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着,八姐慨叹一句:“你们皇阿玛昨天一夜都守着,到了凌晨,才回来睡了一会儿。刚刚又去上朝了。他也是年近半百的人了,再这么熬下去…,唉!”

弘惠作为新媳妇,不好多说,只得在旁劝了两句。倒是弘旺,陪着八姐说了几句。八姐只说担心康熙跟四爷身体,别的一概不提。

接连几日,弘惠忙着在皇宫各个宫院拜山头,康熙的病情却稳定下来。然而,情形更加不容乐观。众人私底下商量,康熙已经油尽灯枯,大概就是这几日光景了。

消息传出去,各方都在做打算。就连弘昼的婚事,也悄悄地停了下来。

年秋月看康熙身体确实无奈,除了命太医们精心治疗,别无他法。只有整日里带着后宫嫔妃诵经念佛,祈祷康熙多活几日,好多看顾她们这些后妃一时。

至于皇太后乌雅氏,则是每日里奔波在乾清宫与慈宁宫之间,没过几日,也累病了。如此一来,八姐带着公主、儿媳们守在慈宁宫伺候乌雅氏,四爷领着儿子、弟弟们在乾清宫照顾康熙。每日里忙个不停。别说弘旺跟弘惠新婚夫妻鲜有照面,就连八姐跟四爷,也有半个月不曾说上一句话了。

倒是弘旺因为常常跟着四爷伺候康熙,父子俩交流比前几年多了。而弘惠,则面临着婆婆摆出来的一道难题。

八姐坐在佛堂里,一面念着清心经,一面敲木鱼。旁边弘惠坐立不安,看着一炷香即将燃尽,终于还是开口问道:“八叔,您——您这辈子跟皇阿玛感情不是很好吗?怎么——怎么还要跟他斗啊?”

八姐头也不回,冷笑:“好?让你给弘旺压,压完给他生孩儿,你跟弘旺的感情也能这么好。”

弘惠默然,半晌方说:“那——您就不怕我跟他说?”

八姐扭头笑了,慢悠悠说道:“儿媳妇啊,你要是想跟你八婶娘学,一辈子因为男人的事憋屈。现在就可以去养心殿找你皇阿玛告密了。”

弘惠迟疑,低头不答。八姐叹气,软语劝道:“你呀,知道你们爷俩儿感情好,我也没让你做什么。不就是给他下点儿巴豆,让他虚弱虚弱么。再说了,此事若是成了,自然少不了你的好处。若是不成,咱们娘几个一块儿遭罪。还有我陪着你呢!”

弘惠低头问道:“您果然还是忘不了上辈子遭的那些罪吗?”

八姐扭头,去看菩萨。佛祖庄严,金光在昏黄的光下,依旧那么熠熠生辉。

良久,八姐才回答:“惠儿你错了。如果可能,我不希望还记住上辈子的事。我宁愿我就是乌拉那拉氏,平平安安地跟着四哥过完这一辈子。看着他把国家建设的清明富强。可是,谁叫我偏偏记得呢?有太上皇在,我能暗中保住八贝勒府。等过些年月,太上皇没了,我一个人,能有多大力量,护住那么多人的性命?这么做,是我所能想到最好的法子。”

弘惠陪着叹息,劝道:“那——您是准备学武则天,逼宫摄政了?”

95康熙驾崩

第九十五章康熙驾崩

八姐淡淡看了弘惠一眼,扭头望着佛像幽幽说道:“我累了。这么多年,我是看开了。老四没有十三,能过的很好。可是,我若没了老四这个对头,那么,人生还有什么追求。我之所以决定动手,不过是觉得,身为皇帝,权利不能太大了。任何权利,一旦失去制约,必将滥用。太上皇这个位置——不能或缺。”

弘惠张口结舌半日,这才支吾问道:“您是想——让皇阿玛做太上皇?”

八姐不置可否,反而说道:“我不逼你,只是希望你想一想孝敬宪皇后。想想自从你去之后,她一个人过的那许多年日子。你慢慢想,想好之后,再来找我。”

弘惠点头,站起来躬身行礼,慢慢退出去。退到门口,这才转身,抬脚迈出门槛,出了门穿过院子,到了门口上了轿子。等轿子走出老远,一阵清风吹来,弘惠这才觉得如同刚从水捞出来一半,浑身里衣汗湿透了。

等到轿子进了阿哥所,宫女们上前打开帘子,搀扶弘惠出来,弘惠才安定心神,端着一副高贵祥和的模样走回屋子里,一面走,一面笑问:“四爷可回来了?”

门帘一挑,弘旺自屋里出来,笑对说道:“刚回来,衣服还没换呢,听见福晋来了,就赶紧出来迎接了。”

弘惠笑着说声不敢当,伸手做个请,弘旺谦逊,与弘惠并肩入内。宫女们伺候着二人换了衣服,捧了茶,打发众人下去,弘惠这才收了脸上笑意,冷声说道:“你跟谁学的这幅做派,这么着对我,不怕传了出去,叫人说我拿大,欺负你堂堂皇子吗?”

弘旺笑语:“皇额娘都不计较了,你还争经什么?再说,我自幼养在王府,当日里阿玛怎么对额娘,看的一清二楚。耳濡目染之下,还用学吗?”

弘惠撇嘴,当年八叔对八婶,确实跟如今弘旺差不多。只不过,弘旺如今只是面上差不多罢了。正想时,就听弘旺说道:“纵然只是面上罢了,总比当年四大娘过的日子强啊。福晋,您就满意了吧。”

弘惠看弘旺一眼,低头喝杯茶,说道:“皇额娘今日——叫我去念佛了。”

弘旺笑说:“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福晋的意思,就是我的意思。咱们夫妻俩,总要荣辱与共的。”

弘惠沉默半晌,说道:“罢了,额娘当年的日子,我不想过。若是可能,哪怕日后青灯古佛,也比那般强颜欢笑好上太多。”

弘旺瞧她一眼,沉默良久。看手边茶凉了,方才不怎么有诚意地安抚道:“想开些吧。当年我亲娘那日子,比你娘亲差了不知多少。虽说生了我,可说到头不过是替别人生的。平日里行为稍有张狂,便是一通训教。如此日子,倒不如一个人,过的清净自在。”

弘惠扭头看他一眼,冷笑:“那倒是。别看你府里就你一个男孩儿,日子怕也少不了担忧。若是八婶一旦有孕,给你添个弟弟。那你的地位,便骤然下降了。得了,不说这些废话了。我在这儿也不方便出去,你什么时候有空,找两粒巴豆来。”

弘旺听了这话,便知弘惠同意了。正色点头,说道:“这你放心,交给我就是。左右不急,皇爷爷那里——怕是要等几日。咱们方可成事呢。”

弘惠忍不住嘲讽两句:“等过几日没了太上皇,又推了一位太上皇上去,你们爷俩儿,可真是让国不可一日无太上皇啊。”

弘旺大有遇到知音之感,只管真诚点头,说道:“那可不?有了太上皇的怀抱,当皇帝的才是块宝么。”

弘惠忍了忍,终究还是忍耐不住,噗嗤一声笑了出来。一手捂着帕子,一手指着弘旺,笑道:“得了吧。你放心,别的不说,对八叔他们,皇阿玛就算当了太上皇,也不会轻易动手。只要他们安分些,就成了。”

弘旺呵呵笑笑,回答:“我自然是放心的。可惜,一着被蛇咬三年怕井绳,皇额娘不放心,我有什么法子?”

弘惠不说话了。任谁被那样对待之后,能心中毫无怨恨,给人家生了孩子,还愿意一心在人家背后默默无闻地支持,做个贤内助,弘惠都觉得那人绝对不是人,是佛祖,是圣母,是白莲花。八叔能熬到现在才决定动手,其中隐忍心酸,绝非常人能体会。或许,只有真正的乌拉那拉氏,才有可能体味一二吧。

弘旺与弘惠在这一事上达成一致,管关起门来,二人少不了你讽刺我一句你爹怎么怎么样,我说你一句你阿玛如何如何。出了门,则是夫妻和睦、举案齐眉,称得上新一辈夫妻中的典范。饶是康熙重病,得知孙子、孙媳关系好,也能宽慰一二。愿意无他,如今弘旺是四爷膝下实际上的嫡长子,弘旺家和万事兴,娶了个贤德的媳妇,朝廷也能沾光。

这日,天气晴朗,四爷来乾清宫探望康熙,看到康熙精神尚可,心中高兴,便坐在一旁,与康熙说些闲话,讲讲如今朝政。

对四爷明里暗里那些创举,康熙不置可否。说到底,大清朝是自己的,但也是爱新觉罗家的,若是能在老四手里发扬光大,康熙自觉,死后也不算愧对列祖列宗。过了一会儿,康熙看看外头阳光灿烂,便对四爷说道:“扶朕去外头坐坐。终日在屋里,没病也要憋出病了。”

四爷得令,赶紧张罗底下人搬龙椅,摆靠枕。不多时,摆放停当,康熙左手扶着四爷,右手扶着大太监三毛子。三毛子也老了,伺候康熙有三十多年,眼看着头发将要白完,康熙舍不得他出宫后孤独过日子,便留在身边,平日里端茶倒水做些轻活儿,没外人之时,便留在身边说说话。三毛子熟知康熙习惯,伺候起来,倒也不是太难。

等康熙蹒跚着坐好,抬眼皮看看三毛子,点头说道:“到院子门口守着,朕与皇上好好说说话。”

三毛子答应一声,弓着腰离开,顺手带走了院子里众人。出了院门,大开着两扇大门,三毛子带着众人守在外面伺候。过了不少时候,听见里面叫唤,三毛子这才重新带着人进去。就见康熙依旧坐在椅子上,满脸祥和晒着太阳。四爷则跪在一旁。看众人来,四爷急忙小声说道:“去传午膳,太上皇想吃冬笋炖老鸭。”

康熙也跟着点头,慢悠悠说道:“跟他们说,炖的烂一点儿。朕岁数大了,牙口不好,喜爱软烂的吃食。”

这一顿,康熙一反素日简朴常态,一口气点了三十多道菜,敞开肚子大吃一顿。吃不完的,则是分别送给众位皇子、皇女们,从老大直亲王胤禔,到老二十四,从最大的三公主,到底下最小的九公主,每个都能尝那么两口。几位公主都是各自一道菜,儿子太多分不均,康熙则命好几个人一道菜。老大跟理郡王府分,老四跟老五、老七分,不一而足。至于四爷,本以为自己是皇帝,怎么着也能独霸一盘。哪知道康熙一挥手,“皇上吃剩了,就给老八分点儿吧。想当年,你们兄弟还小的时候,就数你俩最好了。至于老十三吃剩的,就给十四他几个孩子吧。”

这么着说完,不用四爷带着兄弟侄子们谢恩,康熙就摸着肚子,扶着三毛子晃晃悠悠回里屋去了。

四爷心里再嘀咕,也不至于眼皮子浅到跟老八争一盘菜,答应下来,随意挑了一筷子,便让人送到八爷府上。老八见了宫里来的钦差,做出一副诚惶诚恐模样,谢了恩,开了食盒一看,眼泪就落了下来。抓起筷子,就着凉菜一面吃,一面哭:“多想皇阿玛,多谢皇上四哥!”不知道内情的,还以为这位爷家里日子不好过,多少年没吃肉了呢。

就在众皇子皇女们接到宫里赐食,商量着一起去谢恩的时候,宫里传出云板,紧接着哭声震天:“太上皇驾崩了——”

是日傍晚,康熙病逝于紫禁城乾清宫。

皇帝他爹没了,举国哀痛。四爷哭了一天,到了半夜,依旧守在灵柩旁,不肯离开。众大臣劝了又劝,始终不能劝动半分。就连直亲王仗着自己是大哥,要四弟回去歇歇,都给驳了回来。

此时八姐不宜出面,倒是太上皇后年秋月与皇太后乌雅氏一同命人传话,要四爷去休息休息。年秋月说话不过是面上情,青年丧父,正是悲痛之时,哪有什么心思管别人死活。至于乌雅氏,则完完全全为了儿子。如今膝下只有这一个孩子了,若是四爷再有什么好歹,乌雅氏晚年便没什么奔头了。

长辈们说完了,弘时以哥哥身份,也带着弟弟妹妹们来劝。四爷抬头,望望几个孩子们,点头说道:“都回去吧,朕略坐坐,再陪陪太上皇。”

众人看劝不过,不敢擅自回去,只有陪着四爷守灵。期间,四爷粒米未进,只喝了一杯水。哪知到了三更时分,便坐不住了。

96几粒巴豆

第九十六章几粒巴豆

也是四爷倒霉,康熙赐吃的东西里头偏生有一样是火腿扣芦荟。四爷不喜肉,便挑了两块芦荟来尝。芦荟本就有泻下之功用,再加上弘惠暗中在茶水里放了巴豆,两种食物加在一起,纵然量少,架不住四爷一天吃喝几口水。没有五谷杂粮暖腹,便是大罗神仙,也经不住这么腹水下行。天晚一冷,四爷便接连泻了几次。到第二天凌晨,便两股战战,双目通红,精神萎靡,不能理事了。

皇帝不能理事,这个时候,偏偏不能让王爷们代理。别无他因,只为康熙年间夺嫡烽烟犹在眼前,如今几个年轻的兄弟同样虎视眈眈,一刻也不得叫人清闲。眼下太上皇刚崩,便有王爷出面总理全局,不是叫满朝文武以为皇帝无能,要改换兄弟主事吗?

四爷精神萎靡,却不糊涂,命人叫来几个儿子,眯着眼睛仔细看看,一指弘旺,吩咐道:“为父不能起身,外面的事,你带着兄弟们办吧。有什么不懂的,只管来问朕。记住,你是嫡皇子,纵使那些王爷们按辈分是你叔伯,在大事跟前,也该拿出你当代皇子的气度来。”

他这么说完,弘旺迟疑一刻,推辞道:“皇阿玛,儿臣虽为嫡出,但前头尚有兄长,如此大事,由儿子领头,似乎不妥。还请皇阿玛三思。”

四爷看弘时一眼,闭目说道:“去吧,照朕吩咐的,要兄弟和睦。拿出你嫡皇子的气度来。”

弘旺听他这么说,不敢就此应了,接连退让几次,说的四爷急了,发狠:“朕的儿子,遇事怎么能这么怂?出去办事去。灵堂无主,你是等着让举国上下看笑话吗?”

弘旺这才诺诺应下,带着几个兄弟们告退,出门换好素服,直奔康熙停灵之处。

等兄弟几个走了,屏风后转出一袭素衣。八姐端着一碗热汤,上前柔声劝道:“皇上,喝点东西吧。您不吃不喝两天,就是铁打的人也受不住。皇上不为别的,念在老太后如今正是悲痛之时,也该多吃些才是。”

说起太后,四爷便想起老爷子后宫里还有一个老娘,一个小娘,如今康熙去了,按照祖宗规矩,这两位都算得上是正经太后。想起来,又是一阵心烦。乌雅氏伺候着就伺候着吧,这个年秋月可要如何供着,才能最合适?

八姐自然也想过此事,一面拿着勺子喂四爷吃饭,一面小心翼翼说道:“年太后因为太上皇驾崩,一直十分悲痛。太医们传话来说,年太后这回病的不轻。今天一早我带着妃子们去看她,她还躺在病榻上说,等病好了,就到畅春园去,给太上皇抄经礼佛呢。”

四爷听了,问道:“既然是后宫之事,自然由你处理便可。太后那里如何了?”

八姐见问,叹口气说道:“太后那里——我看着还好。只是今日命太医问诊,也有些虚。到底太后跟了太上皇这么多年,感情非比寻常。一时心情悲痛,难以承受。好在还有咱们这些晚辈要她老人家照看。过些日子,天暖和了,她老人家身体好些,我就想着护送她到畅春园休养。两宫太后也好作伴。免得咱们这些做小辈儿的有什么地方疏忽,一时不查,慢待了两宫太后。”几句话,带着浓浓孝顺,轻轻松松便把两位婆婆远远打发了。

四爷点头,“合该如此。”老太太没事儿就知道碍手碍脚,趁着有休养之名,赶紧打发了。尤其是年秋月,年轻貌美、寡妇失业的,虽说无人敢觊觎美色,到底后宫还有几个年轻男子,万一传出去什么不好的,皇家脸面无光。还是跟老太后住在一起,落的名声好听。

说完了话,四爷一碗热汤也喝完了。有了些许力气,便撑着跟八姐说话:“咱们年纪也大了,有些事,琐事太多,忙不过来,就叫几个媳妇来帮忙。尤其是四媳妇,跟蒙古有亲戚,抬旗年数也不算少,跟八旗命妇也说得上话。叫她在你身边帮衬,也跟着学学。”

八姐搁下碗来,双手交握放在膝盖上,想了想,点头说道:“皇上说的是。还有三媳妇,出身大家,有她出面帮衬,我肩上能少不少事来。”

四爷听了冷笑,“不是说三媳妇有了身孕?这个时候,就不必多叫她出门了。仔细身子要紧。”

八姐“嗯”了一声,又说请了几个弟妹帮衬,四爷答应了,只说十三福晋兆佳氏办事利落。八姐应下,看四爷精神愈发不济,不好多话,安静坐在一旁,低头不语。倒是四爷闭眼休息一刻,睁眼看八姐还坐在身边,便劝她:“朕这里没什么事,你还是回去歇歇吧。早晚哭灵,来回奔波,也够累人的。”

八姐抬头看一眼四爷眼下青黑,慢慢点头,说道:“那好,我先回去。过一会儿,再来看你。”

说完,给四爷掖掖被角,看四爷重新闭眼,这才抽身出去。到外面,坐上轿子,一面走,一面下懿旨:“告诉十三福晋,请她多忙些。叫四福晋这几日五更来见我。三福晋身子重,好好休息要紧。高红丽若是没事,想来就来吧。五福晋是新媳妇,多跟着她四嫂行事。”林林总总说了一大堆,永和宫也到了。

八姐扶着宫女的手下了轿子,抬头看见永和宫三个字,蓝底金字牌匾,在冬日暖阳下熠熠发光。一旁满文,同样镀金,显得明亮大气。想前几年四爷刚登基时,曾有人提议自己搬到到坤宁宫。可惜那时候刚生了四公主弘晶,不宜挪动。之后不久,一年十二个月,有十来个月都是住在圆明园,挪宫之事,也便不了了之。现在想想,怕是自己这位皇后,一日坤宁宫不住,便要搬进慈宁宫了。

刚想着日后搬进了慈宁宫,俯瞰众后妃,八姐后背一寒,不知为何,想起今日见到四爷,那两眼下的乌青。正要迈步进宫院,脚下就是一顿。为君者不易,怪不得康熙爷跟乌雅氏都活了六十多岁,偏偏老四那个天杀的五十九便死了。没日没夜地忙活,不早死才怪!

八姐一面腹诽这位史上罕见过劳死的皇帝,一面心神不宁地进了宫院。到了晚间哭灵时候,八姐换了一身素服,带着弟妹、儿媳妇们到乾清宫正殿,去给康熙哭灵。敢进大门,就听见一阵悲痛之声。八姐皱眉,身后弘惠上前搀扶,小声说道:“是直亲王福晋。早早就来了。说是要给太上皇守灵。”

八姐冷哼一声没说话。这个大嫂,真是岁数大,活糊涂了。什么守灵不守灵的,如今承嗣者是老四一家,你一个外边守着的儿媳妇,纵然是大嫂,也该靠后站。赶在皇后跟前率先哭灵,给谁难堪呢?

就是显孝顺,也没这么做的。

按捺住性子,八姐扶着弘惠跟弘昼福晋进了门。如今弘时媳妇富察氏在养胎,高红丽有心顶替,上前给康熙尽孝,奈何八旗入关已久,如今侧福晋着实跟妾差不多,没什么面子。只得靠边站。至于弘昼福晋吴扎库氏,因为年纪小,又得弘昼嘱咐,万事只以嫂子们为马首是瞻。因此,此刻能在八姐身边显眼的,长一辈是十三福晋兆佳氏,小一辈媳妇,便是弘惠。

弘惠听见里头大大娘哭的天崩地裂,心中也是不舒服。怎么着八叔如今才是皇玛法儿媳妇里面第一位,哪个不长眼的凑上去显摆?等会儿叫你好看。想着想着,就觉八姐的手指从袖子里伸出来,不轻不重地掐了一下。弘惠打一个激灵,就听八姐说道:“没事儿别掺和长一辈儿的事儿。你只管做好这个四嫂就成。”说完,拉着弘惠妯娌,一面往台阶上上,一面哭了出来,“皇阿玛——,我滴那个皇阿玛,啊啊啊——”

八姐一哭,兆佳氏领着底下命妇也跟着哭了出来。康熙朝众公主紧跟其后,领着雍正的亲生的四位公主,连带八爷家被雍正抢走,封了公主的大格格,带着其余宗室格格们,一个个抽出帕子,呜呜咽咽,悲痛不已。这其中,自然少不了年秋月之女畅春园公主,以及雍正的四公主弘晶。可怜两个小豆丁,不过垂髫之年,懵懂年纪,寒冬腊月的,也要跟着大人受这份罪。

大福晋正在殿内,对着康熙灵柩兀自伤心,听到外头哭声震天,一面落泪,一面退到一旁。八姐进来,偷偷瞥一眼。看见大福晋正躬身跪在角落里,一身麻衣哭成了泪人,身后跟着直亲王府的众位格格、少福晋,心念一动,也不多言,领着众人依次跪在灵柩旁、白帷后,各自找到自己蒲团,跪好了便接着哭了起来。

太上皇丧事,自然比照国君礼制。四爷为彰显仁孝,更是大肆铺张。好容易过了七七,康熙灵柩运到城郊,准备与仁孝皇后一同入葬。丧事暂告一段落。四爷刚撑着病体,坐辇回宫。还未松口气,就听见畅春园急报:“皇太后病了。”

四爷无奈,只得带着八姐、皇子们到畅春园探望。到跟前一看,果然,乌雅氏已经是油尽灯枯时候,看见四爷来了,一把攥住四爷的手,只顾哭,再也说不出一句话来了。

乌雅氏如今只剩这么一个儿子,皇帝都爱好名声,纵然四爷再尊贵,也得侍疾在旁。偏偏在政事上,四爷最爱事必躬亲,舍不得让人分担。加上之前被弘惠偷偷下了泻药,下走了几分元气,身子还没休息过来。如此几日,劳累不堪。好在乌雅氏病重,熬了没几日,便撒手人寰。噩耗传到圆明园勤政殿,别人倒还罢了,四爷则是头一懵,晕了过去。众大臣不敢怠慢,十三爷更是连声喊太医,自己则顾不得君臣礼仪,挽着袖子上前,就去掐四爷人中。那力度,跟当年十三爷徒手打熊瞎子似的。八爷在一旁看着,忍不住偷偷直乐。

97雍正退位

第九十七章雍正退位

皇太后崩,又是一场举国治丧。这一回,四爷没能硬撑下来,而是一病不起,严重时候,连看折子的力气都没有了。

雪上加霜的是,十三爷没过几日也犯了腿疾。强撑着坐在坐辇上来回奔波。可惜这回病的厉害,没过几日,便忍受不住,卧床不起。

四爷无奈,只得叫来几个儿子,逐一分派事务,免得叫其他兄弟们抢了先,学了老祖宗规矩,搞个兄终弟及,那就麻烦了。

弘时回到府里,富察氏在屋里养胎,不常出来。如今高红丽暂管内宅事务。听见弘时回来,急忙带着人来见。弘时一见红丽,也不说话,只是摇头。红丽奇怪了,低头想了想,问道:“可是出了什么大变故?”

弘时摇头,慢慢说了句:“时也,命也。天灾**,该来的,总是要来的。”

高红丽总算发现什么地方不对了。低头想了想,问道:“怎么回事?难道,皇阿玛不是病了?”

弘时冷笑,“病了?他老人家最近身体是累了。却也不至于这么差。得了,我也不说了。你好好准备准备,又是国丧。看上头意思,到时候皇太后灵柩是要跟太上皇一同入葬。少不得命妇们忙碌。富察氏顾不上,府里也就你还能主事了。”说完,弘时自顾自换了衣服,躺床上歇着去了。

高红丽问不出所以然来,自己回到自己院子里,处理完府里琐事,看天色不早,也早早歇下。只是到了半夜还未入睡。看看外面天色,似乎月亮升起。如今正是月底,月亮升的晚,到了凌晨,还有一弯淡淡地挂在天边。红丽披衣坐起,摸摸底下火炕,温温的还残留着热气。心里叹道:“不知哪个烧炕的丫头,又偷懒睡觉去了。”

想着想着,无心睡眠,干脆穿了厚衣服,推门出来。门响动惊醒守夜丫鬟,急忙点了灯笼出来寻,问道:“主子,如今还没出寒九天,这么冷,天还没亮,您这是要去哪儿啊?”

高红丽笑道:“瞧把你们吓的。我就是因为皇太后去了,心里难受,睡不着出来走走。你们若是不放心,便陪我在院子里转转吧。”

丫鬟答应下来,就要跟出来。高红丽摆手,“傻丫头,赶紧回去添件衣裳,也不怕等会儿冻着了。”

两个丫鬟急忙转身,穿了棉袄出来,陪着高红丽在廊下慢慢走着。高红丽一面走,一面琢磨:如今宫中,莫不是还有别的事情?

还没等她想明白,就听门外有人叫门。一个丫鬟快步走到门边,就听守门嬷嬷问道:“谁呀?”

那人一开口,红丽就听出来,原来是弘时身边小太监,来问高侧福晋睡了没。说若是还没歇下,三爷有事请她过去商量。

高红丽冷笑,对小丫鬟说道:“家规说,妇人夜半不可出二门。我在这里备好热茶,恭候三爷。”

丫鬟传了话过去,就听小太监应声,踢踏着脚走了。

高红丽抬头看一眼乌兰乌兰的天,转身带着丫鬟们回到屋里。没一会儿,院门大开,弘时带着小太监进来。到了屋里,丫鬟们伺候着去了大氅,弘时刚坐下,高红丽的热茶就烹好了。弘时端起来喝一口,打发众人下去,手指扣着火炉边儿说道:“后宫不太平,怕是当年皇爷爷被逼当太上皇的事,要重演了。”

高红丽低头看炉膛中火,没说话。弘时抿抿嘴,问道:“话说,当年你怎么想着当太上皇?你就算不退位,也没人敢逼着你退吧?”

高红丽听了这话,才算开了口:“你真当我给权势迷了眼,不知道国家为重。那时候,一个八十岁的老皇帝,身体再好,随时也能咽气。更何况天下看似太平,实则暗藏危机。若不趁早定下嗣皇帝,万一我一蹬腿儿没了,身后事办好办不好险不说,撇下偌大一个国家,一朝皇帝一朝臣。不止说臣子要变,皇帝面对老臣,就不棘手?若老臣不服发难,让继任的新手怎么办?”

弘时呵呵笑了,“好个冠冕堂皇的理由。你还真知道为社稷着想。哄谁呢?都退位了还把持朝政,说什么办小事有小十五,大事还是你来办。你也好意思!”

说的红丽脸上一阵青白。憋气憋了半日,忍不住讽刺:“你也别说我。有本事,推了太上皇上位,你自己去跟十五学啊!没本事,就别在我跟前得瑟。”说完,摔了火钳,自己挑帘子,到里屋睡去了。

弘时摸摸下巴,冷哼:“宫里那两位正斗法呢,我去凑什么热闹。”

弘时说的是实话,如今八姐正坐在四爷床前,柔柔地看着他,嘴里说着担心的话,“皇上可要早日好起来。大清国将来如何走,还要靠您指引呢!平日不觉得,这两日您病了,整个后宫都觉得天要塌了。您一定要好起来才是。”

说着说着,眼泪就滴了下来。

四爷给她哭的难受,开口安慰道:“你不必担心,朕的身体,朕心里清楚。现下,还没有到那地步。纵然真到那一步,朕也提早做了防范。你只管好好的,就成了。”

八姐伸手抹了把泪,点头说道:“皇上放心,无论如何,我都紧随皇上左右。几个孩子都长大了。就连弘晶,有兄嫂们照顾,我也不担心。若是皇上有个三长两短,我也跟着去了。反正撇下我一个人,活着也没什么意思。”

她这么一说,四爷反倒怒了。“这叫什么话,你是皇后,将来就是朕去了,哪个敢慢待于你?再说,朕不过是进来父母皆崩,伤心过度。这才有些不好。过些日子,自然痊愈。可不许再说什么不吉利的话了。”

八姐含泪点头,跟四爷又说些互相宽慰的话。看四爷精神不济,这才扶他睡下,踮着脚尖出门去了。

接连几日,四爷皆是有气无力的样子。军机大臣们联袂来见,也是如此。等过了乌雅氏太后丧期,四爷身体愈发虚弱无力,精神也时常恍惚,有时候正与大臣们商议政事,都能睡着了。如此一来,不说众人如何担忧,单是四爷自己,也不免害怕起来。

四爷趁无人之时,逼问太医。太医院院正支吾半天,这才说道:“万岁爷劳累过度,日后万万不可再过操劳,只能静养。否则,纵是华佗再世,也是无法。”说完,一个劲儿地诚惶诚恐。

四爷琢磨半日,幽幽叹了口气,摆手道:“退下吧。”

看太医躬身出门,四爷对着窗外仔细看了半日,终究还是吩咐道:“宣三阿哥、四阿哥、五阿哥、六阿哥来。另外,把鄂尔泰、张廷玉、马奇几个给朕叫过来。怡亲王几位爷,都一起请了吧。”

大太监来福听了,知道四爷有大事要说,不敢耽搁,急忙出门,叫来几个平日里有脸面的太监分别去传旨。

几位皇子本就在宫里请安,听闻召唤,急忙换了衣服过来。鄂尔泰几个军机大臣离的也不算远,此时急忙赶来。允禄几人来的还算快,唯独怡亲王十三爷,因为腿脚不便,四爷特旨许他坐辇来朝,反倒是最后一个来。

八姐坐在永和宫内,一针一针绣荷包。弘惠陪着坐在身边,一双手握在一起,弘春则是里里外外忙着,一会儿送来茶点,一会儿又来换熏香。没事儿就琢磨给永和宫的窗纱换换。春天来了,弄些个翠绿色的,既不会坏了守孝规矩,又显得院子里春意盎然。宫女们想要接替,弘春笑着摆手:“做公主的,给皇后宫里干点儿活就不得了?那寻常百姓家姑奶奶回娘家,还洗衣做饭呢。”

弘惠笑笑,说道:“能得固伦公主亲自摆设,皇后娘娘怕是天底下独一份儿了。”

八姐听见这姑嫂两个互相调侃,抬头看看窗外,问道:“皇上那里可吃午饭了?”

门外当即走进来一个不起眼的小太监,躬身说道:“回主子娘娘,万岁爷那边今日传话,说要等一会儿才吃。这会子,满屋子的王大臣,还有几位皇子,正商量大事呢。”

八姐眯眯眼,“王大臣们商议政事就算了。三阿哥、四阿哥开始听政,旁听也罢了。五阿哥、六阿哥怎么也在旁边了?”

小太监摇头,“回主子娘娘的话,奴才并不清楚。不过,奴才之前送御膳过去的时候,路上碰见太医院院正,还有几位常去养心殿的太医大人们。”

八姐跟弘惠对视一眼,不无担忧道:“莫非皇上的病,又有了反复不成?唉,可真让人担忧啊。”

弘惠听了牙酸,暗道:若不是您,皇阿玛能成日里有气无力?脸上却不得不陪着做出一副忧心模样:“是啊,也不知道太医院什么时候能拿出好的法子。”

对亲娘跟嫂子暗地里摆置亲爹那些勾当,弘春不是十分清楚,但也并非什么都看不出来。想想当年自家皇阿玛是怎么将皇爷爷顶上太上皇之位的,弘春心里便有了谱。按理,亲爹当皇帝,她就是尊贵的皇女,怎么也比兄弟当皇帝更好些。只是,如今她一个出嫁了的闺女,管不着娘家的事,更何况,亲娘当了皇太后,对自己只有好处。想一想,万一夜长梦多,其他妃子生的兄弟当了皇帝,那时候自己这个异母公主,哪里有皇帝同母姊妹日子过的舒畅。更何况,弘春怎么瞧着,都觉亲娘对亲爹手段,有些撒气嫌疑。父母之间怎么折腾是他们的事,弘春管不着,也不乐意管。只要别闹大了收不了场,自己还是公主,那就得了。

站在窗外廊下,想着想着,弘春自己笑了。放下剪刀,拿起窗纱比了比,点头道:“这个颜色还不错。”

话音未落,就见永和宫管事太监飞奔来,进了殿内,对八姐磕头:“主子娘娘,万岁爷下诏退位了。”

八姐腾的站起来,又嗷的一声坐下去。弘春、弘惠急忙凑过去看。原来,是绣花针扎着指头了。

98两地相思

第九十八章两地相思

好在宫里娘娘们用的绣花针大多比不上农妇们纳鞋底用的大针,不过微微刺破了层皮,没怎么流血。弘春拿了条干净帕子微微暗了一会儿,便跟没事儿似的。弘惠看看,亲自端来一杯茶,递到八姐手里,带着几分担忧说道:“皇额娘小心,这针虽小,却也利的很。”

八姐经此一事,也冷静下来,点头嘱咐媳妇、闺女坐下,抬头问报信小太监:“这话怎么说?太上皇刚去。国家正是需要万岁爷打起精神的时候,怎么就传出这样的事来?”

小太监低头不语。这种问话,别指望他能回答出来。别说不知道原因,就算知道,也绝不能说出来。至于弘惠跟弘春,则是暗暗嘀咕:您老人家一手策划出来的,居然还嫌皇阿玛退的慢!这多亏是退了,若是没退,指不定您想什么法子折磨呢。像之前一拉拉个四五天,那还是好的啦!若是皇阿玛不按这位皇后娘娘定下的话本走,说不定,皇后娘娘一高兴,直接给人弄个偏瘫、半身不遂之类的,直挺挺躺倒在龙床上,眼睁睁看着新君即位,没半分打岔能力呢!

弘惠、弘春在旁胡思乱想,八姐则是半怀失落。这就退了?没半分犹豫?那个工作狂老四,居然丝毫不留恋那把椅子。须知道,之前一直有太上皇在上压着,做事不能大展拳脚。好容易舒坦了,怎么就退了?他这么一退不要紧,少了个皇帝斗法,日后自己的人生,岂不是少了不少乐趣?

若是四爷听到八姐如此心声,说不定会咆哮一句:逼朕退位,又嫌朕退位晚,这到底是要闹哪样啊?朕真的做不到啊!啊!啊!啊!

当然,此时四爷是听不到这些话的。之前众人眼中,一直兢兢业业、事必躬亲的劳模皇帝,此刻再也没了往日积极工作的力量,说完退位,并将皇位传于皇四子弘旺之后,好像被抽干了力气,冲十三爷摆手道:“带着他们下去吧。往后,你们尽心辅佐弘旺,就与素来辅佐朕一样。旺儿还小,年轻人做事难免冲动,但本性、才干还是不错的。你们这些老臣要好生尽力。莫让朕失望。”

众王公大臣莫不诺诺应是。唯独弘旺再三推辞,说自己年轻,皇父正值壮年,哪里就有退位一说。再三恳请四爷留在一线岗位。

奈何四爷心意已决,纵然不绝,连着拉了几天肚子,也撑不住了。颓然摆手,说道:“都去吧。让朕安静一会儿。”

众人无奈,只得一一退去。最小的皇子弘瞻也懵懵懂懂跟着兄长们离开,四爷看着昔日的婴儿,如今一个个长大,心中欣慰与失落并存。自己一天天老去,孩子们却一天天大了起来。想当年,皇父对二哥,是不是也是如此感怀?

这边众臣出了养心门,十三爷以总理王大臣领着众人问弘旺:“不知四爷可有什么指示?”

弘旺一愣,随即明白过来,不敢受十三爷礼,急忙微微侧身,拱手还礼道:“十三叔,侄儿不敢当。此事既然是皇父严旨,弘旺只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皇父托十三叔教导弘旺。还请十三叔请示皇父,才好再说。”

十三爷点头,与弘旺谦虚几句,这才领着众大臣回去商议四爷退位,弘旺登基事宜。国家要换领导人了,怎么着也得郑重一些,顺便还要为四爷退位想个好理由。怎么着都要退居二线了,当然要给天下一个好的落幕才是。否则,叫老百姓误以为这一位太上皇跟之前那位康熙爷一样,是被儿子赶着下野的,多不好看!

可惜,十三爷只顾盯着弘旺,却忘了弘旺他娘。那位素来温柔亲和的皇后娘娘,如今正挽着袖子,领着闺女、媳妇,准备粉刷后宫,给儿子弄个焕然一新、集工作、生活、休闲多种功用为一体的紫禁城呢!

四爷独自一个人,一直躺到晚上,才迎来了本该早早到来的人。因为康熙与乌雅氏守孝,八姐一身半新不旧的素衣,一根银簪,挽着乌黑的头发,脸上未施粉,一双眼睛躲在灯影下,看不清楚。就那么安安静静站在龙床前。

四爷睡了半下午,这会儿精神正好,看见八姐来了,依旧十分敬重,笑着拍拍身边褥子,说道:“皇后来了,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