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扶兰耐着性子:“老夫人,熙儿是我收养的孩子,和你谢家没有半点关系。老夫人你莫多想。”

“不对!你别骗我了!我儿子都亲口和我说了,那孩子是你早年替他生的儿子!只是不便带回,这才一直养在你的身边!”

慕扶兰愣怔了一下,回过神来,脱开自己的衣袖。

“他胡言乱语,你莫当真。”

今日眼前的这个慕氏女,虽说话客客气气,但透出来的冷心绝情,却令谢母再不敢造次。

这里又是长沙国,自己孤零零一个人,无依无靠,加上此前这段时日,受的惊吓实在不小,哪里还敢像从前那样摆自己的威风了。

老太太悲从中来,哭道:“那孩子明明就是我谢家的孙儿,和我儿子小时长得一模一样!你不回来也罢,我不勉强,但你当娘的,就狠心让这孩子从小没爹,你要是不还我的孙儿,我就不走了,大不了死在这里!”

她的哭声有些大,声音传了出去,在外头的那些侍女仆妇,应也是听见了。

对着自己从前的婆母,这个说不通道理的老妇,慕扶兰感到了一种措手不及的无奈。与此同时,心底仿佛又起了一股细细的无名之火。

那人是不可能知道前情的,这个世上,只有她知。她实在不懂,那人为何要在他母亲面前胡乱认下这种事,以至惹来如此一个预料之外的麻烦。

她只想将人换回,养好身体后,便尽快送走。

“老夫人,你莫哭了。”

门外传来一道孩童的声音。

熙儿跨过门槛,走了进来,停在慕扶兰的身边,朝谢母行了一礼。

谢母一下止住了哭声,睁大眼睛看着熙儿,脸上慢慢地露出笑容,急急忙忙地从榻上爬了下来,鞋子都没穿好,趿着便奔了过来,一边摸着他的小脸,一边说:“我的乖孙,都长这么高了!快叫祖母!”越看越爱,把孩子一把搂在了自己的怀里,紧紧抱着,不肯撒手。

熙儿任她抱着自己,没有挣扎,说:“老夫人,我娘亲没有骗你,我生下来就在寺庙里长大,后来遇到了娘亲,谢大人更不是我的父亲。”

谢母一愣,看了眼慕扶兰,低声道:“你别听她哄你!你爹都和祖母说了,你就是他儿子。”

熙儿摇了摇头:“老夫人,你要是不信,就把病早些养好,回去后,见到谢大人,再问一遍,不就知道了?”

谢母看着怀里的孩子,迟疑了半晌,转头对慕扶兰道:“罢了,我的孙儿先留在你这里。你快些送我回去!等我问清楚了,你别想抢走我的孙儿!”

慕扶兰牵着熙儿出来,默默行了一段路。

熙儿仰头看着她,说:“娘亲,你在怪我吗?”他迟疑了下。

“我是看你这些时日太累了,瘦了好多,晚上都睡不着觉。我想帮你。”

慕扶兰的心里涌过一阵暖流,忽然觉得浑身仿佛又充满了力量。

“你做得很好。你帮了娘亲很大的一个忙!”

她微笑道。

第 71 章

匕尖下的那片肌肤, 是如此的柔软。他手中的匕首,是如此的锋利。

只要他手向前,稍稍发那么一点点的力气,便能轻而易举地刺破咽喉, 杀了这个诱他从一个精明的战士变成了沉迷于温柔乡的甘做逃兵的女子。

然而匕尖终究还是无法刺入半分。

他握着匕首的掌心,仿佛还残留着昨夜,来自于这片腴软肌肤的余温。

他收了匕首,放开了她,嘶声令她离开自己的视线。

她睁开眼眸,凝望着他,欲言又止, 然而终究还是什么都没说,只是红着眼, 低着头,走了出去。

汉子久久地立着, 一动不动,他看着这间简陋的,却每日都收拾得整整齐齐的屋。床头之上,放着一套折叠得整整齐齐的新衣,还有一双新鞋。

他的眼亦通红了。

其实到了后来,多年的江湖历练厮杀和天生如野兽敏锐的直觉,亦叫他不止一次地怀疑过她的出现。然而每次, 在他日暮归来,面对着她迎自己的那张笑脸时, 所有的疑虑,便会被掩盖下去。

他做不成从前那个坚定的战士了。他欺哄着自己,做了一个日复一日,穿街走巷的货郎。

梦境终归是要终结于清醒的。这一刻,终于还是来临了。

这里的消息,已经不再需要他递送了。天下皆知,何况是他的上司。

一个失职至此地步的暗影,是没有活下去的资格的。

他跪在地上,向空叩首谢罪,举起手中匕首,朝着自己的咽喉,刺了下去。

……

长平位于太行南向的深处,在此前很长的一段时日里,这里只是作为一个地势险要的普通关城,连通东西而已,并不如何起眼。但在齐王东都称帝,和朝廷分庭抗礼之后,这里的地势之利,便一下凸显了出来,不但成为了东西两面势力划分的界限,齐王更是大修工事,巩固城防,将它打造成为抵御来自西面威胁的首道屏障。

谢长庚回归之后,局面甫定,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发兵东进。

但谢长庚并没有立刻攻击,而是暂时驻军在了距离长平不过数百里的晋州。

长平的上空,正笼罩着大战的阴云。

战事一旦起,将注定是场如同狂风暴雨的大战,尽管于双方而言,如今都不是开战的最好时机。

河西军刚经历过一场长达半年的血战,损耗不小,这个时候,原本最需要的,是适当的休军,而不是立刻又马不停蹄地跋涉远征,立刻投入到下一场大战。

疲军远征,本就是兵之大忌。面对全力应对的敌人,即便攻下了长平,也要付出惨烈代价,何况长平只是首关,这一仗,除了泄愤,毫无意义。

作为一个指挥过大小上百战役的经验丰富的统帅,谢长庚非常清楚这一点。

而齐王的人马,虽以逸待劳,但长平关想要在这么短的时日内备战充分,以足以抵住这支河西精兵的进攻,亦是希望渺茫。

仅从双方状况而言,虽然谁也没有必胜的把握,但对于还没扎稳脚跟的齐王而言,他现在最想要的,也绝不可能是场正面得大战。

谢长庚的母亲在他的手中,这是一个很大的筹码。

按说这个时候,他应当有所行动。

但令谢长庚疑惑的是,迄今为止,他还没有收到任何与此有关的消息。

他的直觉告诉他,之所以会如此反常,或者,是齐王在筹划着一个更大的阴谋,或者,是出了什么他还不知道的意外。

纵然已是焦心如焚,日夜担忧着母亲的安危,但谢长庚还在耐着性子,等待消息。

他不打没有把握的仗,更不会以无谓的牺牲的代价,去逞血气之勇。

他发兵来此的目的,本也不是立刻作战。

此前长沙国的凭空卷入,已经彻底地打乱了他原本的布局。

齐王势力迅速扩增,而他却因河西血战,损耗不小,一盈一亏,现在并不是攻伐的好时机。

他没那么着急。

他真正的目的,是逼迫齐王和自己谈人质的条件,在摸清楚对方意图之后,再定营救计划。

驻军关西数日之后,谢长庚关于齐王反常之举的疑团,很快有了答案。

潜去东都的探子,传来了回讯。道通过买来的消息得知,老夫人在被羁押的时候,有天深夜,突发急病,齐王当时急召全城良医救治,但随后,那些郎中都不见出来,过了几日,才又打听到,老夫人当夜便已断气。

谢母是赵羲泰拿到的人,因为这个大功,赵羲泰令齐王手下也是刮目相看。当时他人不在东都,去往长沙国吊唁,因路途辛劳旧疾发作,耽误了归程。

一个本要派上大用的人质,竟如此折在了手里,齐王惊怒失望之余,心知消息若是传出,必会引来谢长庚的全力报复,便命隐瞒消息,着人连夜悄悄将尸首处置了,随即召集手下,忙着布置应对之策。

这一夜,长平关西的夜空之上,乌云密布,星月隐没,远远望去,天地之间,只有无数的火杖,犹如点点星火,照亮了整个军营的夜空。

数万将士,人人臂裹白巾,他们手执兵器,整齐列队,气氛凝重无比。

谢长庚身着重孝,从大帐里走了出来。

刘安等众部将已在外等候良久,见他现身,围了上去,高声请愿:“将士已做好准备,请秦王立刻发令,我等必誓死追随,攻下长平,直捣东都,为老夫人复仇雪恨!”

秦晋齐楚,是为最尊的四王封号,四王之中,又以秦王最高。

“请秦王发令!”

旷野之中,发自将士的效忠之声,犹如惊雷,平地而起,响彻夜空。

从昨日获悉母亡消息之始,直到此刻,谢长庚已在帐中,独闭了整整一夜。

他的面容发青,通红的眼,眼底布满了血丝。

他立于旷野,眺望着远处关西的方向。

地平线的尽头,那里,起伏蜿蜒的山脉峰线,犹如一道拔地而起的的屏障。

杀母之仇,深沉如海,他活着一日,便必要报,不但如此,还要十倍奉还,屠尽满门。

但却不是现在。

他咽下喉头蓦然涌上的一缕腥甜,收回目光,缓缓地道:“我走一趟东都,看能否收我母亲尸骨。这里撤丧,维持原样。没有我的命令,一兵一卒,不得擅动。”

刘安等人皆感佩凝噎,不约而同向他下跪:“秦王保重!”

大营中的火杖熄灭,四下渐渐归于寂静。

谢长庚在大帐中点选了梁团等一队随从,正要连夜出发,绕道秘密去往东都,忽然听到帐外传来一阵奔跑的脚步之声。

谢长庚回头,见刘安一头闯入,面带狂喜之色,一边挥着手中拿着的信,一边喊道:“秦王!好消息!老夫人还没有死!是被长沙国翁主给救走了!朱六虎传信来,说他正护着老夫人,在回来的路上!”

谢长庚顿了一顿,目中蓦然精光大放,猛地一个转身,夺过刘安手里的信。

边上人见他看着信,身影久久不动,无不屏息以待。

良久,他抬起眼。

“我出去一趟。这里,照我原话行事!”

……

谢长庚日夜兼程,疾驰南下,不过十日,便到了毗邻复州的应城太平驿。

在驿站里,他终于见到了自己的母亲。

他老母的起色看起来不错,非但没有他想象中的那么虚弱,反而白白胖胖。他赶到的时候,应城令也在驿站里,正恭请秦王之母去往自己府邸歇息。

母子相见,边上没有旁人,谢母便诉着自己过去这半年里遭的罪,又骂戚氏坏心,说到伤心之处,不停抹泪。

谢长庚跪地,向母亲叩首,久久不起,哽咽道:“儿子无用,累母亲受到如此的惊吓。请母亲放心,往后,再不会发生如此意外!”

谢母诉完了苦,见儿子风尘仆仆,人又黑又瘦,知他过去这些日子里,必也不好过,又心疼不已,上去将他扶起:“娘没事,娘命大,你也不用担心,出来后,这一路,都是好吃好喝,有人接应。”

谢长庚将老母扶坐了下去,定了定神,问她先前如何到的长沙国。

谢母摇头:“我也不知怎么回事。只记得一开始,被关在一间屋里,除了白天黑夜,有人盯着不叫走动外,倒也没遭什么大罪,后来有一天,送来一碗东西,我吃了,当时就觉得困,睡了过去,等我醒来,人又被装在了一辆黑车里,没日没夜地走,也不知道去哪里,等我再被放出来,人就到长沙国了,见到了慕氏。”

“娘跟她服了软,叫她回来,跟你好好过日子,往后还是我谢家的儿媳。她却油盐不进,就是不听……”

谢母抹了把眼泪,一把抓住了儿子的手。

“娘也是回来路上,才知道那个齐王造了反,自己当了皇帝。她长沙国也和齐王是一路子的。听说你刚休了她没多久,那个什么世子就来求过婚了!先前她兄弟没了,那个世子,又来了一趟!罢了,她要另攀,不回来,也就算了,但她身边养着的那孩子,却不能不要!长庚,娘记得清清楚楚,你跟娘说过的,分明是你的儿,慕氏却非说不是你的!还哄的那孩儿也是如此认定!你赶紧的,一定要给我去把孙儿给带回来,可不能叫他跟着日后遭罪!”

谢长庚沉默了良久,低声道:“娘,是儿子的错,当初不该欺你。那孩子,确实不是儿子的骨肉,只是先前……”

“你别骗我了!”

他话未说完,就被谢母打断,又抹起了眼泪。

“当初你不听我的话,不娶戚氏,我也就算了,但这孙子的事,我不能再由你!那孩子,我越看,越像你小时的样子!”

“不是你的,莫非你是失心疯不成,为何对他如此好?”

谢长庚一顿。

“娘听说长沙国现在也了不得了,和那个齐王一道杀入过上京,莫非你是怕了齐王不成?你不也封了王吗?娘是自己一个人,那日胳膊拧不过大腿,没办法,先回来了。你给我去,把我的孙儿要回来!”

谢长庚望着自己神色激动的母亲,一时说不出话。

他迟疑了下,安抚了几句,叫人进来服侍她歇着,退了出来,打发了还等在外的毕恭毕敬的应城令一行人。

他冷冷地看着跪在自己脚前的朱六虎,这个两年之前,他早早便安排在长沙国,最终却坏了他大事的暗影。

第 72 章

慕扶兰走进地牢, 命人替那个在此已被羁押了将近半年的探子除去枷锁。

朱六虎慢慢地睁开眼睛。

年轻而美丽的面容,高贵而华丽的服饰。她的出现,令这间阴暗的地牢,仿佛也变得明亮了起来。

他茫然地望着, 不知她为何会出现在这里,更不知道,当日在他举匕意欲自裁之时,为何会被阻止,直到听见她说:“替我去做一件事。”

“把谢长庚的母亲,送还给他。”

朱六虎愣住了。片刻之后,他明白了过来, 那双原本已经形同死水的眼睛里,慢慢地, 出现了一丝属于活人的气息。

他从地上爬了起来,带着感激之情, 朝面前的这个女子磕头。

直起身的时候,他想问一句,她如今如何了,艰难地翕唇,话却又吞了回去。

这个女子,给了他一个能够让他去面对他的上司,以尽量体面地去接受应当属于自己的惩罚的机会。这已经是一个天大的人情了。他没有资格去想别的什么, 更没有这样的机会了。

他的命,已经不属于自己。

此刻, 他跪在了这个左右自己生死的人的面前,深深地俯首于地,愧不能当。

“除了叫你送我母亲回来,她无别话?”

一道冷淡的声音,发自对面。他立刻从怀中取出一只四角包金的乌檀小匣,托于手中,高高举过头顶。

“翁主还叫卑职将此物转交。”

谢长庚握匣,慢慢地打开。

匣中是只似被利器从中劈开成为了两半的蛇纽金玺。

他盯着,良久,连眼睛都未曾眨动一下。

朱六虎未敢抬头,等待片刻道:“卑职坏了秦王大事,万死亦不足以谢罪!”他说完,取匕首便要刺入自己心口,忽听对面之人问道:“你出来时,可知复州李良攻长沙国的战况?”

朱六虎停手,抬头。

谢长庚面无表情地望着他。

朝廷回归上京,甫定,谢长庚准备亲自领兵发往长平关的时候,群臣对罪魁之一的长沙国亦是口诛笔伐。慕宣卿虽已病死于退兵路上,但这并没有消除群臣愤恨。众人纷纷上书,要求予以扑剿。作为长沙国近邻的复州刺史李良,不失时机地站了出来,上书毛遂自荐,声称愿为朝廷分忧,领兵去灭长沙国。

“卑职出来时,李良与长沙国将军袁汉鼎正战于云梦,至于战况,卑职不知。”

“你与梁团,跟我最久,精明审慎,做事从未曾出过纰漏。这一回,何以失职至此地步?”他听谢长庚又问。

朱六虎羞愧万分,不敢看他,低声道:“卑职不敢隐瞒。两年之前,卑职奉命初落脚于岳城时,遇一妇人为邻……”

他顿了一顿,再次深深叩首于地。

“全是卑职见色起意,耽于安逸,心生懈怠,忘记使命,以致目盲失聪,坏了秦王的大事,与旁人无任何干系。”

静默了良久,他听到那道冰冷的声音,再次响起。

“念你随我多年,从前有功的份上,留你一命。照规矩,自断一指,以此为戒。”

朱六虎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反应了过来,感激涕零。

他一刀割下了自己左手拇指,不顾血如泉涌,咬牙忍痛,朝着前方那个已经握匣转身而去的背影重重叩首:“多谢秦王不杀之恩!”

……

数日之后,数百里外的复州,复州刺史李良,正陷入一个进退两难的境地,寝食难安。

长沙国偏居南隅,本朝之初,刚作为封国封给慕氏王时,除了几座靠近岳城的大些的城池,其余地方,人口稀少,遍布荒泽。但经历代慕氏王的治理,填泽为地,施行仁政,渐渐人口兴旺,鱼米丰饶,仓廪殷实,李良早就垂涎不已,欺长沙国兵弱无器,此前便曾趁乱,发兵进攻,意欲抢夺地盘。没想到对方凭空杀出一支武备犀利的军队,当时不敌败北,心中却及其不甘。这回见长沙国随齐王造反不成,又失人王,国风雨飘摇,大有人心涣散之势,大喜,认定机会再次降临,便上书到了朝廷,一是向谢长庚表忠心,二是借机捞些粮饷,随即卷土而来。

所谓天高皇帝远,只要他能胜仗,打下了岳城,便可浑水摸鱼,大得好处。

他没有想到,没了人王的长沙国,竟站出来一个摄政翁主。长沙国非但没有如他所想的那样一盘散沙,军队上下,反竟愈发同仇敌忾,战力锐勇得惊人。

从他再次发兵开到长沙国的边界进犯云梦开始,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已经连吃三场败仗,损兵折将,狼狈不堪。

他不甘就此退兵。意欲重整旗鼓,再次攻打云梦,但部下却开始怨声载道。昨日连着杀了几个抓回来的逃兵,又承诺破城任士兵劫掠三日,这才勉强压住了阵脚。

云梦只是一个小城池,竟也久攻不下,时间拖得越久,对士气便越不利。

他计划尽快再次发动进攻。这一回倘若再败,恐怕再无翻身机会。他不敢托大,天黑还在营中和部下部署计划。两名干将却因谁先带部下充当攻城先锋发生异见,相互推诿,以致拔刀相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