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部侍郎则一脸苦相,叽叽歪歪的跟顾相诉苦。

就在两位朝臣磨嘴皮子的时候,萧贵妃一脚踏了进来,她身后则是几个扎着手臂、想拦又不敢拦的内侍。

“顾相公,太子谋逆,勾结匪人残害手足…”

第560章 杀上门来

唐宓睡饱了午觉,厨娘已经做好了茶点。

五彩米糕,红枣酥,草莓山药泥,苹果脆片,还有一碗炖得正好的燕窝粥。

当然了,唐元贞点名让厨娘做的煮鹅蛋也没有落下。

“阿娘,这鹅蛋也太腥了,我不想吃。”

自从过了六个月,唐元贞就每天都让唐宓吃一个鹅蛋。

话说再好的东西也搁不住每天吃啊,更何况,这白水煮鹅蛋,真心不是什么好吃的东西。

“腥也要吃。猫儿,你就权当吃药了。”

唐元贞亲手给女儿剥蛋壳,好声好气的哄着。

吃鹅蛋好啊,去胎毒哩。

唐元贞一直以为自己不是个信偏方的人,直到唐宓怀孕,她才知道,她不是不信,而是没被逼到那个份儿上。

人在绝望中,偏方什么的,就是那水中的浮木,就算不一定能救命,溺水之人也不敢轻易放过。

现在,为了唐宓和她腹中的孩子,慢说是鹅蛋了,就是再稀奇、难得的食材,她都要给弄来。

唐宓闭着眼睛,将比她掌心小不了多少的鹅蛋塞进嘴里。

几口把鹅蛋吞下,唐宓赶忙端起水果干泡得茶,大口大口的喝着。

“太子谋逆?还残害手足?”

刚吃完鹅蛋,还不等唐宓喘口气,就听到这么一个火爆的消息。

“萧贵妃说二皇子之事,是太子指使的?”

唐宓有些不敢置信,太子是个聪明人,绝不会做这种事。

因为对他而言,根本就没有太大的利益。

阿玄点点头,“萧贵妃高举圣人的圣旨,控诉太子谋逆,姜鹤年和平康郡王附逆,还要求顾相公按照圣人的意思,问罪姜皇后。”

“顾相答应了?”唐元贞也蹙起了眉头。

“顾相说太子不在,无法与二皇子对质,所以残害手足一说,并无法落实。”

阿玄恭敬的回道,“至于谋逆,平康和姜鹤年已然伏法,且还是被太子亲自查实的,若硬说此事与太子有关,还需拿出更为确凿的证据。”

“也就是说,顾相根本不信萧贵妃所言!”唐宓听到这里,略略放了心。

只是,她放心太早了。

就听阿玄说道,“萧贵妃命人带了平宜进宫,平宜当场指证:太子与平康勾结,太子此去辽东,并不是侍疾,而是伺机弑君。”

“平宜县君?她、她怎么会在萧贵妃手里?”

唐宓一惊,李寿收拾平宜和李立德的事,她都清楚。

平宜应该被圣人关在了死牢啊,那个地方,没有圣人的命令、亦或是议事堂的公文,根本无法轻易出入。

就更不用说把囚犯带出来了。

莫非、萧贵妃和二皇子已经控制了死牢?

唐宓和唐元贞对视一眼,从彼此的眼眸中看到了深深的担忧。

“娘子,事情正如您猜测的那般,萧贵妃不但控制了死牢,还渗透了千牛卫和虎贲。”

阿玄点头,告诉唐宓一个更加不好的消息。

“什么?连虎贲都、都被他们拉拢了去?”

不能怪唐宓大惊小怪,实在是虎贲是圣人最心腹的亲卫,当年李寿就曾经在虎贲任过职。

现在虎贲大将军和将军、备身等,都是李寿的同僚或是属下。

就连唐宓,也跟这些人认识。

一想到那些熟悉的面孔居然转投二皇子,踏上了谋逆的不归路,唐宓就忍不住难过。

“没错,现任虎贲右将军杜允囚禁了大将军郑炎,控制了整个虎贲。杜允是二皇子妃——”

唐宓打断他的话,喃喃道,“我知道,杜允是二皇子妃的亲舅舅,但平日里看着他们舅甥并不算多亲近,没想到竟是障眼法。”

“宫里呢?”

唐元贞握紧拳头,自家猫儿跟二皇子一系可是有仇的啊。如果真让他们得了势,那猫儿——

阿玄道:“属下等拼死才探得消息,就在半个时辰前,宫门紧闭,朱雀大街上满都是千牛卫和虎贲,议事堂的几位相公也都被‘留’在了宫里!”

唐元贞用力闭了闭眼睛,果然,事情还是向着最不好的方向发展了。

二皇子这是要趁着圣人和太子都不在而起兵谋逆啊。

他想借自己被追杀的事,给太子扣上一个“谋逆、残害手足”的帽子,顺势将东宫和姜家的势力清扫一空。

而圣人那边身染时疫,一个弄不好,极有可能就会死在辽东。

二皇子只需在太子去辽东的路上做点儿安排,让太子来个“畏罪潜逃却不幸意外”,他就能直接登上那张龙椅了。

既然二皇子连千牛卫和虎贲都能渗透,想必派一些杀手过去根本不是难事。

或许,就在此时,太子已经遇到截杀了呢。

“长公主呢?宫里发生了这样的事,长公主有何应对?”

唐宓忽的想起自己的婆母,急声问道。

阿玄动了动嘴唇,好一会儿,才低声道:“就在上午,河阳传来消息,说是抢劫军粮、截杀二皇子的悍匪找到了,议事堂决议出兵清剿。因为牵扯到大批粮草,平阳长公主便主动要求自己带兵过去。”

阿玄满脸无奈,这会儿,平阳长公主早就到了河阳,也就是那批悍匪的贼窝。

“好一个调虎离山!”

唐宓冷冷一笑,心底却有些不安。

萧贵妃母子可比当年的齐王等聪明多了,瞧这计策,一环扣一环,环环相扣!

将平阳调离京城,他们趁机控制皇宫、继而整个京城。

紧接着,应该就是大清洗了吧。

将东宫残余势力,以及跟东宫交好的人家全部清理干净,再炮制一些所谓的“证据”,彻底敲定太子的罪名。

以后,就算是圣人侥幸活下来,太子已是罪人,根本不可能再做储君。

太子之下,便是二皇子居长,有嫡立嫡、无嫡立长。二皇子根本不用明火执仗的扯旗造反,就能得到那个位置。

“不行,猫儿,京里不能呆了。”

唐宓能想到的,唐元贞也想到了。她脸色很难看,颤声说道。

“嗯,阿娘说的是,我最好离开。”

李寿把二皇子得罪得太狠了,二皇子一旦得势,第一个就放不过他。

而李寿的弱点是唐宓,只要收拾了唐宓,李寿将会加倍痛苦!

唐元贞赶忙命人去收拾东西,决定在二皇子出手前,火速撤离京城。

但,她们还是慢了一步,李家大门外已经围了一大队人马,领头人叫嚣着“捉拿郑耀余党”…

第561章 隐形大BOSS

郑耀,是太子的名讳。

平日里,根本无人敢直呼其名,现在他已经被萧贵妃母子定为“乱臣贼子”,所以二皇子的那些人便再无顾忌。

虽然顾相等几位大佬都表示,太子谋害二皇子一事,还需要更加确凿的证据。且谋逆什么的,单凭平宜一个的口供,也不能定罪。

但是笔杆子明显干不过枪杆子啊。

顾琰又都是奸猾似油的老狐狸,深知“好汉不吃眼前亏”的道理,眼见留驻京城的千牛卫和虎贲都被二皇子所驱使,他们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他们直接闭上了嘴,不再为太子一系说话。

顾琰等几人这一闭嘴,让二皇子看来,便是“默许”了他的说法。

于是,二皇子便开始肆无忌惮的清洗东宫人马。

姜皇后早就被萧贵妃关到了冷宫。

望着萧贵妃得意洋洋的模样,以及四周荒芜的宫殿,姜皇后的心落入了谷底。

但她又无比庆幸:幸好大郎不在,否则,他们母子都将被萧氏母子所害。

直到今天,姜皇后才发现自己过去是多么的愚蠢、可笑,没有足够的能力,却去肖想不属于她的东西。

呵呵,她居然还想跟平康这种货色合作。

只一个照面,平康就被自家大郎拿了下来,这样的人,也是个空有野心、毫无半点实力的蠢货。

反观人家萧贵妃,不声不响的,竟把圣人的亲卫都控制住了。

有千牛卫和虎贲这两卫,哪怕太子没有离开,也逃不过萧氏母子的毒手啊。

现在,姜皇后只希望,太子能平安抵达辽东,圣人能尽快痊愈。

“你还在想你的儿子吧?”

萧贵妃也是做母亲的,自然能揣度姜皇后的心思,她掩嘴一笑,端得是妩媚娇艳,说出的话却似淬了毒,“只可惜太子估计已经‘上路’了,再也回不来了。”

二郎可是派了上百死士,而且萧贵妃也是打出了自己的所有底牌,哪怕是用人命垫,也绝不会让太子活着去辽东。

没错,萧贵妃为了这次,将自己和安乐侯等一众前朝皇族二三十年的筹谋都用上了。

上千死士、收买的将领、以及拉拢的朝臣…萧贵妃可谓是破釜沉舟,赌上了这么多人,为得就是这一刻。

“你所什么?你、你——”姜皇后惊怒交加,恨不能扑上来吃了萧贵妃。

但还不等她有什么动作,就被两个粗壮的宫女捉住了胳膊,被牢牢的控制住。

“萧氏,好毒妇,你早有预谋!”姜皇后一想到儿子可能会遭遇意外,就心乱如麻,看向萧贵妃的眼神里也满是愤恨。

“那又如何?”萧贵妃轻抚着长长的指甲。

她原本是高高在上的公主,一夜之间却成了阶下囚。

为了活下去,她忍羞含愤的抛去公主的骄傲与尊严,委身与郑宥做侍妾。

好容易有了儿子,萧贵妃以为自己的苦难终于结束了,儿子却又被郑宥拿来给太子当磨刀石。

什么“身负两代皇族血脉”、“大梁血统最高贵的皇子”,这些话根本就不是她和二皇子说出来的。

过去,萧贵妃还怀疑是姜皇后动的手脚。

但随着一些事的发生,萧贵妃忽然意识到,把郑烨架到火上烤的不是别人,正是她爱了一辈子的男人——大梁皇帝郑宥!

从始至终,郑宥都没想过要让她萧贵妃的儿子做继承人,因为他始终记恨着当年戾帝对他的种种虐待和刻薄。

那些所谓的宠爱根本就是障眼法,是郑宥故意演给别人看的。

毕竟,他想让郑烨做磨刀石,必须给郑烨添足了筹码,否则,他根本无法“磨砺”太子,反而会成为一个笑话。

而事实上,她萧贵妃母子,已经是京中权贵们笑话了。

真当她不知道啊,那些人,明面上似是相信了二郎的“血统高贵”,暗地里还不定怎么笑她蠢呢。

不提别人,就连她的异母姐姐,那个抢了平阳夫君的萧氏,也没少在心里骂她“蠢货”吧。

萧贵妃冷笑:

蠢货?

她和萧氏同为前朝公主,可她却是父皇最宠爱的公主。

如果她比萧氏还蠢,她又如何能得到父皇的宠信?如何凭借女子身份,却拿到了父皇豢养的影卫和私库?

“等等——”

姜皇后巨大的愤怒和担心之下,头脑竟格外的清明,她猛地想起一事,“庚辰之乱时,你之所以没有被‘无忧散’控制,根本不是外头传的那样。而是你早就知道了‘无忧散’的药效,更有甚者,你、你才是‘无忧散’事件的真正主使者!”

什么爱圣人至深,所以硬是扛过了“无忧散”的毒。

全特娘的是骗人的鬼话。

姜皇后这会儿算是明白了,萧贵妃和那群前朝皇族们,才是隐藏的最大黑手。

“哟?我倒是小瞧你了,你没蠢到家啊!”

萧贵妃挑挑眉,对于姜皇后的猜测,她没有承认但也没有否认。

姜皇后猜得没错,无忧散这种东西,确实是她弄出来的。

世人也不想想,寻常人谁有机会接触这些外藩奇药?

早在前朝的时候,南边的土人便向戾帝进贡了一种神奇的药丸,服用了比五石散还要舒服。

只是当时戾帝一心忙着东征,根本无暇“享用”,暂且将这种药丸和无忧散的种子放到了私库里。

那时萧贵妃作为戾帝最宠爱的女儿,自是知道这件事。

她一时好奇,便命人将那土人使者叫了来,仔细询问了无忧花的种植情况,以及如何炮制无忧散。

萧贵妃还悄悄命人将无忧散给了身边的小太监服用,亲眼看着那个机灵的小太监,一点点被药物控制,直至丧失人性,最后骨瘦如柴的死掉。

小太监死的时候,着实把萧贵妃吓了一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