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足够姜宁彻底站稳脚跟了。

一箭双雕,姜宁预期中两个目的将圆满达成,她心情不错。

不过嘛,现在还不能表现出来,因为老周同志还在耐心安抚她。

“谢谢你们,公安同志,就是有你们的尽心尽责,咱们人民群众才能安居乐业。”

姜宁心里暗暗道了歉,是对工作认真负责的公安同志的,好在常金兰非法入侵住宅确有其事,她也不算谎报军情,浪费警力。

常金兰被女公安带出门,围观群众哗然,她捂着脸被人指指点点,眼泪从指缝溢出。

双方分开了,老周等人继续调查,而姜宁则回去开店营业,她瞥一眼石小兰窦金梅二人震惊未能回神的模样,嗯,效果非常好。

这案件几天后有了结果,公安同志到底没有找到第二波进小院的人,也确定了常金兰从小院出来归还了梯子后,直接回家,之后也没出过门,也没人找过她。

甚至连沈家几人这段时间的踪迹也查过,接触的人也走访一遍,证明沈家人确实没藏匿过设计稿,也没出过手。

常金兰拘留十天,罚款一百元,没有留案底。

这事儿附近一片都知道了,常金兰彻底焉了,放出来后连门也轻易不敢出。好在沈家人品过硬,口碑极好,街坊邻里同情娶媳不佳者居多,倒对沈家其他人影响到不算大。

姜宁没有详细了解琐事,她只定了一面锦旗,给派出所老周等人送了过去。

至于加工场这边,少了一个人,她当天回去开店后,就自写了一张大红招工广告,贴在店门一侧柱子上。

姜宁考虑过后,没有选择让石小兰等人继续介绍邻居,而是先尝试招聘一下。毕竟,现在不比刚开始时难了,虽然人手紧缺也不差几天,适当插个生人进去更合适。

第53章

将锦旗送到派出所去, 顺便把那六张草图要回来处理掉, 姜宁面试了三个应聘者, 选中了一个二十七八岁的女青年, 叫孙玉妹。

孙玉妹是个寡妇, 以前是服装厂女工, 她没了的丈夫也是同一个单位的,可惜丈夫得罪人后病逝一了百了, 她却遭遇排挤丢了铁饭碗, 带着个五岁小闺女靠微薄积蓄艰难度日。

这遭遇挺让人同情的,但姜宁聘用她,也少不了对方娴熟的手艺,和看着挺安静老实的性子。

女工岗位补充完整, 孙玉妹表现挺好的,手艺速度为七人之首, 勤劳肯干, 也不碎嘴八卦。

最妙她曾经是车间小组长, 有一定的统筹能力, 姜宁很多时候把意思一说,她就能立即领悟,并身体力行做示范做引导,给省了不少口舌。

加工场新来了一个陌生的熟练女工,挺能干的,让女雇主满意之余,还隐隐有些器重, 这一下子就让其余六人有了危机感。

石小兰几个也顾不上八卦常金兰的事了,赶紧全身心投入工作,你争我抢,你抢我夺,加工场生产氛围空前热烈。

姜宁见状十分满意,注入一股新血液的效果出来了,良性竞争她乐意见到,当然,她也没忘了强调了几回,保量的前提是必须保质。

糟心事彻底告一段落,日子重新回归正常轨道,很快的,姜宁就迎来一件高兴事儿。

她的两个哥哥终于回来了。

“宁宁!”

姜建设姜红兵风尘仆仆,这年头通讯不方便,兄弟俩也没法提前通知小妹,不过他们回了杨市后,一得空就直奔西河坊。

兄弟俩都是一身六成新的薄呢绒外衣,既抗寒又不让人小瞧还不过分招眼,肩扛手提大包小包,笑着扬声喊道:“宁宁,等等我们!”

正准备锁店门午休的姜宁一探头,登时喜出望外,她欢呼一声,“大哥,二哥,你们终于回来啦!”

兄妹聚首,自然欢喜,姜宁侧过身让两人进门,兴奋过后,她忙问:“大哥二哥,你们咋出去那么久呢,当初不是说大概十天半个月吗?”

现在都差不多有一个月了,虽然发了个电报过来说忙工作没事,但就那简明扼要的寥寥几个字,根本无法说清楚情况,还是很让人牵挂的。

通讯不便就是烦,私人电话到底啥时候能够放开呀?

姜宁仔细打量两个哥哥,二人虽面上略有疲惫之色,却神采奕奕,看来出门挺顺利的。

她放下了心,抱怨道:“我每次打电话回村委,爸和妈都要念叨一遍呢,小杰也说很想爸爸了。”

“你俩给家里打电话没?”

“打了打了,刚给家里挂了电话,才过来的。”

姜建设姜红兵何尝不不惦记家人,但出门在外人生路不熟,找不到电话打才是常态,就算偶尔能打,又凑不上亲人候在另一边,不然他俩就不会选择拍电报了。

兄弟俩一个月前出了杨市,往南而去,本来车队是商量好路线的,但计划赶不上变化。

他们发现,在一个城市采购的某些货物土产,不用等回到杨市,在回来途中的大小城市就能热销。

于是,他们干脆边走边卖,卖掉一部分货物,然后继续采购,他们后面还刻意绕了路,途径自己有些人脉的城市,节省时间并利益最大化。

这么一改变计划,固然多赚很多,但同样也多耗了半个月。

姜红兵拍了拍两人扛来的包裹,并随意解开一个,笑道:“宁宁,这些是我和大哥挑的,外地的土产,你和东子尝尝鲜。”

“啥呀?”

姜宁好奇凑过去一看,好家伙!男人巴掌大的鱿鱼干,厚厚两三捆;一小布袋满当当的干虾,橙红橙红的,之所以叫干虾不叫虾米,是因为它晒干后还有拇指粗细;两三指宽的蚝豉,青白色,一看就是生晒没有取过油的。

她又扒开一个包,黄白澄明的响螺片,一大包鱼肚,沙虫干鱼干咸鱼紫菜海带,等等等等。

咸香扑鼻,海产品气息铺面而来。

她眼前一亮,上等海货许久没吃上了呢。

姜宁如意料中一般欢呼雀跃,姜建设和姜红兵对视一眼,目带笑意,他俩就知道小妹喜欢。

“这些在杨市卖着贵,实际在海边小城便宜得很,家家户户一大堆,咱们来收购,他们开心得很啊,要走了还拉着打听啥时候再来。”

这是亲哥不是外人,姜宁没半句废话,直接利索收下,她好奇问:“哥,那你们拉回杨市的东西,也是批给人吗?”

这样最省事,不过有些可惜,能被他们最后带着回来的,肯定是在杨市最畅销最高价值的,如果直接面向市场,比整批出手获益大很多。

谁都知道二道贩子赚得多,姜家兄弟也中间商,不过他们是长途奔波,四下比较货源,还出人出车,赚得也不容易。

要是批给杨市的人,那这人就稳稳大赚了。

姜红兵笑笑,摇了摇头,“咱们拉回杨市的货,小半批给人吧,剩下大半咱们打算开个两个店直接卖。”

这是路上就商量好的,辛辛苦苦运回来的东西,当然不想被人白割一茬。

本来犹豫着怕麻烦的,因为他们不长期留在杨市,怕雇的售货员欺上瞒下,是姜宁的明码标价给了姜红兵启发,定个实价,称重进店,可以略略浮动一些,但再多就不行了。

老百姓火眼金睛,你想缺斤少两也不容易,再拜托几个哥们常来逛逛,就差不多了。

这些紧俏货物,不愁生意不好。至于批给人的那小半,其实是维持人脉打通关系用的,相较而言获取的利益不能以钱来计算。

“宁宁,我和大哥商量过了,想在杨市买个房子,把爸妈嫂子小杰接过来。”

这趟出去真赚了不少,就算留下大半作为下次出车本金,买个好房子安置家人,还是绰绰有余的。

“真的?!”

惊喜来得太快太突然,姜宁愣了半响才反应过来,一向遇事淡定的她喜形于色,“真的吗?那太好了!!”

她欢呼雀跃。

分开几个月,姜宁非常想念爸妈,她还以为至少得耐心等个一年半载呢,现在哥哥事业顺利又雷厉风行,一下子就拍板了。

兄妹三个都非常高兴。

“到时候爸妈嫂子来了,还能帮你们看着那边店呢,也不怕有人欺上瞒下了。”

姜父姜母才四十多岁,闲在家里怕是待不住,有事情忙才是好的。

姜宁想了想有些担忧,“也不知咱爸舍不舍得工作。”

姜父在木材厂是个中层领导,这工作是他退役后分配的,经营多年,养了小家还安排了儿女工作,感情肯定不浅的,她怕亲爸两难。

“宁宁放心,我上次回家已经和爸妈商量过了。”就是年后回林县与姜建设汇合那次,姜红兵安慰妹妹,“爸爽快着呢,我一说他就点头了。”

对于姜父来说,离开多年岗位不舍肯定有的,但对比起儿女,那都不是事。三个孩子连同孙子都在杨市了,他的心也跟过去了,就算有媳妇陪着也不是事。

这事儿没说的。

姜宁这才放了心,她喜滋滋地说:“哥,你们打算买哪儿的房子呀?我也想一起买呢。”

买房置产,这念头她一直都有,但一来没空,二来没地儿寻摸房源。

这年头商品房还没出现,租房都极少,更甭提出售房产的了,真正的可遇不可求,而且最重要一点,这不管是出租还是出售,都没有一个平台放消息,想买房子少不了消息灵通的人脉。

姜宁一没时间,二人脉也少,她原来想等二哥回来拜托一下二哥的,现在凑在一起倒不用特地开口了。

“二哥,我还想买个店面呢,最好是西河坊的,要是暂时没有,其他地儿也成。”有了常金兰,她算是受够租店的烦扰了。

脚下这店肯定至少再开两年的,租房合同到期另说,不过这也不妨她物色个储备分店。

“行,房子我和你一起寻摸。”

其实买房就没想落下姜宁,兄弟俩还想着,要是小妹资金不凑手,他们直接给垫上得了。

现在看来不用了,姜宁手头宽裕着呢,姜建设姜红兵本来还打算细细询问一下小妹店里的事,关心关心,现在看来倒不用了。

“不过西河坊的铺面,估计得耐心等着,二哥给你先找找其他地方看有不?”

西河坊铺面确实很多,有公家的,也有归还到私人手里的,公家的就先不说了,那些私人房主也不是傻子,这百年旺地店铺价值只有涨不会降的,金母鸡一只,不到山穷水尽迫不得已,谁卖谁傻子。

所以只能耐心等待机会了,这点姜宁知道,不过要是其余地方有好位置,她也很乐意囤下来的。

只不过杨市其余地方的好店面,道理同上,也就范围大了可能性更多而已。

“其他位置也成。”

“行,二哥给你留意着。”

说定了这两件事,姜宁就问:“大哥二哥,咱们啥时候接爸妈和嫂子小杰出来呢?”

她一脸期待,姜红兵笑道:“这一两个月吧,好房子也不是那么好找的。”

既然买房,就想一次性买个合适的再让家人搬来,以免折腾着搬来搬去。

兄弟俩其实已经商量过了,房子最好在西河坊附近买,新店也开在左右,好和小妹互相照应。

“那倒也是。”姜宁很理解,就是有点儿失望。

“宁宁,你这店顺利吗?”

姜红兵转移话题,顺势询问小妹近况,环视一圈店里各色时装,他虽然能猜到店里生意很不错,但亲口确认才更放心。

“挺不错的呢,衣服款式受欢迎,卖得很好,就是人手短了点。”

姜宁将店铺开张,店里生意和后面加工场的详情都介绍了一遍,亲哥面前,她也没想着报喜不报忧,常金兰那破事也简单说了说。

姜建设和姜红兵脸色立即阴了下来,小妹说得简单轻松,处理得也极为恰当,但他们不是不经事的愣头青,妹妹独身一人的不容易一听就知。

那个姓常的房东,想必也是看宁宁一个年轻女子独自打理店铺加工场,觉得人小可欺,才会一月不到就心生异念吧?

要是换了是姜家兄弟这样的小伙子,就算她心思浮动,也肯定没那么快那么肆无忌惮!

小妹被人欺负了,兄弟俩心情阴郁,就算是姜宁亲自劝着,也治标不治本。

三人结伴去吃了午饭以后,等女工们上班,姜建设和姜红兵特地去加工场敲打了一番。

还别说,效果是很不错的,两个高大严肃的青年往那边一站,气氛立即一肃。

姜宁表示没办法,她自己脸嫩,骨架纤细身高也不拔尖,也没经过啥特殊训练,想一下子就用气场震慑住人,不可能的。

“宁宁,你这儿缺了个男人。”还是可信任的。

赵向东肯定脱不开身的,姜家兄弟又长期出门,姜红兵就琢磨的,要不等接了家人出来后,让爸过来帮着小妹得了。

“这个以后再说吧,你们不是说忙吗?还不回去?”

姜宁也觉得这个主意很不错,不过一切得等买了房子接了爸妈再说。

训完人,去前面开了店,她就让哥哥们去忙自己的事去了。

姜家兄弟俩确实很忙,他们回杨市路上就打了电话让人留意了几个店面,得去选个合适的确定新店的位置,再装修一下,招人手并进行上岗前培训。

还得联系人找房子,并替姜宁留意店铺。

这些都得在下次发车前必须办好的,休整期并不长,所以时间尤其紧凑。

分.身乏术,不过两人都是疼妹子的,见店里忙碌起来,还商量着留一个人下来帮忙。

姜宁没同意,“一直都是我自个儿看店的,忙活得过来,你们别担心了。

好说歹说兄弟俩离开了,等四点的时候,姜建设重新折返,他开着货车来的,打算送小妹回家,兄弟俩拿来那些大包小包,姜宁一个人是绝对拎不走的。

“二哥呢?”

姜宁拎着两个小包跟在姜建设身后,交给他一起扔上车,她以为像上次一样,大哥二哥都去她家落脚的。

“你二哥正找人,明天就装修新店。”

出租铺面少,选择余地不多,兄弟俩办事干脆利落,一看中就拍板了,“新店就在西河坊后面再绕两个街口,叫新华路。”

新华路,姜宁知道,是条很宽敞的街道,距离西河坊不足两公里,华侨商店就开在那,里头还有杨市唯二西餐厅的其中一家,是个档次挺高的地方,人流也多。

姜宁一喜,“那地方很好呀。”

姜建设一边发动货车,一边笑道:“其实那店虽说在新华路,但也只是在街尾而已。”差一点,就出了新华路范围了。

想刚好拿新华路里头的铺面,哪有那么容易?不过好在那位置人流也行,两个店面相邻,够宽阔平正,也算可遇不可求了。

“我和你二哥这回就不住你家了,省些时间多办点事。”

姜建设看小妹坐稳了,利落一打方向盘,货车往北边驰去。他忙里抽闲,除了为送小妹回家以外,还打算在小妹家吃个饭,与妹夫碰个面的。

姜红兵上次就住姜宁家,这次忙碌不来没啥,姜建设头次在杨市落脚,不走一趟不合适。

“嗯,那你们注意休息,不许太累了哈。”

事业起步阶段分.身乏术,这个姜宁懂,杨市家属区一来一往就得两小时,省下来确实够办不少事了,亲兄妹也不需要一再挽留来表示亲热,她只嘱咐哥哥们注意休息。

“行,我今晚给你做好吃的,你再给二哥带点。”

姜宁指挥大哥往自由市场开去,就停在平时后勤车停靠的空地行了,她买了不少好料,兄妹俩才说说笑笑上车,继续向北。

“我得把那个干贝蚝豉干虾也做上,让你和二哥尝尝。”

姜宁已经将菜式琢磨一遍了,可惜鱼肚鱿鱼之类的浸泡久一点,这回不能做了。

“好,我就等着吃哈。”姜建设乐呵呵的,也不提在海边小城吃了不少,他妹子做得肯定比外面好吃。

兄妹说得兴高采烈,不过两人都没料到的是,这顿饭临时出点岔子,没能吃上。

第54章

姜建设车开得不快不慢, 稳稳的, 通往军区的大路很平整, 他也不怕颠得小妹难受。

姜宁还不知道自己晕火车的伟大事迹, 已经通过亲妈的嘴传到大哥耳朵里了, 她正左顾右盼, 同样的风景,坐客车和坐货车效果完全不同。

要知道客车一般拥挤, 就算不挤也有挥之不去汽油味, 坐着就没多大心思欣赏沿途景色。

“咦?”

越往北,路上行人自行车越少,到了快到军区大门的那段,已经少有人烟了, 一拐过弯,姜宁远远见前面路肩上多了三个人影, 不禁多看了几眼。

之所以多瞟了两眼, 是因为这三人姿势挺特别的。三个衣裳褴褛的高大男人紧紧并肩而行, 两个架着一个, 中间那个似乎腿脚不大行,左脚跛得厉害,要是没同伴架着他肯定走不动道。

货车匀速前进,两眼功夫就接近了许多,姜宁眨眨眼睛,她咋觉得这三个人背影有那么一点儿熟悉呢?

“呀?!”

她惊呼一声,猛地坐直身体, 急急喊道:“大哥,大哥先停一停!”

“咋啦宁宁?!”

姜建设深踩一脚刹车,货车猛地停了下来,他侧头见小妹面露异色,忙连声追问。

“我没事。”

姜宁见大哥紧张,忙先安抚一句,她随后指着前方不远听到刹车声停了停的三个男人,“这三个,好像是东哥的老战友,我就见过一次也不知认没认错。”

没错,她看那三人恍惚是彭弘毅胡国川田斌,就是上次来过家属区一次,还当了一回许卫国方涵离婚导.火索的三人。

赵向东说过,彭弘毅脚是有旧伤的,复发不良于行也能对得上,就是仅仅见过一面,姜宁也不是十分肯定。

不过她马上就能肯定了,因为前头三人顿了顿后,其中一个回过头来看看情况。

对方一侧头,姜宁就认出来了,这人正是田斌,“对,对对!大哥,他们真是东哥战友呢!”

货车高,她一个人无法利索下车,又急着招呼田斌他们,只得先打开车门,探手出去喊道:“前头是田斌吧?还认得我吗?”

当然认得!田斌定睛一看,连忙挥手道:“嫂子,就是我!”

他又惊又喜,晃了晃身伴的彭弘毅胡国川,“看,看,后面车上的是嫂子。”

彭弘毅胡国川慢一拍回头,不过也看见了,面露喜色挥了挥手,喊两声打了招呼,连忙互相搀扶着往这边赶。

这样两个架一个走,确实走得有些慢,姜建设见状干脆把小妹拉回来关上车门,往前开了一段,在三人身边停下。

“快上车吧,咱们坐车过去。”

三男人往这方向走,显然是去家属区的,姜宁不知道他们发生了什么,但现在都得先安置上车再说。

货车高难上下,但她还是打开车门小心翼翼跳下去,给打开双排货车的后座车门。

姜建设也跳了下车,他一边叮嘱小妹小心,一边绕过来帮忙扶彭弘毅上车。

说实话,彭弘毅三人现在形象真相当狼狈,蓬头垢面,衣裳不但多了几处没摞上补丁的破口子,而且占满尘土,一点不复上次见到的虽陈旧但整洁的模样。

三人的脚下的布鞋也很破了,鞋底子几乎磨没,鞋面破损隐约见肉,田斌甚至左脚能看见三只外露的脚指头。

他们听介绍说这是姜宁的大哥,都很有些窘迫,觉得给赵向东在岳家人面前丢脸了。

姜建设却不见半点异色,热情帮忙扶人,安置妥当后扶小妹上车,自己绕回驾驶座,开车前不忘关心三人小心坐稳。

他这么坦诚自然加热情的态度,彭弘毅几个也不是过分敏感的人,于是很快就放松下来了。

“彭哥,胡哥,田哥,你们先喝口热水吧。”

近距离照面,彭弘毅三人更显困顿,高大的汉子们脸色青白,嘴唇微微发紫且干得起皮开裂,说话时下意识舔了舔嘴唇,显然既冷且渴得厉害。

姜宁一时也顾不上自己的小洁癖了,连忙拎起自己的军用水壶递给距离最近的田斌。这壶是赵向东给她带的,回家前在店里刚灌的热水。

田斌确实渴得厉害,道了声谢就接过壶,仰头大喝了两口,又递给身边的胡国川。

三人喝了热水解了渴,胸膛也有口暖气,一路行来的困顿疲惫才消了些,感觉终于活过来了。

“田哥,你们这是咋回事呢?”

三男人一看就知道是遭了祸,走投无路之下,暂时来投奔赵向东和许卫国两个老战友的,这话题说起来太没脸,姜宁和他们不熟悉,问着其实也有点儿尴尬。

但人都坐在跟前,一句不问更不合适,她只能略略斟酌,选了个合适的话题挑开,“之前,你们不是说去南边的岷县工作吗?”

田斌几个倒不以为意,自己都落魄成这样了,旁人一眼就知,姜宁待他们热情尽心,她跟前没啥好隐瞒的。

他苦笑一声,“那工作没干了,后头的工资也没拿回来。”

身无分文,要不是没办法,他们真不想给老战友添麻烦,丢不丢脸倒没什么,关键是照应三个大男人太累赘了,大家也不容易不是。

姜宁大吃一惊,忙追问:“活不干就不干了,咋能不给发工资呢?!”

这事儿,得从年后三人跟着胡国川那远房表哥前往岷县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