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窝是青春的坟墓上一章:第 6 章
  • 被窝是青春的坟墓下一章:第 8 章

一来二往,我们渐渐熟悉。

闲谈几句,我问起她的戒指。她略带疑虑,取下来给我看。说,这是她和一个男孩到泸沽湖旅行之时在一家银铺打做的。做了两只,分别在上面用纳西古文刻了彼此的名字。她又指给我看,并且轻声说,我的戒指上有一道裂痕。也许是在打造的时候,用力过度。我告诉过他,感情用力过度,亦充满裂痕。等到它断裂的那一天,我们便分手。

2

那天晚上她敲开我房间的门,送给我一本《枕草子》。她穿白色的宽大恤衫,水绿色的短裤,趿着人字拖鞋。刚刚洗过澡,头发湿漉漉的滴着水。健康得像一只刚从树上摘下的新鲜柠檬。她说,这本书,也许你会喜欢。

那一个瞬间,我望着这本书,恍然间回到了尘埃中的心动。

十几岁时喜欢的一个人。面容素净如雪地般的高个儿少年,看起来清清朗朗,像是操场跑道边一棵沉默的翠绿杨树。

在那一年,从秋天到第二年的春天,他天天走路回家,我就远远跟在他后面亦步亦趋,以至于他的每一步姿态,我都谙熟于心。熟知他居住的院子。熟知他会偶尔在画具店和书店停留。熟知他走路从来不会回头以及左顾右盼。熟知他习惯将双肩包单背在左肩上。熟知他因自幼习字而写得一手雅畅的行楷。熟知他十分喜欢看书。

他是那样姿态端然的少年。我知道他与所有人都不同。左右手均可以写漂亮的字。手腕上系着黑色的细线,上面还有一颗钮扣。我曾经趁他离开座位时,翻开他反扣在书桌上的一本书。是川端康成的《雪国》。

喜欢看这样的书的年轻男孩,不多见。

姑妈从英国回来的时候,送给我一支从莎翁展览馆附近的纪念品店里买回的鹅毛笔。15英镑。金色的笔尖,浅棕色的羽毛笔杆有近一尺长。握笔书写起来竟有飞翔的诗意。我拆开朴素简洁的包装,欣喜的瞬间,第一个想起的人便是他。

那日下午我骑车穿越大半个城市,去书店里买来一本薄薄的英文字帖,开始练习写漂亮的圆体字。

因为我曾经在老师给全班放电影,镜头里闪过一篇漂亮的圆体字书信的时候,偶然听到他惊叹,太漂亮了。

我知道,他是沉默寡言的人,从未喜形于色。他一定是非常喜欢圆体字。

在那年春天结束的时候,我开始夜夜在台灯下透着灰白的薄纸,蘸墨临帖。连鹅毛笔的笔尖,都被磨得光滑圆润,使用起来顺手舒心。那一沓用来重复临摹拉丁字母的纸,摞起来已经厚厚一叠。看上去仿佛一场无疾而终的爱恋。

那封信,我几乎写了两年。夜夜面对着信纸,强迫症一样练习如何把每一个字母都写得像一首诗。溟漠地想象着如何以像电影场景一样的方式交给他,然后获得他掌心的温度,以及像花荫下的苔藓一般青郁的恋情。

在快要毕业的时候,终于决定去找他。

是在他生日的时候。我带着写了两年的信,最后一次跟着他回家。那条路我已经再熟悉不过了。夕阳之下我在他后面走着,一直凝视他的背影。两年多的时间,那些因为他而天真而卑微的时刻,声势浩大地清晰浮现,在内心深处摇摇欲坠,心跳变得粗犷激烈。

我想我一定要把信给他,否则我觉得再这样下去我简直会死掉的。

追上他的那一刻,我几乎深吸一口气。喊住了他的名字,把信交给他。他略带诧异地点点头。拿过了信,然后转身继续向前走。

我亦转身,却竟然双手捂面,禁不住即刻哭出来。

那个时刻我怀疑,这难道就是我用两年,七百多个日夜,换来的一个潦草结果吗?他又怎么能够知道,白纸上那些花纹一般繁复漂亮的英文,是我整整两年时间夜夜在灯下心酸莫名的想念中一笔笔练习出来的告白。

那日我头一次觉得自己无限卑微。所有在一个人的时候天真幻想过的美好方式,全都只兑现了一个最仓促潦草的现实。我捂着脸,泪水几乎要从指缝间流出来。那样的感觉,似乎比日后与他的接触更让我刻骨铭心。

我记得在毕业前后,他都曾经主动联系我。

在他的家里,我看到与我想象中一模一样的情景。整齐得一丝不苟的房间,藏蓝色的窗帘与床单。白色桌面、地面。干净得几乎有些偏执感。书架上摆满了书。其中有大部分是日本名著。尤其喜欢川端康成,以及古代日本作家,比如清少纳言、吉田兼好、松尾芭蕉。

他的阴郁气质,果真与他的阅读偏好吻合。

他取下一本《枕草子》,说,这是清少纳言的随笔,我很喜欢,送给你。

回到家之后,打开那本书,看到里面夹着的一封信。字迹相当漂亮,一如我早就熟知的那样。我匆匆扫一眼,因为担心不祥的结局,却又忍不住抱着欣喜的期待,所以鼓起勇气即刻翻到信纸的最后一页,果然,在结尾处写着“非常抱歉”。

那一个时刻我的头脑中有着瞬间空白。如同那些烂俗的武侠片里,最锋利的刀总是会在留下伤口后的一小段时间之后才会让人倒下,而又要过很久,才可以看到鲜血流淌。

那个夏天就这样淡出了生命,仅仅消失为记忆的一部分段落。

多年之后的同学会上又见到。大家还会一起喝啤酒,唱歌,最后分开的时候,我们每个人都互相拥抱。

当轮到他的时候,这个曾经占据了我全部心情的少年紧紧地拥抱我。他清晰而灼热的心跳敲打着我耳朵的鼓膜,令我忽然间感到怆然的眼泪夺眶而出。头脑中闪现的是那两年寂寞卑微的少年岁月。我此刻埋在一个曾经等待过的怀抱里。却因再次怀抱了曾经的等待,而终于明白成长的意义。青春的奢侈,便在于能够有足够清澈的心情,用七百多个夜晚去写一封言不由衷的信,给一个并不属于将来的人。

此后的人生,也许不再会用两年的时间,练习为一个人写一封信。

不再会跟在他后面,目送他回家,看着他的背影,充满感伤入骨的欣悦。

不再会暗自祈祷着用最优美的方式相遇,却实际上在仓促转身的一刻痛彻心扉地哭泣。

数年之后,阴差阳错念了英文专业。许多人称赞我写得一手整饬而漂亮的英文书法。我微微笑着,那个时候总是会忽然想起他来。

而彼时在灯下一遍遍在白纸上临摹圆体字,心绪被一帧模糊的少年残像所啃噬的青春岁月,再也不会有了。

3

那夜邻居女孩儿无意中送了我这本同样的书。

我在被回忆击中而沉默不语的时候,她还一直站在门口没有离开。半晌,她说,刚才打电话给他说分手了。因为今天早晨,我的戒指终于断了。

她竖起右手的手指,我看到戒指上的裂缝,断得不可思议。她说,睡不着,我们聊聊。

我们坐在地板上专门找催泪弹来看,看《心动》、《玻璃之城》,看《英国病人》和《廊桥遗梦》的结尾,看得眼泪痛痛快快地流下来。看完电影,我们关掉了灯,在凌晨三点的黑暗中一边喝酒一边聊天。她一直跟我讲她喜欢的那个男孩儿的事情。我已经困乏无力,模糊之中唯一记得的,是她这样对我说起的故事。

还是在幼儿园的时候,她就一直很喜欢和那个男孩儿一起玩。某天,这个最要好的玩伴很神秘地告诉她,昨天他发现了一座城堡,神奇异常,答应入夜后就带她一同前去历险……

于是从那天起,她每天都会对入夜翘首以盼,希望和那个男孩儿一同去“城堡”。而她的愿望一次次地落空了,因为每晚她轻声摸到男孩儿床前,总发现他早已美美地入睡了,脸上洋溢着难以琢磨的幸福表情,甜美无比。

她每夜都醒来,等待和他一起去历险,却一次又一次地失望。他永远都睡得那么沉。终于,这个女孩儿感到无限伤心。渐渐和他完全疏远。

她说,我已经爱了他将近二十年。他永远都在他的城堡里,却从不带上我。我太累了。我不想再这样下去了。

4

快要天亮的时候,朋友终于回到她自己的房间去。

我头疼,冲了凉水澡,在空调嗡嗡的响声中,拉开百叶窗,看见微蓝的天色缓缓迫近黎明的边缘。

我开始想起他来,于是在灯下给他写信。

那些流畅的,花朵一般的圆体字,在阔别了多年之后,重新从笔下流出。笔尖在白纸上摩擦出年代久远的记忆。这又已经都是湮没在灰尘中的片断了。

我从书架上取下当年他送给我的书,翻开来,似乎还留着遥远的少年的气息。

很多年之后,我从别人的只言片语中确信他当年曾经试图在那封信里面隐讳向我诉说的那些事情的确是真实的。我开始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要背负的十字架。

我庆幸,他因为信任我,使我成为他内心秘密的第一个知情者。他是一个喜欢男孩的男孩,那些年当我在寂寞而伤感地想念着他的时候,他也同样,甚至更为艰苦卓绝地,想念着另一个无法企及的人。

在二十岁的某一个彻夜未眠之后的清晨,世界醒来了。我看到那些曾经无处安放,满地快要溢出生命的青春,曾经给予我们多么美好而奢侈的方式,修饰人生的平凡和落寞。

我也只不过会是在几年后,看见一处充满了旧日情韵的房屋,因了它的院子里有那一树即刻会让我想起那个少年的樱花,便毫不犹豫地决定住下来。

住进被幻想渐渐弥补的回忆里。

5

有人说,假如一个人的梦想无法实现,那么仅有一个姿势也是好的。

比如摆一个飞翔的姿势,或者在睡前说句祝福在梦中能见到大海的话。

6

这个季节的结局,是邻居的女孩儿因为出国而搬走。

我们只是偶尔互在博客留言,节日的时候发邮件。后来的后来,联系越来越少。当我都快要把她忘记的时候,我又收到她的电子邮件。邮件之中只有一个博客地址的链接。

我打开页面来,看到那个出现在她生命里的男孩儿这样写:

今晚和她分手了,她是我幼儿园时的园友,若论相识,整整二十年了。到现在我仍然不确定那分手的原因,心中莫名。

三天前,她还对我诉说着她幼儿园时的一段故事。

那时的某天,她一个很要好的玩伴神秘地告诉她自己发现了一座城堡,入夜后就带她一同前往……从那天起,她每天都会对入夜翘首以盼,和那个男孩子一同去“城堡”,而她的愿望一次次地落空了,因为每晚她轻声摸到男孩儿床前,总发现他早已美美的入睡了,而脸上洋溢着难以琢磨的幸福。

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令这个女孩儿和他疏远了。

我终究没有告诉她那另一半关于我自己的回忆,她尚不知自己只拥有这故事一半的内容,而此刻的我却拥有全部。

当我还在幼儿园的时候,我便很喜欢和她在一起。有一次,我见到了一座城堡,很绚丽。第二天,我迫不及待地和她分享了自己的秘密,并答应带她一起去……之后的几晚,我都实现了自己的承诺,她出现在了我的身边,小手紧握,走在堆满奇珍异宝的山路上,一同欣赏那璀璨的光。我们无比快乐,而我从不因每天早晨自己的空手而归感到丝毫沮丧,因为她仍然睡在离我不远几床之隔的地方,仅仅如此已然令我心满意足。

后来,她疏远我了。我懂得了。城堡不是每个人都可以看到的。

今晚,她哭泣着挂断了电话,余音散尽。

对于我,那城堡被尘封在了二十年前的记忆中。

而她,仍不知那城堡在梦中。

爱也在梦中。

注:

日本平安朝才女清原(即清少纳言,“少纳言”为日本古代职官名)出色的随笔《枕草子》,用笔极简,却言万象。与《源氏物语》并称平安朝时代文学作品之双璧,亦与鸭长明《方丈记》和吉田兼好《徒然草》同为日本文学三大随笔。「草子」系指「草紙」或「冊子」,有多种释义,多数是指用假名写作的散文随笔或民间故事。如《徒然草》、《御枷草子》。

九、我不能悲伤地坐在你身旁

当我推开那扇门

想看看永恒荣光的状景

那没有他们说的实用阶梯 然而我

又不能悲伤地坐在你身旁

我不能悲伤地坐在你身旁

在我走出那扇门

撕下某本书的二百五十二页

它用黑色镶金这般地写着:

Hey 我不能悲伤地坐在你身旁

我不能悲伤地坐在你身旁

我不能悲伤地坐在你身旁

——左小祖咒《我不能悲伤地坐在你身旁》

如此这些依旧活得盲目而卑微的年生,常常会在被一夜的暴雨吵得无法入睡的夜晚,试图回想从一九九几年的某个值得纪念的夏天到今晚,究竟有过多少场这样熟悉的叫人无眠的夜雨。好似这滂沱的雷雨中,每一颗掷地有声的雨滴,都在字正腔圆地回述着那些感情充沛的少年时代的夏天,人是如何一手撑着酷暑,一手写下许多文字来,心中有着信誓旦旦的疼痛和欣悦,并且不相信时光的力量。

这样的夏天,于生命留下的只是一溜狭长而落寞的影子。在影子的深处,某些已经再也看不到了的面孔偶尔还会闪烁起来。背景永远是浓得像油墨一般的黑暗。你正在离开。身影的轮廓与颜色已经迅速地褪进了那片浓墨之中去,可是眉眼之中的灿亮,却鲜明得融不进夜色。

我想起来,便会觉得——

这是一副适合搁置在回忆里的笑容。

早前某一个夏日再近的黄昏——应该是五月,因为彼时一场大雨过后无限清明朗然的阳光和云朵的阴影洒满了空无一人的教室,美得令我宁愿在那儿多呆一会儿自习——那便是只有五月才有的阳光——可是你走了进来,令我有一瞬间的无所适从。果不其然的是,我们从一个不愉快的话题开始,由沉默和僵持迅即地逼近争吵的临界点。于是我一言不发地扯下了脖子上的项链塞还给你;几乎与此同时,你也铁青着脸转身便把它扔出了窗外——

于是在那个原本美好得适合放在记忆里的黄昏,竟然就真的被放在了回忆里——只是因了一个并不美好的场景。如此一个行为的代价,对于你来说,或许只是5分钟之后后悔起来,蹬蹬地冲下楼去猫着腰在草丛里面狼狈地寻找那条对于那时的你来说还很昂贵的项链;但是对于我来说,是花去后来多年的时间,凭借着记忆之中对那条项链的外观和质地的记忆,在每次经过首饰店的时候,都有意无意地坚持寻找着一模一样的另一条。

毕竟我想起来你所说的——从认识我的第一天起,便每天存一块钱硬币。存了近三年,最终把它买下来送给我。我于是不自觉地会想象,你常常在那家店子门口徘徊,有时会走进去,天真而傻气地趴在柜台前,头低得快要把鼻子贴在柜台玻璃上,反复观察那条项链,踌躇着价码牌上的数字,最终总是默不作声地走开。

这显然不是表达感情的最好方式,可是我们总是找不到其他途径。总以为物品可以代替想念和诺言,让我们在彼此的生命深处永久停留下去。

这些过去的事,理所当然地被后来更多的事情所冲淡,模糊了愉快和伤感的界限。那些愉快,最终因为过于短暂而在回想起来的时候变得伤感;而那些伤感,却会因为叫人刻骨铭心而变成了回忆中的快活体验。一切已经混合成深冬时节玻璃窗上模糊氤氲的霜雾一样语焉不详的怀念,轻轻抹开一块来,才可以清晰看见所有曾经叫人动容得不堪重负的人事。

毕业的时候,又有不舍。你给我你的一颗校服扣子,用一条红色的细鱼线穿起来,系在我手腕上。你没有征求意见便直接用力打了死结,然后抬头定定地看着我,无言之下却似在说“不准取下”,我竟然觉得很感动。

又隔些年,收到一封你写来的信。从收发室里拿到牛皮纸的信封,看到信封右下角的几个字,兴奋到一瞬间觉得眼底里有泪。当即撕开,迫不及待地随便往路边的石阶上一坐,就开始一遍又一遍地读,看到在结尾处写的话,“我等你的好消息”,眼泪终于落下来。

从那个时候起,便一直把这封信放在书包里,在很多很多坚持不下来的时刻,一个人低下头去拉开书包最里层一个几乎从来不会拉开的拉链,拿出信来,一目十行地把那些已经烂熟于心的话读下去,读到最后总是会闭上眼睛,怆然欲泣,觉得我们路过的所有年岁,年岁中那些与他人经历并无二致,却在自身感受上尤为孤独壮烈的记忆,其实是在昭示着在追逐幸福的路上遇到的痛苦都并不枉然。就像你现在总说,过去那些不懂事的年生,我们这些所有迷惘在青春期里的孩子总需要经历一些咋咋呼呼的伤春悲秋,才会渐渐懂得隐忍平和的真谛。彼时总是这样轻易倒戈,仿佛世界真的欠了自己一个天堂,所以煞有介事地自以为是最悲惨的一个。我亦曾经毫无原由地深陷其中,只不过不需要搭救。

2004年。高三。某个情绪低落的晚自习,在第一百七十七次把那封信从书包里拿出来读的时候,犹豫了一下,便把这封信末尾的那句“我等你的好消息”剪了下来,然后将这一小张一厘米宽,四厘米长的纸条,贴在课桌抽屉底部的外沿——只要一低头,便可以看到的位置。

从那个时候起,当再次遇到身陷兵荒马乱之中,觉得再也坚持不下来的时刻,只要一低头,便可以看见这句温暖的话。它是那样安之若素地等待在那里,等待着我想起它来,等待着我被无原由的伤感所捕获的时刻,等待着我低头——不是为了哭泣,而是为了注视它——借以予取予求地安抚那些无处遁形的、落水一般的无力和悲伤。

那是在高三,连埋头从书包里找出信来的时间都可以富有效率地省略,便直白地读到我最想看到的那句话:

我等你的好消息。

而今回想起来,我不得不承认,这句如此简单的话,竟然是支撑那一年摇摇欲坠的时光的全部力量。

2005年,离高考15天的时候,放温书假。离开教室那天中午,我慌慌张张忙里忙外地收拾好教室和寝室里的全部东西准备离校。所有的书本和杂物,多到令我瞠目结舌,请了两个挑夫跑了两趟才搬运下楼,塞满了小车的后盖、车厢后座以及副驾的位置。

妈妈开车已经上了高速公路,离校100公里远的时候,我才忽然想起来,我带走了所有的东西,却忘记了带走课桌抽屉边沿贴的你写的那句话——

我等你的好消息。

那个瞬间,我几乎失去控制一般慌张地从书包里翻出那封信来,幻想着我无意中已经把它从抽屉边沿撕下来带走——

然而没有,信纸的末尾那个小小的长方形缺口仿佛伤痕一般留在那里。

我等你的好消息。

这又果真仿佛是一个隐喻。人的这一生,我们抓住的都只是些看起来庞大却本质上无关紧要的东西;遗失的,总是无从弥补的部分,因为它形态微小,或甚至本身就并不可见。比如因成长而失去青春,因金钱而失去快乐,因名誉而失去自由……

那日我坐在离你的这句祝福渐行渐远的车上,切肤体验着命运的戏谑之处。一路是昏默的夏日暮色,焦燥而凄迷的蝉鸣,和苍穹尽头那些溽热而疲倦的暗红色云霞。我好像是在真切地经历一种路过,路过白驹过隙的电影般的青春:那些车窗外一闪而逝的耀眼的绿色快得拉成一条线,隐喻式地将所有景致穿成了一条项链,戴在了记忆的身上。一切都似一本鲜活的悲伤的诗集——陈列已久,却不被仔细阅读和悉心感受。世界上的此刻,有那么多人来了又去了,也总有一日,会是我们的终点。可是我时常无故地担心,希望那样一个永别的时刻,我不会忘记我将什么不可弥补的东西遗留在了人间。

但,我若不是因遗失了它而追悔莫及,又如何能够知道它重要得不可弥补呢。这竟又是一个承受不起反复诘问的生命的悖论。

所以,人应当忍于希望的诱惑,活得像河流一般绵延而深情。静静穿过悲伤的茫茫平野,欣悦的深深山谷,穿过生命中那些漫无止境的孤独和寒冷。

在我们的生命之河短暂相遇然后别离之后那些孑然独立的年月,因为知道人情淡薄,又奉守着那句老生常谈的话——安慰捉襟见肘,唯有冷暖自知——所以我们都并不关心他人,亦疲倦到不常愿做没有回报之事。可是为何,我仍时时怀念,过去我们曾经是被彼此那般毫无保留地盛情关怀过,以至于让我在日后看多了人情淡薄的年岁,在这炎凉的世间某个角落寂寞起来的时刻,想起你来便会微笑。

那是从来不曾悲伤地坐在我身边的你。

那是从来不曾快乐地坐在你身边的我——可悲的是,在曲终人散之后,我才恍悟,原来再也不能有你坐在身边,才是真正的不快乐。

第二部:清明

十、书信

阔别五年,昨日见到你。眉宇之间一切如故,声色形容依旧,是我年少时记认的模样。

隔了这些年,与你重走那几段过去常走的路,心下竟已平静无澜。夜深作别,我独自回来,孤身走在灯下,以为会有毫发毕现的回忆一一浮现,却终究并非如此。我察觉我的心,而今已经倦淡了。

算来有五年未曾通信,昨日竟没来得及问一句,你可曾好。想必是这冷漠的隔阂造成的罢。这笔已哽咽多时,欲有言,却不知从何言起。依稀感知到时光的力量。近日思念徒增,忍不住书写下来。这一季,川蜀的梅雨下得绵长。

五年前的今日,你我是在福宝的深山中度假的罢。时过境迁,前日听说彼地筑路,车行不得过。山中清冽溪涧与葱葱莽林,可曾记得一二?过去的学校,我亦不曾回去拜望过。只恐见了徒增无谓的念头。自你离开,想必也不曾回去过罢。也对。你走后,我曾去信一封,但无回音,想必是没有收到的缘故罢。

少年时的心性浮躁激烈。今日思之尤觉得羞愧,才逐渐知晓,生活,或则毋宁说命运,这种我们向来投以抱怨或者不屑的东西,在这样一个漫长的过程里给予了我们如此庞大的福祉与原谅。只是我们紧紧抓住一些痛,忘记告诫自己要感到幸福。你知道,在过去我们因为对生活有苛求和怨恨而拿自己的亲人刻薄相待的日子,是多么可悲。

我曾欲向你说起这些年的孤立生活。但是它们太过平淡无奇,似静水流深一般缓缓推进,没有波澜。目睹自己在光阴中沦陷却束手无策,的确是件残酷的事。夜深之时,时常怀念起过去肆意的少年时光。彼时临考前,已经习惯坐在书房认真看书,每至九时,手边的电话便会响起来。你总是关切我一番,督我进步。可惜,这样的好事,一去不复返。

此夜彼时,我执笔书写,细细思忆,发现那些已经涣散的旧事,仍静静晾在那里,甚好。

……看看看,我真不该再提。这都是过去的旧话了。朝花夕拾,捡的是枯萎。

因我不愿做个留恋的人,所以一直未与你联系。你多半不会相信,我甚为想念你。这五年的时光如此迅疾。我已渐渐活得有所担当,甚为平静欣慰。你的存在,是夜风遁走的回声。反复荡漾几次,终归永久的寂灭。可曾知道因了这遥远,我的成长才有所附丽。若有日能与你执手听风吟,我反而不能确认这幸福。

但我依然暗自期望,何日,何地,我才能与昔日重聚,并致你一束开的浓盛的山茶。因了在我有限的记忆里,你总是这般美好,并且充满了朴素的希望。在你的衣襟上,浸染着我整个少年时代的芬芳。

确实挂念你,不应只是打牌逛街,四处消遣。若只是消遣生活,将来必被生活所消遣。这光阴,果真是利剑。

我与母亲,已经非常融洽。彼此关怀原谅并且非常默契地不提旧事。这非常好。我目睹她的老去,时常心下生凉,怨自己不孝道。

那些不懂事的年生,彼此都没有错,只是有些事她是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的。既然无知,就应该被原谅。曾有彼时,当我与你愉快地在暮春的郊外散布,或是在楸树下的长椅上彻夜倾谈的时候,我同时感到了恐惧与幸福。你必定知道,我恐惧什么。我知道我不能一直这样下去,因为这样桎梏彼此,就永远不能成长。却未曾料到,离别之后这一路上的思念,意欲湮没我的意志。

是。我如何才能忘记,这一纸自十二岁的夏日起书写了六年的无字吊唁。你多半是无法全部理解,这个隐喻背后的含义,哪怕万分之一。

将来我这一路上要看到的风景确实良多。但这不能说明,它们将比昔日的更为美好。亦不能说明,我将遗忘过去一路上的景致。因为我确信,人不应该把对将来的期许建立在对过去的鄙夷和对现在的漠视之上。我向来疏于言表,亦不愿言表,这感情与我而言的重大意义。若这疏离和表面上的黯淡,不能被你所理解并相信,那么我感到非常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