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京兆眯起眼睛,多年问案养成的直觉告诉他:这件事,或许跟这位李尚书有些关系…

第541章 老而不死

冯京兆慢慢走近李其璜和李寿这对叔侄,只听李寿低声说着:“阿叔,他、他真的去了?”

李其璜带着些许鼻音,也低着声音回道:“嗯!”

李寿叹了口气,看向那烧成废墟的小院的目光很是复杂。

良久,李寿才道,“阿叔,他虽是李家的罪人,但到底做了李家几十年的族长,又是难得长寿之人,他的丧事也不能太寒酸了。”

“是,我也是这么想的。”

李其璜一听这话,赶忙点头。他可是李立德唯一的外孙,若是李立德的丧事办不好,他也要被人笑话。

虽然,他被李立德连累得已经没有什么好名声了,但该争取的还是要争取一下。

毕竟李立德这个罪魁祸首终于死了,等时间久了,人们也会慢慢忘记他李其璜的“血脉”问题。

这不,李立德一死,从未来过他们家的李寿都上门了。

李其璜心里有了些许希望。

“李尚书果然如坊间所说的那般,是个难得的厚道纯良之人啊。”

冯京兆听了这对叔侄的对话,忍不住上前插了一句。

李寿扫了冯京兆一眼,淡淡的说道,“原来是冯京兆啊,今日的事,有劳冯京兆了。”

至于冯京兆话里的暗讽,李寿却没有理睬。

李寿不接这个话茬,冯京兆却不会轻易放过,继续说道:“当年李尚书与李立德对簿公堂的场面还历历在目,老朽真会想不到,时隔不到四载,李尚书竟愿意为李立德说话了。”

冯京兆一边说着,一边用眼睛死死的盯着李寿,试图在他的脸上发现一丝一毫的破绽。

“死者为大,再多的冤仇,也随着他的故去而烟消云散了。”

李寿说得很是大气,他坦然的与冯京兆对视,“再者,外头不也说了吗,他到底抚养了我的父亲,对我也诸多疼爱。哪怕他心思歹毒、处事狠绝,我也不能太过记恨,他活着都尚且如此,就更不用说如今都死了。我若再跟个死人计较,某些‘圣贤之人’的吐沫星子都能把我淹死!”

冯京兆被噎了一下,想到最近几个月外头的风言风语,其实他也有些腻烦。

合着李家的祸事没有发生到自己身上,说起“宽宥”的话来,竟是无比轻松。

冯京兆至今还记着李立贤的那份遗书,真真是字字血泪啊。

结果这还没几年呢,外头就又有了这样的话。

慢说是李寿了,就是他这个局外人听了,都忍不住生气!

想到这里,冯京兆对李寿竟生出几分同情。

不过,同情归同情,该怀疑的还是要怀疑。

他轻咳一声,故作轻松的问道:“我看李尚书气色不太好,可是昨天晚上没有休息好?”

比如溜达到这儿,顺手放了一把火?!

李寿仿佛没有听出冯京兆这是在询问他是否在场,淡淡的说道:“还好,昨日去太极宫,与圣人商谈政务,一直忙到了子时。”

冯京兆眸光一闪,唔,据发现起火的小厮说,大火是亥正时分燃起来的。

也就是说,李寿有不在场证明。

当然了,或许也有可能是李寿下命令,然后让手底下的人去干的。

冯京兆面上不显,心中已经开始琢磨,如何去调查取证。

李寿才不管冯京兆如何去想,左右他已经将所有的痕迹都抹掉了,而唯一的知情人(也就是平宜),已经被关进了死牢,只等平康郡王事发,圣人会一并落罪。

“阿叔,我衙门里还有事,就不多呆了,若是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您只管派人跟我去说。”

李寿跟李其璜说道。

李其璜满脸欣喜,他就知道,只要李立德这个祸头子一死,李寿就不会不管他。

瞧瞧,十八郎连“帮忙”的话都说出来了,以后他可要让儿子们多去主宅走走,跟十八郎好好拉近关系。

不管怎么说,他们一家才是十八郎最亲近的人咧。

外头的纷扰唐宓并不知道,自从太医说出“多子丸”的事情后,她就被家人当成了瓷娃娃,唐元贞更是直接搬到了李家,近身照看唐宓。

“阿娘,我说了,我没事,您还是去书院吧。”

唐宓无奈的看着守在她身边的母亲,再三劝道。

“书院里我都安排好了,不去也无妨。”

唐元贞对女儿是又愧疚又心疼,郑妈妈是她选来送给女儿的。

原以为是送了个料理身体的好人儿,结果却是亲手把狼送到了女儿身边。

多子丸,能被朝廷严令禁止,足见其霸道。

这些日子,唐元贞没少打探多子丸的消息,试图找到几个服用多子丸却完好无损的例子。

而事实证明,自前朝至今,足足一百多年的时间里,不知多少妇人误信多子丸,侥幸母子均安的却只有区区几例。

成功的概率低得吓人,简直比后世中彩票还要困难。

唐元贞一直笃信自己的女儿是个有福之人,也唯有这样安慰自己,她还能睡得着、吃得下饭。

可每每看到女儿的肚子像吹气一样,一天比一天大,她的神经就绷得紧紧的。

她曾经想着要不要给女儿喝些灵泉水,可又想到,灵泉水那般神奇,定能将猫儿肚子里的孩子都保住,可、可怀了四个孩子,如果胎儿被补得太过结实,生产的时候,猫儿就危险了。

现在没有剖宫产,万一难产了,猫儿就——

相较于未曾蒙面的外孙、外孙女,唐元贞更在乎她的宝贝女儿。

几番思索之下,唐元贞还是选了个折中的办法,即用灵泉水给女儿泡澡。

有了灵泉水的滋润,唐宓的气色果然达到了最佳状态。

李寿不明所以,还当岳母照顾猫儿精心,没少跟唐元贞道谢。

唐元贞却不敢马虎,每隔几日便让李寿请太医过来,确定猫儿以及肚子里的孩子都正常后,她才放心的继续让猫儿泡灵泉水。

许是灵泉真的起了作用,唐宓的精神很好,怀孕快四个月了,一点儿孕期反应都没有。

除了每日睡得多了些,再无以他异常。

唐元贞就像个老母鸡,整日跟在唐宓身边,密切关注她的一举一动。

这样的密集看护,唐宓都有些怕了,正想着如何劝阿娘不要这样草木皆兵,王家便来了人——

“夫人,李太夫人重病…”

第542章 好婆婆&恶婆婆

“她又病了?”

好一个“又”字,道尽了唐元贞对这个婆婆厌烦与无奈。

庚辰之乱后,王怀瑾跟王鼎商量了一番,便将李氏送进了唐氏戒毒所。

四年来,李氏为了能出来,没少闹幺蛾子。

不是今天装个病,就是明天绝个食,起初王怀瑾还会过去看看,毕竟不管怎么说,李氏都是他的生身母亲,他也真的做不到坐视不管。

可次数多了,王怀瑾也烦了。

李氏若是真的病了也就罢了,好吧,就算是装病,装得像一些也好,偏偏她连装病都不像,王怀瑾不瞎不傻的,一眼就看出了猫腻。

弄到后来,王怀瑾直接不管了。

至于王鼎那边,自从妙仪奸细的身份被唐元贞夫妇揭穿后,他着实被吓出了一身冷汗。

要知道,政乱后,圣人高举屠刀,京城里流血漂橹。被杀的人里,固然有罪有应得的,可也有一些被冤枉的。

比如,并不曾主动参与叛乱,不过是跟逆王有牵扯,也都落了罪。

其中便有几个收受了逆王美人的军中将领,圣人倒也没有要了他们的性命,只是褫夺了他们的爵位或是官职。

但,这已经足够震慑王鼎了。

那段时间,每每听到外面有吵嚷的声音,王鼎就会吓得瑟瑟发抖,唯恐是圣人派人来抓他问罪。

一直过了半年,庚辰之乱的风波彻底过去,王鼎才渐渐放下心来。

不过他经此一吓,整个人都颓废了不少,再也没了之前的花天酒地,老老实实的窝在家里。

王怀瑾见王鼎老实了,又有些心软,思及母亲不在,父亲的身边连个稳妥的人都没有,便跟唐元贞商量着给父亲寻了个老实本分又家世清白的妾。

唐元贞原本不愿管王鼐的破事,但看到夫君为了这对不靠谱的爹娘劳神劳力,她也心疼。

罢了,她权当为了郎君吧!

唐元贞出手,自然一切顺利,她根据王鼎的性子,特意找了个因无子而和离的二十来岁的年轻女子。

这女子姓周,出身,相貌出挑,性格柔中带刚,最关键的是极有主见且很识时务。

周氏婚后多年无子,却没有被休弃,反而争得了和离,显见其能力、手腕。

王鼎的后院太乱了,有名分的侍妾好几个,没名分的丫头一大群,若是换个能力差一些的根本就弹压不住。

尤其是周氏是妾,主母尚在,她来管家原就名不正言不顺,如果没点子手腕,王鼎的后院将会更加混乱。

再一个,周氏能力强、出身也不错,唯一的缺点就是无子。

这也正合了唐元贞的心思,没有生育的侍妾再厉害,也翻不出大浪来。

唐元贞是给夫君解决麻烦的,而不是制造麻烦,所以,几番挑选之后,最终挑中了周氏。

周氏过门后,果然不负唐元贞夫妇的期望,三两下便肃清了王鼐的后院,且她年轻,颜色又好,因为嫁过人,也懂得闺房情趣,直接把王鼎的心收拢到了自己手里。

周氏很聪明,她知道自己如何嫁入李家的,所以对唐元贞夫妇很是敬重。没少在王鼎耳边吹枕边风,说王怀瑾夫妇的好话。

王鼎的耳根子软,也知道自己最大的依仗就是长子,待王怀瑾也愈发慈爱。

王怀瑾都做了祖父,自然不稀罕这迟来的“父爱”,但父亲就此老实下来,不再生是非、惹麻烦,他也能放下心来。

王鼎这边安分下来,唯一的麻烦,就是李氏了。

王怀瑾不愿再管李氏,唐元贞作为儿媳妇和一家主母,却不能弃李氏不管。

每每李氏装病,唐元贞都要回禀过赵氏,然后大张旗鼓的去唐氏山庄探望李氏。

见到李氏后,照例又是一番唇枪舌战。

李氏从未赢过,次次都被唐元贞冷嘲热讽,气得她胸闷气短,差点儿就真的病了。

但让唐元贞无语的是,李氏竟越挫越勇,每隔一段时间就折腾一次。

过去,唐元贞都当笑话瞧了,可这次,她是真的厌烦了。

她这里照顾猫儿都来不及,哪里有功夫跟那老虔婆打嘴仗?

“阿娘,既是阿婆病了,您就去看看吧。”

唐宓柔声劝道。

阿娘做了一辈子的孝媳了,总不能因着一次的慢待而毁了名声。

“可——”我不放心你啊。

唐元贞明白女儿的意思,她也不想因为李氏而坏了自己苦心经营的美名。

但,女儿跟好名声相比,女儿更重要啊。

唐宓笑了,“阿娘,我这里这么多人看着,您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再者,我也不是纸糊的,谁若是不长眼的招惹我,我也不会忍着。”

最要紧的是,自打李寿当街捆了平宜县君,却未遭受责罚后,京城就再也没人敢招惹她唐宓了。

开玩笑,连平宜这样的宗室女都说抓就抓了,就更不用说其他人了。

毕竟大家都是正常人,可不想在这般敏感时刻去激怒李寿。

是的,唐宓被平宜谋害,吃了多子丸的消息彻底在京城传开了。

众贵妇们唾弃平宜狠毒的同时,也不禁对唐宓心生怜悯。

老天爷,那可是多子丸啊,据说吃了这种药,可能会一次怀好几个孩子,而这么多孩子,却极有可能没有一个正常的。

就连母体,也会承受不住生育那道关口。

大家已经可以预见,等待唐宓的将会是一尸N命。

就算侥幸活下来,也可能彻底无法生育。

知道唐宓遭此大劫,之前还对她羡慕嫉妒恨的人,顿时心里平衡了。

有些人甚至幸灾乐祸:就说唐宓没这么大的福气吧,哼,又是高嫁,又是丈夫宠爱的,原来报应等在这儿呢。

当然了,不管这些人心里怎么恶意揣测,都不敢表露出来,更不敢说出口。

大家都知道,唐宓注定要死,而李寿已经疯了。

连当街捆人的事都做了出来,他还有什么不敢干的?

就算没有圣人给他撑腰,大家伙儿也不敢随意挑战李寿的底线。

毕竟在大梁,但凡有正当理由(比如为父报仇),杀了人,朝廷都能免罪。

这次李寿遭遇的可是杀妻灭子的深仇大恨啊,所以当平宜给唐宓下药的消息一传开,那些受了平康郡王挑唆,叫嚣着“李寿狂悖”的宗室们也都纷纷闭了嘴,再也无人帮平宜说情。

特别是平阳长公主,从骊山回来后,第一件事不是进宫面圣,也不是来看望儿媳妇,而是直奔平康郡王府。

平阳不是一个人去的,她直接带了二百娘子军,全副甲胄、杀气腾腾的赶了来。

来到王府门前,平阳二话没说,直接一脚踹开前来迎接的门房,率领众娘子军杀进了王府。

“阿、阿妹,有话好好说,你、你这是作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