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的四爷跟着笑了,顿一顿,奇怪道:“今日弘皙见朕,提起原先太子二哥手底下火器研造处。并说那研造处至今没有经费,问朕是砍了还是收拢起来,归入工部。那帮子人自从太子二哥去后,便久无动静,怎么弘皙偏偏这时候提起了?”

八姐摆手笑答:“你们爷们儿那些事儿,我哪儿知道。指不定,是那帮子人没钱了,想找您当冤大头 呢。”

四爷微微一笑,“火器这东西,可是个好物件儿啊!弘皙他——总算跟朕一条心一回。”

八姐听言,微笑问道:“怎么,皇上是打算养着那帮子人,叫人给讹一番了?国家正是缺钱时候,万岁爷,咱那圆明园——还盖不?”

作者有话要说:皇家剧院小剧场:

四爷:呜呜,皇后,没钱了,支援点儿

八姐:滚粗,敢打我私房钱主意,去死

四爷:你不给钱朕就不给弘春嫁妆

八姐叉腰:我怕你呀,按顺序,那本来就是年秋月她闺女,你不给,俺们娘俩找太上皇两口子要去

对钱养老

第七十章对钱养老

四爷听八姐说到这事,不由皱眉,说道:“这件事还真是奇了。今天弘皙刚走,大哥就来,说是给老爷子修园子的事儿,他一人忙不过来,想找朕要一两个年轻人。朕想着弘时、弘旺正好年纪大了,该去历练历练。哪知道,大哥居然点名十八弟跟弘皙,说是这二人得老爷子喜欢,万一出点儿纰漏,有他二人出面,准错不了。”

八姐噗嗤笑了,点头道:“大哥这么着,可是打错了主意。这二人得宠是得宠,可惜,谁手里都没多少钱。十八自是不用说了,刚分府没几天,弘皙手里纵算有太子留的家底,奈何人家太子儿子、闺女连带福晋、侧福晋什么的一大堆,你分一点儿我分一点儿就分完了。分家那时候,太子妃还在,自然容不得弘皙私吞。如此看来,大哥想要这二人替他出钱,怕是白忙一场。”

四爷点头笑笑,说:“怕就怕,他们一家,本来就打着不花钱的主意呢。”

“不花钱?”八姐要咬舌尖,想了想,问道:“难道,他们是想——哄着老爷子出钱?”白日做梦,别看老爷子做了一辈子皇帝,富有四海,可他老人家还真没什么私房钱。所有的私房钱都在内务府呢,可惜,人家内务府先是给太子办差,如今又名正言顺落入四爷口袋。指望四爷这位抠门儿给老爷子出钱修园子,还不如二十几个兄弟兑钱来的爽快。

想想二十多个兄弟,齐聚一堂,只为了给老爷子兑钱修园子,不知御史们知道了,该如何说。

八姐抿嘴只管自己乐。四爷则点头道:“嗯,这还真是个好主意。”

八姐只当他自嘲,并未放在心上。

过了两三天,就是四公主满月酒。因为四公主乃是四爷登基之日出生,大家伙儿都说这孩子挑着日子给皇上贺喜。加上之前因为康熙、郭络罗氏等人,闹的皇城乌烟瘴气,四爷乐得借此机会,好好办办喜事,冲冲晦气。故而,四公主满月喜宴,比皇子规格不遑多让。非但京中皇兄、皇弟们都来了,连远嫁在外的荣宪公主也赶来,借着探望康熙名头,给四爷贺喜。顺便看看能不能帮着丈夫、儿子,在四爷面前捞个好处。横竖三爷是指望不上了。四爷跟公主们自幼不在一处教养,除了亲妹妹在登基后追封了一位固伦公主,其余的一直没到上好好联络联络。得知荣宪公主归宁,想想日后自家闺女少不得要有几个远嫁蒙古的,想着有荣宪公主帮衬,少叫闺女们受些委屈。便亲自为荣宪公主挑了慈宁花园一处房舍,请她在宫中居住,好常伴太后、太妃。

荣宪公主投桃报李,有空了就带着弘春与几位宗室格格,讲蒙古民风,好叫她们做好心理准备。到了满月这日,跟是送了一套金锁金镯子给四公主,以表做姑姑的疼*之心。

对这位抚蒙公主,八姐心有怜悯,当着公主的面,亲手给四公主戴上,并托荣宪公主抱着四公主出门,见王公大臣、内外命妇。这么一来,算是给足了荣宪公主面子,昭示众人,荣宪公主不仅是康熙朝诸公主之首,亦是新君十分尊敬的长姐。

荣宪公主心里高兴,酒席间,又听额附乌尔衮传话,四爷已经将女儿指给豪格后人显亲王衍璜。虽然不是什么得宠的人家,好在清贵,只要闺女本分,便不能受委屈。心里也就放下心来。一心帮衬着八姐,招呼内外命妇。

酒过三巡,有小太监来请荣宪公主,说是皇上说,请诸位兄弟姐妹们喝茶听戏。都是自家姊妹,荣宪公主已经年过半百,不必顾忌男女回避,笑呵呵送四公主回屋,交给奶嬷嬷好生照看,跟着小太监出了永和宫,到养心殿后殿。一进门,就见十八贝勒领着几个弟弟,笑着迎了出来。年轻兄弟们簇拥着荣宪公主,到四爷跟前见礼。四爷起身,亲自扶公主坐到一旁,笑道:“咱们姊妹里头,姐姐算是最大的了。您见着弟弟,还这么多礼,倒叫弟弟心里酸的很。遥想当年姐姐出嫁时,弟弟还没桌子高,如今,弟弟的外孙都要比桌子高了。”

荣宪公主微笑,欠身答道:“臣谢皇上。当年出嫁,满头青丝,如今回家,已经华发暗生。好在儿女们都安定下来,臣可算不用再替这帮小兔崽子们操心了。”

怡亲王十三爷站在一旁笑道:“瞧姐姐说的,叫我们这些儿女成群,没一个成亲的人,眼睁睁看着别人抱孙子、外孙子干瞪眼的,岂不羡慕死了。”

十八贝勒可不含糊,众人都是抿嘴笑,唯独他一挺腰站出来,叫道:“十三哥,你说那话真不嫌腰疼。您都儿女成群了,我们这些小的还没个子儿呢。显摆啥呀显摆。”

这话一说,众人都笑了。四爷呵呵道:“既然如此,等过了孝惠章皇后孝期,朕就做主,给你娶个贤惠的弟妹,叫你好好生一堆儿女。这总算满意了吧?”

十八贝勒倒不害羞,长揖到底,乐哈哈谢恩,“得了,皇上四哥,弟弟可就等着了。不贤惠的,我可不要啊!”

众人又笑起来。四爷看气氛活跃了,便冲果郡王十七使个眼色,十七会意,拉过来十八,站到正中,对着四爷等兄弟姐妹们一拱手,正色道:“皇上,哥哥姐姐们,弟弟们,我有话说。”

荣宪公主一听,便觉耳朵一支楞,心想:老十七这回想出什么得罪人的主意呢?按理,这事儿不该老十三出马吗?

八姐抱着四公主,一样一样看命妇们送来的贺礼。端柔公主领着宫女们挑帘子进来,笑着弯腰说道:“皇额娘,您是没看见,养心殿后殿暖阁里头,都快打起来了。”

八姐挑眉,笑道:“哦?怎么回事?”

端柔公主笑着说道:“还不是因为十七叔说,如今国库紧张,皇爷爷的畅春园没钱修葺。要兄弟姐妹们凑份子对银子。十八叔叔不乐意,挑着头儿跟十七叔干上了。叔叔伯伯姑姑们拉架的拉架,哄人的哄人。我刚才去给大姑姑送点心,瞧见里头,可是热闹极了。寻常百姓家,兄弟们闹别扭也不过如此呢。”

八姐听了,抿嘴儿一笑,“傻孩子,他们能打起来才是亲呢。若是没了兄弟情分,只怕连看都不*看对方一眼。这样的兄弟情,算是最难得了。试想,人这一辈子,能有几个打过骂过,还能心无芥蒂地亲热相处的人呢?也就只有兄弟,才能做到吧。”

端柔公主点头,“可是呢。怪不得,我瞧着皇阿玛嘴上说二人胡闹,面上乐呵着呢,敢情,皇阿玛也知道两位小叔叔打不起来呢。”

“打是亲,随他们打去。”八姐瞧端柔公主难得开怀,乐得随她去了。

果然,到晚上,四爷喝的醉醺醺的回来,抱着四公主一阵猛啃,嘴里叫道:“哎呦朕的小闺女,你可是朕的小福星。自打你来,朕可是做什么都一顺百顺呢。”

八姐听了,反倒奇怪了,瞧四公主险些给酒气熏坏,赶紧吩咐奶嬷嬷抱出去,顺手给四爷端来一杯浓茶,笑着端坐一旁,问道:“您还真找兄弟们对银子,给老爷子修园子去了?”

四爷哈哈大笑,拊掌道:“除了老十三、老十七真没钱,其他二十来位,都乖乖掏了。就是二十二弟,也从荷包里掏出来一把金瓜子儿呢。”

八姐捂着肚子忍笑,“您呐,仔细兄弟们埋怨您扒皮!”

四爷笑着摆手,“随他们埋怨,大不了,朕给他们一人批一块儿地,围着畅春园建园子。也叫他们陪老爷子乐呵乐呵。”

八姐但笑不语:老四啊老四,这才什么年头,你就想着卖地赚钱了?二人正说着,外头小太监通报:“元敏公主来了。”

四爷、八姐连忙说请。不一会儿,就见弘春一阵风似的飞进来,对着四爷、八姐稳稳行个礼,笑着说道:“皇阿玛、皇额娘,你们猜,女儿刚才看到什么了?”

八姐捂着帕子笑道:“你能看见什么,该不是你十七叔跟十八叔又打架了吧?”

弘春摆手,“才不是呢。两位叔叔好的跟一个人似的,就算打架,也不过是闹着玩。又什么好絮叨的。我呀,是瞧见三哥——”还没说完,噗嗤一声乐了。

四爷听到弘春提起弘时,笑道:“他不是跟弘旺在外头陪着几位叔伯兄弟吗?怎么,闹别扭,不肯见人了?”

弘春呵呵摆手,“哪儿能呢。三哥啊,他跟一个假小子打起来了,一个大老爷们儿,居然打不过一个小姑娘。还叫人摔的嘴啃泥。您可是没瞧见,那场面,有多可乐。可惜,弘旺不让我到处说。我这才来找皇阿玛、皇额娘说的。”

四爷听的一头雾水,“假小子,宫里怎么会有这样的人?是个小太监?”

八姐摇头,“刚才不是说是个姑娘吗?怎么回事,宫里什么时候有女扮男装了?可是你荣宪姑姑家的那位表姐?”

弘春摇头,“不是,我一直跟表姐在一块儿呢。那一位我问了,三哥跟弘旺都哄着我,不肯告诉我。不过,我问弘昼了,说是高斌家姑娘。来给妹妹做满月酒,误打误撞碰到三哥,没想一言不合打了起来。”

四爷听了冷哼一声,“什么家教。”扭头叮嘱八姐,“等来年选秀,可是不能叫她出头。”

八姐颔首称是。心里则是嘀咕:弘时、弘旺联手蒙弘春,弘昼又特意告诉弘春,好借她的口知会我跟老四,看来,这位高姑娘不简单呐。

等四爷说完话走了,八姐叫来弘春问道:“那位高姑娘,你可知叫什么名字?”

弘春想了想,说道:“好像模模糊糊听人喊了两声,叫什么‘红丽’来着。”

71弘时选妾

第七十一章弘时选妾

八姐仔细问了弘春,才知道原来这位高红丽并非“弘历”,乃是一位娇滴滴,惹急了会揪着弘昼耳朵哭哭啼啼的傲气姑娘。然而心里再次奇怪起来。按理,高斌的三个女儿中,个个嫁的都不错。但其中命最好也是最苦的,就是这位大姑娘。当初进了弘历后院儿,千金小姐做使女,弘历为给自己身上拉砝码,在各方势力权衡之下,提了她做侧福晋。紧接着登基后又给她抬旗。可惜,年纪不过三十五,便香消玉殒,连个儿子都没留下。名声更是因为谥号与皇后相近而受损。若说她待遇多好,弘历有多么喜欢她,呵呵,要知道,弘历亲自晋封的皇贵妃都有六位。这位无子慧贤皇贵妃与其说是得了弘历欢心,不如说是托了家势显赫之福吧。

想到这里,八姐冷笑一声:那些名门贵女嘴里说着多么看不起包衣奴才,实际上,心里有多酸,还是自己知道。堂堂世家千金,娘家败落,混的还比不上包衣奴才家姑娘,那嘴里能不酸吗?以出身论贵贱,自古以来,剥下那身皮来,都是赤条条一般嘴脸!没见嘉庆皇帝生母是什么出身?到后来,谁敢说出身卑贱,就注定不能登上高位?瞧瞧人家孝仪纯皇后,那才叫励志呢!

伸手摸摸鼻子,八姐冷笑一声:爷可不能跟人家比,人家是包衣,是主子心腹。咱算什么?辛者库,奴才的奴才罢了。

想起辛者库,便想起良妃,八姐压下心中不甘,顿一顿,问道:“这几日,可曾听说良妃境况?”

弘春想了想,说道:“自从太上皇后去了畅春园,宜妃住在乾清宫帮着侍奉皇爷爷,就没怎么见过她了。听说一直呆在储秀宫大佛堂里念经祈福,祈祷皇爷爷早日康复。”

八姐沉默一刻,又问:“你八叔、九叔呢?他们忙什么呢?”

弘春笑笑,“能忙什么呢?除了这次妹妹满月酒两人露了个头,其他时候,都是在家里养病,说是给郭络罗氏祸害的没精神。偶尔倒是跟良妃、宜妃两位奶奶说说话,只是良妃在佛堂里不肯见人,故而,八叔也很少进宫来了。”

八姐叹气,“都是你皇阿玛的兄弟,你若有机会,也劝劝你皇阿玛,这天底下,老百姓一双双眼睛都看着呢,可别为了一时出气,叫外人看了笑话。须知道,家和万事兴。”

弘春点头应了,沉默一会儿,问道:“额娘,今天女儿见到淑惠公主的儿媳,土谢图汗王妃了。”

八姐抬头看她一眼,笑了,“她跟你说什么了?你们还聊的来吗?”

弘春低头笑笑,“当时荣宪姑姑在一旁,女儿没说几句话。不过,那位王妃倒是爽快大方,初见面,就送了女儿一套金首饰。”说着,叫人捧进来一个描金缠枝花卉檀香盒子,打开来。八姐歪头一看,果然金光璀璨,八宝玲珑。

八姐点头,叫宫女们带了盒子退下,笑着劝慰弘春:“你若想长久呆在京城,额娘也舍不得你呢,自然会为你考虑的。须知道,蒙古人留在京中为官的,多了去了。瞧瞧你大姐,如今不也长住京城吗?”当年土谢图汗家的媳妇——和惠公主不就留京了?端的看老四对公主疼不疼。以如今情形来看,老四这几个闺女里头,最和他心意的,就是弘春了。又是正正经经的固伦公主,怎么舍得放她到风沙之地受委屈。

弘春听了这话,脸上先羞红了。低头半晌,笑着说道:“多谢额娘。”

八姐摇头,“骨肉至亲,谢什么。再说,我不过是开个空头飞票。真正能做主的,不还得你皇阿玛?”

弘春得了暗示,点头笑笑,陪着八姐说了一会儿话,抽身往养心殿,到四爷跟前讨喜去了。

八姐望着她带着宫女稳稳离开,心里琢磨:二丫头定下来了,弘春也知道为自己日后打算了,弘时比弘春还大,福晋人选也该早日相看了。至于弘旺,八姐抿嘴,这孩子早就说,要挑个八旗平民家姑娘。八姐虽然能猜出来几分意思,到底还是舍不得委屈儿子。索性,叫给老四、弘旺他们磨合去吧。还有那个高红丽,还有良妃…

一桩桩算下来,刚出月子,可就一大把一大把的事儿等着了。

八姐最善思量,只可惜,刚出月子的人,怎么能多操那么多心。果然,没等康熙得了儿子们对银子修葺好畅春园,八姐就病倒了。满宫上下得知,均吓了一跳。皇太后乌雅氏亲自到永和宫探望,看宫里只有端柔公主与弘春姐妹两个,别说四爷,就连齐妃等人都不在。

正要发火,冷不丁瞅见懋妃宋氏亲手端着药碗进来,这才消了半肚子气,冷哼一声:“我说呢,你们主子病了,妃子贵人好几个,还不至于连个出气的都没有。”

宋氏无端得了责骂,不敢分辨,急忙端着托盘跪下请罪。

端柔公主心中不忍,但这是她自己亲娘,为避嫌也不好上前劝,只有站在一旁暗暗着急。弘春看了,笑着上前搀扶乌雅氏,说道:“皇祖母您担心额娘,也别委屈了母妃么。您可不知道,多亏了母妃,里里外外安排停当。如若不然,我跟二姐姐还手足无措的只知道哭呢。”

乌雅氏见弘春出面,就知道懋妃做足了本分,冷哼一声,叫她起来,说道:“都是我的媳妇,我怎么会不心疼。只是,也该瞧瞧自己是什么身份,怎么伺候主子才是。二丫头得了我喜欢,我自然要高看你一眼,可也别因此忘了本分。你们年轻,没见过当年仁孝皇后在时候。别说我们这些个奴才,就连后来的孝懿皇后见了她老人家,还毕恭毕敬,自称奴婢呢。”

这年代久远的事儿,谁能知道?弘春心里明白乌雅氏不喜孝懿皇后抢了自家儿子,却也不能明说,只是哼哼哈哈混过去。乌雅氏在妃位上呆了几十年,哪里不知道做妃子不容易。看宋氏老实,便点头说道:“还不赶紧进去喂你们主子吃药。”

宋氏这才诚惶诚恐躬身入内奉药。乌雅氏随后进来,八姐见了,刚想起身,就叫乌雅氏按住肩膀,柔声劝道:“好媳妇快躺下,你刚出月子,身子还没恢复,可是不能再劳累了。听额娘的话,乖乖把药吃了,过几日就好了。额娘还等着你去慈宁宫跟前伺候呢。”

眼瞅着八姐红了眼圈儿,连称不孝,乌雅氏抹抹眼眶,叹道:“四丫头满月酒那天我瞧着好好的,怎么说病就病了。”

八姐抿嘴,“是媳妇不好,多吃了几块炖鹌鹑。往后,可是不能贪吃了。”

乌雅氏听了,笑着说:“你呀,都快四十的人了,还这么馋嘴。得了,好好歇着,等过些日子病好了,额娘亲自做给你吃。”说完,嘱咐端柔公主与弘春一番,又敲打宋氏几句,叫八姐不必多操心,说是宫里全指望她主事呢。可不能病坏了。

八姐笑着应承下来。弘春、端柔公主一左一右扶乌雅氏出去,八姐这才拉了宋氏的手,柔声说道:“好妹妹,让你受委屈了。”

宋氏淡笑说道:“主子娘娘对奴才们好,奴才们怎么会不知道。皇太后只是心疼主子娘娘,再加上这几日心情不好。奴才们能让皇太后高兴些,是奴才们的福气呢。”

八姐笑笑,问道:“皇太后心情不好?可知道是为什么?”自从年秋月搬到畅春园,皇宫里女人中乌雅氏最大,几乎与康熙平级。康熙整日卧床不起,谁敢给她气受?

宋氏斟酌一会儿,说道:“听说,是太上皇不知受了谁撺掇,想让皇太后跟着一同去畅春园。皇太后舍不得儿子孙子们,想一同住到圆明园。这两日,正因为这事儿烦呢。”

八姐抿嘴,“太上皇既然喜欢,皇太后怕也拗不过他。只是,以往太上皇在畅春园住的时候,皇太后除了年轻时候陪着,有几十年没怎么陪了,就是去,也是几位妃子一同过去,住几日就回。怎么这回非要她过去呢?”

宋氏低头不语。这种事情,她猜不明白。就算猜明白了,也不好轻易说出来。有些话皇后能说,妃子却不能吐露半个字。更何况,皇后一向礼遇自己,更是为了端柔公主,把亲生女儿留给蒙古土谢图汗部做媳妇。这份情谊,宋氏乐意忠心中宫。

好在八姐并非一定要宋氏回答,扭头看看她,笑道:“忙了半天了,你先回去歇歇,睡了午觉再来陪我说话。我这些日子不能理事,宫里的事,都靠你操劳,也够累的。”

宋氏微微一笑,屈膝说道:“为主子娘娘做事,乃是奴才们的本分,没什么累的。再说,凡事有齐妃、熹妃管着,我也没怎么忙。”

熹妃指的是康熙亲赐给四爷的侧福晋王氏,娘家有人做到山海关总督、吏部侍郎,算得上汉军旗里出身高贵的。至于齐妃,就是弘时他娘。听宋氏委婉提起这二人揽权,八姐淡笑道:“知道了,那也辛苦你了。且回去歇着吧。歇好来陪我说话。”

宋氏笑着躬身告退。端柔公主与弘春回来,在门口遇见宋氏,三人说了几句话,端柔公主送宋氏回宫,弘春带着人进来,看八姐翻看话本,笑吟吟坐到一旁,说道:“皇额娘,您猜,刚才我跟姐姐在慈宁宫,碰见什么好戏了?”

八姐想了想,猜道:“莫不是你皇祖母发脾气了?说吧,这回是冲谁?”

弘春笑道:“哪能呢?皇祖母脾气可好了,今天呀,是那位高斌夫人,来慈宁宫拜见皇祖母。带着她家三位姑娘。正好齐妃娘娘也在,不知怎么的,夸了那位大姑娘高红丽几句,皇祖母居然做主,叫那高红丽做了三哥侧福晋了。说是等跟皇阿玛说过之后,就正式下旨呢。您说,要是三哥知道堂堂皇子侧福晋,居然是那位,心里头该是啥滋味儿啊?”

八姐心里琢磨一刻,淡笑道:“你呀,又调皮了。”

“高红丽?看来,得抽空见见这孩子了。”

72计出后宫

第七十二章计出后宫

晚上四爷回来,看见八姐气色好多了,三位公主一个在怀里,两个在床上,母子四人围坐着说话,屋里其乐融融。四爷呵呵笑了,调侃道:“哟,瞧这架势,是没朕坐的地儿了?”

弘春急忙让出一个蒲团,自己坐到八姐身后给她捏肩。八姐则是笑道:“那是,我们娘儿几个说话,您来凑什么热闹。有那功夫,赶紧叫来几个小子,叫他们给您背书去吧。”

四爷呵呵笑着坐下,端柔公主在一旁插嘴,“皇额娘,您还提背书呢。上回弘昼有一句话没背下来,皇阿玛罚他三天没出上书房,吃饭睡觉都在书房过了。从那儿往后啊,弘昼一听见‘皇上驾到’,都吓的腿软。您还撺掇着背书背书的,小心弘昼一听‘皇后驾到’,也给吓的腿软。”

八姐抿嘴,“那能怪我呀,他们爷们儿见个面非跟朝对似的,我有什么法子。”

四爷哈哈笑了,拍拍端柔公主的头,说道:“这孩子,知道你心疼弟弟,大不了,往后朕见了弘昼,夸他几句。那孩子也是,见了朕跟老鼠见了猫似的,哪里有天家嫡子一点威仪。”

八姐冷了脸,说道:“那是,敢情弘昼不是我生的,自然没有天家嫡子威仪。”

端柔公主跟弘春听了,只道八姐说气话,咯咯笑了起来。四爷不好恼,只得赔笑,“皇后说的是,往后一定好好教导这孩子。”

八姐这才露出笑模样。端柔公主、弘春陪着说些话,等到四公主睡着,也陪着一同告退休息。

四下无人,四爷这才探身拉了八姐的手,柔声问道:“怎么刚出月子就病了,这个时候病,最容易落下病根了。那帮奴才也是,你病了,也不跟朕提。若不是弘旺跟弘昼今日说漏了嘴,朕还不知道呢。”

八姐笑笑,“不怨奴才们伺候不精细。是我身子骨弱,事情一股脑都涌上来了。我哪儿知道,才几个月没理事,后宫就这么多麻烦。心里一急,就上火了,不是什么大毛病,您就别担心了。”

四爷冷笑,“你只管好好歇着。左右还有太上皇后、皇太后,后宫事情再多,总不能把皇后累死了。”

八姐迟疑一刻,问道:“皇上,可是谁惹您生气了,还是——谁说什么了?”

四爷顿了顿,这才说道:“今天皇太后找朕,说给弘时相中了一个媳妇。是河道总督高斌家大姑娘。想让她做侧福晋。”

八姐不语,当初李氏不也是包衣家出身,你不照样要了。怎么如今皇太后刚说一句,你就不乐意了。

就听四爷接着说:“朕的儿媳妇,只有朕与皇后做主,朕还没说,她就先跟高夫人提了,当朕无权,连儿子都管不了吗?”

听了这话,八姐算是明白了。敢情,老四不是生气乌雅氏,而是因为前朝受到掣肘,心里不痛快呢。

想了想,劝道:“这事儿也怪我。我若是不病,还能理事,皇太后也不会这么操心。您别着急,几日皇太后看上了,想必,那位高姑娘定有过人之处,改日我宣她进宫来,瞧瞧便知。唉,说到底,都是我身体不好,刚定下来二丫头的事,正想跟您商量,给弘时挑几个好的。哪知道,一病就不起了。也不知道,那位高姑娘是个什么样子,怎么皇太后一见,就瞧上了呢?听说当时齐妃也在,不知道齐妃是个什么意思?该不会,有些不够满意吧?”

四爷冷哼一声,“她有什么不满意的,有空到皇太后跟前讨嫌,都没空来伺候你,眼里没有主子的东西,活该!”

八姐摇头,“瞧您说的,她毕竟是弘时跟大公主的额娘,您这么说,可是要她们姐弟俩无地自容了。”

四爷叹气,拍拍八姐的手,柔声说道:“也就是你,心里只知道为别人着想。”

八姐莞尔,“我哪里是为别人着想,我是为您着想。家和万事兴,孩子们好了,咱们做父母的才能安心不是?您安心了,我也省点儿心,免得每回见您,都给您那冷面吓的一哆嗦。”

说的四爷忍不住笑了,攥住八姐的手调侃,“你会怕我?咱们多年夫妻,谁不知道谁呀!”

八姐笑着瞥四爷一眼。顿一顿,正色问道:“皇太后该不是因为我病了,没人帮衬,受了哪位母妃的气。心里不舒坦,正好碰见齐妃,八成齐妃说话不对路,故意拿高姑娘气齐妃的吧?要知道,齐妃当年与高姑娘出身相似呢。”

四爷冷哼一声,“出身算个屁!”

八姐一时无语,低头想了半日,这红着眼睛抬头,小声说了句:“自幼长在内廷,难为您不下看我们家也曾经是包衣。”

四爷听了这话,心里更不是滋味儿,愈发柔声劝道:“你别想太多了。你是朕的原配皇后,是六宫之主,谁敢给你气受?只是,后宫之中,一个个总是没事儿找事儿,你也该想想法子了。朕一天到晚处理家事,哪里还有时间管朝政呢?再这么下去,国家都会给拖垮的。”

八姐点头,“我知道。太上皇想要到畅春园,不若请各位太妃、太嫔、太贵人们都跟着去吧。再拨年希尧为畅春园总管,另外,咱们这边,端柔公主与弘春轮流在跟前伺候。除此之外,我还有个人选,可在皇太后跟前,帮我照顾,以免有什么不周到之处,委屈了皇太后。”

“哦?”四爷问道,“是谁?”

八姐抿嘴儿,“自然是您家全能王子的王妃——十三福晋。”

四爷皱眉,“朕还以为你指的是荣宪公主呢。”

八姐摇头,“大姐姐虽好,毕竟不是太后亲生,请她照顾,多有不便,再说,夹在太上皇跟皇太后之间,不是让大姐姐难做人吗?十三弟妹跟十四弟妹交好,敏母妃又早早去了。儿媳妇平日里不见公爹,只会陪着太后,由她侍奉太后最为合适不过。其实,若不是十四弟妹家中事多,请她一同去畅春园陪着,也是极为合适的。”十三福晋在家闷头躲了多日,也该出面出出力了。老太后那么疼你,你不出面,谁出面呢?

四爷听她这么说,知道女人的事,还是用女人的法子好,当即点头,“成,你既然决定了,那就这么着吧。”

八姐笑笑,又问:“十三弟妹都出面了,是不是把老八也拉出来遛遛?”以他的性子,老憋在家里,迟早憋出病来,上辈子怎么死的,还不是心先死后身死。还是出来散散心的好,无论如何,那人与自己的交情,可是谁都比不上的,自己不照顾他,谁照顾?再说了,他死了,良妃怎么办?出来跟着老爷子,老爷子再不顾父子情面,对老八,心里总还是有些许愧疚的。

“老八?他不是在家守着郭络罗氏牌位哀思的吗?没事儿叫他出来,给老爷子添堵?”四爷一听不高兴了。

就听八姐缓缓解释:“您呐,刚还说了政事都忙不过来呢,有兄弟们帮您分担不好吗?就连老爷子都常说,八贝勒文采斐然,不在三哥之下。您不如给他个编修的活儿,叫他每日里陪着老爷子下棋喝茶,修身养性。这样一来,老爷子有人陪了,外头也说您疼*兄弟了,他二人互相牵绊着,哪里还有空操其它的心。再说,那不还有太后看着的么。加上端柔、弘春成日里在太上皇跟前讨喜,太上皇怎么会由着老八胡来。那边安生了,您不就能一心扑到政事上,大展拳脚了吗?”

四爷迟疑:“能行吗?老八可不是轻易死心的人呢。”

八姐嗤笑:“他连儿子都没,就一个大姑娘,就算争来了什么,将来还不是给姑娘做嫁妆?有些东西能做,有把椅子,可是不能陪嫁呢。”

说的四爷笑了,点头道:“如此也罢。既然如此,改日你把他家大姑娘接到宫里来,当公主一般抚养。也是朕的恩典。不过,老九可是不能轻易放进畅春园里了。得,朕想个好地方,叫他忙不过来就成。”

八姐胳膊一凉,问道:“您打算送老九去哪儿呀?”难道,还是西宁?

四爷摇头,“先想想吧,西宁那边去督军也成。年羹尧那厮,可未必能让人放心呢。”

八姐想了想,小心问道:“怎么,他还惦记着武氏呢?”

四爷脸色一暗,冷哼一声,“不知死活的东西。”背着手,抽身走了。留八姐一人担忧,千万别是西宁,九弟,你要挺住啊!

过了几日,八姐身子好了,想起弘时侧福晋事,宣召高斌夫人。高夫人得了宫里消息,自然按品大妆,依旧带着三个花枝招展的女儿进宫。八姐则是一面等候他们进宫,一面琢磨:能不能利用高斌,护一护九弟呢?

还没想到计策,就听外头小太监通报:“主子娘娘,三阿哥来了。”

“三阿哥?”八姐淡笑,“弘时来了?叫他呆会儿再来,本宫一会儿要见外命妇,不方便呢。”

小太监传话不久,就见弘时冷着脸闯进来,乍一看,少年模样,倒与四爷有三分相似。八姐忍笑问道:“什么事这么急?连等一等都不愿意了?”

弘时支吾半天,方才说道:“那个高红丽——您看着办。”说完,扭头走了。留八姐一人托着腮帮子暗暗奇怪,“这到底是想娶呢,还是不想娶呢?”

73拜见婆婆

第七十三章 拜见婆婆

不等八姐想明白,就有小太监通传:“高夫人与三位姑娘来了。”

八姐点头,身旁大宫女宝珠应声说道:“传。”

不一会儿,便打门口进来四位女子。为首居中的那位三四十岁左右,一身簇新的诰命朝服,身后跟着三位姑娘,一个个正是花样年华。左边那位居长,模样更是周正,应该就是高红丽。认真看去,隐隐还有一股子年轻女子少有的威仪。这股气势,即使是在荣宪公主身上,也是这几年晋了固伦公主,备受康熙宠*,才慢慢显露出来的。更别提年轻的公主一辈儿。纵然是有什么气势,见了帝后,也显不出来。难得这位高姑娘,见了皇后居然毫不示弱。

八姐想罢微笑,对着高夫人说道:“夫人请起吧。有日子没见,气色可是越来越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