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流言蜚语

皇子接连出宫建府,绝非平民百姓分家单过那么简单。其中折射出来的信号,足够朝臣贵戚苦心琢磨到深夜无眠。故而,如何说服四爷同意,颇费了八姐一番苦心。

在四爷看来,储君能立嫡子,自然还是嫡子的好。更何况,他膝下皇后所出有四子,除去弘晖早年夭折,如今弘旺、弘昼俱长成翩翩少年;弘瞻性子也憨实敦厚,有仁者风范。有这么三个候选人在,庶子弘时虽然居长,毕竟才能不算十分突出,加上他后院起火,不过生个孙女,便显现出来对后院女人掌控能力不足。三个女人便拿捏不住,日后后宫三千,可如何处置?因此,给弘时分家,叫他出去单过,四爷并没有犹豫太久。

只是八姐提出叫弘旺、弘昼分家,四爷心生怪异,开口问道:“这是为何?”

八姐笑说:“出去也好,孩子们都给咱们做父母的娇惯坏了。五谷不分的,将来娶了媳妇儿叫人笑话。还是提前先扔出去,锻炼锻炼。省的自己屋里乱七八糟的。自己院子的事还不会管,将来怎么给您办差,为您分忧呢?”

四爷皱眉,摆手让侍从们退下,直面八姐说道:“皇后啊,你我结发夫妻,少年结缡。几个孩子都是你我骨血,有什么话不妨对朕明言。”

八姐闻言,淡笑,“这么多年来,我心里想什么,都瞒不过您。罢了,那我就直说了。这件事,我思量很久了。与其说是为了锻炼孩子们,不如说,是想帮帮您。虽说女子不得干政,可我毕竟是皇后。皇后皇后,皇帝之后,不站在您身后为您着想,又哪里配这个名头?如今满朝文武,刚刚从太上皇、先太子与众位王爷站队中明白过来,好容易您手头有了可用之人。正是励精图治、大展宏图的时候,转脸一看,弘时兄弟们也长大了。若不提起应对、未雨绸缪,过不了几年,朝臣们将再次上演当年各拥皇子之事。皇上,我是孩子们的母亲,做母亲的,有谁希望看到儿子们之间互相争斗?做妻子的,又有谁希望看到你们父子之间有那么大的嫌隙?退一步讲,孩子们出去见见世面也好。常年住在皇宫里,一颗心、两只眼只盯着着方寸之地,只知道眼前那丁点儿的好东西,哪里知道海阔天空?我不求别的,只求他们兄弟平平安安、和和睦睦,你们父慈子孝,一家子和和气气的,那就得了。”

四爷听八姐慢慢说完,幽幽叹了口气,说道:“也就是你心里这么想着朕了。罢了,弘时刚出宫,两个小的也不必着急,等嫁了二丫头再安排吧。正好,你也多看看。弘昼一门心思的认定了吴扎库氏,既然是个老实姑娘,那就她吧。至于弘旺,滑不溜秋的,也不知道他喜欢什么样的。弘时的福晋朕没安排好,怕是惹了孩子们怨言。弘旺这个,就跟弘昼一样,让他自己挑吧。”

八姐迟疑,“弘昼胡闹惯了,咱们随着就随着吧。弘旺的福晋也让他自己挑,日后太上皇那边知道了,会不会?”

四爷冷哼一声,“会什么?做长辈的,不求儿孙后院安慰,就知道往里头塞人。也不看看,塞的都是什么。那个高红丽,还当朕真不知道,她那天肚子疼到底是怎么回事吗?”

八姐无语。半晌说道:“齐妃那天来,跟我解释了。说太医误诊,高红丽那日正好月事该来,不小心喝了催产汤。偏偏汤里有活血的药物,她年轻不明白,以为是小产了,吓的太医没诊断清楚,这才搞的乌龙。好在没出大事,您就看在富察家、高斌他们忠心办差的份上,别跟几个小辈儿们计较了。”

不提弘时岳家还好,一提四爷就肚疼。好好的亲家,怎么教的女儿一个个傻了吧唧的?

八姐看话说完了,也不好多留。劝了四爷几句,暗地里幸灾乐祸一番,借口给二公主操持婚事,出了门,回到永和宫,派人请来二公主之母懋妃宋氏,一同商量二公主出嫁之事。因为二公主嫁的是满人,婆家就在京城。懋妃不必担忧自己闺女远嫁,满心高兴。一听八姐提起嫁妆之事,不管多少,懋妃都感恩戴德谢了。闹的八姐反倒不好意思,从自己私房里又匀出两箱来给二公主添上。

宋氏更是高兴,谢了又谢。所谓投桃报李,自家闺女安定下来了,便有心问问弘旺的事。

八姐闻言,放下嫁妆单子叹道:“我也愁呢。娶个大家闺女吧。你瞧弘时的两位福晋,哪个不是大家闺秀?结果呢?如今面上和气,背地里闹的都不好看。可要是娶个小户人家的,又怕没见过世面,见个人都缩手缩脚的。唉!”

宋氏不好多话,只是问:“姐姐,皇上那边什么意思呢?”

八姐摇头,“这会子,皇上提起来儿媳妇就生气呢。因为之前挑媳妇挑花了眼,如今,他都懒怠管呢。”

宋氏只好陪着叹气,劝慰:“四阿哥是个好孩子,又有福气。定然能娶个好福晋的。”

恰逢三公主弘春来请安,怕八姐跟宋氏讨论二公主出嫁之事,没敢轻易进门。站在门外听了几句,才知道原来是为弘旺担心,禁不住咯咯笑道:“皇额娘,懋母妃,你们呐,这回可是操心操多了呢。”

八姐、宋氏一齐扭头,看清楚是弘春,八姐嗔怪:“好好的,躲在门口偷听大人说话,你也是个公主呢,不怕有人看见了笑话。”

弘春迈步进来,笑嘻嘻道:“笑话?谁敢?”说着,捧起茶壶来,给八姐、宋氏续茶。

宋氏自忖眼前这位是固伦公主,位比亲王,后宫中最尊贵的一位,见她亲自端茶,急忙带笑接了,谢了两句。放下茶杯,小心问道:“三公主刚才说,皇后娘娘跟我操心操多了。可是有什么缘故?”

弘春笑着点头,挨着八姐在褥子上坐下,说道:“自然是有缘故的。还亏皇额娘隔三差五地叫人家姑娘来说话解闷,怎么就没瞧出来,老四那一双眼睛,都快粘在人家身上了。要我说,什么也不做,再等两日,那个求娶媳妇的老四就来了。皇额娘,懋母妃,可不是操心操多了?”

弘春说“隔三差五请人来说话”,八姐掰着指头算了算,也就剩下吴扎库氏。还有一个,便是弘吉剌惠儿。吴扎库氏跟弘昼已经订婚,自然不算。至于弘惠?八姐迟疑了,那孩子什么时候跟弘旺对上眼儿了?若弘春说的是真的,可该成全他二人,还是避免他们兄弟跟弘时、红丽似的,互相折腾?

八姐心中纳罕,面上却不显。笑着点一点弘春额头,埋怨道:“你呀,不说回屋绣花,净在那儿胡说八道。弘旺什么时候看上哪家姑娘了,我怎么不知道?再说,婚姻事,皆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哪里就由着他了。有一个弘昼特立独行还不够?”

弘春嘻嘻笑着,也不反驳,只知道冲着八姐眨眼。宋氏在一旁看了好笑,因二公主嫁妆还要一一安排,便起身告辞,留弘春一个人陪着八姐说话。

看宋氏走了,八姐这才正色问道:“你怎么回事?怎么这种话都胡说起来。若是叫有心人听到,岂不横生事端?”

弘春敛了笑意,郑重答道:“怕只怕,这事入了我的耳,便是有心人有意为之了。”

八姐闻言,心下一惊,随即沉声问道:“你是说,有人故意散布流言,说弘旺看上哪家姑娘了?”

弘春摇头,“若是弘旺看上也倒罢了。外头传的可是您看上了那个儿媳。富察氏家世如今还不算十分显赫,没有乾隆朝那般第一世家威风。可跟弘吉拉氏一比,到底强了不少。因此我才着急。皇额娘,您到底是怎么想的?难不成您也属意三哥为储吗?”

八姐扭头笑了,一捏弘春的手,说道:“又胡说了。前朝之事,什么时候轮到咱们娘俩儿评论?更何况,无论他们兄弟谁上去,我都是他们的皇额娘,而你——都是他们的姐妹。你呀,好端端的公主,不做公主该做的事,跟着一帮目光短浅的朝臣折腾什么。记住,不管储君是谁,咱们要忠心的,只有一个人,那就是你的皇阿玛。”

弘春听了这话,点头应下,赔笑:“是女儿糊涂了。其实,现在想想,娶个普通人家的姑娘也不错。至少心里头没那么多弯弯绕。往后姑嫂相处也便宜。您可不知道,跟三嫂、小三嫂两个说起话来,可是辛苦死我了。每一句话都得前后琢磨,生怕她们话里藏着什么,没听懂闹了笑话。”

八姐笑笑,替弘春抿抿耳旁碎发,说道:“闹了笑话倒没什么。怕只怕误了大事。”

弘春听了,低头想了想,宽慰:“额娘放心,外头的流言有我呢。”

八姐笑着摇头,“你呀,只管回去绣花扑蝶。流言什么的,等我问了弘惠跟弘旺的意思,再做决定。”

当天下午,弘惠奉命来永和宫见八姐。听八姐开门见山这么一说,登时愣了,随即苦笑道:“还以为侄儿有了八叔,就能避免选秀什么的。如今看来,侄儿跟高红丽,都是一样的命啊!”

八姐看她难受,心里也不舒服。毕竟当年也曾视若己出,哪里就舍得她跟红丽一般憋屈在后院儿受气。当即拍手劝道:“好孩子,只要你不愿意,自然有别的法子。”

正说着,外头小太监通报:“万岁爷驾到!四阿哥驾到!”

八姐跟弘惠大眼瞪小眼,“怎么他们爷儿俩这时候来了?”

92弘旺婚事

第九十二章弘旺婚事

四爷跟弘旺突然来到,八姐与弘惠都觉奇怪,顾不得忖度来意,急忙领着宫人到门外迎接。

四爷脚下生风,带着弘旺一行进来。见八姐屈膝行礼,笑道:“今日事少,带弘旺来看看你。”

八姐挤出三分笑来,顺着四爷的手自行站好,引四爷入座,亲手奉茶,看四爷接了,这才坐到一旁,笑说:“瞧您今日气色好,莫不是有什么好事?我先在这儿恭喜您了。”

四爷笑着摆手,“也不是什么大好事,不过是老八。这么多年,难得当了回贴心弟弟。自己请旨,说要编纂雍正词典。朕觉得这是利国利民,尤其利于孩童启蒙的好事,就允了。你回头见了老八家的,别忘了给她们几个好脸色。到底是一家人,你们妯娌间多亲近亲近,也显得咱天家情分。”

八姐心里冷嘲,嘴上却笑着答应,“您说的是。我记下了。”

四爷点头,扭头看见八姐身后站着一位年少姑娘,瞧衣服不像是宫女,模样有些眼熟,一时想不起来是谁。还是八姐在旁看到,这才乐呵呵说道:“皇上,这丫头是我娘家远房亲戚,弘吉拉氏。”

“弘吉拉氏?”四爷想了想,对着弘惠笑笑,“朕想起来了,你阿玛前几天刚升了河南知府。那地方可是朝廷的大粮仓啊。回去后跟你阿玛说,叫他好好领着制下百姓种地。朕瞧着,他虽然是满蒙人,种地上头,把式还算不错的。”

弘惠笑着应下,对四爷说道:“满人也好,汉人也罢,只要忠心为国,便是万岁爷的好臣子。”

四爷点头,深深看弘惠一眼,扭头对八姐说道:“你要没什么事,就叫人送弘吉剌丫头回去。朕有大事跟你商量。”

八姐点头,叫来几个婆子送弘惠出宫回家。四爷望着弘惠出门走远,这才问八姐:“这孩子品性如何?”

八姐想了想,认真说道:“性子倒跟弘春有些相像,是个抓大放小的。行事大方,肚子里也没那么多弯弯绕。就是偶尔有些跳脱,外人面前还好,跟她熟了啊,偶尔闹个小别扭,使点儿小性什么的。总的说来,这丫头倒可人疼。”

四爷点头,扭头问弘旺:“你看呢?”

弘旺抬头,带着几分羞涩,小心说道:“皇阿玛,男女授受不亲,弘吉剌姑娘毕竟是参选秀女,孩儿只是进来时候瞧见个人影。没敢多看。”

四爷听了,呵呵笑了,埋怨一句:“这一点儿,你可就不如弘昼爽快了。”说着摆手叫弘旺下去,正色对八姐说道:“这次外头的流言,朕知道了。今天就是带着弘旺来跟惠儿见见面。

八姐皱眉,自己认错,“都怪我,做事不谨慎,只说是娘家远房亲戚,叫来说说话,没想到就给您添这么多麻烦。往后行动之处,可要小心了。免得咱们走一步,就要给人说三天。”

四爷冷哼,“一国之母,见什么人也要给人说闲话。那朕推行政令,岂不是要让世人论道几百年了?你喜欢谁,只管见就是。别说弘惠是你娘家远房亲戚,就算无亲无故、平民百姓一个,咱们夫妻喜欢她,她也能富贵一生。”

八姐迟疑,“万岁爷您是说——”

四爷叹气,说道:“原本我想给弘旺娶个家世高贵的媳妇。可如今有弘时后院例子在前,家世显赫的,未必就能做个好媳妇。尤其是咱们这样的人家。回想明史,终明朝几百年,从未有女子干政之事。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明朝后妃都是小家出身,从小就没那么多城府。心眼儿少,性子纯孝,品性厚道,这样的媳妇,就算娘家不够尊贵,又有什么关系。算起来,能叫儿子得一贤内助,后院安定,没有后顾之忧。岂不比得了岳家助力还要划算?外戚始终都是双刃剑。能不用,还是不用的好。”

四爷所言,八姐不置可否。弘惠家里,并不如人所说那般没有一点助力。只不过,人家活的比较低调而已。要知道,元朝百年,弘吉拉氏家族出了十数个后妃,始终显赫尊荣。论起来家族做外戚的心得经验,史上几乎无能出其右者。就算是清朝博尔济吉特氏,不也只是清初昙花一现。清末叶赫那拉氏,不过是苟延残喘。那些个说弘吉拉氏不够高贵的人,大概忘了,人家做外戚的时候,自家祖宗还在山沟沟里跟野猪抢食呢。

想到这里,八姐对四爷钦点弘惠做儿媳妇,也没那么反对了。若弘惠能帮衬弘旺,他们兄弟俩齐心协力,对上弘时与红丽,倒也有趣。只是,不知道他们俩心里到底怎么想的。若是都没那个意思,日后还是一对怨偶。而且弘惠吃的亏还多些,弘旺日后肯定是要有子嗣的。总不能学红丽,抱人家的孩子,自己养吧?想到这里,八姐又是一叹气。弘惠家早年抬旗进了满旗,根基虽然薄弱,总归比吴扎库氏强。若真想让她不受委屈,做个嫡福晋,也不是不能。加上老四如今不计较媳妇家势,恰逢好时候。关键还是两个孩子的心思呐。

四爷见八姐叹气,忙问道:“你怎么叹气了?可是有什么觉得不好的?”

八姐急忙缓和神色,含笑说道:“那倒不是。听皇上提起弘时,想起他院子里那几口人,多了几分感慨罢了。”

四爷听了,陪着叹口气,说道:“弘时也是性子绵软,就那几个女人都搞不定。”

八姐说了句公道话:“您呐,弘时哪里是性子绵软,那也是孝顺呢。富察氏是您给指的嫡福晋,高红丽又是太后亲自给定的侧福晋,大孙女她娘是齐妃送过去的。有道是父母赐不敢辞。不看僧面看佛面。看在长辈们一心为他好的份上,弘时也要给几个媳妇面子。说起来,也是咱们没交代清楚。等下次他来请安,我会好好教他的。”

四爷冷哼一声,“话是这么说,一个男人,要是后院儿都管不了,能成什么大事?咱们天家,不是富察家和高家的战场。女人之间,吃个小醋,吵个小架那是情趣。若是像她们这样,还不如趁早到外头自己单过的好。”

八姐闻言,默然半晌,心里想了半天,才慢慢说道:“您呐,只知道说女人误事,却忘了,若是当初只给弘时指一个女人,又怎么会闹出这场丑剧?您瞧弘昼家的,不就安安生生吗?”

说完,看四爷脸色不大好,八姐笑道:“您呐,我才说了一句,就不高兴了。再难听那也是实话。忠言逆耳,要我说,最谙此道的,还是万岁爷您。别的不说,看看咱们家妻妾和睦,就知道了。我说呀,您也别成日里教孩子们治国之策,若有空闲,教教孩子们如何管家才是。”

四爷听了,脸色这才由阴转晴。对着八姐看了一阵,呵呵笑了,轻轻说道:“你呀,朕自年青时候就不爱女色。皇家众兄弟叔伯中,朕可谓是最清心寡欲的一个。你们自然也跟着争斗少了。但若真是妻妾亲若姐妹,你也不必往朕脸上贴金。别人不知道,咱们还不知道。这些日子,齐妃后头打那些小主意,你也没闲着,身为皇后嫡母,冷眼旁观,就等弘时一家子闹笑话呢!还当瞒过了朕?”

四爷这么一说,八姐反倒不好来口。讪讪笑笑,说道:“其实,我就是瞧不惯齐妃仗着自己娶了媳妇,在我跟前得瑟。到底人家是正经婆婆,我若越过齐妃去管教,怕有人说闲话。更何况,我可没冷眼旁观,春兰屋里的药,我都叫人暗中看着呢。若不是我,您能平安得了那么个白胖大孙女儿?您呐,可是冤枉死我了。”

四爷听着也笑了,埋怨两声:“你呀,一张嘴还是那么不饶人。朕若想怪你,又岂会这么跟你说?得了,这几日好好准备二丫头婚事。等这事了了,咱们好好给弘旺、弘昼办婚事。”

八姐急忙追问:“俩孩子大婚之后,就叫他们出宫建府去吧。”

四爷闻言,跟着笑了,反问:“你怎么就那么巴着他们赶紧分出去单过呢?偎着咱们不好吗?”

八姐抿嘴儿,“您说的轻巧。须知天底下最难搞的关系不是翁婿,而是婆媳。单瞧每日里富察氏、高红丽跟齐妃婆媳三人暗地里斗法我都觉得累了。那还有什么心思一下子跟两个媳妇玩心眼儿?赶紧送出宫去,随他们小一辈儿过日子。爱怎么过怎么过。咱养活孩子都忙了半辈子了,如今他们一个个成家立业,咱还不好好歇歇么?”

四爷听了,念叨一声:“婆媳是天敌!”呵呵笑着摆摆手,丢下句:“朕去给太上皇请安。”迈步出门,施施然走了。

八姐目送四爷走远,过了一会儿,四爷贴身太监来传话,说请皇后娘娘有空去皇太后那里坐坐,婆媳好相亲相亲。

八姐笑着应了。等传话太监走了,八姐才琢磨出“婆媳相亲”什么意思。登时暗地里啐了一口,骂道:“下辈子你做女人,我倒要看看,你怎么伺候婆婆!”

93康熙病重

第九十三章康熙病重

当晚,八姐靠在迎枕上迷糊了一小觉。昏昏沉沉中,做了一个梦,梦里,八姐还是原来那位温润如玉的八爷,而四爷,则变成了素有“母老虎“之称的八福晋。八姐叉腰而笑,娶了一个又一个偏房,生了一个又一个孩子,每天还把四爷赶到良妃那里给良妃端茶倒水立规矩。最喜欢干的事,就是跑到后院,看四爷那张委屈至极,偏偏又不敢发作的脸。看着看着,八姐哈哈大笑起来。

耳旁就听孩子们咯咯笑着叫,“额娘,额娘”。八姐乐了,弯腰对孩子们说:“乖,别叫我额娘,那位四八福晋,才是你们的额娘呢!”

正乐着,就见一个孩子伸手推自己。八姐梦醒,睁眼一看,正是弘春来了,身后站着二公主,姐妹俩看八姐醒来,登时都松了一口气。弘春笑道:“额娘您醒了?刚才您做梦了?不知道是什么好事,孩儿听着,您都笑了出来呢。”岂止是笑出来,简直是笑的疯狂,险些叫人误以为魔怔了呢。

八姐瞟弘春一眼,慢条斯理坐起来,笑着对二公主说:“二丫头来了?跟你妹妹坐吧。”

这时候,奶嬷嬷抱着四公主弘晶进来,给八姐请了安,立在一旁。八姐笑笑,“今天你们姐妹来的倒是齐整。等你们大姐来了,那可就全了。”

正说着,外头小太监通报,说大公主来了。

弘春说一句:“说曹操,曹操到。”跟二公主一同站起来迎接。等姐妹四个围着八姐团团坐,八姐左右看看,笑了,问:“今天是什么日子,来的这么齐整?大丫头也来了,天色晚了,再不回去,你家额驸该来找了。”说完,八姐捂着嘴笑了。

大公主抿嘴,嗔怪:“皇额娘就会打趣我们。今天我就是不走了,非要叨扰皇额娘不可。”

说的几个人都笑了。就连弘晶,因为年纪小没怎么听懂,见额娘跟姐姐们都笑了,也跟着笑了起来。

母女几个笑了一阵,弘春看看二公主,二公主点头,正色问八姐:“皇额娘,我们今天来,是有事要求您帮忙。”

八姐笑答:“咱们娘几个,说什么求不求的。什么事只管说来,额娘给你们做主。实在不行不还有你们皇阿玛的么。”

小姐妹几个都咯咯笑了。二公主抿嘴道:“不是什么大事,我们几个不过是收了弘昼弟弟的礼,帮个小忙罢了。”

“哦?”八姐闻言笑了。弘昼送礼?那个小财迷,可不容易哦。

二公主点头,说道:“弘昼说,这几日天气晴朗,不冷不热。内务府给他挑了一处院子做宅邸,带花园的。花园里有几丛菊花开了,藤黄藤黄的,怪好看的。想请皇额娘带着我们姐妹几个,顺便叫上几个相熟的闺蜜,一同去赏菊。”

弘春听了,也跟着抿嘴儿笑。大公主是出嫁女,很多事未出嫁的姑娘不好说,就由她来说。对着八姐笑笑,“弘昼弟弟的心思,是个人都能看出来。不过是看见二妹妹嫁妆,自己也想着早日成亲,好娶媳妇儿吧。”

二公主一扭腰,哼一声:“大姐姐就会说笑。”

八姐伸手揽过来二公主,笑道:“女大当嫁,男大当婚。这有什么好害臊的。过几日就是做新娘的是人了,往后到了婆家,一举一动都要小心在意。虽说咱天家公主不用在婆婆跟前立规矩。到底不如在娘家时候松散。罢了,既然弘昼有这好意,咱们也不能让他心意白费了。得了,这就去逛逛。左右弘昼不还没搬过去的不是吗?只当咱们先给他瞧瞧院子了。到时候,你们也跟着瞧瞧,缺什么了的,该布置什么的,都给他提提。”

几个孩子应下来。母女们吃了饭,几位公主便一同离开了。

四爷命人传话,说今晚独自歇在养心殿,不回来了。八姐点头,嘱咐传话人夜里好生伺候着,便换了衣服,叫人熄了灯,躺在床上琢磨这次赏花,带哪家姑娘过去。

弘惠是要带的。到时候好问问她对跟弘旺联姻之事的意思。吴扎库氏也要带,毕竟日后她是弘昼府里的女主人。至于其他人家,八姐想了想,还是叫上富察家一个没出嫁的姑娘,还有高红丽一个妹妹。虽然弘时院子里闹的沸沸扬扬,好歹那两户人家目前还算忠心。亲近了他们家其他姑娘,省的他们生了异心。

不想此事倒不曾成行。原来这两日秋高气爽,康熙高兴,带着原先那帮老臣接连赏了两日菊花。哪知道在院子里设宴吃了风。到底年过古稀,身子不济。扛了两日,终究还是病倒了。

年秋月领着一众太妃们轮班伺候。乌雅氏太后也跟着在旁小心照顾。四爷领着兄弟们每日里看顾请安。八姐做人儿媳妇的,虽然不用每天床前尽孝,也不好出宫游玩。到弘昼府里赏菊一事,便搁置下来。

过了月余,眼看康熙的病好好停停。四爷想着二公主年纪不小,不好耽误。索性嫁妆早已准备停当,便趁着康熙精神好时,小心跟他说了。

康熙听他夫妻说的实在,想起二公主婚事早在年初就定下日子。自然不愿意耽误孙女婚期,便点头说道:“虽然朕身体好好坏坏,却也不是不能喝那么一杯喜酒。钦天监算好了什么日子,就什么日子吧。到时候,找太上皇后跟皇太后帮忙,朕也跟着出份嫁妆。不管怎么说,都是老四登基后第一位公主出嫁,自然要郑重些。”

看康熙如此通情达理,四爷、八姐都跟着谢恩。二人回去以后,便着手二公主出嫁礼仪。国家有排山倒海之力,按照好日子送二公主出嫁。康熙还饶有兴致地看二公主过来磕头跪别。

哪知过了几日,二公主刚全了回门礼,当天晚上,康熙就病重了。反反复复昏迷,高烧时升时降。

四爷不敢懈怠,领着众亲王兄弟日夜守候。到底兄弟们年纪也大了,没过几日,诚亲王就病了。再过几日,老大直亲王也跟着倒下了。接着就是四爷自己,成日里觉得四下无力。奈何正是太上皇病重之时,眼看着几个弟弟正值壮年,四爷病了也不敢声张。以尽孝为名,在康熙床边搭了个软榻,每天没人之时,爷儿俩便一个躺在床上,一个躺在榻上,互相养病。

将死之人,其言也善。每日里瞧着四儿子带病还要批折子、见大臣,忙的不可开交。回想自己多年皇帝生涯,一样是殚精竭虑,一样是为了家国天下,想想自己,再看看儿子,康熙心里也跟着不是滋味儿。

于是,偶尔神智清明时候,康熙便拉着四爷传授为君之道。断断续续说一些,跟着感慨一下自己那一去不复返的峥嵘岁月。

四爷越听越心惊。原来老爷子平日里没干别的,就琢磨着怎么整人、用人了。果然是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其乐无穷。

想着想着,四爷便想起自己每日里净折腾什么改革,到头来累死累活没个好名声。敢情,是会做事不会做人。没人家老爷子会拉拢人心。

渐渐的,四爷不由开始反省自己登基后的不足。偶尔,康熙还关心一下小辈儿们。尤其是提起弘皙几个,每每泪流。惹的四爷不好陪哭,又不好不陪着。无奈之下,还是八姐出主意,每天叫弘时领着弟弟们来探望康熙。这几个孙子好好堵住四爷的眼,省得没事想起弘皙来,再叫弘皙不自量力闹出什么来。

又过几天,康熙精神头稍好,叫过来四爷,问道:“这几日你可见四媳妇了?”

四爷便知康熙问的是八姐,点头回答:“弘旺他娘这几日每天早上都来请安。今日您正在休息,儿子叫她们在外头磕了头走了。”

康熙点头,“等你有空了,叫来弘旺他娘,跟她说,几个孙子孙女的婚事也该操持了。朕身子骨越来越差,怕是熬不过今年冬天了。眼看着孩子们都大了,将来要守国丧,再等三年,就晚了。”

康熙这话说的真切,四爷不由落泪,劝道:“皇父身体一向康健。如今不过是偶感风寒,过几日定会好的。到时候,您还要喝孙媳妇敬的茶呢。”

康熙释然笑道:“那是自然。朕自然要在走之前,看看你给未来明君,挑了个什么样的皇后。”

康熙这么一说,四爷反倒不好多说了。低头喃喃道:“储君一事,儿子尚未定下来。”

康熙闭目沉思一刻,睁眼说道:“无论是谁,往后都要小心。不可再让孩子们走你二哥的路子了。”

四爷点头。刚想说话,就见康熙摆手,嘱咐道:“回去跟四媳妇好好商量商量。家世什么的都不重要。有咱们天家做亲家,那就是一等一的靠山。关键是媳妇本人人品德行。宁愿找个本分实在的小家碧玉,也别找八面玲珑的大家闺秀。须知,不是所有的大家女子,都跟仁孝皇后一般良善能干。”

说完,康熙闭上眼睛,不再言语。四爷坐在床边,等了一会儿,看康熙似乎睡着了,不敢惊动。小心翼翼替康熙拉拉被子,慢慢退到门外。宫女立刻打开帘子,四爷掂着脚尖出来,这才小声叮嘱:“好好伺候太上皇。”

看宫女们答应下来,四爷这才换衣服出门,找八姐商议给弘旺、弘昼、三公主弘春办婚事。

弘昼、弘春婚事都好说,亲家早就定好了。叫过来一商量,催着内务府、礼部、工部加班加点干就成了。

倒是弘旺福晋人选,叫二人又是商议。商量了又商量,八姐还是狠狠心,定下了弘惠。反正弘惠早晚得嫁人,与其嫁到别的人家在婆婆面前立规矩,倒不如嫁给弘旺,好歹还有自己护着。

好在四爷对弘惠倒没什么不满。这孩子见过几回,每回都是个稳重性子。正如康熙所言,不必娶个大户人家的娇贵女儿,像弘惠这样会持家的,就成了。至于弘旺跟弘惠两个当事人愿意不愿意,四爷表示:你爹婚姻都不能自主,你们两个小娃还想自由恋爱了不成?哼!

因为太上皇病重,皇家适龄未婚青年集体进入结婚倒计时。

94太上皇病

第九十四章太上皇病

不提各家王府争抢着好日子办婚礼,单说紫禁城内,腊月初六,四公主弘春出嫁。腊月十八,便是弘旺大婚。过几天,腊月二十八,就该弘昼就该娶媳妇儿了。

弘惠一夜未眠,坐在轿子里迷迷糊糊,抱着花瓶、苹果直打瞌睡。颠着颠着,轿子停了,弘惠正等着喜嬷嬷来搀扶自己,猛地听“砰”的一声,一支箭摇摇摆摆射了进来。弘惠打个激灵,立刻清醒过来,正要开口询问,就听喜嬷嬷在外轮番说着吉祥话儿。弘惠按捺住性子,听着外头说新娘下轿,喜嬷嬷挑开帘子,递过来两只胖乎乎、十分富态的手,弘惠这才抖擞精神,腾出一只手来,搭在喜嬷嬷胳膊上。

外头弘旺面上精神,脑子里则是打了半天哈欠。没法子,多少皇亲国戚为了赶在康熙病危之前成亲,扎堆儿办喜事。内务府里里外外忙了个底朝天。就算弘旺身为皇子,也不得空闲,偶有时间,便要去看婚事准备如何。免得有什么疏漏,叫人看了笑话。

昨夜更是一夜未眠。若不是天家规矩,弘旺倒愿意拜了天地直接洞房,啥也不干,直接倒头就睡。

好容易给四爷、八姐磕了头,拜见了康熙、太上皇后、皇太后,弘旺带着弘惠回到住处,已经是掌灯时分。两个人个个饥肠辘辘,折腾一整日,几乎滴水未进。看看宫女、嬷嬷们伺候着换了大红描龙绣凤家常衣服,一个个说了一番恭喜的话退出去。弘旺脊背一软,靠在炕上就不想动了。

弘惠也好不到哪儿去。刚卸下一头珠翠,如今扭扭脖子都是酸疼酸疼的。忍耐着不敢随意叫丫鬟来给自己揉揉,独自坐在椅子上歇了半日,这才有力气抬起手来,自己给自己倒了杯茶。许是渴的厉害,居然一口喝完了。便又倒了一杯,喝了半盏,剩下半盏放在手边晾着。

弘旺瞧见了,挣扎着坐直了,吩咐弘惠:“福晋啊,给爷也倒一杯来。不要烫的,不要凉的,温温的刚好。”

弘惠闻言,伸手想去拿茶壶,手指碰到茶壶了,想起今日轿子里平白受那一箭,又缩回胳膊来,扭头笑对弘旺道:“姑爷,给姑奶奶倒杯茶来。要不热不凉,温温的刚刚好。”说完,双手扶膝坐着,带笑看着弘旺。

弘旺闻言乐了,嘿嘿笑两声,小声说道:“怎么?刚进门,被窝还没到上暖热,就想支使起爷来了?”

弘惠笑着瞥他一眼,悠悠然说道:“我可不敢。哪里是什么支使,不过是使唤罢了。愣着做什么,赶紧的,给我倒茶来。”

弘惠这么说着,弘旺更乐了,多亏这是知根知底,彼此心里没什么隔阂。若换那种盲婚哑嫁的,新婚之夜碰到这样的事,还不当场打起来。动动胳膊,又酸又麻。着实不想动弹。好在年轻人,歇一会儿便能恢复过来。弘旺坐着笑了一会儿,扶着炕站起来,走到弘惠身边,端茶壶照着弘惠杯子里倒了杯水。一面倒还一面不忘笑着说:“福晋今日辛苦,来来来,为夫给你端茶倒水。往后咱家后院儿,可就请福晋多多费心了。你也知道,我这么个大老爷们儿,女人家家的什么事儿,我也不懂是哈。”

弘惠刚还笑着,听弘旺说完,脸色沉了下来。冷哼一声,放下茶杯,自己进了里间,踢掉鞋子,倒头睡了。一面走一面骂:“你丫才是女人家家!”

弘旺“嗛”一声,端过来水杯,自己一口喝完,踢啦着鞋子,蹭到里间,坐到床边,一推弘惠:“往里挪挪,那么大一张床,你一个人就想占五尺啊。”

弘惠“嗯哼”一声,浑身散了架似的不想动。好容易睁开眼,往里挪了挪,顺手扔过来一条被子。弘旺这才褪了鞋子,上床躺平,抓过来被子胡乱往身上一盖。不一会儿,两人便都睡熟了过去。

这一天当真是累坏了。二人一夜无梦酣眠。第二天,宫女、嬷嬷们前来叫门,二人方才苏醒。赶紧收拾收拾,把床弄乱,免不得再使些小伎俩,这才叫宫女们进来。

二人奶娘也一起跟进来,一进门,先对二人福身恭喜。说了一堆吉祥话,弘旺的奶娘便笑着对弘旺说:“主子娘娘吩咐,看四爷、四福晋若是起了,就叫一起到永和宫,待会儿一同去给皇太后请安呢。”

弘旺跟弘惠笑着应了。梳洗已毕,吃了点儿点心垫肚子,二人便趁着天色未曾大亮,带着奶娘、宫人,打着灯笼赶往永和宫。

进了宫门,只有八姐带着两个小丫鬟站在院子里看枝头喜鹊。二人带着人进来行礼问安。八姐扭头,笑道:“猜你们就该来了,特地在院子里迎迎。”

说着,上前挽了弘惠的手,带二人进了后殿暖阁。弘惠连说不敢,几番推脱,八姐依然笑着揽着,一同进屋。娘俩好的跟亲生似的,倒把弘旺撇到身后。弘旺瞥一眼四下侍从,摸摸鼻子,抬腿跟了上去。

冬日清晨,外面冷冽。进了屋子,倒是温暖的很。八姐坐下,看一眼弘旺、弘惠外头还穿着大氅,笑道:“不急,你们先把外头大衣服脱了,咱们说会儿话。你们皇祖母昨夜伺候太上皇,这会儿指不定刚歇下。去早了反倒打扰了。”

二人依言脱了大衣服,一左一右坐到八姐身边。宫女们上了茶点退下。八姐喝了两口,又问弘惠:“早上没怎么吃饭吧?叫人去给你端碗粥来。”

弘惠笑着摆手,“我吃了点儿东西了,不太饿。皇额娘不用忙了。”

八姐笑道:“大冬天的,哪能不吃早膳。等着,一会儿咱们娘仨一起吃。”弘旺在一旁笑道:“敢情您还记得儿子就在旁边呐?儿子还以为,您有了媳妇,就忘了儿子了呢!”

说的众人一番大笑。八姐呵呵拍他一巴掌,叮嘱:“往后你们俩好好过日子。但凡叫我听见谁欺负谁了,一人打你们八十大板。”众人又笑起来。

不一会儿热粥、小菜端上来,八姐领着弘旺、弘惠用罢,撤下去碗碟。打发屋里伺候的人到外头站着,八姐这才小声说道:“今天一大早,太上皇那边传来消息,说太上皇已经神志不清,说话都听不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