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宁挺淡定的,她抬手,给大冬天出了一头汗的丈夫抹了抹脸,“你也别太紧张。”

不紧张是不可能的,整个老姜家都闹腾起来了,好在姜母早就给家里人安排好任务,有条不紊拿上准备好的东西,上了车,一家人直奔医院。

难怪说儿生日就是母难日,没经历过生产,真不能体会到母亲的伟大。

刚开始宫缩时还好,后来阵痛渐趋密集,姜宁虽很清楚不呼喊出声,好好积攒力气才是对的,但她仍然没能忍住断断续续的痛吟。

汗水潺潺,全身每一处都在冒汗,她疼得紧紧攒住丈夫的胳膊,牙关紧咬。

“宁宁,宁宁。”

赵向东握着她的手,他既不想让她忍忍,也不能为她减轻一分负担,只能时刻关注她的状况,低声轻唤着她的名字,。

宝宝还是很乖的,他并没折腾他妈多久,姜宁在待产室待了几个小时,终于到了能进产室的时候。

进了产室一个多小时,宝宝就生下来了。

“是个男孩。”

中年女大夫笑呵呵地,拍了手里小婴儿的屁屁一下,红彤彤的小男婴立即咧开小嘴,“哇哇”大哭。

姜宁筋疲力尽,终于完成任务了,她很累,满脸满身汗水,连眼睫也浸湿了一层,她眼前有些模糊,使劲儿眨了眨,视线才恢复了清晰。

嚎啕大哭,声音嘹亮,小手小脚小身子扭动得厉害,护士熟稔地哄着他,给他做着清理工作。

“3.2公斤,是个健康的孩子。”

姜宁笑了,所有疼的痛的似乎都减轻了,她眼睛有些湿润,笑出了泪水。

等她再次醒来的时候,已经不在产室了,单人的病房,也不怕外人打搅了母子俩的休息。

病房里很安静,姜父姜母姜建设兄弟都围着小床,乐呵呵地瞅着小宝宝,稀罕得很,声音压得低低的,不打搅他睡觉。

一只大手紧紧攒她的手,赵向东就坐在她床边,见媳妇睁眼,立即喜道:“宁宁醒了!”

呼啦啦一群人围过来,姜母喜滋滋地说:“宁宁,你和我外孙子都好得很,大夫说,待三天就能回家了。”

“嗯。”

姜宁很高兴,她很渴但也不顾上了,舔舔唇,“妈,让我看看孩子。”

姜母哎了一声,回身小心翼翼去抱孩子。赵向东提起保温壶,先给媳妇儿兑了一杯温水。

他轻轻扶起她,稳稳托着杯子,递到她的嘴边。

姜宁倚着他的胳膊,喝了两口水才缓过来,她抬头冲他一笑,他目中似有星光,温情无限,也回以一笑。

一家人都在,并不适合说些夫妻间的小话,他只得紧了紧握住她的手,搁下杯子,拿了枕头,垫在她的背后。

姜宁的注意力很快就被儿子吸引过去了,很小很软的一团,递到她怀里,她却觉万分珍重,小心翼翼地,将他抱在怀里。

红彤彤的小脸儿,胎发稀疏,眉毛淡得几乎看不见,眼缝儿很长,但还肿着,小小的鼻梁很挺像他爸,粉嫩嫩地小嘴儿微微张翕。

姜宁突然热泪盈眶,这个小东西是她怀胎十月,千辛万苦生下来的,和她血脉相连,是她生命的延续。

她小心翼翼低下头,在他的额头上轻轻一触。

这母子偎依的画面确实感人,尤其眼前是他们的至亲,不过姜母缓了缓,还是立即劝道:“坐月子可不兴哭的,哭多了要落下病根。”

她上前接过外孙,“宁宁你孩子先不要多抱,妈给你带着就行,你赶紧躺回去。”

新手爸爸赵向东可紧张了,赶紧伺候媳妇儿躺下,“嗯,宁宁听妈的,妈说的对。”

姜宁无奈,只能顺势躺下。

姜母转身将孩子放回小床里,一边絮叨着现在不注意,以后就得吃亏,一边打开桌上的保温壶,给闺女张罗吃的。

刚生了孩子不适合吃太油腻,姜宁吃了小米粥鸡蛋羹,还喝了浓浓的鲫鱼汤,总算抚慰了饥肠辘辘的胃肠。

“爸妈哥,你们也回去歇着吧,我好着呢。”

现在天很黑,姜宁往丈夫的腕表瞅了瞅,都凌晨一点多了。

折腾一天得休息休息,大嫂也怀着孕呢,没人在家照顾也不放心,“大哥,你赶紧回去看着大嫂和小杰。”

刘慧芳这胎怀相不大好,胎是坐稳了,但孕吐非常厉害,整个人都瘦了一圈。

母子俩都很好,一大家子人都守在病房确实不大合适,于是就决定晚上轮流陪着,白天再一起过来。

赵向东肯定留下来的,姜母打发姜父和儿子们先回去,光女婿一个新手在这,她肯定不放心的,得亲自盯着。

第107章

赵向东先给姜母安排睡下。

姜母不大放心, 嘱咐了一番,又看了看小外孙, 才在闺女女婿的催促下躺下。

她虽心有牵挂, 但一挨枕头还是陷入了深睡。她最近不但得照看要临盆的闺女,操心怀相不好的儿媳妇, 还得照顾活蹦乱跳的小孙子, 累得很, 又熬了半宿。

微微鼾声响起,赵向东和姜宁压低声音说话。

两人都不困, 赵向东神采飞扬不说了, 姜宁也刚睡醒,精神头不错。

“宁宁, 辛苦你了。”

就两口子在, 赵向东才有机会说了自己一直想说的话, 他握住媳妇儿的手,垂首虔诚印下一吻。

姜宁展颜一笑, “知道我辛苦就好,以后呀,你都得听我的。”

辛苦确实是很辛苦的,但她瞅了瞅小床, 再看看满目柔情的丈夫,一切还是很值得的。

“嗯,都听你的。”赵向东郑重点头,又补充道:“咱儿子也得听他妈, 不然……”

他顿了顿,回头瞅了眼小床,“我得揍他。”

“揍啥揍呢?”

姜宁瞪了他一眼,“快把我儿子抱过来。”

说到揍,赵向东又哪里舍得?

他俯身,小心翼翼将儿子抱在怀里,姿势不熟练,但很标准,姜宁昏睡时被姜母指导过的。

小襁褓很轻,却被个大男人珍而重之地抱在怀里。军绿色庄严稳重,小小脸儿红彤彤,一刚硬一柔软,一强大一弱小,对比强烈,却分外和谐。

姜宁不知其他的新妈妈看爸爸抱儿子是什么感觉,反正她眼眶有点儿热,心头柔柔软软,热涨却很熨帖。

她探头去看,儿子体重没特别重,但腮帮子却鼓鼓地,看着很显胖,她轻笑着,伸出食指,轻轻摩挲了一下他软软嫩嫩的小肥腮。

“你呀,真会长。”忒可爱,忒惹人疼了。

清醒久了,其实伤口还挺疼的,但姜宁此刻却万分轻快。

她眉开眼笑,“宝宝他爸,咱宝宝叫啥名字呢?”

孩子出生前,两口子都想了好些名字,男孩女孩都有,还凑在一起交流过,选了几个最喜欢的。

现在女孩名字用不上了,赵向东想了想,“就叫明睿吧。”

睿字是姜宁想的,他也很喜欢,赵家下一辈从明,合起来就叫明睿。

“明睿,赵明睿。”

姜宁再细细咀嚼了这个名字几遍,点点头,笑道:“好,那就叫明睿。”

她点了点儿子嫩嫩的小下巴,笑道:“那咱们再给宝宝取个平时叫的小名儿吧。”

大名用了她想的,那小名就让孩子他爸的吧。

姜宁这决定干脆利落,将这个重要任务交个丈夫。赵向东却仔细思索了很久,他将呼呼大睡的儿子放回小床,再安置媳妇儿睡下,除了照顾孩子换尿布,就只凝神沉思这个。

“就叫安安吧。”

想了半夜,斟酌过多少好词好字,他最终还是选择了普普通通,却寄托了自己最大期望的字眼。

“安安好。”

姜母熟练地给外孙子换尿布,十分赞同,平平安安就是大福气。

“瞅瞅,咱安安多乖多听话。”

安安醒了,“咿呀”一声吸引了屋里三个大人的全部注意力,他扁扁嘴儿,似乎想哭,“安安不哭哈,是饿了吧?咱们马上就吃饭。”

说到安安的饭,不用说都是母乳喂养的,姜家虽然能弄到足够的奶粉,但奶粉哪有母乳好?

不过姜宁胸口虽涨涨的,却还没奶,得开奶才成。

护士也过来指导,姜母怕闺女不好意思,把女婿打发了出去。

开奶真是一件很痛苦的事,姜宁无限羡慕那些生产前就有乳汁的,自然开了不用受罪。

反复热敷揉按,疼是很疼的,不过有小儿子在边上哼哼唧唧,她就焦急了起来,也顾不上疼了。

好在也不用安安等太久。

初乳量少,微微带点儿黄,营养丰富,抑菌预防肠道感染,提高免疫力,对新生儿相当有益处。

姜宁赶紧将儿子抱在怀里,他也顾不上哭泣了,小脑袋挨挨蹭蹭地凑上来,小嘴儿一张一翕的,也不用人教,大口就吮吸着最香甜的食物。

“是个健壮的小子。”姜母笑得合不拢嘴,爱吃能吃就好,小婴儿最重要得能吃。

姜宁微笑看着怀里的儿子,怜惜给他抹了抹小脑门。常言说使了吃奶的劲儿,这话不假,小婴儿力气小,要吃饱肚子不就得卖力吮吸么?

瞅瞅她儿子,吃得一脑门薄汗。

安安出生半天,姜宁对母亲这一个新身份,已经彻底适应了下来。

以前自己是爸妈的小闺女,哥哥们的小妹,现在成了怀里小不点儿的妈妈了。

安安还小,吃不了多少就饱了。

姜母接过外孙子,先轻柔给拍了嗝,然后放回小床给他盖了小被子,掏出干净的细棉手帕,解开他的小襁褓,探手进小衣服底下,细细擦干净薄汗。

她一边麻利地摆弄,一边教闺女和女婿,“这手脚得麻利点儿,不能冻着我外孙子。”

这几天天气不错,但到底是大冬天,得多注意些。

赵向东给岳母打下手,认真学着,姜宁早被伺候躺下,只能边儿看看。

安安很乖,吃饱饭也没有马上睡回去,睁大一双黑葡萄般的眼睛,静静瞅着人,把他爸的心都看化了。

赵向东俯下身,微笑瞅着他的小儿子,“安安,你不睡觉么?”

安安当然不会回答他,只眨巴了一下眼睛,然而这样就足够赵向东高兴了,他兴冲冲侧头,对媳妇儿说:“咱安安真聪明,冲我眨眼睛了。”

他这句话,自然是没人反驳的,反倒姜母一脸认同地点了点头。

姜宁微笑。

姜父和姜建设兄弟很早就过来了,还带了三人的早饭,一听安安没睡,兴冲冲三步并两步就围了过去。

“哎哟,瞅瞅我外孙子,眼睛多有神,是个聪明的小子。”

姜父怎么看怎么喜欢,旁边姜家兄弟一脸赞同点头,“就是,爸说得对。”

赵向东只好让出位置,他让姜母先吃饭,自己则先给媳妇儿张罗。

姜宁吃得还是小米粥,加鲫鱼汤,少油少盐,没啥滋味,她得吃清淡的。

鱼汤少味,尤其觉得腥,但为了儿子的饭,只好坚持不懈地喝了。

姜母安慰闺女,“等过几天,就能吃点其他了,妈给你炖猪蹄子黄豆汤喝。”

其实不管啥吃食,少了油盐总会没了很多滋味的,哺乳期就是得多注意,这个没办法。

姜宁一口气把鱼汤闷了,瞅了儿子小床一眼,为你小子真不容易,要是以后你敢不听话,就让你爸揍你丫的。

安安小包子当然不知道他妈的小抱怨,被外公外婆和两个舅舅围观一番,他扁扁小嘴,又睡了过去。

新生儿大部分时间都是睡的,住院这三天,姜宁身体恢复了一些,她每天的任务就是吃吃睡睡,再给儿子喂喂奶,然后适当下床稍微走动一下。

本来姜母不乐意闺女走动的,但大夫说只要不怎么疼,适当活动一下更有利于恢复,她才松了口。

孙甜甜也过来看望了她好几次,孙鑫也住院,她正好闺蜜哥哥一起看望了。

对于安安,她是又欢喜又好奇,想抱抱又不敢,最后只能围着边上瞅着。

她也不腻,对小宝宝抱了极大的热情,姜宁这个闺蜜已经失宠了。

姜母见了笑着打趣她两句,说等毕业结婚,正好能自己生一个。

孙甜甜有些害臊,但好歹是个大方的姑娘,脸红了红就说以后再说。

不过孙甜甜也没待太久就回去了,毕竟不管姜宁,还是小宝宝,都需要充足的休息。

住院三日一晃而过,医生说母亲恢复良好,孩子也十分健康,可以出院了。

出院前一天,冷空气又来了。赵向东和姜家人如临大敌,大衣围巾口罩帽子,把姜宁裹得密不透风,只露出一双眼睛。

安安裹了两层包被,被姜母小心抱在怀里,只露出一条小缝儿透气。

车子开到住院大楼门前,办好手续,一家人紧紧护着一大一小,快速上车回了家。

姜宁房间的火墙早就放了炭盆,挑得旺旺的,屋子暖烘烘,却和炭火完全隔绝开来,一点都不呛人。

刘慧芳看了看安安,十分羡慕,“安安真听话,比小杰好太多了。”

姜明杰以前就是个闹腾性子,哭得人心拧巴地疼,她心里牵挂,月子都坐不安稳。

现在怀了这个小的,更不省心,还在娘胎就闹腾得不行,他哥好歹出生后才开始淘的。

刘慧芳叹了口气。

姜宁瞅了瞅她大嫂瘦了一圈的脸,只能安慰两句,这个不管妈妈还是宝宝,每人体质都不同,真没啥太好的解决办法。

刘慧芳也没忧郁太久,看了小姑子和小外甥,就赶紧回去,免得姜母还得分神照顾她。

姜宁屋里放了两张婴儿床,里间一张,外间一张。

安安白天睡在她身边,饿了喝母乳。到了晚上,姜母把外孙子抱出来,和他一起在外间睡。

姜母疼爱外孙子,但她同样心疼闺女,小婴儿饿了尿了,一晚上得醒好几回,坐月子没休息好,吃亏是一辈子的。

她夜里给安安吃的是奶粉,奶粉在这年头是个非常金贵的东西,姜母虽然认为母乳更好,但她一点也不否认它。

以前村里,有些没啥奶水的妇人,都是给米汤掺和着喂的,不也一样长得壮壮的吗?

安安也不挑,妈妈的奶他吃得更香,但奶粉他也没啥意见,咕咚咕咚喝饱,倒头就睡,不吵不闹,姜母笑得合不拢嘴,直说是个乖小子。

亲妈的主意,赵向东也坚持,姜宁见儿子乖巧,也彻底放了心。

好吧,家里人都疼她,她就好好坐月子养身体得了。

第108章

姜母晚上照顾安安, 白天姜宁就连连催促她回屋休息。

亲妈虽然身体康健,但晚上没睡好,白天总要补回来的, 一直这样熬着肯定不行。

而且还有大嫂那边得关照, 不能光顾着她屋里。

短短几天功夫,赵向东照顾媳妇儿子就熟稔了起来, 有条不紊的, 姜母见状十分放心, 点头同意了。

姜父和姜家兄弟也很惦记安安和姜宁, 可惜现在风雪已经下来了, 温度很低,频繁开屋门怕灌了冷风, 于是只能每天固定时间进去探望一次。

姜宁屋里倒挺清净的。

“咿呀”一声,睡了两三小时的安安抿了抿唇,张开小嘴巴就要哭, 赵向东快步走到婴儿床边上,俯身抱起他,“你哭啥呢?”

他探手进小包被里, 摸了摸尿布, 没湿, 笑道:“咱安安是饿了吧?”

这个高大的男人温柔的哄着小儿子,“咱们让妈妈给喂奶,好不好?”

说着,赵向东已经快步走到架子床前。

姜宁赶紧接过儿子, 松了松衣襟给他喂奶,安安眨了眨湿润的眼睫,抽抽噎噎吃饭,很快就安静了下来。

赵向东坐在床沿,微笑看着他的媳妇和小儿子。

他目光灼灼,作为新手妈妈的姜宁压力很大,嗔了他一眼,“看什么看?不许看!”

“我媳妇儿和我儿子,我看看咋啦?”赵向东十分坦然,眸光因媳妇儿嗔怒,反倒暗了暗。

其实这个场景,那抹丰满的白嫩总是很引人注目的,面前是他的媳妇儿,他一个血气方刚的小伙子,还素了很久,所以除了刚开始那几次,他不免分了些注意力过去。

姜宁不说还好,说了以后,等儿子吃饱了,他接过来,还凑上去亲了亲。

“我就亲我媳妇儿,咋啦?”

黑黑的发茬,毛茸茸的大脑袋,凑在自己怀里,被他这么一搅合,姜宁那些许不自在倒没了,她敲了一下他的大头,“没啥,赶紧给儿子拍拍去。”

赵向东给儿子拍了嗝,然后放回小床上让他睡着,从保温壶里倒了热水兑好,再把干净的巾子投湿拧了。

他得寸进尺要给她擦拭,姜宁抢了两次没成功,索性就随他去了。

擦吧擦吧,不嫌憋得难受就好。

赵向东擦得够久的,憋得也真难受,但他却心满意足,完事凑上去亲了亲她的唇,笑道:“咱儿子的饭真香。”

姜宁推推他的大脑袋,没好气,“边儿去。”

安安还小,奶吃不完,剩饭丈夫磨蹭着还给解决了,她倒省了事儿。

两口子搂着腻歪好半晌,赵向东又催促媳妇儿躺下,姜宁摇摇头,“我躺得骨头都疼了,下地走走吧。”

有大夫说过的话在前头,赵向东从善如流,拿了厚衣厚裤给她穿上,又压了压帽子,才扶起她起来。

姜宁被照顾得无微不至,她微笑亲了丈夫侧脸一记,以作鼓励。

赵向东嫌弃这奖励太轻了点,得自己索要个满意的。

好几分钟后,姜宁才开始正式遛弯,她侧耳听着外面的鞭炮声,笑道:“快过年了。”

今天除夕过年,她都得待在屋里坐月子,团圆饭吃不了了,而且还得继续吃月子餐加哺乳餐。

遗憾倒没啥遗憾,反正一家人都住一起,而且预产期在年末,姜宁早就有了心理准备。

她笑道:“咱儿子没等到过年才出生,就很不错了,不然呀,咱一家子现在还待在医院。”

赵向东探头看看呼呼大睡的儿子,笑着点头,“是呀,咱安安真会挑时候。”

安安出生时天气也好,不像现在又是风又是雪的。

姜宁唯一惋惜的,就是丈夫的假期已经过去一小半,他很快就得上学去了。

今天是安安出生的第五天,赵向东的假期也过了五天,等到年初五,他就得销假返校了。

还有十天,她挺舍不得的。

不过既然无法改变,还是不要提起来破坏气氛了。

姜宁按下不提,搂着丈夫胳膊继续遛着圈儿,不过没等走几圈,她却想起另外一事儿。

“哎!东哥,安安出生你告诉爸妈没有?!”这里的爸妈,指的是赵父赵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