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福晋看一眼八姐,八姐自知此时不应出头,自然一切随“大嫂”行事。倒是十三福晋,出声问道:“万岁爷可用什么药,我去煎吧。两位姨娘歇着,一会儿得了,我送来,还要请二位姨娘端进去呢。”

大福晋瞥十三福晋一眼,暗道:这丫头倒是讨巧。八姐紧随大福晋行事,凡事不肯出挑。听见十三福晋自告奋勇,心中讪笑一番,脸上依旧是担忧神色。

密嫔、勤嫔都伺候康熙多年,身边各有皇子傍身,怎会不知在某些时候,皇子福晋几乎等同于皇子。当下不敢应承,只是说请十三福晋在这里候着,怕一会儿万岁爷有事传召。十三福晋这才点头,看二人携手到后面小厨房去了。

妯娌三人并排站着,静静听碧纱橱里融融细语。过一会儿,密嫔、勤嫔领着宫女端药、粥过来,恰好几位皇子打帘子出来。直亲王胤褆为首,哥儿几个按序出门。胤褆站在门口略顿一顿,看一眼大福晋,说道:“皇阿玛这里暂时无事。你留着也帮不上忙,先跟爷回府,给皇阿玛念经祈福才是正理。”

大福晋听明白胤褆话里意思,颔首随他一同离开。八姐扭头看四爷跟着胤祉出来,便也随着回圆明园。十三福晋还想留下来一表孝心,十三伸手拉她走了。出了畅春园东门,上了车,看四下无外人了,十三福晋问:“怎么样?可有什么不好?”

十三摇头不语,幽幽叹气。半晌才交待:“往后说话做事万万小心。听马奇、年希尧回报,应该是原八福晋郭络罗氏又不安生了。今日戏词,说的就是那些不好的话。直把老爷子暗讽地比商纣还好色残忍,几乎就要杀妻灭子了。待到马奇、年希尧带人去抓那些戏子,居然跑的一个不剩。老爷子一口气没憋住,晕了过去。刚才醒来,居然提也没提此事。八成,心里又想别的呢。”

十三福晋点头不语。

再说直亲王夫妻俩回家,又是另外一番景象。如今皇子中,数他最大,论军功,数他最多;都是庶出,谁也不比谁高贵。本以为这些年过去,老爷子对自己多少还能再看一眼。哪知道,瞥也不瞥自己一眼,直接将朝务交给老三、老四。嘴上不说,心里难得不平。大福晋知道他心里难受,本想出言讽刺一二,转念一想,他毕竟是孩儿他爹,夫妻二人荣辱与共。心中也跟着埋怨康熙偏心。越想越难过,竟然掉下泪来。回过头来,还得直亲王反过来安慰她。

至于四爷、八姐这对儿,一个比一个能忍的主。再加上八姐身怀六甲,大格格眼下就要生了,府里琐事繁多,不宜张扬。趁着如今局势未明,悄悄地下行事。

畅春园中,年秋月则拿出贵妃威仪,领着一帮子老少妃子,轮班伺候康熙。没过多久,宜妃先病倒了。接着便是荣妃、惠妃先后得病。只有德妃心中有念想,陪着年秋月管理琐事。和贵妃挺着大肚子,偶尔也来陪康熙说话。念在未出世的孩儿面上,康熙总算慢慢顺了心气,安心调养。

马奇、年希尧翻遍整个京城,再也没见那些个戏子。就连家眷也没能再见。只是那些个莲花落戏词儿,倒是成了京中娃娃们竞相传唱的童谣,民谚难止。康熙于病床上得知,又是一阵晕厥。

幽幽醒来之后,调养几日,总不见好。康熙明白自己八成大限已到,想想这十几个年长儿子,再看看还是儿童的几个儿子,幽幽叹息一番,传话出去,叫马奇、张廷玉等几位军机处大学士,与所有皇子来见。众人一看,心中猜测不成事关立储,不敢怠慢,一个个整肃衣冠,列队而入。

康熙前后看了看,颤着声问道:“老二不在了,弘皙顶着他阿玛呢。怎么不见他来?”

三毛子硬着头皮说道:“理郡王在门外侯着,无旨不敢擅入。可是要宣?”

康熙点头。就有小太监到殿外传话。不一会儿,弘皙大步进来,径直到康熙床前磕头。刚叫一声“皇爷爷”,便哽咽着说不出话来了。

康熙也不多说,略抬抬手,叫他站起来,又看十三身后,不见十四,想想十四孩子还小,便不提十四一脉。咳嗽两声,喘口气,慢慢说道:“朕登基,将近六十年了。古往今来,也是难得。如今身体一日不如一日,算算日子,离大行之日,大概不远矣。”

他这么一说,众皇子并大臣皆诚惶诚恐跪下磕头,说什么皇上万岁。康熙冷笑一声,接着说道:“纵然朕能万岁,也没什么精力治理国家了。你们不是一直想问朕属意谁为储君吗?今日,朕就告诉你们。”

瞬间,屋里安静下来,落针可闻。康熙四下看看,只有二十三皇子、二十四皇子年纪尚小,一派懵懂。其他人,一个比一个脑袋垂的低。康熙咳嗽一声,就着三毛子的手,喝一杯茶,慢慢说道:“就是咱们的四爷,雍亲王胤禛。”

作者有话要说:皇家剧院小剧场:

德妃:哇哈哈,儿子当太子了,偶要当皇后啦

惠妃+宜妃+荣妃+良妃:哼,走着瞧

55汉武再世

第五十五章汉武再世

历史证明,康熙朝储君位子,相当不好坐。

原本康熙执政多年,越到老年,越享受乾纲独断、高处不胜寒心境。冷不丁给形势逼的不得不立储,不愿挑得宗室大臣之心的皇子,便挑了个人缘儿最不好的冷面王。饶是如此,还是千提防、万小心,生怕四爷生出异心,来个玄武门兵变,学李世民逼老爹退位。

菊花正盛时节,定下储位。磨磨蹭蹭到明旨立储、祭天,已经是万物冬眠。不说底下诸位兄弟们卯足了劲儿,把四爷当第二个太子一般乱扯后腿,单单是头顶上皇帝,每天去病床前听训,老爷子那眼神儿,就叫人浑身汗毛眼儿都打颤。

也就是四爷能忍,打定主意装纯臣,装富贵闲人。康熙住在畅春园养病,他就领着八姐等人住在圆明园,就近侍奉,凡事顺着康熙意思办。老爷子说一,绝不说二。这才慢慢把康熙哄高兴了,言谈中,不是那么戒备。八姐也提前跟德妃通气,请她万事小心。眼看事将大成,可不能在最后关节上给人拉下马来。

劝完德妃,八姐忍不住自己鄙夷自己一把:上辈子做梦都巴不得老四倒霉。怎么如今自己还上赶着帮着?伸手摸摸鼓一般大的肚子,不住叹气:爷都是为了孩子,不是为了老四。绝对不是为了老四!

到了冬月底,康熙带着妃子、年幼儿女们回紫禁城,四爷就老老实实听从礼部安排,带着妻儿们住进皇宫。康熙说太子东宫毓庆宫多年未住人,怕四爷一家住进去不舒服。四爷连个嗝儿都不打,主动奏表说,家里人口少,不用十分麻烦,还想住在原来少年时候住的南三所院子里。

康熙见四爷这么上道,心里虽有不忍,到底还是准了。毓庆宫毕竟是胤礽多年住所,冷不丁换了主子,一来怕爱子英灵不乐;二来,也怕死过人的屋子给老四一家住了晦气。如此一来,父慈子孝,皆大欢喜。倒是众位大臣、宗室,大为不解。兄弟们更是认为老四这个储君不得老爷子喜爱,定然做不长久。一个个伸直了脖子等着老四给撸下来的那天。一时间,朝里朝外,热闹非凡。就连德妃,也一日日心惊胆战,想想太子,若不是死的早,嫡子也得给废了。更何况老四连半个嫡子都不算。只有夹着尾巴,领着弘春、二格格两个孙女低调度日。堂堂四大妃之一,在外人面前,竟然连话都不敢多说。

倒是四爷,心境平和。扶着八姐进宫,请她住到南三所中间院子里,名中所,李氏、王氏与宋氏三位侧福晋分别住在左右院子,为东所、西所。其余格格分别安排到三位侧福晋院子里,四爷的书房等重要所在,只能暂且放在中所前院。弘时与弘旺、弘昼、弘瞻兄弟,也只得委委屈屈住在八姐所居后院厢房内。好在弘春与二格格早就入宫陪伴德妃,两人在公主所都有住处,不用跟八姐、宋氏挤在一处。若不然,四爷这一家子,连同伺候的宫女、太监、嬷嬷等人,还真住不下。

好容易过了腊八,眼看隆冬时节,家家户户准备过年,料想到来年开笔之时,都不会有什么大事。四爷也轻轻放松下精神,领着弘时、弘旺、弘昼,抱着弘瞻,到八姐屋子里说话。商量今年在宫中过年,都有什么规矩。

八姐算算,大格格刚生了小儿子,到正月初三恰好满月。到时候,自己腹内孩子也该出生了,正是过年热闹时候,事多人杂,便叫来陈嬷嬷,命她带人把各色应用之物提前预备下来,免得到时候,手忙脚乱来不及。

陈嬷嬷答应一声,带着瑞珠下去收拾,留下翠环,领着几个二等宫女站在一旁伺候。

四爷今日高兴,饭后喝了两杯小酒,跟八姐说起圆明园池中水都结冰了,园子里人问要不要凿冰取鱼。八姐笑道:“鱼倒不急着吃。倒是让人过些时候,凿些干净大冰块儿,放到地窖里,到夏天,咱们也好凉快凉快。”

四爷笑着应了。弘昼拍着手叫好,“做冰镇酸梅吃。要吃冰镇酸梅。”

他这么一嚷嚷,弘瞻自然也跟着闹要吃酸梅。四爷哈哈大笑,“成,等明年夏天,就给你们做冰镇酸梅。”

弘昼自然知道这是敷衍之词,耷拉着脑袋退到八姐身边。弘瞻年纪尚幼,哪里听得出来。坐在四爷怀里,拍着手连声说好。众人少不得一阵乐。

正在此时,外头弘时贴身小太监传话,说是年熙大公子来见三阿哥。

弘时点头问道:“可说了有什么事?”

小太监摇头说并未提起,不过年熙大公子身后小厮抱着茶具,想必是来邀三阿哥斗茶的。

弘时闻言笑了,扭头对四爷说道:“上回多亏阿玛教我,斗败了年熙。哪知道,他居然还就不甘心了。罢了,这回,就给他个台阶下吧。”

四爷笑着点头,对弘旺说道:“你也去瞅瞅。这些年斗茶的少了。临近年关,不拘着你们看书,暂且歇息半日,长长见识。”

弘旺听了,躬身称是。兄弟二人携手而出,八姐看他走远,扭头轻声问道:“年熙不是病了,出宫调养去了。怎么才不过两日就好了?这大冷天儿的,叫人多送些炭火。免得再病,可就不好了。”说着,对四爷使个眼色。

四爷点头,出去安排人手。天近正午,年熙告辞而去。弘时、弘旺簇拥着四爷回来,爷儿仨进门,脸色都不好看。

八姐正与弘春、二格格说话,看神态,不好多问。便吩咐上饭。一家人围坐着安静吃完,撤下饭菜,弘春、二格格到永和宫去陪伴德妃。翠环领着宫女们送上茶来,各自出门在外守着。四爷端起茶来,抿了一口,这才幽幽叹道:“又出事了。”

八姐捏着茶杯,不说话,只看弘时、弘旺。哥儿俩看看四下无外人,便小声说道:“朝中有人准备上折子,请立皇后。”

八姐眨眨眼,不信问道:“请什么?立皇后?”老爷子都六十多了,立后等于娶媳妇,老不害臊的,这是唱的哪一出?

弘时、弘旺点头,解释道:“年熙来时,那些人正在商议。此刻,折子应当已经进了乾清宫了。”

八姐点头,又问:“可是年家主持?”

弘时摇头,“不是。此事与年家无关。反倒是赫舍里家早年放出来的奴才,叫高斌,他家姑娘叫高红丽的,与年熙之妹是手帕交。年熙也是偶然听她状似随口说起,说是此事八成受明珠老大人暗示。年熙是明珠老大人重外孙,特意找人到姥姥家打听了,也没打听出来准信儿。这才来告诉咱们,好叫咱们心里有个准备。”

八姐听了,一时无语。赫舍里家、叶赫那拉家,连同年家,怕是都有推手参与其中。说是立皇后?立谁?德妃?这话要挑明了,不过是借机推到老四罢了。呵呵,老爷子不主动提立后,谁提谁倒霉。不仅提这事的人倒霉,老四这个新任储君更加倒霉。弄不好,就跟汉武帝他哥——栗太子一般下场了。只是,年熙巴巴地跑来告密,此举倒是惹人深思。

想了一想,扭头劝四爷:“这件事,爷您不宜多说。无论如何说,都是不合适的。”

四爷点头叹道:“爷岂不知?只是,这次可要如何拆招?”

八姐想了想,看看外头天色,起身道:“我先去永和宫给额娘请安吧。这事儿,咱们毕竟年轻,还是跟额娘通通气,免得有什么地方,咱们想不到。也好叫她提点提点。”德妃你可不能犯糊涂。

四爷点头,招呼弘时、弘旺,“外头天色不好,你们陪着过去。”

兄弟俩答应下来,护送八姐去永和宫。见了德妃,悄悄一说。德妃自己先吓一跳,低头沉默半晌,长出一口气,拉着八姐的手说道:“万岁爷选我儿为储,实在从来都没敢想过的事。如今我只知道伺候万岁爷,含饴弄孙,管好永和宫就是了。哪里还有精神,管别的呢?”

八姐看她明白过来,略微安心,感叹一句:到底是四大妃,政治觉悟就是不一般。反过来劝德妃一阵,说好日子在后头呢,请德妃一定要保重身体,健健康康、长命百岁,争取五世同堂。

德妃听了高兴,指着八姐肚子笑道:“成,我就等着这孩子给我添重孙孙呢!”

婆媳俩说笑一阵,八姐这才扶着弘时、弘旺告辞。德妃看她身子重,亲自送出殿外,望着他们母子三人远去,垂眸半日,站在廊下吹了一阵冷风。第二天一早,永和宫就传太医,说德妃感染风寒,卧床不起了。好在不严重,弘春、二格格两人便能照管,没两日便好。四爷、八姐这才安心。

康熙接了奏折,正是生闷气的时候,听说德妃病了,心中火气不知怎么的反而下去一些。后来德妃好了,康熙又气上了。原本就体亏,连着生了几日闷气,不觉又病了。接连几日,乾清宫传药问医不断。

四爷本欲亲自侍疾,奈何康熙见了他就咳嗽。不得已,只敢留在偏殿,随时等候召唤。朝内外见此,俱传言,说康熙克子,这位新储君八成也熬不到登基那会儿。一时间,各方又开始骚动起来。

德妃、八姐虽然心急,奈何后宫不得干政,婆媳俩只有每日里互相安慰,小心翼翼护着弘时、弘旺兄弟几个。

二格格手里暗藏四爷粘杆处部分势力,与宋氏母女二人小心翼翼看着宫内势力动态。这个时候,四爷嫡女弘春,出人意料地一反往日凡事不管姿态。冷眼旁观几日,冷笑一声,拍拍巴掌,带着人赶往乾清宫求见康熙。

康熙刚喝了药,正抱着年秋月所出小女儿逗弄,听小太监通报,说太子家三格格来了,不由奇怪:“弘春?”弘旺孪生妹妹?“她来作甚?”

小太监低头回话:“回万岁爷,三格格说,有大喜事恭喜万岁爷。”

“喜事?”康熙扭头看一眼年秋月,“和贵妃生了?”

年秋月笑着摇头,“还早呢,太医说,和贵妃姐姐要等来年春天啦。”说着,抱起小公主,笑说,“许是别的事儿呢。姑娘家面皮儿薄,万岁爷不妨请三格格进来,一问便知。外头那么冷,咱家姑娘都是金枝玉叶的,可别冻着了。”

康熙这才点头,命传弘春。

弘春站在殿外,闻听传唤,急忙整肃衣冠,吩咐贴身宫女在外候着,只身入内。

进来一看,年秋月抱着小姑姑站在一旁,便先向康熙行礼,再向贵妃、小公主问安。

康熙看这个孙女,面容沉静,模样颇似老四年幼之时,神态则有三分老八当年影子。暗暗感慨一番流年如水,那俩小子如今一个比一个会装,见了就心烦,哪里还有小时候这般可爱模样?放柔声音问道:“春儿,求见皇爷爷,可有什么事?”

弘春扭头看一眼年秋月,笑道:“孩儿是为贺喜皇爷爷而来。”

年秋月一看,以为女孩儿家私事,便笑着告退,领着屋里伺候的宫女们出去,只留总管太监三毛子侍立一旁。

康熙也以为弘春是为私事而来,想着这么大点儿的孩子,脸皮居然这么厚,登时就不悦了,沉声问道:“朕何喜之有?”

弘春见惯了自家老爹黑脸,看穿了老娘皮笑肉不笑模样,直面康熙,也不害怕,大大方方正色说道:“孩儿恭喜皇爷爷,咱大清朝——要出汉武帝那般人物了。”

康熙闻言,只看弘春不语。

弘春微微迟疑,接着爽快说道:“孩儿观史书,说汉景帝时,先立刘荣为储。后有御史进言‘子以母贵母以子贵’,请立栗姬为后。后汉景帝废刘荣立刘彻,是为汉武帝。如今局势,与汉景帝之时,何其相似?故而,孩儿恭喜皇爷爷,咱大清朝——又要出位圣君了。”

康熙抬头,看着这位嫡出孙女。看了半天,见弘春目光清澈,神态安宁,自己先笑了,喃喃道:“老四有你这么个闺女,是他几世修来的福分!”

作者有话要说:皇家剧院小剧场:

弘春:有木有搞错?为毛我长的像爹?那还能看吗?

弘旺:像爹还不好?总比我长的像八阿玛强。不知道的,还以为现在的八额娘跟八阿玛有一腿呢,有木有?

弘时:你们那算什么,我长的像八阿玛才叫坑爹!怪不得上辈子亲爹死活要把我过继,哼,李氏亲娘,你害的我好苦啊!

八姐+四爷:呃~~~

通知:作者要出差,不知道啥时候回来。估计快的话这周末更,慢的话遥遥无期,啊嘤~

56中宫有主

第五十六章中宫有主

年秋月抱着小公主,在乾清宫后殿转了一圈儿,回转之时,就见弘春开门出来。年秋月笑着问:“三格格这是要回去?”

弘春抬头,微微屈膝行礼,“是,皇爷爷说想吃我做的杏仁酥。我这就回去做好,待会儿趁热送来。”

年秋月听了,笑着夸几声弘春孝顺,柔柔嘱咐几句,放她回去。果然,没过一会儿,弘春亲自捧着杏仁酥回来,送给康熙品尝。祖孙俩一起吃吃喝喝,十分亲热。

年秋月心中奇怪,康熙朝公主不多,饶是康熙如此能生,还是得从叔伯、兄弟们家里抢女儿用于抚蒙和亲。然而,在康熙眼里,女儿纵使十分稀少,也不如小子矜贵。更别说自直亲王往下,哪家都有那么三四个孙女,更加不值钱。好多一年到头都难得康熙正眼一看。像三格格这般,能贴身侍奉左右的,只有当年太子家三格格有过三四回。只是康熙不说,年秋月也不敢多问。依旧领着后宫嫔妃,轮班侍奉康熙。

如此安安静静过了几日,这天大朝会,康熙觉得身体好些了,便想起床见见大臣们。免得一个个长时间不见皇帝面,都跑到各个皇子跟前献殷勤,忘了谁才是他们正经主子。

皇帝病愈临朝,百官一个个喜气洋洋。别管心中如何想,面上做足了姿态。恭贺一番圣体安康,再说一番吉祥话,康熙满意了,刚想回去歇着,就有那不长眼的上前找事。翰林院检讨朱天保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咋咋呼呼请求康熙立后。说中宫之位空虚已久,如今太子既立,理应填补中宫空缺,以免也好叫太子、宗室、百官,以及内外命妇们知道该以谁为尊。

尽管知道老四与德妃母子二人都是恬淡性子,绝不可能于此事上做手脚,康熙还是气地笑起来:老四、德妃不撺掇着人立后,那就是有人看老四母子俩不顺眼,想借着朕的手,再换一次太子?哼,指不定这事儿,老四娘俩儿未必没抱着冷眼旁观心思,想叫朕帮着你们打擂台?美的很!

扫一眼群臣文武,康熙按捺住胸中火气,问道:“爱卿所言甚是。中宫无主,致使先太子早逝,朕白发人送黑发人。至今想起爱子,仍不胜哀痛。如今胤禛已然继任太子,理应册立中宫,以正母慈子孝之风,为天下表率。那么,依爱卿只见,何时行册封礼合适?”

众人一听,哟呵,这是要立德妃为后了?四爷绷着脸站在龙椅旁不说话,底下众王爷、贝勒们险些炸开了锅。除了老十三,一个个背地里忍不住抱脚急。能不急吗?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疼啊!

康熙冷冷一笑,看底下众人慢慢安静下来,这才悠悠然说道:“朕娶媳妇儿,也有两三遭了。除了仁孝皇后,其余的,皆是从贵妃位上晋封的。今日朕取个彩头,先晋德妃、惠妃、容妃、宜妃为贵妃,着礼部准备准备,年前挑个好日子,册后。”

说完,也不管底下人如何想,看一眼四爷,站起身来,不用人搀扶,稳稳当当走下龙椅,从侧门回乾清宫去了。

不说各方势力因为康熙一句话忙着调整策略,移动“工作重心”,单是礼部,为晋封贵妃,继而册封皇后礼仪,忙的不可开交。本来临近年关,各部都忙着结账算钱,又要赶在二十六日封笔之前办完。钦天监算来算去,终于挑了腊月二十五日,算是吉利日子。内务府也忙着赶制皇后、贵妃朝服、朝冠,皇后金册金印皇子们礼服、公主、王妃们首饰等等,等等一应物什。每日里养心殿那边造作坊灯火通明、彻夜不眠。噪音吵吵到长春宫和贵妃那里,常常睡不着。和贵妃无奈,只得奏明康熙,暂时搬到储秀宫,与年秋月母女挤着住。

宫里宫外命妇们,不管自家爷们儿是哪一党的,都想着法子往永和宫钻。人来人往,都是事端,稍不留意,轻易便能得罪人。德妃忙不过来,便叫上十三福晋来帮忙。十四福晋本来也想搭把手。德妃想着她没了男人,算是寡妇,怕粘了晦气,只叫她在一旁看着,不准动手。一来二去,十四福晋便躲在贝勒府不肯出门。倒是十三福晋百忙之中,派人送去年货,好叫她们孤儿寡母过年。

有十三福晋帮忙,德妃还觉不够。看看八姐肚子,舍不得劳累未来皇后,只有狠狠心,叫来三格格、弘春帮着迎来送往。好在命妇们见了未来公主,只有谦让恭贺的,倒没怎么难为两个小姑娘。

有了这些人帮忙,德妃才算是松了口气。

四爷每日里去永和宫请安,母子二人也能坐下来,心平气和聊聊。唯独八姐,偶尔想起康熙要立后,心里总觉得哪里不对劲。叫来弘旺商量,弘旺摇头说道:“额娘担心的事,孩儿也觉得有些奇怪。只是想不出哪里不对。不过,看样子皇爷爷对阿玛还是维护的。只要皇储位紧紧握在咱们手里,皇后位——未必就那么重要。咱们只管看着就是。皇爷爷心中所想,咱们猜来猜去,倒不如好生帮着阿玛坐稳太子交椅来的实在。”

八姐听他这么说,也就暂且安心养胎。想起大格格刚生了儿子,如今在宫里不比宫外,不能随意去探望。便命弘时、弘旺带着礼物先去看看,说好了等孩子满月时候,再去看她母子。

立后并晋位贵妃礼仪虽然繁琐,但国家有排山倒海之力,不出半个月,处置稳妥。腊月二十四日,内务府送到永和宫一套礼服。德妃年纪大了,眼睛有些昏花,看看是明黄色龙袍,料想错不了,便放下心来。交给身旁大宫女,命她好生收起来,待到第二日穿戴。

二格格在旁边看一眼,微微皱眉。当着德妃的面,不敢多说。等到弘春送荣宪公主回来,悄悄使个眼色,姐妹俩出门嘀咕一番。

弘春听完,迟疑道:“二姐姐,你是不是看错了。皇贵妃朝服、朝冠与皇后规制本就没差多少。不过就是珠子大小、数量略有不同。内务府是做什么的,怎么回弄错呢?”

二格格郑重摇头,“我年纪轻轻眼又不花不近视,怎么会看不明白。那朝服看着文采辉煌,其实,是旧的。我刚刚借着给奶奶端茶时候,特意凑近闻闻,上头一股压箱底的樟脑味儿,针脚也没新做的那般痕迹。也不知道放了多少年。内务府新衣都是每年供上来的贡品,怎么可能是陈年旧货呢?”

弘春听了这话,抿嘴儿说道:“这事儿还真不好说。咱们做不得主,且请示了额娘、阿玛再说。”

姐妹来商量着,弘春仍旧回去照顾德妃,二格格则到八姐院子里悄悄回禀此事。

八姐听了,略微思量一刻,悄声问道:“那套朝服领口,是不是用一颗碧玉珠子做的纽扣,那颗珠子雕成莲花形状?”

二格格管着部分粘杆处,跟着她们学了过目不忘本事,仔细回忆一番,点头说道:“正是,额娘如何得知?”

八姐摸着肚子冷笑,“那套朝服,确实是皇贵妃规制,而且,你看的没错,那是旧衣,当年孝懿皇后做皇贵妃时候,内务府特意为她做的。那颗纽扣,还是你阿玛亲手雕刻的呢。”

二格格闻言,想了想,挨着八姐站了一会儿,不忿道:“内务府那帮子忒不是东西。若是祖母好事将近,合该查明了,拉出去杖毙。叫他们欺君!”

八姐听了,冷笑一声,摸着二格格脖颈轻声说道:“内务府那帮老鼠哪有那么大的胆子,八成是狐假虎威呢。你且看吧,明日之事,定然大出咱们意料。”

二格格再问,八姐便摇头不说了,只叫她回去,好好伺候德妃。明日若有什么突发事件,以德妃身体为重。别的不用她和弘春管。

二格格无奈,只好答应下来,劝八姐好好保重身体,明日且勿劳累了。八姐噗嗤一笑:“我一个即将临盆的孕妇,那种场合,才不去凑热闹呢。有你十三婶婶招呼着,省我多少心呢。”

二格格陪着笑笑,亲手奉上一杯茶,这才抽身出去。回到永和宫,见了弘春,也只说无事,叫她一同照顾德妃为重。

当晚四爷回来,八姐挑主要的跟他说了。夫妻俩在床上,有什么不能讲的。依次分析了种种可能,四爷忍不住幽幽一叹,揽着八姐说道:“静观其变吧。实在不行——”

八姐点头,劝道:“实在不行——你就放心吧。兔子会跳墙。”

四爷点头,默默不语。兔子急了咬人,狗急了跳墙。老爷子,您真吧儿子当面团儿,任您揉搓了不成?

夫妻俩静默一夜。第二日一早,红日高升、晴空万里。太和殿装饰一新,皇亲宗室、文武百官以四太子胤禛为首,由殿内列队,一直站到太和门外玉带桥上。见过立皇后的,没见过六七十岁的老皇帝娶正经媳妇儿的。一个个或羡慕、或尊崇、或咬牙切齿,勾着脖子等着。吉时已到,康熙升宝座,宫门次第宣召,传皇后銮驾。

不多时,由体仁阁大学士年羹尧、大学士兼礼部尚书马奇捧金册、金印,护送皇后銮驾,经右翼门徐徐而来。

大格格夫婿班第在殿门口瞅见,微微一愣,暗道:永和宫在东六宫,怎么銮驾不从左翼门出,反倒从右翼门出?转念一想,左翼门乃是原配皇后所走之路,继皇后自然要从西侧过,以示对元后敬重。便放下心来,站在队列中静候銮驾到来。

等到銮驾停在殿前,宫女搀扶着新皇后下轿,班第小心一瞥,心中大惊:这不是德妃乌雅氏,乌雅氏年过六旬,就算再擅长保养,也不能看着只有二十四五岁!

班第头猛的一懵,就见年羹尧、马奇护送着新皇后拾阶而上。大约是过于紧张,新皇后脚下略有不稳,年羹尧还大大方方伸手扶一把。马奇等老大人看了,也微笑着不说什么,好似年羹尧扶这位皇后,乃是再合适不过之事。等到皇后一行从眼前走过,班第低头念叨:年贵妃?新皇后?

班第还没明白过来,就有大学士张廷玉站在殿上,高声诵读册立皇后诏书。班第仔细听了,便知果真是册立遐龄之女年氏贵妃为中宫皇后。

有趣的是,立后诏书中,明确提到,晋太子胤禛之母德妃乌雅氏为皇贵妃,一应器具用度,与皇后同。康熙也够损,特意在诏书中惺惺作态,说什么乌雅氏侍奉朕躬四十余年,有停机之德,堪为国母。奈何大清朝自立国以来,便无一帝二后之礼,只有委屈太子生母屈居副后。愿乌雅氏能体谅朕躬,协助年皇后,共同管理后宫,令宫闱和睦,则是。

这话说的,冠冕堂皇。若不是昨日八姐与四爷分析之后,猜到这一可能,早有心理准备,怕是早就气跳起来。饶是如此,还是气的双拳紧握。老爷子啊老爷子,您不立德妃为后就算了。我们母子谁也不跟您较真儿。您何必再给儿子挑个小妈?瞧这年纪,比大格格还小几个月。往后到坤宁宫请安之时,您让儿子情何以堪啊?难道,您就那么放心不下儿子,放不下您的龙威吗?

八姐坐在南三所,一面听前头进展,一面摸着肚子奇怪:老爷子喂,那么多老妃子您不挑,怎么就单单挑了个年秋月?比您大孙女都小,您也好意思?

想想这位历史上的敦肃皇贵妃,八姐纳闷儿了,这你年秋月就那么好?父子两个都拿她当宝?

正想地好笑之时,二格格身边小太监急慌慌来报:“福晋,永和宫出事了。”

作者有话要说:皇家剧院小剧场:

德妃:呜呜,儿子,媳妇,我不活了,没脸见人了

四爷+八姐:呃

弘时小叛徒:奶奶,你尽管大胆地去死吧,等我爹登基,无论如何也得给你追尊皇后,将来牌位肯定排在年秋月前头

德妃:嗯?谁告诉你的?

弘时:呃,八阿玛呗

下次更新时间不一定,不过俺会尽量滴,一周来看一两次就行了,呵呵

57玄武门变

五十七章玄武门变

八姐听了这话,心想:德妃终于忍受不了了。扶着肚子站起来,故作惊慌道:“永和宫?出了什么事,别慌,仔细说明白咯。”

小太监见八姐和颜悦色,这才小心抹抹头上汗,站起来回话:“今天早上,二格格、三格格一直陪着德主子等候轿子来着。等了半日,才等来了圣旨,说是册封德主子为皇贵妃。众人正在恭贺德主子之时,哪知道德主子高兴的狠了,一头栽下去。二格格急忙命奴才来告福晋一声。”

八姐点头,二格格做事谨慎,知道教底下人说德妃是高兴晕过去了。若是传出去“气晕过去”,老爷子得知,八成心里又该戒备了。来不及多想,急忙问道:“如今如何了,请太医了么?”

小太监回话:“回福晋,奴才来时,德主子还没醒。十三福晋正领着人掐人中、灌热水。三格格已经悄悄使人去请太医候着。三格格还问,趁着给德主子诊平安脉,福晋要不要请太医来一同瞧瞧。”

八姐听了这话,知道弘春不敢大张旗鼓传什么太医。八成是想借着自己即将分娩的消息,悄悄去给德妃诊治。免得叫人知道德妃给气病之事。随即点头,交待小太监赶紧回去,太医给德妃诊脉之后,便叫他来南三所一趟。小太监会意,躬身告退,回永和宫传话。

到了大殿外,看宫院里肃穆严整,不敢随意入内,只得站在门外,等候通报。不一会儿,二格格领着宫女出来,令小太监到殿角,问八姐可有什么吩咐。

小太监一一说了。二格格颔首,小声交待:“祖母已经醒了。她说是高兴的狠了,一时头晕。并不碍事。一会儿太医开好方子,你一同带着往南三所给福晋诊平安脉,与福晋方子一同抓去。省得叫永和宫里嬷嬷们再跑一趟。”顿了顿,又嘱咐,“抓药之后,再看看前头事情完了没?若是差不多,就说我跟三格格想去南三所给阿玛请安。”

小太监一一应下,看太医收拾药箱出来,遂领着往南三所去。路上见着人,就说德妃叫太医去给四福晋诊平安脉。太医也知今日立后,乃是国庆,不敢随意说话。进了南三所,看了看八姐脉象,说了些安心的话,随意嘱咐两句,开了个保养方子,便告退了。

八姐见里外安排妥当,这才松了口气,叫来小太监问明二格格、弘春要来,点头道:“一会儿叫她们来等着吧。四爷八成吃了午饭就回来了。”

小太监答应下去抓药。八姐坐在炕上,兀自想着心事。没过一会儿,弘昼领着弘瞻来了,见八姐沉思,不敢打扰,兄弟俩便爬到炕头,自己玩。八姐不经意看他二人玩的热闹,微微一笑,安安静静看着孩子们玩耍,没说话。

日过正午,二格格、弘春联袂而来。弘昼、弘瞻已经迷迷糊糊睡着了。八姐吩咐奶嬷嬷抱下去,只留两个女儿在身边,问她们今日永和宫实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