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女临门:暴君的伪善皇后上一章:第 266 章
  • 贵女临门:暴君的伪善皇后下一章:第 268 章

“没绣花?我怎么没绣花,那是暗纹绣,反着光就能瞧见,我娘说,皇城大户人家的贵公子们戴的荷包,都时新这种暗纹绣,绣得太艳了显得俗气。”

林小静忍不住,终于失声笑了起来,这一笑倒是明媚纯净。

钱五姑娘气得不轻,指着沈莉莉连说了两个“你…”

沈莉莉一脸无辜状。

此刻,沈松从外头进来,一进院门,发现堂屋坐了一个贵妇人,退不是,进了不是,最终还是硬着头皮进来。

钱五姑娘娇唤一声:“沈二哥哥…”

沈松立时鸡皮疙瘩直冒,不由得后退了几步,揖手道:“见过钱五姑娘。”转而对沈莉莉道:“妹妹上回买的墨还有没?沐大哥指点我们文章,墨用得快,想寻妹妹借块墨使。”

沈莉莉惊道:“二哥怎不早说,今晨过来时,就该给你们再买些。”

沈松道:“镇上也有的,只沐大哥说,练书法、文章,就得用好墨,如果没有好墨还不如用泥浆习字。可今儿沐大哥指点我们书法文章,定是要用些好点的墨。”

沈莉莉道:“我回屋给你取,我屋里倒还放了几块。纸可够使,着实不行,使人去侠义镇买些回来。”

“娘把纸笔都搁在西字的库房里,由着我们取用,只这墨却是用完了。四弟去镇上买了几块墨,实在不尽人意。”

林小静定定地打量着沈松,看他长得仪表堂堂,个头高,模样又好,不由得动心了两分。

林少平的目光在林小静与沈松身上流转。

沈莉莉福了福身,“林太太,失礼了,我去给我二哥寻墨。”

沈松揖手行礼,“小生失礼了!还请林太太恕罪!”

林太太笑微微地道:“年轻后生爱读书是好事,能得沐状元指点才华,这可是难得一见的好福气。”她刚才听着沈松说话,心里又满意两分,想着自己的长子还没功名,若是能得沐状元指点一二,许能进步,“沈二爷,这是我家长子少平,瞧你们年岁相当,正当结识交往。少平,你陪我们妇道人家也无趣,不如跟沈二爷去沈家书房坐坐。”

林少平也想结识沐子轩,被林太太一说,正合了心意。

沈莉莉从屋里取了墨出来,用纸包裹着。

钱五姑娘热情地道:“沈二哥哥,我想给你绣荷包,我近来绘了几个花样子,你喜难哪种的?”

沈松低头看着自己腰上的荷包,“我有母亲和妹妹做的,还新着呢,不想换,且这式样也是我妹妹帮着挑的,甚合我意。”

我不想换!

那已经是婉转的拒绝了,但凡聪明人都不会自取其辱。

钱五姑娘道:“沈二哥哥而今可是少爷身份,哪有主子只一个荷包的,我再给你做一个,你换着戴。”

“我原就是两个的,两个做了一样的,换着戴的,只旁人瞧不出来。”

沈松接过沈莉莉递来的两块墨,握在手里,又与林太太行了揖礼,转身出了院门。

林少平跟着沈松去了。

林小静的丫头瞧在眼里,此刻不由讥讽道:“啊呀!这世道还真是变了,这大户人家的姑娘几时变得这般没脸没皮?盯着人家少爷公子的荷包看,非要做一个送人。既然钱五姑娘这般得闲,要不你做一个荷包给我,我就喜欢五颜六色的,桃花、杏花都使得,越鲜艳喜庆的越好。”

钱五姑娘恼得不成,愤瞪了一眼,想发作,又想到对方是官宦人家的丫头不敢开罪,跺了一下脚,领着丫头跑了。

刚到院门,就见梁氏进来。

钱五姑娘唤了声“沈伯母”一副要哭不哭的模样。

梁氏轻声道:“钱五姑娘,你亦瞧见了,家里来了贵客,实在不方便与你说话,改日再来玩。”

钱五姑娘一溜烟出了沈家大门。

一出去,她就后悔了,不是后悔来了沈家,而是后悔就这样跑了,她应该继续去西院找沈松。

梁氏问道:“莉莉,钱五姑娘怎么回去了?”

沈莉莉答道:“她说要二哥挑花样子,要给二哥新做一个漂亮的荷包。我说二哥身上的荷花是我和娘做的,她许是觉得面子过不去,心里难受了。”

钱家人以前瞧着草庙镇的百姓,那都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而今碰了墙壁,心里岂能痛快。

梁氏进了堂屋,客客气气地道:“我们二老爷商量过了,他说若是两家孩子的八字相合,是做得亲的。只是我们家情况,林太太也是瞧见的,只怕要委屈娄姑娘。”

第361章 沐洛缘-说亲3

林太太也是瞧见的,只怕要委屈娄姑娘。”

林太太见办成了,只要八字一合,就能订亲,林大手就能在上司面前抬起头来,她也算是帮了丈夫一把。“沈太太莫说这话,这可是娄大人先瞧上你们家沈桦的,就赏识沈桦的才学。”她凝了一下,“沈太太,有件事想请你帮个忙。”

“林太太但说无妨。”

“听说沐状元在指点沈二爷兄弟学问,我家长子少平也是个读书人,能否留在沈家随沈二爷兄弟一道做几日学问。他十月初三也参加了县试,只等州府衙门发布府试、院试的日期,就要去冀州应试。”

林少平已经连考四年了,十二岁就在考,而今都十六了,再考不过,林大手的脸就该难看了,因着是长子,家里更为看重些。

梁氏道:“西院不大,若林太太不怕委屈了林公子,我倒是乐意有人与他们兄弟几个作伴。不瞒林太太,我六哥家的嫡幼子近来也在西院读书,又有我五哥家的长子也在那边。“

林太太蓦地忆起,好像梁氏这个侄儿还是德州的举人,一个举人、一个状元,一起做学问,定会有所收获,“但凡高中入仕的,哪个不是寒窗苦读,他们有单独的院子、书房做学问,这可是多少人家没有的。今儿,我就让少平跟着沈二爷一道读书。”

到时候她再给林少平说一下,让他留意沈松的为人处事,再观察一下沈松的性子,若真是良人,她这当亲娘的,自要替女儿谋划了来。梁氏说的那番话,虽有搪塞之意,但也为实情。

梁氏留了林太太母女在家里用午食。

用罢午食,两个母亲又闲聊了一阵。

林太太告辞离开草庙镇,又叮嘱了林少平好生读书,说家里回头就送换洗衣衫等物过来。

虽是三朝回门,沈莉莉却在沈家住下来了,每日一大早起来习武练剑,又或是捧一本书看,寻几块布来,让梁氏指点她裁剪,她先给安忆城做衣裳,她嫌绣花太麻烦,就配了相宜的布料缝在衣襟与袖口,梁氏又指点她用了最好的针法缝制,不细看,根本瞧不出那是缝上去的,还以为是绣上去的。

刘春儿搭了个凳子,会在沈莉莉旁边学针线,手里拿了个花绷,一块手帕大小的布料,沈莉莉给了她二百文钱,让她自己去买了线绣花。刘春儿没绣多久,就绣成了一团乱线,瞧着哑婶比划了一通。

刘春儿从哑婶手里夺过花绷,“我这不是初学,多做几回就会了。”

哑婶摇了摇头。

沈莉莉问道:“你娘一直就是哑巴?”

刘春儿道:“不是。我听我哥说,是我爹死那个月突然变哑的,以前我娘能言会道,说话的声音可好听了。”

“以前你们在大户人家做下人?”

刘春儿答道:“我不记得了,那时候我太小。不过我哥哥说,他是记得一些的,我爹娘是在皇城一个大户人家当下人,主家也姓刘,家里犯了大案子,就在快出事的那个月,我爹从我头回来,没进门就倒地上,我娘发现我爹口鼻出血,想呼救,却突然发现自己出不了声。”

沈莉莉暗道:莫非是窦氏派的刘家!窦国舅的妻兄刘氏?

她试探道:“你爹娘出事,你不到三岁?”

刘春儿连连点头,“姑娘真会猜,我哥那时已记事,她说当年爹眼里出血,可怕极了。”她顿了一下,“之后没多久,主家就获了大罪,府里所有下人贬为官奴贱卖,我娘因为厨艺极好,被一个官宦太太买下,没想这官宦太太与杨家走得太近,他们家也获罪了,我娘再同官府贱卖。后来,就到了一个商贾人家,只是好日子没过几年,东家做生意赔了,家里不需要这么多下人,除了世代为仆的两家,都要卖掉。我娘带着我们就被转卖到了冀州,我娘虽然不会说,可她识字也会写字,就与牙行与牙婆说,我们母子三人要在一处,否则就不行。

有人来买我,娘死死抱住我不放,牙婆拿她没法,就说‘只给一个月,若一个月内,没人买你们母子三人,我们拆散卖人。’”

越往北方,姑娘就越值钱。

在草庙镇附近一带,姑娘的价格比皇城都要贵一倍不止,像十二岁至十六岁的,模样生得周正,女红好的,最少就得二十两银子,若在皇城八两到十二两不等。

“如果不是太太买了我们,我和娘就要分开。我们感谢太太!”

先在刘家为下人,再在杨耀国一派的臣子家里做下人,最后又去了商贾家,几经辗转,方才到了沈家。

虽然沈家不是大户人家,但人口单纯容易相处。

沈莉莉猜测,哑婶的丈夫被人毒杀,定是知晓刘氏的什么秘密被杀人灭口,说不得哑婶突然哑巴与此有关系。

沈莉莉道:“春儿,你娘变哑是中毒?”

刘春儿凝了一阵,“不知道,我爹在世的时候,我娘是好的,她是我爹死的那天突然变哑的。”

沈莉莉心里暗道:如果让沐子轩给她诊诊脉,也许能知道还有没有治。沐子轩的医术好,如果他说不能治,也许就真的不能治。

因西院住了好几个人,沈松沈桦兄弟住一屋,林少平与梁远诚又共住一屋,虽还有几间屋子,一是用来饭厅,一个是书墨库房,另一间最大的做了书房。

夜里,沐子轩从西院回正院厢房与沈莉莉同住。

沈二壮见他过来,问道:“女婿与莉莉住一屋,这没事吗?”

冀州有习俗,出嫁的闺女不能在娘家安双铺,意即不能睡到一张床上,照道理是要分开睡的。

梁氏道:“女婿答应过我们,莉莉未及笄,不与她圆房,怎就不能住一块了?再说了,莉莉落水丢了半条命后,又染了寒毒,一过四更天就喊冷,她拿女婿到暖炉子抱着睡呢,不让女婿过来陪着她,回头病得更重了,你和三壮还不得心疼。”

沈二爹沉吟道:“都是钱文才造的孽。”

因天气冷了,虽然沈二爹、沈三爹各有一个房间,可大多时候还是习惯三人睡一张大床。

沈三爹道:“我们家就不该收他们赔的一百两银子,村里人说,是我们讹了钱家银子,家里日子才好过的。”

第362章 沐洛缘-亲上加上1

沈三爹道:“我们家就不该收他们赔的一百两银子,村里人说,是我们讹了钱家银子,家里日子才好过的。”

梁氏想了一下,问沈二爹:“你也这么觉得,实在不成,就把钱还与他们。今儿钱五姑娘又过来找阿松,阿松能读书,他自己不想这么早订亲。莉莉都出阁了,我们也不必先谁、后谁,待阿伯柏成亲,就先阿杉订下来。”

只要阿松考个功名回来,这说亲的姑娘身份就得往上再涨涨。

沈莉莉从厨房打了热水,服侍沐子轩洗漱。

哑婶与她闺女刘春儿住一间,母女俩睡一张床。

刘冬子在门上,管家与他孙儿皆住在东院。

沈杉近来心思也活络了几分,瞧沈松、沈桦自读书以后,感觉不大一样了,说话好听,规矩也端正,就连一样的衣袍穿在身上,多了一股文雅之气。他跃跃欲试,想着明儿是不是与父母说一声,到了冬天,没有农活,他就是做木工活,也只能沈二爹、沈三爹打下手,是不是也跟着沈松他们一道读书,不望考取功名,只是为了多识一些字。

次晨,沐子轩陪沈莉莉在主院与梁氏夫妇一道用晨食。

沈杉寻了过来,说了他也想读书的事。

沐子轩大赞:“岳母、二岳父、三岳父,我觉得阿杉想读书,这是好事。”

梁氏问道:“你读书是为了考取功名?”

“娘,我读书就是为了多识些字,能自己写信、算账,我瞧二哥读的书多了,说话也好听,我就想也多识一些字。”

梁氏觉得他性子跳脱坐不住,沈柏是静不下心,总爱操心家里的农活、琐事,性子像当初的沈大壮,总觉得他是长子,身上的责任重。“你跟着读,家里请了长工,让他们帮你二爹、三爹做木工活打下手。”

沈莉莉这几日跟着梁氏学针线活。

梁氏的针线活极好,沈莉莉瞧着不比当年的梁妈妈差多少,一问之下,才知道当年的任氏得过梁妈妈的养母指点针线活,梁氏得养母指点了三个月。

冬月初二这日,沈莉莉坐在窗下给沐子轩做新裳,她给安忆城的两身已经做好了,沐子轩直夸针线活好,乐得沈莉莉捂嘴笑,他又说:“这活伤眼睛,累了就歇歇,不必这么拼。”

沐子轩给沈莉莉配了药,让哑婶给熬着吃,每日早晚各一晚。

梁氏与沈二爹三人知道她因落水,染了寒毒的事。

沈二爹到底拿了一百两银子去钱家,还请了镇上的石秀才作中人,当着石秀才把一百两银子还给钱老爷。

钱老爷热情不已,言下之意想把钱五姑娘许给沈松。

沈二爹答得干脆:“阿松前些日子说了,他不中举人,不议亲。他娘与我都同意,这不正得女婿在西院指点学问,女婿昨儿还在夸呢。现下,阿杉也去读书了,阿杉就是为了多认些字,学会写信什么的,将来我们家阿松、阿松高中入仕,家里总得有一个会写信的儿子,好给我们回信、读信。”

钱老爷忙道:“阿杉也是个好的,还没说人家吧,你瞧我家妻兄家的姑娘如何?”

沈二爹道:“我六舅兄上回离开,特意叮嘱,说我们家阿杉的亲事他留心着,待他回了德州,让岳母给相看,还说别让我们先给订了。你说他一片热心,我们要订了,万一他嫁女来大榆县,发现阿杉另订人家,这不是打他脸面。我们可不干这事,别说我娘子,就是我也不成,没的伤了亲戚脸面。”

沈二爹很委婉地拒了钱老爷。

沐子轩经不得沈莉莉求情,给哑婶诊过脉,“确实是中毒伤了嗓子说不出话,时间有些长了,若是早些,药物再配上针灸,定能痊愈。”

“现在呢?”

“就算治好了,会说话,但声音也是沙哑的。”

能说话,总好过做哑巴。

沈莉莉道:“给她治吧,我猜他家是窦氏派刘家的下人,许是知道刘家什么隐秘,否则不会毒杀了刘春儿爹,又不会将她给毒哑了。”

沐子轩出手,哑婶也开始吃药,最初两次是沐子轩给下针扎穴,后来沈莉莉就学会了,由她给哑婶扎穴,沐子轩只隔一日给她诊脉。

冬月初六这日,天刚亮,门上就有人叫门。

刘冬子跑到主院门外,猜到主子们睡觉,就去找厨房里做饭的哑婶:“娘,大爷回来了,还带了几个下人回来,啧啧,里头有个好水灵的丫头,又有个婆子,是一家五口的下人。”

哑婶一听,脱口道:“你看着火,我去给太太禀报。”

刘冬子愣在那儿,大半晌才回过神:“我娘能说话了?姑爷真把我娘的哑病给治好了。”

哑婶立在花厅通往东屋的布帘门外,沙哑着嗓门道:“禀太太,大爷回来了,带有一家下人。”

梁氏正在整衣,挑起布帘,见是哑婶,喜道:“你的病还真好了,能说话了。”

虽然声音沙哑,可也能听得清楚,这是好事。

沈二爹整着衣袍,出了主院。

大门外,来了两辆马车,沈柏穿着一身藏青色的茧绸袍子,身后立着几个仆妇下人打扮的人,揖手唤了声“二爹”。

沈二爹四下搜寻了一番:“六舅兄呢?”

“六舅和黛儿表妹住在县城的沈宅,六舅说让黛儿表妹从县城出阁,婚期请是德州城灵隐寺的方丈大师给相看,定在冬月二十。六舅选了冬月初九给娘补妆,因赶着吉日回来,所以回来得快…”

梁氏走到大门外,笑着:“站在外头作甚,都进来吧!把东西先搬到东院去。”

同沈柏来的一家下人,一个婆子带了他的女儿女婿、外孙儿、外孙女,清秀的姑娘有十四五岁模样,是她的大孙女,外孙儿有十二三岁模样,两个瞧着很机灵。

那婆子打量着梁氏,眼里有泪,捂着嘴道:“姑娘…”

“这是英姨…”

年轻时候叫英子,是任氏的陪嫁丫头,后来由任氏做主嫁给了梁家一个管事,二十多年前丈夫死了,她带着女儿生活。女儿又嫁了女婿生了一双儿女。

第362章 沐洛缘-亲上加上2(三更)

女儿又嫁了女婿生了一双儿女。这次任氏说要给梁氏补嫁妆,自要选一个得力的陪房。英子想着她瞧着长大的梁氏落到这等田地,当年,心里辛酸不已,何况当初赶车同去冀州城的车夫会有拳脚,还是他的侄儿,越发觉得对不住任氏,就自请要做梁氏的陪房跟来了。

“英姨,你怎么越发清瘦了,好些年不见了…”梁氏看着故人,心里发酸,拉着叫英婆子的,眼泪直淌。

“姑娘莫哭,我带着女儿女婿一家来陪姑娘了。”

梁氏笑道:“英姨,家里是新建的院子,要先委屈你们一家。”

“姑娘说哪里话,哪里的黄土不养人,我们就是做下人的,能服侍姑娘是我们一家的福气。”英婆子指着自己的女儿女婿。

梁氏打量着妇人,“这…这不会是莲姐姐吧?怎的胖得像任叔。以前可是随英姨的容貌,好看又水灵的。”

妇人不好意思,“谁说不是呢,哪曾想一到三十岁,喝口凉水都长胖。”

主仆相见,又说了一阵话。

梁氏让临时管家与长工将他们的行李搬到东院放好,又拾掇了东院的三间厢房出来给他们住,这都是临时的,因为家里又要建两处院子,到时候一建好,就有地方。

因他们舟车劳顿,用了晨食就让英婆子一家歇下,不让他们干任何活计。

沈莉莉起床时,正听外头有人说话,好奇地通过窗户望了一眼。

沐子轩从她屋里出来,惊得沈柏张着嘴儿,如同见了怪物一般。

英婆子的外孙女银瓶盯着沐子轩瞧了大半晌:这人长得可真好看?难不成也是梁家的哪位爷?

梁氏道:“阿伯跟六哥去德州,天隆十一年的状元郎沐公子上门求亲,莉莉自己愿意,就将她许给沐公子了,是十月十四成的亲,婚事也办得很喜庆。沐公子在侠义镇置了一处体面的宅子。因阿松、阿桦要读书参加童试,他暂留家里指点兄弟俩学问。”

银屏一听说这还是几年前的状元郎,双眼直闪星星,来的时候,六老爷说让她来,就是为了给沈家姑娘当近侍丫头的,这不是说,她要跟着沈姑娘服侍这位状元郎…

想着她可能会成为侍妾,银屏的一颗心跳得七上八下。

沐子轩行了一礼,“岳母,家里来了人,我今日去西院与阿松他们用饭。”

人长得好,声音也好听。

银屏真是太满意了。

早前还想,山野长大的姑娘,最多也就是小户人家的奶奶,没想寻了这般了不得的人物。

沐子轩道:“岳母劝着俪儿些,别让她再做针线了,眼睛都熬红了,我有的是衣袍穿。她落水染了寒毒,病还没痊愈呢,最是操劳不得。”

梁氏道:“我昨日就劝过她,可不让她做针线,她就在那儿发呆,拦得拦不住。”

沐子轩想着:她以前也不是这样的,实在不想,就带她回侠义镇,到时候她爱做什么做什么,再不必忌讳人前,字不能练,画不能绘。他是真的心疼她,不愿瞧她受累,她原就是金枝玉叶捧着娇养大的,几时做过些琐事。

刘春儿从厨房出来,手里捧着一盘子:“姑爷带两个包子上,你是先生,我娘说做先生比当学生还累。”

沐子轩抬手取了一个包子,出了主院大门。

沈柏这才回过神,他出门的时候,妹妹就嫁人了,“娘怎么把妹妹嫁出去了?上回我们去皇城,俊堂兄还问了好些妹妹的事,连堂嫂都说,待二弟入仕,到时候妹妹的亲事就好说,定能细细地给挑个好的?”

英婆子道:“我瞧姑爷挺好的,人长得好,又有才学,还是状元郎,这样的人上哪儿找去。”

就算郑国公府想帮忙,也未必能挑上这样好的。

因梁家要来补嫁妆,家里要办酒席。

沐子轩带着沈松兄弟几个去沈家村的老宅子里读书,一日三餐由哑婶带着刘春儿送过去,每日他们用完饭,哑婶拾掇干净就回来,老宅子里还养了一些家畜、鸡鸭,就是平日,哑婶也要过去瞧几趟的。

养在那儿,又由东邻、西邻偶尔照看几眼,现在家里的下人多了,许是到时候要派上两个来看着。

梁氏说家畜得养,但不能养在镇上,这东西着实臭哄哄的,养到庄子上正好。

补嫁妆这日,梁氏请了村里的族人来吃酒席,不收贺礼,只是吃酒图个喜庆,每家都出了一个人,坐了流水席,村里所有人都知道,梁氏的娘家给补了三十抬嫁妆,还在冀州、县城的店铺、宅子,连带起来得值不少钱,究竟是多少,总之在他们看来,沈大壮当年是走了好运,以为花了高价钱买来的女人,原来是官宦嫡女。

沈莉莉觉得家里吵,好歹是熬过了一日。

因饭菜剩了不少,梁氏分成二十多份,让哑婶给村里过得艰难的人家,一家送了一大盘的剩菜,让他们热着吃,乡下人没这么讲究,对这样的邻里赠送很是欢喜,直夸梁氏仁义。

冬月十二,沈莉莉也住到乡下去了。

没在做女红,却是看上话本子、野史人物的传说。

用罢午食,梁远诚与沈柏兄弟几个闲聊起来。

沈桦一直好奇得很:“不是大哥要娶二表妹,怎么成三表妹了?”

梁远诚恼道:“肯定是大姨娘在背后出的鬼主意,就她一门的算计心思,仗着生了一对庶兄庶妹,惯会谋划。”

他的嫡姐梁远月,二妹梁远眉,三妹梁远黛,四妹梁远云,嫡姐几年前就出阁了,嫁的是德州城一个书香名门的嫡次子为妇。大姨娘想让她所生的闺女嫁得更好,当年梁远月出阁,正逢梁远明高中,所以出阁的时候办得很风光。

大姨娘许是想着家里与郑国公、云王妃都沾亲,想借那边给远眉谋一个更好的亲事。

梁远黛是三姨娘生的姑娘,三姨娘原是嫡母尚氏身边的陪嫁丫头,一直很敬重嫡母,也生了四爷,但行事还算端方。当时梁六太太给这个庶四子挑了的媳妇也是极好的,是德州城一个秀才商贾家的嫡次女,面上难听些,但人家嫁妆足,这是赚了里子。

第362章 沐洛缘-亲上加亲3

但人家嫁妆足,这是赚了里子。

三姨娘听嫡母尚氏的话,订了这门亲,娶了四奶奶过门,还真发现嫁妆不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