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学习,小定今年都六岁了吧,要不干脆去上学前班得了,孩子早点打好基础,简姐也能轻松点。”

姜宁灵机一动,现在孩子上小学的年龄是七周岁,但前面却还有个可上可不上的学前班。早点打好基础,还能减少和简洁接触,少受气少产生摩擦,挺不错的。

现在九月,虽已开学,但部队学前班是专门安置军官子女的,插班也就说句话的事。

姜宁记得,计划生育很快就要强制执行了,简洁要是现在没怀上的话,估计不会再有机会怀第三胎了。

她是铁定生不出儿子的了,养儿防老的观念估计消不了,也不知届时会不会对侄子好一些。

姜宁的想法其他人不知道,不过陈海庆思索片刻,却道:“嗯,去上学也不错。

去年陈嘉定刚来,他想着让侄子好好适应新生活,就没考虑其他,现在想想,上学也很好的。

陈嘉定能学习到知识,媳妇少照顾一个孩子也轻松点,两全其美。

不过在下决定之前,他先问陈嘉定,“小定,你愿意上学吗?如果不愿意,明年上也成。”

陈嘉定飞快点头,“我上学。”

“那好。”陈海庆笑,“那二叔明天给你报名去。”

这事儿落定了,陈嘉定侧头看姜宁,眼睛很亮,笑了笑露出一口小白牙。

姜宁也回以一笑。

别看孩子小,其实他啥都明白。

姜宁瞟了眼简洁,对方也不着痕迹小松一口气,也不知道她要是真后悔了,还能不能捂热孩子的心。

她看呀,有点悬。

第140章

陈海庆办事很有效率, 隔天就去学前班询问了,得到肯定答复,再隔一天, 陈嘉定就背着小书包上学了。

有了一群同龄小伙伴, 小男孩脸上的笑容渐渐多了起来,活泼开朗了些,虽依旧早熟, 但比之前好太多了。

这种情况,不管是陈海庆还是姜宁一家,所有希望孩子好的人都是乐见其成的。

至于简洁。

姜宁偶尔碰过她几次, 对方似乎也轻快了一些, 且据姜母所言,就连带两个闺女下楼玩耍都多了, 不再老待在家里。

这样也挺好的吧,大家都高兴。

*

安安受过惊吓后,焉巴了好几天, 好在年纪小,缓过气后就恢复正常, 重新活泼了起来,让姜宁等人大松了一口气。

那天打架的好些人家,都带孩子过来家里坐过, 表示了歉意。

姜宁微笑表示没关系,客套地送走了客人,她母子都没事, 这些就是走过场的。

这事儿就算彻底揭过去了,赵家恢复了平静。

家属区众人也没关注太久,议论两天就换了话题,毕竟小孩子打群架在家属区太常见了,只要不造成啥严重后果,都不算事儿。

对于姜宁来说,唯一带来的影响,就是陈嘉定对她家亲近了很多,以前总带有防备心的小男孩,也愿意受安安邀请,来小伙伴家玩耍了。

姜母姜宁很欢迎,这是个很懂事的孩子,啥事一说就明白,和安安这么小一点也玩得很认真,一点不见不耐烦。

不过没等这对新出炉的小伙伴处多久,就得暂时分开了。姜宁月份渐大,考虑姜母照顾一大一小挺吃力的,还有冬天坐月子等等因素,一家人决定先搬回四合院。

对媳妇孩子好的主意,赵向东向来都是头一个赞成的,而且他现在能下班有配车,多跑点路的事儿,陪伴妻儿也不会不方便。

姜宁搬回娘家暂住那天,恰逢她的广告首播。

廖名是实干派,对工作精益求精,三条广告共拍摄了近十天时间,加上后期剪辑制作花费了大半个月,审片调整等一系列后续工作,等广告能登上电视屏幕,已经是一个月出头后的事了。

姜宁舍得花钱,广告播放覆盖所有时段,首播则安排在晚上七点多这个黄金时间点。

一家人匆匆吃了饭,和特地赶过来的彭弘毅胡国川等人一起,全部都聚集在电视钱前等着。

姜父挺兴奋的,按捺不住又给他杨市的老友们逐一拨了电话。

“喂老何吗?我告诉你,我闺女的广告马上就要播了!”

“哦,你已经等着了?哈哈哈,我也在等啊!”

姜父哈哈大笑,对方似乎十分捧场地再次夸了他闺女,他笑得合不拢嘴,又强自保持谦虚,“哪里哪里?她年轻人没啥大本事,就是爱瞎折腾,运气好运气好,看着折腾得还成。”

他满面红光,“上电视有啥啊?也就是个广告而已,……”

姜宁和哥哥们对视一眼,兄妹仨抿唇暗笑,他们爸真口是心非。

“宁宁吃点儿苹果。”

赵向东当然也高兴的,不过他内敛,最多眉眼带笑,可不会学老丈人到处炫耀。

他仔细挑拣了一个最大最红的苹果,削了皮去了核,切成小块装盘,递到媳妇儿手边,又顺手捡起一小块儿,给了占据两口子中间位置的小胖墩安安。

安安十分高兴接过来,小胖手捧着,递到嘴边咔嚓咔嚓用小米牙啃着。

姜宁接过盘子,冲丈夫一笑。

母子俩眼睛很相似,一样黑白分明,水润明亮,瞅着你笑时,能把人笑得心都软成一团。

赵向东唇角不禁翘了翘。

无意中一瞥的姜红兵就被喂了狗粮,他好笑,“东子,给我也来一个。”

水果盘子搁在赵向东跟前,他信手捡起一个,直接扔了过去。

至于削皮切块啥的,不存在的。

扔完苹果后,赵向东本人也捡起一个,直接连皮啃,没有区别待遇。

姜红兵抬手接过,啧啧两声,孤家寡人的,他突然很想念自己的女朋友了。

没等他感叹太久,七点二十分就到了,姜父赶紧搁下电话将电视机音量调高,一屋子人连同两条狗,全部聚精会神盯着电视屏幕。

男主持人道了一声“再会”,新闻联播节目结束,电视屏幕随即一闪,严肃正经的画面骤变明亮。

当红女星林静莹烈焰红唇,身穿一套艳红长裙,妖娆美丽,魅惑人心。随即镜头一变,她披上一件镶边小外套,摇曳前行。

走着走着,镜头不停变化,她身上服饰也随之变幻,红的妖娆,黑的高贵,紫的神秘,白的庄重,青的优雅。一步步走来,美人姿态百变,服饰雍容华贵。

最后的一个镜头,两个硕大的繁体字出现在雪白的屏幕上,锦衣。

隽秀华丽的字体,这是品牌logo。

短短数十秒,非常强烈的视觉震撼,这条广告出来的效果,比姜宁想象中还要好。

林静莹固然美丽,但更引人注目的是她身上的服饰,精美绝伦,时尚优雅。

姜家大客厅里静了一瞬,随后就是激烈的鼓掌声,效果太好了,好得连亲眼盯着广告拍出来的彭弘毅都看得目不转睛。

这么一个广告出来,“锦衣”红遍大江南北毫无疑问。

“宁宁这广告拍得好!”

姜红兵和姜建设兄弟俩眼光不缺,当即已经拍板要给自己的电器品牌和家具品牌也拍个广告了。

明天就联系廖名,国人跟风多,他们得提早一步,不能失去大好先机。

欢呼声中,姜宁笑道:“还有两个呢,咱们瞅瞅再庆功。”

“对,对对!”

彭弘毅等人连连附和,三个品牌是在他们眼皮子下成长的,激动之情不亚于姜宁,说着已经紧紧盯着电视屏幕了。

田莹的“炫色”,杨刚的“风范”,接连登场,这是两个毫不逊色于“锦衣”的广告。

等三条广告的首播都过去了,大伙儿手掌都拍红了,姜宁本来挺淡定的,后来也被热烈的气氛感染了,她和大伙儿讨论了一阵,笑道:“好!咱们明天庆功宴,谁也不许缺席!”

“好!好好!”

抢先一步应和都是居然是安安,这小子其实没懂漂亮广告和自家的联系,不过也不妨碍他欢欣鼓舞,肉肉的小手掌拍得红彤彤的,在他爸腿上活蹦乱跳。

换了姜母,估计抓不住他,也就赵向东没压力了。

“你也知道妈妈说啥啊?”

姜宁笑着亲亲儿子的小肥腮,这小子越来越闹腾,越来越爱凑热闹。

安安使劲点着小脑袋,大声嚷嚷:“我知道!我知道!”

大伙儿哄笑。

隔天庆功宴非常热闹,不过庆功宴有多热闹,接下来就有多忙碌。

各种海报广告牌,在广告首播之前就已经运抵各个分店及加盟店了,等首播之后,立即得抓紧时间布置妥当。

一夜之间,各种户外大型小型广告牌,店内海报,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街头巷尾,店里店外。

三个品牌携带风尚潮流,席卷全国各大城市。

杨市这边的工作就交给彭弘毅和胡国川,两人连同手下一大批人连续好几天都没回家,吃住都在食堂和外头。

效果斐然。

单说杨市,姜宁在之前已经一口气多开了三家分店了,三个品牌连在一起为一家,现在市里一共有六家大店,外加一家小的“锦衣”老店。

就这样,也家家爆满,店员忙得脚不沾地,声音嘶哑,痛并快乐着。

值得一提都是丁小山和田莹拍的那第一张硬照,由于牛仔裤今年都是主打,所以这硬照被制作成大广告牌,被悬挂在“炫色”大门上方,足足有两层楼大小。

来往行人哗然,在这相对保守的年头,不少人痛心疾首,批判是伤风败俗。

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

这完全不影响广告上的牛仔裤脱销。胆子大的姑娘直接说好,拉着男友挤进去,再往“风范”走一趟,情侣装妥妥地提在手里。

害羞点的,不停瞅着广告牌,两颊通红,或自己或和闺蜜牵着手,偷偷摸摸地往店里去了,拽着店员小声说,想要买广告牌上的牛仔裤。

店员见多了十分淡定,问问尺码,利索喊人拿码数去了。

现在店里的仓库专人管理专人拿尺码了,不然下头的店员根本跑不过来。

先富起来那部分人比想象中多,甚至还有特地从不外地赶过来的,还和店员抱怨,为啥她们x市或者x县没有分店呢?能不能赶紧开一家啊!

忒不公平了,赶紧向你们老板反映反映吧?

下一阶段的加盟筛选其实已经开始了,具体筛选工作,姜宁交给田斌和丁小山,等他们筛选出一批合适的加盟商后,她才进行最后的决定。

她聘请及培养人手都是为了分担工作的,摊子大了事务要及时下放,她确实要发展事业,但却没打算影响自己的生活质量。

尤其她现在还怀着孕。

到了这个阶段,结盟合同早就不是以前那一份了,不过有合作意向的多如牛毛,每天都有人按照广告牌上的地址找过来。

分厂那边不能不找个了建筑队伍,连夜赶工砌了高墙,把边上的一栋小楼分隔开来。以免进出人员多了,既影响生产,也容易造成混乱。

厂子核心是设计,这个不能冒一丁点儿风险。

原料本来囤了好大一批,但日夜赶工很快就得再次补货了,姜宁叮嘱就算再忙,质量也得抓得死死的,不能放松分毫。

这是企业的根本。

彭弘毅等过来开会的高层十分严肃:“嫂子放心,我肯定不能让质量出岔子。”

“你们办事,我放心。”

姜宁这话是实话,对于这群心腹的人品办事风格,她是十分熟悉和放心,再次叮嘱只是为了强调其重要性。

“另外,工人们得安排强制休假,不能超负荷工作,劳逸结合才是长久之道。”

工厂现在已经三班倒日夜生产了,按件计提成多劳多得,几乎全部工人都申请上两班。

想多赚钱姜宁理解,但也不能把身体弄垮,再者人的精力有限,太疲劳总会出错的,张弛有道才是硬道理。

她让彭弘毅算一算比例,然后聘请新的工人,好安排工人休息。

彭弘毅也是这么想的,他本来打算稍后提议,现在省了,他打开本子,将姜宁说的重点一一记录下来。

他记忆力够好的,但现在事情实在多,他已经养成习惯,重点都给记录一下。

姜宁一件件将工作都布置下去,谁负责谁监管,安排得明明白白。

她的预产期是十一月上旬,生孩子本来就不容易,她可不打算让自己再操心其他。

第141章

天气一天比一天冷,刚进入十一月, 杨市的第一场雪就下来了。

很小很小的雪花, 夹杂在冷雨中飘落而下, 落到地上一会儿就不见了。

温度也不算很低, 但湿度大, 感觉却非常冷。人在外头走着,那寒风带着冰冷的水气,仿佛透过厚厚的棉袄,直接钻进人的骨头缝子里似的。

这种天气, 姜宁没敢出屋。

火墙里炭盆烧得旺旺的, 她睡觉在里屋,起居饮食都在外屋,遛弯也在屋里解决, 外面廊道又湿又冷, 不是她能凑合的。

姜母嘀咕着,要不干脆提早去医院待产得了, 反正预产期就在几天后, 这种天气急急忙忙往医院赶,她总是不大能安心。

姜宁想了想也同意, 她不差钱,安全为上。平时她当然愿意留在家里,但这不是情况特殊嘛。

一家人商量好,打算明天就把她送到医院待产,谁知, 姜宁当天夜里就发动了。

当时姜宁刚准备睡下,就觉得腹部有些许闷疼,像夏天贪凉西瓜吃多了闹肚子的那种感觉,不过挺轻微的。

她认真感受了一下,那种感觉又消失了。

她就不大在意,因为孕妇临近预产期,很有可能会出现假性宫缩的,假性宫缩并不会进入产程,不用太紧张。

大夫嘱咐过,她也是第二次怀孕了,经验也是有的。

赵向东洗完澡出来,见媳妇儿一脸严肃抚着高耸的腹部,他立即紧张问:“宁宁咋啦,要生了吗?”

“没事,还不到时候呢。”姜宁一摆手,轻松地安抚好丈夫。

不过,她很快就被事实打脸了。

睡下没多久,姜宁被惊醒,她腹部疼痛明显,并感觉到腿心有黏腻湿润的感觉。

“东哥,东哥!”

她忙推了推丈夫,“我怕是要生了。”

赵向东一骨碌坐了起来,他心跳得很快,但好歹是经历过风浪的人,手上动作一点不乱,先询问了媳妇感受,再给二人穿衣,最后用军大衣把姜宁裹得紧紧的。

他出门通知大家,等大伙儿七手八脚做好准备后,才抱起低低呻.吟的媳妇,稳稳了出了院门上车。

姜宁两次怀孕两次生产,最受罪的就是眼下了,这孩子格外能折腾,她生得比头胎还要辛苦,抵达医院后足足一天后,才把这小丫头生下来了。

没错,她真生了个小闺女。

粉粉嫩嫩的小丫头,五斤九两重,身体健康爱动弹,一出生小手小脚丫就倒腾得欢,扯着小嗓子“哇哇”大哭。

哭声嘹亮就好。

姜宁这回真筋疲力尽了,只瞅了大夫手上的孩子一眼,就昏阙过去。

再次醒来,耳边是她姑娘的啼哭声,睁眼对上是赵向东一双夹杂着血丝的眸子。

这都多久没睡了?

“东哥,你……”

不开口不知道,一开口姜宁才发现自己嗓子哑得很,还干,干到她一说话就难受,忍不住咳嗽了几声。

“宁宁先别说话。”

赵向东俯身,小心把媳妇儿扶起来,接过姜红兵递过来的温水,小心伺候她喝,“宁宁你睡一天多了。”

医生说孩子健康大人也没事,就是力竭昏睡而已,但人没醒,就始终惦记着。赵向东两天两夜没合眼,又紧张又担忧,略显憔悴是难免的。

姜宁醒了,一家人都欢喜,赶紧让大夫再来检查一遍才算安心。

“妈,我看看孩子。”等大夫一走,姜宁立即引颈望向她妈手里的襁褓。

赵向东给她后背加了一个枕头,姜母才小心翼翼将襁褓递给她,“这丫头没哥哥重,不过身体也很好。”

她瞅着自己闺女苍白的脸庞,有些心疼,“就是没她哥哥听话,让她妈吃苦头了。”

小丫头胎发浓密,脸蛋粉嫩红彤彤的,是个眼缝儿还肿着的红皮猴子。她抿着小嘴儿,似乎随时做好准备,一有不满意就要嚎哭。

姜宁不禁笑了,得,是个娇气丫头了。

赵向东眉眼带笑,伸出食指,轻轻碰了碰闺女的小脸蛋儿,“咱姑娘比哥哥娇气,爱哭得很。”

饿了哭,尿了哭,拉也了哭,反正她觉得不舒坦了,就要嚎哭让所有人都知道。

一家人都心疼着她,赶紧伺候好了,这丫头才抽抽噎噎地继续睡。

赵向东嘴里埋汰的话,心里疼着呢,家里人都一样,忙不迭伺候好这小丫头。

小丫头目前是最小的,还是这一辈唯一的女孩,谁不疼她?

姜宁笑着点点闺女的小鼻头,心满意足,虽然受了罪,但都是值得的。

她骤然想起一事,“乐乐吃了吗?”

乐乐是小丫头的小名,和她哥刚好一对儿,大名则叫赵明晴。两口子一早就商量过孩子的名字了,女名讨论得尤其多,最后定下的是这个。

孩子出生就能用上。

姜宁这都睡一天多了,这不担心孩子吃饭问题。

“吃了,给她吃了奶粉,乐乐不挑嘴,吃得可香了。”

姜母让闺女抱了一会孩子,就接回来了,连声催促道:“你赶紧先吃饭。”

大夫一走,姜父就把保温壶提上来,张罗着闺女的饭。

姜宁刚才惦记着闺女,忽略了饿感,现在一被提醒才发现自己饥肠辘辘,饿得前胸贴后背。

也是,她都快两天没正经吃什么东西了。

这会儿她也不嫌弃鲫鱼汤少盐没滋味了,喝了汤吃了肉,又喝了碗小米粥,才填饱了肚子。

“爸妈大哥二哥,还有东哥,你们赶紧睡会吧,我好着呢。”

姜宁看看表,现在是半夜三点多,她连声催促家人休息,不用问的,他们肯定没咋睡。

有什么事明天再说。

赵向东原本想自己守到天亮,让岳父岳母舅兄先休息,但姜母没同意。这两天她和老头子被催促着去休息过,但女婿和儿子们基本没合眼。

姜母留自己守着闺女外孙,安排其他人都去休息。

人多,询问了一下护士,刚好隔壁房间空着,护士就安排男人们到隔壁睡去。

他们确实很累,这一睡到隔天中午才醒,期间姜宁趁着机会让护士帮忙开了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