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8章 乱了

太子果然睿智,听完姜鹤年的话,顿时点头同意,不过他表示:想跟平康见个面,好好详谈一番。

姜鹤年很理解。造反不是小事,这年头请客吃饭还需要提前下个帖子,跟人家商量时间呢,就更不用说这种掉脑袋的大事了。

他叠声道:“应该的,应该的!”

太子又叮嘱:“此事甚大,在未成事前还需谨慎。”

言下之意,平康来东宫的时候低调些,别前呼后拥的弄一大群人来,没得引人注意。

姜鹤年连忙点头:“对、对,还是殿下想得周到。”

第二天,姜鹤年便与平康一起来到东宫。

平康许是想向太子彰显一下实力,再三试探太子确实有意取圣人而代之的想法后,便将自己掌握的兵马、装备都亮给了太子。

太子一听平康已经策反了大半个右威卫,连左威卫也有渗透,心里暗道一声好险。

随后又听平康说他还弄到了前朝戾帝为东征而准备的兵器甲胄,眼底不禁闪过一抹寒光。

好个平康,心怀不臣之心久矣!阿爹待他不薄,他竟这般回报阿爹。

很好,既是这样那就别怪他不客气了。

“阿姑,您都听到了吧?”太子扬声喊了一声。

姜鹤年和平康惊惧不已,两人四下里乱看。

就在两人搜寻的时候,一身戎装的平阳长公主从一侧的帐幔后闪了出来。

她身后还跟着二三十个杀意腾腾的娘子军。

“平、平阳,你、你怎么会在这里?”平康若是还反应不过来,他就太蠢了。

只是让他想不到的是,本该在西山大营的平阳,竟突然出现在了东京。

西山大营那边也、也失败了?

是的,筹谋了二三十年,平康可不是傻白甜,太子轻易就答应了他的合作计划,他心里不是没有怀疑,所以早在进宫前,他就安排了人去西山,准备来了双管齐下。

太子这边若是一切顺利,当然是最好,可就算有诈,只要他的心腹拿下了西山打赢,他自然有谈判的筹码。

“哼,平康,你以为仅凭几个威力强大的爆竹就能炸死本宫?”

平阳冷冷一笑,手里把玩着一个用一节竹子做成爆竹,爆竹一头带着引线,另一头封死。

单看外表,就是个普通的爆竹。

平阳和平康却都知道,这东西的威力不小,只这一个,就能炸开半边城门。就更不用说他们这些血肉之躯的人了。

所以,看着平阳随意的把玩,平康的心都要提到了嗓子眼,唯恐平阳一个失手,爆竹会当场爆裂。

“行了,也别说这些废话了。”平阳跟这些乱臣贼子实在没什么好说的,直接一抬手。

她身后的二三十娘子军一拥而上,直接将姜鹤年和平康两人捆了个结结实实。

平康极力挣扎着,试图给留在外面的人发信号。

但娘子军根本就不给他机会,熟门熟路的拿了块破布塞进他的嘴里。

至于姜鹤年,早在平阳进来的时候就傻了眼,腿脚发软,一屁股做到了地上。

娘子军上前来捆人,他这才反应过来,急切的冲着太子喊道:“殿下,我是被平康言语哄骗,这才误上贼船,我、我——”已经被圣人抄过一回家,姜鹤年可不想来第二回。

而且,姜鹤年有预感,这次比上次要严重一些。上次不管怎么闹,都是自家人的内部争斗。可这次却让外人掺和进来,以己度人啊,换自己是圣人,知道此事定不会饶过他!

现在,趁着事情还没有闹到圣人跟前,一切还有转圜的余地。不管怎么说,他都是太子的亲舅舅,他就不信,太子真的会眼睁睁看着他去死。

太子当然不会看着舅家落罪,不过他救人办法跟姜鹤年想的不一样。

姜鹤年是想让太子直接瞒下他参与此事这一节,而太子打算的却是:“阿舅,你放心,孤会帮你向阿爹求情的。”

或许不能保住阿舅的官职,但一家人的性命,太子还是有信心能保住的。

说实话,对于自己这个舅舅,太子早就烦了。才能没多少,小心思却不少。偏他还自以为聪明,没少撺掇姜皇后。

上次庚辰之乱的时候,就是姜鹤年暗地里支招。

这次,居然还是这样。

似姜鹤年这样的祸头子,还是啥官也别做,老老实实在家里做个闲老翁吧。

“殿、殿下,这——”求情?万一圣人不同意咋办?

哎呀,这个太子,怎么就这么傻,你不说不就成了?

姜鹤年对太子很不满,如果不同意跟平康合作,可以直接跟他说啊,何必故作答应然后再让平阳来当场捉人?

他这不是坑人吗?

坑的还不是外人,是自己的亲舅舅啊!

姜鹤年越想越气。只是平阳根本就不给他发作的机会,直接让人堵了他的嘴,然后把他和平康一起压了下去。

“大郎,你有何打算?”平阳低声问道。

“孤想去辽东。”太子看着平阳的眼睛,坚定的说到,“阿爹身染重疾,二弟下落不明,而似平康这样的人,抓了一个,还会有下一个。”

太子没有明说的是,其实不止是平康这样的“野心家”,就是东宫的某些僚属,在确定圣人确实染了时疫后,没少说什么“国不可一日无君”,暗示太子“以社稷为重”。

呵呵,他们哪里是“以社稷为重”,分明就是为了自己的前程哩。

太子不是不想当皇帝,但他想名正言顺的坐上那个位子,而不是靠阴谋诡计。

而且,太子没有忘了上次庚辰之乱的教训,更没有忘记李寿临行前的暗示——静!

是的,在情况未明的情况下,还是不要轻易行动,他的君父可不是个无能之辈,就算是身染重疾,也能控制大局!

“也好,朝中有顾相他们,你去辽东也无妨!”平阳深深的看了太子一眼,发现自己这个侄子还是蛮拎得清。

脑子清楚就好,如此才不会犯错。

次日,太子便带着他的太子六率,押送着平康和姜鹤年,一路往辽东进发。

转眼到了五月末,唐宓怀孕八个月了,她的肚子大的让人心惊胆战,太医说她可能会早产,唐元贞便命人把庄子上养着的稳婆和乳母都接了来。

刚把人接进李家,京城便出事了。

第559章 出手了

六月初一,这一天令唐宓永生难忘。

又是日上三竿,唐宓才悠悠醒来,吃了一顿丰盛的早午餐,便被唐元贞赶去院子里溜达。

随着月份的增加,唐宓的身子愈发笨重,肚子大的吓人。

唐元贞每晚都睡不踏实,唯恐自己睡到半夜女儿会突然发作。

早在后世的时候,唐元贞就听人说过,怀了双胞胎很容易预产期提前。

自家女儿的肚子里可是有四个孩子啊,估计比双胞胎还要提前哩。

如今已经八个月了,唐宓随时都有可能生。

连太医也反复叮嘱,唐宓身边决不能没人照顾,否则,真若是发动了,那可就危险了。

所以,现在唐元贞直接从客舍搬到了百忍堂的东厢房,睡觉也要睁一眼睛。

唐宓原就有四个大丫鬟轮班服侍,唐元贞仍不放心,又选了八个二等丫鬟,几乎是四人一班,一天分三班的伺候。

这还只是内院。

外院中,李寿留下的玄字营、黄字营的人马,也是分作好几组,一刻不敢松懈的在二门外护卫。

另外还有平阳送来的女兵,直接换上李家侍婢的服饰,一天十二时辰的看守。

几组人马齐齐上阵,为得就是确保唐宓不受到任何骚扰,能够顺利生产。

“这两天总觉得有些不对劲,阿娘,我有种不太好的预感。”

唐宓在花园子里溜达了一圈,肚子坠得她腰酸背疼,两个丫鬟扶着她,才勉强走完。

回到正堂,唐宓让丫鬟给她擦了擦汗,又喝了碗温热的银耳汤,这才低声跟唐元贞说道。

唐元贞心头一跳。

女儿天生六感敏锐,唐元贞是知道的。

而且从小到大,近二十年的时间里,事实给予了充分的证明——唐宓的预感准确率高达九成以上。

唐宓说“不太好”,那定然有事发生啊。

唐元贞暗自琢磨着,面儿上却没有表露分毫。

唐宓现在的情况特殊,她可不想让她太过紧张或是担忧。

唐元贞笑着说道,“放心吧,一切都有阿娘呢,定不会有事的。好了,你也累了,去榻上歪一会儿吧。”

唐元贞打发唐宓去休息。

唐宓也确实累到了,很听话的去了寝室。

唐元贞扶着唐宓躺好,给她搭上薄被,见她沉沉睡去,检查了一下屋子里的冰鉴,又小声叮嘱几个小丫鬟几句,这才轻手轻脚的走出去。

出了寝室,唐元贞唤来阿姜,仔细的交代了一番。

阿姜不住的点头。

打发了阿姜,唐元贞又叫来阿玄,低声吩咐着。

阿玄虽然不明白唐夫人的意图,但自家郎君出发前,曾经叮嘱过他,让他好生听命于娘子和唐夫人。

“是,属下明白!”

阿玄答应一声,见唐元贞没有其它的吩咐,便躬身退下。

将一切安排妥当,唐元贞一个人坐在堂屋里,仔细想着是否还有疏漏。

待到中午,唐宓醒了,确切说是被饿醒的。

自打过了七个月,唐宓的饭量就翻倍的增长,一天吃五顿,顿顿都要吃个十成饱。

即便这样,她还是很快就会饿。每每饿了,就挖心掏肝的难受。

为了照顾她这种情况,小厨房十二时辰都有厨娘值班,各色食材应有尽有,量也十分充足。

唐元贞和唐宓一起用过午食,母女两个躺在院中的方榻上小憩。

唐元贞拿着一把团扇,轻轻的扇着。

唐宓眯着眼睛,餍足的窝在母亲的怀里,那熟悉的味道,让她无比心安。

母女两个有一搭没一搭的说着闲话,忽然外面响起了脚步声。

“娘子,外面有情况。”

前来传话的是绮罗,她是唐宓陪嫁的客女,一直负责内院的防卫。

“什么事?”

唐宓昏昏欲睡,说话的是唐元贞。

绮罗赶忙道:“好叫夫人知道,二皇子回来了。”

“哈?”唐宓倏地睁开眼睛,眼底哪里还有半分慵懒,她看向绮罗,“郑烨回来了?!”

“嗯,形容狼狈,还受了伤。”绮罗恭敬的回道。

“受伤了?”唐宓蹙眉,“他被人追杀?”还是故意演戏?!

绮罗回道:“这奴婢尚未探明清楚,不过坊间已经有流言,说是二皇子被歹人所害,侥幸逃出生天,却被人一路追杀。还是二皇子福大命大,这才活着逃回了京城。”

“二皇子什么时候踏进京城?”

“一个时辰前!”

李寿专门安排了人在城门和各大主要街道搜集消息,所以才能这么快知道外面的情况。

对此,唐宓也是知道的。

所以她听到绮罗的回答后,不禁语出讥讽:“呵呵,不过一个时辰,坊间就有了流言?”

唐元贞也想到了,冷笑着附和道:“可不是,这般快捷,仿佛提前安排好了一般。”

这年头可没有网络、X博和X信,信息传播速度根本无法跟后世相比。

哪怕是同城发生的事,如果不是刻意打探,就是那些权贵也不会在第一时间得知!

李寿留了人手,唐宓也是在二皇子进城一个时辰后得知消息。

这就更不要说其它人家了。

现在倒好,不只是普通人家知道了,连流言都有了。

形势这般明显,如果说二皇子什么都没做,鬼都不信啊。

唐宓又一阵心悸,“阿娘,看来京里要起风浪了!”果然要出事了啊。

唐元贞伸手握住唐宓的手,轻声道:“放心,外头的风浪再大,也吹打不到咱们这儿来。你呀,还是乖乖养胎吧。”

唐元贞想得很好,只可惜事情并不会按她的意愿发展。

就在二皇子回宫的第二天,萧贵妃便手持圣人留下的那道圣旨,不顾礼仪的闯进了议事堂。

圣人御驾亲征,太子亲去前线侍疾,朝会便暂且停止了。

大梁的一切政务,则交由议事堂。

有几位相公和老国公坐镇,朝廷上下运转正常,并未出现什么问题。

顾琰正跟户部的侍郎磨牙,催促他尽快筹集粮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