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腾道:“废话!一群混帐东西,有一小半儿吓得不敢上阵,另一半儿发了疯似的上去就不看着,刀箭无眼,张将军是受了圣命要带着他们的,护哪拨都不是…”好容易把人都拉下来了,亲自砍了人尝了血的心也大了,把出征前家里人的叮嘱全给忘到脑后了,还嫌上司胆小,居然想带着家奴亲随劫营去。他们面对的是哗变的士卒,好歹人家也是当过兵的,当然没让他们得逞,张将军不得不领兵去救援,却被人打了个埋伏,光荣地憋屈死了…

贾宝玉:…我就知道,到了这里最难对付的不是站对面的,而是站旁边跟后面的人…

第140章 准备就绪即刻开战

吐了口气,贾宝玉跳下马来,把手中的马鞭扔给了李贵,到了平安州五天了,与繁忙的众人相比,他实在是太闲了,曾经梦寐以求想睡个懒觉的他,在不用上班不用被家长监督的条件下,也不好意思睡到日上三竿,更兼战事紧张,他多少有了点儿危机意识,每天早上起来之后努力练习技能骑马以作战略转移之用,当然,偶尔也下地跟着马小跑几步。当然打死他也不会说这是为了逃跑做准备的。因为情况实在是太糟糕了…

倒叙的分割线

当日听王子腾一说平安州的情况的时候,贾宝玉心都凉了,晚上冷静下来的时候仔细分析,鉴于他未来老婆的身份,以及以后要做的许多事情,来这一趟是利大于弊的,但是当时他是真的后悔了,恨不得再穿一回。贾宝玉压住心里的烦燥,先跟王子腾说明了情况,同时劝王子腾:“事到如今,唯有配合着张大人将功折过了。”王子腾道:“那些个惹了祸事的,我且还能压一压,只是这一回有负圣恩,非但没胜,还叫少年子弟一道跟着丢脸…”

谁都知道这些人是祸头子,但是王子腾一个长辈可以教训他们,却不好上表在御前说他们的坏话与他们打官司,那样太掉份儿了,又的推卸责任的嫌疑,这些家伙的家里也不会甘休。最要命的是,皇帝是选了人来交给你带着的,你没带好。王子腾心里不是没有一点儿埋怨的,然而…他外甥出了主意了,这些人都是考过试再送过来的,皇帝说他们合格的,谁也不好再说别的什么了。

贾宝玉还没忘自己的主要任务:“这回差使是我自己讨来的,圣上、家里没人答应,是我硬要来的…实在是不放心这里,舅舅这里的情势可不大妙…”贾宝玉觉得如果不是自己硬拉了张炯来,王子腾这里必得会败得很惨,然后问责,然后王家垮掉,再然后多米诺骨牌一样地,没了军方实权人物的庇佑,四家人原先做的那些贪赃枉法的破事全被掀出来,然后一块儿玩完。当然最后这场战事也会有新的或许是张炯这样的人出场来收拾,成全了别人的令名。自己与贾珠或许能全身而退,也要元气大伤,再然后被人拿这事儿来回炒冷饭说‘见死不救’,‘刻薄寡恩’。

这么想着,贾宝玉的语气就更重了几分,压低了声音:“张大人善战且贪,他要不是有这么个小毛病,朝里人扯皮不放心,这才留下舅舅叫他碍着有人在少拿些儿,这会子…舅舅该锁拿进京问罪了。这场战事,平了,一切都好说,输了那些新来的年轻人,以后有的是翻身的机会,舅舅就…不如靠着张炯。”

王子腾也被这些不能帮忙反而添乱的人折腾得够呛,开始的时候,他是不把张将军很放在眼里了,反而因自己战败此人增援心情有些微妙,直到张某人战死,他才有了些兔死狐悲之感。想来外甥是不会害自己的,王子腾连声答应了,又说:“你是快要尚主的人了,还要以身赴险!这会子你比我要紧多了!偏又累你到这里来,便是此番功成而返,我也没脸见你母亲了。”

甥舅二人说着话,要紧的说完了,就是上茶说家常,王子腾又问了京中情势与各家情况,最后说到贾琏的事儿,狠骂了一回:“那时我不在京里,不然他倒是敢!净会惹祸。”又问贾珠可好,身体如何一类。

正说话间,那边已经安扎完毕,晚间就是接风宴,因有贾宝玉这个打圆场的在,王子腾又是官场老油条,人品的下限也比较低一点,张炯等人觉得贾宝玉人还不错,也给他面子,这顿饭倒还真不错。席间,王子腾表示:“明日一早,咱们就交割一下儿,我终于不用担惊受怕了。”军中禁酒,大家还清醒着,张炯道:“晚生就恭敬不如从命了,此地诸事还请多多提点。”又是一番寒暄,总的来说,情况还是不错的。王子腾表示会继续压着这些笨蛋,张炯道:“总拘着怕也不成的,不如…挑几个勉强可用的,寻个由头打发了不中用的,也好叫人没话说。”王子腾道:“他们如今都在营里,全凭张大人作主罢。”

贾宝玉明白张炯的意思,明显的,皇帝出的主意就算再馊,你也得把它变得好闻点儿,如果能历练出哪怕一两个人,就能表明皇帝依旧英明,给大家提供了机会,没出头的人只能怨自己不努力,瞧,那谁谁跟你一样的,怎么人家行你就不行了呢?

王子腾心里不舍放权,但是皇帝不是命张炯给他当下手的,在外甥的‘劝说’下他至少明白这个时候最好配合张炯,倒也干脆地交出了指挥权,当然他的亲信们还是归他管。

转回

自从张炯与王子腾搭上了线,贾宝玉就不大管这些事了,虽然军事会议也会带上他,然而商量军务的事情,贾宝玉就没再插嘴。他知道自己纸上谈兵兴许可以,但是实际操作起来还是没什么把握的,尤其他的工作重点是调解以及…密报。

天天写小报告给皇帝,身边还带着有着优良传统的锦衣卫,就算他不写也没人相信。锦衣卫也自有渠道去密报,如果收不到他的小报告,皇帝那里不定会怎么想呢。再者说了,为臣者最担心的就是失了圣意,离得远了就容易被人拍黑砖,现今有这么一个沟通的渠道,不老老实实每天写点作业交上去的那是傻瓜。他出京来,诱使皇帝同意的一个理由就是:军中无人可细报详情,下面的人说不定还瞒着不少东西,致使京中也是雾里看花,不如他去看得仔细些,也能写得明白一点,皇帝这里也能更有数一点儿。

贾宝玉开始几天的报告都没什么实质性的内容,不外是今日风雪,路上艰辛,士卒的御寒衣物不甚充足等等。到了平安州,就更有内容好写了,其中就包括了张将军死亡的真相。贾宝玉去看了不少以前‘好友’,一个个…挺让人吐血的。卫若兰等还惭愧一下:“本想争个脸,搏个封妻荫子光宗耀祖的,这会子实在是…当然也是头脑发昏了,累得张将军阵亡。”这算是态度良好的,贾宝玉虽然生气,倒也忍了,另有一等急急惶惶,来的时候自以为天下无敌,见了敌人就尿裤子,而后再也不肯上阵的。最可恨的是…连累死了人还不知悔改的,嚷嚷着主帅无能,张某人贪生怕死没有出动,当时要是跟着他们一鼓作气必可一战而下,必不会被打埋伏。理由是:这是围点打援,打的是援军,你要是一道过来了,大家泰山压顶…

去你爷爷的!死背书都背不好的家伙!围点打援是这么个意思么?贾宝玉恨不得把他们当场踹死!记了几个人的名字,某伯之子某侯之孙的几个人,回到住处就写小报告去!相信军中必会有其他人给皇帝写同样的报告的,贾宝玉决定修改一下,这一部分全部写实给皇帝,同时像张炯计划的那样,报告也要有好有坏,最后要给皇帝一个台阶下贾宝玉大人评论皇帝的英明决定:是大浪淘沙,剩下的才是精华,皇帝英明。

这封信刚送出去,没两天另一件事情又发生了张炯接管了营盘之后全面布防,重新修整了队伍。贾宝玉怀疑有人故意放出了他的贪名,这个人很可能就是张炯本人,因为现在流传的是,这个上司会捞钱、会带着大家一道捞钱士气空前高涨,反而没人说这人捞的都是军费,是本来会贴补给大家的钱。这些事情贾宝玉不关心,他现在只关心战争的结果如何,目前看来,至少张炯还是有两把刷子的,原本颓丧的败军也被带得有了生机。

张炯重新整理了营盘,加设岗哨,同时不停地命人去请熟知当地地理的人来咨询情况,贾宝玉从旁听着,这些人知道的可比自己空从书上得来的知道要清晰的多了。贾宝玉只能描述:“此山险。”采药人却可以告诉你:“山上没路,山坳里有条小溪,水清可饮。”得,不用担心了,张炯很专业。

就在贾宝玉旁听的时候,巡营官带着一个小厮打扮的家伙来了,五花大绑,满脸尘土,嘴巴里还不干净:“知道爷是谁么?知道爷是做什么的么?”张炯没理他,直接问自己的部下:“怎么回事儿?”答曰:“抓着一个往外头送信的。”

张炯面无表情地把信递给贾宝玉。这是一封家书,详细说明了现在来了个叫张炯的王八蛋,连着王子腾的外甥一块儿领兵来的,俩混球胆小得要命,正在修整…别说张炯了,贾宝玉都想掐死这王八蛋!曾经记得看过一个故事,一女间谍跟军官的妻子交上了朋友,诱导军官的妻子集邮解闷,每回军官来了信,俩人就一块儿研究邮票,偶尔还看看信的内容。靠!邮票上是有邮戳的,于是…部队到了哪儿,敌方很快就知道了。

这个故事不论真假(很有可能是假的,军邮的邮戳是不是标了普通人都能看懂的地址戳还不确定),都能说明一个问题,军队的行动要隐密才行,这群王八蛋居然偷着送私信,还事无巨细写得忒详细,还不用官方的比较有保障的行邮系统(战事吃紧,官方的驿站还轮不到他们用)。大家在这里还算不得主场,要面对的都是土生土长或者是长期驻守过这里的人,不小心叫人截着了一封,那结果…

行了什么都不用说了,连信,带人,连他主子,一道儿,捆起来打包送回京去!这群猪不筛选是不行了。贾宝玉拱手道:“大致的道理我懂,只是这折子我怕写不明白,您写,我连署。我也会另具折上奏,以作旁证。”张炯点点头,他爱财不怕事儿,尤其看这帮子废物的这个样儿,还真不用怕他们报复,那点子本事,能做什么?倒是留下来的人要好好选一选。

事实证明,一个家族的兴衰与它的人材储备是成正比的,张炯的不担心是完全有道理的。被捆起来送走的人,贾宝玉一一辨认,还拉来王子腾作参谋,都是家现颓势的,真凭本事留下来的不过十一二个,除去卫若兰这样半是循私半也是有点本事的人,其他的八、九个全是家里人才济济的,不服都不行。人兴家兴,人矬家败,亘古不变。

终于修整好了,贾宝玉又写了一个小报告,也接到了皇帝催促进军的旨意。一般而言,太监不给出京的,传旨的是侍卫,这回领头来的是孟固,正是熟人。旨意到时,张炯贾宝玉等正等着前线的消息,王子腾提醒张炯:“我出来得早些也有小半年了,阁下到此也有大半月了,快过年了,若是合适,在正旦之前有封捷报才好。”张炯正好准备完了,路也问好了,营里也收拾得差不多了,碍眼的也打发了,爽快地答应了。贾宝玉一言不发,回去之后给皇帝的小报告里就写道:“王子腾无帅才,却可为佐。”不能不说舅舅的好话,但也不能总说他好,优缺点并存,才真实,皇帝才肯信一点,王子腾才能有活路。

接了旨,传旨的人也留了下来,正好可以看个结果回去复命,如果是捷报,说不定皇帝一高兴还有额外的好处,何乐而不为?孟固就被贾宝玉邀去喝茶。进了贾宝玉的帐篷,孟固掸眼一看,暗暗称奇。床的造型比较简单,上面的铺设却比姑娘家的还精致,喜鹊登枝的绣花枕头、织锦被子、底下露出来铺床的还是上好的皮毛。有书案,宣纸湖笔端砚小小一个如意形的铜镇纸。居然还有个小圆桌子,老榆木还雕着花纹儿,上面一套紫砂茶具,下面四只圆凳儿。地下烧着火盆取暖,桌上香炉里燃着檀香增幽。

“你…亏得殿下还怕你吃苦…”许久,孟固蹦出这样一句话来。连询问一下此次进军的详情都忘了。

第141章 连战告捷新年抢劫

“有条件要上,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贾宝玉淡定地说,惊得孟固目瞪口呆,没来得及掩耳朵,继续听他瞎掰,“这么多东西,不带就罢了,带了也得用罢?就算没带,还不兴我现找着让自己过得舒服一点儿?”孟固差点以为贾宝玉傻了。

贾宝玉快要憋疯了,等待战果的压力不是每个人都能承受的,即使硬扛了,最后心理压力也不是一点两点的大。这回战争他已经分析过了,必胜的,他是来镀金的,所以他想尽办法说服皇帝过来了。然而,前途是光明的,这阵子的经历委实曲折,他才发现,如果结果是好的,中间发生了一点儿不好的事情,固然可以被掩盖,但要是这不好的事情牵扯到自己,估计自己也要被坑了。总而言之,初上战场的新丁,忧郁了。

孟固坐着听贾宝玉念叨了半天‘在任何条件下都要让自己过得舒服的言论’(无限循环式播放),直到前线战报大捷,哗变士卒聚起来的队伍被张炯给阴了一把,如今部分被灭,余部逃窜,斩首千余级,活捉了三千余人。

这真是个好消息,孟固终于想起来问:“这都…是怎么一回事儿?”贾宝玉翻翻白眼,复述了一下张炯的布置:“哗变的士卒在当地没人缘儿,补给跟不上…”孟固双手一拍:“跟冬天在雪地里逮麻雀似的?”贾宝玉没这么干过,但是穿越前的石磊同学在学过鲁迅先生的小说节选之后曾经试图模仿过,倒也听得懂,一点头:“差不多。对了,咱们该去道喜了,回来我写表上奏,跟张大人一块儿送过去,晚间…我有话要跟你说。”

真不容易,都多久了,才有这么个大大的好消息?满营都沸腾了。张炯很大方,自己吃肉,亲信啃骨头,余下的小兵也可以喝口汤。衡量了一下,张炯的捷报里根本没要求把战斗减员的名额给补齐,他老人家根本没报这档子事儿打完了要抚恤金的时候再说,战争期间的这个空额,他吃定了!打完了仗,作为对皇帝慷慨的回报,他会把手头究竟有多少人,没有水份地上报的。

晚间,孟固如约而来。都是熟人,贾宝玉完全没负担,把被遣返人员的恶形恶状说了一回,又问他们回去之后有无什么流言。孟固笑道:“就算原本有,这会子也没了。这会子捷报一传过去,这些人怕再无起复之日了。”除非他们家有个突然封了皇后的闺女,或者此人突然开窍。孟固觉得,他们很可能的下场是,在下一个恭王亲审的案子里全家被牵连。

贾宝玉目前关心的另一件事就是他舅舅被秋后算账的结果有多惨,孟固想了想道:“旁的我不知道,只是…王大人送过去的加急文书,圣上似不大放在心上。倒是你的折子,圣上看得还仔细些。”王子腾给皇帝丢脸了,皇帝目前当然不爱信他,不过…如果以后好好改造好好表现,大概顶多降职罢官还不至于被抄家,对贾宝玉来说,这就够了。

孟固点点头:“差不多就是这样儿了,”歪头看了一下贾宝玉,“我说,你这么着可不成啊,好歹也得冒个头。咱们好,我才说的,眼看你舅舅这回是不成了,先头那一位来的又死了,张炯又是那样一个人,先头弄了那么大动静,这仗打赢了,圣上得树个榜样,圣上脸上也好看也好对群臣说道说道。看来看去就是你了,你倒是振作点儿啊! ”贾宝玉一个哆嗦:“你看我是那块料么?不说这个了,殿下近来如何?”树型典?营里人多着呢!

“你还知道问呐!”孟固说着,扔过来一封信。贾宝玉认得封皮上的印章,那是自己亲手刻的。

孟固还在嘱咐:“消息不通,不敢私递信件入军营,这回,我这也是夹带的,你好歹小心着点儿。后儿我启程回京的时候,再来拿回信。”

信颇厚,足足有十几页,打头几页写着京中情势尚可,勿忧,同时嘱咐:“营中诸事你自有分寸,只是令舅之事不可强求,或风光不如前,总无性命之忧,不可强求冒进反招祸患。”贾宝玉看着不由失笑,这人总是这样操心。后面几页纸上的墨迹看着却比前面的旧,从生活的点滴写起,梅花开了、庄子上缴了年货来了…次后附了一页笔迹不同的信纸,是贾珠的,写着家中一切安好,勿念。

贾宝玉提笔写回信:“近来寒暑不常,希自珍慰。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絮絮叨叨把近来的生活轨迹都报告了一遍,以此表明自己一切都好,也没有傻乎乎地想提刀上阵当英雄,颇“有自知之明,我至此,为使胜。设需上阵,责无旁贷,需静坐,亦无怨尤。”总而言之,为了这个最终目标,做什么都行,不在乎出不出风头,只要把事情做好就行。末了说,因为前阵子的家书事件,自己就不写回信给家里了,让徒忻代为说一声便罢。

吐了一口气,抓起个鸡蛋大小的木头坠子一道封了进去,闲得发慌,贾宝玉终于学会了雕东西,当然只是雕些简单的造型,这是一只小羊,造型有点Q,意思也吉祥。其实照他的意思是想雕个羊驼的,但是鉴于这个神兽目前没人认识,又有别的意思…

孟固带着捷报、俘虏一起上路,回去自然也少不了受赏,皇帝很高兴,年前收到了好消息,也不吝封赏。

贾宝玉曾经问过张炯:“张大人可想更进一步

?”张炯大笑:“你考进翰林,我可没有,怎么进?只要翌日不要有人计较我今天得了好处就好,这机会也是旁人给的,要是他们有能耐又清廉,可没我什么事儿了。”贾宝玉道:“又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难。”说完两人都笑了。

贾宝玉回去给皇帝的密折里就写明了这一点,这个人有用“为惜其才,不可使久废,然为惜其才,亦不可使其有机会更贪而自毁。”简单地说,就像钟点工一样,不过这个钟点工收费有点儿贵而已。皇帝深以为然。下来给前线的封赏里并无特别之处,只是泛泛地赏赐了羊酒,将领各一领新衣,贾宝玉也得了一身儿,皇帝欣赏贾宝玉识人的眼光,但是张炯的人品是众所周知的,不能明诏表扬贾宝玉有识人之能,只好在心里记上一笔,至于王子腾更是像碗里的沙子也没有表扬的兴趣。不过,户部这回拨的军费么…就算是贾宝玉是不懂行的人也知道,这是一笔巨款,至少超出了常规一成。一场战争的一成费用,贾宝玉默,这个钟点工收费真是够贵的。

张炯爱财,皇帝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也算是默契,或者说是潜规则了。有规则就好办事,你爱钱没人品,我花钱消灾,但是官就不给升了,当然,我也不会计较你贪污的事儿,毕竟用得着你,用完就宰会寒了臣下的心。我爱财也不想权利太大,我怕到时候一个把持不住,最后给当成肥羊宰了。彼此心知肚明,却是面对面的时候都不能说的协议就这样达成了。

把东西分一分,也到了过年的时节了,京中又来了赏赐的年礼,这回人人有份儿,最让人意料不到的居然是…薛蟠趁机资助军需?贾宝玉绝对震憾了,这位表哥可真是够上进的了!薛蟠还没精明到这个地步,他只是觉得亲舅舅身陷险境而自己没办法帮忙,就算他想花钱买人帮忙,都找不着门路,表弟又扎了过去。一想同为外甥,自己至少也要做点什么吧?当年打死人的时候,这两家亲戚可都出了力的,前后花了两千银子,打听到前线好像是缺冬衣,薛蟠大惊,这还了得,冻坏了亲戚怎么办?他想捐些,幸而薛姨妈见他忙,问了一句,他还吱唔着,被宝钗看出端倪,问明了之后对他说:“哥又糊涂了,这事儿自有朝廷操心,咱们如今是商家,有这心是好的,哪能自己出头得这样的名声呢?不如,哥走走亲家那里的门路,从内务府里递个话进去,再找几家相熟的商议着一道做这事儿,也不显眼。”

薛蟠一拍头,回去找了岳父家,岳父听了笑道:“我没选错女婿。”由他从中斡旋,补了薛蟠、宝钗见识不足之处,又在皇帝那里小心卖了个好儿。事便成行,薛蟠托老伙计约了几家有来往的商行,一道做这件事情。因有内务府斡旋,倒没招厌,反得了五万盐引的变相赏赐。薛蟠觉得,也许重领帑银行商的目标并不是那么难实现的。这个年,薛家过得格外舒心。

贾宝玉这里就不那么美妙了,新年了,头一回在外头过年。虽然孟固说贾宝玉住的地方不错,但是跟家里比起来,真是差远了。衣食住行皆不如意,澡也不能随意洗,饭也不能随便吃,军中厨子的手艺…即使是小锅饭,吃起来也就是混个饱,绝称不上享受。没有烟火,没有说话的人,有个舅舅,还是个担忧前途的,真是凄凉。

正凄凉间,张炯一抹嘴巴:“吃饱了没?吃饱了抄家伙! ”

“!?”众人不解。

张炯狞笑道:“咱们过年,他们也过年,抄他们老窝去!打赢了回来吃肉喝酒记功! ”

怪不得上头发下酒来您都到现在没让大家喝,原来是存了这个心呐!

贾宝玉只得在后面跟上一句:“我等大家回来,如实为诸位向皇上报功请赏。”

张炯想了想,又添上一句:“今天抢的东西,全归自己。”

嗷呜!

全营沸腾了。

贾宝玉:…

这一仗理所当然地打赢了,据回来的人说,敌方喝得醉醺醺的都分不清东西南北了,被官军一阵乱剁。这回面对的是乱民,穷苦人,可怜得很,一年快乐的日子没几天,过年就算一个,因为能吃顿好的。起事后延续了这个传统,又没有多少军事纪律和常识,被抄了。亏得张炯说了一句,抢的东西归自己,官军们光顾着抢东西了,杀得人比较少…但是,都说了是穷人了,你们能抢到个啥?只能说,张炯这家伙,真是太阴险了。

宁为太平犬,不做乱世人,明明是被逼得活不下去才想挣命的,还是把命填下去了。

贾宝玉犹豫着问张炯:“经此两役,震慑全州了么?能出安民告示了吧?”

第142章 战线推进宝玉建功

本来贾宝玉个人看来治理平安州就需要‘剿抚并举’,只是朝廷在平安州的代理人节度使之前做的事情太不地道,王子腾等先前又吃了败仗,没人愿意信朝廷也没人爱理会朝廷。张炯的观点是:打,不打,张炯怎么捞钱呢?王子腾等人的观点是:打,不打、不打赢了,他们怎么将功折罪呢?皇帝的观点是:打,不打,皇帝怎么出这口气?

但是在张炯与皇帝这些水平稍高一点的人看来,打完了,还是要抚的,毕竟平安州不能丢,它还是国土无法分割的一部分。抚,还得抚出水平来,至少要保证未来几十年不要反叛。当然对于乱民,还是要教训的,不然到了明天谁都说自己受了委屈都要反一把,那皇帝就不会混了。

贾宝玉最后给皇帝的建议是:诛其首罪,而放过协从,不然还能怎么样?平安州全境的劳动人民都被压榨得很苦,这次事件套用古话就是‘赢粮而景从’,抄刀为匪,扛锄为民。除非想不要名声搞个大屠杀,然后再从旁处移民来,搅得天下不安,不然就得区别对待,以期快速平定。当然,折子上写得话是非常委婉了,人民是被‘协裹’的,坏人就那么几个。贾宝玉心里却认为这些坏人其实是英雄,但是…英雄的下场总是挺惨的。

贾宝玉在这样矛盾的心情里终于认识到自己其实就是个逆历史潮流而动的俗人,都是俗人了,就做一点封建知识份子会做的事情吧。所以,安民告示来了。

张炯连番大捷,在平安州站稳了脚跟,行事也从容了些。能够把劳动人民都拉过来,既削弱了叛军的力量,又能长己方的实力,何乐而不为?真要再不知体恤民情,把人都逼到了对立面儿,那才是真正的‘资寇兵而赉盗粮’了。

安民的告示是应该以张炯的名义签发的,他是名义上的最高指挥官,但是他的名声实在不太好。又是两番砍了几千颗头的‘屠夫’,实在没什么说服力。王子腾等人的名声也不咋地,最后只好把贾宝玉包装一番,借着探花郎的名头,让他连署了布告,这才陆陆续续地安定了下来。张炯也趁此机会扩大战果,拉起战线一点一点往前推进。兵者,诡道也,以正合以奇胜,张炯深谙此道,坑死人不偿命,等到二月时节,已拿下了平安州一半的地盘,照这个情势,再不用两个月平安州就可平定,大家可以回京吃着贡品西瓜了。

平安州本来就是羁縻之地,没什么文官,但是春天到了,还是要组织春耕生产的,这个任务就落到了贾宝玉的头上。虽然他自己也是四体不怎么勤、五谷不大分的人,但是看来看去就他比较像能够负责这方面的。张炯一甩手,把事情推给他了。贾宝玉没忘上道折子说明情况,打个申请过去,皇帝很快就批了下来,最后还缀了四个字‘朕心甚慰’。

平安州的民众归顺也是不得已的事情,毕竟朝廷大军不是吃素的,哗变的士卒本就是欺压他们的人不可能待他们好,而起义的民众多少起义军都是栽在‘不懂马上不可治天下’上的也不大懂得组织生产生活一类。在最初的打土豪分田地政策过后,起义军发现大家也要吃饭,而他们抽不出人手种田,还得征粮,算来算去,只是得了一点糊口的田地却要背上背叛朝廷的名义,不由得人心难安了。

在这种情况下,贾宝玉硬着头皮接下了这份差使,这是战时,朝廷不会再派个平安州节度使来添乱,万事只好自己动手。反正平安州本来就不收什么税,贾宝玉便把朝廷的规定搬出来发布了,要说经都是好经,就怕叫歪和尚给念邪了。原本朝廷规定,平安州每家每年只需出布一匹,粮一石即可,这样的税赋算少的了,连人头税都没收,比普通百姓的一年夏秋两季交税、每次折作银两再被盘剥一次,冬闲还要服徭役相比,实在是太少了,就算翻一翻来收,也不到全国平均水平,天知道上任节度使是怎么搜刮的,就能刮得大家造反!

都不用摆出什么亲民的姿态,只要让士兵在营里呆着,不要抢己方民众,骚扰良家妇女,再把盖了大印的文书一贴,叫人识字的人一念,一切就都解决了。当然,贾宝玉也没忘记把还没被打死的乡老(官军控制范围内大约有那么个百十来个)找来每人送了一点纪念品米一石、绸一匹、酒一瓶、羊肉五斤,出资人,张炯,来源,上次抢的小股哗变士卒。效果出奇的好,贾宝玉本人就长着一张可人疼的脸,办的事又比较在谱,顶着斯文人的名头,快要被说成是星宿下凡了。

贾宝玉办这些事之前就问过张炯,张炯最初就是在这上头栽的跟头,他不会再吃这个亏,再说了上任平安州节度使搜刮来的东西,被哗变士兵一抢,最后又转到了张炯的手里,抢这些东西可比刮穷老百姓的地皮丰富多了。所以张炯很大方地一甩手:“这些介石看着办就好,不必问我,我只管行军上的事儿。”贾宝玉接口道:“那我就只管文书上的事儿啦。”两人都笑了。

三月初,张炯还要收拾兵马继续往前推进,此时又接到史鼎的求援信。贾宝玉看完信就问送信的人:“你们侯爷还接着收税呐! ”王子腾都在心里骂史鼎不懂事儿了,这已经是第四封信了。第一封,张炯虽说没派兵,依旧解释了一下目前平安州比较要紧,教史鼎调本省兵丁马上行动灭了这苗头一切都好,王子腾也写信把自己的血的教训告诉他。没料到史鼎根本不顶事儿,他是鸡蛋过手轻四两的主儿,平时也不肯花钱装备兵丁训练士卒,等到要用的时候,谁会为他卖命?就算大家肯出力,装备不够好,破铜烂铁的刀枪还不如锄头锋利,那可真时卖了老命了。

第二封信至的时候,贾宝玉写信给他,请他多少拿出一点之前贪墨的银子来安抚一下局势,把兵抚好了好保命,今年的税少收一点,让民看到一点希望就不会造反。史鼎不想吐钱,侄女出嫁他赔送了不少嫁妆,又往京里送了许多银子打点关系,剩下的本已不多,更要攥在手里死活不松手。再者今天的税不收有什么用?史大人去年的时候已经把今年的税收完了…

于是就有了局势恶化之后的第三封信,此时张炯正忙着收拾平安州,正在关键的时候,哪敢分兵?史鼎等不及了,干脆打了报告给皇帝,说张炯按兵不动作壁上观,意指这里的问题是张炯造成的。张炯能不火么?贾宝玉都火了。直接对张炯道:“药医不死病,佛渡有缘人。”

如果说之前还看在亲戚的份上觉得能拉则拉不能拉则放的话,贾宝玉现在是巴不得史鼎去死了。一旦讨厌上了一个人,他的什么坏事都能想起来,又想起湘云幼时的孤苦可怜,亲叔婶拿她当针线上人使唤,越发的去劝王子腾:“对亲侄女都这样,也不必管他了。如今对他倒是雪中送炭了,也指望不上他日后也能这样对咱们。”张炯从旁听了,就心里有数了。贾宝玉骂完了,狞笑着对张炯道:“咱们也得上折辩上一辩,只是圣上未必有心看咱们打官司,不如认个错儿…”以退为进。

皇帝本人衡量了一下,为着一直危险却事态没有严重的史鼎处再选一支军队去,很不划算不说,要是再选个‘猪将’,太丢脸。不如让张炯去呢,朕都付了他一半的账单了,这钱当然要花得值得才行。同时,皇帝接到了张炯和贾宝玉的联署密折,请皇帝对史鼎处表个态,比如:批评史鼎做得不对,或者调他走,暂时平了民愤,这样或许就不会有更严重的事情,即使有,也能发展得慢一点。

贾宝玉因为担心皇帝怕这是双方磨牙,因为据唐佑夹在指示时的小抄讲,史鼎也打了他们的小报告,于是贾宝玉特意说明了自己不愿意坑亲戚,这是为了史鼎好,更是为了国家好,最后缀上一句‘平安未平,陛下已忘事之肇因乎?’

皇帝正要用着张炯呢,那边儿史鼎也闹得委实不太像话了一点儿,一省大事毕竟人多眼杂,多少有些风声传到了皇帝的耳朵里。官场上的人,谁就能对一个空降来的只会捞钱又不会来事儿的上司尽心尽力?皇帝就知道史鼎为官不厚道,与张炯这里的认错态度一对比,皇帝又收到贾宝玉的小报告,越发瞧史鼎不顺眼了。皇帝马上就拍了桌子,严旨切责了史鼎,但是同时也命张炯要加快进度。

史鼎遭了训斥,吓得要死,但是辖内之事实在不是他的长项。史鼎一面继续打点搜刮金银珠宝往京里疏通关系,一面装孙子求张炯这里帮忙,亦写信给王子腾、贾宝玉求援。王子腾自身难保,贾宝玉根本觉得他死活无所谓了,勉强写了一封此处不由本人作主的信而已。

张炯心里转了好回主意,最终还是道道:“带个信儿去,我奉命是来平平安州之乱的,便是要驰援了,也要先了结此处才好。叫你们家大人先顶上一个月,一个月后,平安州稳了,我才能动,不然出了事儿,谁都担不起。”打发走了人。张炯直叹倒霉,本来能很轻松完成的任务这会儿又来了个添乱的,还不能不救,因为…圣旨已经下了,命张炯尽快平定平安州,然后挥师去史鼎处。

张炯虽然不爱搭理史鼎,但是圣命还是要执行的。

贾宝玉很惆怅,没想到有这么多惹事的亲戚,看来贾王史薛四家,也真是到颓境了。大厦将顷,独木难支,自己能找个避难的去处已然算不错了。摸出小刀,默默地刻了一只羊驼来表达此刻的心情。

李贵很惆怅,宝二爷带过来的用具,有不少已经磨损了。小羊皮的靴子因为行军的关系已经磨破了,只能扔掉,幸好还有一双鹿皮的可用,却也只剩这一双了。被褥上回拆洗,被现找来使唤的不知轻重的当地粗使婆子洗坏了被面儿,同时阵亡的还有一件江绸袍子,平安州战乱之后,要到哪里找能让宝二爷的娇贵皮肤不觉得磨的料子,又上哪里找有手艺的裁缝呢?

扫红很惆怅,二爷常喝的茶叶也用完了,本来带得就不多,张大人还爱来蹭一点儿…

仆人有仆人的忧愁,老爷有老爷的烦恼。

为了加快速度,张炯与贾宝玉、王子腾商议,他率大军继续推进,贾宝玉坐镇后方,王子腾率一部慢慢跟在他后面做善后工作。要知道大规模作战很畅快,但是小小的剿小股土匪就很难缠,不适合大部队作战,王子腾对军事不算在行,但是带着已经厮杀了几个月的老兵收拾小匪盗倒是可以,为保险起见,张炯还派了个副将跟着王子腾。这是明摆着给王子腾送分了。王子腾谢了他的好意,心里还是有些不痛快的,毕竟是受了别人的恩惠,而王子腾一向是高高在上的。他也知道这是给他面子,跟外甥抱怨完了之后,也老老实实率部起行了。

他们这一走,不知道是坑了贾宝玉还是成全了他。反正用王子腾的话说,他是真的没脸见妹妹了。在张炯走后,王子腾慢悠悠地拉网,他还拉漏了,让一股部队从眼皮子底下溜走了去找他外甥的麻烦。前头被张炯坑得很惨的哗变士卒余部与乱民暂时达成了一致,叛军一部千余人重新聚集在张炯的背后。

不是张炯不努力,实情是这些人久在平安州,口音、习俗完全跟当地土著一样,以前的户籍册子又毁了,现在的户籍正在造册还没弄好呢,很多人的身份都是不确定的,又不能‘宁可错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只好等着贾宝玉把人头理清了才算完事儿。

古龙先生说过,隐藏真实身份的最佳做法就是换个马甲!这些人化整为零,装成百姓,绕过张炯再重新集结。就这样,他们把马甲换完,成功地隐形了。

他们不敢动张炯,反过头来邀了一个乱民的向导,去找别人的麻烦了。王子腾本来是个软柿子,但一是他老人家带着兵旁边还有个监工的,贾宝玉这个读书人就成了软柿子。

偏偏因为他是在后方,前面两道防线,张炯以攻代守,王子腾又是拉网保护,再者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分兵是大忌,他身边只有几个护卫、几十锦衣卫并一百军士而已。平安州境内的城池本身就小,按制,人口过万可建县,这里也就是刚刚够这个标准而已。除去分散在各处乡村的人,一个县城里八个月到八十岁的加起来有五千人就不错了,除去老幼病残和混乱中被炮灰了的,剩下的精壮有个一、两千也就顶天了。战后疲弊,被张炯攻破后为缓和矛盾也没征用民伕葺。

贾宝玉得了消息的时候,修城已经来不及了,正是农忙的时节,青壮都下田了,老弱妇孺根本不够看,留着这点人守城?只得带人往山上走。临走命令把仓库都打开,随叛军抢,反正还能再抢回来,这样他们还能少祸害一下老百姓再让叛军祸害下去,最后就算打赢了也没意思了。

一面走一面观察身后,如果叛军进城了,就杀个回马枪。千户以为他疯了:“逃且不及还打回头?”贾宝玉道:“放他们进城,城里可就遭秧了,咱们辛辛苦苦的名声就全完了,老百姓只道咱们不可信,以后的事情就难办了。事完了也没法跟上头交待。”

叛军急红了眼,正想抢点补给,不想一旦靠进城池就有尾巴来骚扰,知道大军不在就横下心来先啃了贾宝玉再抢东西当盘缠,抢完了大家散伙各奔前程,换马甲的办法还是很好用的,抢了钱之后马甲一换,另寻个地方安家落户还是良民。贾宝玉逃到附近山上,叛军也没那个耐心叫阵,直接放火被张炯坑惨了的人心理阴暗了。

千户的脸马上白了,他来这里的目的是镀金不是送命,压根就没想过自己会面临这样的危险。再说了,看着个准驸马,要是把公主弄个成个望门寡,他可以马上去死了。一甩头,千户直接对贾宝玉道:“往北就出了平安州,那里有协防的兵士,咱们还有马…”骑上跑吧。

跑个P!贾宝玉让千户寻几个机灵又骑射过硬的人分路往北报信,自己却不走。转头说:“砍树。”这样的城池多是依山傍水而建,或者说有山有水的地方才有了城。幸亏平常他爱四处蹓跶,地形挺熟,山间溪流边找了块小平地,能容几十人紧紧地站在一起而已,刀剑矛戈作斧头用,砍掉周围不少小树,勉强能容身。靠着溪水站定,然后从里往外放火,等外面的火烧过来的时候,里面已经没有可燃烧的树木了,几人靠着小溪边儿,完好无损地逃过一命。山头不大,烧到了后半夜地面还带着余热,众人沿着溪流往下,正遇着叛军进城。

叛军还是围观了一阵儿的,准备这些人受不了火烤往下冲的时候捡个便宜,或者多等仨时辰等他们烧死了好放心抢劫。等到夜里火光映红了天,也没人出来,这才放心地去抢。城里老百姓早跑光了,有不少心眼儿活络的还从大开着门的官仓里顺里了路上的干粮。叛军入了城,队形就乱了,一抢东西哪还有组织纪律可言?贾宝玉带着人聚成一团,形成了小范围内绝对的优势打起了巷战,躲到一边观察的百姓当然是舍不得家的,看着官军杀回来了,形势还不错,又念着刚打的家具新糊的墙,也有不少胆大的回来助威。在没有热兵器的年代,巷战的时候如果遇到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可真是上帝来了都犯愁。

等王子腾回来救外甥的时候,外甥已经摆着一堆人头等他了。这回贾宝玉的军功是坐实了,连护卫们也有功,徒忻通过正规手续塞过去的,美其名曰,保护亲戚。虽然锦衣卫自己也有自己的系统,护卫们是属于王府的,也都被贾宝玉写了名字报了上去,反正吧,他就是掌管着武职考核的人,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身为一个还算称职的文人,笔杆子一摇,把报功申请表之外的详细记录写得那叫一个精彩,全用短句,读起来节奏鲜明,不但突出了砍人高手众侍卫,把‘义民’的形象也用了一定笔墨加以描述。整个场面立体丰满,各种人物一齐出场,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波澜壮阔,读的人真有身临其境之感了。别的不敢保证,有着一堆人头和俘虏作旁证,皇帝绝对会乐于见到这种‘民心向太阳’的美好景象的。

没几天就有旨意下来了,命把参与此役的名单记录在档,战后一并封赏,这就表示大家的功劳没有被污下来,‘义民’也得了终身免役免赋的奖励。皇帝还表示,要‘勒石’以记,表示朝廷还是很得民心的。贾宝玉心领神会,重新起草了一篇碑文,突出表现了上下一心这个主题,得到了中央领导的首肯。

经过此役,大家深刻认识到了一点:跟着贾宝玉有肉吃。

第143章 平安已平大军将回

贾大人的名声好得不得了,爱民如子一类的称呼就扣到了他头上。被赞誉有加的贾大人根本没心情理会这些,他还得给张炯去信,让他不用回来了,前线比较重要,自己这边还有张炯留下的副将,贾宝玉把军事上的事情全委托给了这位副将,自己拉着王子腾喝茶聊天。

王子腾垂头丧气,心情很复杂,有这个他没保护好的外甥出面,他只好老老实实听外甥的。老人家的心里百味杂陈,出征前他还是逮着哪个亲戚随便训的,现在对着外甥也开不了口了。王子腾现在就是个闲人,军事上有副将在支撑着,完全不用听他的,民政上他外甥完全不用他插手已经把诸项事务安排妥当了。献俘的事情也由锦衣卫押队,表章都写好了。

王子腾如同所有退居二线的老领导一样,真是各种滋味在心头,整天瞎转悠。平安州这个战后的地方连个象样儿的戏班子都找不着,背井离乡的地方也没啥熟人老朋友排解寂寞都没个酒友。吃了几仗的时候王子腾都没老得这样快过,原本花白的头发白得更厉害了,整日念念叨叨的。真正把他击垮的还是另一件事情他的好外甥把他的一个亲随小厮挂在旗杆上风干了。

事情挺简单的,官军虽然有纪律,但不是一支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部队,打仗之余偶尔也顺手捞人家一只鸡两只鸭,调戏调戏一下妇女什么的。先头的时候这样的事情他们也没少干,只是后来又是败兵又是被张炯整顿,已经好了很多了,但是有些人就是找死,比如仗着是王家世仆主子乃是贾宝玉的舅舅,认为打狗也要看主人的某些人。一般百姓唯有捏着鼻子认了的份儿在京的时候这样的事情也没少发生过但是平安州这地方最近比较热血,受害者家属纠集了几个亲戚,拎着棍子等着小厮离营的时候一顿乱殴。小厮鼻青脸肿地回来哭泣给王子腾:“遇着个乱民,讹人。这般刁钻怕不会是乱民罢?小的叫人欺负了不怕,可恨谁不知道小的是王家的奴才,这样对小的,岂不是连老爷也没放在眼里?”

王子腾正在自觉没有存在感的时候,敏感的内心被刺痛了。居然着人锁拿‘刁民’去。女人原本就羞于出门,因躲在城外亲戚家里逃过一劫。受害者后来听说家里人找人说理去,结果却被逮了,不由慌了。心道:“我死也就罢了,不能叫家里的顶梁柱儿没了。”看着贾大人似乎是个好官儿。单纯的百姓认为有这样的青天,不告白不告。虽然他舅舅是坏人,但是也别无选择了,只好试试运气,成,全家活,不成,一道死。驻地本就小,贾宝玉又有个晨练的习惯,偶尔也会带几个人看看大家春耕生产战后生活。这不就被拦住了么?

贾宝玉看那女人,一身布衣,只是五官端正而已,并不见有什么出色之处,双眼红肿。他也不想让事情闹大,把人带到僻静处问:“你说的可是真的?你敢指认么?”有啥不敢的?一面打发李贵去打听王子腾是否真的发签拿人了,李贵四下看看,悄悄在贾宝玉耳边说:“这事儿干系到舅老爷的脸面呢。”贾宝玉冷笑道:“真叫个死奴才能当了枪使,我舅舅才真是没了脸呢。你很不必护着他们,我最恨这等东西,自己犯了恶,反叫主子背黑锅。天下多少事,都是叫这起子小人给作弄坏的。”见他发了狠,李贵只得去了,回来含含糊糊,只说舅老爷那里像是真关着人。

贾宝玉带人去找王子腾,女人一见小厮就要发疯,十指成爪地扑了过去,把小厮吓了一跳。贾宝玉连忙吩咐人给拦住了,一道带到王子腾的大帐里,外头着人守着,别招人围观丢脸。又问王子腾是否拿了人。王子腾也生气了,觉得外甥太过无礼了:“怎地不信自家人偏信个泼妇?”小厮伶俐,跪在贾宝玉脚下说:“这是个粉头儿,小的给了她家五两银子,还嫌少呢…”女人不听犹可,一听了不由破口大骂。贾宝玉对锦衣卫道:“诸位看笑话了,帮忙找找她家里人罢。”

王子腾见外甥不卖面子,怒道:“你出息了,带人来搜亲舅舅。”贾宝玉道:“我搜,总比翌日旁人来抄强。舅舅倒是想想,此事是这个奴才犯了军纪在前,他虽不在名册,入了这个营就得受规矩管着。有哪家主子为奴才摆平粉头的?这奴才单凭告状这条就该打死。外头生事,把主子的名声也给累了。王大人把追他奴才债的粉头给抓了,能听么?”王子腾想要说什么,被身后另一老仆一拉衣服:“老爷。是真是假,这事都不能闹大,也瞒不住人。”王子腾的脑袋这才冷静了下来,贾宝玉又道:“我知道还罢了,奴才瞒了您,我只有替您出气的。这里,要是叫旁人知道了,传出去或叫御史听到了风声…”王子腾脸色灰败,小厮一前爬到他跟前哭着求饶,又说自己冤枉。正闹着,门幕被掀开了。

锦衣卫是抄家的专家,一会儿就把被打得遍体鳞伤的几个男人找了来。王家小厮还抡着拳头上来要打人:“你这刁民,敢攀咬我!我一向在大人身边伺候,何曾离了的?”王子腾面上很好看,硬是不肯松口,还说:“这个确是贴身伺候的,他平日在我跟前端茶递水,你过来的时候难道没见过?”女人急了:“真真没撒谎,若有一句假话,天打五雷轰,叫一把火烧得骨头渣子都不剩下。”真假难辨,但是这事绝不能拖。

贾宝玉问小厮:“她是粉头,花名是什么?”

小厮道:“奴才便是说了,她不认又如何?”贾宝玉笑道:“她没个邻居?听着口音也是本地人,难不成没人认得她?粉头开门做买卖,总不会隐姓埋名罢?”小厮不语,女人道:“我认得他,他…我看到的,背后靠左肩有颗痣…”衣服一扒,立见分晓。贾宝玉笑道:“舅舅一向在营里的,你这个不离舅舅身边儿的人,旁人是如何知道这个的?混账没个边儿了,亏得舅舅一听你有事儿还这么护着你!昧了良心的东西。”又向王子腾道:“舅舅,外甥跟您讨个人儿,改明儿给您补个伺候的人。”王子腾冷道:“这样欺主的奴才,要他做什么?”

贾宝玉笑对小厮道:“男人比女人就多那二两肉,也就金贵在这地方儿,这都管不好,还是男人么?玩升旗是吧?叫你再升一回!啊,做了鬼,记得来回来找我。晚上梦里见着了你呀,我也能提醒自己个儿,人不是畜牲,办了畜牲的事儿就是这么个下场。”啧,没听说过么?QJ犯在牢里都是锁马桶上的!

锦衣卫都觉得听得脊梁发凉,连忙拖了人去。背后还听贾宝玉说:“抢点儿钱抢点儿粮就算了,只要不饿死了人,我只当没看见。TMD!糊弄我舅舅,我抽死你。”锦衣卫一个哆嗦,加快了步伐,幸好,这城里没什么漂亮姑娘能入得了眼…

小厮被挂上了旗杆,王子腾也病倒了。贾宝玉去探望他,见他瘦了许多,脸上的皱纹也更深了,双眼也没了神采。曾几何时这人给了自己、贾家几多庇护,这会儿居然是这个样子,贾宝玉心里也很难受。但是这个小厮是必须罚的,这样的东西抛开公平正义不提,为了安民着想,也要重责。

王子腾先前还想找点存在感的,不意是这个结局,意气丧失,也是被这个外甥吓的。贾宝玉公然叫人做了鬼来找他,浑不在意的样子让王子腾心里发毛,此时见了外甥也客气了很多。出门在外是没太医看病了,军医治个外伤还行,王子腾这样的也只好‘静养’了。

贾宝玉写了个折子递上去,皇帝看了之后可有可无,本来王子腾就该下台一鞠躬,等到战事结束后算总账的,后来是看着他外甥还能用又有意让他制衡一下张炯。这个制衡也不是让他做什么,就是放这么个人在这儿,意思是说:张炯,军费你可以拿,但是要把事平了,别拿得太过份。就是个背景板的意思。皇帝捏着贾宝玉的折子看了一会儿,又把锦衣卫的密报看了半天,再翻出前阵子险些让京城物议沸腾的某折子,大笑不止。提笔令王子腾返京养病。

携圣

旨而来的依旧是孟固,念了旨,只是赏下了羊酒等物,至于封爵,要等战事结束后回京一总来算。再次打量贾宝玉,笑道:“这会子倒有点儿丘八样儿了。”贾宝玉摸摸脸,是结实了不少。又问孟固:“京中如何?我舅舅此去…”孟固笑道:“谁不羡慕他有了个好外甥?你到这儿来,难道不是为了他?不是为了你们家?败军之将不言勇,圣人对他岂有不失望的?到时候墙倒众人推,不死也脱层皮了。”孟固另一句话没说出来,王子腾办的事儿里全翻出来,不抄家也要死人才是真的。

孟固是羡慕贾宝玉的,本来吧,这人从各方面说是不必来这里的,但是他要求了,皇帝也允了,这就是有意要锻炼他了。暂时留下王子腾,也是为了他的面子要结婚了。孟固同情地看了贾宝玉一眼,大概他还以为真保下了舅舅了吧?啧,这只是权宜之计罢了。等你平了事,回了京,领了功娶了妻,你舅舅该被人参了,而且,一定是要被人参得罢了官才好。皇帝这是要给你上一课呢。

贾宝玉要是平时也能想到这一节,只是眼下舅舅再在这里,有很多事情就不好说、不好办。贾宝玉能甘心当绿叶,王子腾也能忍,只是一向顺遂惯了就会在其他地方找点存在感,这种找死的行为不值得提倡。还是到京里比较安全,至少那里多少双眼睛看着,能让他收敛些。

孟固依旧夹带了私信来,同来的还有一个小包裹。徒忻在信中说京中一切都好,贾宝玉在平安州做的事情皇帝很满意,又说贾宝玉先前遇险太让人担心,让他等事情大概平了就随军返回。小包裹里装的是两瓶子茶叶,几本新书。贾宝玉收了东西,孟固在那里打量着贾宝玉室内陈设,唯有床上那张上好的皮子还是原来的,叹道:“越来越像是出门在外的了。”

上回乱军入城,不少东西都丢失了。贾宝玉带的都是好东西,被抢了的,砸坏了的,带出来的东西也有磨损折旧不堪用的,剩下的不过十之一二。贾宝玉笑笑:“出来头两天,我道自己再受不得这样的苦的,如今也过来了。人真是福能享得罪能受得。再者,比起外头的人,我这已是独一份儿的了。”看孟固动了动嘴唇,贾宝玉问:“还有事瞒着我不成?”孟固笑道:“没有。”贾宝玉道:“必是有的,否则何以为难?”孟固低头想了一下,再抬头已经严肃了:“给我个准信儿,何时能了?”

贾宝玉一怔,孟固道:“不能说便罢,我只是想着,回去好回话。”贾宝玉道:“也不是不能说,只是我也说不准,这样的事情我不通。不过照势,”掐指一算,“如今已是三月,以张大人之能,月底便可平了。”这里头也有贾宝玉一份功劳了,劳动人民最朴实从另一方面讲也容易相信人,只要给一点希望办一点实事人家就确实相信你。贾宝玉闲来无事,组织人写各种小传单,又收买了不少能说会道的,四下宣讲朝廷政策,加上他本人办事还可以,效果居然很好。

因为张炯把民事委给贾宝玉,贾宝玉就以战乱为由说户籍册丢了,下令乡老领头重新登记户口,然后表明这户籍会上报户部存档。意思也挺明白的,这是站队,登记了的,只要以后老老实实,就是良民。当然,如果你以后再闹腾,咱只好按照户口本逮人了。事实证明没了群众基础是没办法造反成功的,很多乱民里的士兵扛起锄头下山了。原本剿不净的‘匪’,一时之间销声匿迹,只有先前已经聚齐被张炯围了的一部而在负隅顽抗着。张炯发现,把背后交给王子腾还不如交给王子腾他外甥。

张炯用兵又不错,连打再拉加分化。然后按照传统套路,叛徒也出现了,张炯顺水推舟,把叛徒捧得高高的来吸引仇恨。在平安州吸引完仇恨,再带回京里,不出一年就找个罪名砍了,这是后话了。张炯现在最担心的是,怕这股部队从平安州转移到外省去,那罪过就大了,尤其是史鼎处本来就不安稳。

孟固一听,犹豫了一下,慨然道:“既这么着,我还奉旨要请王大人回京的呢,不如等王大人病情稳定了再走。”他的意思是,如果自己能听到捷报,先一步赶到京里,这也是个彩头了。贾宝玉会意,邀他一起品茶。

果然没过几天,张炯就领兵回来了。与孟固见过,领了自己的那一份赏格,就对贾宝玉笑道:“此番你的功劳实在不小,要不是你,事情也没这么顺遂呢。”贾宝玉道:“我什么也不懂,只好少做少错,万事还是要前辈提点呢。”张炯又问起王子腾的事情:“怕不容易善了。”贾宝玉道:“原本就是想能保住家业就不坏了,难不成还能想像原来那样风光?”

贾宝玉心里一直矛盾着,公平地讲王子腾要是继续风光下去真是老天爷还没睡醒,但是王家要是败了,他也难过,毕竟是自己舅舅,毕竟是指点过自己的人。张炯看他这个样子是拍拍他的肩膀:“你想得太多了,说句难听的,自家子孙都顾不过来,哪能人人都照顾周到?你才多大?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你要是出息了,他就是失势也不至惨到哪里。你要是一门心思想捞他反把自己折了进来,才真是…如今这话也能说了,先前我就不看好你过来,幸而你无事也还罢了。这件事情上,你出了主意就不必再来,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唠唠叨叨说了好久。

孟固得了好信儿,得他的喜鹊去了。这里

张炯还在打包行李:“先打发一部三千人往史鼎那里看消息,等朝廷派人来接管平安州,我与你一起拔营后行。”史鼎那里能撑到现在也亏得他底下的人州府县府不傻,硬顶住了史鼎的压力,没再加税。跟着史鼎捞钱他们愿意,跟着史鼎送死他们就不乐意了。平安州殷鉴不远,节度使死了罪名全顶了,他底下的人虽没罪名可也没得着好,一旦乱了起来人命如草芥谁能保证一定平安?

四月初夏,史鼎终于盼来了张炯,贾宝玉还贡献了硕果仅存的两条绦子出去给张炯佩带。贾宝玉为史鼎、张炯作相互介绍的时候,邸报来了。平安州事了,京中议功的同时,又有人议及追究责任。北静王被免了王爵,降位为侯,罚俸三年。(贾宝玉心说,北静王家日子要难过了。)然后是王子腾等战败过的,升官是不要想了,王子腾家奴办的事情贾宝玉没提锦衣卫也会说。这样的大错,都察院跟王子腾关系再好也不可能护着,御史们上了弹章。王子腾只得上了请罪的折子,皇帝一面说自己很失望,另一方面又说皇帝也不是没有人性的,看到一向倚重的家伙这样惨皇帝也难过,好在王子腾自请解职,不用皇帝发话,也算是全了双方的脸面。于王子腾来说是辞职不是解雇,于皇帝来说不用他翻脸不认人,依旧是个念旧情有人味儿的好皇帝。

经此一阵,王子腾彻底垮了,也没心思修理那个欺负他侄女的贾琏了。他不修理,不代表别人不修理事情却是因为平安州的事而起的。

第144章 京中诸事报应来到

当日贾宝玉见有叛军来袭,一面退着,一面也没有坐以待毙,比起惊动已经走远了的张炯和不靠谱的王子腾来说,派个腿脚灵便的人往隔壁州县去请援还比较快。贾宝玉相信接到救援的人是不敢不来救援的,毕竟张炯出马基本上能保证胜利,贾宝玉又是兵部的官员且还是未来的驸马,没几个人敢忽视的,就是拿自己的命去填也得把他捞出来,免得事情传出去说他们见死不救,最后可不是罢官能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