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美华冷笑一声,“上回也是你通风报信,记得吗?连主意都是你出的。”

“可事情是你做的,做得不到位,让我二哥丝毫起不了怜悯心,怨得谁呢。”

“你!”

“何况,上次有大长公主在。”本来是很挫败,很沮丧的事,却不知为什么,莫名有些得意,“四两拨千金这招,她玩得炉火纯青。落水事件,不仅没让你赖上我二哥,还让你成了低头的人,当众受了申斥,连你祖父都不得不亲自上门道歉。逼婚事件呢?你们和我爹联手,趁着平安在孝期不能谈婚论嫁,想抢先把婚事定下。呵呵,她就让全大江国的人都守孝一年,谁也别想偷奸取巧。看吧,任你有千般妙计,她却总能一下子拨云见日。”

看着穆耀的眼睛里微微闪着光,那是男子想到心爱之人时才有的反应,想到穆远也是如此,苏美华只感觉心里那条妒忌的毒蛇要咬死她了。

本来,只是爱慕穆远,现在却成为了强烈的执念,一定要嫁给这个男人不可。

也因为这种强烈的情绪,连爱意似乎也增长了无数倍。以至于,她甚至分辨不清这到底是真心爱慕,还是只是占有欲、不甘心。

“赵平安既然这么厉害,你自去投奔,不必再来与我多说。”苏美华气极反静。

“你没明白我的意思。”穆耀把滚落在地的甜瓜一个个捡起来,仍然放进那个竹编的小篮子里,也不管哪个还好,哪个已经摔坏,“有平安在,你赢不了。所以想赢,就要找平安不在的时候。”

苏美华想了想就明白了,“你还是想让我去西北边陲?”

穆远出征,赵平安却留在京师。二人山长水远,她在中间做手脚的机会就多了。

何况,那边有苏家的产业,她能藏身得不露痕迹。

只要到了边镇,想个法子与穆远多接触,不失为一个办法。想穆远长年征战在外,见的都是些粗鲁女子,何曾与大家闺秀相处过?这么钟情于赵平安,必定是因为赵平安前些年从京中跑出去,最后是被穆远找回来并送进京那次。

赵平安如此不守规矩礼仪,肯定路上有过什么事。

对穆远来说,赵平安是他惟一深入了解过的京中女子,由此倾心是自然的。若和她也相处相处,以她的才貌而言,穆远就会知道什么是秀外慧中,良妻之选。如果订了亲,即便穆远开始时冷落些,天长日久,她也坚信自己能掰回穆远的心思。

但,她真不愿意去西北。

环境艰苦不说,万一大夏人打过来……

她不敢想身陷困城时该怎么办?若是不小心被掳走,她这一辈子就毁了。

所以她一直期待有其他方法可以达成心愿,不愿意选取这下下之策。可若真的没有办法时,也少不得要铤而走险了。

她低垂直着眼睛,浓密的睫毛掩盖了眼中的情绪,但穆耀别的不行,对女人的心思却是极敏锐的,只从她衣袖下的轻微拂动就知道她入了心,正在挣扎,犹豫。

于是趁热打铁道,“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你不冒点险,怎么能得到我二哥那样的男子?简直想得不要太美啊。”

“反正就算我死在边境,与你也不相关是不是?若是我若事成,你就白落便宜。”苏美华哼道,“是你不要想得太美才对。”

穆远点点头,“你真聪明,一下知道我的心思。确实,你的死活与我根本不相干,我也根本不介意的。但你有如此七窍玲珑心,用在我二哥身上不好么?”

他笑眯眯地说着冷酷无情的话,“只是西北这么大,人口又何止十数万,若无我的暗中照拂,你想靠近堂堂的征西大将军穆,那可难呢。我出了力,得点便宜不是正常的吗?何况你还未必做得成,哼,我不过是有病乱投医罢了。这剂药你吃不吃,在你,别以为我会捧着你哄着你,你当我真是那群无聊又眼瞎的文人士子吗?”

有的女人就是不能深入了解,否则再美的外貌也成了恶心。

譬如,苏美华。

“就算我当真成了你二嫂,赵平安也未必嫁给你。”苏美华也不客气,“你也别以为自己的相貌和才学有多了不起,在赵平安眼里不值一提。否则,她怎么会无动于衷?”

穆耀哈哈大笑,“这就对了,这才够狠,这才是你苏大小姐的真面目呀。”

“比不得有些人玲珑神仙相,却生就蛇蝎心肠。”

“彼此彼此。”穆耀也不着恼。

实际上他涵养极好,不真正在意的,根本不放在眼里。即然不放在眼里,对方说什么做什么,又怎么会入心,怎么会带动他的情绪呢。

“你慢慢想吧,只是别太久。再过十日,大军就要开拔,以我二哥那行军速度……到时候你再后悔可就来不及了。因为,追不上了。”穆耀站起身,“三日内不找我,我就当你放弃了我的提议。回见。”说完,随便把桌上的东西捡了几样,拎在手里,就这么施施然走了。

留下苏美华坐在那里,脸色阴晴不定。

其实,穆耀对自己的提议很鄙视。

毕竟,这到底又是那些上不得台面的后宅手段,和堂堂正正的横刀夺爱不沾边。可是他实在没办法了,就好像看到江流奔腾,他无力阻止,只能想办法让其改道。

后果会如何,他并不能确认,尽管他在苏美华面前表现得胸有成竹,但他二哥的意志有多坚定,他是很清楚的,如磐石般坚定无转移。

而平安,鬼点子太多,防不胜防。

这两个人凑一起,从外面是攻不进去的,挑哞苏美华,也不过死马当成活马医,看能不能造成他二哥和平安之间的误会。

最有效的办法,是他们彼此离心。

…………66有话要说…………

花三要发什么大招捏?

☆、237 访客

但要做到这一点,只怕更难。

他们一个是坚比金坚,一个是有情饮水饱,怎么拆散?

除非,他二哥知道前世发生了什么事!

在那样的情形下,那样的惨况,但凡是个男人,不对,是个人都会灰心的。

不管多热的心肠,也终会冷成石头。

可是,他没办法让他二哥知道。

他怎么说?就直不愣登地说他是重生的,看到了二哥的结局?

就算他敢这么说,他二哥又怎么会相信?再以为他中了邪或者失心疯了,想办法把他关起来,那他就更没戏唱了。

到底要怎么办呢?

穆耀一筹莫展的回到公主府,因为转着心思,都没注意到迎面走来的赵平安,差点撞上。

“我说,你好歹是我的侍卫长,至少你乖乖给我守在府中。你现在是什么意思?白拿俸禄,继续当你的公子哥儿吗?”赵平安瞪。

穆耀却无所谓的耸肩,“反正你也不喜欢看到我,我干吗在你眼前晃?惹得公主不高兴了,臣的罪过可大了呢。”他前面说得随意,后面语气的恭敬就让人听得刺耳。

这花三,什么都好,就是这个阴阳怪气的劲儿改不了。

赵平安心中暗叹,嘴里却不客气地道,“公主府这么大,你不在我眼前出现,我自然不会烦心。你并不需要脱离岗位,满京城乱转。你再这样不尊职守,本宫真的撤掉你。”

穆耀本神不守舍的,这时候连平时伶牙俐齿的一半也使不出,居然答不上话。

无意中低头,看到手上拎着的东西,就顺嘴道,“臣也不是随意乱走,是给公主您踅摸好吃好玩的去了。让公主您身心愉悦,也是我身为侍卫长的责任。之前经历了生死大疫,靠死熬才熬过来,后来又要应付朝中的明枪暗箭,公主你最好放松一下。总这么绷着,容易老哦。”说着,就把手中的小竹篮和几个小点心包塞在了站在赵平安身侧的秋香手上。

秋香没提防,下意识就接住了。

再抬头,穆耀已经施了一礼,转身匆匆走了。

“公主,您看这怎么办?”秋香抱着大包小包,很无辜。

想想,又忍不住为自己曾经的偶像说好话,“穆侍卫长也算有心,出门闲逛也没忘记买东西孝敬公主。”

“您听他的呢。”赵平安哼了声,“他就是买着玩的,哪里走了心了?”

“那这些怎么办?”秋香举了举手中物,“丢了喂狗?”

“浪费是可耻的,能让那家伙买回来的东西,好不好吃放一边,必定是很贵的,很出名的,所以你给底下的小丫头们分了吧?就说……是大名鼎鼎的花三郎请她们吃的。”

这个世界就是如此残酷,古今中外加异时空是一个道理:颜值即正义。就冲花三那个相貌,再摆凶恶纨绔脸也大把人喜欢。

他本来很烦女人靠近他,爱慕他,但为了维持他虚伪的形象又不愿意恶劣发火,那就让小丫头们发花痴去,烦死他得了。

赵平安恶作剧似的想,之后拉了绯儿到前院的会客花厅去。

秋香呆站在那儿想了想,又把那堆东西放在地上扒拉半天,最后招来路过的小丫鬟阿银和阿锌,又把赵平安的意思夸张发散了一下道,“花三郎君,也就是穆侍卫长看姐妹们侍候公主辛苦,特意买了些小零嘴儿让大家尝尝。虽然不多,大小是份心意,你们拿去分了,可不许抢东西打架。至于这个……”

秋香拿起那个小竹篮。

“这不是甜瓜吗?”阿银抢着说,两眼放光,“这时节有甜瓜,那可真是极稀罕的东西。”

“真想尝尝。”阿锌甚至咽了咽口水。

“短了你们吃,还是短了你们喝了?咱们公主对下人最体恤,府里的人,吃穿用度是全京城最好的,普通小富之家的人也比不得。所以别一脸馋猫样儿!出息的你们!脸呢?脸呢?”秋香伸出食指,点了点这两个小丫鬟的额头,“既然是这么金贵的稀罕物儿,自然要留给公主尝尝鲜。你们俩先把这篮子送到公主的屋里,半路不许偷吃。”

“我们不过说说,哪敢呢?”阿银用胳膊肘拐了阿锌一下,低喝道,“把口水擦擦。”

又对秋香行了一礼,接过篮子,拉着阿锌走了。

秋香处理完这些意外的琐事,这才快步追上赵平安。

此时,赵平安正在花厅接待一位访客。

来人不过十八九岁的样子,相貌清秀,气质斯文,可惜鼻梁上有几颗麻子,额头上也有几颗,成色有点新,显然是在天花疫灾中感染过,虽成功保住了命,可惜还是留了记号的。

不过来人倒是坦荡大方,并没有因此流露出自卑和怯懦的样子。

“参见大长公主。”他行了叩拜大礼,规规矩矩的。

赵平安抬了抬手,“不必多理,坐吧。”态度温和,但也带了些威严。

立即,有两个小丫鬟上前,把来人虚扶了起来。

到底是在封建社会,讲究个男女授受不亲。

尽管大江国不像程朱理学后的中国古代,男女大防严密,民间女子为求生存活,可以抛头露面去做工,贵族男女间也可以结伴出行。

赵平安更是没有起到公主的楷模作用,时不时往民间跑,还私下会见朝中大臣。这些虽说不妥,毕竟算是公事,好歹在世俗的容忍范围内。

咳咳……

当然,她和穆远私下里做了好多不得体、破坏规矩又犯禁的事,可毕竟偷偷摸摸的,何况穆远也是朝中重臣呀。

嗯,这样勉强说得过。

但她还不到十八岁,若要在府里见一名比她大不了一两岁的年轻男子,而且此人即无品阶,也不是朝中人,就有点说不清,道不明了。

因此,花厅中除了绯儿和后来追上的秋香两大宫女,还有四个小丫头站在旁边。花厅之外,也好几名侍卫和小厮在守卫和听候吩咐。

总之,这公主的谱尽管赵平安不喜欢,却也是要摆足了的。

“公主恕罪,本来晚生一介草民,不配得到大长公主的接见。晚生也不该贸然仗着一点关系,投贴于公主府。但是,晚生一来要亲自道谢,谢大长公主救命之恩。二来,尚有一事相求。”说完,面露赫然。

…………66有话要说…………

来了谁呢?

☆、238 瞬间为了个难

来人,正是计相杨明的外甥汪还山。

杨计相因为管着大江国的钱粮事,为了避嫌,也因为洁身自好,除了外人不得知的与刘指挥的深厚交情外,从不与人过分亲近、来往。多少人想拉拢这位大江国年轻的财神爷,可无论美色、金钱却无济于事。

他惟一的弱点,就是他这个外甥。

好在汪还山并非那种纨绔子弟,并不惹事生非,一向老老实实的。正所谓苍蝇不盯无缝的蛋,外人想从汪还山处下手,也找不到机会。

只是汪还山不喜欢诗书,更不愿意为官,一心向往医道,私下学了不少本事。可惜他是白身,没办法进入医官院。杨计相正是为了他,生平第一次求人,托人恩荫个秀才功名,从此得以成为生员,进入医官院系统学习。此事,也是杨明生平第一次欠下人情。

这种疼爱,简直胜似亲生。

加上汪还山与杨明长相极为相似,所以坊间都在私下里传,说汪还山根本不是杨明的外甥,而是他的私生子。

赵平安不知事实,但据自己判断,杨明不是那种风流人。就算年少无知时犯过错,也断不是不肯负责的,想要个孩子还要假托妹妹之名。再者说,外甥肖舅很正常,因疼妹妹而爱屋及乌就更正常了。

是许多人心歪了而已。

但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当初天花疫症暴发时,汪还山在医官院求学,她无意中带丫鬟晓晓进过医官院,偏巧就传染上了汪还山。

借她的手伤害汪还山,本是叶家人的毒计。他们不能拉拢到杨明,就让她狠狠得罪,这样杨明就不会成为她的助力。她本以为,以杨明那么疼爱汪还山的情形来说,她可能真的失去这位贤能之臣了。就算在前世,她也没能让杨明站在她这一边。

没想到这世不同了,杨计相深明大义,很清楚汪还山的染病是幕后主使的错,并没有迁怒赵平安,只是恳求她进杨府为自个儿的外甥医治。

赵平安本就愧疚,自然加倍用心。

总算汪还山自己就是学医的,分外配合,病成那样还没忘记跟赵平安讨论医理,加之毕竟年轻,生命力旺盛,居然有惊无险的熬了过来。

其实,医者治病救人本是分内之事,可杨明却因为汪还山活下来,特别感激赵平安。

叶家想离间赵平安与杨明,哪想到却适得其反。杨明又从刘家旭那里了解到赵平安的政治抱负和想法,由此死心塌地的成了公主党。

若说刘指挥毕竟肩负刘氏家族,和苏家又是姻亲,多少有些顾忌,杨明却是孤臣,性子又清傲,在朝中的倾向性更为明显,几乎不加掩饰的。

《刺客列传》里说:君以国士待我,我必国士报之。

对赵平安说,人家杨计相以国士报她,她自然也要以国士相待。那么他的外甥有事上门求见她,还提出帮忙的话,她自然尽最大的努力相助。

“并没有什么救命之恩,若你是医者,也会这样对患者。”赵平安坦然道,“至于说你有什么要求,尽管提,能帮的,本宫一定帮,当不得求字。”

汪还山一听,登时抬头,目光灼灼的望向赵平安。

但瞬间,又被这位巾帼不让须眉的大长公主震慑住,只觉得赵平安气势超凡,容色艳丽逼人,简直是一位世间无双的公主。

其实赵平安只是因为要见外客,打扮得庄重了些,面色严肃了些罢了。也可能是她回京后做的那些事,一桩桩一件件的太漂亮了,特别是居然以公主的身份出宫开府,还战胜了令人闻之色变的疫症天花,于是无形中给了所有人心理暗示,觉得她特别了不起。

旁边,绯儿和秋香悄悄对视一眼,只觉得这白白嫩嫩的年轻人忽然羞涩的样子还挺可爱的,就连脸上那几粒麻子都顺眼了起来。

“汪公子,请不妨直言,明言。”见汪还山扭捏,赵平安温言问道。

她这样和气,令汪还山的头垂得更低,脸红到连脖子根都染上了。

好歹他还记得此行的目的,声音虽小,但也算清晰地道,“大长公主,晚生不过是一介书生,本不该议论国事。但大夏人一惯暴虐无情,即不守礼仪,也不遵守约定,此次汹汹而来,必会挑起战事。现在,我大江的军队不日即将开拔,前往西北边陲,我……我……”

“你不是想从军吧?”赵平安惊讶。

就这小身板,当个大夫绰绰有余,想上战场,举得动刀,催得动马吗?送死差不多。都说百无一用是书生,指的就是书生体力差,倒不是说别的。

“正是。”哪想到,汪还山居然正色回答,还从椅子上起来,上前,直接给赵平安跪下了,“还请大长公主成全。”

“这个……”赵平安真没到汪还山要求情的是这个事,真是瞬间为了个难。

“本不想麻烦大长公主,但我和舅舅提了,他坚决反对!”汪还山继续道,“不得已,求到大长公主头上,还请大长公主能劝劝我舅舅,让我实现心愿。”

那当然要反对啊。

好好一个外甥,长得还白白净净的,拿去给大夏人磨刀啊。

“我理解你一腔报国热血,但是……”赵平安想了半天,斟酌着字句道,“但是报国的方式有很多,一样了不起。譬如你舅舅,为国家钱粮计,那功劳是十个大将军也比不上的……”

“大长公主,您以为我要去当兵,冲锋陷阵吗?”汪还山打断赵平安。

虽然这样插嘴有些无理,可赵平安正编不下去了,反倒松了口气,“难道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