绮年叹道:“算了,你家里也忙得不行,我倒是去铺子里看看也罢。”韩家是新置的宅子,虽则带着家具,但总有不如意的地方要重新安排过。何况韩太太想着韩兆成亲之事,索性一次将宅子收拾出来,省得日后再折腾。

绮年那蜀锦蜀绣的生意在春闱前后达到了一个高潮。小杨从成都华丝坊进了一批元宝如意花纹的半锦,取名为“三元如意”,不仅仅在京城,甚至在直隶也有销路。因韩兆当日就是穿了这样一件淡青色半锦衫参加了殿试并点为传胪,因此这种花色的料子销路极好。直到如今天气炎热,蜀锦穿着有些重了,销售额才回落了下去。

绮年去的时候如鹃带了个小丫鬟正在整理新运来的一批料子,这是用来做秋衣的。见绮年来了,如鹃十分欢喜,又是倒茶又是端果子。绮年看她脸色红润精神饱满,显然日子过得很是不错,心里也欢喜。

如鹃陪着绮年说了几句话,绮年看她一个劲地挑那果子里的酸杏干吃,不由得心中一动:“这是――有喜了?”

如鹃顿时面上飞红:“才两个月呢。当家的不许我做重活儿,特地找了个小丫头来帮我。其实我既不吐又不晕,能吃能睡,哪里这样娇贵了呢!”

“哎,头三个月可不能大意!”绮年也欢喜起来,“不能提重物,不能突然用力,不能从高处跳下来,不能…”倒说得如鹃笑起来:“姑娘懂得怪多的…”

绮年讪讪住了口,心想我还有一整套的孕妇注意事项与婴儿养育大全可以告诉你呢,只是不敢说而已:“总之头三个月切莫大意,这是头一胎,养好了,后头再生也顺当。”想想自己如今还只是个未婚姑娘,还是不要说得太多以免惊世骇俗的好。

如鹃低头摸了摸肚子笑道:“请过郎中了,也是这般说的。如今有这小丫头帮着我,当家的又分了许多活计去,实在也用不着我做什么。算来这孩子来的也是时候,等出了三个月,又该各家做秋衣冬衣,到他临盆便是过年,那时候生意也不做了,什么也不耽搁。”

这说得绮年也笑起来。如鹃说了一会儿闲话,便叹了口气道:“当家的前几日从老宅回来,说是…如莺那丫头做了立年少爷的通房了。”

“通房?”绮年吃了一惊,“不是妾?”通房丫鬟连个名份都没有啊。

如鹃低头道:“是通房。立年少爷说了,不曾娶妻,不可先纳妾,不过日后娶了妻,必定抬举她做姨娘。”

“那哥哥打算几时娶妻呢?”

“如莺说,立年少爷已过了院试,如今是秀才了。只等乡试和会试了。怕是――要待会试之后才会…”

绮年扳着手指一算:“那岂不是至少还要两年之后?”这还得周立年一举得中呢,若是中不了,又得再等三年。何况周立年未必只满足于举人,说不定要等中了进士才成亲。就算他来个三元及第,那也得三年之后。到时他方过弱冠,娶妻正当时,可是如莺二十岁,在这个年代,女子的青春就算已过了。

“如莺这丫头,怎的如此死心眼…”

如鹃叹道:“当家的劝过她,她只是不听,也不知怎么的,就认定了立年少爷。当家的回来与我说,他在成都办了几日货,眼看着立年少爷似乎也并不十分――倒是如莺,伺候着少爷,捉着空儿还去七房伺候七太太。我听家里留下来的婆子说,是七太太做主,叫立年少爷收了如莺的。”

既然她自己打定了主意,别人又有什么办法呢?绮年跟如鹃再说了几句话,叮嘱她千万养好身子,正要起身出来,却听外头有人敲门。那小丫头香铃儿十分勤快,一溜烟儿跑出去,片刻就扬着声儿喊:“杨娘子,有人来买料子。”

如鹃忙忙迎出去,绮年也跟着走到门口一看,不禁怔了。香铃儿领进来的人身穿简单的玉色宝相花暗纹的夹缬袍子,倒像是个年轻商人模样,不过这人绮年是认得的,他根本不是什么商人,而是昀郡王府的世子,赵燕恒,三天前,他们刚刚在显国公府见过的!

“这位公子――”如鹃有些犹豫。自打做了这蜀绣蜀锦的买卖,她也出入过京城一些高门大户的人家,眼前这人虽然穿着不怎么打眼,但那件夹缬袍子染出的宝相花十分精致。如今京城里头,夹缬已经不甚流行,这般精致的印花倒是少见了。加上此人举手投足之间的风度,怕不是等闲人物。这等人物来这里买料子,实在是…

“周姑娘。”赵燕恒对如鹃微微点头,眼睛却只看着绮年。

“如鹃,你和香铃儿自去整理料子罢,叫香铃儿不要乱说话。”绮年真想翻个白眼。她前脚进门没多久,赵燕恒就后脚上门了,这哪里是来买什么料子,分明是来找她的。真难为这人对她的行踪了如指掌,没准是一路跟着的吧?

如鹃虽不知怎么回事,但见绮年神色凝重,当即便叫了香铃儿出去,临走还不忘道:“姑娘,我就在外头,若有什么事,姑娘就喊一声儿。”

绮年苦笑。心想万一有什么事,这院子里总共四个女人,香铃儿十一二岁大,如鹃还是个孕妇,能起什么作用呢?

赵燕恒倒是笑了,对身后跟着的青衣侍女道:“你也等在外头罢。”

青衣侍女身材修长,一直垂着头,此时才抬头看了赵燕恒一眼:“公子――”

赵燕恒摆了摆手,跟着绮年进了里间的小屋,随手拉过一张椅子坐了,反而对绮年一伸手:“周姑娘不必再多礼了,请坐。”

绮年很是无奈――这里到底谁是主人?不过她也不想再行什么礼了,侧着身子在椅子上坐了:“世子来此,想来不是为了买料子罢?”

赵燕恒笑了笑:“一来是谢周姑娘上次青云庵相救,二来是谢姑娘上元节送信,三来…”

绮年很想说,不要再谢了,只要下次再有这样的事不要找上我就行了。不过赵燕恒接着便问:“前日,姑娘在显国公府上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

绮年一怔,本能地假笑:“世子说的是什么?”

赵燕恒似笑非笑:“当日姑娘三人面色苍白,是被什么吓住了?”

这家伙观察力为什么如此敏锐!绮年咳嗽了一声,正想着有没有可能说句谎话,赵燕恒已经缓缓道:“东阳侯已经找上了显国公,要将一位秦苹姑娘许金国廷为妻。这位姑娘想来你也该认得,就是在东阳侯府里落水的那位。”

绮年心里一紧,想起许茂云微微红着脸看金国廷的模样,不由自主地道:“听说秦苹姑娘只是东阳侯府的远房亲戚,金公子却是未来的国公,这――”

赵燕恒唇角微微一弯,带着几分讽刺:“秦姑娘在显国公府遇了歹人,已与金公子有了肌肤之亲,金府大奶奶亲口许下,说金公子定会负责。”

绮年对于金大奶奶的作法实在也是无法评价,张了张嘴没说出话来。赵燕恒注视着她:“当日秦姑娘的丫鬟也被歹人杀死在显国公府,此事――显国公府已然脱不了干系。我只想――当日姑娘似是也在那附近,可否看见了什么?不瞒姑娘,国廷不愿娶秦姑娘。”

换谁也不会愿意啊!绮年叹了口气:“说起来,秦姑娘所谓的遇了歹人,与她的丫鬟死在显国公府,恐怕是两回事。只是――我若将当日所闻所见说与世子,世子出了这门,休再提我名字,我更不可能去做什么证的。”

赵燕恒失笑:“我自然不会要姑娘去做什么证。到底是事关秦姑娘的闺誉,岂有对簿公堂之理呢?”

“还有――”绮年突然想了起来,“我那个银香薰球,也请世子还我。无论是青云庵还是上元节之事,我统统都不知道。”

赵燕恒倒笑了:“这岂不有些自欺欺人?”

绮年苦笑:“世子明鉴,我不过是一介平民,只想安安稳稳过日子,那些秘事我实在不想知道――我还想多活几年呢。”

赵燕恒敛起了有几分戏谑的笑意,眉眼间倒带出一丝苦意来:“谁不想安安稳稳过日子呢?安稳是福,可未必人人都有。”

他突然发这么一番感慨,绮年倒有几分尴尬,拿起桌上的茶随便地喝了一口,清清嗓子:“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只求个心安罢。”

赵燕恒瞧她片刻,展颜一笑:“说的是,心安即好。”

他生得俊秀,只是脸色有些苍白,就显得线条有些单薄模糊,但凡有人见他,一则被他世子之位逼得不敢多视,二则因他久病之名,不免都只会注意他的病态。如今这展眉一笑,居然平添了几分神采,跟刚才竟然有几分判若两人的模样。

绮年也不由得多看了他几眼。第一次见面在东阳侯府的假山之内,虽然说是见面,其实连个脸都没见着。第二次则在青云庵,别说赵燕恒当时脸上抹得乌七八糟,就算是他没抹成花脸猫,那种情形之下绮年也只顾得上紧张,顾不得欣赏什么美男子了。倒是此刻,她倒得以从容地端详一下这位“病名”远扬的郡王世子:“世子今年去山西…”

绮年一说出这句话就不由得后悔了。瞎打听什么呀,嫌知道得不够多,死得不够快吗?不必说路上的山匪流民,也不必说赵燕恒带着伤回到京城,单说上元节她去接头的居然是皇长子妃,这事就必然不是人人都能听的!不过赵燕恒却只是坦然一笑:“正如姑娘方才说的,不过是求个心安。国家如此,政事如此,不说什么匹夫有责,只恒忝居其位,不能袖手旁观而已。”

我没想夸奖你啊亲…绮年低头无语,半晌才叹了口气:“其实秦苹的事是这样的…”

第66章 人生难得知心人

秦苹的事说起来简单,只需要听见的那几句话就足以证明,秦苹也许得到了东阳侯的授意,也许是身边的丫鬟挑唆,反正是企图赖上金家了。

要依着绮年说,这个计策不见得多么高明,可是用在金家实在是歪打正着。想想吧,若换了别人家,这种事莫名其妙地赖到头上来,推都推不迭呢,偏就有金大奶奶那样的人,居然硬生生地揽了下来。更别说当日还真的有歹人借着喜宴的机会混进了府里,秦苹的丫鬟都被杀了,导致这件本来是无中生有的事,现在却变成了铁证!

“显国公打算怎么办呢?”绮年虽然想着不要问不要问,但想起许茂云,还是忍不住问了一句。秦苹出身实在平平,按说是配不上金国廷的,可是如果东阳侯出面,那这事还真不好办。而且挂着东阳侯侄女的名义——虽说是个远房的——要纳她做妾都不怎么好说呢。

赵燕恒眉头也皱得很紧,叹了口气:“实在是太过凑巧了…”

绮年忍不住说:“难道就没办法了?”

赵燕恒微微扬了扬眉。他脸色过于苍白,就显得眉睫特别的黑而清晰。偏偏他还生了两道好眉毛,笔直浓黑,眉尾收束如剑,轻轻一扬就带着几分锋锐的味道:“周姑娘很关心国廷?”

这是什么话,她一个未出阁的姑娘,关心金国廷做什么?绮年立刻拉长了脸:“世子切爀胡——请慎言。”本来想说叫他切爀胡言乱语的,话到嘴边想到了此人是世子,万不可因刚才多说了几句话就忘记了两人之间身份上的天差地别。

赵燕恒却不以为意地笑了笑:“国廷为人端方,理当择一良配。似秦苹那等女子,纵然其举止并非出自本心,却也不堪抬举。”

这跟我没关系好嘛,我是替许茂云担心啊,要不然金国廷要娶谁关我毛事啊!

绮年在心里吐着槽,却不想赵燕恒又抛了一句:“听闻周姑娘年已及笄,不知可曾订下亲事?”

“若是不曾,难道世子要替民女做媒吗?”绮年实在是忍不住了。你扯那么多废话做啥啊?现在不是在讲金国廷吗?

赵燕恒若有所思地笑了笑,没再继续这个话题,转开去细问绮年听见太湖石后那两人的谈话了。他问得极细致,几乎是要求绮年一字不漏地将当时两人的对话重复一遍,甚至连语气都要模仿出来,还要求她做出自己的分析。

“民女怎能替世子判断此事。”绮年忍无可忍,“若是误导了世子,那却如何是好?”

赵燕恒淡淡一笑:“无妨,姑娘尽管说,在下自有决断。”

你有决断还来问我做咩啊!绮年心里的小人已经掀了好几次桌子了,可是表面上,她却只能老老实实地坐着,将自己的分析说了一遍。赵燕恒一一听完,微微点头:“那两人的声音,周姑娘可识得?或是那位韩姑娘,可有觉得耳熟?”

绮年坚决地摇头:“我们平日里都在二门之内,便有出外也少见外男,嫣儿更是刚到京城不足一月,更不识得什么人了。”

赵燕恒也并不勉强,起身一个长揖道:“今日耽搁了姑娘的工夫,只是兹事体大,不得不向姑娘询问一二,还请见谅。”

妈呀,这还叫询问“一二”,这简直跟审犯人也差不多了。绮年心里嘀咕,却也只能裣衽回礼:“世子太客气了,民女薄力实在有限,此次无非是事有凑巧,只怕下次便未必能有助于世子了。”

赵燕恒直起身来,似笑非笑地看了绮年一眼,并未戳穿她话里的意思:“在下告辞。”

绮年客客气气送他到门口,看着他和那青衣侍女上了一辆普通马车,辘辘地驶出街口,这才松了一口大气。

如燕一直在旁伺候,这时候才有些手软脚软地道:“姑娘,那,东阳侯府的那丫鬟——死了?”

绮年以手抵额,低声说:“分明是那个什么公子在杀人灭口,大约是那个丫鬟正好碰见。”

如燕声音都有些发抖:“他,他会不会看见了我们?”

“应该不会。”绮年说了一句,突然冒起一个想法。秦苹口称在显国公府遇了歹人,而当天偏偏真的有个歹人,还杀死了她的丫鬟——如果她是那个歹人,会不会怀疑当时的目击者并不只这丫鬟一个?会不会怀疑——秦苹也是目击者?会不会——也想杀她灭口?

绮年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哆嗦。秦苹在喊出有歹人的时候,大概一半是吓住了,一半是想到了自己的计划,可是她如果因此被歹人盯上,不知会怎样…

“走,咱们赶紧回去吧。”绮年一分钟都不想多呆,回了吴家才最安全吧。

赵燕恒的马车驶过几条街道,一直拐进一条小巷,青衣侍女在一扇黑漆木门上敲了敲,半天,门才拉开一条缝,周镇抚头发乱糟糟地伸出头来,一见青衣侍女,连忙把鸡窝一样的头发扒了扒:“原来是清明姑娘,失礼了。”

青衣侍女清明皱着眉头看了周镇抚一眼,后面赵燕恒已经下了马车,一边进门一边笑看了周镇抚一眼:“昨儿值夜来着?”

“可不是。”周镇抚打了个呵欠,尽量把头发扒拉得顺服一点,“这一大早的,你怎过来了?”

赵燕恒笑了笑:“还早?已经日到中天了。”他虽在说着笑话,笑意却未到眼底。周镇抚敏锐地看了他一眼:“可是有什么事?”否则不会到他家里来寻人。

赵燕恒眼中闪过一丝冷厉:“秦苹之事,我已问出来了。”

“这么快?”周镇抚的睡意也飞到了九霄云外,听赵燕恒详细说了一遍,不由得一拍桌子,“东阳侯这个混蛋!竟然又把主意打到金公子身上!哼,先是你,再是我,又是你家二公子,现在又是金公子,他一个侄女儿到底想要许几家?我倒想见识见识,是怎样的天仙神女,竟值得他这般费尽心思!”

赵燕恒唇角微微弯了一下:“倒是听说过,这位秦姑娘的生母出身教坊,她年纪虽不大,歌舞弹唱却是家传。”

周镇抚冷笑一声:“好极。我本念着她是个姑娘家,怕也是受东阳侯所制身不由己,既是她自己不尊重,又何必与她客气!此事交给我——在显国公府遇了歹人?哼,我若说她本就是去会情郎的,也能找出一百条证据来!”

赵燕恒却摇了摇手:“自是不能让她与国廷沾上关系,此事显国公已然向宫中递了话,长姐如母,国廷的亲事自有皇长子妃做主,别说娶妻,就是纳妾也不成。不过,我倒另有想法。倘若你是那杀人之人,杀了一名恰巧撞上的丫鬟,事后却听说这丫鬟服侍的小姐口口声声说自己遇到了歹人,你会做何想法?”

周镇抚眼睛一亮:“我必疑心当时有二人目睹我杀人灭口,我只杀了其一,却有一人逃了——你是说,守株待兔?”

“正是。”赵燕恒微微眯起眼睛,“这二人提到戏班子,极有可能就是与成都那事儿有关。倒是也算胆大心细了,显国公府那日宾客盈门,若选在那日会面,确是不易被人发现。”

周镇抚忽然咳嗽了一声:“且慢,这些都是何人告诉你的?”

赵燕恒瞪了他一眼:“明知故问!”

周镇抚眨了眨眼睛:“果然是那位绮年姑娘?”

赵燕恒微微皱眉:“姑娘家的闺名,你少叫几声也罢。”

周镇抚嘿嘿笑起来:“不过是随口叫了一声——说来,这事也巧,怎的就被周姑娘听到了呢?”

赵燕恒微沉着脸道:“她与冷家姑娘是好友,听着前头声音不对,才出了紫藤花坞打探的。”

周镇抚嘿嘿笑道:“说起来这姑娘真是胆气十足,到了那时竟还能如此镇定。”

赵燕恒淡淡道:“生死关头自然镇定,秦苹岂不也是不言不动逃过一劫?”

周镇抚连连摇头道:“非也非也。事到临头吓得不言不动是一回事,事后竟还能将此事细节记得十分清楚,这才是有胆气呢。”

赵燕恒眉头一皱:“你可是怀疑她?”

周镇抚收起笑容摆了摆手:“并非如此。她家中是何情况我已了如指掌,十余年来在成都行踪俱是历历可查,因父亲早亡,母亲病弱,她连出门的时候都屈指可数,并无可疑之处。”

赵燕恒怀疑地看了他一眼。周镇抚好笑道:“为何这般看我?我只不过是觉得周姑娘实在与我们有缘而已。”他眼看赵燕恒又要皱眉,连忙道,“我知道我知道,只不过在这里说说罢了,断不会坏了她的闺誉。”他随手抓了抓脸,嘿嘿一笑道:“不过,若能娶这般一个夫人,倒也不错。”

赵燕恒皱眉道:“言归正传,她们虽听到了那人说话,却不知是什么人,这便是你要查探的了。”

周镇抚不由得苦了脸:“这没头没尾的,教我何处去查?”

赵燕恒不紧不慢地弹了弹衣袖:“这便是你的事了。”

周镇抚瞧了他一会,忽然坏笑起来:“怎的,我说想娶她,秀材你似乎不大欢喜?”

“这是什么话!”赵燕恒脸色微微一沉,“你若是三茶六礼明媒正娶,我为何不欢喜?”

周镇抚摸着下巴:“我还当你不愿她嫁人呢。”

“胡说!”赵燕恒不愿再与他胡扯,“你若当真心悦于她,我倒可替你请媒人。”

周镇抚赶紧摇了摇手:“我如今这刀头上舔血的日子,她一个娇娇嫩嫩花朵儿样的姑娘,怎么过得下去。”

赵燕恒沉着脸:“你若不娶,就少说两句。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万一传出去坏了她的闺誉,教她如何嫁人?”

周镇抚扒扒头发,无奈道:“我不说便是。”想了一想,又道,“你自回来也有三四个月了,王妃可有再给你议亲?”

“怎么没有。”赵燕恒也不太愿意谈论这话题,“左不过是那些人,秦苹不行,就想着将东阳侯府二房的秦采塞过来。”

“说起来,你也确是该娶亲了。”周镇抚掰着指头算算,“说来你也有二十五六了吧?以你的身份,早就该娶了。你那继母王妃虽则居心不良,但郡王爷却是真心关切你的。若是怕王妃从中作梗,不如我替你往宫里递个话,求太后赐婚?如今皇长子妃有孕,永顺伯又入了京,太后心中欢喜,必会答允的。”

赵燕恒微微一叹,索然无味地摇了摇头:“娶了又如何?若非两情相悦,也不过如母亲与父亲一般,貌合神离罢了。再纳两房三房侧妃妾室,搅得后宅终日不宁?我自己便是尝过这苦头的,何必又再教儿女来重蹈覆辙。”

周镇抚自觉说错了话,干笑道:“多少人家不也是如此过的么?”

赵燕恒苦笑:“是么?只是这日子我却不愿过。若是当初父亲不曾娶我母亲,今日他岂不是与秦王妃举案齐眉,秦王妃之子便是世子,又何必为了我烦忧。”

周镇抚尴尬地咧了咧嘴:“这——”

赵燕恒的情绪也只是片刻有些失控,旁边的清明垂着头送上一杯茶,他接过来饮了一口,已又恢复了风轻云淡的模样,瞥一眼周镇抚:“你我相识二十年了,我家中之事你也尽知,何必做这副模样。”

周镇抚这才放下心来,嘿嘿笑道:“你不在意便好。”发觉旁边的清明用责备的目光盯着他,连忙又咧了咧嘴,道:“既是你不愿娶,包在我身上!”

赵燕恒失笑道:“如何包在你身上?难道你能代我娶不成?”

周镇抚嘿嘿一笑:“我做媒不行,拆人姻缘却是拿手的。”两人都笑了起来。赵燕恒起身道:“我出来也久了,这便回去,你莫忘记往宫里递个话,国廷的亲事,别人休想插手。”

周镇抚起身送他,嘴上闲不住道:“我说你该娶妻生子了,国廷也不过比你小八九岁,怎的你似是将他当儿子一般?”

赵燕恒回手要敲他:“别忘了,你比我还年长一岁!”

绮年可不知道赵燕恒居然在这里跟周镇抚关心着她的婚事。冷玉如离京二十余日后,寄来一封信,乃是在半途中遇了驿使,便草就一书,托了送至京中。因是匆匆而书,信笺既短,字迹亦草,不过字里行间倒还轻松,只说沿途赶路虽急,但也并不十分辛苦,张英等人对她亦还恭敬,皆呼之为“大少奶奶”,执礼甚周,令绮年及韩嫣不必为她担忧云云。

绮年看了信,算是又松了口气。冷玉如这桩亲事来得有些尴尬,虽然说起来始作俑者是郑瑾,但张家若是觉得失了面子,少不得也要对冷玉如有些偏见的,要不然张殊接了军报连堂都不拜就跑了——就算军情急如火,拜个堂才能花多长时间呢?

至于张殊叫人在京城买宅子安置冷玉如,绮年颇怀疑这是张家的意思,把人扔在京城,然后张家就占据了主动,到时候在边关是纳妾还是娶二房甚至两头大,京城这里都鞭长莫及。此时,冷玉如毫不犹豫提出跟着张殊去边关,这步棋真是走得正确无比。单看张英的态度就知道了,即使算不上前踞而后恭,态度也是颇有差异的。可见冷玉如这一举动,至少是已经得到了张家下人们的认可。

不要觉得下人的认可没啥了不起,像这种积年老仆,其态度有时候甚至是可以影响主子的。尤其张英这种,没准还在边关也立过军功呢,已经不能简单地以下人来将其分类了,否则张家怎会叫他来京中置办宅子,伺候才进门的少奶奶独居呢?冷玉如若能取得张英的认可,对她将来在张家只怕也有助力。

“玉如真是不易…”绮年忍不住对如燕等人感叹。

如燕知道其中内情,不敢多说。珊瑚等人却只隐隐听说了冷玉如是代郑瑾出嫁的,心里自然也是同情的,却不好说出来。珊瑚拿针往头发上蹭了蹭,笑道:“姑娘大了都要嫁人的,将来去了娘家,自然没有在自己家里做姑娘的时候来得松快。”

湘云看绮年这几天都在担忧,有意逗她笑笑,便向珊瑚调笑道:“瞧姐姐说的,可是姐姐想嫁人了?”

珊瑚回身去撕她的嘴,大家笑闹了一回。珊瑚今年十八了,湘云十七,说来也都到了该相看亲事的时候。湘云本是李氏身边得用的丫头,又是家生子儿,已经有人到李氏面前去求了,只是李氏想再留她两年,所以尚未定下来。

不管怎样,冷玉如来了这土信,总是让绮年的心又定了一些。至于说到以后的日子该怎么过,冷玉如是个有主意的,这些年冷家的破事也是一堆,她还要与郑瑾周旋,不也顺顺当当过下来了,现在是自己选的姻缘,自然也会好生过日子的。

大约是提着的心松了,绮年这一晚睡得格外熟,第二天早晨起来就觉得不对劲儿——鹅黄色的床单上一滩血——她来癸水了。绮年算算时间,比自己上辈子来这个晚了一年,果然是上辈子吃的东西里激素太多了咩?

如燕和如鹂年纪都比绮年小,不懂这个。如鹂一进来看见床上被子上的血,吓得差点哭了,还当绮年得了什么病,搞得绮年哭笑不得,反过来还要安慰她。倒是湘云和珊瑚都是懂的,忍着笑将如鹂拉了出去,又飞跑去报了李氏。

李氏忙忙地过来,叫煮了浓浓的红糖姜汤来给绮年喝,安慰她别怕,又问肚子疼不疼,腰酸不酸,又说不许喝冷水,房里不许放太多冰。绮年囧得厉害——这玩艺她懂的可能比李氏还多点呢,但是不敢表现出来,只能装出乖巧的样子直点头。

李氏看着她将一碗姜糖水喝了下去,转眼见一边如鹂眼睛还是红红的,不由笑道:“傻丫头哭什么,这是你们姑娘长成大人了。”搂着绮年道,“及笄了,是大姑娘了,该嫁人了。”

绮年大为无语。才十五呢,嫁神马人啊!难怪这年头生孩子危险,与这种低幼龄生育也是绝对有关系的。

如鹂这才放心,抹着眼泪道:“舅太太一定要帮我们姑娘寻一门好亲事。”

这话将绮年弄了个大红脸,李氏笑得眼泪都要出来,指着如鹂道:“这丫头,呆是呆,倒是一片忠心。放心,我帮你们姑娘挑一门好亲事,回头也给你挑一门!”

如鹂红了脸嗔道:“舅太太净拿我们丫头取笑,转身跑了。”李氏笑了半日,抹抹笑出来的眼泪向绮年道:“好孩子,你的亲事舅母都放在心上呢,定要仔细地挑拣才好。”

绮年笑了笑道:“这事全凭舅舅舅母做主,我想着,只要人厚道知上进,家里门风好,是最要紧的。”

李氏大喜道:“好孩子,你真是个懂事的!什么门第都是虚的,要紧是日子过得舒服。女儿家,高嫁是为名声,低嫁才是为过日子。唉——你雯表姐但有你一半明白,我也不必如此费心。”

绮年也默了。吴知雯今年已经十六了,虽然说起来年纪还不算大,但差不多像吴家这样的人家,姑娘在十六岁亲事已经有点眉目了,似吴知雯这般半点消息还没有的,就该要着急了。何况跟韩家那件事,对外虽然说是八字不合,但多少也是传出去了些消息,吴知雯现在出门,有些性子比较刻薄的姑娘,又妒羡她的才华和美貌的,免不了就要私下传些话。

尤其吴知雯如今这身份上有些尴尬——说是庶女吧,她已经开了吴家祠堂记在李氏名下,普通人家的庶子就不好来求亲;说是嫡女吧,谁不知道她是跟着姨娘养大到十五岁的,正经的嫡子又看不上。于是上不上下不下,就这么悬在了半空,从二月里一直到现在,四五个月了,外头竟没一家有要求亲的意思。

经了此事,吴若钊固然气得不行,李氏心里也极是不悦。这宅子里的事是瞒不住人的,当初吴若钊为在妾室面前表示李氏厚道,曾说这亲事是李氏挑的,因此下人们都说,孙姨娘和吴知雯不肯答应韩家的亲事,皆因是疑心李氏不愿让庶女高嫁。

这种话传出来,李氏虽然发落了几个说闲话的婆子,但心知无风不起浪。何况孙姨娘那性情,李氏焉有不知道的?当初为着是颜氏赏的,自觉与普通婢妾不同,又李氏生知霄伤了身子不能再生育,吴若钊便也常常往她屋里去,她自恃得宠,虽明面上不敢怎样,私下里却没少给李氏添堵。

后头吴若钊见她不是个安分的,渐渐觉得颜氏赏了这人就是为来离间他们夫妻的,便渐渐地冷落了些。孙姨娘便时时地担心李氏报复,儿女幼时便紧紧带在身边,须臾不敢稍离,生怕李氏害这一对儿女。

既那时会这般想,如今儿女年纪长了,怀疑李氏会让庶子女娶无好娶,嫁无好嫁,也是顺理成章。李氏再厚道,如今也不愿管吴知雯的事了。孙姨娘又被禁足,便渐渐地慌起来,不时地做了鞋脚之类去孝敬李氏。李氏想不理会,又念着总是丈夫的儿女,不得不相看着,只是不怎么上心罢了。

第67章 世上怎寻后悔药

姑娘头一回来癸水,也算是件喜事。宁园郑氏那边打发人做了糖水蛋热腾腾地送来,连康园颜氏那边也送来一瓶子益母膏,叫用热黄酒调了时常吃一勺。绮年叫人各处去回谢了,也觉得小腹略微有些沉坠,就不出院子,只在屋里看如鹂打络子说闲话儿顽。

正说着呢,只听外头珊瑚笑道:“小珠妹妹怎么来了?”打起帘子,孙姨娘的贴身丫鬟小珠拿了个小包逡巡着进来,见了绮年屈膝行礼笑道:“姑娘身子可还觉得好?”

绮年忙叫如燕搬绣墩来叫小珠坐下:“怎么得空儿过来?”孙姨娘被禁足,只有小珠能出入,但自己主子没脸,丫鬟也不好总出来走动,是以园子里倒不常见她。

小珠斜了半边身子坐了,笑道:“姨娘听说姑娘——去年雯姑娘初来这个的时候,怕冷了肚子,姨娘特地做了肚兜,还有一条新的没用过,叫我来送给姑娘,也是姨娘一片心意。”

绮年有点诧异,孙姨娘可从来跟她也不亲近。不过不管怎么样,也是人家的一片心意,使个眼色,如燕上去接了小包,又给小珠塞了一把铜钱:“劳烦姐姐跑一趟,回去跟姨娘说声多谢。”

小珠扭捏着不肯接钱:“我也跟姑娘说说话儿,回去怪没意思的。”

绮年笑笑:“多坐坐也好,也热闹些。”这不是过来送东西的,是来打听事儿的吧。

果然,小珠坐了一会儿,借着如鹂的一句话就说起来:“那位韩姑娘,太太很是喜欢,直说韩太太会调理人呢。”

因为上次孙姨娘套话的事,如鹂一直心里不快,闻言忍不住就道:“那是自然,韩家是厚道人家,韩姑娘为人脾性行事都是第一等的。”

小珠略有几分尴尬地笑了笑道:“听说韩家老爷也进京了?”

话说到这里,绮年心里已经明白了,便道:“是,韩伯父大约是要升一升的。”

小珠更扭捏,吞吞吐吐半晌方道:“也不知韩大爷的亲事定下来没有…”

此时连如鹂都知道她是为何而来了,险些就要开口讽刺,到底是想到从前的教训,硬生生给咽了回去,哼了一声,转身拿起壶出去续水了。

小珠看屋里只剩下如燕,便红着脸道:“姑娘可别嫌我罗嗦,那——韩家老爷不知要升几品呢?”

绮年笑笑:“这我也不知道,人还没进京呢。”

小珠有心想再问问,见绮年不搭话,也只得起身走了。她一走,如鹂就气冲冲进来道:“好不要脸,可是看着韩家老爷升了官,又惦记着韩家大爷了?”

绮年摆摆手:“这话屋里说说就好,别说出去。”

如鹂气呼呼道:“奴婢晓得。只是孙姨娘真是——奴婢都看不下去了!”

绮年笑笑:“你生什么气。如今是她后悔了,难受的是她。韩大哥现如今要挑什么样的好姑娘不成?正该高兴才是,你倒气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