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依点头同意,将成本单收起,静候灾后福利信息。没过几日,朝廷诏令下达,减免遭灾租户三个月的房租,下等房减一半,中等房减四成,上等房减三居。照着张仲微一家先前租的两间房,通共三个月算下来,不但没赔,反倒赚了一笔,林依拨着算盘,喜出望外:“咱们竟是因祸得福了。”

青苗也很兴奋,但却担心他们先前租的那种套房,不方便开脚店,道:“虽是减免房租,但仅限于朝廷出租的房,咱们若想租私人的,却是不行。”

林依想了想,道:“朝廷出租的套房,有明有暗,客厅用来开店,里间住人,倒是不错,只是地方小了些,摆不开桌椅。”

张仲微道:“若只是地方小,倒也不难,咱们租一套一明两暗的,把一里间和客厅打通,那样地方就宽敞了。”

第一百四十二章 林依搬家

林依笑赞:“这主意不错,还是你头脑灵活。”

张仲微很高兴马上就能搬离亲戚家,第二日便向翰林院告了半日假,直奔楼店务,问那“店宅务专知官”,东京城现有那些房屋,是减免租金出租的。“店宅务专知官”仔细查看过张仲微带来的原有房屋租赁契约,拿出一本厚薄子,搁到桌上,道:“这里面圈了红圈的,便是了,你自己看罢。”

张仲微站在桌前,一页页仔细看过,几乎各处都有减免租金的房屋出租,但并不是每处都有上等套房,他一直翻到最后几页,才选定了一处,既有三间的套房,也有下等房。他对此处十分满意,指与“店宅务专知官”一看,道:“我想租在这里,不知还有无空房。”

“店宅务专知官”晓得张仲微是位翰林编修,笑道:“你倒是会挑,这间上等房再过去两间,就是王翰林家,后面下等房里,还住着欧阳府尹。”

张仲微惊讶道:“前几年去拜访欧阳府尹时,他还租着小院子,如今怎地只住下等房?”

“店宅务专知官”以手掩嘴,悄声道:“家中人口渐渐多了,又不肯收礼,不住下等房,还能如何?”

张仲微甚是佩服欧阳府尹刚正不阿,就没有接话,只问:“我选的那处,究竟有无空房?”

“店宅务专知官”又取了本簿子出来,翻了几页,答道:“才遭了灾,没几人租得起上等房,还有好几间空着呢,下等也是有的。”

张仲微放下心来,又问他道:“若我今日付钱,能不能当天就搬进去?”

“店宅务专知官”极爱这等爽快之人,笑道:“自然是行的。”又捧他道:“编修好眼力,这处房子虽稍显僻静,但与富商云集的州桥仅隔一条巷子,实在算是闹中取静。”

州桥连接的,乃是一段御街,人来人往,热闹非凡,青苗每日卖小菜的夜市,还有杨府,都在那附近,这样的地段,做起生意来,应是极好的,但张仲微担心林依不愿住得离牛夫人太近,便道要回去与娘子商量,将薄子还了回去。

他离了楼店务,回到杨府客房,林依接着,递过一盏茶水,问道:“房子租在哪里?”

张仲微将茶一气喝干,道:“与这里仅隔一条巷子,我怕你不喜欢,因此没敢付定金。”

林依奇道:“这里位置还算不错,我为甚么会不喜欢?”

张仲微问道:“你愿意与杨府离得近?”

林依笑道:“这有甚么相干?虽然外祖母不大愿意我们也开脚店,但总得让咱们讨一碗饭吃。”

张仲微把茶盏一搁,站起身来,道:“那成,我这就领你去旁边巷子瞧一瞧,若是你满意,咱们就租下来。”

林依便去取了盖头,又唤来青苗,随张仲微一齐出门。

州桥御街旁,深宅大院,住的全是巨商,旁边的小巷子,则是朝廷搭建的出租房,住的几乎全是大小官员。这里的房子,与朱雀门东壁的房屋格局大致相同,前面一排上等房,中间下等房,最后一排中等房。

林依先在房外来回走了两趟,赞道:“你们这些做官的,倒还清廉,不然不会全买不起房。”

张仲微带她走到巷子正中间的一间上等房前,道:“我看中的就是这间,你看如何?”

这屋子窗纸有些破损,倒方便了林依,她透过窗子朝里一看,一明两暗的套房,面积比他们先前的房屋大些。她回头向张仲微道:“位置很好,房子也不错,但这屋子比咱们之前住的那套大,不知租金是不是也多些?”

张仲微摸了摸脑袋,道:“因为没定下来要租,我就没打听价钱,明儿去问问再说。”

林依嘱咐他道:“问问他,朝廷官员租房,能不能便宜些。”

张仲微笑道:“你还没当上老板娘,生意人的架势倒先出来了。”

青苗自后面跑来,惊喜叫道:“二少爷,二少夫人,这间房后面的下等房门口,有个现成的灶台,咱们就租那一间,如何?”

张仲微与林依走到后面瞧了瞧,都觉得那灶台搭的不错,相视一点头,将这两处定了下来。第二日,张仲微先去翰林院,以搬家为由,请了一天假,再直奔楼店务,问那两间房的价格。

楼店务对房屋价格的算法,与林依不同,面积并不是主要依据,只要不是过大,价格是一样的。一套一明两暗的上等房,加上一间下等房,共计八贯零四十九文,足陌。

张仲微是带了钱来的,当场清点完毕,将租赁契约签了,再一路奔回杨府,兴奋道:“娘子,咱们搬家。”

他们总共两只箱子,搬起来容易得很,青苗把箱子拖出来,让张仲微扛一台,她与林依共抬一只。林依嗔道:“急甚么,我们在杨家住了这些天,临行总要去辞别。”

张仲微是乐过了头,竟忘了礼数。不好意思起来,忙整了整仪容,同林依一道去见牛夫人。

牛夫人听说他们要搬家,遗憾道:“我还想把客房隔断出来,与你们住呢,那小院围墙外,其实是临街的,开门做生意,最合适不过的。”

牛夫人话中隐晦的意思,林依听了出来,但时机未到,她只忽略过去,道:“我们也极想在外祖母这里住着,但朝廷减免了租金,不租可就亏了。”

牛夫人也不强留,又讲了几句客套话,唤来两名小厮,命他们帮张仲微一家把行李搬到新屋去。

林依谢牛夫人道:“待得屋里收拾干净,来请外祖母去吃茶。”

牛夫人笑道:“自然是要去与你暖屋的。”又向张仲微道:“莫要忘了外祖母,时常来坐坐。”

杨升也接到了他们要搬家的消息,带着袁六自门外进来,道:“我来帮外甥搬家,你可别换了地方住,就不来寻我吃酒。”

张仲微知道这吃酒的意思,含糊应了一声。杨升命小厮们把两只箱子扛了,又叫二门外备轿。林依忙道:“才几步路,不消麻烦。”

牛夫人道:“你如今是官宦夫人,派头该有的,哪怕一步路,也得坐轿子。”

林依退却不过,只得从了,到二门前上轿,张仲微骑马,两名小厮扛了箱子,由青苗领着,一行人朝州桥间壁的巷子去。

到了新租的家中,林依指挥着小厮将箱子搁进东边里屋,数出赏钱,送走他们,再将里间一锁,出来指了厅中西边那面墙,吩咐青苗道:“我看来路上就有等生意的匠人,你且去唤几个来,咱们先把这堵墙砸了,将西间与客厅打通。”

青苗应着去了,请来两名匠人,先将墙砸了,再粉刷一新。待得屋子收拾干净,已是第二天,张仲微要去翰林院当差,仅剩林依与青苗二人忙碌,还好她们在乡下时,独立自主惯了的,做起事来利索得很,摆桌椅、置酒器,不出三日,小小脚店已是像模像样。

青苗再次去了趟祥符县,向李舒报上林依所需的按酒果子数目,请她一并去买,约好两日后去取。

脚店生意兴隆的关键, 还是在酒,林依将进酒的差事,交与了张仲微,叫他拿着事先拟好的酒单子,挨个去买了来。

如此过了几日,各项事务齐全,独缺一名好焌糟,林依在东京人生地不熟,不知上哪里寻去,便欲找牙侩帮忙,青苗却道:“二少夫人,我与你推荐一人。”

林依奇道:“你在东京能认识甚么人?”

青苗道:“此人二少夫人也认得,就是我们先前住所对面的卖酒婆婆,上回火灾,她家酒肆化作了一团灰,一家人正没着落呢。”

卖酒婆婆温酒的手艺, 林依是尝过的,确是不错,连张栋都称赞过,于是道:“那你去问问,看她愿意不愿意,不过,你可晓得她如今栖身何处?”

青苗道: “晓得,全家人在夜市边上搭了个棚住着呢。”她当即去了夜市旁,道明来意,卖酒婆婆正愁全家生计无着落,想再开酒肆,却本钱全无,因此极爽快答应下来,称自己随时能上工。

青苗将卖酒婆婆领到林依面前,道:“二少夫人,卖酒婆婆寻来了。”

林依将卖酒婆婆打量一番,见她如今虽落魄,但身上的衣着仍旧整齐,遂暗自点了点头,问道:“一直婆婆、婆婆地叫着,还不知老人家如何称呼呢?”

卖酒婆婆答道:“老身姓祝,二少夫人唤我祝婆婆罢。”她自家开酒肆的经验,比林依足,晓得此番叫她来,不是只问问姓名而已,遂主动道:“温酒的家伙在哪里,我与二少夫人烫上一壶。”

林依这头回开店的人,极是愿意招些有经验的人来帮扶,闻言十分欢喜,连忙叫青苗将炭炉等物搬来,请祝婆婆展示手艺。祝婆婆见器皿中有件影青莲花烫酒壶,还未动作, 先赞了一声。

第一百四十三章 邀约宾朋

林依笑道:“那是我陪嫁,如今生活艰难,只好拿出来使用。”

祝婆婆升起炭炉,热水烫酒,动作娴熟,转眼一杯温热的果酒,端到林依面前,林依啜了一口,温度适中,口感极好,她虽未面试过其他人,但之前考察脚店时,见过的焌糟不少,许多大酒楼的烫酒嫂嫂,还比不上这的手艺,于是赞道:“祝婆婆的酒,烫得愈发地好了。”

祝婆婆谦逊道:“是二少夫人的酒好。”

林依当场决定留下她,暗自琢磨试用期一事,忽地想起,大宋并无劳动者保护法,若她对祝婆婆不满意,是随时可以辞退她的,甚至连理由都不消编得。

祝婆婆听说林依愿意雇她,十分高兴,爬下磕头谢她。林依与之约定,三日开始上工,早上须得提前一刻钟到店里,准备温酒器皿,晚上则迟走一刻钟,收拾家伙,每天工钱八十文,包一顿午饭。

这待遇很是公道,祝婆婆满意应了下来,又再三谢过林依,方才离去。林依向青苗道:“雇工虽少,规矩还是要的,你且拟个条目出来。”

青苗愣道:“这可怎么写?”

林依教她道:“简单,早上几时上工,晚上几时收工,若迟到早退,要扣几多钱…诸如此类。”

青苗听明白了,连称:“这个简单。”她马上铺纸,写了几条,捧与林依瞧,上面除了林依想要的考勤制度,还有工作期间不许无故离开,不许吃零嘴嗑瓜子儿之类。林依提笔改了几处,夸她道:“孺子可教,往后你就照着这些条目来管店。”

青苗将“规章制度”收起,郑重点了点头。

晚上张仲微归家,带回一沓帖子,递与林依道:“东京与乡下不同,不兴自己做帖子,都是买这种现成的、滚金边的帖子,我想那些夫人,都是讲究人,便也买了回来写。”

林依赞道:“你考虑得周到,应该如此。”她取过一张帖子瞧了瞧,上头邀请等语,俱已印好,只消填上人名即可,很是方便。

张仲微之所以带帖子回来,是因为林依打算与翰林院各位官员的夫人下帖子,邀请她们开张之日来吃酒——全场免费。

大宋习惯,已嫁女子,并不冠以夫姓,而是以娘家姓氏呼之,林依举着笔,犯了难:“你一大男人,不好去打听同僚夫人姓氏,可这帖子,该如何填?”

张仲微道:“不知女子姓氏,而暂以夫姓称呼,也是有的,算不算失礼。”

林依放下心来,叫张仲微拟出翰林院同僚名单,再照着名单,朝帖子上端端正正填了。待得她忙完,发现少了一人,忙问张仲微道:“欧阳府尹的夫人怎地不在名单上?欧阳府尹如何虽然离了翰林院,但到底与你有知遇之恩,不请他家夫人,不大好罢?”

张仲微道:“你不晓得,欧阳府尹的夫人,与王翰林的夫人,素来不和,不但这回不能一起请,就是往后,你也要警醒些,千万别让这二人遇上。”

林依奇道:“欧阳府尹与王翰林交恶?不曾听你讲过。”

张仲微道:“欧阳府尹与王翰林亲热得紧,时常在一处吟诗作对,我也不知他们的夫人,为何相互瞧不上眼。”

林依猜道:“难道是因为男人要顾着官场情面,撕不开脸,因此把气恼交由娘子来处理?”

男人天生不爱八卦,对此猜来猜去的话题,无甚兴趣,张仲微附和了几句,马上将话头引开去:“咱们说好要把杨婶接来的,正好我明日有空,咱们上祥符县去一趟?”

林依道:“婶娘本来就不大喜爱杨婶,加之她是你奶娘,只要你开口,婶娘定然肯的。”

张仲微听这话的意思,是要他独自前往,就有些不高兴,问道:“你不与我同去?”

林依心道:“若方氏见了她,无事也要刁难三分,本来挺容易的一件事,反倒要复杂化,还不如张仲微一人前去的好。她怕这话讲出来,张仲微又要打破沙锅问到底,因此另想了个理由出来,道:“咱们脚店开张在即,不再怕外祖母抢先一步,我看是时候去知会她一声了,不然等到开张那天她才晓得,肯定要生气。”

此话在理,张仲微也是早就担心过这个问题,于是将林依先前的提议,爽快答应下来。

第二日,他夫妻俩分头行事,张仲微去了祥符县,林依则准备动向朝杨府去。

她想起那天牛夫人讲过的“派头”等语,怕被她看轻,因此虽然只一巷之隔,还是命青苗雇了个轿子来,坐了过去。

牛夫人正在帐房算账,听见林依来了,忙放下账本,到厅中相见,笑问:“你们新租的屋,收拾好了?准备哪日与我下帖子?我好带你舅舅去暖屋。”

牛夫人不过礼节性一问,不料林依真就取出一张帖子来,双手递与她道:“我们新开了一家店,后日开张,到时想请外祖母同舅舅来坐坐,不知能否赏脸?”

牛夫人早猜到她们要开店,丝毫不惊讶,接过帖子瞧了瞧,故意问道:“你们要开甚么店?”

林依道:“是一家脚店,不过只招待女客。”

牛夫人这下惊讶起来:“只招待女客?哪有这样的店?”

正是这无人涉足,才好赚这头一份的钱呢,林依笑道:“仲微许多同僚家的夫人,平日里没去处,因此我寻思着开一家店,以供她们歇脚。”

大宋尚无女客酒店的先例,牛夫人对林依这份创意,执怀疑态度。她对林依也开脚店一事,本还存着三分不满,如今听说是个女客店,心道与自家生意没得妨碍,这就完全放下心来——不但放心,还隐隐生出些同情——哪有良家女子无事想要出去吃酒的,这样特立独行的店,亏本只是迟早的事。

牛夫人心中七分同情三分不屑,嘴上却捧林依道:“恭喜你们开店,生意一定比我们家的好。”

林依不知牛夫人真实想法,忙道:“只是小店一间,哪敢同外祖母的大酒楼相提并论。”

牛夫人将帖子递与金宝收好,道:“到时我一定带你舅舅去捧场。”

林依见她有送客的意思,忙道:“我今日来,除了与外祖母送帖子,还有一事相商。”

牛夫人以为林依是要借钱,斟酌一时,才问她有何事。

林依讲的,却同她心中所想完全不同:“我们店所进的酒中,有一种名为清风酒,还有一种白羊酒,听仲微讲,这两种酒,外祖母家的酒楼也有卖的,因此我想占外祖母一个便宜,与你一起进货。”

牛夫人没明白意思,问道:“你不知在哪里进货?还是不愿跑路?”

林依摇头道:“都不是,我是想,若咱们一起进货,买得多些,高阳店会不会把价格降一降。”

牛夫人从未听过这种做法,诧异道:“你倒是会算计,像个生意人。”她顿了顿,又道:“我们家两家酒楼,进货量本来就大,同不同你一起,都是一样。”

林依不知她是真嫌弃自家店小,还是欲擒故纵,便道:“若是外祖母不愿意,那我再去别处问问。”

牛夫人没想到她并不继续劝说,只好自己把话尾接了上来,道:“咱们是亲戚,自然要帮扶你一把,你要进多少酒,报个数目来。”

林依先谢过她,再答道:“首批酒因急着开张,已是买了。等过上几天,我就能估算出下批的酒量,到时再来告诉外祖母。”

牛夫人答应下来,命人端上汤水,林依听杨氏讲过这条城里的规矩,迎客的茶,送客的汤,便端起碗略碰了碰嘴唇,告辞离去。

林依回到家没多久,张仲微便回来了,身后还跟着杨婶,不禁惊喜道:“你办事可真够快的。”

张仲微道:“婶娘爽快就我,还要留我吃饭,我怕你等久了,没吃便回来了。”

林依冲他一笑,拉了杨婶的手,问个不停。杨婶笑道:“二少夫人如今做了官夫人,还是没架子。”

林依命青苗搬了凳子来,请她坐下,笑道:“再有架子,在二少爷的奶娘面前,也摆不起来。”

杨婶朝屋内四处打量,啧啧赞道:“这店布置得真不错,一定生意好。”又问:“二少夫人要我做甚么,尽管吩咐。”

林依道:“我也是小娘子上花轿,头一回,该如何做,咱们商量着办罢。”

杨婶道:“做下人也好,做小二也好,总归不过是服侍人,这个我却是会的,二少夫人放一百个心。”

林依笑道:“晓得你脾气好,有耐性,这才特特向二夫人讨了你来,还望你莫要嫌弃我这里简陋。”

杨婶抹了抹眼睛,声音有些哽咽:“我晓得二少夫人与二少爷体谅我在那边过得不好,这才把我接了过来。”

林依道:“是我们粗心,你是二少爷的奶娘,本就该与我们住在一处,早就该把你接过来的。”

第一百四十四章 开张大吉

青苗插话道:“来了就好,还提不开心的事作甚。”

林依道:“极是,往后咱们高高兴兴过日子,比甚么都强。”

青苗接过杨婶手中的包袱,问林依道:“二少夫人,杨婶与我同住?”

林依给了肯定答复,青苗便挽了杨婶的胳膊,同她到后面去,与她指点住处。少臾,杨婶重回店内,再次向林依道谢。林依问道:“杨婶,你在二房时,每月月钱几多?”

杨婶明白,这便是要与她定月钱了,忙道:“有一口饭吃便得,不要甚么钱。”

林依道:“那成,不把月钱,付工钱罢,咱们店才开张,也不晓得是赚是亏,你与青苗都是自家人,我便克扣一二,每天五十文罢。”

杨婶默算一时,慌忙摆手道:“每天五十文,一个月就是一千五百文,我在二房时,一个月才两百文呢,这也太多了,使不得,使不得。”

林依笑道:“你也别高兴太早,店里有得赚,才有工钱发,若是亏了本,只怕连每月的两百文我都拿不出来。”

杨婶忙道:“我们自当尽心尽力,一定亏不了。”

林依体谅杨婶一路劳累,许了她一天的假,叫她歇着去了,杨婶却闲不住,才到后面,就帮着青苗洗萝卜切甘露子,忙个不停,直叫青苗感叹,店里多了杨婶,少请两名雇工。

三日后,张家脚店开张,张仲微特意买来一挂鞭炮,待在门口放了,巷口来往人等,俱驻足张望,又有人听说这是翰林编修家开的店,就想进去尝尝,但门口却有杨婶拦门,称该店只待女客,男人不许入内,叫许多人啧啧称奇,围在门前想要一睹奇观,不肯离开。

林依见这许多人关注她新店开张,本是十分高兴,但她在店内等了许久,还只等来了牛夫人,就开始焦急起来,琢磨着,是不是因为门口挤着的男子太多,所以那些官宦夫人不肯来。

这副景色,却在牛夫人预料之中,她并不知林依是事先下过帖子的、且请的是张仲微同僚夫人,只暗暗可怜林依,出口安慰她道:“莫要心急,我们东京城的娘子们,是不大爱出门吃酒的。”

这话虽是安慰之语,林依却听着不大对味,心道,牛夫人处处热心,对晚辈关爱备至,但只要事关她家生意,就变得计较起来,也许这便是生意人的特性?

渐渐的,青苗也疑惑起来:“听二少爷讲,那些夫人,大都就住在这巷中,短短几步路,却怎地还不见有人来?莫非是见着我们店前男人太多,吓着了?”

林依担心牛夫人又幸灾乐祸,把青苗拉至一旁,才道:“我猜想也是这原因,却一时想不出好法子,你可有甚么主意?”

青苗毫不犹豫道:“我出去轰。”

林依嗔道:“胡闹,新店开张有人围观,多好的彩头,你却要特特去赶人家,小心赶走了人气。”

青苗苦恼起来:“又要他们走,又不能赶,那还能有甚么法子?”

主仆俩绞尽脑汁,还是未能想出好方法。正一筹莫展之时,忽听得外面一声惊叫,一阵喧哗,待得她们出门去看时,才发现门口围观的人群,已尽数散开。林依心下奇怪,朝前一看,原来路边停了一乘小轿,轿后跟着好几个衙役,怪不得人群都散开了,想来是因为害怕官差的缘故。

她半是高兴,半是担忧,高兴的是,围观的人群终于离去,翰林院的夫人们,大概就快来了,担忧的是,她家店前来了衙役的事,估计用不了多久,就会传遍,不知会不会影响日后的生意。

容不得她多想,轿上下来一位眉眼透着英气的娘子,径直走到她面前,旁边跟着的丫头介绍道:“这是府尹夫人。”

欧阳翰林的夫人?林依愣住了。

府尹夫人毫不奇怪她有如此反应,带着些嗔怪口吻,道:“我家老爷与你家编修,好歹算是有个知遇之恩,你家新店开张,竟不请我来?”

林依才去一难题,另一难题就又接踵而至,她暗自苦笑,担心王翰林夫人与欧阳府尹的夫人遇个正着。她为何不讲府尹夫人来,这原因可不敢直说,便胡乱编了个理由出来,道:“府尹夫人有所不知,今日小店才开张,酒水备得不算齐全,有一样酒,要明日才到货,因此准备明儿再与夫人下帖子。”

欧阳夫人爽朗笑道:“这有甚么关系,我今日先吃着,明日还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