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点姜宁十分赞同,“第一块地观望的人居多,咱们运气不错。”

她虽然资金雄厚,多给十万八万也能拿得出来,但这使用费还是少给点的好。

心想事成的人少,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这一次政府推出的地只有七块,姜宁也没空替人家伤春悲秋,“彭哥,咱们整理的资料带来了吗?”

她一边说着,一边站了起来要往主席台走去,竞拍结束紧接着就该签合同了。

彭弘毅抽出一份文件,“带了。”

“好,我们趁这个机会一起把事儿提了。”

提什么呢?

就是有关兴建员工福利房的事。

既然有决心要拿下地皮,该考虑的事情,姜宁早早就考虑起来。

地皮是在郊区,而且还不是近郊。厂房兴建起来后,普通工人们未必乐意搬迁的。毕竟交通不便还荒凉,就算舍得给公交车的票钱,也没公交到位啊。

现在工人们除了住宿舍的那一拨,其余的都是每天回家的,现在突然要搬这么远,一周回一次家都麻烦,这恐怕就算加薪也无法解决问题。

影响到全部工人的利益,工人们很自然就拧成了一股麻绳,面对这种情况,就算是大老板姜宁,也不能采取任何强硬手段的。

得工人们心甘情愿才成。

加薪实在不是一个好办法,加多少才让人心甘情愿呢?

彭弘毅等人高兴过后,就开始忧愁这个问题了。

不过不等他们愁多久,姜宁就拿出一个相当有力的解决方案。

那就是在厂区边缘兴建员工福利房,类似国营大厂的那种福利分房,不过两者分配制度不大一样。

工作满一年拥有分配资格,不过入住后这房子依旧属于厂里的。等该员工再连续工作九年,这房子才彻底归他。

这十年内房租不用交。

这是目前第一批搬迁的员工才拥有的福利,等以后郊区渐渐发展起来了,福利房依然有,但获得资格就会难很多。

姜宁这个提议一出,彭弘毅等人立即拍案叫绝。

对于国人来说,有什么能比一套房产更重要呢?哪怕这房子远了点,但依然属于自己不是?

忘了说,目前商品房还没见影子,单位福利分房是主流,杨市绝大部分人住房还是比较紧凑的,多少人梦寐以求一套房子,哪怕一室一厅也是很好的。

这种大环境下,恐怕只要一宣布,厂里员工会迫不及待地要来。

姜宁难题迎刃而解,她甚至还能绑定一大批熟练工人,厂子凝聚力空前。

当然了,这个想法很好,但前提是她必须得到政府的支持。

这地还是租的呢,在上面建房分给员工,不得先得到政府同意,签个补充协议。

最起码得政府承诺,不管以后是否有变故,这块地皮上的福利房和房子主人都是不动的。

不然说啥都白搭。

不过姜宁估计,这个应该不会太难。自从几百万知青被允许返城后,政府一直致力于解决他们的工作和住房问题,现在有私人愿意出来分摊一点压力,杨市政府应该挺乐意的。

果然,姜宁和陈磊一说,对方诧异,稍稍想了想,他明白过来,笑道:“我给打个报告,应该没啥问题的。”

“你这资料给我留下一份,我一起递上去,要是成了,我就你打电话过来签个补充协议。”

话虽然不说满,但语气却很笃定,自己人陈磊也不打官腔,直截了当给姜宁吃了定心丸。

姜宁这边顺风顺水,三人签完合同以后,就回去联系之前看好的几家工程队,打算再比较一番选出最合适一个,就开破土动工了,争取又快又好的把厂房和福利房建设出来。

她有多顺遂,邹家就有多憋屈。

“早知道那几个外乡人这么有钱,咱们就该早点出手!”

黑着脸回到家,邹尚宗瞥一眼姜艳,在他看来,这个女人啥都不好,就连堂妹都与自家合不上,自从一开始2号地失利,他们就一直衰到尾声。

不过他却没有表现出自己的丝毫不喜,不动声色收回视线后,立即追问:“爸,咱们该咋办啊?”

他声音很焦急,无他,之前许给李家的最大一项好处,就是拿下地皮后建厂的三成股份。可惜,现在他们却连地皮也没能拿下来。

李家,是邹思贤从前的旧识,也是钱权方面的一对老搭档。后来邹家逃离杨市销声匿迹,李家却在挺了过来,平反后这几年,已经重新在政圈占据一席之地,不管是省里还是市里,都有李家人。

十几年了,双方当初是利益结合,现在也不可能无条件两肋插刀。好在邹思贤不是贸贸然回杨市的,他在鹏城攒下了家底,李家人也是愿意重新合作的。

可惜合作条件谈妥,邹家这边却掉了链子。

邹思贤面沉如水,刚要说话,不想“叮铃铃”电话铃声骤响。

不会是李家人吧?

邹思贤皱了皱眉,却还是立即拎起话筒,“你好,我是邹思贤。”

“好?”

话筒另一边传来一个年轻男声,对方嘲讽:“地皮都没拿下来,还好什么好?”

那男声也不等邹思贤回答,径自问:“接下来你有什么打算?”

对方的语气很不满,毫不怀疑,如果邹思贤开不出让人满意的价码,他随时都会中止双方的友好关系。

这人,是李家大房的儿子,人称李四少,他爸是李家家主李国庆。

“四少放心,”邹思贤声音温和且笃定,“这地皮,咱们会拿回来的。”

李四少皱眉,“你啥意思?”

地皮已经拍完了,短期内,政府没有第二次计划。

邹思贤微微一笑:“这事儿很快有结果的,请四少给邹某一点时间。”

他避而不答,李四少也不是什么好人,脑子一转隐隐有些猜测,目光微闪:“好,那我静候佳音。”

他不在意邹思贤怎样操作,他只在意结果。

不过想了想,李四少还是补充了一句,“我记得拍下地皮那七个人中,有两三个是有背景的,你可别把娄子给捅大了,否则别怪我不捞你啊。”

“四少放心。”只要不是傻子,都不会放着软柿子不捏,去碰硬茬子。

挂了电话,邹思贤温和的笑意缓缓敛了起来,眼神平静无波却看得姜艳有些悚,出于趋吉避凶的本能她立即安静如鸡,旁边的邹尚宗却急了,“爸!”

他咽了咽口水,“咱们是要去找那人吗?”

鹏城并不是个绝对光明的地方,相反它是全国混乱之最。要在里头混得好,白道得打好关系,但黑.道也不能少。

邹思贤和一个叫王老大的是老乡,双方合作过好几回关系不错,对方得知他回杨市,还特地给介绍了一个在本省混的兄弟,姓胡。

邹思贤打听过这个姓胡的,对方可是混得比王老大还好,凶狠霸道在杨市名气很大,人称胡老大。

“阿艳,你先回房歇歇,我得出去一趟。”

邹思贤没有回答儿子的问题,亲自把妻子送回卧室以后,温声嘱咐几句,再转头回书房,拿起外套穿上。

“尚宗,你和我出去一趟。”

第167章

正密锣紧鼓联系工程队的姜宁, 突然收到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

有人死了!!

死的是成功竞拍到地皮的七人之一, 1号地得主, 那个掀起了拍卖高.潮的农家汉子模样的外地人。

对方黑红的脸庞仿佛还在眼前,得知竞拍成功后笑得露出一口大白牙,看着是个很实诚的汉子。这才几天,居然传来死讯。

姜宁心脏一阵紧缩,大热天气, 脊背生凉。

消息是陈磊打电话告诉她的,这电话的主要目的其实是通知她去签补充协议, 但地皮得主死了一个这事挺大的, 他也顺道提了一嘴。

“人是在返回老家的路上被杀的, 听说是山匪, 一辆车五个人都遭了殃。”

那个外地人是隔壁省的,因为本地政策保守, 他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倍觉掣肘,于是才往外地寻找机遇。

成功竞拍后,处理完杨市这边事情后,他马上返回老家。毕竟他的大本营在那, 不管是人力还是物力, 他都得及时调配。

他开的是小轿车,也不是没有防备之心, 一车五条大汉,防身武器都带足了,底气是有的。

几年来一直这么来去, 不想这次出了事,一车人都没留下来。后来有过路司机发现情况,报了公安核实了身份,后来才通知了杨市这边。

“和他的家人协商过后,合同作废,使用费退回去,这1号地得重新竞拍。”

整个工作小组都觉得很晦气,本来这项目已经完美收官,谁曾料想还弄出人命来了。

姜宁急问:“陈三哥,那这个案子查得咋样?有什么说法没有?”

跑长途很危险她知道,会有山匪她也了解,她两个哥哥从前就是跑货的,还曾经遭遇过匪徒。

听着似乎是意外,但不知为何,姜宁却总有一种异样的感觉,对于真相她有点迫不及待。

谁知陈磊叹息一声:“没啥进展,证据不足,据那边公安的说法,大概是山匪干的。”

外头还乱哄哄的,这种事故不鲜见,那车出事地点还刚好在两市交界,这么大一桩人命案子,两市之间还在耍太极互相推诿呢。

查探力度能有多大,可以想象。

这事儿不归杨市管,工作小组知道的也不多,除了那边公安传过来的消息以外,也就之前家属过来解约时说了一下。

是挺倒霉的,只是工作小组也忙,惋惜过后,就得继续忙碌着再组织一次竞拍了。

就聊电话这会,姜宁就听见好几个人请示陈磊,她不好耽误人家工作,赶紧告别挂了电话。

五条人命,动魄惊心。

姜宁眉心紧蹙,真希望严打快些到来,将这些人都给一网打尽。

“啥事呢宁宁?”姜母见闺女脸色不大好,忙询问道。

“没事。”

姜宁当然不会把这些事告诉她妈,没的平白受了惊吓,不过她回头却告诉了父亲丈夫和哥哥们,再叮嘱了陈安几个,让大家提高警惕。

她记得,严打是在今年下半年开始的,不过记不清是几月了,反正不是在年末,大概八月九月或者十月。

现在马上就进入六月了,也就再差几个月的功夫,可不能关键时刻掉了链子。

*

由于要再进行一次竞拍,所以陈磊和姜宁约定补签协议的日子也在那天,刚好一次签完。

姜宁到的时候,竞拍已经结束了,1号地的新主人是邹思贤。

成交价比上次低,三十万元。

“姜女士这是来……”

邹思贤看见她有些讶异,不过随即就笑着过来打招呼,一身铁灰色西装,儒雅温文,笑容和熙。

不知为什么,姜宁排斥他的接近,甚至觉得对方完美无瑕的温润外表有些假。

大约是既得利益者的原因吧,说实话站在邹思贤的立场,那个外地男人死得太恰到好处了。

虽然没有任何证据佐证,甚至没有半点捕风逐影的传闻,但姜宁出于第六感,仍然对这个男人拉响了警龄,抱以十二万分防备。

她不动声色笑了笑:“我是来签个补充协议的。”随后,她状似随意说了句:“邹先生真是个幸运的人。”

可不是么,在外人眼里,邹思贤就是个彻头彻尾的幸运儿。前面六份合同约束了六个强劲对手,他甚至不需要伤筋动骨,就拿下了大家眼里的最好的地皮。

上一次没拿下地皮,反倒成了好事。

邹思贤也笑了笑:“我也觉得是,我们邹家也算否极泰来了。”

他表情十分自然,看不出半边破绽,欣慰又感叹,还带有一丝缅怀心痛。

姜宁笑笑:“恭喜你了。”

邹思贤似乎还想问她来签什么补充协议,但其实姜宁不大乐意再和他说话,刚好陈磊叫她去签字,她歉意笑笑:“失陪了。”

“请便。”

邹思贤微笑,做了个请的手势,十足绅士。

姜宁签协议比邹思贤那边快,完事她和陈磊打声招呼就走了。

回家以后,思忖半响,她往厂里打了个电话:“彭哥,工程队和咱三个厂子,都给多安排些安保力量。”

安保力量,姜宁不缺。赵向东以前的团里又退下一批人,由于三年义务兵,战士们没能安排工作,邵刚打电话过来问,姜宁这边缺不缺人。

战士们有不少人家庭是比较困难的,邵刚想着试着问一问,能帮一把是一把。他媳妇曹来喜就在姜宁厂子里当车间小领导,倒是听了一耳朵说扩张缺人。

当然,邵刚可不能坑兄弟和嫂子,他选的都是个人素质比较强的,绝对能胜任工作。

姜宁很爽快答应了,有多少要多少,她当时已经拿下了地皮,安保人员是个大缺口。

那位置在郊区,比较偏僻,安保部门必须强而有力。

先让战士们回老家一趟,再过来报道,现在已经陆陆续续有人来了,姜宁让彭弘毅先给安排上上课,让他们先了解自己的工作范围和厂子的规章制度。

现在看来得提前上岗了,一边上班一边学习吧。

姜宁是个很谨慎的人,虽然只是一点自己的臆想,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哪怕邹思贤已经拍下了一块地皮,利益冲突已经没有了。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第168章

杨市李家。

“伯康呢?”

说话的是李家家主李国庆, 他嘴里这个伯康是他的次子, 在李家第三辈排行第四, 外头人称李四少。

正在打扫卫生的保姆阿姨回头:“他出门了,还没回来呢。”

李国庆蹙了蹙眉,“等他回来让他马上到我书房一趟。”

李伯康晚饭过后才回的家,敲门进屋,“爸, 找我啥事?”

这父子感情不错的,所以他直接拉开书桌前的椅子, 一屁股坐下。

李国庆也不废话, “听说, 你和那个邹思贤还有来往是吧?”

李伯康莫名其妙, 不过还是老实回道:“对啊。”他不解:“爸你不是早知道的吗?”

邹家在大革命前,就是李家的合作对象之一, 现在邹思贤回到杨市找上门,顾念着以前那点香火情,李家很爽快接受了对方的投诚。

这邹思贤,还是家里安排李伯康接触的。这些商业合作关系是次要的, 日常接洽小辈们出面就行, 邹思贤还不够资格与李国庆兄弟对话。

其实要李伯康说,这邹思贤诚意足, 出手都是干货,而且还有决断有手段,不失为一个很好的合作伙伴, 他现在已经十分看好对方。

所以李伯康给他多说了一句好话:“爸,他刚拿下东郊的1号地建厂,给咱家三成股份。”

“我知道。”

前一任得主出了意外,1号地重新竞拍这事,消息灵通点的都知道了,更何况是李国庆?

也是因为如此,才触动了他的神经。

太凑巧了。

李国庆是个非常及格的政客,哪怕他不知详情,也敏感意识了些什么?

“他第一次竞拍失败后,和你说过些什么?这事儿是不是他做的?”

李国庆的眼神很严厉,“现在都什么时候了?!上面一直有风声说要大力平息乱像,这种时候还敢干这种事?!”

“要真是他干的,咱家必须马上和他撇清关系!”

“爸你也太紧张了吧?”

原来是这事儿?李伯康松了口气,笑道:“这平息乱像都传多久了?也没见真有动静啊。”

上层圈子一直有自己的消息渠道,他们知道的消息比中下层多,从去年开始,就一直隐隐约约说上面的大佬决心整治乱象。

刚开始还当回事,但时间久了,也就那样了。

李伯康又说:“就算真整治乱像,遭殃的也是邹思贤,整治不到咱们头上,怕啥?”

他说这话不是没有根据的,他们圈子什么身份?谁会来找茬?之前“七上八下”闹得够厉害了吧,中上层不也照旧风平浪静。

“爸你放心,咱最多就损失了邹家新厂那三成股份,没事的。”

李伯康不以为意,李国庆却摇头,“我总感觉这次平息乱像是真要来了,而且动作不会小。”

乱世必用重典!

他吩咐道:“咱家之前已经吃过一次亏,还是得谨慎些,要是那邹思贤敢目无法纪,还是赶紧断了吧。”邹家是很识趣好用,但并非不可取代。

这个李家,其实就是之前引发杨市政圈动荡的导.火索岑保权的靠山,李国庆的三弟就是岑保权的姑父,之前他家骤不及防被连累,大伤元气,养了一段时间才渐渐恢复。

“那我先查查。”

对于父亲的说法,李伯康却持不同意见,之前那个姓岑引起的事纯粹是政治斗争,和平息乱像没半毛钱关系。

邹思贤确实并非不可取代,但像他这么知情识趣又有能力的人却不多,地皮拿了利益就在眼前,要放弃李伯康不大乐意。

说到底,他是没把所谓平息乱像搁在心里,因此他隐瞒了之前和邹思贤那通电话,不敢明面违逆父亲,于是说:“爸你放心,如果真查到他不对劲,我就踹了他。”

李国庆点点头,“行,这事就交给你办。”

*

李伯康把他爸给敷衍过去了,回头却给邹思贤打了通电话,让他尽快建厂投入生产。

为了你,他连老子的话都阳奉阴违了,不早点看到效益说不过去。

“四少放心,我已经在物色工程队了,不日就会开工。”

不日是多久?

李伯康可不允许对方敷衍他,笑了笑:“工程队?”

“我介绍一个给你吧,保质保量,是杨市出了名的又快又好,绝对不敢诓你。”

李伯康在李家的分工使然,他本人下海也经常接触商家,用惯的工程队肯定有的,而且是杨市最出名的那几家之一。

李四少开口,自然没人敢诓的,而且原材料厂房设计施工等等一条龙服务立即到位。

这确实挺好的,非常省心又快,不过对于邹思贤的要求也有一个,就是资金必须马上到位。

杨市发展迅速,建筑原材料供不应求,可没有赊欠之类的说法。

邹思贤嘴角的微笑僵了僵,不过他语气如常:“那真是太好了,改天邹某做东,请四少赏面。”

搁下电话,他笑意全无,脸阴沉沉的。

“他至于这么急吗?还让不让人喘口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