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这个时候,那人方缓缓回过身,唤了一声“陛下”。

他二人的脸挨得近,此时虽然无月,可那人有一双翦水秋瞳,水汪汪地望着皇帝,宛如蒙上了一层细雨,眼尾轻轻往上勾,平添许多的温柔,不如梓玉那双凤眸凌厉。离得这样近,秋衡终于看清这人的模样,面容很美,称得上艳丽,神情却又清冷,像极了记忆中的那个人。

“你是?”秋衡蹙眉。

偏巧身后来了一群人,钱串儿见到来人,急得团团转,连忙大声请安:“奴才参加皇后娘娘——”声音大的就怕有些人听不见。

秋衡闻言,连忙放开怀里那个人,两人身子却还是依偎在一处,贴的很近。

梓玉到的时候,正好看到这一幕。她离得远,看不见女人的面容,只知道他二人并肩立在树下,方才还搂在一处,听见她的名号才迫不得已分开!

像是惊扰了一对偷欢的鸳鸯,自己只怕在旁人眼里可恶至极呢!

心里像是被什么捶了一拳,有些疼,又像是被什么狠狠扎了一下,疼得愈发难受了,梓玉眨了眨眼,忽然笑了,原来一个月过得这么快…

她福了福身,急忙转身离开,生怕再待下去就挠那人一脸的血。

秋衡知她定然误会了,连忙拔腿追了过去,可身后那人却也刚烈,直接跳进了太液池,哗的一声,溅起巨大的水花。这一切变故发生的太快,秋衡一惊止住步子,目瞪口呆。一时间,救人的救人,呼号的呼号,皇帝自然还是想去咸安宫找梓玉解释个清楚,可离得近的太后听见动静,又唤人请皇帝过去问是何事。

秋衡三言两语说完,那人正巧也被救上来,如今跪在太后和皇帝,身上湿漉漉的,偏生腰杆挺得极直,又一脸倔强。这么一看,和梓玉又像了好几分。秋衡心中讶然。

“你叫什么名字,为何要跳河自尽?”太后问道。

“回太后的话,奴婢良辰,先前在河边,陛下他…正好被皇后撞见,奴婢自觉无颜苟活,所以才寻了死路。”

太后抬眼看向一旁的皇帝,蹙眉道:“皇帝,这皇后这容人的度量未免小了些,你不过和一个宫女…她就这样甩脸色,以后还得了?”

秋衡刚要替梓玉辩驳几句,太后哼了一声,道:“良辰,是吗?哀家便做主将你赐给皇帝,给你个名分,也不用再寻思。”

秋衡看了看太后,再看看底下那位,对于自己莫名其妙地又要多出来一个女人,他深感无奈,只说随母后做主。应付完,秋衡出了雅韵斋往回去,火急火燎的,熟料那个叫良辰的女子一直跟着他。

秋衡好奇:“你不回宫跟着朕做什么?”

良辰冷冰冰道:“奴婢已经是陛下的人了,自然要跟着陛下。”

、第90章 一个公敌

一个女人胆敢这样跟自己说话,秋衡是真的生气,可对着张与梓玉肖像的脸,还有举手投足间流露出的神态,他就有些微妙了。

皇帝没有去咸安宫,而是将良辰带回了两仪殿。不多时,皇帝带一个宫女回两仪殿的消息迅速传遍了皇宫。皇帝寝宫一般只有皇后有资格留宿,如今这样,真是盛宠啊。众人愤愤不平,一门心思想要会一会这个新来的狐狸精。

两仪殿内熏着龙涎香,沁人心脾。秋衡支着脑袋,将跪在地上的女人来来回回打量个遍,终于开口问她:“谁派你来的?”皇帝问的直接,也不客气,没想到对方回的更直接。良辰抬眸,一字一顿道:“太后。”

“哦?”秋衡脸上闪过一丝玩味,他笑眯眯的模样纯良又无害,“你倒是坦率,不怕太后知道了生气?”话里没什么波澜,好像在说什么无关紧要的事。

良辰摇头,一双翦水秋瞳直直盯着上座的男人:“陛下,奴婢一直仰慕您,苦于身份低微,从不敢妄想。如今有幸被太后瞧上,有这么个机会来伺候您,奴婢自然欣喜,便顺着太后的意思答应下来。但奴婢心里至始至终只向着陛下,所以,您问什么,奴婢就答什么,至于太后,她若是怒了,奴婢也只能认了…”

字字委曲求全,又句句透出对皇帝的爱慕,比梓玉还要大胆,让秋衡不得不另眼相待。在他的认知中,梓玉作为一个女子,感情已经非常外露,可也从没有亲口说过什么仰慕之类的情话。这个叫良辰的倒是奔放,和那些番邦女子似的,不,比异域的姑娘更多了一丝危险的气息。

龙涎香慢慢散到室内的各个角落。秋衡眯起眼,这是他思考时的模样,稍显威严肃穆,“太后派你来,是什么意思?”秋衡又问。

“让奴婢得到陛下的欢心,让皇后失宠。”真是一如既往的直白。

在这一点上,秋衡还挺欣赏她的,至少不用猜来猜去浪费时间,“你觉得你能得到朕的欢心?”秋衡笑了,这个女人胆子大的有些过头了。

“奴婢自觉在陛下心里有那么一处极小的位置了。”良辰沉着应对,说罢,也随之展露笑颜。她练了许多次,终于有机会给那个男人看,决不能有失手。她笑起来和梓玉不一样,若说梓玉像枝头倾城的大团牡丹,明艳华美,又懒洋洋地招人疼,那她要逊色一些,多了一份妖冶,更像是带刺的九重藤,只怕还有毒。

秋衡重重叹气,也不知在感慨什么。

听见皇帝唉声叹气,候在外头的钱串儿心惊,最近陛下脾气不好,还是躲着一些好。可底下跪着的那人依旧笑意盈盈迎着皇帝探究的目光,丝毫也不惧。

皇帝见状,又长叹一声:自己亲妈找这样一个人递到他跟前来,真是妙。

这人的样貌与梓玉有六七分相似,性子上,是像又不像。她有梓玉的倔强和刚烈,却更为直白与爽利。无论他想听什么,这人便能给他想要的答案,相反,梓玉的心思却还要靠猜,而且脾性又大又暴躁,一般男人兜不住——自然没人相信皇帝会喜欢梓玉难对付的性子。如果皇帝喜欢的是梓玉的长相,那太后就送他一个差不离的,日日跟在他身边,长此以往,只怕皇帝都不知道自己喜欢的,究竟是梓玉这个人,还是那张脸。

秋衡拧了拧眉,唤钱串儿进来:“领良辰去…”他顿了顿,眉心依旧蹙着,“去淑景宫吧,跟如妹妹做个伴。”既然她们明里暗里都是太后的人,送到一起,才是应该的。

打发掉这桩事,皇帝摆驾去了咸安宫——他还没解释呢!

梓玉已经歇下了,只在案上留了一盏烛火。她闷头蜷在被中,像是屉笼里软软香香的小包子,让人想咬一口。秋衡掀开薄被躺了进去,从后头拥住她。梓玉挣了挣想说什么,那人树了一根手指到她嘴边,“嘘”了一声。梓玉跟着了魔一样没有开口,只转身定定望着他。

薄被里,两双乌溜溜的眼睛对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沿着额头一点点亲下来,到了唇边,慢慢吮吸,果然是世间最美的佳肴。秋衡动情说:“梓玉,给朕生个孩子。”

这事就这么揭过不提,宫里忽然多出位良美人,皇帝这一夜仍歇在皇后那儿,一切似乎都没变,又都悄悄变了。

翌日,各嫔妃来给皇后请安,终于见到了传说中被皇帝待回两仪殿的女人。大家起初还很忐忑,以为这个狐狸精有天大的本事,待看见良辰的那张脸,瞬间了然。皇帝会注意这位的理由实在太明显不过,就是跟皇后像啊!众人纷纷觉得长相吃亏了。

——此后宫里出现一股风气,学皇后的妆容打扮。梓玉生了一双凤眸,眼尾上挑,不怒自威的时候十分凌厉。众人学不来这架势,便用黛色在眼尾往上勾出一道,远看有凤眸的意思,一时蔚然成风。

梓玉亲眼见着良辰时,心里着实吃了一惊。

若不是昨夜皇帝已经跟她交代过了,她还真不敢相信太后从哪个犄角旮旯里找到一个和自己这么像的姑娘,自己竟从不曾留意过宫中还有这么一号人!

对于太后的动机,梓玉了然于胸,不算很担心,可对着莫名其妙冒出来的良辰,她有些不安。于是梓玉吩咐王守福悄悄去打听一下,看看这位良贵人出自哪一处,原先又是在哪个宫当差的。

众人面上和乐,说的却都是夹枪带棒的话——大家虽然存了看好戏的念头,但迫于皇后的威严,并不敢明目张胆地针对皇后,所以只能欺负新来的良美人。良辰一改昨日在皇帝面前的模样,身段低微将那些明枪暗箭通通受了下来,还柔柔弱弱福身谢过各位姐姐的教诲,乖顺极了。

如贵人侧目,凉透的一颗心更是郁卒。昨夜钱公公将这位送到自己眼前,她就已经很不好受了,现在再看这位使出自己惯用的示弱伎俩,心里便憋出一股子火,偏生还得忍着。

如贵人正生闷气,皇后轻咳一声止住众人的话头,遥遥望向处于漩涡中心的那人,和善问道:“你昨夜刚晋位份,现在身边可有什么趁手的人使唤?”——昨夜也不知钱串儿是无心还是有意,只留了一个婢女,并没有安排其他宫人来伺候。良辰自然摇头。梓玉笑道:“既然如此…王守福,你挑两个伶俐的,给良美人送去,若是还不够…”她的双眼扫向底下。

对于宫内新出头的女人,无论是皇后,还是贵嫔,又或是底下的贵人,心思都是一样的,便是仔细防备。现在是一个往皇帝未来新宠旁边塞人的大好机会,众嫔妃跃跃欲试,如贵人亦是。但她在宫里一向与人无争,这个时候不大好出头,没想到皇后视线落在她身上,笑得温煦:“如贵人,你与良美人同住淑景宫,更该互相照应一些,若你身边有好的,便支一个给她,可千万别不舍得。”

此话正和如贵人心意。她起身应下,当即将随侍的一个宫女支给了两手空空的良辰。

梓玉之所以会挑如贵人,因为她清楚其他人虽善妒,可心思没那么黑,如贵人不一样。这人眼里容不下人,算盘又多,偏装出一脸的纯良无辜——这么一想,梓玉觉得自己也挺卑鄙的,居然用自己一直讨厌的如贵人来牵制这位良辰,可谁让这人和自己长得那么像,她不得不防!

流水一般的赏赐下来,不仅良辰有,宫中其他的人也没落下。皇后一向出手大方,这点最招宫里人喜欢。众人谢过恩退下,梓玉便去前头两仪殿找皇帝。她想说清昨夜没来得及说完的那件事。昨日夜里她刚起了个头,那人就说什么心里有数将她打发了。梓玉不大安心。

没想到皇帝居然不在,“陛下人呢?”

御前的小喜子回道:“陛下带着钱公公出宫了,至于去哪儿,奴才也不知…”

梓玉颦眉。皇帝前些天出宫的事她有所耳闻,岂料今天又不在,他到底去哪儿又在忙什么?

退朝之后,秋衡确实领着钱串儿出宫了,去的还是那一处不起眼的宅子。那人照旧被吊着,紧紧闭着眼,神色倦怠,双腿无力地垂在空中,长袍底下空空荡荡,有些可怜。

秋衡却不是个心软的,“如晦,你能为梓玉去死,是么?”语气淡漠极了。

冰冷无情的声音传来,柳松言微微睁开眼,浑浊的眸中闪过一簇微光,许是残存不多的生机。只听那人继续道:“朕现在有个机会,可以成全你。”他这才慢慢转眸看向皇帝:“我若是死了,陛下能不能放过柳府一干人等?双亲年迈,无人送终…”他的声音嘶哑,不复当初的清润,让人听着便能想到他喉中必然遍布了腥咸的血丝,真是作孽。

秋衡觑了他一眼,轻笑:“你若是按着朕的心意死,朕就让柳先生安然回乡养老;你若是没死,呵,你爹娘还在京呢…”

这话让人发憷,柳松言过了许久才道:“多谢陛下成全。”

秋衡心情不错,回了宫,发现梓玉在两仪殿等他,于是微笑解释道:“朕去办些要紧的事。”

“什么要紧的事,需要你亲自出宫办?”梓玉自然疑惑。

秋衡抿唇笑而不语,只从袖中掏出一个方子。梓玉看了一眼,也不知是该气还是该笑,“生男生女秘方?这你也信?!”这人莫不是糊涂了吧?

“怎么不能信?”秋衡将那张方子折好之后又塞回宽袖。

对于皇帝三番两次出宫,太后自然也是要问的。秋衡仍旧这么答,又道:“母后,你不是想含饴弄孙么,朕自然不能让母后失望。”太后点了点他的额头,“就知道贫嘴哄哀家高兴,你若是真想让哀家高兴,能不能…”母慈子孝到这一处,秋衡忿然:“母后,他可是想要朕的命…”咬牙切齿,恨不得登时斩立决!

这是逆了龙鳞!

太后探清皇帝现在的心思,收住话头,嗔怪道:“看看看看,你那个脾气!哀家话还没说完呢,只是让你多看看别人,你现在光盯着一棵树,那哪儿成啊?”

秋衡喏喏应是。退下的时候,他暗自思量,到底怎么才能生儿子?原来夜夜耕耘也不见收获,这一年,和梓玉还有楚氏不过偶然一回欢爱就遇喜了。这,算什么事儿?秋衡忽然想到那一日醉酒的事,他心头一惊,不会如贵人也有了吧?

待皇帝走后,太后唤陈三进来,面上难得露出些焦虑的神色,“那事儿办的如何?”眼见着三司并审完就要发落他们张家人了,太后怎么能不着急?她现在就想着赶紧找到柳松言,将齐不语和柳必谦速速拉下水!

陈三弯腰:“奴才先前收到风声,好像有人在回京路上见到了…”

作者有话要说:千言万语,汇成谢谢二字。爱你们,也感谢给我提出宝贵意见的亲,让我明白不足之处。今天想了很多,不管怎样,绝不弃坑!话不多说,不然显得我矫情又做作^_^

、第91章 满门抄斩

这几天京里最热门的话题,无疑是太后娘家行刺皇帝失败的那桩案子。街头巷尾议论纷纷,一个个说的有鼻子有眼,跟亲眼看见似的。前些天齐首辅才来这么一出,现在又是张尚书,今年的京城真热闹,老百姓自然乐得看戏。当然,也有人提出质疑:“哎,不对呀,太后娘家行刺皇帝做什么?”

“谁知道呢?估计活腻了吧。”

普通百姓才懒得理其中的弯弯绕,在他们看来,造反便意味着活腻歪了。其实,皇帝也是这么想的。他真的想不通,明明有那么多法子可以拦着他不去江南查舒家的事,张家的人偏偏挑了一条皇帝最最忌讳的路。看来看去,秋衡只能说他们蠢回娘胎里去了!

这种胆大包天的事自然没什么好结果。

这一日早朝,当今天子亲自定下他们的罪行,又拟好张府满门抄斩的具体日子,就等着秋后执行了。

满门抄斩,除了立威警示世人,在皇帝看来,还有另外一个好处。

秋衡先前命大理寺去查芦苇荡里的贼寇、秦州城姓黄的商户以及被他带回京的那个所谓的“郎中胞弟”几者之间的关联。非常奇妙的是,所有证据销毁得一干二净,大理寺居然一无所获。除了一个一口咬定毫不知情的郎中胞弟,其他什么都没了!

一切掩饰的太完美,天子不得不警铃大作:有此等本事的,肯定不是一般人。

所以,此番严惩张氏诸人,故意将两起谋逆案子全扣在张氏头上,秋衡是想令还未浮出水面的幕后黑手放松警惕,从而诱他们再次伺机出动。

这个法子虽然凶残,可如果不是太后娘家那些人自作孽、脑抽筋,段不会沦落至此。

太后听见这个消息时,双眼一翻,两腿一蹬,顿时晕厥过去。雅韵斋里乱成一锅粥,有人去请太医,有人去请皇帝。太医们折腾许久,太后终缓过劲来。她睁开眼,见到皇帝垂手立在一侧,一脸的无辜,登时气不打一处来,太后当即操起案上的熏香炉砸了过去!

砰的一声,沉木香的烟灰落了一地,也落了皇帝满头满脸,挺狼狈的。一时间,室内陷入某种诡异的静谧。

随侍众人不敢再逗留,纷纷低着头退了出去。到外头院子里,钱串儿忙支了一个腿脚伶俐的小太监去请皇后过来。进宫这么久,他还从没见陛下和太后之间起过这么大的冲突。钱串儿心慌的很,在院子里来回转圈圈,不知该怎么办才好,只盼皇后能赶紧过来打圆场。

镂空的纯金炉盖在地上滴溜溜打转,最后转到绣着碧海潮生纹样的黑缎靴子边,方止住转势。

秋衡弯腰捡起那枚香炉盖子,放到身侧的案桌上。他也不说话,抿着一张薄唇,双手掸了掸宽袖衣摆各处落到的沉灰,又朝太后见了个礼,毕恭毕敬道:“母后还请好生歇着,别气坏身子,朕先下去了。”

见皇帝这样,太后终于忍无可忍,啜泣道:“初苗,你这是要逼死哀家呀!”

太后根本没料到皇帝的动作会这么快,她一直以为有回旋的余地,最起码也能挨过这一年,熟料…她是完完全全没想到自己亲生儿子的心会这么很,下手又快又狠,一丁点情面都不讲!在张氏的印象里,皇帝依旧是那个小小年纪绕在她膝头的初苗,是遇见难事就会和她商量的小子。皇帝什么时候变成这样心狠?她居然一丝一毫都没有留意!

“母后,此罪当诛九族,朕已是格外开恩了。” 皇帝淡漠道。

“初苗,你明明就知道你舅舅根本没那个胆子,他不过是想吓唬吓唬你罢了,后面那起真正的刺杀并不是他做的,你怎会不清楚?!”太后抹着泪据理力争。她今日再也不能让了,一让就真的要天人相隔,而且,他们张氏所有的美梦都要破灭!

秋衡叹气:“母后,朕清楚的很。只可惜,哪怕是想吓唬朕,也罪当致死。谁知道他除了吓唬之外,还有没有存其他的心思?母后你能担保?…还记得当年母后回家省亲,朕一时贪玩便陪你一道回去。”说到这儿,他顿住了,眉心微蹙,一双漂亮的长眸怔怔地,望向某个虚空之地,好似陷入一种不悦的回忆之中。

眼眸微转,秋衡望向太后,缓缓道:“母后,当日朕在张府遇到此生头一回的行刺,若不是如妹妹替朕挡去那一劫,朕这条命十数年前就没了!当年朕年纪小并不懂事,母后你为维护张家的身家性命,为了不让父皇治他们保护不周的罪,居然做主将此事隐瞒了下去!如今,还要重蹈覆辙么?朕这个儿子就比不上你娘家的荣华富贵?”

这便是开始翻当年的旧账了!

太后脸色刷的惨白,她不敢相信皇帝居然会记仇,而且,一记就是这么多年!

当年,那个小小的身子扑到她怀里,小脸皱在一处,满眼含泪,软软的身子瑟瑟发抖,无助又可怜。这个情景她永远不敢忘。当时张氏拥着还是太子的秋衡心里确实后怕,若出事了,该怎么办?但那个时候,她更害怕府里众人会因此而遭殃!所以,张氏哄年幼的秋衡说那是有人故意和他闹着玩,让他答应不告诉父皇…

人大概都是自私的。张氏为了能在后宫有立足之地,就需要仰仗娘家的势力,若是娘家失势了,那她还有什么?

现在,依旧如此!

只听皇帝继续道:“还有,舅舅他联合郭旭掳走皇后,这又是一桩大不敬!皇后回宫没有说实情,胡诌说什么有贼人掳她来要挟朕,不过是为了保全张府的面子。母后,朕自问满门抄斩的旨意没有错…”

太后心凉至极点,此刻听见齐梓玉的名号,她控制不住地冷笑:“哼,皇帝,你当皇后不说实情是为了保全张府面子?她是在保全自己!”

皇帝眉间蹙得更紧了,“母后此话何解?”

太后嗤笑:“初苗,既然你知道你舅舅派人掳走皇后是想杀她,那你知不知道,她能够全须全尾地活下来,又是因为什么?你不好奇,那段日子她和谁在一起,又和谁朝夕相处?”

“和谁?”皇帝脸色凝重许多。

“她和柳必谦的二小子在一起。两人朝夕相处早就暗生情愫了,偏偏你还被蒙在鼓里,跟个傻子似的!这种家丑哀家原本不想再提,因为你被她迷得死死的,提了你也是不会相信。可今日既然说到了这儿,哀家便真要好好说给你听一听了!”

——先前陈三听见柳松言回京,在外头又找了三四天,才喜滋滋到太后跟前邀功,“太后,奴才亲眼见着那小子回了柳府。”太后欣喜,让陈三去探口风。陈三去柳府拜访了好几次,柳松言都是避而不见,见了面也什么都不说。软的不行,那只能来硬的了!陈三用府里一干人的性命相威胁,柳松言才勉强将他和皇后之间的事情说了出来。太后听过之后,正愁没处对皇帝挑明呢,现在正好,反正他们张家人活不了了,齐柳两家也别想好过!

薄唇紧抿,一脸肃然,秋衡望着太后,过了半晌,才半信半疑道:“可有证据?”

张氏虽然没来得及查证,可主观上已经相信了这个事,毕竟如儿和柳松言都是这么说的。她肯定道:“哀家没有旁的证据,陛下将柳家二小子召进宫问清楚,不就真相大白了?你尽可以看看,被你宠到手心里的究竟是什么人,又藏了什么心思!据柳家那小子说他们都有过肌肤之亲了,你看看,齐梓玉还能做皇后么?”

“肌肤之亲?”秋衡忍不住脱口而出。他藏在袖中的双手攥了攥,骨节分明,青筋暴起。

太后叹气:“等他们来了,你自己好好问吧!”

**

咸安宫里,一个小太监跪在地上,两手轮流抹额上挂下的汗,气喘吁吁道:“皇后娘娘,求您快去雅韵斋瞧瞧吧,太后老祖宗和陛下小祖宗吵起来了!”

“哦,怎么回事?”

今天皇帝刚下旨要张府满门抄斩,他们定然是为这件事闹不痛快,梓玉才不愿意搀和此事呢,所以她现在故意东问西问,消磨些时间。

“就、就…”小太监说话都不利索了,想到刚才太后砸的那一下,他心有余悸,“太后砸了一个熏香炉子,不巧,正好砸到陛□上了…”

梓玉掩面想笑。什么叫不巧啊,肯定是太后气不过,顺手抄了件东西砸过去了。他母子二人再吵再闹也没有隔夜仇,她一个做儿媳妇的,肯定不能插嘴多言,否则以后更加难处!梓玉顺着道:“那还愣着做什么?赶紧宣御医给陛下瞧瞧去啊!”

“太医们都在呢,可是,娘娘您还不去…?”

小太监是真心着急,生怕那两位贵人一言不合吵起来。最后遭罪的,始终是他们底下的人。

梓玉摇头:“钱串儿也是糊涂。太后和陛下之间的事,本宫岂能置喙?若真想劝,还不如去请如贵人,他们到底是一家子,能说得通,也不会见外。”

这话的意思再明显不过,便是肯定不会去了。小太监只能跪安退下。梓玉忙吩咐王守福派人去雅韵斋那边盯着些。若说不担心皇帝那也是假的,被熏烟炉子砸一下,怎么都会疼!可那是他们的家务事,她插不上手,还不如静观其变。

可那位小太监出去没一会儿,又来一位,这回直接是钱串儿…

作者有话要说:周末愉快,么么哒!

、第92章 秋意渐浓

钱串儿到的时候,梓玉正指示人剥莲蓬。

——太液池里的荷花败了,多出一堆莲蓬,梓玉爱吃便让人拿了一些回咸安宫。今天小皇帝与太后大动干戈,她心里憋着劲想要使坏,就打算送些莲子去雅韵斋,特地让太后“清清火”。这就是戳痛脚,想让太后再多受些气的意思,谁让那位老祖宗总是三天两头的和她做对,又巴不得她和齐府众人出事?

可看着御前的人一来一去,梓玉便知不对劲了,“无事不登三宝殿啊,钱串儿你这是…”她故意揶揄道。

“娘娘说笑,真是要寒碜死奴才了。”钱串儿连忙见礼,又道,“娘娘,陛下和太后请您过去一趟呢。”

刚才那两个人还吵得天翻地覆,又是砸东西,又是说狠话,怎么,现在联合起来对付她了?

梓玉心觉不妙,就问是什么事。

“奴才一直在外头候着,没听见里面的动静。”钱串儿倒是一直守口如瓶。

梓玉唬了他一眼,假嗔道:“你这是一门心思向着陛下呢,该赏。”

钱串儿呵呵笑,他撩起拂尘,俯身低低拜了下去:“娘娘请吧。”

“小姐,这莲子…”锦澜问道。

“先放着,等我回来再说。”梓玉没有先前那么乐观了。

他们俩置气,怎么烧到自己这儿来了?

梓玉估计是因为张府满门抄斩的事,太后心里不痛快,所以想顺便拖她和齐府下水呢!可自己又会有什么把柄落在太后手里,能够让她在这个时候说动了皇帝,召她过去?看钱串儿的模样,似乎是件很要人命的大事…

想到这一处,梓玉脑子里不由自主地蹦出三个字,柳松言!

是了,只有自己有意无意回避与隐瞒着的那段被他困住的日子,才是自己不可示人的弱点。若突然被人抖落出来,那真是有理也说不清了——如果她心里没鬼,替柳松言瞒什么?!而且,当时柳松言曾对她说过,有人可怜他,那“这个人”就是知情的…真的要命,竟一时疏忽大意了!

梓玉心里咯噔一下,沉甸甸的,像揣了块铁,压在胸口透不过气。

——她最近一直想和皇帝坦白来着,可该死的小混蛋只知道堵她的话,一切都没来得及交代呢!

依着皇帝的脾气,如果被他知道自己瞒着这种和别的男人不清不楚的事,那还真有杀头的危险…可是,将所有的事情串在一起,梓玉又隐隐嗅到许多的不对劲。而其中最大的一处反常,就是皇帝那么喜欢她,怎么可能会不在意她那段日子到底和谁在一起?

梓玉忽然意识到,她能瞒得住其他人,但独独不可能瞒得住他的呀!

那人是天子呀,她回宫的那天,他亲自出宫,还在那条僻静的巷子里拥住了她…

这么串起来,所有一切必然都在他的掌控之下,那他现在这样避而不谈,用意是什么?

梓玉不愿再深想,他的那些深沉心思,她从来没有猜透过。

坐在肩舆上,秋风吹过耳畔,梓玉理了理细碎的鬓发,想到皇帝曾说过的那句话,忽然觉得秋意渐浓,今天只怕不好过呀…

到太后宫门口的时候,正巧遇到了如贵人。

——原来先前那个小太监真的听皇后的话去请如贵人了,关键是,那位还来了!

见凤驾至,如贵人避在一侧请安,模样恭顺极了。

梓玉暗自揣测,柳松言说的那个人会不会是她?命她起来之后,梓玉神色如常道:“贵人来的正好,一起进去吧…”

雅韵斋次间,太后和皇帝坐在上座,几人上前福了福身,梓玉坐在皇帝下首,而如贵人则立在一侧。

皇帝先前满头满脸落的全是灰,现在虽然已经擦过了,可里圈中衣上还沾着一些。梓玉看在眼里,料想刚才定然是激烈。她也不说什么,只眼观鼻鼻观心准备见招拆招,没想到太后的第一句话就险些将她问住了,幸亏她之前有了心理准备。

太后问她:“皇后,你失踪的那段日子到底去了哪儿?又和谁在一起?”

梓玉抬眸望向皇帝,那人只垂眸敛色,望着前头的白玉砖,一脸肃杀之气,也不知到底在想什么。她拧眉回道:“我先是被困在一条船上,后来又被人当作死人埋了,最后便到一处院子里…具体是哪儿,确实不知。”这些话零零总总混在一起,也不算欺君。

太后轻笑,对着皇帝道:“皇帝,你听见了?她可是在处处维护那人呢。”说着,冲外头努了努嘴,柳松言就这么被人推了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