官上任三把火,又一心想尽忠,将他所掌的三部进行了一些大整顿,他原就有官威,又做过二十年的鲁晋大都督,身居高位,光往那儿一站,就能吓住不少人。将早前王丞相留下的那些官员给收拾了一顿,镇日早出晚归,神采奕奕,就跟打了鸡血似的忙得团团转。

卢二郎来了大半月也没见着卢淮安的面。

卢大郎、卢九郎更是防贼似地防着他。

第344章 番外-卢淮安4

卢大郎、卢九郎更是防贼似地防着他。

卢九郎自是维护一母同胞的兄长,他一个举人闲得蛋疼,派了小厮盯着卢二郎的一举一动。卢二郎不打爵位的主意,想借着卢淮安做右相的权力谋个一官半职,这势头儿,颇有些不给我做官,我就不回奉天府了。

卢大郎听卢九郎说了后。

他勾唇讥讽笑道:“老二还真敢想,他要做了官,这朝廷还不得多一个贪官出来。他还是回奉天府行商、守家业的好。”

以卢淮安那性子,如果亲儿子贪墨,他又主管刑部,肯定第一个拉出砍头,这是为了表忠,更是为了彰显他大义灭亲。

卢大郎道:“我倒是奇了,他是如何知道父亲得了爵位,又做了右相的事?”

卢九郎答道:“大哥,我打听过了,是七哥报的信。”

“瞧不出来啊,瞧着是南院的人,原来背里向着西院呢?早知如此,当年娘就不该收留狼心狗肺的东西,任他跟着西娘受挫磨。”

卢七郎本池姨娘所出。

池姨娘的父亲也是做过一方知州的。

但池姨娘的娘家兄长池宪,虽与唐大满等人是同届得中的,还是探花。只这探花一生仕途不大顺畅,先娶结发窦华浓,再娶继室章氏。在任上做知县,不知怎的开罪了王丞相,被王家子弟压得喘不过气,想走房丞相的路子,偏房丞相是清流,不收贿赂。

卢九郎道:“大哥还不知道,七哥面上瞧着恭谨,背里唯恐天下不乱,这么多年,和他姨娘一样,就想挑起家里内斗,好坐收渔翁之利。”

早年,池姨娘还想着爬上北宜人的位置呢。呸,就凭池姨娘那嫁过一回的女人,还想当北宜人。她可真敢想,要不是她会服侍卢淮安,卢淮安也不会给她一个侍妾名头,过去几十年,因她早年嫁过一回人的事,没少被侍妾们说嘴。

卢淮安一生,有三妻,十八位侍妾,现在活着的妻室二人,侍妾还有九位,那些没名分的女人有多少,估计连他自己都没计算过。

卢淮安还有一个过继出去的外室子,是过继给他的大伯,这个人的年纪比卢大郎还大些,是所有卢姓儿子里头长得最似卢淮安的一个,生母不详,有人说是外头烟花地的粉头,也有人说是个乡下妇,众说纷纭。

卢大郎遇见卢德才去白云庵探望一个尼姑,那尼姑与洛素纹的年岁相当,眉眼更为清秀些,隐约听他唤那尼姑“娘”,卢大郎记得那尼姑好像是卢德才的乳娘,只卢德才成亲后,她就失踪了,没想所谓的乳娘原来是亲娘,不是失踪而是去了白云庵出家。

卢淮安给卢德才置了一份体面的家业,有田庄铺子,家宅置在皇城卢家庄,离京南县有十六里,离皇城约有五六里地。

卢家庄曾是当年卢淮安祖上的家业大田庄。

天隆四十九年冬,卢淮安病逝,享年六十一岁。

在皇城磨了几年也没捞到一官半职的卢二郎最终灰溜溜地在卢淮安七七之后带着妻儿回了奉天府守自己的家业。

卢淮安生前虽有三妻,却未立嫡妻,洛素纹在后来的日子因是平山候母亲,享尽了荣华富贵,更成为皇城卢氏的先祖。

*

〖池宪〗

天隆二十年,池老太太在儿子池宪的任上病逝,又过半年,池宪染病,没过多年也跟着去了,临终前的那几天夜里,池宪总做一些奇怪的梦。

在梦里,他去了顺天府求学,还赢得了洛三娘的看重与真心,顺风顺水,只做了不到一月的庶吉士就成了御前近臣、五品侍读,再后来又做了侍读学士,又得岳父洛康提携进了户部任侍郎,那一年,他还不到三十岁…

在梦里,他与窦华浓勾搭成奸,毒杀洛三娘…

“窦华浓,你这个贱\妇!”

他愤然大怒。

章氏静坐在侧,连唤数声,方将他唤醒。

池宪睁眼,过了良久才回过神,梦里的一切太真实了,他又忆起池宓说过的事,也许那不是梦,根本就是上一世发生的事。上一世他辜负了洛三娘,今生注定要步步维艰。

池宪握住章氏的手,“我逝之后,你带政哥儿、敏姐儿回皇城,池家还有一份家业,足够你们母子衣食无忧。”

章氏嫁他之后,育下一个儿子,嫡长子政哥儿,庶女敏姐儿乃是侍妾所出,比政哥儿大一岁。

敏姐儿的生母因容貌酷似窦华浓,是被池宪活活折腾死的,池宪怨恨窦华浓给自己带来的污点,变着方儿地折腾,什么折腾人的法子都能想到。

天隆十七年秋,姨娘病重,就算是病重,池宪也不会放过折腾她,完全拿她当发泄物,结果当天夜里就把她给折腾得没了性命。

临终前,姨娘只咒骂了一句:“窦华浓,我恨你!恨你不得好死!”

窦华浓确实不得好死,染了脏病死在花柳巷中。

池宪对章氏道:“善待他人,善待自己,天理循环自有报应!”

这,是池宪留给妻子章氏最后的遗言。

他这一生一直想出人头地,事事不遂愿,最终死在知县任上。

池宪病殁,章氏带着儿女护送婆母刘氏、丈夫池宪的灵柩回京,原想寻池宓,不想池宓已经跟着卢淮安去了山西太原府任上。

近来,章氏听说池宓随卢淮安回京了,往府里递了几回信,因平山候府现在是权贵,要入府门也不易。章氏想的是走了池宓的门路,看能不能通过卢淮安给自己的儿子池政谋一官半职,到底是官宦门第,哪怕是个小吏也能得人高看两眼。

求见了数次,两个月,眼瞧着就入了冬,这日章氏得了回信,让她明日一早入府。

章氏带着儿媳、美貌的庶孙女进了平山候卢府,因来得早,还未到辰时。

路口上,卢淮安正眯着眼睛打量着新入府的妇人。

一边的小厮禀道:“回相爷,是池姨娘娘家的嫂嫂与侄媳奶奶、侄孙女。”

卢淮安问道:“那小姑娘是池家人?”

“是。”

卢淮安蓦地忆起:洛师妹生平最讨厌池家人。

第344章 番外-卢淮安5

卢淮安蓦地忆起:洛师妹生平最讨厌池家人。

他不由勾唇道:“池家小姑娘生得倒算貌美。”

“回相爷,确实是个小美人。”

章氏跟着引路的婆子进了池姨娘的院子。

池姨娘而育有一男一女,而今独居一处寝院,那么多的侍妾,她今生算是熬到了最好,被她算计、斗死的不少,这秋枝张狂了一辈子,还是被她给弄死了,她池宓好歹两世为人,明白你不狠,就只有被人害的,所以下手狠辣,但又做得干净。

章氏进来时,池姨娘的儿子卢七郎、女儿卢六姑娘也在。

卢七郎一瞧到池家庶女,双眼发直,十五六岁的模样,是他表兄池政的庶长女,因章氏一早就想到要到要替儿子仕途铺路,特意觅了美貌女子给池政为妾,便为了生漂亮的庶孙女。

池政十六岁时就成亲了,至今也不过三十三岁,儿女就有九个,庶出、嫡出皆有,嫡出有二子一女,其他六个皆为庶出,几个庶女一个比一个生得好。

章氏见到池姨娘就开始说家里的事。

池姨娘一听池政有九个儿女了,惊道:“池政才三十三岁罢,我记得是天隆十三年生的。”

“正是三十三,娶的是京东县书香林家的姑娘为嫡妻,纳了四房侍妾,这是大姐儿,今年十六。嫡长子与她同岁,也十六。”

池姨娘笑着指着自己的女儿,“这是府里的六姑娘,今年十六。”

章氏的眼睛闪了又闪。

池姨娘心里一阵鄙夷,“太太近来替她相看了几户人家,有礼部侍郎家的嫡次子,也有工部侍郎家的庶长子,个顶个都是好人家,还有一个是云州知州,我都不知道挑哪家了?”

卢六姑娘垂着头,被池姨娘几句话说得面红耳赤。

是卢家的庶女又如何,这所嫁的男子一个比一个好。

卢家今非昔日,有爵位,还是丞相之女,可不得细细挑个好的。

卢七郎笑眯眯地看着池大姑娘,“表嫂家的姑娘生得可真好看。”

卢六姑娘蹙了蹙眉头,刚才章氏听说她十六,那模样让她觉得厌恶,“七哥说的什么混话,父亲没有兄弟姐妹,母亲结义了两个姨母,一个是唐家表兄,一个韩家表兄,哪来的什么其他表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