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者,李家家学里被塞进来许多根本不是来读书的人,他们来就是为了家学里的种种免费待遇。

这些人,毫无进取之心,自己是地上的烂泥,也见不得别人好。

整日里打打闹闹,弄得学里乌烟瘴气,更多想读书上进的孩子都不能安心读书。

王氏的儿子便在家学里,幸亏他是嫡支子孙,那些人不敢在他跟前闹腾。

饶是如此,李远章还是受到了影响。

教授李远章的那位李家族亲,也正是了解这些,才会拐弯抹角的劝李远章再拜个名师。

王氏从儿子口中知道了家学的现状,她的心情很矛盾:

一方面,想着唐宓有靠山(也就是李寿啦),若真出手整顿家学,未必不能成功。

另一方面,她又担心唐宓会重蹈柳氏的负责,在家学这个大泥坑里跌个跟头,丢人不说,还有可能被柳氏抓住把柄失去管家权。

毕竟,现在王氏还想抱唐宓(确切来说是李寿)的大腿哩。

犹豫再三,王氏还是下定了决心,吩咐许妈妈:“一定要告诉阿韩,太夫人曾经整治过家学,结果被族人告了状,最后被老祖宗训斥!”

许妈妈连连点头,见王氏没有其它的吩咐,便下去安排了。

当天下午,阿韩捧着把瓜子儿,照例找一群小丫鬟闲聊。

瓜子儿磕完了,阿韩也带着满满的八卦回到了桂院。

“家学?”

唐宓斜靠在隐囊上,阿周帮她轻轻揉着肩膀。

“是啊,听说那里很乱,除了李家和李氏宗亲的子弟在学里念书,李家的姻亲,以及故交好友的孩子也都被送了来。”

阿韩叽叽喳喳的说道,“因为学里的东西都是免费的,就算不读书,也能混个肚子饱,有些落魄户,便想方设法的进入家学混日子…”

唐宓的脸色越来越凝重。

这时,李寿一脚走了进来。

阿韩赶忙住了口,恭恭敬敬的向李寿见礼。

李寿摆摆手,一撩衣摆坐在了唐宓身边。

唐宓坐起身子,给李寿倒了碗茶。

“家学果然到了如此糟糕的地步?”

唐宓问的是李寿,这厮消息灵通,她不信他会不知道李氏家学的问题。

李寿轻啜了一口茶,微微点头,“尤其是李家分家后,家学的状况更加糟糕。”

二房、三房、四房以及原本住在李家大宅的那些人,离开李家后,纷纷感受到了独自一家过日子的艰辛,正想方设法的从大宅这边讨好处。

而家学,便成了重灾区。

李寿缓缓将外面的情况仔细告诉唐宓。

唐宓的眉头拧成了一个疙瘩,摇头,“家学是家族传承的根基,决不能就此乱下去。”

家学都成了这个样子,李氏焉能不败?

“确实不能再这么乱下去了。”

李寿的表情也不太好看,这几天,他除了跟猫儿耳鬓厮磨,闲暇时间便开始梳理李家的事。

这不梳理还好,一梳理才发现,李家竟有这么多的问题。

“嗯,明日你陪我回娘家,待咱们回来后,我要好好整治一下。”

唐宓脑子里已经有了好几种整顿家学的办法。

阿韩听着着急,碍于身份,又不敢轻易插嘴,只好挤眉弄眼。

李寿眼角的余光瞥到这丫鬟的怪相,不禁有些失笑,“有什么话就说吧,没得憋坏了。”

阿韩一听,赶忙收起了怪表情,怯怯的去看唐宓。

唐宓也笑了,“还有什么话,只管说吧。”

阿韩赶忙道:“好叫郎君、娘子知道,这个家学我们娘子碰不得啊。听说,当年太夫人就曾经提出裁减家学的用度,结果被族老闹了起来,老祖宗为了平息众怒,训斥了太夫人。”

一个当家主母被当众训斥,这不啻于打她的脸、灭她的威风啊。

有了这一遭,柳氏还怎么有底气管家理事?

那时的柳氏已经嫁入李家多年,膝下也有了两个儿子。

她们娘子呢,才进李家没几天,尚未生育,若是出了岔子,就算有郎君庇护,也未必能全身而退哩。

阿韩是唐元贞千挑万选才选出来的陪嫁丫鬟,自然满心满脑的都是唐宓。

李寿挑眉,“哦,还有人给你说了这件事?”

悄悄给猫儿示警,这是哪一位的手笔?

唐宓太了解李寿了,听他这么说,便笑着说道:“是阿嫂。这是她第二次帮我了。”

唐宓多聪明哇,早在阿韩能轻易的打探到“四房”管事娘子的资料时,她便察觉到是有人故意在泄露消息给阿韩听。

经过一番探查,唐宓发现,竟是王氏在向她示好。

“王氏?”李寿脑中浮现出王氏的情况,勾了勾唇角,“她倒是个聪明人。”

知道自家丈夫靠不住,先是以“同病相怜”的姿态,赢取了顾氏的怜悯,使得自己母子几个的生活得到了改善。

如今见猫儿管家,又准备抱猫儿的大腿啊。

不过,李寿却很喜欢王氏这样识时务。

“阿嫂所出的二郎,应该也在家学读书吧。”唐宓略略有些疑惑。

按常理,王氏更该挑唆着唐宓去整顿家学才对啊。

李寿想起暗卫回禀的消息,不禁笑道:“她想给二郎寻个名师单独教授。”

唐宓恍然。

李寿摸了摸光秃秃的下巴,道:“也罢,她‘帮’了猫儿,我便送她一份回礼。”

他要让李家所有人都知道,想让他李寿帮忙,必须对他的猫儿好。

唐宓知道李寿的用意,看向他的目光满是柔情蜜意。

第二天,唐宓和李寿回禀了柳氏,带着成堆成堆的礼物,欢欢喜喜的回娘家了。

王氏也很兴奋,因为她的阿章告诉她,“阿娘,早晨我遇到十八叔了,十八叔问了我几句功课,说我学得还不错,让我继续努力呢。”

啊啊啊,李寿这是要帮忙的节奏哇!

王氏高兴得不知该如何是好,而另一边,李敬同却满脸阴郁的进了自家小院…

第350章 教妻

竹院。

李敬同和小顾氏的女儿李远慧刚刚过了百日,小丫头白白胖胖的,正是最可爱的时候。

饶是小顾氏这样规矩端方的人,面对这么软萌的小宝贝,也不禁露出慈爱、欢喜的笑容。

她手里拿着个拨浪鼓,一边轻轻摇着,一边跟呀呀的女儿说话,“阿慧,看这里,看阿娘这儿。”

小小女婴的眼睛还没有发育好,只能看清眼前模糊的人影,以及那色彩鲜艳的拨浪鼓。

一双黑漆漆的眼睛跟着拨浪鼓转着,两只小手欢快的舞动着,似是十分开心的样子。

见女儿这般伶俐,小顾氏的一颗慈母心几乎化成了水。

嘭~

厚厚的门帘被用力甩了一下,发出巨大的声响。

李远慧顿时被吓得一哆嗦,接着便是哇哇大哭。

“哦,哦,阿慧乖,阿慧不哭!”

小顾氏心疼不已,赶忙丢下拨浪鼓,抱起孩子,不停的拍抚着。

李远慧才几个月大,哪里听得懂母亲的话,小小个人儿哭得凄惨,小脸都有些红了。

小顾氏恼怒不已,正想抬头看看是哪个胆大的奴婢,满肚子的训斥在看到来人的面容后立刻咽了回去。

“表哥,你这是怎么了?”小顾氏小心翼翼的将女儿交给乳母,起身迎向李敬同,伸手要帮他褪去大氅。

李敬同却一闪身,避开了小顾氏的手,气哼哼的说道:“怎么了?你说我怎么了?”

小顾氏皱眉,她与表兄成亲三四年了,夫妻俩一直恩恩爱爱、相敬如宾。

表兄从未像今天这般失态,也从未像今天这般对她甩脸子。

小顾氏左右看了看。

抱着李远慧的乳母乖觉,赶忙躬身退了出去。

室内的丫鬟婆子也不是没眼色的人,个个踮着脚尖,跟着乳母一起出去了。

室内只剩了李敬同夫妻两个。

小顾氏耐着性子,好声好气的跟李敬同说道:“夫君,您不说,妾身怎么知道?倘或是妾身哪里错了,您直说便是,妾身给您赔不是!”

小夫妻私下相处的时候,小顾氏一般称呼李敬同“表兄”,而李敬同也会唤她“表妹”。

表兄妹的感情非常好。

但若是在人前,或是遇到什么重大事情,小顾氏会规规矩矩的喊一声“郎君”,且句句不忘用敬语。

见小顾氏这般谦卑,李敬同一肚子的火顿时憋了回去,虽没有继续发作,到底不高兴,只听他没好气的说道:“还能为了什么?你知道吗,顾七入了弘文馆!”占了最后一个空缺!

“六房的顾七?”小顾氏一愣,有些不相信的低喃:“不可能啊,我、我明明求了阿爹,阿爹说他会跟伯父说的。怎么就——”

与李家一样,顾家也是大族,他们这一支共十六房,十房在老家,六房在京里。

顾琰是大房嫡长子,顾氏和小顾氏则出身四房。

跟小顾氏一样,李敬同口中的“顾七”跟顾琰亦是隔房堂亲。

但再隔房,血缘再远,那也是一笔写不出两个顾字。

有合适的官职,顾琰第一个会考虑的永远只有顾家人。

至于李敬同,唔,顾家的外孙兼女婿,倒也算亲近,可仍属于两姓旁人。

左右又不是自己的女婿,顾琰不可能放着自家子侄不管,而去照拂一个李家人。

李敬同似乎也想通了这一点,一屁股坐在榻上,不再跟小顾氏发火,而是愣愣的看着桂院的方向:“早知道该去找十八郎的,我俩再怎么不亲近,我也是李家人,是他的嫡亲堂弟,他不会不管我。”

李敬同的这番话,仿佛一记耳光重重的打在小顾氏脸上。

小顾氏是又难堪、又委屈,俏脸涨得通红。

好一会儿,她才愤愤的说道:“表哥,你别急,我、我明天就回娘家,我要好好问一问伯父,他怎么能——”

不等她的话说完,李敬同就抬起了手,“停停停,你也别去顾家了,这事儿,我不求顾家人了。”

李敬同算是想明白了。

李家子孙繁茂,顾家也不遑多让。

换成自己坐了高位,有了官职也会可着自家人,而不是照顾什么堂房外孙、外甥。

“可——”小顾氏不甘心,更觉得娘家人不给力,让她在夫君面前丢了脸,极力想找回场子。

李敬同却不给她机会,“行了行了,这事儿就算了,你呀,以后也别整天‘伯父’、‘伯父’的挂在嘴边了,顾相的侄女太多了,估计也记不清你是哪一号。”

李敬同倒不是故意挖苦妻子,他说的是实情,小顾氏这一辈的堂姐妹足足有二三十个,顾琰是大梁首相,忙政务还来不及,哪里会在意那些隔房的便宜侄女?

小顾氏却觉得是被羞辱了,“表哥,你怎么能这么说?”

把事情想通了,李敬同的心气儿也顺了,看到妻子又哭又恼,不禁有些心疼。

他起身走到小顾氏跟前,拿帕子帮小顾氏擦去泪水,“好了,是我说错话了,我给表妹道歉,好不好?”

见他诚心认错,小顾氏才觉得好受些,带着浓浓的鼻音,“那你以后不许拿话挤兑我!”

“不挤兑,不挤兑!”李敬同耐心的哄着小顾氏。

终于哄得小顾氏雨过天晴,李敬同才柔声道:“表妹,我知道你瞧不上唐氏的出身,但她现在已经进了李家门,便是李家人。不为别的,单单是为了家族和睦,咱们也当跟她好好相处啊。”

小顾氏抿了抿唇。

其实丈夫刚才说的那番关于‘伯父’的话,她心里也明白。她这个出嫁女,在顾琰那位首相眼中根本就没有什么分量。

小顾氏的父亲是家中嫡次子,四十多岁的人了,至今才只是个吏部小官,根本就帮不上他们小夫妻。

顾家,确实靠不上。

她也不是真的不食人间烟火,她心里也想让夫君有个好前程。

可让她像王氏那样去讨好唐氏,她、她确实做不到啊。

李敬同和小顾氏从小一起长大,哪里看不出她内心的纠结,忙道:“咱们和槐院那边不一样,你不必向唐氏卑躬屈膝,只需像正常妯娌那般待她即可。”

千万别用那种看下等人的目光去看唐氏就好,也不要左一个“田舍奴”、右一个“寒门土鳖”的嫌弃人家!

第351章 隐秘

李敬同这边耐心教妻,李寿那边却欢欢喜喜的带着妻子回娘家。

本来成亲第三天小夫妻就该去安国公府的,但那时他们住在公主府,有些事并不方便。

唐宓也不想让家里人担心,跟李寿商量了一番,悄悄命人回安国公府说了一声,推说李家事多,她要十天后才能回家。

赵氏和唐元贞自是有自己的消息渠道,唐宓的话,也骗不过她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