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铁奴笑道:“我?我也没能得到什么好处。如果说有的话,那就是老大对我的绝对信任。”

“绝对信任?”宗望冷笑道:“一个死人的绝对信任,有个屁用!”

“嗯,他要是死了,那确实没什么用。”萧铁奴道:“但万一他没死,那就有用得很了。嗯,这个赌局对我来说也危险得很,不过老大的命怎么说也比我值钱不少吧,他都敢赌了,我要是不敢跟着下注,未免太逊。”

“你说的不错。”宗翰哈哈笑道:“你的命,确实没彦冲值钱!我们暂时还不想杀彦冲,但是杀你,却和捻死一只蚂蚁没什么区别!”

萧铁奴竟然毫不害怕,反而点头道:“不错,杀了我确实没什么大不了的,可是也没什么好处,对么?其实我觉得有些奇怪,粘罕兄你向来是很实在的人,怎么忽然变得和斜也大叔这般冲动?其实大哥这么做对你未必有坏处!对了,刚才小四哥问我大哥要来干什么,我还没回答呢!粘罕兄你想不想听听?”

宗翰沉着脸道:“彦冲他到底想怎么样?”

萧铁奴缓缓道:“我大哥要做的,其实很简单!一句话:他想在不伐宋的情况下和国主、粘罕兄、小四兄取得和平。代价就是用他本人来做人质。”

“和平?”宗望大笑道:“仗都打到这份上了,还怎么和平?”

“正因为仗打到了这个份上,所以才能和平!”萧铁奴道:“辽口的事情,甚至拉林河的事情,其实我都有所耳闻!这仗再打下去,大金就算不亡国也得四分五裂,我汉部就算不灭部也得元气大伤!因为这仗我们都打得起,输不起,所以才可能和平啊!”

宗翰听到这里忽然低下头去,萧铁奴继续道:“现在双方看似欲罢不能,但其实都有各自的忌惮!别人不知道,但我却晓得,大嫂和老七最怕的就是你们恼怒起来真把大哥给杀了!大哥虽是汉部的元首,可汉部毕竟不是他一个人的。所以你们要想大嫂或者应麒当着大伙儿的面开城投降他们是做不到的——因为那样他们将没法向部民交代!但同样的,如果有人为了胜利而逼死大哥,那么那人不但没法向部民交代,还会招来大嫂和应麒的嫉恨。所以你们完全可以放心,只要我大哥的性命还掌控在你们手里,汉部便不敢发动主动攻击。因为无论是大嫂还是应麒都不敢冒着害死大哥的危险偷袭会宁的。所以只要你们控制了我大哥,而应麒又控制着汉部,汉部就会老老实实做大金的屏藩——事情就是这么简单!”

宗望盯着萧铁奴,忽然冷笑道:“我知道折彦冲为什么把你带出来了。”

萧铁奴一怔道:“为什么?”

宗望笑道:“为什么?那还不明白么?汉部最有可能置他生死于不顾的人就是你!难道你还真以为他是信任你才让你干这事的?”

萧铁奴脸色微变,随即道:“宗望!你少来离间我们兄弟的感情!”

第一八八章 定(上)

宗翰这时已完全了解折彦冲的意思,这样的局面对他来说并无妨害,口中却冷笑道:“彦冲搞出这么多事情,为的原来是这个!这确实也是打破我大金内部僵局的法子之一,不过对他来说,要破这个局还有更安全更容易的路子——那条明路我早已给折彦冲点明!难道‘辽南换江南’的条件他竟然还不满意?”

萧铁奴淡淡道:“大哥不是不满意,而是根本办不到!”

“办不到?”

“对,办不到!”萧铁奴道:“我大哥这人和我不同,他对汉部的名声爱惜得很。你要汉部冒天下之大不韪和你们去攻宋朝,汉部办不到,他也办不到。”

宗翰哼了一声道:“所以他宁可以身为质?”

“不错。”萧铁奴道:“他希望自己的到来以及辽口即将结束的这场大战,能够为汉部、为大金换来一段和平。他的这个决定,无论对大金皇帝还是对座诸位来说都没坏处,对么?”

宗翰宗望对视一眼,知道就眼前局面来说这确实不失为一个解决的办法,可有件事情他们还是不肯放心,那就是折彦冲要做人质为什么不能光明正大地来?而要摆弄出这么个局面?

宗翰问道:“如果我们不同意,你们打算怎么办?”

萧铁奴叹了一口气道:“我们还能怎么办?伸长脖子等你们来割罢了。不过之后的局面我们便不管了,你们自己收拾。只是那样的局面,对大金有什么好处?对谙班你有什么好处?对国相你有什么好处?对二太子你又有什么好处?照我说,你们还不如拿了我大哥去跟老七谈谈生意,反正老七口袋里钱银多多,你们拿着我大哥正是奇货可居!一定能从那头守财麒麟口袋里掏出不少财物来。”

斜也等三人互相望视,一时帐内全无声音。良久,宗望沉吟道:“如果我们南征大宋…”

萧铁奴道:“你们要打大宋,你们自己打去,我们汉部拦你们不住只好袖手旁观。这就是我们汉部部民的决定,也是我大哥的底线!”

宗望又道:“如果我们南征期间汉部乱来…”

萧铁奴道:“那我和大哥都得死,这又有什么好说的?只能怪大哥看错了老七。”

宗望又道:“那如果我们打下大宋…”

萧铁奴道:“那就恭喜你们了。不过我大哥说,如果没有汉部的帮助,你们打不下大宋的。他劝你们还是别动这心思的好。”

斜也闻言冷笑道:“什么?你说我们打不下大宋?”

萧铁奴笑笑道:“那是我大哥说的,未必作得准。按我说的话,大宋也没什么了不起的,好打得很,几位不妨去试试。”

斜也哼了一声道:“别上他的当!折彦冲是想我们和大宋打得两败俱伤,好来捡现成的便宜!”

萧铁奴拍拍手道:“你们要这样想,我们也没办法。总之,我汉部不会派一兵一卒入侵大宋——如果你们定要逼迫我们做不愿意做的事情,唯战而已。”

宗望听到这里,忽然放声狂笑。

萧铁奴问道:“你笑什么?”

宗望冷笑道:“听说你们中原有一种人叫做伪君子,我以前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可总算见识了!”

萧铁奴道:“你的意思,我不懂。”

宗望道:“折彦冲弄出这么多鬼鬼祟祟的伎俩,分明是满肚子的私心,可他偏偏还要在大定府高台上讲得那般慷慨激昂——说到底也就四个字:收买人心!这不是伪君子是什么!”

萧铁奴嘿了一声道:“我不知道老大是不是这样的人,不过就算是这样我也觉得没什么。汉部部内的民意,是希望能在这件事上独善其身的,他也只是按照元部民的决议行事罢了。至于用点小机巧,那也不算什么。其实就算伪君子又怎么样?反正我觉得他蛮大胆的,至少敢拿自己的性命来下赌注的这种事情,便不是人人干得出来的。怎么样?我大哥这个建议,你们接不接受?”

斜也哼道:“废话!要我们接受,岂不是都被他玩了!”

萧铁奴分别看了宗望宗翰一眼道:“那两位呢?”宗翰不语,宗望哼了一声也不说话,萧铁奴微微一笑道:“这样大事,想来是要再商量商量的。如今大哥的意思我已经转达,接下来该怎么决定你们也不用和我说,直接跟老七谈去!现在汉部拿主意的人是他。”说完微笑着屈膝行礼道:“谙班,国相,二太子,若没什么事情,萧铁奴告辞了。”

萧铁奴走后,三人商量许久仍未得出结论。直到斜也离开后,宗望才问宗翰道:“你觉得如何?”

宗翰道:“虽然我们有些被动,但也不失为一个解决眼前困境的办法。”

宗望冷笑道:“难道你还看不出折彦冲的野心!”

“野心?”

宗望道:“他冒这么大的风险收买人心,收买的是谁的人心?是大宋的人心!他为什么要收买大宋的人心?你想过没有?”

宗翰笑笑道:“就算这样又如何?他的性命毕竟还掌握在我们手上!只要我们看牢了他,他的那些花花肠子便都不管用了!”

宗望道:“但万一被他逃了…”

“逃不了!”宗翰道:“只要把他和萧铁奴隔开,他就逃不了!这一点,你认为我们做不做得到?”

宗望沉吟道:“这一点不难,只是…”

宗翰问道:“还只是什么?”

宗望叹道:“只是我仍然怕有个万一…”

宗翰忽然笑了起来:“小四,你什么时候也变得这样优柔了,莫非是被杨应麒影响了不成?”

宗望哼了一声道:“好吧!这件事情我们便冒冒险!不过不能完全按照折彦冲的安排来!你那以汉治汉的策略要同时进行。”

宗翰点头道:“平州、大同两路兵力向南,对我们没有坏处!会宁那位居心叵测,老想利用汉部来削弱我们,现在我们一走,汉部的压力就由他一个人顶去!”

宗望叹道:“我本不想如此!可惜…罢了!有折彦冲在手,谅杨应麒也不敢乱来!”

第一八八章 定(下)

金国的“内战”终于停了下来。交战双方派出成员复杂的使团进行暗中交涉,津门方面派出的是杨朴和邓肃,会宁方面派出的是韩昉和刘彦宗。

这次的交涉情形十分奇怪:不但交涉双方讨价还价,就是使团的内部也存在互相制约的关系。宗翰派韩昉作为刘彦宗的副使,为的就是怕宗望独揽和约的好处;而曹广弼间接推邓肃上位,也是怕杨应麒为了救折彦冲而不顾一切地许诺汉部兵马伐宋。

经过了几个日夜的交涉,双方终于达成了几方面的协议:

第一是宣布这次战争的性质是“误会”。那是谁造成这次误会的呢?当然是大宋!童贯派往平州的假使者和假使者身上的文书被拿出来作为大宋挑拨金汉关系的证据——尽管这“证据”之前无论平州还是津门都根本不放在心上。当然,大宋的这一“恶行”也成了女真侵宋的又一借口。

第二是汉部继续承认为大金属国,汉部公开向吴乞买表示忠诚,并传书安抚大金境内的各个非女真部族。汉部方面阿鲁蛮后撤,平州军方面辽口解围,鞍坡的矿产以及东京道的商路重新对汉部开放,但所有商人出了辽口,就得比以往多交一成税金。汉部每年进贡会宁的茶叶、布匹、丝绸各加一倍。

第三是通过了对宋战争的任务分配:以东路军、西路军为两路伐宋主力,汉部向大金提供十五万担粮草(大部分归了宗望),而不负责作战。伐宋期间,汉部必须削减一半兵力。

第四个问题就是汉部迎回折彦冲的要求。这次金汉和议大金方面其实是在宗翰宗望主导下进行,吴乞买连个说话的地都没有,只能最后默认而已。不过宗翰和宗望考虑到他毕竟是皇帝,最后还是让了许多好处给他。但对吴乞买要求把折彦冲押回会宁一事宗翰宗望根本就不理睬,眼下折彦冲其实是被宗翰宗望共管,所以吴乞买对于汉部迎回折彦冲的要求也只能空头许诺,而杨应麒也以“大将军未归”为理由对削减兵力一事阳奉阴违。

除此之外,还有十几项互相制约的条款,不一而足。

对于这个结果,在金国方面,宗翰颇为满意,宗望亦表赞同,吴乞买也在宗干的敦促下勉强接受;

而在汉部方面则普遍感到不满,完颜虎和杨应麒不满女真不马上归还折彦冲,而曹广弼也对没能阻止女真伐宋也颇为失望,但他们最后还是出于多方面的考虑接受了这一事实。实际上杨应麒和曹广弼也都知道:能达成眼前这个协议,对双方来说都已经很难得了。

对于这次进军,宗翰和宗望各有各的野心。宗翰希望能囊括陕西和河东,这样的话他手头掌握的人力物力将变得极为可怕;而宗望则显得谨慎多了,他只打算打下燕京路作为地盘,敲诈宋政权增加岁币作为军费,然后再通过塘沽来执行他以汉制汉的策略。实际上他以汉制汉的策略还没开始施行就已经取得了成果:曹广弼眼见无法阻止北兵南侵,竟然荡舟南下,带着辞去职务的邓肃、石康归宋。杨应麒没能力阻止他,也根本不打算阻止他。

曹广弼离开津门后并没有马上前往汴梁,而是停留在清阳港等候着进一步的消息:他仍然担心宗望忽然撕毁秘密协议趁着自己离开侵略辽南。不过尽管这样,汉部中枢系统的士气还是因为他的离去而大受打击。大将军被软禁,二将军辞职,六将军背叛!汉部三个最能打仗的人转眼间都不在了,这个时候,就算杨应麒想发动对会宁的战争他手头也是有兵无将,有将无帅。

东京道的商路再次开通了,但连杨应麒也不知道这种短暂的繁荣能够维持多久。站在辽口的城墙上,看着夕照下那些显得倦怠的士兵,他忽然有些后悔:没有折、曹、萧的汉部竟显得如此疲软,这种疲软让杨应麒感到害怕。人心和士气,有时候散了就回不来了!汉部的人心还没散,这是汉部得以维持下去的原因,但它已不具备侵略性了。在这一刻,杨应麒才真正意识到折彦冲的作用!

“我们果然是没法代替大哥的。”杨应麒有些黯然地说:“如果大哥没有出事,汉部一定不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听杨应麒说话的只有一个人——他的堂兄杨开远。不过杨开远既没有跟着懊丧,也没有说出什么话来安慰杨应麒,只是说道:“我觉得,我们现在的这种疲软只是暂时的。”

“暂时?”

“嗯。”杨开远道:“应麒,有件事情你注意到没有?”

“什么事情?”

“尤宇逃回辽口的时机。”

“尤宇逃回辽口的时机?”杨应麒道:“三哥的意思是…他逃回辽口的时机不对?”

“不!恰恰相反!”杨开远道:“尤宇逃回辽口的时机太对了!对得刚好让我们有足够的时间作出反应!如果他晚来了一天——甚至半天!辽口和津门便未必能像已经发生了这样,作出正确的反应了。”

“你是说…这里面有问题?”

“应该是。”杨开远道:“你觉得呢?”

杨应麒沉默了。

杨开远又道:“这件事情,我们暂且不提。现在我问你,你接下来打算怎么办?”

“接下来?”杨应麒苦笑道:“我们除了在这里看着、守着之外,还能怎么办?逼得宗望发急真把大哥给害了就糟糕了。”

杨开远问道:“你真的打算空等空守?”

杨应麒叹道:“我本来不是这么打算的,我本来…”犹豫片刻,终于把他那个不成熟的“阴阳战略”跟杨开远说了。又道:“可惜,我们根本做不到…咦!不对!”

杨开远道:“怎么了?”

“三哥,我们…我们可以做了!”杨应麒道:“对!可以的!虽然大哥不在,但这样做是完全可以的!甚至…甚至比原先的计划更加名正言顺!”

杨开远想了想也明白过来,叹道:“看来,真的是这样了。”

杨应麒却反而不说话了。夕阳还是那个夕阳,士兵还是那些士兵,但落在杨应麒眼里已经完全不同了:他觉得这些士兵不是倦怠,而是在休息,为了下一次更大规模的冲锋而进行的休息!

“三哥,我回津门去了。”杨应麒的血脉忽然都动了起来,连眼神也充满了破坏力。

杨开远也看得出他静不下来,因此没有挽留,只是临别前对他说道:“应麒,如今大哥虽然不在辽南,但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守住汉部的。”他还是在安慰杨应麒,却不知道杨应麒此刻已经不需要安慰了!

“不!”杨应麒道:“三哥,你太保守了!我们现在要的,不是守住汉部!”

“不是守住汉部?那是什么?”

杨应麒指了指西南方向,那里是大海;又指了指东北的方向,那里是长白山,仿佛这山海都已在他掌中一般:“我们要的,是实现汉部的宏愿,去开创一个我们期望中的国度!我们走出大鲜卑山的时候,不就是这样发誓的么?这个志向,不会因为大哥暂时离开而有所改变!”他顿了顿道:“这两年我们经历了不少曲折,我不知道再走下去,汉部会变成什么样子,也不知道天下人会怎么看待我们!我只知道我们一定要继续走下去!”

抛下这几句不明不白的话后杨应麒便走了,一路上他的心神都处于燃烧状态,进入津门后连他自己都觉得心头那把火烧得太过厉害了。他唤来燕青,让他去请林翎过府一叙。

燕青到林翎府上的时候,林翎正在忙碌:这段时间林家为了支持汉部着实赔了不少生意,北边的许多死帐坏帐都收不上来。按照以往的惯例,如果杨应麒是为了公事要见她多半会透露点消息。林翎琢磨着杨应麒的态度,觉得多半是不甚重要的私事,便请燕青代自己向杨应麒赔罪,就说自己实在抽不出身来。

时已半夜,林翎估计杨应麒不会再派人来,谁知没多久燕青又来了,这次什么也没说,只是递上一张纸条。林翎打开一看,却正是杨应麒的笔迹,纸上既没抬头也没落款,只有五个字:“我要你过来。”

林翎怔了半晌,终于点头道:“好,我换件衣服便随你去。”

※※※

《边戎》第十二卷《蛇首两端》完,请关注第十三卷《靖康传疑》

靖康传疑

第一八九章 国债(上)

大宋宣和七年,随着内部矛盾外移,大金境内终于安静了下来,辽阳府一带成为金、汉双方默认的非战区,汉部的商人再次北上,带着货物比战前更加深入地进入大金境内的每一个角落。

商人们的这种勇气大大出乎杨应麒的意料!本来他还担心他们被这次战争吓得怕不敢北上了!却不知这次战争汉部虽然没有大获全胜,但辽口的不败却让大金境内几乎所有人都看到这样一个事实:女真人打不下汉部!甚至打不下辽南!

没错,折彦冲仍然还被女真人软禁着,但这件事情却又让汉部部民产生了另一种盲目的勇气:原来没有大将军,原来我们也能守住汉部!有时候,事实是否如此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相信如此!彭湃的自信力洋溢在大部分汉部部民的脸上,如果说这次金汉战争之前他们面对女真还有一点点寄人篱下的感觉,那现在就完全没有了!

“怕什么!大不了再打一次!”

这种话如果杨应麒听见一定会吓一跳,因为他知道汉部的财政状况没法再折腾一次了。但部民们不当家哪里知道当家的难处?所以根本没有杨应麒的这些顾虑,他们有的,只是单纯的勇敢与无限的野心!特别是那些浙东商人,他们把大本营安扎在整个北国都认为最安全的辽口后,就大张旗鼓地窜入东京道、中京道甚至会宁做买卖!这些人大多连女真话都不会说,但这不要紧,有许多北国人等着给他们做翻译赚钱呢!而且由于汉部在北国产生经济影响也已经接近十年,许多女真、渤海、室韦都多多少少会一点汉话,也许说得还不是很好,但加上手势做生意已经没问题了!

“他们怎么这么大胆啊!”杨应麒有些讶异。

“那是因为他们有退路!”陈正汇道:“辽南,汉部,就是他们的退路!”

陈正汇说的没错,商人们正是这样的心理:和平的时候就走出去,万一打仗再退回来!他们在北国大做生意,搬不动的东西却大部分留在汉部辖地之内。大金境内的各种物产如木料、药材、矿石等源源不断地向辽口涌来,在辽口作短暂的停留和粗加工,然后再运往津门、塘沽贩卖或作进一步的加工。在汉部境外,他们必须饱受会宁政权的盘剥,不过这种盘剥还在他们的忍受范围之内。

在这期间,因大宋政治情况持续恶化而逃入辽南的流民已经没法变成汉部的农民了,因为辽南再没有新的农田来安置他们。于是他们只能在辽口、津门做工,或者冒险流入鞍坡甚至大鲜卑山、长白山伐木,甚至留在临潢府一带成为那些半农半牧庄园的雇佣农。当然,其中勇敢、强壮者则会被汉部军方相中募往上军事村落。

和平的政治环境、战后商人的爆发性活跃以及劳动人手的充足让辽南的经济在短短一两个月间就显现了复苏的迹象,甚至吴乞买也得益于这种复苏——他发现停战后东京道交纳上来的赋税竟然多了五六成!不过,这些多出来的赋税全被女真贵族们瓜分一空了,并没有一个子儿落到底层百姓手中,女真的底层百姓,还是那么穷。

在辽南经济复苏、吴乞买赚得盆满铂满的同时,津门的财政却濒临破产的边缘!辽东半岛北部农村的重建工作所需要付出的费用比杨应麒预料中还要多出一倍!而对于那些受到战争影响的小商人、小农人以及工人、牧人的补偿更是大得可怕!当然,如果杨应麒狠一狠心的话他也可以把这笔钱省下,因为战争是大家默认了的不可抵抗力,汉部就算不进行赔偿,除了活不下去的人之外部民们也不太好说什么——实际上这个时代其它政府也都是这么做的!财政出现问题,转移到国民身上不就行了?管那么多干什么!

但津门政府最终没有这么做,杨应麒最后还是按照战前的承诺对受到影响的部民进行补偿。不过由于囊中羞涩津门政府也没法全价进行补偿,而是按照先贫后富的次序进行部分补偿:对赤贫者进行全额甚至超额的补救;对还能维持者进行部分补偿;对富裕者声明拖欠。在补偿的同时又宣告了汉部政府的难处,杨应麒亲自到半岛北部道歉说明汉部政府实在没有足够的钱对所有人进行全补,请大家体谅。

七将军的这种态度让一些才加入汉部的部民大感诧异,不明白他为什么道歉。政府掠夺国民不是天经地义的么?这仗又不是汉部要打的,大家遭了劫数那是活该啊!干嘛还要补偿?不但有补偿,作为政府领导人的杨应麒居然还出面道歉——这可真是奇怪。然而民心却也因此而更加向着津门的方向凝聚,一部分有良心或者有野心的富商甚至公开宣布放弃津门的补偿欠款。

不过,即使这样仍然没能帮杨应麒彻底解决眼下的财政问题。

“天啊!”杨应麒送走张浩后呼天抢地地叫了起来!“这窟窿我怎么填啊!”

负责北部重建、安抚工作的张浩可以到杨应麒这里来哭诉,但杨应麒又能找谁哭诉去?折彦冲?他大哥现在不在!

“七将军。”陈正汇说道:“不如重建的工作就先缓一缓吧,还有把军费…”

“不行!”杨应麒道:“重建不能缓,还有军费,不但不能减少,还要增加!”

陈正汇皱了皱眉头,军费也就算了,毕竟军力是汉部自保的本钱,不能不投入,可是重建工作,他认为花销太大了:“七将军,我的意思不是不理会,而是先按最低的投入先维持住再说,等将来我们有钱了再追加。现在按你的计划…实在太花钱了!”

按照杨应麒的计划,半岛中部、北部这片农村真要重建起来,只怕会比战前更规则、更可观——这次重建不但是为了恢复生产,同时还要在北线建立几个可以抵御骑兵的城镇!不过这样的话开销就可想而知了。

对于陈正汇的建议,杨应麒考虑都没考虑就摇摇头道:“对这个地区的改造来说,现在是难得的时机,因为地方是一片空白而民心可用!错过了这个时机,将来我们要付出的成本恐怕要加倍。”

“可是七将军,我们现在没钱啊!”陈正汇几乎是哭丧着脸说:“现在咱们的库存,除了那一大堆粮食之外就什么也没有了!要不,把粮食卖了?”

“不行!”杨应麒说:“粮食是根本!根本!如今东海粮价不高,卖一点没法解决问题,要是大批量卖出去,整个东海的粮价非大跌不可,虽然能暂时解决眼前的问题,可从长远来讲我们反而得亏!这太不合算。再说,空前大战就要来了,到时候别的东西都可以缺,就是这个不能缺!”

“这也不成,那也不成…”陈正汇也有些不满意了:“七将军!你不能又没钱又想花钱啊!”

杨应麒大力地挠头皮:“我知道!所以才要想办法啊!想想!想想!你也想!”

“这…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我能有什么办法!咦…”

杨应麒听到他咦了一声赶紧问:“怎么?有主意了?”

“这个…七将军。”陈正汇小心翼翼地说:“听说…你很有钱的。”

“胡说!”杨应麒怒道:“我有钱!我有个什么钱!我有钱的话,就不用在这里发愁了!”

“这个…我不是说公家的钱。”陈正汇道:“听说…听说七将军你的私房钱好像不少吧?人家都说你富可敌国呢。”

杨应麒脸色变了变:“人家?哪个人家在那里胡说!我打他屁股!”

“这个…大家都这么说!”陈正汇道:“其实你有钱也不是什么坏事,你赚的都是光明正大的钱啊,又没有贪污受贿,没人说你的。”

杨应麒在很多大生意里都有股份,这个津门谁不知道!不过市民们也没因此怪他,因为杨应麒的口号从来都是:有钱大家赚!他向来是喜欢管仲的,认为国家富他也富没什么不好的。现在汉部正处于上升阶段,大家对于杨应麒的这个口号也还是蛮满意的。

不过有钱是一回事,露富又是另外一回事了,这时听了陈正汇的话,杨应麒马上摇头说:“我那点钱,就够我花销而已,没你说的那么多。”

“哎,七将军啊…”陈正汇低着声音说:“现在是特殊时期,七将军你就不能发挥一下大公精神…拿点出来补一补国库的窟窿啊?”

杨应麒很严肃、很严肃地看着陈正汇,说道:“这是个很不好的提议,你知道为什么吗?”

“这个…”陈正汇心里牢骚,心想要抠你口袋里面的钱果然不容易,脸上却是端正态度,拱手肃立道:“请七将军教诲!”

杨应麒神色凛然,说道:“公是公,私是私!这一点一定要分清楚!我今天可以拿私房钱去填国库的窟窿,那明天是不是也可以找个借口拿国库的钱来填我私人口袋的窟窿啊?这个头不能开!绝对不能开!”

陈正汇心想这道理听着怎么有点别扭?不过却仍然道:“是是是!不过,借一点的话,不知道可不可以?毕竟,只要缓过了这一阵我们就有钱了。”

“借?”杨应麒大喜道:“好主意!好主意!”

陈正汇大喜,却听杨应麒道:“不过,我那点私房钱太少了,就是都倒出来了也没用。”

陈正汇听得差点崩溃,苦笑道:“那么,七将军,你说该怎么办?”

“当然是找别人借去啊!”杨应麒道:“津门有钱的人多着呢!我们的信用又好,一定能借到不少钱的!”

陈正汇想了想,肚子里暗骂,脸上却挂着微笑,点头道:“七将军所言甚是!甚是!”

※※※

本卷之名,化自李纲的笔记《靖康传信录》。疑者,阿菩不知上苍何以如此待我华夏,竟降下这等不可思议的昏君庸臣。

第一八九章 国债(下)

这个世界最没有良心的群体,就是商人!

无论是温州来的家伙,还是从泉州来家伙,只要不是做江南生意和山东生意的,一个两个都假装对大宋即将会发生甚至正在发生的事情毫不知情!汉部在战后虽然面临财政破产的危机,但辽南民间却因此而保存了元气。东北平原的安定,以及日本流寇在汉部压力下暂时显现出来的老实,让跑这两条路的商人都大感庆幸!鞍坡开矿技术和提纯技术流入日本和麻逸后,这两个地方的金、银、铜产量大增,银流入辽南加工铸成银币,铜运往琉球由辽南派出的高手工匠铸成仿宋钱,硬通货的增加大大刺激了东海经济的发展,海路上帆片片,船点点,连保守的高丽都开始被迫卷入这个金钱漩涡当中。

“这片大海上,都是钱啊!”林翎指着海涛说。她现在正和问她借钱的杨应麒坐在津门郊外靠海的一座阁楼上茗茶。如今林家在辽南的产业越来越多,除了林翎的老爹还呆在泉州作为一个象征之外,林家已经没有多少大宋商人味道了。

“你跟我说这些干什么!”杨应麒感到有些郁闷——就像刚才陈正汇想抠他的私房钱没抠出来时的郁闷一样,他觉得林翎怎么可以这么小气啊(又不想想他自己):“那些钱,又不是我的!”

林翎笑了笑,说道:“七将军你下手这么克制,不怎么乱发政令来抢我们商人的钱,看来我们东海的商人可有福气了。”

她这句七将军一出口杨应麒就知道不妙,看来林翎是打算公事公谈了。

果然,林翎说:“我有个生钱的法子,你干不干?”

“哦?”杨应麒眼睛里透着警惕:“先说说看。”

“现在我们的信用券硬得很!要不,发多一点?”

杨应麒一听脸色沉了沉,摇头说道:“每年该增发多少,这个有定量的!我们的亏空就是连这增发所带来的收入也算进去了。如果要额外增发——一次两次没什么,但形成习惯,便是为汉部埋下灭部的隐忧!”

中国传统经济学颇不发达,至宋时技术虽然成熟,经济虽然活跃,但经济原理却仍然停留在战国、两汉时代,根本就没有明显的进步。但货殖之学被杨应麒定为管宁学舍的基本学科之后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如今商界和政界对于通货膨胀之类的理念已有共同的认知和警惕——林翎这头雌狐狸当然不会不懂,但她仍然继续诱惑杨应麒:“话虽如此,但今年年景好啊!增发一些,不会有坏影响的。”

杨应麒皱了皱眉说:“这事情,交元部民会议讨论吧。”

“讨论什么!”林翎说:“你一个眼神,一句话,大家不会反对的。”

“不行不行!”杨应麒摆手道:“我今天就是来借钱的,你别跟我谈这些题外话!”

“这怎么是题外话!”林翎道:“我们林家是做买卖的,又不是开善堂!不能做赔本的买卖啊!”

杨应麒道:“怎么会赔本?我又不是不还你!”

林翎道:“就算还我,怕也不能明年就还清吧?眼下北边、东边生意正好做,一笔钱投进去,过几年也许就要翻一翻。要是你借的是个小数目也就是算了,但你忽然要这么大的数目,要真借了你,在你还给我们之前我们可就什么生意都不用做了!这不是赔本的买卖是什么?”

杨应麒想了想说:“要不,你就少借点吧。”

林翎问:“少借?少多少?”

杨应麒道:“一半。”见林翎的脸色有点黑,便说:“三成!不能再少了!要不然我找别人借去。”

林翎还是面有难色说:“这样吧,我借多少,你也从私房钱里借多少,如何?”

这次面有难色的轮到杨应麒了,他发了好一会的呆,便道:“算了,你借一成吧。一成不难了吧?”

林翎微感惊讶道:“一成?那够用么?”

杨应麒笑了笑说:“够,而且我还会给你利息。不过啊,怎么借你得听我的。”

林翎大感兴趣,问道:“你是不是又有好法子了?快说来听听!”

杨应麒笑道:“还有什么法子!发行债券呗!”

第二日,津门政府便开始公开发行国债债券,金额大小不等。津门的市民、汉部的商家听到这个消息都来打听,要看看这债券是个什么玩意儿。一打听才知道原来是津门政府向人借钱的借条!不过这借条是有利息的,借三年是多少利息、借五年是多少利息,贴在华表坛公告栏里的债券模板上都写得清清楚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