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女临门:暴君的伪善皇后上一章:第 262 章
  • 贵女临门:暴君的伪善皇后下一章:第 264 章

说了几句吉祥话,何半仙告辞离去。

沐子轩奉上婚书,“今有婚书为凭,在下沐子轩愿求娶沈莉莉为妻,另有订亲莲花钗一支。”

梁氏问沈二爹、沈三爹:“你们怎么看?”

胖媒婆啊哟一声,“沈二壮、沈三壮,你们还犹豫什么,这么好的良缘,上哪儿找去。”

沈三爹不说话,心里不舒服。自家养了十三年的姑娘,这就要许人订亲了。还想着家里日子好过,也学着钱家那样,给自家姑娘买一个侍女来服侍,让家里的姑娘也享享千金小姐的福。

沈二爹道:“娘子,你做主罢。”

梁氏道:“今儿就订下罢,只明儿这礼数可得一一尽周全了,别人家闺女该有的,我们莉莉也得有。”

沐子轩揖手道:“不知梁大娘收银票还是银子?”

第357章 沐洛缘-成亲2(三更)

沐子轩揖手道:“不知梁大娘收银票还是银子?”

“你把银票备好,明儿请钱老爷、石秀才来做中人,彩礼、衣料、首饰、喜饼都得齐全!”

沐子轩道:“今儿有劳胖媒婆跑一趟,明儿还得劳你再来一趟。”他又掏了一个银元宝,又是一枚五两的,“在下是咸城人氏,曾在皇城为官,可本镇的钱老爷、石秀才都不认识,还请胖媒婆跑腿说项,这是给你老的茶水钱。”

胖媒婆看他阔绰,虽是做官的,没有官架子,人又长得好,“好说!好说,公子明儿几时送彩礼过来,与我约了时辰,我好预备。”

“明日午正。”

“好,好,明日晌午,我定带着中人过来。”

沐子轩谢了胖媒婆。

胖媒婆揣着沉甸甸的银元宝,心里乐开花,这才刚开始,就给了这么钱,一瞧就是大地方来的有钱人,家里不差钱的。

沐子轩暂时住在东院,与沈杉同一个院子。

沈杉对于这个未来的妹夫,说不出有多少好感,却也有不讨厌,只是这年纪略微大了些,听说已经快三十了。着实偏大了些,比他妹妹长了十五岁呢,真真是老夫少妻。

此次天刚亮,沐子轩就骑马去了侠义镇,拉了沈杉一道去,到了镇子彩买了绸缎、葛布、细麻布等,又买了喜饼、首饰等物,请了镇子上的货行伙计送货到草庙镇。

待他们回来时,正近午时。

钱老爷听说沐子轩的来头,想着人家是状元郎,还是做过大官的,再想沐家出过几位皇后,乃是真真的名门望族,自是乐意做中人。

石秀才就更不屑说了。

沐子轩带着浩浩荡荡的人,敲锣打鼓去沈家送彩礼。

镇子上像炸开了锅,许多瞧热闹的百姓都围在沈家大门外:

胖媒婆扯着嗓门道:“咸城沐子轩公子求娶沈莉莉姑娘,彩礼二万两银票!”

二万两银票的彩礼!

从来没人送这么重的。

百姓们议论纷纷,有羡慕的,有仰望的。

“这门亲事,肯定是梁大娘的娘家哥哥给玉成的,一瞧梁老爷就是官家老家。”

“我瞧也是。”

“草庙镇的姑娘多了去,有几个攀上名门贵公子?定是中间的保媒人给玉成的。”

多少年了,也只这么一个。

有个好娘家就是好。

沈家的沈柏去德州迎娶他表妹为妻,那可是官家姑娘呢。

现在沈家的姑娘也嫁了一个好婆家。

简直要羡慕死人了。

“各色绸缎十二匹,葛布六匹、细麻布六匹、纱绡六匹;首饰头面六套,赤金红珊瑚一套、赤金珍珠一套、赤金蓝玛瑙一套,翡翠首饰一套、银首饰两套;满堂香喜饼全套、喜馒头一百个;金猪头一对。”

从来就没有这样送彩礼的,头面首饰、衣料绸缎全都齐全了。

满堂香的全套喜饼,这可不便宜,他们寻常百姓也就是听一下名字。

二万两银票,自要过中人的手,送的布料、首饰、喜饼等物,也要请中人瞧看,这是草庙镇的规矩,一示体面,二示自家姑娘尊贵。

罗莉莉躲在自己的房间,透过窗户看沐子轩领着人进了正院的院门。

又有一个清瘦的中年男子进来,再有一个老儒生模样的进来。

今儿一早,梁氏特请了交好的三家妇人过来帮忙做中午饭,厨房里备好肉菜,只等客人一到就摆上桌。

钱老爷在沈家吃酒,沈二爹哄得心下直乐,不到一个时辰就吃醉了,由着沈家庄的后生给扶回钱府。

石秀才也好不到哪儿,嘴里念叨着:“草庙镇飞出金凤凰,沈家好福气…”

梁氏想着家里突然多了那么大一笔钱与首饰,着实不大踏实,往后出门,家里都得留人。她现在怕东西丢了,着实沈家有巨财又露了面,心里害怕。

一晚上过得提心吊胆。

就连沈二爹也没睡踏实。

沈三爹起来时,只说了一句:“不应该收这么多彩礼和东西!”

梁氏恼道:“我怎知道沐公子张罗这么多。”

沐子轩此刻正从外头进来,手里提着包子、还捧着一个大钵,“岳母若是不踏实,就早些把俪儿嫁给我,首饰自然由我带回家沐家。那笔彩礼,你们可尽快给几个妻兄置成娶媳妇的聘礼,都花出去,不就踏实了。”

梁氏气哼哼地道:“彩礼我也置成嫁妆,首饰更是嫁妆。”

沐子轩道:“岳母,要不你先把俪儿嫁给我,我保证等她及笄了再圆房。你意下如何?”

上回就是下手慢了,结果生出事端,这一次一定要先下手为强,早些把人带回去。

夫妻三人想着因为家里得了一大笔钱财,担心怕人来抢,真是难受死了。

梁氏对着沈莉莉的房间,“莉莉,沐公子说要你与他尽快完婚,你意下如何?”

沈莉莉正在对着镜子梳头发,答了一声:“娘,我都听他的。”

“真是女大不中留。”

梁氏觉得沐子轩就是故意闹这么大动静,她敢打赌,今天赶集日后,明日肯定整个草庙镇都知道,弄不好要轰动整个大榆县,着实从来没人这么干过啊。

梁氏摆了摆手,“我们家的规矩早就坏了,得!得!你去找何半仙给你看期,再寻胖婆婆来,早早把婚期定下。只你答应过,莉莉及笄才能圆房,你要敢说话不算话,老娘提着刀把你阉了。”

屋里的沈莉莉失声笑了起来。

梁氏冲着她大叫,“真是个臭丫头。”

而此刻,钱老爷家的几个庶女,此刻瞪大眼睛:“是吗!真送了二万两银子的彩礼?”

他们钱家就说有钱,可所有家业加起来,也没这么多钱。

有婆子道:“听说那六套头面首饰,一万五千两银子也下不来。”

“不愧是名门望族家的公子,就是有钱。”

姐妹俩集体难掩羡慕。

“我听外头的百姓议论,这门亲事,面上请的是胖媒婆,真正背后保媒的是沈莉莉的亲娘舅。梁家是官宦门第,听说与郑国公府是亲戚,与云王妃也有亲…”

“说不得是云王妃保媒。”

只有这样的身份,才能让名门望族的公子来求娶。

草庙镇三百年也没出过这样的新鲜事。

钱家庶女们集体羡慕了一阵,自家怎么这样权贵亲戚相帮。

第357章 沐洛缘-成亲3

钱家庶女们集体羡慕了一阵,自家怎么这样权贵亲戚相帮。

到中午后,又一件事传出来了。

“沈莉莉和沐公子订下婚期了,十月十四!”

“十四?这可没几天。”

“听说沐公子在侠义镇买了一个三进宅子,要在那边完婚。”

“这么快!”

“沐家是什么门第,朋友遍天下。沐公子可是洛门弟子,得过洛子指点学问,还是洛山长的得意门生,洛门弟子遍天下,他要娶妻成亲,一句话,这帮忙的人多着呢。”

不管怎么样,那就是沐子轩要与沈莉莉完婚成亲了。

沐子轩时常往返在草庙镇、侠义镇之间,还写了信将安忆城给唤来,又向梁俊、唐大满借得力下人使。

梁俊脱不开身。

唐大满想着与沐子轩是同窗,又是朋友,请了几日假,领着自家帮忙的下人赶抵侠义镇。

十月初七,沈松、沈桦与梁远诚从县城回来,一入镇子就听说沈莉莉与沐子轩订亲,现在又要完婚的事。

沈家兄弟这次县试,双双过试。

着实大榆县的读书人少,今年统共才三十六个人参加县试,知县大人一瞧,挑了勉强像那么回事的过试,沈松兄弟近来恶补一番,属于文章上乘的人选,再加上书法颇有洛门弟子的风格,他一高兴全给过了。

知县巴不得多过一些,今年过县试的有二十二人,与往年差不多,只要过冀州的府试、院试,这又要几番筛选。

沈桦一进家门,就往正院跑,进院门就问:“娘、二爹、三爹,怎么突然姐姐就要出阁了。”

沈二爹恼道:“你以为我们想?是沐子轩那人太狡猾,送彩礼那天送的好东西太多,你娘和我们近来都睡不踏实。尤其你三爹,这几天黑白颠倒,白天睡觉,夜里都守着库房,生怕首饰宝贝丢了。

要是以后天天这样,我和你娘就别过日子。索性让你姐早点嫁出去,把二万两彩礼,再那些值钱的首饰都搬到沐家去,我们才不给姓沐的守宝贝。”

梁远诚想笑,世间还有这么可笑的理由。

但回头又想,大户人家有若干钱财,有武功高强的护院。

沈家可没下人,也难怪他们紧张得不成。

因为沐子轩大手笔的连番出手,消息很快就侍到县城去了,最后连冀州府衙门也知道。

冀省知州若有所思,看着面前的唐大满,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娄知文,他们可是同拜在洛廉门下,“沐子轩要娶草庙镇的姑娘?”

唐大满道:“我是最近几日接的消息,写信要借我与梁俊家的下人一用。这不,我特意请了假,带着下人能帮他完婚。他总算是成亲了,就连先生那儿都写信问了好几回,他告诉了我,我不能不来道贺。”

娄知文道:“我知道这消息,少不得要去吃喜酒。”

毕竟有同窗之谊。

唐大满自冀州到大榆县,他是找娄知文借官兵一用,沐子轩写信的时候,还得意洋洋,说他要娶亲了,还给人送了二万两银子的彩礼,又送了多少头面首饰等等。

沐子轩是上过沙场的人,对于他,只怕有的是家底。

旁的不说,就是韩家面上瞧不出,家里的珠宝首饰却是不缺的,都是从沙场上抢来、夺来的,每夺下一座匈奴城池,那些贵族的宝贝就进了他们的腰包。

娄知文瞧着安忆城,“这个小公子是…”

唐大满道:“沐子轩的徒弟,医术不错,现在会抓药,还能给人瞧风寒、治胃病。”

娄知文这才忆起,沐子轩最擅长的是医术,当年在书院,那就是出名的圣手。

十月初十,唐大满抵达侠义镇,一瞧沐子轩买的那座三进小宅子,“你真要十四成亲,这宅子一点都不像要办喜事的样子。”

“你是过来人,不是请你来帮忙,怎么没带嫂夫人来,她可是出名的贤惠能干。”

唐大满心里暗道:想到真美!原来让他来帮忙,还真是帮忙,什么都没准备,就让他来呢,他心里暗暗叫苦,又不能不帮忙,他们这么多人里头,就沐子轩现在还是独身一人,早点娶妻也好,可不是他们共同的愿望。

唐大满没觉得沐子轩娶一个乡下姑娘有何不妥。

唐大满与带来的婆子、下人吩咐了一声,众人各自开始忙碌,侠义镇什么东西都齐全,需要银子找沐子轩,不到半日就能布置好了,有了几分要办喜事的喜庆。

十月十三早上,娄知文带着官兵到了侠义镇,住进了沐子轩买的小宅子里。

沐子轩去了草庙镇下聘,抬了三十六抬,全是唐大满帮他预备的。

待他一走,唐大满就开始向娄知文倒苦水:“说他要娶妻,我来一看,什么都没有。他说得振振有词,就等我来帮他预备,好在他的银子够多,否则我没法预备了。”

娄知文哈哈大笑。

唐大满心细又是会过日子的,这种给要预备聘礼的事,除了他,旁人还真办不下来。

沈莉莉今儿一天都在自己的闺房,足不出门,沈家庄的小姐妹有过来寻她说话的。

沈春花看到沈莉莉,拉着她的手,“还以为我比你先出阁,倒被你抢了先。我娘又后悔了,昨儿还说要悔婚,何家吓得不轻,老大老二还过来,说待我过门,指定对我好。”

沈莉莉的嫁衣是沐子轩送来的,说是请嫁衣坊做的,很漂亮。

十月十四日一早,沈莉莉坐上喜娇,在沈松、沈杉的护送下,浩浩荡荡地往侠义镇行去,离镇不到一里,沐子轩带着官兵等迎亲队伍就到了,这等阵仗,就算有蟊贼打主意也都歇了念头。

沈莉莉带着二万两银票、八套头面首饰,又几箱子的衣料子,还有六十抬的嫁妆嫁出门了。

未时三刻方抵侠义镇,人一入小宅,鞭炮齐鸣。

大榆县的知县听说沐子轩成亲,带人来道贺,在三不管的地带,但凡听到消息的乡绅也都赶来,场面很是热闹。

沈莉莉折腾了一天,入洞\房不久就打瞌睡,因前世顶得太重,这次的新娘妆是梁氏给梳的,头饰不多不多,恰到好处,加起来也没三斤,倒是轻松得很。

第357章 沐洛缘-成亲4(千字)

恰到好处,加起来也没三斤,倒是轻松得很。

沐子轩应付了同窗,进屋时,就发现沈莉莉倚在床栏上睡得正香,挑了盖头,又小心地扶她躺好,正要褪去她的外袍,沈莉莉就醒了,冲他甜甜一笑。

“等久了?”

“没多久。”

“困了就褪下袍子,先歇下。”

“外面来了不少客人。”

“都是慕名而来的。我收了一个弟子,姓安,名忆城,人不大,还算机警懂事。”

“我今晚瞧见了,我进来不久,他进来送了一碗汤圆,怕我饿着。”

沐子轩道:“先洗把脸,歇下吧。”

“三更了?”

“快四更天。我家没有长辈,不用敬早茶,明儿我再与同窗们说说话,他们知你年纪小,不会怪你的。”

他真好!

沈莉莉脱了外袍,他已拧了热帕子给她,替她擦了小脸,又擦了小手,最后还取了炉上的热水,蹲下身子给她洗脚。

“阿轩!”

“你什么都别说,以前是我对不住你,我只想对你好。”

这是要过一辈子的妻。

他的眼里只有她,就像她千辛万苦也要回来寻他一样。

他怎会不好好珍惜?

沈莉莉静静地看着眸光专注的沐子轩,“阿轩,你是因为我才变得这般憔悴么?”

沐子轩仰头,“俪儿,我休息几日就没事了。”他坐在她的身边,“如果你觉得我老,我吃驻颜丸,至少能年轻五岁。”

“阿轩…”她依在他的怀里,“以后,逢单我服侍你洗漱,逢双你服侍我,我不想总是你照顾我,我也想照顾你。”

“分这么清楚作甚?你受了那么多罪,我想待你好。”

他愿意对她好。

他曾千百次地想,如果上天再给他一个机会,他一定会好好握住这机会。

沈莉莉道:“我好像听到唐大满与娄知文的声音?”

“娄知文是冀州知州,唐大满在德州任知州。”

“素纨呢?”

“素纨与孩子在德州,他们的长子已经启蒙读书,听他说倒有几分读书天赋,次子倒是个皮实的,对读书没甚兴趣。”

夫妻二人说了一阵话,相拥而眠。

次日,沈莉莉睡到寅时起来,进了厨房,看着借来的婆子预备晨食,又在一边打下手帮忙,因她跟着梁氏、沈三爹学过,倒是做得有模有样。

沐子轩醒来时,见身边无人,却见沈莉莉在花厅摆了晨食,“将唐大人、娄大人请过来用晨食。”

沐子轩对着一边立着的安忆城道:“忆城,你去请几位世叔过来用饭。”

安忆城看着沈莉莉,他一直在想,将来师父会寻个什么样的人,原来就是师娘这样的,师父说要出一趟门。这才几日,就突然娶亲了,打了他一个措手不及,看着年纪不大的师娘,举止优雅好看,他瞧得忘了一切,师娘长得很好看,只还有一分稚嫩的脸庞。

沈莉莉今日只着了淡妆,因昨夜睡得晚,脸色不大好看,扑了淡淡的胭脂,显得妆容得体,亦更显娇俏。

娄知文与唐大满过来时,看到沈莉莉都凝了一下。

唐大满心里暗道:这姑娘怎的与云王妃长得相似,应该是比云王妃还美些。当年的德圣皇后如此,而今的沈莉莉也如此。

娄知文只当是沐子轩喜欢美人儿。

第358章 沐洛缘-好字1(三更)

娄知文只当是沐子轩喜欢美人儿。

沈莉莉轻声道:“二位大人请入座,今晨预备了三样羹汤,不知娄大人用什么?”

娄知文有些无措。

沐子轩笑道:“别与她客气,你们不远数百里之遥来帮忙,我们夫妻感谢你们。都是同窗故人,快坐下用晨食。”

唐大满大方落坐,“我要骨汤蛋花粥。”

目光扫过八仙桌,意外地发现上面摆了他爱吃的骨汤蛋花粥。小时候他家里穷,到过年过节时,唐母就会找屠夫花几文钱买几斤猪骨,然后用盐腌上,逢节时不取出三五根骨头,加一大锅汤熬上大半日,待汤变成乳白色时,将骨头取出,再加上米熬粥,待骨米粥要出锅时,就打一个汤花进去,一搅拌。

因着幼年的情结,对唐大满来说,这样的骨汤蛋花粥就是人间美味,即便现在家里日子好过了,他还是忘了骨汤蛋花粥的味道。

一看见有自己爱吃的粥汤,立时对沈莉莉的好感倍增。

目光扫过骨汤蛋花粥,又看到了两们蜀省人饭桌上的菜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