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项加起来,直接导致了袁姨娘十分憎恨自己亲生的两个女儿。

两个孩子落地后,袁姨娘就看都不看她们一眼,自己的身体养好后,更是丁点儿都不过问。

任凭几个奴婢胡乱侍弄,只一个月的功夫,两个孩子就险些夭折。

最后还是顾氏看不过去了,回禀了柳氏,又跟李其璜商量了一番,将双胞胎抱到了自己院子里。

这就是真正的世家女,她或许会嫉妒袁氏,或许会怨恨李其璜,但面对家族荣誉和子嗣问题时,她还是能表现出大妇该有的气度和教养。

自此,双胞胎便由顾氏抚养长大。

许是自己婚后多年都没有生育,膝下空寂,顾氏对双胞胎十分尽心,世家女该有的教育,顾氏一样没有落下。

双胞胎及笄后,顾氏更是精心为她们挑选了门第相当的夫君。

有付出就会有回报,顾氏待双胞胎好,双胞胎自然也跟顾氏亲近。

至于亲娘袁姨娘,在双胞胎眼中,跟陌生人没什么区别。

双胞胎嫁人后,跟娘家的关系也未曾疏远了。

尤其是李敬芝,婚后也生了一对双生姐妹,即郑宝、郑宛。因为某些原因,两个女儿刚三四岁,便被她送回了娘家。

恰巧顾氏的女儿了李敬菲也刚四五岁,身边没有合适的玩伴,顾氏便将这对双生姐妹留在了李敬菲身边。

李敬菲和郑宝、郑宛虽是姨母和外甥女,却像小姊妹般从小一起长大。

只是李敬菲性子骄纵了些,而郑宝郑宛两姊妹寄人篱下,言行很是拘谨,在外人看来,她们三个的相处模式就有些像大小姐和两个跟班小丫头。

说句良心话,李敬菲对郑宝两姐妹还是很不错的。有什么好东西都会分给她们,有外出的机会,也不忘带上她们两个。

比如这次去花房,柳氏并没有点名让郑宝姐妹也来。毕竟在柳氏看来,郑宝她们是两姓旁人,李家能好好养着她们就已经很不错了,李家的事,就无需让她们参与进来了。

李敬菲却没那么多想法,她只认定一点,郑宝郑宛是她的人,她走到哪儿,她们就该跟到哪儿。

或许李敬菲是好意,但她霸道惯了,哪怕是好意也会让人误会。

这不,李敬芙不就误会了嘛。

觉得郑宝她们可怜,李敬芙便悄悄给她们指了条明道——抱十八娘的大腿!

郑宝偷偷看了李敬菲一眼,见她还在抱怨什么,根本没注意自己,这才低声对李敬芙道:“多谢二十五姨,阿姨待我们极好的。”

她年纪不大,却也懂得感恩。更明白,做人不能做墙头草!

郑宛也跟着悄悄点头。

李敬芙挑了挑眉,她跟郑家姐妹交情不深,刚才也只是一时感慨这才脱口说了句。

现在看来,竟是她多事了呢。

思及此,李敬芙笑了笑,道:“那就好。”

几个小娘子在下人的拥簇下,来到了花房。

柳氏看到她们,笑着招手,“来来,快给十八娘见礼。”

顾氏见宝贝女儿来了,脸上禁不住扯开笑容。

“阿菲,还不快来给你阿嫂见礼?”

顾氏柔声对李敬菲说道。

规矩放在那里,李敬菲心里再瞧不上唐宓这个寒门土鳖,也要乖乖上前见礼。

只见她微微屈膝,不冷不热的说了句:“见过阿嫂。”

柳氏对唐宓介绍,“这是二十九娘。”

唐宓心里暗暗说道:唔,这应该就是二婶顾氏唯一的亲生女儿了。

当然,敏锐的唐宓也没有错过小姑娘那别扭的样子。

唐宓了然,这又是一个典型的世家女啊。

不能说人家不好,只能说,瞧不上寒门庶族是世家的通病。

世情如此,你不能过分苛责一个小娘子。

王氏冲着自己的女儿使眼色。

唐宓的视线看过去,发现是个八、九岁的小娘子,生得很像王氏,五官寻常,唯有一双眉毛英气十足。

“见过十八婶。”粉嫩小萝莉李远枫,穿着半旧不新的袄裙,恭敬的行礼。

唐宓最喜欢这种软萌的小娘子了,笑着点头。

从袖袋里掏出荷包,先是给了李敬菲,然后有塞给李远枫一个。

唐宓知道,李敬轩和王氏一共育有一子一女,儿子李远章,家里排行第二,今年十二岁,目前在家学读书,女儿就是眼前的小萝莉李远枫,家里排行第四,今年九岁。

李敬轩和小袁姨娘育有三子一女,长子李远文,家中的大郎,今年十二岁,与李远章一起在家学读书。

三郎李远图,今年十岁;

五娘李远竹,今年七岁;

还有一个六郎李远亭,刚刚四岁。

不过,眼前这群小萝莉中,并没有小袁氏的女儿。

因为顾氏很不待见袁姨娘,更不待见小袁氏,所以,哪怕李远竹跟着众姊妹一起在闺学读书,方才陈妈妈去请人的时候,也没有请李远竹。

至于李敬同和小顾氏的一儿一女,年龄太小,平日里很少出来,也就更没有来花房给新鲜出炉的十八娘请安。

柳氏又介绍李敬芙姐妹。

李敬芙姐妹自是十分诚挚的给唐宓见礼。

唐宓笑着送出两个荷包。

“阿婆,还有阿宝和阿宛呢。”作为大梁好姨母,李敬菲唯恐柳氏忽略了郑宝姐妹。

别说,柳氏还真没注意她们。

听到李敬菲的叫嚷,这才笑着说道:“阿菲乖,阿婆记着呢。”

说着一指郑宝和郑宛,柳氏对唐宓介绍着:“这是十六娘(即李敬芝)的两个女儿,阿宝、阿宛!”

郑宝和郑宛乖乖上前行礼。

唐宓亦是每人一个荷包。

第340章 李家众生相(四)

柳氏实在太在意她的花房了,眼见来了这么多小辈儿,唯恐哪个孩子一时手欠,掐了她宝贝牡丹,刚刚介绍完毕,便将一众小娘子又打发了出去。

剩下几个大人,也没有在花房里待太久。

因为暮食的时辰到了。

过去李家人太多,所以用饭的时候都是各房各家自己用。

大厨房会根据每个主子的份例,将饭菜准备好,放到食盒里,然后由各家的奴婢前来拿取。

现在李家分了家,可习惯已经养成,所以还是各家在自己院子里用饭。

西路,槐院。

这是一栋三进的小院,住着李敬轩一家。

正院正房,王氏带着一儿一女用饭。

李家亦是采取的分食制,即每人榻前设一小几,几上放着小份儿的饭菜。

李远章和李远枫跪坐着,仪态很是端正。

食不言。

母子三人安静的用饭,全无半点声响。

一餐用毕,王氏洗手净面漱口,然后唤来儿子考问功课。

十二岁的小小少年,李远章面容稚嫩,个头却不矮,竟快赶上王氏了。

烛光摇曳中,王氏看着日益长成的儿子,满心的欣慰。

李远章没有辜负母亲的厚望,学业很好,在家学教授的族叔表示,他可以试着去参加科举了。

王氏听了儿子的话,略一沉吟,点头道:“不急,明日我回趟王家,问问你阿舅,且听他有什么意见。”

王氏所说的阿舅,是她的嫡兄王澹,琅琊王氏的旁支。

算起来,王氏还跟平阳的驸马王显是族亲,只是出了五服,关系比较远了。

世家大族,哪怕是对庶女,只要是记入了族谱,都会精心教养。女儿出了阁,也不会不管不顾。

当然,这也需要庶女亲近家族,不给家里惹祸。

王氏便是个懂事的女儿,为家族联姻李氏,多少做了些贡献。

家族也乐于照拂。

所以,哪怕王氏的姨娘早已不在,她跟娘家的关系也十分好。尤其是跟掌家的嫡兄,更是非常亲近。

相较于偏宠妾室的丈夫,王氏更相信自己的兄长。

事关儿子的前程,王氏决定还是听一听在国子监做官的兄长的意见。

“是,儿子省得。”李远章也很是敬重王澹这位舅父,连连点头应道。

“好了,去读书吧。”王氏考校了儿子一番,发现他的功课确实扎实,心下高兴,柔声打发他去了书房。

接着,王氏又跟女儿李远枫闲聊。

“阿娘,这是十八婶给我的见面礼。”

李远枫拿出唐宓送的荷包,从里面掏出一个大拇指大小的羊脂白玉雕成的牛。

白玉牛个头不大,雕得却十分精巧,眼睛、鼻子还有尾巴都清晰可见。

李远枫小小肉肉的掌心托着白玉牛,小脸上满是欢喜。

“玉牛?”王氏一挑眉,没想到唐宓竟这般细心,连自家女儿是属牛的都知道。

“恩恩,我听阿宝说,她和阿宛的是小玉兔。”李远枫小声的对王氏说道。

“哦?连阿宝她们都有?”王氏更加惊讶了,郑家姐妹就是属兔的,没想到唐宓连她们都没有漏下。

“不愧是唐氏女,行事点滴不漏。”王氏轻声叹了一句。

“阿娘,我、我觉得十八婶很好,身上有股好闻的气息。”

李远枫年纪还小,有着小动物般的直觉。

她窝在母亲怀里,小小声的说道:“就是阿姑,嘴上说十八婶是田舍奴家的女儿,却很是喜欢十八婶送她的小礼物。而且十八婶摸她小脸的时候,她还轻轻蹭十八婶的手心来着。”

王氏挑眉,“阿菲竟没有将十八娘送的东西丢了?”

在王氏看来,婆母顾氏是个好的,虽有些小毛病,可瑕不掩瑜啊。

大是大非、正经规矩上,顾氏是没有问题的。

最大的缺点就是太重视“姓氏”了。当然,在世情如此的大梁,这也算不得是缺点。

但王氏很赞同李寿的一句话,那就是“时移世易”,大梁已经不再是世家的天下。

再死守着所谓的世家高贵,就有些不合时宜了。

现在或许还不是很明显,一旦皇权日益稳固,那些因循守旧的家族便会被淘汰。

顾氏,出了个顾琰,家族倒没有出现颓势,反而比前朝时还要风光。

而这种风光,却让顾氏族人错误的以为是自家姓氏的功劳,愈发看重起姓氏来。

自幼亲近外家的李敬菲便深受影响,在她的心目中,世家最高贵,寒门庶族就是地里的烂泥,根本不配跟世家相提并论。

平日里一起玩耍的,也都是世家贵女。

勋贵女、宗室女,乃至皇家贵女,她都不放在眼里。

偶有寒门出身的姻亲往来,送给她名贵的见面礼,她也都十分嫌弃的丢掉。

这次竟收了唐氏的荷包,且听阿枫这话,阿菲似乎还很喜欢,这就让王氏很意外了。

“是啊,阿姑嘴里说不值钱的小玩意儿,可还是小心的收到了荷包里。”李远枫观察力很强,任何细节都逃不过她的眼睛。

王氏暗暗将这一节记在心上,嘴上却反复叮嘱女儿,“阿枫,日后切不可对十八娘不敬。”

李敬轩靠不上,就算能靠得住,在李家的地位也太尴尬,王氏决定,试着抱一抱十八郎夫妇的大腿。

西路,竹院。

李敬同和小顾氏用完晚饭,夫妻两个相对而坐,一边吃茶一边闲聊。

“听说你今天陪着阿婆、阿娘去花房了?”

李敬同二十岁,生得眉目清秀,配上他儒雅的气质,典型的世家贵公子。

“嗯,唐氏回来了,阿婆便让家里的女眷和孩子们给她见礼。”

小顾氏提起唐宓语气甚是不屑,竟是连一句“阿嫂”都不愿意叫,直接以姓氏呼之。

李敬同微微蹙了蹙眉,“她到底是阿嫂,不可对她不敬。”

小顾氏无端被丈夫训斥,心里很是不满,嘟囔一句,“在人前,我自然不会对她不敬。这、这不是在咱们自己屋里嘛——”

“那也不好,你若是说习惯了,万一哪天说顺了口,当众叫她唐氏,那就太失礼了。”李敬同认真的说道。

小顾氏却觉得委屈,“她不过是寒门,我便是轻慢了,又如何?”

“唐氏会如何我不知道,但我还想请十八哥帮忙哩。你若是得罪了他娘子,我、我还怎么跟他张嘴?”李敬同知道在“士庶”问题上,自家娘子有着非比寻常的执着,他根本就说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