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天一大早出发,那就得后天折返,大概傍晚时分才能抵达杨市。

这两天时间过得特别慢,好不容易盼到了后天,姜宁兴奋到达顶点,一大早的,她没等起床号响起,就睁眼醒了过来。

“宁宁,你不多睡会么?”

怀里人一动,赵向东就睁眼了,他低头看媳妇儿,“爸妈傍晚才能到。”

“我不睡了。”

姜宁探手取了小闹钟过来一看,已经五点四十多分了,距离起床号也就十来分钟,她索性不赖床了,一骨碌坐了起来。

赵向东也跟着起了,他俯身,亲了亲坐在梳妆台前梳头发的媳妇儿,套上衣服就出门做早饭。

今天吃早饭的时间实在有点儿早,完事后姜宁就坐在丈夫的大腿上,搂着他的脖子说话。

话题自然是围绕自己爸妈家人的。

赵向东一直含笑听着,时不时应和一句。

他常年离家,虽不得已,但与父母分别已成常态,不得不习惯了。但媳妇儿不同,要不是嫁了他,她不必与父母分开这么长一段时间。

快半年了,她肯定很想很想的。

赵向东冷峻的眉目柔和,轻抚了抚她的背,眸光又爱又怜。

姜宁当然发现了,她凑过去吧唧了一口,笑嘻嘻道:“东哥,我今天有没有说过,嫁给你很高兴呀?”

“刚才说了。”

这小嘴肯定抹了蜜,说得赵向东心不可抑制泛了甜,他唇角翘了翘,回啄了她一下。

两口子黏糊一阵子,看时间差不多了,就直奔后勤车去了。

没错,赵向东也去。

岳父岳父要来,女婿当然得迎的,他获悉消息以后,就申请了休假,今天就和姜宁一起出门了。

赵向东本来可以借用部队的吉普车,但他想着两个舅哥都有车子,他也就省了,毕竟他和许卫国一样,严于律己,不爱占部队便宜。

两口子下了后勤车以后,直奔西河坊,姜父姜母傍晚才到,店还是得照常营业的。

赵向东和彭弘毅田斌打了招呼,至于胡国川,他调去姜家兄弟那边帮忙了,不在姜宁店里,原来负责的工作由彭弘毅接手。

女雇主的丈夫,女工们第二次见,长相硬朗的青年军官高大威武,身姿笔挺,大伙儿也不敢多议论,只悄悄地多瞅两眼。

还别说,男的高大英武,女的纤细窈窕,体型相距甚远,却意外地般配。

姜宁不知道女工们想什么,不过就算知道也不会多加理会,她忙忙碌碌,翘首期盼,今天时间过得特别慢,好不容易才到了下午。

没到四点,姜宁就关了店门,领着丈夫直奔四合院。

“嗯,这房子挺不错的。”

进了门,赵向东环视一圈,四合院微整一遍以后,窗明几净,廊道房檐都簇新了不少,更显优雅大方,他很客观地给出了不错的评价。

另外,媳妇儿给家里买了房子,他也是知道的,刚知道那会有点儿诧异,但须臾就过去了,他很自豪,自己媳妇就是能干。

赵向东这点非常好,胸襟广阔,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小肚鸡肠,媳妇儿在家里他乐意养着,媳妇儿能干能挣钱他骄傲着,不管心态还是位置,都摆得非常正。

姜宁很高兴。

她领着丈夫将前后院都转了一遍,还不忘嘀咕要是遇上合适的,自己也得买一套,居住好地方还升值云云。

赵向东含笑听着,要他说,媳妇儿灵动的表情,比房子好看多了。

“你瞅着我干啥呢?”

姜宁当然察觉丈夫的视线,她嗔了他一眼,“我这是领着你看房子呢!”

“行,那咱们继续看。”赵向东一向媳妇儿说啥就是啥,既疼且宠惯得很。

不过,两口子也没仔细看多久,刚转回前院,就听见门外有女人高呼声响起。

“宁宁,宁宁!”

这声音,是姜母的,爸妈到了!

姜宁大喜,两步并三步往外冲,“爸!妈!”

第63章

被亲妈大力抱住, 姜宁红了眼眶, 姜母声音也有些哽咽, 高兴的, 这是喜极而泣了。

姜父也激动得很, 不过他是一家之主,缓了缓就劝道:“好了, 建设他妈,以后一家人就待一起了, 这个得高兴。”

“对,对!”

姜母抹了抹眼睛,松开闺女, 改抱为拉,露出大大的笑脸,“是得高兴, 我这是高兴的。”

姜宁缓了缓情绪, 笑着搂着身边姜父的胳膊, 晃了晃, 撒娇道:“爸, 我可想你了!”

“嗯, 爸也想, 爸也想。”姜父笑得合不拢嘴。

实际上, 三个离家孩子中,老两口最惦记的就是姜宁,她最小还是女孩子, 这不得惦记着吗?

相反两儿子是大男人,长得这么大能独当一面了,疼爱不减,但相对放心很多。

这个道理姜家兄弟俩都懂,不过这并不妨碍姜红兵插科打诨,他笑着说:“看看,咱爸咱妈也好几个月没看见我了,咋就一点没想呢?”

他这话语是抱怨,实际声音笑意满满,姜母没好气瞪了他一眼,“就是一点不想,年纪老大一把了,咋还不肯相亲找媳妇呢?你瞅瞅你大哥,像你这么大都有小杰了。”

“年纪老一大把”的姜红兵,实际上只比姜宁大一岁多,今年二十一岁。这个年龄在农村,已经踏入大龄男青年的范围了,因此小闺女结婚前,姜母就已经张罗着给小儿子相亲。

可惜姜红兵见多识广,城里人再晚两年结婚也是常事,他本来就不急,再加上年后事业渐铺开,他干脆没了这心思,只一心一意大展拳脚,结婚什么的,先搁着吧。

他年后回家那次,特地和父母谈了自己的想法,姜父表示支持,毕竟男孩不同女孩,晚点无所谓,于是这事儿就暂时搁置了。

姜母虽也同意了,但她颇有些怨念,逮到小儿子就要唠叨一番,这不又来了。

姜红兵立马不吱声了,嘿嘿冲亲妈讨好一笑。

姜母回了小儿子一个白眼。

二哥(弟弟)吃瘪,姜宁和姜建设默契对视一眼,露出笑意。

眼见姜母还要补上两句,姜宁很有兄妹爱给二哥解围,连忙转头看大嫂刘慧芳,笑着唤了声,“大嫂。”

刘慧芳忙回应,“宁宁。”她羡慕看了两眼小姑子,“宁宁越来越好看了。”

姜宁今晚不打算回家属区,上班穿的淡蓝色小一字领连衣裙没换下来,窈窕优雅,十分有气质,头次见媳妇儿这打扮的赵向东都看直了眼,甭提刘慧芳了。

她不大懂形容这感觉,只连连说好看,不过觉得还是不够。

姜父姜母闻言目露自豪,他们当然也瞅见了,但作为一个疼孩子的父母,刚才注意力主要在人上面了,外在形象倒先放一边。

姜宁抿唇一笑,“大嫂,这是我店里的衣服,改天给你多拿一些,你穿着给我大哥多看看哈。”

刘慧芳被打趣得红了脸,姜宁给姜建设挤了挤眼睛,促狭一笑,她又看向窝在大哥怀里的小侄子姜明杰,“小杰,想姑姑了没?”

姜明杰才三岁,小半年没见姜宁了,他歪着小脑袋瞅着半响,也不知认没认出来,举起小手大声嚷嚷:“我想!”

姜宁揉揉他的小脑袋,从包包里掏出一把奶糖,“给,姑姑给咱们小杰的。”

这还真是特地准备的,她不咋爱吃糖。

姜明杰欢呼一声,忙探手去抓,他人小手小,得两只肥爪一起上阵,才能把奶糖全部兜住。

他朝小姑甜甜一笑,露出一排密密的小白牙。

这机灵鬼!大伙儿露出笑意。

“爸,妈。”

说话的是赵向东,他迎是一起迎上来了,但作为女婿他很有眼色,等姜父姜母激动稍稍平复,姜宁也和大嫂侄子打过招呼后,他才上前唤了一声。

“嗯,东子。”姜父笑着点了点头。

一个女人日子过得顺不顺心,其实光凭精气神就能看出来,瞅瞅边上颊泛红晕,神采奕奕,正如娇花般日益绽放的小闺女,姜家老两口都露出欣慰笑意。

再看这个一如既往镇定沉稳的女婿,就更顺眼了。

赵向东紧接着又和姜建设兄弟,刘慧芳互相打过招呼。

“爸,妈,你们都坐一天的车,要不进屋歇歇吧。”

姜宁瞥见小侄子打了个小哈欠,她想着旅途劳顿,连忙招呼大伙儿进屋。

“宁宁妈不累,妈精神着呢。”

姜母身体挺好的,虽疲惫确实有些,但儿女们买了这么一个大宅子接她和老头子出来住,她正高兴得很呢,那点疲惫完全压下了,正一手拽着闺女,兴致勃勃抬头打量。

姜红兵笑:“那咱们先把行礼都放下,然后再看看这屋子?”

“行。”

扛行李这些重活,当然交给年轻小伙子,姜家兄弟俩肩扛手提,赵向东也轻松拎起几个大包,一家人往后院行去。

之前通电话已经商量过了,一家人打算都住后院,前院用来待客啥的。

毕竟姜家兄弟现在摊子铺开,以后恐怕少不了朋友频繁上门,连接前后院的月亮门已加装了门扇,到时候门一关,前院再热闹也影响不了后院清静。

后院正房三间,中间的明堂当小厅用,左边次间是姜父姜母的卧室,右边次间暂时空置。

左厢房有两间,一间是姜建设夫妻的卧室,另一间是姜明杰小朋友的未来卧室,不过他现在暂时还跟着爸妈睡。

右边厢房则一间是姜红兵卧室,一间是姜宁两口子住的。

屋子已经完全整理妥当,连铺盖都准备好了,直接入住即可,大伙儿见不用收拾,行礼一扔,就饶有兴致直接参观起新家来了。

青砖黛瓦,清致素雅,沿着抄手游廊转了一圈,姜母刘慧芳啧啧称奇,连姜明杰也不爱困了,瞪大眼睛左顾右盼,瞅个没完。

最后回到前院正间明堂,这地儿是客厅,大伙儿在刚打好的紫檀木沙发坐下,姜父摩挲了宽大扶手上的莲花云纹,赞道:“好木头,好雕工。”

他在木材厂上班多年,哪怕干的是安保工作,林县小地方也没高档木头,但他还是一眼看出来,这是上品紫檀木。

以前闹革命,连家具也不许胡里花俏,现在倒不同了,姜红兵找的老工匠,给家具细细雕刻上精致的纹样。

上好的木头,上好的雕工,加上客厅这套沙发样式是最大气的,姜父颇有些爱不释手。

“嗨,你天天住着,爱摸天天来摸也成。”

姜母打趣丈夫几句,大伙儿哄笑,姜父也露出笑脸。

热热闹闹的,坐了一会,姜母就起身准备晚饭去了,刘慧芳和姜宁跟上,留男人们在客厅谈话。

其实姜红兵已经在国营饭店定了好些菜了,但这年头菜肴品种不丰富,而且点的都是肉菜,这青菜捂着回家都发黄了,还是自己烫烫好些。

姜母搬家没舍得自己养的鸡鸭,捆着一起拿过来,暂时安置在厨房,还有菜地里的菜,长成的她都拔了好些,给拿过来能吃几天。

“家里养了个把月的那只小猪,给了你大伯家养着咯,菜地也给你大伯种。”

一进厨房,刘慧芳就利索拎起锅碗瓢盆,去外面水井边清洗,姜母领着姜宁在摘菜,她一边干活一边和闺女絮叨老家的事。

大伯母金桂枝不讨喜,但姜大伯人挺不错的,他和姜父是亲兄弟,家里搬到杨市,诸如小猪菜地之类的东西,肯定给他的。

姜大伯要给钱,姜父不要。

“你大伯现在家里好多了,不过他干活习惯了,闲不下来。”

大伯家三个堂兄,跟着姜建设姜红兵出来跑货,亏待谁也不可能亏待他们的,工资厚厚的,还有奖金,堂兄们是老实人,心疼父亲,这钱都寄了回去。

儿子赚的钱,姜大伯一点没让金桂枝碰,除了修整一下屋子,添置小许东西,他全部都攒的,要留着给儿子养孩子娶媳妇。

至于姜艳,离家出走后一直没回来,音讯全无。

姜母说完自家,又开始说姜宁婆家。

“你婆婆和女婿二姨领头,两个带着家里人去县城租了个小门店,现在呀,赵家除了你公公和你大伯哥,都在县里住着了。”

这点姜宁倒是知道的,赵家在熏鸡买卖上虽然谨慎,但好歹也尝到些甜头,年后生意虽然及不上年前,但也有利可图,于是就一直做了下来。

这年头只要肯跨出第一步,大部分都能喝口汤的,赵家人打开了新大门,心思就不像以前死板了。

一个多月前,老家来了封信,除了关心儿子儿媳以外,最主要是想问个建议。

熏鸡熏鸭生意一直有利润,就是小摊贩多了,竞争开始变大。这时候,赵二姨发现有门面的生意要更好些,老百姓似乎更信服开店的,如果价钱一样,上店里买的人会多出不少。

她和两个儿子都是雷厉风行的人,于是决定租一家门店。

其实这时候的二姨家,已经与赵家分开干了,一家一个小摊,不过她看上了更好的路,也没忘记告诉亲姐。

反正林县大得很,姐妹不挤在一块开店,也没啥影响。

二姨已经说干就干了,赵母思维保守,虽很心动,但仍有些犹豫,最后决定写信问一问二儿子二儿媳。

其实主要想问的是姜宁,姜家人脑子都活,姜家兄弟都混出林县了,附近几个村子啧啧称赞。

既然问到自己跟前,姜宁也就很客观投了赞成票,她还提醒了店铺选址要注意位置,人流之类的问题。

她还顺口提一句,如果店面有富余的地方,可以考虑开发一下其他产品,不要闲置浪费了。

于是,赵母下定决心租了一个店干起来,生意确实比小摊时好,就是鸡鸭没以前好收了,赵向前得跑更远的地方。

“赵家算是在县里扎根了,大岗村的老宅子,就住着你公公和大伯哥。”

赵老头不参与生意,他沉默守着家里的地,给家里留下最后一道保障,赵向前农忙帮父亲种地,平时忙着收购鸡鸭,人瘦了一圈,但精神好。

“你爸昨天去亲家那边说一声,就你公公在,他那性子,大概也不会特地去县里说。”两边是亲家,平时也走礼,彻底搬走肯定得知会一声的。

姜母絮絮叨叨,姜宁安静听着,她露出一抹微笑,嗯,婆家终于彻底在林县扎下根了,这挺不错的。

不是她不一视同仁,只期待娘家人搬来杨市团聚,却排斥婆家,而是性子不同,根本很难相处。

大嫂孙秀花蛮横霸道不讲理,关键红眼病还厉害得很,她做事不择手段,看看之前的偷窃事件就知道了。

还有那心眼比筛子还多的小姑子,赵玉燕明显是个眼高手低,还爱搞事的,杨市大人物多得很,要是捅出篓子,擦屁股的少不了赵向东两口子。

擦得上就够怄气了,万一还擦不上呢?

她男人,她娘家都在杨市发展呢!

光这两个人,姜宁都自觉消受不起。

而且还有最关键一点,她娘家是凭两个哥哥的本事在杨市扎根的,兄妹三人互相依靠,互相帮助。

如果换了婆家,就不是这个说法了,包袱背上身就甩不掉。

在林县自食其力,挺不错的。

姜宁笑笑,继续一边低头摘菜洗菜,一边听亲妈嘀咕。

不料姜母说着说着,话锋一转,凑过来低声说:“宁宁,你有动静没?”

第64章

啥动静?

姜宁懵了半响, 才反应过来,姜母是说她的肚子,问她怀孕没?

她脸有些热, 眨眨眼睛, 装作若无其事,继续低头洗菜, “没呢, 哪有那么快?”

姜母一想也是,闺女和女婿团聚满打满算也就四个月, 还没怀上也正常,不过她不忘嘱咐道:“那你抓紧点儿,生了外孙正好妈给你带着。”

她想了想,又嘱咐道:“那事儿太密了,也不好怀上,你让你男人偶尔也停些日子歇歇。”

赵向东年轻血气旺盛,身体强壮一看就是个有心有力的,小夫妻刚结婚没多久, 正是热乎的时候。

姜母也是过来人, 她懂, 但为了小外孙, 她还是嘱咐闺女一下,这些知识年轻人不知道呢!

姜宁其实是知道的,毕竟上辈子资讯发达,但她不知道为啥话题就歪到这里来了。

孩子这事儿, 既然结婚了她就有心理准备,不过姜宁年轻,顺其自然,她也不着急。

不过现在和人讨论这些私密事,哪怕对象是亲妈,她也臊得很,“嗯嗯嗯”胡乱应了几声,连忙转移话题,好混过去。

闺女害羞姜母知道,话说了就行了,她也不穷追猛打,顺势就说起其他。

青菜烫好了,焖了米饭,姜家兄弟俩也去把订好的肉菜拿了回来,卤猪蹄,红烧肉,香煽土鸡等等一大桌子,一家人热热闹闹吃了洗尘宴加团圆饭。

大伙儿各自回房休息,姜宁躺在金贵的紫檀木大床上,舒服吁了口气。

四合院的家具,为了配合宅子,样式一律古色古香,她躺着这个是透雕回纹的月洞门架子床,小屋子似的,古代大家闺秀的标配。

太漂亮了,而且睡习惯了硬板床,她也没觉得半点不适应。

她以后买了四合院,也要打个精致的架子床。

“还不睡?”

这厢房挺大的,分内外间,最大的变动就是加建了卫生间,赵向东洗了澡,直接赤.裸上身就进里间,翻身上床。

他的胸膛宽阔结实,一如既往温热,姜宁躺着滚了一个圈,投入他张开的臂弯。

赵向东立即将人搂住,亲了亲。

这一套动作行云流水,显然演练过无数遍,姜宁笑着抬头,回亲了亲他的下巴。

两口子的唇碰在一起,缠绵热吻片刻,最后分开赵向东身体绷紧,声音有些哑,他轻拍了拍她的背,低声说:“宁宁,快睡吧。”

姜红兵就睡隔壁,两口子都没打算干和谐的事,要知道她二哥耳朵挺尖的,万一被他听见,姜宁没脸见人了。

她乖乖阖上眼睛。

赵向东的假期是两天,难得丈夫有空,爸妈也来了,姜宁索性暂停营业一天,既自己休息休息,也陪陪父母丈夫。

姜父是个闲不住的,次日就吩咐儿子带他去货行看看,既参观儿子们的店,也熟悉熟悉以后工作环境。

他才四十多岁,没有闲在家里养老的道理,当然得有个工作忙活的。

闺女卖女装他不合适去,好在还有儿子们的货行。

姜宁没有陪着去,这空闲她领着赵向东去了自家小洋楼,给认认路,也参观一下宅子。

小洋楼翻新了一遍,屋子内外的墙壁都新刷了一遍,淡黄色的漂亮小洋房子雅致美观。

屋子里墙壁是奶白色的,一楼挑高格外敞亮,米黄色的落地窗帘,拉开是两人多高的巨大玻璃窗,采光极足,外面还有花卉纹栅栏防护窗,与外墙平齐。这是小洋楼本身有的,姜宁吩咐工匠翻新,现在都刷上黑漆,簇新得很。

屋里家具都是紫檀实木沙发,玫瑰花莲花孔雀纹,精雕细琢,优雅华贵,偏西式风格,配小洋楼恰到好处。

原色的回旋木梯已经上了清漆,和整个屋子一样焕然一新。

屋子精致典雅,暖色系看着柔和舒适,姜宁挺满意的,赵向东也觉得好看,不过他对这些无所谓,媳妇儿喜欢他就喜欢。

小洋楼的翻新工程比四合院大一些,需要去去味儿,因此两口子也没留多久,看了一遍就离开了。

赵向东接过钥匙锁门,他不忘嘱咐道:“宁宁,你平时要是累了,就回爸妈那边歇着就好,这屋子你要是想住,恐怕得养两条大狗。”

姜宁一个年轻漂亮的小媳妇,独自在小洋楼歇脚,他是一万个不放心的,哪怕出去不远就是大马路,安全系数比较高。

“我住这干啥呢?就是顺便收拾好而已。”

姜宁当然不打算在小洋楼住,她丈夫在家属区,她家就在家属区的,平时忙的不行,就算抽点空也会娘家看爸妈了,哪有空折腾着特地来住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