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专权。不容任何异议,轻则罢官,重则杀头流放。”

宣妃叹息,“朝政之事,不是咱们娘们儿该管的。”

“最克妻。非但原配正室活不长,所立皇后,一个比一个在位短,就连得宠的贵妃,都活不长。”

宣妃双手合十,“阿弥陀佛!”幸好自己不得宠。十爷听了这话,默默蹲到一旁去数蚂蚁。

敦郡王妃看十爷一眼,接着念道:“最闭关。东洋、西洋生意,都不让做。片板不得下海,饿死沿海渔民,难以数计。”

宣妃接着念佛。事关朝政,她又不是当年太皇太后,不敢多说。

就听敦郡王妃接着说:“最任人唯亲。”说完,看宣妃一眼,宣妃没说话,敦郡王妃接着说,“最妇人之仁。”宣妃冷笑一声,“那是皇上仁慈。真是什么脏水都往上泼。”

敦郡王妃更没话说。接着念,“最好色。”念到这里,看一眼宣妃,如花似玉花骨朵一般还未绽放,正是青春年纪,就要每日里陪康熙守着青灯古佛。若康熙不好色,凭蒙古亲王格格这等家世,哪里有宣妃这些年苦熬?

公爹好色一事,敦郡王妃也不好多说。折了手中纸,便要对火烧掉。

宣妃摆手,亲自抢来看了。敦郡王妃没拦住,还是叫她抢到手里。宣妃仔细看时,才知道纸上面为汉字,下面则是满蒙双语对照。冷哼一声,找到“好色”一栏,慢慢看来。怪不得敦郡王妃不好往下读,单是这一项,就用小字密密麻麻写了十来行。除开宫中嫔位以上,有名分的主,其余的,皆用密密麻麻“某某氏”、“某某氏”标明。每个名字后面标注的年龄,从七十岁到十七岁,一一不等。宣妃目测数了数,大约有百余人,这里面还不包括生过孩子,或者位高有名分的。这还不算,宫中正经小老婆下面,还有康熙六下江南,暗地里宠幸过的江南名女名单。除姓氏以外,还详细标注有出身哪个楼、哪个院,哪个秦淮人家,哪个粉墙红巷。

也是宣妃性子随老太后,淡薄的很,居然耐着性子看完,嗤笑一声。接着往下看。再说,就是讲如今世界各国到了什么样的科技水平,大清朝又是面临什么样落后就要挨打局面。等等。

宣妃看不懂,却看明白了。这最后几行,说的就是康熙皇帝一把年纪,霸占着位子不肯放权,还把推崇西学的太子给逼死了。这一罪名之后,罗列着康熙逼死太子种种事件,不一而足。字里行间,无一不是说康熙为了制衡储君,最不讲究“计划生育”(这条绝对无中生有),给太子添了一大堆的倒霉弟弟,挑唆着众皇子朝太子头上扣屎盆子,逼得太子在沉默中灭亡。直言康熙最冷血,最无情,最不懂经营国家商业;年老糊涂、重农抑商,再不退位让贤,将会最昏庸,直逼当年唐明皇。

宣妃看完,随手扔火堆里,看着一张大纸烧成灰烬,小声问道:“打哪儿弄来的?”

敦郡王妃悄声回答:“还用弄?这玩意儿,咱们走这一路,街上都贴遍了。我听说,也就京中戒备森严,没贴上呢。通州那边,早就传开了。”

宣妃摇头叹息,嘱咐道:“咱们娘们儿家家的,不管外头的事。你只管看着听着就是,别多嘴。”

敦郡王妃不比宣妃小几岁,这点道道哪里不明白。知道宣妃是为自己好,急忙点头称是,“娘娘跟我想一块儿去了。”

宣妃点头,看着火苗,又问:“紫禁城里头——知道了吗?”

敦郡王妃迟疑一刻,回答:“这个,我就不知道了。”

这么大的事儿,一字一句火辣辣地打在脸上,康熙他可能不知道吗?底下人虽然有心瞒着,奈何康熙掌权多年,这几日正是四下抓捕八福晋之时,加上又人刻意撺掇,果然不出几日,康熙案头就放上了活版印刷大字报。难为康熙为君多年,心性冷硬,看完之后,居然没吐血而亡,还有心叫来诚亲王胤祉,命他赶紧想折子,把这玩意儿给消灭了。

胤祉小心翼翼拿来瞅了瞅,脊梁上顿时起了一层冷汗。心中暗骂:“哪个倒霉孩子,把这玩意儿给老爷子捅上来了?所谓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这种事,叫爷上哪儿去堵去?”

胤祉正在发愁,康熙可不管他为难,直接下了圣旨,叫他几日之内,把此事了结了。

胤祉万般无奈,磕头出了乾清宫。一路上琢磨,这事该如何是好。也是这两年运气好,正在发愁之时,前方传来捷报,说直亲王、年羹尧领西北大军大胜。不日凯旋。

说也奇怪,捷报到来之日,街面上大字报如北风扫落叶一般,一夜间消失殆尽。

胤祉心里高兴,再也不敢提大字报一事,抓紧时机撺掇文人墨客,歌功颂德,好叫老爷子高兴高兴。

前方捷报频传,朝中人都捡着好听的说,直把康熙夸得比唐太宗还英明,比明成祖还英武。康熙自然高兴。然而,直亲王凯旋,威信大涨。他又不能不再次审慎起来。原本前方战事起,老大胤褆带走了皇子、皇孙无数。太后去世,才回来拜祭守灵。为何那场刺杀,唯独胤褆不在?为何他一回来,大字报便消失无踪?

这件事纵然与他无关——呵呵,说出来,康熙也得信呐?

再想想当年太子去后,胤褆没了储君弟弟压制,何等舒展。康熙念叨一声,把太子之死劝推到朕的身上,不是胤褆?总不能——是老八媳妇儿吧?

想想也是,这等小心眼儿贴大字报行径,胤褆未必想的出来。若是老八媳妇儿,好容易逃掉了,不说跑到天南海北躲着,这又是闹哪样?康熙糊涂了,一个妇道人家,她怎么就能煽动隆科多,搅动西山健锐营?她哪里来的那么多财力物力人力?难不成,她背后还有其他人?老八?不应该,老八媳妇儿闹事,就是老八出首;老九?郭络罗氏?会是吗?

康熙再次不安起来。儿子们长大了,他也老了。一辈子跟人斗,斗到最后,最大的敌人,却不知道是自己哪个儿子。这样的日子,康熙厌烦了。每次大朝会上,他能明显看出大臣们对他态度隐隐转变。康熙甚至觉得,他确实到了该退位,该荣养之时了。只是,在他退位之前,他还不想放权。皇帝,一旦失去权力,一旦不能制衡,将会面临什么后果,他比任何人都清楚。

月余,直亲王胤褆、抚远大将军年羹尧率部凯旋。康熙亲在乾清宫设宴,为两位功勋臣子接风。顺便,带着众臣子商议西藏事务。

当天,惠妃收到康熙重赏。到第二日,正在惠妃钟粹宫中人来人往、络绎不绝,恭贺之声喧哗热闹之时,大学士年羹尧、礼部尚书贝和诺捧圣旨前往储秀宫宣。宣旨天官规格之高,令人咂舌。

自这日起,康熙后宫中最年轻的妃位主年秋月,在拼哥中一举夺魁,接着康熙意图打击年长皇子母妃这一东风,侥幸而又无比顺利地晋位贵妃。后宫排序,仅在康熙表妹佟贵妃之下。位居惠妃、德妃等众老资格娘娘之上。三日后,隆科多惹恼康熙,康熙大笔一挥,晋位和妃瓜尔佳氏为贵妃,位列敦贵妃之后。两位得宠贵妃上位,彻底打破了自孝昭皇后去世以来,佟家女子引领后宫之首的局面。和妃资格在年秋月之上,排序却在其下,这一排序,愈发坚定了年秋月地位。

直亲王府得知这一消息,胤褆与大福晋一齐撇撇嘴,接着卿卿我我,互诉别情。倒是圆明园内,八姐听了消息,心情很是难以平静下来,默默良久,还是忍不住捂着肚子哈哈大笑:哎呀,哎呀,四哥啊,你小老婆给老爷子抢了,还封做敦贵妃了。往后你见了她“老人家”,您也得行礼了哈!哎哟,您倒不常见她。德妃可是日日都得给她请安呐。嘎嘎!

弘时跟弘旺来请安,看八额娘似笑非笑,暗地里调侃四爷,这哥俩无语回避。到小书房内,弘时揽着弘旺脖子,悄声问道:“你说,年羹尧要是再立一回功,年妃位份,会不会还往上升?”

弘旺迟疑道:“不会吧。皇爷爷对后宫封妃,很吝啬吧?”再升可就是皇贵妃了。这才康熙朝,几乎是天方夜谭呐。

弘时也迟疑了,摸着下巴琢磨:“我怎么就觉得,这一回,老爷子要改变什么呢?”

作者有话要说:皇家剧院小剧场:

德妃:给贵妃请安

世兰:免了,坐吧

德妃:谢贵妃姐姐

八姐:唉,可怜滴婆婆啊,哇哈哈

良妃:咦,这都啥媳妇呀,德妃姐姐,你好苦的命哟

50夫妻探究

第五十章夫妻探究

弘昼躲在角落里,拉着弘瞻玩西洋积木。听见两个哥哥嘀嘀咕咕,也来凑热闹。一瞅见呐一身鼻涕,弘时懒得理他,绕身去逗弘瞻。弘旺学他“八额娘”当好人当惯了,乐呵呵抱起弘昼,一同凑过去。

就见弘瞻拿着个小破木头块,摇摇晃晃往一堆木头房子里塞。

弘时看了好笑,问:“你这忙什么呢?这破木头块儿,也能做积木?”

弘瞻还不到三周岁,话还说不全,见弘时问,只管拉住弘时的手,兄弟俩一同堆积木房子。弘昼也要凑热闹。弘旺便带他在弘瞻一旁,重新拿了一堆积木,兄弟四人一同玩耍。

四爷回府,经过外书房,听见里面笑语喧哗,略一皱眉,问管家:“谁在里头呢?”

管家笑答:“回爷的话,三阿哥、四阿哥带着五阿哥、六阿哥玩耍。说是要教两位小阿哥堆积木房子呢。”

四爷背着手,埋怨一句:“玩物丧志。”大步来到书房门外,听见里头兄弟玩的高兴,手伸到门框上,又顿住。扭身出去,一面往后堂走,一面交待:“等他们玩累了,叫弘时、弘旺到后堂来一趟。爷跟福晋有话嘱咐。”

管家答应一声,留在二门外候着。四爷带人进了后院正堂,见几个丫鬟站在门外,见他进门,急忙打开帘子,问候一声,说道:“福晋才去探望李侧福晋了。刚回来,这会子在东耳房换衣服呢。”

四爷答应一声,抬腿进去,到西明间坐下。就有嬷嬷端茶上来。心中有事,纵然是极品龙井也喝不下去。勉强灌了一口,摆手叫嬷嬷端下去,问道:“福晋呢?换个衣服,还得多长时候?”

嬷嬷笑着低头,还未说话,就听八姐在帘子外头笑答:“这不是听说爷回来了,想打扮的好看点儿,免得污了爷的眼么。”

说着,翠环打帘子,八姐挺着肚子,扶着小丫鬟进来,对着四爷稍稍一拜,嘴里道:“恭喜爷了,十三爷府里传来好消息,说他家又添了位嫡子阿哥。您又当大爷了。”

提起十三,四爷多少觉得当初他失宠,就是替自己背了黑锅。见八姐这么说,脸上便带了几丝笑意,连说几声好,不忘嘱咐洗三、满月时候,多多送礼,送厚礼。

八姐抿嘴笑了,暗道:你若是知道十三福晋究竟是何许人,八成就乐不出来了吧?

打发丫鬟、嬷嬷们出去,八姐扭腰坐到四爷身旁椅子上,说道:“这还用您吩咐,我早就交代下去了。”说完这事,微微皱眉,慢慢提醒,“李氏又病了。虽说她年纪还算轻,身体壮,没什么大碍。总这样三天两头病也不好。太医说的好,别看她这会子不显,架不住年轻时候生产频繁,落下病根儿。太医又说,她有心病。我便问她哪里不满意,她死活不肯说。我也不好深问,只得叫人去请大格格回来,但愿她能帮着宽慰宽慰。”

四爷听了,收了笑容冷哼一声,“什么心病?无病□罢了。年轻时候她就爱那一套。我本想着小媳妇家家的,偶尔来一回,也就睁只眼闭只眼,随她去了。哪知道,都当姥姥的人了,还不知羞。你别理她,让她病着去。大格格回来,只管叫她跟你住。姑爷这些日子得了老爷子青眼,平日里公务忙。大格格一人在家也没个长辈帮衬,正好你们娘俩儿都有身子,一块儿还能互相照应。”

说的八姐不由摸摸肚子,暗暗红了耳根。都快四十岁的人了,还要生孩子,真是——

好在这些年习惯了,况且有大福晋四十多岁还生了弘早,珠玉在前。略微不适一刻,便回过神来。笑着说道:“二格格昨日叫人送来糕点,说是德妃娘娘亲自做的。她跟弘春舍不得吃,都叫人送咱府里了。我有身子不好多吃,分给西院几位。听她们说,味道挺不错的。点心的名字倒是吉祥,叫松子层层糕,又叫——步步糕。”

四爷听了,淡笑一声,“额娘素来喜欢弄这些小点心。以往十四在的时候,哪个月十四府里不得许多好吃的。”说着,问八姐十四家那几个孩子怎么样,可经常关照。

八姐点头应了,“这还用爷吩咐,我每隔几天,就叫人去往十四府里送东西。听说日子虽然不如十四在时,到底还算殷实。”

四爷点头,“应当的。”想一想,问道:“松子层层糕,可是额娘起的名字?”

八姐笑道:“自然是的。”

四爷抿嘴笑一声,“改天弄一份益母理中汤,给额娘送宫里去。”

八姐笑着应了。左右看看四下无人,凑过来悄声问道:“老爷子这回好大方,居然一下子封了两位贵妃。这可不合规矩呀。”

四爷听了淡笑,“贵妃位不够,就拿皇贵妃位补呗。”

“皇贵妃?”八姐琢磨一番,“不会是年妃吧?”

四爷沉吟一声,小声说道:“应该不会。年贵妃毕竟资历浅,又是汉军旗,老爷子多少要顾忌些满军旗面子。隆科多刚闹出这等事来,又有和硕额驸舜安颜因替八福晋做事,革了额驸位。佟贵妃想要晋位,难上加难。和贵妃出身高,家里跟年妃娘家又有亲戚,听说和贵妃跟年贵妃关系一直很好。若是没猜错的话,老爷子是打着把她俩绑一块儿的主意,好叫和贵妃上位,借着年贵妃娘家人才,做个坚定保皇党。”

八姐一听乐了,摆手说道:“老爷子真是年纪大了。和贵妃就算了,三十多岁的人了。按老爷子后宫情况来看,过了二十五,几乎就没什么皇嗣可言。那个年贵妃可是年纪轻轻一朵花儿似的。他就不怕,扶植起了年家,将来年家有了皇子,又推着皇子跟他斗?”

四爷瞥八姐一眼,看她一脸认真,噗嗤笑了,伸手摸摸她肚子,柔声说道:“想让女人怀孕,男人决定不了;想让女人不怀孕,那还不容易?”

八姐闻言,惊叹一声,“年妃不过二十来岁,往后就要受活寡了?”

四爷不以为然,“老爷子后宫之中,有不守活寡的女人吗?”

八姐沉默半天,终于点头,“说的也是。”当年三位皇后都只能分得一滴滴雨露,其余的,更别说了。想一想,亲娘良妃还真是不容易,短短薄宠,居然能幸运生下儿子。唉!

想起良妃,八姐心中一阵感慨。那个穿越女闹出一大堆事儿来,自己跑个没影。落下一个烂摊子,叫隔壁府胤禩收拾。好容易得来的郡王衔也给降了。儿子受苦,良妃也跟着遭罪。宫门冷清,连宣妃宫院都比她热闹。真难为她,还有心抽空做了小孩子衣服,派人送来。想着想着,把这事儿跟四爷说了。四爷听了叹息,“当初皇阿玛若是能多给良妃一个孩子,也不至于——”

八姐低头冷笑,“就这一个,还是为了安抚蒙古动乱。说起来,老八能生出来,多亏蒙古跟咱不一条心。”

四爷听了,嘱咐八姐看在这些年情分上,日后多照顾些良妃,便不说话了。老爷子拿儿子当什么使,他自认比身边这人清楚。说出来自己心烦倒也罢了,净给她一个女人家家添烦,还是不说了。

二人沉默一刻,八姐重整心思,柔声问道:“如今后宫、前朝变动,咱们可该如何应对?”

四爷想了想,说道:“一如往常就是。咱们家本就是孤臣、直臣,没什么好拉拢的。你见了姐妹妯娌,只管跟往常一般。宫里不用担心,德妃额娘会帮衬的。”

八姐点头,又问:“过两日圆明园荷花要开了。我想接二格格、弘春回来,一同到园子里赏花。二格格也十二岁了,婆家、嫁妆什么的,也该好好用心了。虽说有宋氏操心,我这个做大额娘的,也不能一点儿不管。本来咱家姑娘就少。难为二格格,又那么孝顺。”说着说着,把二格格给弘昼、弘瞻做的小鞋子拿出来,向四爷炫耀炫耀。四爷少不得夸两句:“还不是你这个做额娘的教的好。”

八姐高兴了,“那是,要你你可教不出这么水灵灵秀的。”

四爷听了,自然点头称是。接两位格格回圆明园游玩之事,叫八姐看着办就好。只是别累着了。不管怎么说,还怀着孩子呢。

八姐见他又提起孩子,心里不由再次膈应起来。娇嗔两句“你烦不烦”,都当姥爷的人了,不知羞。

四爷乐得夫妻间小打小闹,直接噎一句:“你这个当姥姥的都不害臊,我这个当姥爷的怕什么羞。”

说的八姐恨不得一鞋底拍他脸上。老四你个色驴,哼!

不一会儿,弘时、弘旺携手来了。八姐收了娇嗔之色,端庄坐好。四爷也板着脸,训二人一顿,暗示康熙后宫可能要有所大变。叫他二人在上书房读书时候,多加小心。

弘时听了,满不在乎。上辈子见了年妃,不过唱个诺,还要讲究跟年轻庶母避嫌。这辈子更加少见,不用怕。

倒是弘旺想的多,迟疑一下,问道:“阿玛、额娘,当年孝懿皇后、佟贵妃封贵妃时,佟家还未抬旗,若非皇爷爷多加照顾母家,算起来,他们也不过是普通汉军旗人家。若说跟佟佳大妃有亲。八旗总共就那么大,掰指头算算,哪家不沾亲带故的?也是日后皇爷爷多加照顾,才从汉军旗抬出。说句实在话,再高贵的出事,没有皇宠,也就那样。再卑微的出事,有了皇宠,也能飞黄腾达。如今年贵妃娘家与佟家当年何其相似。更难得,年家兄弟有本事,听说贵妃几个侄子也都是难得才干青年。会不会,再出一个佟家?”

八姐看一眼四爷,四爷面色不显,心里也高兴弘旺善于思考。摆摆手说道:“这种事,乃是老爷子后院之事,咱们不便多说。不过,有和贵妃在身边顶着,应该不至于。”

弘旺听了这话,便不说了。

八姐看看儿子,慢慢笑了。说道:“你们俩明日进宫,接二格格、弘春来。直接到圆明园去,咱们赏荷花。”

二人答应出去。四爷哈哈笑了,拉着八姐说道:“难得啊难得,旺旺也知道三思多想了。”

八姐抿嘴,“那是,不看他是谁的儿。”

第二日,二格格、弘春出宫,弘时、弘旺带人护着,径直到圆明园,去见八姐。弘昼、弘瞻也一同去了。

八姐见了闺女,十分高兴,带着几个孩子在曲院风荷乘凉。北苑山村送来今年新下的西瓜。八姐叫人切了几块尝尝。正吃时候,就听二格格悄声说道:“额娘,女儿打听到,宫里要有一位皇贵妃了。”说着,把自己手头儿线索,一一对八姐分析明白。

八姐听完,吐出一颗西瓜子,心中暗暗感佩:老四啊老四,你这生的是二格格,还是粘杆处头领啊?老爷子那儿刚有一丁点儿动静,德妃几个还没明白过来,这位小格格,可就瞧出门道了?

没心思琢磨二格格“粘杆儿”潜质,招手叫来翠环,嘱咐一番。

二格格见八姐听进去自己的话,也就放了心。带着弘春,哄几个小弟弟玩耍。

当天晚上,四爷圆明园看八姐,看屋里没人,便悄声说道:“咱们猜对了。后宫是要晋一位皇贵妃了。”

说完,四爷、八姐齐齐奇怪了:这个时候,晋皇贵妃做什么呢?老爷子,究竟在打算什么?

作者有话要说:皇家剧院小剧场:

二格格:三妹妹,你说谁会当皇贵妃?

弘春:呃,不知道啊,不过,应该不会是四大妃

二格格:为啥?

弘春:还用问吗?老爷子怕四大妃儿子借母亲势力,跟他顶呗

二格格:哦,原来皇贵妃是为了平衡咱爹跟咱大爷、叔叔们势力呀,我说呢

通知:往后更新不定,因为偶最近超级忙。隔一周来看看就行了。一个月四更也不稀罕。不过偶尽量有空就更。呜呜,讨厌老板,压榨劳动力,一点儿都不手软,嘤嘤

51逛圆明园

第五十一章逛圆明园

外人对康熙近日举动猜测颇多,然而,少有猜中真相的。唯独年秋月,略微明白一些。趁着二嫂子叶赫那拉氏进宫来看望自己,悄悄避开宫女、太监们,把自己心中想法说了。

年二夫人也算出身世家,虽说大阿哥与太子争宠时候,站错了队,娘家败了。到底多少年经营下来,对朝中后宫局势有所了解。听自家姑奶奶这么一说,登时奇了,拉着年秋月手,柔声劝道:“小姑奶奶,您这是何苦。纵然往后您不宜有子,到底也是贵妃了。何必想着法子帮别人呢。要知道,和贵妃那边——也是贵妃呢。”

年秋月微微一笑,反手抓住二嫂的手,轻声说道:“二嫂,您可知道,为何惠妃娘娘多年不能晋位吗?”

年二夫人微微垂眸,惠妃也算是自家亲戚,多余的话不好多说,想了一想,只有问道:“以退为进?他山之石?”

年秋月微笑着点头,“正是。若和贵妃有孕,再生下儿子。皇上——八成不会再给她晋位了。凡事都要看两面,没有儿子不是什么好事,有了儿子——未必就是好事。当年钮钴禄贵妃那么得皇上喜欢,生下一子一女,不连个皇贵妃位都没捞着吗?而她的姐姐,同样家世,没有多少皇宠,居然登上后位。都说她越过皇贵妃位直接晋皇后,能在众多妃子中脱颖而出,托了家世的福。实际上,不过是当时局势使然,不得不立她为后罢了。要知道,当年孝懿皇后同样也是贵妇,比她可是得宠的多呢。”

年秋月说的轻巧,年二夫人心里明白。孝昭皇后当年能顺利击败孝懿皇后,登临后位。所凭借的,乃是局势助力,说白了,不过是顺势而为罢了。如今看来,自家姑奶奶心里头,也存着这样的念头。也罢,如今高位无宠无子,她又年轻气盛,想着往上走,做嫂子的,又能说她什么不对呢?

告别年秋月,回到家中,到后堂见了公婆,把这话说了。遐龄闻言,摆手叫媳妇下去。老两口叫来年希尧、年羹尧兄弟,分说明白,问他二人什么想法。

做兄长的,眼睁睁看着自家妹妹看似风光,其实不过是年轻守活寡,心里还能有多高兴?不过碍于“妹夫”位高权重,不敢抱怨罢了。

有句外国话说的好,不想当将军的兵不是好兵。如今换到秋月身上,就是不想当皇后的妃子不是好妃子。年希尧身为长兄,自然愿意帮着妹妹。何况妹妹膝下无子,纵然争后位落败了,照康熙对待后宫嫔妃的性子,也不过就此冷落,没什么宠幸而已。那时境况与近来独守空房相比,实际上没多少差别。左右也是没皇子傍身,拼一拼倒还有个念头。

年希尧这么说,年羹尧也同意。说白了,光脚的不怕穿鞋的,试试又不会有什么损失,与其叫妹妹忍气吞声,倒不如挣一挣。就是落败了,看在畅春园公主面上,皇上也不至于把年家如何。没见隆科多都造反了,还在刑部大牢里好吃好喝,蹲的还是标准间儿吗?

说的遐龄夫妇俩笑起来。父子兄弟就此达成一致,一心一意帮着年秋月。第二天,年二夫人便回娘家,找祖父明珠说明情况。明珠在家里圈了多年,老狐狸早就圈成了个狐狸精。这些年看来,大阿哥直亲王是没戏了。手头没了能支持的皇子,正闲得发慌。哪知道亲家那边有个姑奶奶争气。想了想,笑呵呵嘱咐孙女,“回去吧。和贵妃身体好着呢。指不定,过两个月就有好消息了呢。”没皇子就没皇子吧,哪怕得了皇贵妃,日后新君上位,也得给几分薄面。

说的年二夫人不信。后宫之事,您一个老臣说了算?

明珠也不点破,摆手叫孙女出去。

年二夫人回到家中,见过婆婆,年老夫人听了,知道亲家公另有主意,只说叫她回去歇着。

回到屋里,正在百般不解之时,就有年希尧夫人进来,对着她连说奇怪,“今日我去上香,怎么听说送子观音那儿有药膳方子,对女人怀孕可有用了。那老尼姑使劲往我手里塞。我说不要,家里有儿有女,她倒好,香火钱都不要,就往我手里塞。”说着,拿出一张红纸,放到桌上,说给弟妹讨个吉利吧。

年二夫人闻言一个激灵,抓住年大夫人手,急忙问:“嫂子,您跟谁一起去了?”

年大夫人怔一怔,说道:“还不是我娘家远房表姐。哦,你见过的,就是宫里头和贵妃她堂嫂。”

“和贵妃堂嫂?”年二夫人听了这话,心中暗暗感佩祖父精明。按下此话不提,悄悄留心宫中动静。

要不怎么说年秋月运气好呢。八姐接二格格、弘春回圆明园赏桂花之时,二格格就捎出好消息:“额娘,和贵妃好像有喜了。”

八姐再次暗暗感慨一声:二格格不进粘杆处,真是亏了。一面着人打听。果然,三天后,德妃传出消息,和贵妃有孕三个月了。

八姐一时不能相信。康熙朝后妃,几乎没人能在三十岁之后生孩子。这个和贵妃,多年没动静,如今眼看要晋皇贵妃了,有了身孕。正是风口浪尖之时,日后境遇,真不知会如何。

康熙闻知喜讯之时,正命人起草晋皇贵妃旨意。愣了一愣,摆手说一句:“此事日后再议。”拟旨官恭敬告退,心里明白,这一回,和贵妃怕是升职不成咯。也是,无论为了后宫前朝平衡,还是为了保护她们母子,康熙都不会在这当口给和贵妃晋位。

明珠老而不死心,看第一步成了。接着撺掇那些不入流御史,请康熙立皇贵妃。又撺掇和硕额驸舜安颜,说什么佟贵妃如何出身高贵,如何入宫多年温慧贤淑,堪当副后之位。

康熙坐在龙椅上,看着外甥兼女婿说的唾沫飞溅,看在亲娘与死去的表妹老婆、薄命女儿面上,没当场发作。第二天,寻个由头,夺了舜安颜额驸爵位,叫他在家好好反省。

众人看了这份处置,便知佟贵妃终康熙一朝,也别想晋位了。三位贵妃中,和贵妃身怀有孕,康熙为了保护她们母子,并避免类似嫡子的皇子出生,绝对不会给她晋位。如今看来,也就只有年秋月还有资格。

年二夫人进宫去看她,问用不用家里帮忙。年秋月拿着剪子剪掉几根石榴树老枝,微微一笑,回答:“不争是为争。咱们且看局势如何。这些日子,只管一心为皇上办差就是。”

年二夫人听言,记在心里,回家后跟年老夫人说了。从今往后,年家行事,愈发只有一个康熙皇帝在心里。有了如此忠心的保皇党亲戚,康熙对年秋月所出的畅春园公主愈发喜爱。亲自拨了畅春园内兰藻斋给小公主日常起居。这份宠爱,直逼当年荣宪固伦公主。年秋月见自己虽无皇宠在身,然而女儿这里却是十分荣宠,心中安定,一心只管养育女儿,静待时机。

倒是德妃,看女婿舜安颜因为乱议后宫,得了这个下场,想起温宪和硕公主,心里难过。叫来四爷埋怨两句:“你妹夫年轻不懂事,你就不能劝着点儿?”

四爷低头不说话。德妃看他这个样子,心知这孩子自小跟自己不亲,说话不比对十四那般随意。只得叹气说道:“想我这辈子,生了你们六个,哪知道一个个都先我而去。如今,就剩咱娘俩儿相依为命。我年纪大了,不知何时就要入土。若是见了你妹妹,可叫我如何给她说,她的额驸给撸了。唉!”

四爷听她说话和缓下来,这才开口:“额娘,且放宽心吧。有儿子在,就有额娘一口吃的。”

这话说的,堂堂皇妃,就算没儿子,朝廷还能饿死她?德妃心中不乐,坐在炕上不吭了。

四爷也不想说话。眼看局势波谲云诡,忙都忙不过来,哪有空听老太太絮叨。心里明白她年老寂寞,不过是想找个人说话。可惜,自己年幼之时,最需要母亲的时候,她冷眼旁观;如今自己长大了,她再想寻当年母子情分,寻来寻去,也只剩下“尊重”二字了。

正在母子俩双双沉默之时,外头一声小太监唱诺:“十三福晋来了。”

说来也奇,自从十四去后,十三福晋没事儿就来永和宫坐坐。四爷问了八姐几次怎么回事。八姐只笑着说:“她跟德妃额娘有缘,这事谁能说的准。有她帮忙孝顺,咱们不也省点儿心吗?”

想起八姐劝慰,四爷心里也感激十三福晋。碍于大伯子小婶子要避嫌,不好打照面,便低头站在门口回避。十三福晋进来,先给德妃请安,看四爷抽身要走,急忙笑着说道:“多日不见四嫂,四哥回去捎个话,改日我去你们家园子里看她。”

四爷点头,“都是一家人,啥时候想去啥时候去。胤祥有空,也叫他去逛逛。”说完,对着德妃作揖,出门走了。

看他出去,十三福晋这才拉着德妃的手撒娇,“额娘,您若有空,也去看看呗。您不知道,四嫂家园子,修的可好了。”

德妃心中忍不住奇怪,这些日子,十三家的怎么在永和宫自来熟一般?一次比一次来的紧。脸上只得陪笑,“成,过两日天气好了,我请了旨意就过去。”

十三福晋听言,顿时拍手笑起来。娘俩儿正说笑话,就有小太监在外宣:“万岁爷驾临永和宫。”一时间,满宫上下接驾不迭。

康熙与德妃,也算多年夫妻,晚上不一个床睡,白天偶尔也来看看她。进了屋,见十三家的也在,便随口问了一句。十三福晋借机撺掇康熙也去圆明园逛逛,说那里菊花开了,桂花正香,秋高气爽,正是出去走走,修身养性时节。

康熙听言心动,想起来二格格、弘春从圆明园回来,送来桂花糕。香甜软糯,十分喜爱。近些日子跟一帮小兔崽子们斗心眼儿,着实累了。看儿媳妇一个劲儿劝,也想松散松散,便点头说道:“成啊,明日就去瞅瞅。德妃你也去。老四家园子,你还没逛过吧?一块儿去逛逛。其他人也一起去。逛完了咱们去畅春园住几日。”

果然,第二日,康熙就带着惠妃、宜妃、德妃、容妃几位老小老婆,十三夫妻俩护送着,十七、十八跟着,浩浩荡荡,从紫禁城往圆明园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