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胎生得不容易,奶水也少,姜母说:“先让乐乐吃着,等差不多掺和着奶粉喂得了,咱乐乐也不挑。”

她疼外孙女,也疼自己闺女,闺女这胎损耗有点大,她已经琢磨着该怎样给调养回来。

奶粉金贵,姜母觉得吃奶粉也非常不错的,至于母乳就顺其自然吧。

她又嘱咐道:“宁宁,这回你这月子得坐久一些,起码得一个半月,把身体养回来。”

“嗯,妈我听你的。”

姜宁对自己的身体健康当然很看重的,这回她失血多了一点,确实得好好养着,给补一补血。

至于母乳,她虽然奶水不多,但小丫头至少能吃几个月的,最重要的初乳也不少,到了后面,接着吃奶粉没啥问题。

姜宁从善如流,点头冲她妈一笑。

姜母摸了摸她的头发,目光慈爱,“有儿有女,刚好凑了个好字,两个也够了。”

她说这话是有原因的,强制计划生育已经踏入进行时。

传了这么多次,计划生育终于被正式定为基本国策,听说马上就要写入宪.法,各地正迅速落实执行。

自此以后,城镇的公职人员,部队,不管生男生女统统只能要一个。要是违反,先收拾包袱滚蛋,完事再按照流程处理。

姜宁早有心理准备,闻言一笑,“是啊,有儿子有闺女就够了。”

一个少了点,两个刚刚好,就算没有计划生育,她也不打算再生了。

第142章

单人病房的小床上,躺着一个小小的女婴, 闭着眼睛呼呼大睡。

小床边上, 趴了一个胖乎乎白嫩嫩的小男童, 安安歪着头瞅着小妹妹很久, 问:“阿婆, 妹妹睡觉?”

他指着小女婴,小胖脸上写满疑惑,他其实是想问,小妹妹为啥老是睡觉呢?

他来了这么久, 小妹妹几乎都在睡觉!

这几天对于安安来说, 实在是一个新奇的体验。一觉醒来爸爸妈妈都找不着了,阿公阿婆舅舅也不在,大舅妈说, 妈妈生妹妹去了, 让他乖乖在家和哥哥弟弟玩耍,要听话。

他知道妹妹这词儿, 爸爸告诉他的, 妹妹在妈妈的肚子里,还会动。

小胖子从天亮等到天黑, 再等到第二天天亮,爸妈公婆舅舅还没回来,他焦急得很。

好不容易等到中午,舅舅终于回家带他去找妈妈了。

然后,他就多了一个小妹妹。

这个小妹妹很小, 刚当上哥哥的安安很喜欢她,也不闹腾了,这几天有空就趴在小床边瞅妹妹。

但很可惜的是,小妹妹都不爱和他玩耍,阿婆说,得等妹妹长大一点。

小胖墩很失落。

安安小嗓门很响亮,他阿婆还没来得及回答他,反倒是床上的小女婴动了动,瘪瘪小嘴“哇”地大哭出声。

姜母上前,熟练地抱起小女婴哄着:“阿婆的乐乐乖呀,不哭不哭,阿婆给你看看尿没尿。”

说着就坐在旁边的靠背椅子上,探手给小外孙女摸摸尿布。

这张椅子本来是安安用来垫脚看妹妹的,但这小子一听见妹妹哭,立即一骨碌爬下来,奔到姜宁床边汇报:“妈妈,妹妹哭。”

他这套动作十分熟练,表情也从慌张变成淡定,没办法,小妹妹不睡觉就哭,他几天下来都很习惯了。

“对,妹妹又哭了,她不乖。”

姜宁微笑摸了摸大儿子的小脑袋,“她没哥哥乖呢,哥哥以前都不爱哭,大家都夸哥哥是好孩子。”

这话是实话,安安出生时好带多了,没他妹妹挑剔娇气。不过据姜母所言,乐乐也不算很难带的,有些孩子一放下就哭,那才叫折腾人,一家人熬油似的熬上几个月,能瘦好大一圈。

安安抿着小嘴笑,他已基本能理解大人说的话,妈妈夸他了,这小子喜滋滋的。

他熟练爬上床,蹬掉小鞋子,钻进妈妈的被窝里,挨着妈妈一起坐着。

赵向东倒好保温壶的汤,将碗递给媳妇儿,嘱咐大儿子,“你乖乖坐着,不许折腾妈妈知道不?”

姜宁伤口还没好全呢。

安安“嗯嗯”应了两声,他知道的,他虽然年纪小,但也隐隐知道医院是个特殊地方,妈妈躺在床上明显比平时虚弱,他这几天可乖巧了,一点都不闹人。

赵向东笑着揉了揉儿子的小脑袋,夸了夸,洗了手去接手闺女,好让姜母先吃饭。

硬朗的汉子,温柔的丈夫,慈和的父亲,姜宁侧头看着赵向东低声哄着闺女,他动作熟练,抱着襁褓轻轻晃动。

她微笑。

又摸了摸儿子的小脑瓜,姜宁将手里的碗递到儿子嘴边,“先喝个汤,等阿婆吃了饭再喂你。”

这天儿冷,出门在外没带很多衣服,这几天就暂时不让安安自己吃饭了,以免弄脏了小棉袄还得换。

安安低头喝了好几口热乎乎的汤,这黄豆猪蹄汤孩子喝也合适,不过就是盐放少了没滋没味,他不大爱喝,喝了几口就摇头了。

姜宁也不勉强,“安安乖,咱们等会就回家。”

她可以出院了,生的过程折腾了点,但总体还是顺当的,补血这玩意医院帮不上忙,回家调养就得了。

大夫今早已经通知过了,就是这几天天气还是不大好,早晚格外寒冷,所以他们特地等中午再出院。

手续已经办好,等吃了饭歇了歇,大伙儿就忙碌着做准备工作。

姜母给外孙女又裹了一层包被,头脸都盖住,仅留一条缝隙让她透气。

赵向东伺候媳妇添衣,厚棉裤厚棉鞋,毛衣穿了几件,再裹上厚厚的长款羽绒服,再戴上帽子口罩围巾。

“走吧。”

姜红兵仔细打量小妹和外甥女,发现没有纰漏,才弯腰抱起小外甥,一行人簇拥着姜宁和抱着孩子的姜母离开。

姜宁发现自己是身体真的虚了不少,穿这么厚她平时该冒汗了,但现在也就觉得微微发热而已。

出了医院大门,下台阶往自家停在门口车走去,就着短短十来步的功夫,寒风吹过来她就感觉到冷意,像能吹到骨头缝子里似的。

是得好好养养啊!

这月子她坐了足足一个半月,不管是赵向东和姜家人,全都严阵以待,瘦肉,鱼,奶,蛋,红糖水及各种豆制品,山药核桃粥红枣粥每天都有。

回家小半月后,就逐渐加一些炖汤补品,都是温补补血的,大补油腻的统统不要。

姜母将婴儿床放到外间,外孙女自己带着,平时就白天让闺女瞅瞅,其他的一律不许她沾手。

姜宁月子前期不允许下床走动,每天卧床休息,后面才逐渐放松些被允许遛弯。日常稍有点累的活动都不给碰,最多就看看书,画画设计稿子,不过时间稍久就被提醒该歇歇了。

前期是赵向东盯着的,他请了一星期假照顾媳妇儿。

这已经很不容易了,因为原团长已经在办转业手续,赵向东马上就转正,眼下正籍交接团里事务的忙碌时刻,这活儿别人帮不了忙,只能他自己干。

他很歉疚,上回安安出生没能伺候媳妇多久,都毕业了,谁知这回也这样。

姜宁笑着安慰他,“这不一样呀,上次你得回学校,一周才能出来一回。”

现在赵向东虽白天工作,但晚上总会回家的,她和孩子天天能见到人,咋能一样呢?

丈夫能请假陪着,她当然高兴,但不陪也没啥,她又不是个非得黏人的性子。

姜宁身心愉快,营养跟得上,脸色肉眼可见的红润起来。这规矩多多的月子生活虽枯燥,但作用是巨大的,她明显感觉身体在逐渐恢复。

等到乐乐满月的时候,她个人感觉差不多能恢复如常了,但她依然乖乖的坐满一个半月的月子。

小闺女满月那天天气晴朗,宴席办得热热闹闹,可惜姜宁不能出席,只能待在屋子里。

话说期末考试她也错过了,不过申请了缓考,下学期再考,她学习不错,这个没啥压力的。

现在说这个早了点,姜宁出了月子就该接上寒假了,上学什么的,还早着呢。

*

等真把一个半月的月子坐满后,姜宁表示原地满血复活,面色红润精神饱满,用热腾腾的水彻底洗涮一遍,她瞅着浴室里头的大镜子,满意点点头。

白嫩的的肌肤泛粉,面庞略有些圆润却依旧妍丽,姜宁生孩子时遭了罪,后头瘦得也快,加上她孕期不怎么长膘,现在身材已经恢复七成了。

腰上还有些肉肉,仍需努力,不过在鼓鼓的胸口映衬下,并不大明显。

女人怀孕生孩子都不容易,好在她已经完成任务了。

姜宁冲大镜子里的自己一笑,擦干净身上的水珠,套上家居服转头出了浴室。

有了孩子,可不能像以前一样简单套件浴袍,尤其安安在渐渐长大。

“安安干啥呢?”出门一瞅,姜宁笑了。

赵向东正坐在床沿抱着闺女,安安趴在他背上手脚并用爬着,嚷嚷着让爸爸背。

现在有两个孩子,赵向东很注意一碗水端平的,这点能力范围内的小要求他也不拒绝儿子。于是,他单臂抱着小闺女,腾出一只大手向后,托着大儿子的屁屁站了起来。

前面一个,后面一个,他稳稳当当的。

和妹妹一起被爸爸背起来,这真是一种很新奇的体验,安安拍着小手哈哈大笑。

姜宁好笑:“幸好咱们只有两孩子,不然啊,你咋抱得过来呢?”

赵向东扬眉,“谁说的?你再给我生几个,我都能抱。”

这话夫妻俩都知道不可能实现了,不过这并不妨碍他信誓旦旦,他是真心认为以自己的体力,抱几个孩子完全没问题的。

自己和媳妇儿的骨血,几个他都抱得畅快。

姜宁噗嗤一笑,嗔了他一眼,“看把你能的?”她摊手,“可惜国家不同意。”计划生育了嘛。

说着,她上前把睡着的小闺女接过来,放到婴儿床上,给盖上小被子。

乐乐蹭了蹭小枕头,砸吧砸吧小嘴儿,继续睡着。

姜宁微笑俯身,亲了亲闺女的小脸蛋儿。

回过身,见丈夫已经将大儿子换到身前抱着,抛了几抛,安安哈哈大笑,手舞足蹈兴奋极了。

“安安,要睡觉了啊。”

“不嘛~”

听了妈妈的话,安安的头拨浪鼓似的摇着,搂着他爸的脖子,“爸爸,再来!再来!”

赵向东又抛了几回,就坚决表示要听妈妈的,得睡觉了。

安安噘嘴,不过他知道他爸主意正得很,没得说价,扭捏一阵子只好同意了。

安安有自己的房间,就在正房的右次间,与姜父姜母的房间隔着一个明堂。不过这么冷的天,谁也不放心他离得这么远睡,于是姜宁出了月子,他的小床就姜父姜母屋里搬回来了,就放在妹妹的对面。

“东哥,你刚转正,能申请休假吗?”

赵向东刚把大儿子放在小床上,还没直起身躯,就被一双柔软的手臂自身后抱住,姜宁的脸贴在他宽厚的背上,声音很轻柔,她道:“如果能,咱们今年回老家过年吧。”

赵向东一怔,迅速转身,他对上一双晶晶亮的眸子,媳妇儿仰脸看着他,笑意盈盈。

姜宁知道丈夫想爸妈,这是人之常情,赵向东是赵老头赵母的亲儿子,两者感情和她这种嫁进门的外来媳妇是不同的。

她逢年过节寄礼物,规矩到了就成,说发自心底想念,那是没有的。

赵向东两年多没回老家了,上学加重返部队,两年多时间下来,他只有两个过年有连贯的假期,一个适逢媳妇儿产期,另一个恰好安安病了,仅有的五天假期,耽搁一下就回不成了。

想肯定很想,打电话到底比不上见面,他本来就打算今年携妻小回老家过年的,可惜计划赶不上变化。

小闺女刚生下来,媳妇身体也还在养着,他正犹豫着要不干脆自己领儿子回去得了,姜宁就主动提了出来。

巨大的喜悦涌上心头,媳妇儿果然与他心意相通,赵向东笑着点头,“能的。”

当然能休假,他这批军官学员毕业后没假期,正好过年给安排长一些,部队也并非不近人情的。

姜宁圈住他精瘦的健腰,冲他一笑:“那咱们把乐乐留在家里,让妈帮着带,然后咱们领安安回去?”

乐乐这么小,当然不能带出门的,好在这丫头平时吃习惯了奶粉,也不认人带,姜宁离开一段时间也成。

舍不得肯定有的,闺女才那么一点点大,但安安都两岁了,一家人确实很应该回老家一趟。

“嗯,乐乐当然不能去。”

赵向东喜悦过后,是对闺女的不舍和对媳妇儿的关切,他忙不迭询问:“那你呢,你的身体咋样?”

“我好着呢,你瞅瞅?”

姜宁眨眨眼睛,她面色红润,养得极好。

第143章

两口子商定了回老家的事,赵向东情绪明显亢奋, 搂着媳妇儿说了很久的话。

爸妈有没有变老, 都两年多了?

他有些惆怅, 不过转念一想, 又高兴起来, 爸妈见了小孙子,肯定很欢喜的。

姜宁躺在暖烘烘的被窝里,枕着他的手臂听着,不时附和并宽慰几句。

这般听着听着, 她就睡了过去, 黑暗中,赵向东低头,亲了亲她的脸。

既然决定了回老家, 那肯定要和家里人说的, 姜宁等次日丈夫下班回家,在饭桌上才提起这件事。

“是要回去的。”姜父率先点头。

要是闺女女婿今天没说, 他也打算提这事了, 都是当爸妈的人,他十分能体恤亲家的心情。

之前两年实在不凑合那也是没办法的事, 但既然今天能腾出空来,那肯定得回家一趟的。

姜母也说:“乐乐就不回了,这么小一点不好出远门,妈给你们带着。”

“辛苦你了妈。”

说话的是赵向东,这两年照顾怀孕媳妇和两个孩子, 岳家劳心劳力,他确实很感激。

姜母笑道:“和妈还说啥客气话,妈给你们带孩子高兴着呢。”

“等安安壮壮和乐乐长大了,刚好红兵的娃能接上茬。”

带完外孙带亲孙子,家里热热闹闹,这种生活她想想都身心愉快。

姜母瞅了一眼二儿子,姜红兵嘀咕:“妈你也想得太远了吧。”

孙甜甜还有一年多才毕业呢,他结婚起码两年后的事。

不过亲妈一瞪眼,姜红兵嘿嘿笑两声赶紧转移话题,问赵向东:“东子,你们开车回去,还是坐火车。”

“坐火车。”

这年头外面继续乱着,本省中部大山小山连绵不绝,杨市和林县恰好一北一南,自己开车回去并不是一个十分好的选择。

赵向东固然身手极佳,但他只有一个人,还带着妻儿,一点儿险也不愿意冒。

相反绿皮火车虽然环境差点,扒手啥的还多,但它安全系数要高太多了。赵向东现在买卧铺票就打个电话的事,他还能先挑铺位,到时候门一关,里头就清静了。

姜红兵点了点头,“坐火车确实比开车回去好。”

就是有个缺点,到了火车站以后,回老家那段路比较麻烦,“你们确实了时间后,我再给以前的同事打个电话,让他们载你们一程。”

姜红兵忙碌,加上距离远,和以前的同事联系少了,但到底关系仍在,人家到杨市出差来找他他很欢迎,反过来他开口让帮点小忙,对方也乐意。

赵向东应了,这样最好不过,姜宁和安安连最后一段路也不用太颠簸。

回老家的事儿就这么定了,不过启程还没这么快,春节是二月十二,距离现在还有大半个月,赵向东休假还早着呢。

趁着这段时间,姜宁正好整理一下回家该带的礼物和行礼,以及处理好这段时间积攒下来的工作。

积攒下来的工作不少,她还得劳逸结合,采购礼物这事她是腾不出手亲自办了,于是斟酌着写了单子,再让陈安出门采买。

陈安办事很利索,开车出门一趟,满载而归,连家里的年货也顺道给买好了。

赵向东的假期有二十天,从一月末到二月十六,年初七回部队销假。

他和许卫国是搭档,两人得协调着休假,总不能他把一个年都休完了,不给人留点。

许卫国家就在杨市,工作不影响团聚,而且他年后要结婚了,正打算过年少休,然后把假期攒起来,婚假长点。

安安听说爸妈要带他出门,十分兴奋,天天和哥哥弟弟炫耀,小嘴儿嘚啵嘚啵,壮壮听不大懂,姜明杰却十分羡慕。

他嚷嚷着要跟着去,他也想去弟弟的老家。

一家人啼笑皆非,姜宁捏着他的小脸,笑道:“你老家和弟弟老家是一个地方。”

就是隔壁村,十来里地的事儿。

姜明杰眼前一亮,那就更好了,他和弟弟一起来老家!

姜母无奈,哄他,“咱们今年先不回,下次要回肯定带你,不过你得先把作业写好了。”

姜明杰小朋友太调皮了,他爸认为该让老师教一教,于是让他上幼儿园去了,作业很少但还是有的。

他一个字没写,于是被哄着走了。

姜宁笑着摇摇头,抱住活蹦乱跳的大儿子,揉揉他的小脑袋,她只希望好天气能一直持续下去。

这年头出行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尤其带小孩子,安安才两岁,遇上雨夹雪的天气就够呛的。

她顺利如愿了,到了出门那一天,温度虽然有点低,但天气确实很好。

一家人都起了一个大早,吃了早饭,赵向东和姜宁轮流抱了乐乐,很舍不得她。

“乐乐要乖,在家听阿婆的话,爸爸妈妈和哥哥很快就回来了。”

小女婴今儿醒得早,也不哭,睁着一双黑琉璃般的眼睛,定定瞅着母亲。

姜宁心中不舍愈发浓厚,她亲亲闺女的小脸蛋,赶紧将襁褓递给她妈,“走吧。”

再不走,该舍不得走了。

“走咯,走咯!”

安安穿了一件黑色的羽绒服,他妈特地给他设计的,帅气得很,衬得一张胖脸格外白皙。

他冲出去院子,往门口蹦跶,大黑大黄追着他摇尾巴,他咯咯笑着,非常兴奋。

等上了车以后,他坐在他爸怀里,“妹妹?我妹妹呢?”

他小妹妹哪儿去了?

小家伙一脸困惑,东张西望,又扒在前座椅背上,往舅舅和外公怀里瞅了又瞅。

姜母和刘慧芳留在家里照顾孩子,送他们的是姜父和姜红兵兄弟,刚好一车坐了,安安当然找不见妹妹。

姜宁把儿子抱过来,温声哄道:“妹妹还小,这回出门不带她了,她留在家里阿婆带着呢。”

妹妹不去,安安不是很乐意,好在他人小,比较好哄。等进了火车站看见人头涌涌,还有绿色长长的火车,他目不暇接,很快就被转移了注意力,忘记那茬了。

一家人两年多没回去,行礼虽然一再精简,但依然装了满满两大箱子,还收拾出一个大背包。

这三样都挺重的,好在不管是赵向东还是送人的姜家父子,力气都有的是,很轻松就搬上了车。

赵向东在前面开路,姜宁抱着儿子跟着,她爸和她哥在后面护着,很顺利按票找到卧铺车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