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利得让唐宓都觉得有些不真实。

李寿眉头紧锁,眼睛盯着茶盅。

唐宓又冷静的指出一点,“还有,郎君您确定李贵将他知道的都说了出来?当年他的父亲能提前将李贵送走,足见是个有先见之明的人。这样的人,难道就会想不到一旦这件事爆出来,以李贵的年龄、身份,他的证词根本不可信?!”

李寿猛地抬头。

唐宓对上他的双眸,一字一句的说道:“李贵手中,应该还有更为有力的证据!”

比如李贵父亲的书信,甚至是老祖宗命李贵父亲做事的凭证。

李寿将茶盅放到小几上,站起身,围着屋子转了起来。

唐宓盘膝坐着,静静的看着他。

蓦地,李寿顿住脚步,左手成拳砸到右手上,“没错,猫儿,你分析得没错。”

昨日他只想着,李贵一路被老祖宗追杀,定是对他满是怨恨,为了保命,亦是为了给死去的父母兄弟报仇,他都应该对自己据实已告。

却忘了,李贵能以十岁的年纪在外面生存下去,还能隐姓埋名几十年却未必老祖宗发现,此人定是个有心计、有成算、有能力的。

这样一个人,会对第一次见面的李寿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唐宓笑了,太好了,真正的二九兄回来了。

她又说了一句,“不过,就算李贵手中还有证据,想要扳倒在李家积威甚重的老祖宗,还需要有其它的证据!”

李寿看过来,与唐宓对视一眼,异口同声的吐出一个人名:“萧氏!!”

“她能威胁老祖宗,定是握住了老祖宗的命门,没准儿,就跟当年的事有关。”

李寿越想越兴奋。

恨不能立刻就跑去找萧氏问个明白。

但他是正常的二九兄,有起码的理智,还是压制住了心里的冲动。

“没错,”唐宓点点头,想了想道:“萧氏最在意的不过是一双儿女,二十郎前途有望,就差有个好姻缘了。二十四娘也还差个好婆家啊。”

李寿勾了勾唇,“这些都不难。”就怕萧氏没有要求,只要她有所求,就有办法让她开口。

唐宓终于将自己考虑的问题都说了出来,眼见李寿从仇恨中走出来,重新恢复往昔的英姿勃发、斗志昂扬,她总算松了口气。

最后,她喟叹一声,道:“不管当年真相如何,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老祖宗并不是阿翁的亲生父亲,而李家,也是他以很不光彩的手段窃取到的。”

而李寿,才是最名正言顺的继承人。决不能轻易放弃,更不该自己离开李家而另立门户!

要走,也是老祖宗走人。

李寿心中百味陈杂,但更多的,还是对唐宓的感激:他的猫儿,永远这么聪明、这么敏锐,哪怕自己什么都不说,她都能洞察得到他的心思。

“猫儿~~”李寿低低的唤了一声,“咱们若是不走,那么定会有更多的麻烦,甚至还会让你受委屈!”

唐宓笑得眉眼弯弯,故意摆出一副市侩的嘴脸,“受委屈怎么了?这可是世家李氏啊,想我一介寒门庶族女,却能成为千年门阀的当家主母,啧啧,想想就让人激动哩。”

扑哧——

阴郁了两天的李寿终于露出一个真心的笑容。

他走到唐宓近前,轻轻摸了摸她的小脸,道:“好,我定会让我家猫儿成为李家真正的主母,让那些暗地里瞧不起猫儿的人,转过来巴结、讨好猫儿!”

唐宓蹭了蹭他的掌心,爱娇的说道:“嗯,我信你!”

夫妻两个正甜蜜着,外面却响起了侍女的通传声:“郎君,娘子,阿郎(即李祐堂)命人来请郎君。”

李寿的表情僵了一下,得,他还忘了有这么一个麻烦。

唐宓握住他的手,“好生与阿翁说,阿翁是个听人劝的人。”

只是好听点的说法,难听点说,李祐堂根本就是没主见、耳根子软。

李寿却听明白了唐宓的言下之意,点点头,“我省的。猫儿你就放心吧。”

猫儿说的没错,李家是他李寿的,他绝不会放弃!

第424章 榜样的力量

李寿大步进了百忍堂。

半个时辰后,他轻松的走出正堂。

唐宓不知道他是怎么跟李祐堂说的,但李祐堂竟真的放弃了跟她“借”书的想法。

唐宓也不想知道,她只想好生管理她的东庐书院。

相较于李家的那些糟心事,柳佩玖的婚事更让她关心。

三月初九,李寿请钦天监帮忙选定的吉日。

柳佩玖和周浩的昏礼便在这一天举行。

不过在昏礼之前,唐宓还想帮柳佩玖争取些好处。

“郎君,晒盐的事,可还顺利?”

唐宓捉住忙得脚不沾地的李寿,小声的问了一句。

李寿一时没猜到她说这话的用意,下意识的回道:“顺利,晒盐之法果然极好,成本低,盐的成色还好。我已经跟阿舅回禀过了,这几日便增派人手,多多在海边开垦盐场。”

提起正事,李寿说得那叫一个眉飞色舞,“相信用不了多久,户部便会推出惠民的‘低价盐’。”

呵呵,到那时,那些世家弄出来的私盐,定会被官盐挤兑得没有立足之地!

“那就好,如此阿玖也就安心了。”唐宓见李寿没弄懂自己的意思,没好气的白了他一眼,然后刻意点出了阿玖的名字。

“阿玖?”李寿再迟钝,这会儿也反应过来了,笑着摇了摇头,“她有你这个全心为她的好姐姐,真是八辈子修来的福气啊。”

柳佩玖若是听了李寿的话,定会辩驳道:错,那是我上辈子拯救了银河系,所以这辈子才能死后穿越,然后遇到猫儿姐姐这个大梁好阿姊!

“放心吧,我已经为阿玖请功了,相信用不了多久,圣人的赏赐便会下来。”

李寿笑着刮了下唐宓嫩呼呼的脸蛋儿,“娘子,还有什么吩咐吗?若是无事,我可就去衙门了。”

唐宓听他调侃自己,忍不住又翻了个白眼,“你可知道是什么赏赐?唔,阿娘和我都给阿玖准备了嫁妆,再加上两个铺子的分红,银钱什么的,阿玖是不缺的。”若是能有个诰封,那就最好了。

不过这话,唐宓并没有说出来。

大梁毕竟是君权社会,只有圣人赏赐臣民的,绝没有臣民主动要赏的。

唐宓虽然没说出来,可意思已经十分清楚,李寿如何听不出来。

他又笑了,道:“如无意外,应该不是银钱赏赐。”他也知道柳佩玖缺什么,给她请功的时候,就“暗示”了圣人。

李寿相信,阿舅不会吝啬一个诰命。

果然,就在唐宓和李寿讨论的当儿,已经有传旨的内侍抵达了柳家。

柳大郎和王怀媛闻讯赶忙大开中门、摆香案。

内侍捧着圣旨,却没有立刻宣读,眼睛转了一圈,问道:“柳佩玖柳小娘子可在?请她出来接旨吧!”

柳佩玖?

柳大郎两眼问号。

不过他不傻,单从名字中的排行便能猜到,唔,这应该是他的女儿。只是不知是哪个侍妾所出,如今又住在哪里!

王怀媛当然知道自家郎君的德行,她赶忙应了一声,“天使请稍后,我这就唤阿玖出来。”

一边说着,王怀媛还一边给侍女使眼色。

侍女会意,不着痕迹的塞给内侍一个沉甸甸的荷包。

王怀媛轻声问了句,“不知我家阿玖——”

柳佩玖不过是个低品京官的庶女,好端端的,怎么会有圣旨降下。

“王娘子请放心,是喜事!”

内侍并不敢对王怀媛太过轻慢。柳大郎的官职低微,可王怀媛的亲娘却是懿德夫人啊。

作为在宫里的老人儿,这内侍很清楚懿德夫人在圣人心目中的分量。

喜事?

王怀媛愈发疑惑了,不过思及家里这个小庶女跟唐宓的关系,她心中隐隐有了猜测。

不多时,柳佩玖换了一身簇新的衣裙,一路小跑着赶来。

“臣女柳佩玖,见过天使!”

柳佩玖屈膝行了个福礼。

内侍很满意,一举手上的圣旨,朗声道:“柳佩玖,接旨!”

柳大郎和王怀媛再次跪下来,柳佩玖则规矩的跪在他们身后。

圣旨行文仍旧是制式的骈四俪六,一堆华丽的辞藻只说了一件事:柳佩玖献策有功,圣人特封其为四品乡君,并赏赐缭綾十二匹、银二十斤。

柳佩玖一听“献策有功”,便知道是猫儿姐姐帮她要来的赏赐。

她再次充满对唐宓的感激:呜呜,粮食也好、晒盐也罢,都不过是她随口说说,没想到,猫儿姐姐却把功劳都算到了她头上。

还特意给她要了诰命,呜呜,她就知道,定是猫儿姐姐担心她婚后被婆家欺侮,这才——

猫儿姐姐对她这么好,她该如何报答啊!

柳佩玖心中的小人早已伏地痛哭。

王怀媛也吃了一惊,她猜到了这应该是唐宓帮柳佩玖抬高身份,毕竟柳佩玖大婚在即,出身不可更改,但身份却能抬一抬。

但她还是没想到,唐宓竟能给柳佩玖弄来四品的乡君。

四品啊,放眼整个大梁,绝大多数的女人终其一生都未必能得到这个品级的诰命!

而柳佩玖靠着唐宓,居然就成了四品外命妇!

有那么一刻,王怀媛心里有些吃味儿:她的阿玉还只是个平头娘子呢,柳佩玖这个庶女,却压到了阿玉的头上!

但很快,王怀媛又释然了。

柳佩玖是个懂得感恩的好孩子,她过得好了,也绝不会忘了对她有恩的柳佩玉。

日后,她定会帮衬嫡姐。

如此一想,王怀媛重新扯开笑容,带着柳佩玖一起送走内侍,然后拉着她回正房说话。

柳佩玖得封乡君是喜事,所以柳家并无隐瞒,消息很快传了开来。

连萧氏都听说了,酸溜溜的嘀咕了一句,“柳佩玖倒是好运气!”

就因为给唐宓做跟班就能混个诰命!

董宫女却低声道:“也不全是因为她会巴结十八娘。”

萧氏挑眉,“哦,莫非这里面还有什么内情?”

董宫女点点头,“奴婢听桂院的阿韩说,柳佩玖好像帮了十八郎的忙,一共两次呢。十八郎不是个喜欢欠人人情的,所以先是给柳佩玖说了门极好的亲事,又给她请封诰命。”

萧氏听了这话,眼中眸光闪烁…

第425章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没错,萧氏暗暗点头。

李寿这人,或许霸道,或许傲慢,但有一点,连她也必须要承认,那就是他恩怨分明。

只是,如何才能对他“有恩”?

萧氏手指在隐囊上轻轻画着,大脑已经开始飞快的运转。

李寿这对夫妻,要权有权、要钱有钱,怎么看都不像是需要人帮忙的啊。

董宫女却似想到了什么,手指悄悄指了指益康堂那边,压低声音道:“我听人说,有族人眼红东庐书院的种种优待,正挑唆着老祖宗针对十八郎夫妇呢。”

老祖宗?

对,就是这个老不死的。

他身上背负的那件大秘密,对李寿定有吸引力。

至于李立德算计唐氏藏书什么的,跟那件秘密比起来,不过是小巫见大巫!

萧氏不动声色,心中却已经有了盘算。

反正她和李立德没有什么交情,谁能让她的儿女过上好日子,她就帮谁!

有了唐宓的开解,李寿不再纠结于那桩丑闻,而是重新投入到户部繁忙的工作当中。

圣人已经选派了三千精兵,迅速赶往海边,如果没有意外,用不了几日,第一批海盐便会运抵京城。

至于怎么推出“平价盐”,李寿也有了大致的计划。

他决定向民间商贾出售“盐引”。

对此,刚刚尝到甜头的柳佩玖又给李寿出了个点子:举行公开的招标或是拍卖会。

柳佩玖仔细跟李寿讲解了何为招标、何为拍卖。

李寿多聪明的人哪,柳佩玖只是提出了一个点子,他便明白了,还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了最佳方案。

这几日,李寿便开始着手准备。

在衙门里忙了一天,李寿略略有些疲惫。

随着天气的转暖,天黑的越来越晚。

李寿从衙门出来的时候,正是夕阳西下、霞光漫天的时候。

他看了看日头,唔,距离宵禁还有一段时间,不如去东市逛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