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女临门:暴君的伪善皇后上一章:第 252 章
  • 贵女临门:暴君的伪善皇后下一章:第 254 章

卢七哥突地忆起,卢六姑娘瞧中镇北候四房的公子,那公子文武兼备,生得又好,卢六姑娘那天去洛素纨屋里请安遇上了,自此后,就给记挂上了。

章氏面容一沉。

章奶奶也面有窘意,卢六姑娘说话还真不留情面。

唐家、韩家现下门第显耀,就成了她的表亲了,居然不认旁人。

卢六姑娘起身道:“姨娘且忙着,我得去母亲那边瞧瞧。”

池姨娘大声道:“以卢家的规矩,你要订亲,太太指定是要问你的意思,就选云州知州,虽是继室,可先头太太就生了一个姑娘…”

卢六姑娘恨不得找个地缝钻下云,真是丑人多作怪。

这种事情,她能去选吗?自有长辈们做主。

章氏与池大姑娘使了个眼色,池大姑娘连连道:“六姑娘,我瞧府里景致迷人,不知能劳六姑娘介绍一二不?”

卢六姑娘放缓了脚步,想着自己认识的朋友不多,多认识一个也不错,两人出了院子,行到花园,正见卢淮安在那儿练拳。

卢六姑娘福了福身,唤声“爹”。

卢淮安一边打拳,一边问道:“你的婚事,先莫急,你母亲那儿正相看着,再过些日子许有更好的。”

卢六姑娘揉着帕子,“爹,韩家十二表哥,不知道,不知道…”

“他?”卢淮安摇头,“他生得年少,实则二十五了,孩子都有四个了。”

卢六姑娘怔了一下。

池大姑娘心里暗道:还以为是知规矩,敢情闹了半天,自己瞧上了一个。

卢淮安微微凝眉,扫了池大姑娘一眼,想说什么又止住了。

卢六姑娘猜到卢淮安有话说,对池大姑娘道:“你且回去罢,我爹的茶水凉了,我得重新沏一壶热的。”

池大姑娘似有不乐意。

经不住卢六姑娘的丫头催促,她福身回了池姨娘的院子。

卢淮安低声对卢六姑娘道:“昨儿皇上问起卢家姑娘,你几个嫡姐早出阁,现下年纪相当的就你。为父与皇上夸了几句,皇上说明春要给几位刚成年的皇子选嫡妻、侧妻。你与为父说句实话,你愿不愿嫁入皇家?若是愿意,为父在皇上面前的体面,虽不能嫁给皇子做嫡妻,这侧室还是使得。”

今生儿子多,嫁入皇家好歹也是皇亲国戚,高人半头。

卢六姑娘一脸通红。

卢淮安道:“你母亲相中的是十九皇子,他的生母是颖妃,养母是慧妃娘娘,慧妃因着仙逝德圣皇后的缘故,对你母亲另眼相看。十九与太子走得近,以你的身份,能争取个侧妻位。你以为如何?”

卢六姑娘弱弱地道:“女儿听父母的。”一说话,福身飞野似地跑了。

嫁十九皇子,这位皇子明年就弱冠了,就算有几个侍寝的,皆得娶了嫡妻后才能给名分,卢六姑娘自是愿意的。

卢六姑娘想回南堂,然,走到林间突听到一阵怪异声,心下怪异,服侍丫头轻扯一下,她寻声望去,在一片花木丛中,卢七郎正压在一个女子身上,那女子露出大片的雪白香肩。

主仆二人一惊,卢六姑娘大喝一声:“七哥!”

卢七郎一惊,那女子一翻身爬了起来,扭头哭着跑开了,所奔的地方正是往卢淮安习武之地。

卢淮安冷不妨一个小美人钻到怀里哭。

卢七郎追在后头,一看池大姑娘往卢淮安怀里钻,气恼不已,他一个二十五六的大好男子,难不成不比卢淮安好,是了,他没官职功名,哪里比得卢淮安位高权重。

卢淮安柔声问道:“姑娘,这是出了什么事?”

“相爷,卢七爷对我无礼!”

“七郎——”

“爹,我没有,是她勾\引我的。”

“请相爷做主,小女没有,小女要去姑奶奶屋里,他在路上拦住小女,还扯小女的衣裳。”

第344章 番外-卢淮安6(三更)

“请相爷做主,小女没有,小女要去姑奶奶屋里,他在路上拦住小女,还扯小女的衣裳。”

池大姑娘说着把自己的肩露出来,“他扯小女的衣裳,小女并没让他得手。

卢六姑娘追了过来,一看到池大姑娘没脸没皮的勾\引男人,调头就走,瞧了都脏眼睛,姓池的就没一个好东西,也算是体面人家的,自己倒把肉露出来了,说她没勾卢七郎,连她都不信。

卢淮安在风里雨里行了几十年,这还不明白,这是人家勾他呢,看着这样年轻的身子,心下一动,将池大姑娘横抱怀里,大踏步去了自己的练武功。

池大姑娘还想与卢淮安玩欲迎还拒,只卢淮安是习武之人,直接硬得手。

完事后,卢淮安整好衣袍,对婆子道:“去问问池姨娘是什么意思,送通房美人,怎的才一个,这自来送通房不得都是成双地送。”

池姨娘听了话,愣了半晌。

卢七郎立在一边,愤愤地骂道:“不要脸的贱\货,在后花园里头对着父亲宽衣解带,没脸没皮…”

什么时候池家的姑娘这般不值钱了。

池姨娘让人打听了一下,听来的消息还真是如此,觉得娘家给她丢了大面子,现在她又去召儿给卢淮安再弄一个美人来。

她还指望卢淮安给卢七郎谋个一官半职呢,而且卢六姑娘的婚事还由卢淮安与洛氏捏着,她不敢开罪。

卢六姑娘因亲眼瞧见池大姑娘勾\引她父兄的事,越发瞧不起池家人,连带着连池姨娘都有几分瞧不起。

章氏为了给儿子谋个官职,到底又挑了个美貌丫头送来,又与人给池大姑娘递话,让她想办法给娘家父亲谋个实缺。

卢淮安自然知道他们的谋划,给池政谋了个应天府县丞的实缺。

池政牺牲了一个庶长女,换来一个实缺,欢欢喜喜地带着宠妾赴任。

卢六姑娘听说后,更是心下鄙夷。

冬去春天,第二年春天,卢六姑娘原要许给十九皇子,可慧妃一听说卢六姑娘是池宓所出,就不乐意,提议把卢三姐许给十九皇子做正室。

慧妃因着德圣皇后的缘故,很是瞧不上姓池的,即便是池姨娘生的女儿也不喜欢,更是在十一皇子与十九皇子念叨了一番早年池宪、池宓干的那些混账事,说完之后,还一脸的瞧不上。

“就说是十九的侧妃,本宫也要挑了出身清白的嫡女,这种扶不上台面的妇人所出,就是贵妾都是抬举她。十九娶卢三姐好,卢三姐的父母虽不在了,可最得卢淮安夫妇疼爱,就是平山候世子卢大郎,也视若己出。卢二郎就这么一点骨血,定是极好的…”

原是慧妃在宫里与洛素纹、皇子们说的话,不知怎的,就连卢家的女眷也知道。因慧妃嫌弃卢六娘的亲娘是二嫁的,又说她亲娘年轻时候不守妇道,一时间皇城的名门竟个个不愿求娶,说的不是继室就是庶子。

卢六娘听说后,躲在屋子里大哭一场,心里暗怪池姨娘累了自己的亲事。

卢七郎谋了个冀州某县的编修,带着妻儿去了任上。

洛素纹听到外头议论池姨娘年轻时的混账事,生怕她影响到了洛家几个嫡出孙女的亲事,卢七郎临走的前几天,她就道:“七郎,把池姨娘也带去任上罢。”

池姨娘惊了一下。

洛大/奶奶想着自己的儿女大了,赶走池姨娘也好。

卢淮安自是晓得洛素纹的打算,只不作声,“池姨娘跟着去也好,到底是你亲生的,一道去罢。”

池姨娘问道:“婢妾随七郎去任上,六姑娘这儿…”

洛素纹毫不客气地道:“没听外头的传言,就是因为你,连六姑娘的婚事都变得艰难了。待你走了,我就对外说,六姑娘是我跟前长大的。总不能让她给人做填房、给人当侍妾去?”

池姨娘方才回过味儿来。“要婢妾说,就早前说的那个知州…”

立有旁的一个姨娘轻啐道:“池姨娘,都现在了,你还念着知州呢?人家听说六姑娘是你生的,怕六姑娘难守闺训,回头就求娶了刑部侍郎家的庶长女为妻。我可听说,亲事都订了,婚期都选了,就在两月后的初六…”

洛六姑娘眼里有泪,她是正室跟前长大的,怎么外头人就说她怕是被池姨娘教坏了。

整个皇城,因为卢家的回归,恨不得把卢家的丑事都挖地三尺地寻上一遍,这不,池姨娘年轻时嫁过两次的事,又婚前失节的事都被人挖了出来,还说她在报国寺与一个叫顾勇的私会欢好,被很多人瞧见过。

有这样的亲娘,但凡体面人家,要娶什么姑娘进门,自是要明查暗访一番,这一来,好人家都不愿娶洛六姑娘。

又因近来,池大姑娘干的那出事,也被人传出去了,洛六姑娘因生母池姨娘与池家是姻亲,又被人质疑说道,虽有平山候、大丞相的父亲,可难保外头传得难听。

池姨娘想着跟了卢七郎去也不错,到底是他的亲娘,到了外头还不如正经太太那样过得自在,只是卢七郎此次去的是成都府都江堰任知县,她前世就是在成都府病逝的,对那个地方,她颇有些怀念,还真想去瞧瞧。

卢七郎带着池姨娘、妻儿姬妾离开皇城。

洛六姑娘的婚事暂停下来,过了大半年,外头议论的人少了,洛素纹在入宫拜见慧妃时带上了洛六姑娘与洛三姐,慧妃很是喜欢洛三姐,拉着她的手嘘寒问暖,还让她与天月公主作伴玩耍。

因着洛素纹求慧妃帮忙给洛六姑娘寻门好亲事。

慧妃想了一阵,将池宓的女儿嫁给皇子,兜了一圈,也只三皇子天顺还成,卢家的面子都给,就道:“你回去等我的音信,她是庶女,这嫡妃是做不得的,只能为侧室。顺郡王的侧妃病故了,府里得添一个侧妃,我回头与姜婕妤说说。”

之后又等了一个多月。

因慧妃中间说项保媒,姜婕妤亦同意,将洛六姑娘许给了顺郡王为侧妃,两家择日完婚。

洛素纹后来又听人说,池政在任上,又将一个年轻美貌的庶女献给上司为妾,那上司都快六十了,比卢淮安还老,不由得骂了句:“一代不如一代,池宪当年嫡妻降妾又当成美人送人,而今章氏当家,纵容庶长女勾男人到如此不要脸的地步,就算池政得了县丞,也是个不会有大前程的。”

这话,还真被洛素纹说对了。

池政到底长于妇人手,办大事的能力没有,只能办一些小事,一生也没有什么大作为,真真是一代不如一代。

第345章 番外-窦氏兄妹

【】绵州城,唐府。

安玉嫦看着画影上的僧人,这个人是她的兄长窦长庚,直到三年前,听闻名动天下佛学大师智空大师在绵州灵隐寺讲禅,她特意带着三个孩子前去,远远瞧着智空大师面容熟悉,似曾相识。

待法会快结束时,安玉嫦才忆起,那个人是自己的同胞兄长窦长庚。

一别多年,再相见,她已嫁绵州名门唐氏一个无父母,却有两个弟弟妹妹的秀才后生为妻,生儿育女,过着平淡如水又安乐静好的生活。

那些窦氏如日中天,奢华如梦的日子一去不复返,彼时她改名易姓,以另一种方式生活下去。

待她递了名帖拜访智空大师,直至数日后,才有小和尚前来通禀,让她去灵隐寺一见。

智空审视着她。

她亦审视着智空。

智空面容平静。

而她,却早已泪流满面,“哥哥,为什么?窦家男丁就剩你一人,你怎么还出家了。”

“繁华如梦,一切不过是梦一场,又有何好留恋。”

曾经的窦家更胜皇族,最后还不是满门被灭,他见识过百姓的流离失所,这么多年,是在替窦家赎罪。

智空呢喃道:“是德圣救你出来的?”

“是小仙女。”

“德圣是小仙女,小仙女亦是德圣。”

“这怎么会?”

智空勾唇苦笑,“信则是,不信则不是。”

信亦或不信,又有什么打紧的。

安玉嫦道:“我乍死离宫,后来在绵州落脚,之后有媒人前来说亲,介绍的是绵州名门唐家子弟。夫君上头无父母,底下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我嫁妆还算丰厚,嫁到唐家后,日子过得不错。后来小叔与妹妹各自婚嫁,我备了些家业、嫁妆,分了家。与丈夫、三个儿女同住。夫君疼惜,并不曾纳妾,家里虽不是大富大贵,吃穿用度倒也不愁…”

智空微闭着双眼。

当年一别,她笑颜如花,还打趣他,说他还是自建一座寺庙的好。

也因为她的话,他自剃为僧,收罗佛经,苦心研读,又因年轻有为,与一些高僧往来,三十岁时便有了些名气,又得高僧们指点,便有了今日的成就。

“金锁易名安玉锁,得嫁小叔为妻,她出阁时,我给了一百亩良田又两个铺子,另有五百两银子,现在生了五个儿女。因我们是姐妹嫁兄弟,妯娌感情比旁人更好些。”

当年,他托她照顾窦长安一二,而她却想法将窦长安与金锁主仆带走宫闱,又给她们安排新的身份,置下一份嫁妆,让她们平静、安好地活下去。

智空静默地聆听。

安玉嫦说完自己的话,一时间竟无语再说,只静静地看着智空那空空的脑袋,上头烧了几个戒疤,一袭僧袍穿在身上,是一代高僧模样,悲凉与凄苦一时间涌上心头。这二十多年,她习惯与小叔、玉锁当成亲人,互为依仗,这一路也有风雨,也有坎坷,走到而今,心平静了,安宁了,日子也渐次平淡下来。

对于自己的过往与身世,安玉嫦不愿提,可后来丈夫还是察觉到了异样,在他追问下,她只说了自己是罪臣之后,在家破人亡时得人襄助来此安身。

智空拨着佛珠,“回罢!回罢!前程往事皆如梦,惜取身边人…”

以往的亲人如梦里人,而她身边的丈夫、小叔、妯娌、儿女才是她现在的亲人。

兄妹相见,没有熟络地叙旧。

他的淡然让她无以应对。

智空欣慰中更有祝福。

洛俪言而有信成全了长安的一生平淡顺遂。五百万两银子,不过是死物,唯有活着的人才是无价,人这一生,钱太多是祸,这样就好,安玉嫦过得平淡而知足,有儿有女,有夫有妹,就像万千平凡的百姓一样。

安玉嫦回到家后,绘了一幅高僧图挂在家中,每逢初一、十五就拜祭一番,只盼智空能佑她儿女,能护他们一生平安。

门外,传来婆子的声音:“太太,三\奶奶终于生了。”

安玉嫦急切地问道:“是男是女?”

“回大太太,是个小少爷,长得像三爷。”

长子在三年前便已娶亲成家,这是安玉嫦的次子,前岁腊月成的亲,而今也有后,她的膝下已有三个孙儿孙女。到了三月,嫡幼女也该出阁了,她还在琢磨给女儿添些什么嫁妆。

“快与二太太禀报一声,就说三\奶奶母子均安,免得她跟着挂念。”

新的生命降临,家里又添新成员。

第346章 番外-纪玄均

【】德圣皇后薨,举国哀。

同年四月,卢淮安被天隆帝流放太原府做知府。

纪玄均请求皇帝愿辞去龙影司侍卫一职,他原来自江湖,因祖上系出名门,他还是想以文入仕。

守护的人没了,他像个失了主心骨的人,他一次次地问自己,往后以何为信仰活下去。

如果,他早些表白,是不是洛俪就不会死。

那样美好的女子,如清风明月,就这样殒落于深宫。

她的纯洁,她的才华,她的温婉,与她的固执与坚守,都成为一道最美的风景。

卫王府掌珠郡主正与家中的长辈吵闹,已是拿定主意非纪玄均不嫁。

纪玄均不娶,掌珠郡主不嫁。

掌珠郡主一见纪郎误终身,竟是谁也看不入目,入不了心,只心心想做纪郎一个人的妻子。

几年后,纪玄均应考,一举被天隆帝钦点为状元。

他打马游街的那天,掌珠郡主特意立在街头,送了一大束自己用鲜花扎成的花环,亲手套在他的脖子上,不顾世人的眼光,搂住纪玄均胆大的香了一口。

卫王世子妃被女儿气了个半死,卫王世子见拗不过爱女,为遂爱女心愿,只得再派官媒上门提亲。

纪玄均因德圣皇后之死,与卢淮安绝了兄弟情分,这一生他都不会原谅卢淮安,他们兄弟的缘分亦走到了尽头。

他住在德圣皇后当年所赠银钱置的府邸中,自己打理那一份不算厚的家业。

他不想娶掌珠郡主,可又感动于掌珠郡主的真心,又过了些日子,在卫王府第三次提亲时,他终于应了。

天隆十八年正月,纪玄均在皇城迎娶掌珠郡主为妻,十里红妆一时羡煞旁人。

纪玄均武功高强,以文入仕,行事沉稳,颇得天隆帝赏识。在翰林院做半年的庶吉士,接替唐大满御书房侍讲一职。后,做过知州,又回皇城做都察院御史、左都御史、做过巡视钦差,做过一部尚书,成为天隆帝身边最受器重的大臣之一。

纪玄均一生,唯掌珠郡主一妻,夫妇二人育有两子两女,感情深厚。

纪玄均因卢淮安毒害德圣,终其一生,都未原谅卢淮安。即便后来,卢淮安回京为官,兄弟俩亦是相见点个头,当成寻常的臣工间应对相处。

后,卢淮安使官媒上门,愿将自己的嫡长孙女许配纪玄均的嫡长孙。

纪玄均想都没想就回拒了。

“天下又不是没好姑娘了,他卢淮安想与我做亲家,想都别想。”

他瞧不起卢淮安,即便他贵为丞相又如何,就卢淮安当年做的那些事,他还真是瞧不上眼。

彼时掌珠郡主暖声道:“不同意就不同意,没的开罪他作甚?”

“别人怕他,老子可不怕他。”落音时,他对掌珠郡主道:“让大郎娶洛家嫡女。”

掌珠郡主想到整个洛家嫡系:洛径有两个儿子,听说原是三个的,嫡幼子在任上染病早夭。两个儿子都已经娶妻生子,听说他倒有孙儿缘,孙儿一个一个地出生,两房儿媳盼星星似地,这才盼来了孙女,算算年纪,现在还不到十岁。

太小了!洛径这一房是不能结亲了。

洛征有五子一女,儿子居长,倒听人说这女儿洛迪,没有男儿的学识,倒有男儿的性情,小时候皮得寻常三个儿子都没她一个淘气,长大了,颇有些侠义风范,更像个男儿性子。后来,江南一带的书香名第都知洛征的女儿洛迪是这性子,不敢求娶,反是被镇北候韩家给娶进门了。

韩家原就征战沙场,又是武将世家,就喜欢这种侠义之风的贵女。洛迪嫁过去,颇得长辈喜爱,尤其是韩二老爷夫妇,快拿她当女儿了,谁晓得洛迪成亲后,中规中矩,相夫教子,这学问听说也是不差的。她的长子才八岁,就已熟读经史典籍,武功在兄弟里头也是极好的,听人说,这孩子在同龄孩子里那是数一数二的好。

早前还觉得洛迪是野小子性子的人家听说,不由得轻叹一声“洛家嫡女,就没一个差的。”

可洛征的孙女不是早就出阁了,要不就是年纪偏小,不合适。

洛徘有孙女,是庶子所出的嫡孙女,这身份只是配不上纪家的嫡长孙。

洛徊有三个儿子,可洛家这辈的孙儿孙女都不是顺天府洛家长大的,都跟着父母在任上长大。

洛律也有孙女,但洛律这个是个混账东西,年轻时闹的笑话不少,就他两个嫡子都争气,庶子全是一个不如一个,外头都直骂他的庶子就不陪配洛,气得洛家的家主洛廉险些没赶出去。

“怎么?不行吗?我瞧着洛家姑娘好,规矩学得好,又知书识理…”

当年被世人说得最不堪的洛三妹洛迪,人家嫁人生子后,能压住多少人,将丈夫收拾得服服帖帖,过门就生了两个儿子一个闺女,又旺夫,又有本事。

夫妻头晚商议这事,次日黄昏,纪大哥儿就听说,进了屋子,笑眯眯地道:“听说洛家庄有个叫洛保的,此人是个举人,颇有些学识,他有个嫡长孙女洛九妹,是洛家庄七房的姑娘,是前年蘅芜女学毕业的梅班学子,人…还不错。”

不用说,掌珠郡主也明白,这是她孙儿瞧上那个叫洛九妹的。

纪玄均听说后,使人打听了一番,原来洛九妹在江南颇有盛名,就连洛家嫡长江也颇是喜欢,更有“小洛姬”之称,据说此女的书法极好,颇得洛保疼爱,而今说媒的人把洛家庄的路都要踏平了。

隔日,掌珠郡主就使了人去江南求娶。

又是一代人了,纪家的子嗣虽不多,可还算个个得体。

纪玄均伸手牵住掌珠的手,“再过几年,我就辞官告老,去乡下庄子住。”

掌珠道:“无论你去哪儿,我都陪着你。”

此刻,长孙的寝院里红烛摇曳,红通通的屋子映在新娘子姣好的面颊上,新人四目相对。

洛九妹道:“你是名门公子,可我父祖都只是举人…”

所有人都说,出身门第不配,可他在江南一见,还真说服家中长辈来求娶。

“只要我们好,比什么都强。”

这,又是一段恩爱夫妻的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