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墙上只有一个不大的窗户,且距离地面很高。

郑二郎左右看了看,见没有人,脚下一碾,一个纵身便跃起一丈有余。

他跃起的同时,双手用力往上一抓,竟死死的扣住了窗台,整个人挂在了后窗外。

艰难的伸出一根手指戳破了窗户纸,郑二郎眯起一个眼睛往里看着。

通过小小的窟窿,他先看到了一架屏风,隔着屏风,隐约看到两个人相对而坐。

他用力眨了眨眼睛,仔细辨认,发现那两个人的体型很像蒋忠和李寿。

他想看清两人的脸,却有些困难。

屋里的人还在说话——

李寿:“蒋将军,您的旧伤总也不好,药瘾也无法彻底戒除啊。”

蒋忠:“太医院的太医们都束手无策,京城的名医也无法医治,老夫,唉,也是没办法了。”

李寿:“我昨日进城,想去请老神仙来给您治病,结果老神仙去山里采药了,半个月前就出发了,最快也要月底才能回来。”

蒋忠:“…西北那边等不得啊。不是本将自夸,本将若是在阵前,阿史那王还能忌惮一二,本将若是迟迟不归,阿史那王定会长驱直入,到那时,京城危矣!”

李寿:“小子当然知道这些,只是您的药瘾不除,终究是个祸患啊…”

两人的声音很低,但郑二郎耳力了得,硬是将他们的对话听了个详详细细。

听清他们的谈话内容后,郑二郎对两人的真伪有了些许判断:应该就是他们!

郑二郎正想再听听有什么要紧的内容,忽然发现不远处有巡逻的锦鳞卫。

郑二郎担心暴露,一个鹞子翻身从后窗翻了下来,然后悄无声息的溜回自己的房间。

郑二郎走后,屋里的两个人似有所察,纷纷抬起头,露出清晰的面庞。

哪里是什么蒋忠、李寿,分明是一个陌生的中年男子和王令齐!

而在两人中间的小几下面,正趴着一只翠羽大鹦鹉,一只鸟分饰两角,演得那叫一个酣畅淋漓。

傍晚,一只鹞子从后院飞了出来,直直的朝京城而去。

西北边疆。

阿史那部落洗劫完边城,在城外三十里的地方修整。

他们再向南推进百余里便是径州。

若是攻破了径州,再入武功,便能剑指长安!

阿史那部落的勇士们如野狼般嗷嗷叫,整日叫嚷着进攻进攻进攻!

阿史那王却异常静默,按兵不动,不知是在考虑进攻方略,还是在等什么重要的情报。

麾下悍将一轮又一轮的请战,阿史那王都驳了回去。

就在下面的将士们快要按耐不住的时候,一只鸽子从南而来。

阿史那部落第一谋士阿史那鹰抱着期待已久的鸽子,兴奋的往王帐而去。

半个时辰后,阿史那王便召集所有将军,一番商谈后,阿史那王坐在宝马上,鞭梢一指长安的方向,喊了句:“出发!”

阿史那王为了确保此次进攻的胜利,把家底儿都亮出来了。

足足十万大军,浩浩荡荡的杀向径州。

径州。

刺史张元急得团团转,斥候发回消息,说城外三十里发现了大批骑兵。

虽不确定是不是胡人,但张元本能的猜测就是他们!

当日阿史那王破边城的时候,张元便有预感,他这里将是胡人进攻的第二步!

如今,预感成真,敌人来了。

而径州只有折冲府的三千府兵,根本就挡不住十万胡人的铁蹄!

“径州危矣,径州的数十万百姓危矣!”

张元趴在城墙的墙垛子上,看着那如洪水般涌来的兵卒,只觉得眼前发黑。

紧接着,他灰败的脸上露出狂喜,因为他发现,来袭的那群兵马正前方竖起了一杆大旗,上面赫然写着一个“蒋”字!

第237章 又被雷劈了

圣人昏迷的第十五天。

早上天还没亮,王怀瑾便照例去上朝。

按照惯例,他要傍晚才能回来。

但今天不同,还不到正午,他竟回来了。

进了家门,王怀瑾没有回朝晖院,而是直奔赵氏的寸心堂。

“母亲,我被调去礼部了,还是侍郎。”

王怀瑾面沉似水,低低的说道。

“怎么回事?好好的,你怎么会被调职?”赵氏原本歪斜在隐囊上,听了这话,不由得坐直了身子。

王怀瑾用没有感情色彩的声音说道:“姜后说我原本就是文臣,一代大儒唐太府的女婿,是写过《三字经》、《千字文》的文人,理当在更合适的位置上彰显才能,岂可在不对口的兵部浪费时间?”

“是姜氏的主意?”赵氏眯起了眼睛,忽的问道:“接替你兵部侍郎的是何人?莫不是姜家的姻亲吧?”

如今,姜皇后把持朝政,太子都成了摆设。

姜后恨不能满朝都安插上自己家的人,奈何姜家子嗣不丰。

几代单传,姜皇后除了自己的嫡亲兄长,连个堂房的兄弟都没有。

平时还看不出什么,如今到了用人的时候,姜后就有些抓瞎了。

没办法,她只得退而求其次,将姜家的姻亲往上推。

“姻亲?哈,如果妾侍的兄长也算的话。”

能让一向温文尔雅的王怀瑾口出讥讽,显是他真的生气了。

也是,兵部侍郎虽不是一部主事,但也是十分要紧的职位。

王怀瑾是已故骠骑将军的嗣子、是堂堂安国公,也是在立了不小的战功后,才由地方折冲府将军升任。

现在好了,姜皇后居然让一个在千牛卫当了几天校尉的无名小卒顶替了王怀瑾。再细查其身份,居然是姜鹤年侍妾的兄长。

这、这…侮辱人也没有这么侮辱的!

赵氏的脸也阴沉下来。

姜皇后动王怀瑾,不止想要兵部侍郎的位置,更多的是打她赵氏的脸。

满京城谁不知道,王怀瑾是她的儿子?

姜皇后连他都要动,这是不是说,她根本就没把赵氏放在眼里?

等等,莫非宫里有了变数?

圣人——

赵氏心里一惊,脸上却依然镇定,她极力用平稳的声音说道:“姜氏在自己找死。二郎,你不必多想,待圣人‘出关’,自会给你一个说法。”

王怀瑾犹豫片刻,左右看了看,确定没有外人,这才低低的问:“母亲,圣人他——”真的“闭关”?

赵氏强作镇定,不答反问,“怎么?外面莫非又有什么流言?”

王怀瑾缓缓点了下头,“圣人半个月不临朝,不止坊间,连朝堂上都有了怀疑,大家、大家担心圣人不是闭关,而是出了什么意外!”

尤其是姜氏疯狂的在朝堂上安插自己人,更加引起了百官的担忧与怀疑。

莫不是首相顾琰还杵在哪里,朝堂上估计早就炸了。

即便如此,宗室那边已经按不住了。

宗正领着一众王爷、长公主,天天去太极宫,叫嚷着要见圣人。

姜氏快要拦不住了,也正是如此,她加快了安插亲信的步伐。

“…宗正和秦王已经放出话来,若是再见不到圣人,他们就要硬闯两仪殿!”

王怀瑾将朝堂上发生的事,一五一十的都告诉了赵氏。

第一代秦王是先帝的同母兄弟,比韩王系还要亲近一层。

现任秦王郑实是先帝的嫡长子,是当今的堂兄,比当今只大三岁。

秦王早逝,先帝将郑实接到身边,亲自抚养,名义上是侄子,其实比亲生儿子也不差多少。

先帝待郑实,甚至比一些不受宠的庶子还要好。

当年圣人还是太子的时候,诸皇子与他相争,百官纷纷站队,其中还有一股势力居然站在了郑实身后。

因为第一代秦王是先帝的兄长,按照宗族的观念来看,秦王这一支是郑家的嫡长,应该继承郑家的家业。

所以便有那么一小撮人认为,郑氏江山,秦王郑实也有继承权!

先帝再怎么宠郑实,也不会把皇位传给他。

不过到底是自己一手养大的侄子,先帝也不想委屈了秦王,所以就给他指了富庶的扬州做封地,还特许他不必就藩,一直住在京城!

郑实与世人一样,倾慕世家。

他有钱,爵位又高,在京城颇有些地位,着实结交了不少世家子。

后来,先帝给他选的王妃病逝,郑实直接求娶了一等世家顾氏的女儿。

相较于一心想削弱世家的当今皇帝,秦王郑实对世家的态度,更让世家满意。

这些年来,围拢在郑实身边的世家不少,甚至有几个落魄的小家族还暗地里讨论:郑实亲近世家,还不如让他做大梁的皇帝!

当然这一切都在暗地里进行,至少在明面上,郑实还是个忠君爱国的好臣子。

这次,圣人不见踪影,姜氏疯狂的收揽朝政,这让郑氏很不安。

宗正四处串联,将京城有影响力的王爷、长公主全都请了来,齐齐去皇宫给姜氏试压。

姜皇后带着太子,再一次将郑氏宗亲挡在了外面。

但,也挡不了多久!

姜皇后看着宗正和郑实那“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眼神,心里十分清楚。

“母亲,不能再拖了。”

太子看着姜皇后纠结的表情,俊朗的面庞上晦暗莫名,他沉声说道。

“嗯,确实不能再拖了!”姜皇后缓缓点了下头,似是下定了什么决心。

很显然,这母子两人说得根本就不是一件事,偏偏两人还以为达成了共识!

傍晚,赵氏又去了趟平康坊的小院,再出来后,她的神情轻松了许多。

而姜皇后等人也在不停的忙碌着。

安静的夏夜,仿佛是暴风雨到来前的平静。

六月,京城进入了雨季。

雷电仿佛成了主角,时不时的便要来刷一刷存在感。

这日,雷雨再次降临。

乌云布满天空,雷电交相映辉。

唐宓站在窗边,看着远处天空的异象,不由得赞叹:在大自然的“天威”面前,人是何等的渺小啊。

其实不只是人,动物亦是抵不过这“天威”!

先帝乾陵所在的山林间,一条丈许的大蛇慌忙躲避雷雨,却被一道雷劈了个正着…

第238章 谶语

李其珏客气的将客人送了出去。

等那人的背影彻底消失,他脸上那客套的笑容淡了下来。

想了想,李其珏转身回了自己的小院。

“娘子,‘他’的人又来找我了,许诺事成后,可让我承继李氏。”

李其珏眼中带着热切,定定的看着王怀淑,“你说,我、我可以答应他吗?”

圣人不待见世家,更不待见李氏。

但他再不怎么待见,也不会破坏规矩,让李其珏一个二房嫡长子成为李氏的家主。

“那人”同意!

只要李其珏这一支选择站在他背后即可。

李其珏很心动,他活了小半辈子,最大的执念便是李家。

如果能让他当李家的家主,他愿付出任何代价。

王怀淑却摇了摇头,打破了李其珏的幻想,“郎君,妾身劝您还是考虑如何为圣人分忧更稳妥些。”

那些人,不过是跳梁小丑,根本就翻不起大浪。

上辈子,她虽然不知道具体细节,但却知道最终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