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氏的眼睛都直了,她再无知也明白,征伐高昌绝对不是什么轻松的差事。

她家狗儿虽然是能征善战的大英雄,可、可战场上刀剑无眼,再加上狗儿上了年纪,万一、万一有个什么闪失,她能指望哪一个?

好吧,就算狗儿打赢了高昌,听圣旨里的意思,圣人还要留他在那里筹建什么都护府。

这、这不是摆明要让狗儿常年驻守高昌?

万氏听人说过,高昌远着哩,还是个穷山恶水的地方,在那里常驻,岂不是活受罪?

“不、不行,狗儿不能去!”

“还是留在京里吧,圣人刚才还封狗儿做安国公哩。”

万氏兀自絮叨着,她一时没反应过来,在场的其他人却都听明白了。

顺着赵氏,王鼐可以领取第一份圣旨。

违逆赵氏,呵呵,王大将军,您老还是去高昌吃砂子吧。

王怀恩脸色煞白,绝望的看着王鼐。

王鼎拧眉,一言不发的站在那里。

李氏先是立起了眉毛,接着又缓和了表情,两只眼睛不断的在赵氏、王鼐和王怀瑾身上转来转去——

安国公,一品国公爷,可袭三代!

听着貌似也不错啊…

第025章 尘埃落定

赵氏的鱼饵太过诱人了!

万氏和王鼐百般纠结、万般不愿,最后还是跟赵氏妥协了。

妥协归妥协,万氏心里到底不高兴,整个正月都没有给赵氏一点子好脸色。

连带着对王鼐也生出一些不满:狗儿忒没用了,怎么连自己的婆娘都管不住?

王鼐是个大孝子,不忍老娘大正月的不开心,悄悄跟万氏说:“阿娘,现在顺着赵氏也没什么!”

“怎么没什么?好好的爵位不能传给大郎,你不知道大郎气得都吐血了?”

万氏对自己一手带大的孙子感情不可谓不深,为了儿子委屈了孙子,她心里已经够憋屈了,现在听到王鼐这么说,哪有不发火的?

“大郎~~,唉,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谁让他命不好呢。”

提起长子,王鼐很是惋惜,但什么都比不了自己的前途。

“放屁!我家大郎的命好着哩,都怪你这个做老子的没用…”

万氏郁结的心情总算有了发泄的渠道,抓住王鼐一通臭骂。

王鼐也不恼,任由万氏骂着。

反倒是万氏,骂着骂着又哭了起来,“我苦命的狗儿啊,拼命挣来的爵位却不能传给亲生子,二郎虽好,可到底不是你的儿子啊。”

人心都是偏的,万氏的心尤其偏。

两个儿子,她最心疼长子,几个孙子,她又最看重大郎。

现在遵照赵氏的意思,将王怀瑾过继到了大房,万氏却没有半分高兴。

尤其是正月十六那日,赵氏特特的进宫讨旨,直接把王怀瑾封为了安国公世子。

这下好了,就算日后万氏和王鼐想后悔,也没了机会!

你说万氏能高兴吗?

王鼐眼底闪过一抹寒光,嘴上却安慰母亲:“阿娘,这事儿也不是没有转机。现在我名下没有亲生子,可将来未必没有啊。”

万氏一怔,旋即明白过来,双掌用力一拍:“对啊,阿娘怎么没想到!狗儿,你、你还年轻,多纳几个侍婢,定然能生出亲生子。二郎是个通情达理的人,日后你真有了儿子,二郎定会主动相让。哈哈,到时候,就算赵氏那个死婆娘不愿意也没法子!”

万氏兴奋极了,站起来围着屋子转圈:“对、对、对,就这么办!”

她转身的时候并没有看到,王鼐脸上那一闪而逝的杀意!

王鼐把万氏哄开心了,自己也有了主意,母子两个终于不再为“过继”一事而纠结,任由赵氏整理院落,帮王怀瑾一家搬家!

大房似是安宁了,二房却有些乱。

好好的儿子变成别人家的了,任谁也不会高兴。

王鼎尤其憋屈。

除夕夜的祠堂里,被亲娘按着手将儿子过继给大哥,王鼎的精神就有些不对劲。一出祠堂,他便重重的摔倒在了地上。

王鼎病了,病得很重,足足半个月都没能爬起来。

这次过继和上次不同,上次不过是帮兄长接收了个庶子,与他并没有太大的关系。

这回可不一样,他精心培养的出色儿子被人抢走了,直接关系到他这一房将来的发展啊。

王怀瑾是王鼎这辈子最骄傲的存在,一下子被人夺走,不啻于挖他的心肝、要他的命!

偏偏抢夺的人不是旁人,正是他最亲近的母亲和兄长,他连抗议的机会都没有。

这还不是最让王鼎最伤心的,“过继”之后李氏的表现,才是压垮王鼎心理的最后一根稻草。

“你、你说啥?你同意二郎一家搬去东边?”

王鼎瘦得只剩一把骨头,衬得眼睛格外的大,他不敢置信的望着李氏。

李氏端着药碗,正要继续给他喂药,却被王鼎躲了开去。

李氏见状,先将药碗放在一旁,拿帕子帮王鼎擦了擦嘴角流出的药汁,“我同不同意有什么用?是阿家肯听,还是阿兄肯听?”

说着,李氏眼睛里滚出泪来,“郎君,二郎过继给了大房,你伤心,难道我就不伤心?他可是我身上掉下来的肉啊。养了二十多年,一转眼却对别的女人喊‘阿娘’,您说我心里是什么滋味儿?”

王鼎听李氏说得可怜,态度不免软和了些。

李氏用帕子捂着脸,透过缝隙,看到王鼎的表情。

略略松了口气,真是太不应该了,她刚才竟然说漏了嘴。

之前她确实反对二郎过继,但大伯如今是安国公了,二郎过去后便会是世子,一辈子的富贵、仕途都有保证,她为何要反对?

最最要紧的是,二郎已经长大了,对她这个做母亲的感情极深,赵氏再怎么笼络,二郎也不可能真把赵氏当阿娘。

只等日后二郎继承了安国公的爵位,她李氏照样能做国公府的太夫人!

想到自己终有一日能压到赵氏的头上,李氏就忍不住开心。

一不留神,她又露了一丝在脸上。

王鼎还想着安慰妻子几句,抬眼却看到李氏嘴边闪过的笑,心咯噔一下:看来刚才他没听错,娘子确实是愿意把儿子过继出去!

王鼎不傻,李氏能想到的,他也能想到。

李氏居然为了荣华富贵舍弃儿子?意识到这一点,王鼎整个人仿佛置身冰窟,从里到外都凉透了!

二月初二,宜动土、搬家、安宅!

在赵氏的催促下,王怀瑾一家从西园搬到了正堂后的朝晖院。这是赵氏特意为他们整理出来的院落,二进小院,挨着花园子,景致极好。

院内的布局也很好,不能说一步一景吧,却也处处有惊喜。

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透着精致,更彰显了赵氏的用心。

至少在唐元贞看来,赵氏对他们一家十分有诚意!

王怀瑾很淡然,经过近两个月的时间,他总算从“过继”的阴郁中调整过来。

娘子说得对,过继的事,他们做小辈的无权置喙,但名分改了,血缘、感情却改不了!大伯父、大伯母要孝顺,阿爹阿娘,他默默的在私底下孝顺也是可以的。

心情开朗了,王怀瑾对搬家的事也就没那么抗拒了。

听到两个儿子叽叽喳喳的议论新房子,他竟也生出了几分兴致。

唐宓则窝在阿姜的怀里,两只大眼骨碌碌转着,好奇的望着新院落。

这几个月里,王家的戏码是一出接着一出,这让唐宓看了不少热闹,也涨了不少知识。

现在的唐宓,知识量已经丰富到了令人咋舌的地步。

不过,唐宓很聪明,听到再多的八卦,也不会说出来。

没错,咱们的小唐宓终于会说话了。在她九个月大的时候,口齿不怎么清晰的吐出了“liang”、“die”,只把王怀瑾夫妇高兴得差点儿抱着她满世界炫耀。

此刻她已经明白了,从今天起,他们一家要在这个小院生活,每天请安的阿婆也变成了大伯祖母。

大伯祖母就大伯祖母吧,其实唐宓还是很喜欢眼神干净的大伯祖母。

至少,大伯祖母不会像阿婆那样,人前对她慈爱,人后却悄悄念叨“可惜是个小娘子”之类的话。

“猫儿,喜欢咱们的新家吗?”走到堂屋,唐元贞接过唐宓,柔声问道。

唐宓用力点了点头,“喜欢!”

唐元贞摸了摸唐宓柔软的头发,心里叹道:搬了新家,有个新气象吧!希望王家就此安静下来,别再折腾“过继”之类的闹剧了!

第026章 家有小神童

清晨,朝晖院。

一颗胖胖的大红肉球从西厢房“滚”了出来,落地后,小肉球辨别了一下方向,然后无比熟练朝正房走去。

她的身后,呼啦啦跟着乳母并四五个小丫鬟。

庭院中洒扫的奴婢们,看到这一幕丝毫都不感到新奇。任谁每天都要看同样的戏码,她也能习以为常。

正房里,王怀瑾已经去了衙门,唐元贞刚刚梳洗完,换了件夹棉的衫子,正端着碗燕窝粥喝着。

看到宝贝女儿来了,她笑着说:“哎呀,猫儿来给阿娘请安啦?!”

唐宓在母亲跟前站定,握着两个肉嘟嘟的小拳头,煞有介事的跟母亲请安。

唐元贞放下白瓷盅,掐着唐宓的咯吱窝将她抱了起来,哎哟,小家伙又重了!

不过唐元贞没有说出来,因为她发现,她家宝贝女儿年纪虽小,却已经有了美丑意识,不乐意听见有人说她“胖”。

“早上的牛乳喝了吗?”唐元贞这话是问的阿姜。

阿姜赶忙道:“好叫二娘知道,小三娘喝了一大碗牛乳,还吃了一碗肉末蛋羹。”

唐宓也跟着点头,“吃了,都吃了!”她可是乖宝宝,阿娘给她准备的饭食,她一口都没剩下呢。

唐元贞满意了,“好,猫儿真乖!”

把一个孱弱的早产儿养成白白胖胖的肉丸子,可是唐元贞最大的乐趣和骄傲。

唐宓用力点头,“恩恩,猫儿乖!”

唐元贞笑着刮了刮她的小鼻头,“小人精,这么小就知道好赖话。好了,快去叫你两个哥哥吧,咱们吃了朝食就去给阿婆请安。”

唐宓答应一声,扭动小身子从母亲怀里爬下来,啪嗒啪嗒的往东厢房跑去。

东厢房门外的廊下,王令仪和王令齐跪坐在地板上,每人面前一卷书,兄弟俩正专心朗读着。

唐宓先来到王令齐面前,歪着小脑袋听他读了一会儿。唔,二哥在背《论语》。

王令齐读了一章,正欲翻书,低头便看到一双熟悉的大红虎头鞋。嘿嘿,小妹来了。

王令齐屁股挪了挪,抬手想跟妹妹打个招呼,忽的想起大哥还在,忙又垂下手,继续做出正襟危坐的模样。

唐宓觉得好玩儿,冲着二哥办了个鬼脸。

王令齐嘴角抽搐,很想还给妹妹一个,奈何身边坐着大魔王,他只得接着读书。

唐宓嘟嘟嘴,又啪嗒啪嗒的走到大哥身边。

咦,大哥已经在读《孟子》了呢,唐宓蹲下/身子,双手捧着脸,好奇的听着。

其实早在唐宓走过来的时候,王令仪就察觉到了,托强大自制力的福,他这才忍到现在。

读完一章,王令仪合上书,仿佛刚看到妹妹一般,笑着对唐宓道:“猫儿来啦!来,阿兄教你背书,可好?”

唐宓嘴角一撇,切,又是《急就章》。话说她老早以前就会背了,好吧。

王令仪没看到妹妹眼底的唾弃,伸手想抱起妹妹,结果没抱动。

呃,王令仪难得的小脸一红,变抱为搂,将妹妹圈在身前,他则由跪坐变成盘膝而坐。

“宋延年、郑子方、卫益寿、史步昌、周千秋、赵孺卿、爰展世、高辟兵…”王令仪教得一板一眼。

唐宓深深的叹了口气,本来她不想开口,可为了不让阿兄整天拿《急就章》来“荼毒”她,她还是张嘴了——

“宋延年、郑子方、卫益寿——”

刚背完九个字,她就发现周遭的气氛有些不对劲。

连摇头晃脑故作认真的王令齐都张大了嘴巴,直勾勾的盯着唐宓。那模样,仿佛看到了什么不可思议的事情一般。

王令仪怔愣过后,便有些激动的对唐宓道:“猫、猫儿,你、你再跟着阿兄读一遍!宋、宋延年…”

好嘛,王令仪竟是激动得连《急就章》这种背得滚瓜烂熟的文章都读磕巴了。

一旁伺候的阿姜和几个小丫鬟更是兴奋不已,一个个好似喝了陈年桂花酿,红着脸、身子微微发抖,一眼不错的看着唐宓。

唐宓不明白大家为什么激动,她还是乖乖的背着:“宋延年、郑子方、卫益寿、史步昌、周千——”

“秋”字还没有吐出口,唐宓就觉得身体一阵摇晃,抬头一看,她家才五岁的大哥竟摇摇晃晃的将她抱了起来。

惊得阿姜赶忙走上前,伸手就要去接唐宓,唯恐大郎一个不注意,把唐宓给摔了。

王令仪咬着牙,避开阿姜的双手,踉踉跄跄的朝正房走去。

一边走他还一边喊,“阿娘、阿娘,您快来看啊,妹妹、妹妹会读《急就章》了!”

唐元贞正吩咐奴婢给孩子们准备吃食,忽听到长子的喊声,她楞了一下,扭头对阿何说:“小大郎说什么?猫儿会读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