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力道,这决心,表现得杠杠的。

再加上赵母偏向结婚掩过去了,劝和一番,赵老头沉默了。

再后来,次日卢家上门。

哪怕官儿不大,卢父混久了也是个合格的官场人物,既然决定结亲,他表现得诚意十足,道歉赔礼,也不摆他平时的主任威风。

然后,他恳切表示想尽快让两个小的结婚,把遮羞布盖上,不让赵玉燕挺着大肚子进门,母子都背上不好名声。

卢修文对赵玉燕正热乎着,还是有真心实意的,他挨了赵母几扫帚,道了歉,表示真心想娶人进门。

怎么说呢,卢家的表现还说得过去的,条件又好,本来已经很犹豫的赵母就彻底偏了过去。

赵父吧嗒吧嗒地抽着水烟筒,思来想去,赵玉燕昨天抹腕子的狠劲犹在眼前,他最后妥协了。

赵向东是坚决投反对票的,但妹子死活要嫁,父母也同意了,他还能说什么。

他只是哥,妹妹的婚事是爸妈和她自己拿主意的,他最多就给建议。

他憋了一口气,也十分厌恶凑上来的客套的卢父。

家里忙着和媒人交涉等等,走结婚流程。毕竟得尽快把婚事办了,不然就算遮住了肚子,以后孩子出生月份也不好糊弄。

乱哄哄的,也说不上团聚不团聚。

他在家里呆了五天,比计划中提早两天回了杨市。

*

通讯不便,赵向东提前回来也没能通知媳妇,姜宁看见高大的军绿色身影进门时,小小吃了一惊。

不是打算回老家一周吗?

这已经是因为惦记怀孕未满三月的她而缩减了的,赵向东本来预计要回去十天的。

咋提前回来了呢?

现在下午三点多,家里人大部分都不在,就刘慧芳带着姜明杰在,还有姜宁。

其实姜宁本来也该出门的,不过今天下午她给自己安排的工作是算算账目和画点设计图,所以就干脆搬回家里干了。

姜明杰蹦蹦跳跳来说姑父回来时,姜宁忙出门一看,正巧见丈夫提着行李进了后院的门。

他脸色不大好看,哪怕见了媳妇露出笑意,也掩饰不了情绪不高。

刘慧芳显然也发现了,招手道:“小杰,不是说摘杏子吃么?来,妈妈给你剥一个。”

她笑笑牵着儿子走了,体贴不打搅两人说话。

“宁宁,宝宝听话不听话?”

媳妇爱唤孩子叫宝宝,赵向东也跟着喊了,他回到妻儿身边,冷峻的面色舒缓,眉宇间隐隐的阴霾也消了。

他不等姜宁说话,先将行李就换到左手提着,腾出右手牵着她,温声问道:“这几天你有没有不舒服?”

赵向东仔细打量媳妇儿,见她面色红润,精神奕奕,眸光重新染上暖意。

“我好着呢,宝宝也很好,能吃能睡,我大概还长胖了点呢。”

姜宁俏皮一笑,冲丈夫眨眨眼睛。

两口子携手往自己屋里走去,赵向东闻言笑了笑,他看着她没胖啥,这才几天?

进了房间,把房门掩上,姜宁先让风尘仆仆的丈夫去洗澡,她出门去厨房舀了碗红枣银耳糖水。

银耳炖得糯糯的,加红枣枸杞,放冰糖十分清甜,她没敢多吃,不过给赵向东垫垫肚子挺好的,他中午肯定没吃好。

洗了澡清清爽爽,喝了糖水暖了胃,媳妇陪着,赵向东才彻底舒缓下来。

姜宁这时候才问:“东哥,你咋提早两天就回来了呢,不多陪陪爸妈吗?”

赵向东揉了揉脸,“别提了,家里进进出出的人,爸妈一天到晚闲不下来。”

自从决定和卢家结亲后,赵父赵母忙得连轴转,连县城的小店不得不关门一段时间。

赵玉燕这事儿来得太突然,婚期很急,农村很多礼要走,她还一点陪嫁都没备着,弹棉花做被子做衣服,统统赵向东都帮不上忙。

二儿子回来很难得,但这回老两口真闲不下来团聚,加上卢家每次上门都凑上来和他说话,他厌烦极了,干脆提早回杨市了。

赵向东将赵玉燕的破事简单说了一遍,姜宁听得目瞪口呆,这初三少女搞出人命,在后世也够让人侧目,更何况现在。

不过她到底没太大惊诧,当初看见小姑子逃课恋爱时,她就知道对方肯定闹出幺蛾子,只是没想到会这么大而已。

姜宁消化掉这个消息后,提出疑问,“东哥,燕子还没到年龄领结婚证吧?”

如果她没记错,赵玉燕今年也就刚满十七而已。

婚姻法还没修改,眼下女性结婚的年龄还没从十八调整到二十,但赵玉燕还是差一岁。

不要怪姜宁往阴暗里想,这样子结的婚,实在很不稳当啊,万一将来那男的反悔,不和生了孩子的赵玉燕领结婚证,那就够糟心的。

赵向东极不喜卢家,所以并没有详细介绍,姜宁就听一嘴那家条件不错。

也是,环境好的少年,才有心思搞对象,不然吃都吃不饱,哪有这个花花肠子?

但这种少年人,更容易心思浮动吧?

既然已经到了这一步了,姜宁希望赵玉燕能安稳点,不然小事折腾赵家,大事就得折腾她男人了。

“我和爸说过了,让卢家那边走点关系,把燕子的年龄改大一岁,先领了结婚证,才能办婚礼。”

至于婚礼,他恐怕不能回去了,这妹妹结婚并非十万火急的事,学习班刚开始,领导大概不能给批假。

毕竟,军官们才刚刚休了大半个月探亲假。

“嗯,结婚证是得先领的。”

姜宁点头同意,农村有很多没够年龄就结婚的男女,一般是摆了酒席就算的,结婚证以后再补,但明显赵玉燕这种特殊情况不大适用。

幸好这年头户口本都是手写的,管理也不如后世严谨,像这种情况走个后门改年龄结婚,也不难。

媳妇思想向来和自己同步,既然提起这件事,赵向东不免说起他反对和卢家结亲的事来。

姜宁深表赞同,但都没有用,谁知昏了头的赵玉燕,会不会再给自己腕子一刀。

她和丈夫不同,有血缘相连,赵向东始终认为自己妹子只是年纪小,一时糊涂做错事,是有机会挽回,可以教育好的,所以见她非得跳进火坑,他才会难受。

没了血缘羁绊的姜宁则客观很多,自从发现小姑子撒谎面不改色以后,她就知道这小姑子从根子就是歪的。

要赵玉燕嫁个老实穷汉,那简直是灭了她人生的希望啊!尤其眼下,她距离自认的理想生活不过一步之遥,冲动起来会做啥说不准。

姜宁不好评价,只温声安慰丈夫。

好在赵向东也是心志坚定的人,既然不可挽回,他也尽快调整心态,最起码在晚上一家人围着吃饭时,已经面色如常。

他还顺带给姜父姜母说了赵玉燕结婚的消息,婚期定了,很赶,定在下个月六号,距离现在也就十来天功夫。

一家人面面相觑,这么突然!

明显有内情,然而赵向东显然不打算多说,于是大伙儿也没问。

“爸妈,我爸说了,这婚期太赶,你们时间要是腾不出来,就甭回去了,以免耽误正事。”

姜家人是姻亲,赵家嫁女肯定要请的,但两家现在距离这么远,你急匆匆不给一点空隙人家调整时间,还硬要人家回去吃席,那肯定不合适。

赵家办的是喜事,没必要平白落埋怨,于是赵父特地嘱咐二儿子给亲家解释清楚。

还别说,姜家人是真没空,除了家里家外一大摊子时以外,最重要高考是七月七号开始的,怀孕的姜宁要参加,全家人正是提起十二万分精神的时候。

姜父姜母哪里能分神回老家吃席。

于是,姜母道:“宁宁要高考呢,我和她爸不放心,咱们就不回去了,把礼收拾一份给寄回去吧。”

这点赵向东当然清楚,媳妇儿这么大的事,他不在身边陪着本就悬心,只能指望岳父岳母舅哥了,要是人手再分一分,大家都不放心。

事有缓急轻重,老家那边先这样办吧。

隔日,姜母就收拾了随礼,去邮局给寄回老家去了。

回家后,她找了个空隙问了问闺女咋回事,这小姑子的事看着处处蹊跷。

姜宁三言两语,极简单地说了一遍,并嘱咐亲妈最多和爸说一说,哥哥嫂子们就算了。

媳妇将家丑宣扬,弄得娘家人尽皆知,这并不是一件好事,不大利于夫妻感情和谐发展。

男人都要脸面的,在岳家也一样,在这一点上,姜宁必须和他站在同一阵线。

姜宁又嘱咐姜母,她和爸心里知道就行了,以后不要提起来。

这点不用她说,姜母都知道,连连点头,闺女很懂得经营维护夫妻关系,她心中更多的是欣慰。

“对,就该这样做。”

第85章

远离了糟心的人事, 赵向东调整好心态,接下来,和姜宁过了结婚以来最甜蜜最闲适的一周。

白天, 他和她出门工作, 晚上回家休息,夫妻俩相拥而眠, 静谧而幸福。

自从姜宁说过, 胎儿是能感受外界之后,赵向东就格外喜欢和她肚子的宝宝说话, 已经成为每天必要的功课。

含笑瞅着兴致勃勃的丈夫,姜宁从不阻止他,亲子互动好呀,虽然现在似乎有点儿早,嗯,就当补上以后的吧。

可惜的是,这么甜蜜而温馨的时光,过得总是格外飞快的, 似乎眨眨眼, 一周时间就过去了。

在宝宝迈入十一周的时候, 赵爸爸就得去陆军指挥学院报到了。

赵向东很不舍, 姜宁亦然,只是该暂时分离时,还是只能挥手告别。

一大早姜宁就揉揉眼睛起来了,再次把丈夫的行李检查一遍, 看有没有缺漏的,漏了就只能等下回了,挺麻烦的。

其实赵向东的行李也挺简单的,毕竟军校管理严格,和部队差不多,很多东西都不能带。

姜宁也就给他收拾了两个包裹,一个是衣服鞋袜等个人用品,另一个则装了些吃的。

这天气热,也带不了啥,她给烘了牛肉干猪肉干,还有小鱼干,这些大概能放两天,多做点也能分给战友尝尝,好联络联络感情。

另外还给做了两种酱,牛肉酱和辣椒油。

牛肉粒,冬菇粒,花生仁,豆豉酱,碾碎的辣子,先后煽香加配料熬成酱。至于辣椒油,和上辈子的老xx牌差不多,放了鸡油和炸过的鸡肉粒。

两种酱下饭一流,都给赵向东装上几瓶子,分些给他的好兄弟许卫国,日常开饭再均点给其他同学,也尽够了。

部队伙食比贫苦百姓好,能吃饱,但要说真好那也远够不上。姜宁在家属区住了半年知道,部队食堂大部分时间吃粗粮,每周有两次见荤腥,不过肉也不多。

指挥学院想来也差不多吧?姜宁心疼自家男人,这不给准备上了。

应该是能带进去的,毕竟部队也行。

吃了早饭,就该出发了。

陆军指挥学院在杨市南郊,四合院则位于杨市东北,这路线横穿了小半个偌大的杨市,家里有车,当然是开车送过去的,也不用来回倒腾公交了。

开车的是姜红兵,他的手臂昨天拆线了,虽然还有点儿疼,但和之前比是小巫见大巫,他根本不在意。

姜宁也跟着去,其实她挺担心二哥伤口使劲会爆开的,毕竟拆线距离好全还有段距离。

但姜红兵说她杞人忧天,就算不送赵向东,他今天也是要开车出门的。

他受伤但没闲着,之前看好的车源已经到位了,车队增加了两辆大型货车,虽然是公家淘汰下来的,但性能很好,收拾收拾就很让人满意了。

另外,赵向东许卫国介绍的第二波老战友已经到位了,大部分曾经是军官,足足近三十人。

姜宁参考了丈夫的意见,再自己亲自接触过,选定了五个人留下帮自己的忙,其余都介绍给哥哥们。

姜家兄弟忙着扩充车队,整编人手,还得处理各种各样的事,忙得不可开交。

姜红兵之前不能开车,啥时候都得带个司机,浪费人手他早就不耐烦了,这不刚拆线,就将人打发回去,自己上了。

姜宁说不过他,见他伤口确实没有爆开的迹象,而且他肯定也会在意的,只能算了。

“东子,也不知这指挥学院是啥样?咱们能一起进去瞅瞅吗?”

姜红兵怕小妹继续唠叨,连忙岔开话题。

姜宁瞪了二哥一眼,赵向东笑道:“我听人说,里面很大,不过没亲眼见过。”

“至于你和宁宁能不能进去,”他摇了摇头,“我想应该不能。”

就好比当初部队的营区,家属区的军嫂们不被批准是不能随意进出,而且就算进去了,也得有人领着,很多地方不能涉足。

那还是因为军嫂们是军区的一份子,现在换了军校,不要说姜红兵了,就算姜宁也没以前那个待遇。

姜宁知道规矩,点点头,这个她挺能理解的。

反而是姜红兵“啧”一声,果然是军校嘛,也忒严格了些。

事实证明,赵向东的猜测一点不错。

三人说说笑笑,一个多小时后就抵达陆军指挥学院。

指挥学院在这年代算是非常庞大的建筑群,高高的围墙,大概能有四米多五米,连同教学楼宿舍楼等等目之所及的建筑,统统刷了黄灰。

经过岁月的洗礼,它有些泛白泛灰,但肃穆的气氛,依旧让它威严不减半点。

指挥学院大门前比往日热闹,有不少人在挥别亲友,当然更多的是独身来的。

大伙儿一个接一个,将证件资料等递给门口的哨兵,等核实身份真伪后放行,然后再往里面一步,检查所带行李,看有没有违禁物品。

完事以后,就有人领着新学员们去报到地点。

再然后,姜宁就看不见了,因为人家已经转进林荫那边去了。

三人下了车,赵向东将两个小包裹提在手里,姜红兵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东子好好学习,咱们会照顾好宁宁的,你甭担心。”

姜家人会照顾好姜宁,这点赵向东一点不存疑,不过吧,这也不妨碍他继续惦记着,彻底放下心是不可能的。

至于学习,机会来之不易,他肯定好好学,不能错过一丝半点。

媳妇是姜家闺女,客套拜托的话多说就见外,赵向东点头,“好!”

接下来,姜宁跟着赵向东往大门走,送他一送,姜红兵就没跟上去,给小妹妹夫留点告别空间。

其实该说的话,昨天两口子都已经说了,姜宁也不希望将场面弄得太伤感,她吁了口气,压了压情绪,侧头对赵向东一笑。

她声音很轻快,打趣道:“不是说第二周就能申请出假吗?你可记得打申请呀,不然出不来,我和宝宝饶不了你。”

“你放心,我忘了啥也不能忘了这个。”

赵向东其实也很不舍,只是姜宁不想他难受,他亦然,笑了笑,伸手小心翼翼碰了碰她的小腹,“宝宝,你和你妈在家等着爸爸。”

在外面不好亲近,他动作幅度很小,大手一触即离。

两人都舍不得对方,说了半晌话,赵向东到底是男人,坚强一些,他低声道:“好了宁宁,我得进去了。”

“行。”姜宁一笑,“我看着你进去。”

赵向东答应一声,然后看向后面的姜红兵,姜红兵会意上前,陪在小妹身边。

三人再次告别,赵向东经过检查进了指挥学院,在转进林荫之前,他回身对姜宁挥了挥手,说了一句话。

距离有点远,听不见说的什么话,但看口型是“快回去吧”。

姜宁挥手点头,回了一个口型,“好”。

送了赵向东上学,姜宁没两天就适应过来了,毕竟上军校的消息来得早的,她有了足够的时间做心理准备。

她前世独身好些年,适应能力挺强的,何况现在还有家人陪伴在自己身边,比以前好太多了。

何况,高考七月七日开始,她准备准备也就差不多了。

第86章

赵向东报到后领了崭新的学员服, 样式和他身上的军官服大同小异,一样的橄榄绿。

等了等,然后一小群人跟着去了宿舍区, 办理了手续以后, 各领了一套洗漱用品,按照宿舍号找了过去。

学员的住宿条件并不怎么样, 十六人一间, 不过空间挺大的,通风也好。

赵向东认为还不错, 因为这比部队营房好多了,部队里普通战士是二三十人一个大间的。

现在他是指挥学院的一名普通学员了,当然和以前营长待遇是不同的。

“东子,恭喜你呀。”说话的,是正随手放下了行李的许卫国。

军官进修是整个军队系统的事,覆盖范围是全国,但眼下军校数量却很少,所以杨市陆军指挥学院, 军官学员来自各大军区。

宿舍班级都是根据军区分配的, 赵向东许卫国是一个团出来的, 当然分在一起, 而且还是上下铺的关系,许卫国是上铺,赵向东是下铺。

挺不错,两人是好兄弟, 凑一起更自在。

大半个月探亲假,两人各忙各的,通讯也不方便,许卫国这不刚听说赵向东要当爹了。

他搭着兄弟的肩膀,笑道:“成呀东子,咱也就半月没见,你都要当爹了。”

赵向东眉眼带笑,一点不见平时严肃模样,他笑着说:“我这不是已经落后你一步了吗?还不得奋起直追。”

许卫国比他小一岁,不过儿子也快一岁大了,确实落后一步啊。

提起这个,赵向东不免又关切问:“卫国,你之前不是说你家里张罗给你相亲吗?咋样?看上没?”

其实先前许卫国是抱怨,他离婚才多久?亲妈嫂子姨妈姑妈一干娘子军就怕他没人照顾,念叨着给他说亲。

他结婚也就两年吧,以前一个人在部队不也好好的吗?

咋现在就没人照顾不行了呢?!

许卫国真心不着急二婚,他觉得自己这样挺好的,据理力争,可惜娘子军人多势众,他颇有些招架不住。

万幸军校考核及时出现,长达两年多的封闭学习,让他干脆利落说服了娘子军,暂时以少胜多,捍卫了自己的单身汉自由生活。

许卫国抹了把汗,“东子你不知道,幸好这指挥学院够封闭的,不然我这假期都不得安宁。”

他这副心有余悸的模样,让赵向东嘲笑了几句。

不过兄弟到底是兄弟,终身幸福还是很让人关心的,赵向东嘲笑完毕,又说:“卫国,你这回还真不能着急,得找个好的,和你合得来,把日子过好。”

“嗯,我知道。”许卫国笑道:“所以我不着急嘛。”

“行了,那咱俩先拾掇拾掇吧。”

两人来得比较早,宿舍里没有其他人,撸起袖子打了水,刚拧了毛巾要擦洗床铺桌椅,就听见外面又有脚步声传来。

纷乱的脚步走到他们宿舍门前顿了顿,有个大嗓门的汉子道:“找到了,就是这间。”

说着门就被推开了,赵向东许卫国回头一看,三个汉子大步进门,嗯,还别说,有一个他们认识的。

两人认识那汉子就是刚才那大嗓门,叫陈国柱,也是他们军区的,合作过一次,彼此观感不错。

“哎哟喂,东子卫国,你们咋那么早?”

陈国柱看着大咧咧,实则胆大心细,军事素质强,不然也上不了军校,他见了熟人很高兴,打过招呼后,又介绍身后两人。

“喏,他俩也是咱军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