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日子,桐月真的是片刻不得闲。此时已是隆冬时节,渐近年关。京城比往日更加繁华热闹,进京述职的,跑动送礼的,一*的来了去去了来。百姓有闲钱有闲时,东市西市从早到晚熙熙攘攘的。

桐月又开始着手货物倒卖,她的方式很简单,她有时是从西市和别的地方搜罗一些新鲜别致的玩意,有时是拿着成品找那些手艺精湛的匠人按自己所说的修改,然后再拿到东市南市这些富人多的地方去卖。她往往是随意一倒手,便能得几倍的利。她对货物的审美还不错,再加上有点超前的见识,改造过的东西也颇受人欢迎。她的货脱手很快。是以,桐月这次来京虽然来的本钱不多,但也足够用了。她手头一宽裕,便时不时地买些吃食和小玩意带回家给两个孩子。有时也会送江星月几本不太好买的书籍,这倒是江星月最喜欢的。

她仍旧在用功读书,桐月心疼她,常常打着自己想吃的旗号买来各式吃食拿回江家。于是,桐月来的这一个多月,江家上下都跟着长了几斤肉。其实江家平日伙食也不错,不过,江星月一心攻书,对衣食住行不怎么上心,端月呢是节俭惯了。两人哪里像桐月和荷月这样费心搜罗美食小吃。

这一日,天气晴好,风和日暖。桐月带着荷月在东市路口摆摊做生意。长长的毡布上摆着她这两日搜罗来的各式小玩意。有精巧别致的小篮子小筐子、笔筒、竹筒、大肚葫芦、小葫芦,甚至还有几个形状各异的石头上,这石头上还被人画上了各式表情。

不多时,便有人围上来看。桐月不学那些商贩的热情招呼,她是和气而淡然,想看请随便看,爱买不买。她知道有部分人就吃这套。

众人在围观鉴赏,桐月此时也在鉴赏一个艺术品。她昨日在一个乡民那儿买了几个古朴有趣的树根。她忍不住把玩起来,荷月也跟着凑热闹。桐月看了一会儿,决定留着不卖了。

“不过,这个留着能干什么呢?”

桐月想了一会儿道:“当然有用,我打算让人把中间挖空了,边缘磨平,做一个碗吃用饭。”

荷月恍然大悟道:“对,这个小的给你,大的给我,咱俩一人一个。”

两人正说得高兴,人群中挤上前来一个小厮模样的男子道:“两位姑娘,这两根树根卖不卖?”

桐月答道:“这个不卖,你再看看别的吧。”

那小厮摇头叹息一声,转身离开了。

桐月也没放在心上,谁知过了一会儿,那小厮又折回来了,对桐月道:“这位姑娘,你开个价吧?三两银子行吗?”

桐月看这个小厮衣着体面,眉清目秀,言辞得体,对他不觉多了点喜欢,正要开口说话,她一抬头,忽然看见不远处的大树下停着一辆马车,马车有人在向这边张望。接着从那马车上下来一个书童模样的少年,走过来对小厮轻语了几声。

小厮忙笑道:“既然姑娘不愿意卖,那我就不夺人所爱了。”说完,他便跟着那个书童离开了。

书童掀开车帘上马车时,荷月突地两眼一亮,捶了桐月一下:“居然是他!早知道我的那个就卖给他了。”

“谁?”桐月不解地问道。

荷月比划了一下,桐月不由得哑然失笑,原来是柳栖白。

“咱们还是留着自己用吧。”

桐月从入冬以后,一直到过年前,每到天气晴好时,就会来东市出摊。因为两姐妹卖东西时态度跟人不一样,东西又独特,渐渐地也有了一点名气。不过,真正让她们扬名的还是另一件事。

生意好了,难免会有那不长眼的眼红,也难免会有小混混来找麻烦。

当时,约有三五个歪戴帽子斜走路的流氓街痞来找碴。

这姐妹俩先是谈笑自若,置之不理。谁知,那几个流氓愈发大胆,言语无状,出言调戏。

两人也懒得再忍,两人一个抄起凳子,一个踢起一根棍子,当街把这几个流氓恶少打得鬼哭狼嚎,大声求饶。当时引来许多人围观。从那以后,那些流氓混混,见了这个摊子就躲着走,买东西的人也忍不住多看摊主两眼,生意也比以前好了许多。

很快就到了年关。桐月一算帐,这两个多月来,杂七杂八地竟然赚了几百两银子,顶她在乡下好几年赚的了。京城居,是大不易。可是赚钱机会也比小地方多。她也愈发坚定了她进城的决心。她打算这次回去后跟爹娘妹妹好好商量一下,干脆变卖家产,进京算了。不过,她知道,两个妹妹不消说,肯定都会支持她的决定,关键是林老实和白氏,这两人非常不好说服。

桐月跟荷月商量,决定今年不回去过年了。她准备等明年春闱之后,江星月放榜后再回家处理一应杂事。江星月自然是求之不得。

桐月筹算得好好的,可惜计划总赶不上变化。没隔几天,先是传来家乡发生雪灾的坏消息,接着,又有同乡捎来一封家书。

信是杏月写来的,内容语焉不详,只说家中有事,让桐月看到信,快快回去。

第七十四章 建议

第七十四章建议

桐月看到这信,先是慌乱,接着强迫自己镇定。荷月也拿过来信飞快看了。

桐月冷静下来后,开始跟荷月分析:“按理,信本该是梅月写的,现在却由二姐来写,说明是梅月出事了。她能出什么事,十有八、九是被爹娘强迫嫁人。”

荷月却道:“我看家里出事的不光是四姐,很可能还有别的。”

桐月现在也不敢多想,她只说道:“多说无益,咱们还是快些回去吧。”

两人当下就去找江星月和端月告辞。江星月也替两人焦急,她说道:“那事不宜迟,你们快些回家。可惜我不能亲送你们。”说着,她即刻叫来一个忠实可靠的仆人,名唤来福,叫跟着两人一同回去。

桐月忙说不用,江家下人不多,还要留着支应门面呢。

江星月却坚决如此:“你就别推辞了。与其让我悬着一颗心,倒不如这样派人跟着的妥当。我家还有其他下人,少他一个也没什么大碍。”端月在旁也跟着劝,桐月想一想,也只得接受这份好意了。

两人匆忙去收拾行李,两个孩子听说她们要走,一个抱着姐妹桐月的大腿不放,一个哇哇大哭。

大家一起哄劝,桐月又答应说很快就回来,两人这才渐渐缓和下来。

安抚完孩子后,桐月和江星月又到书房去说话。

江星月神色复杂地望着桐月道:“此次回去,无论发生什么事,且记不要冲动。有的事你能解决就解决,若不能解决就写信给我,我或是托人或是回去一趟。”

桐月道:“不用担心,如今的我已经不是以前的我了。我知道该怎么做。”

“那就好。”江星月似乎还有许多话讲,但话到嘴边,又不知从何说起。

桐月反过来安慰她道:“好啦,咱们就别在这儿互相伤感了,反正过不了多久就会再见面。”

江星月也豁然笑道:“说得也是。——你明早要赶路,今晚就早些歇息吧。”

两人互相道别,桐月回房歇息。

次日,江星月和端月早她们一步起来,两人亲自去厨房做了朝食。

四个人一边吃着朝食一边说话。虽然离别在即,但气氛已不复昨晚伤感。

江星月甚至还开了个小玩笑:“你们猜哪样饭菜是我做的?”

桐月准确无误地猜了出来:“饼子。——因为有糊味。”

四人一齐笑了起来。

吃过饭,三人便上路了。

她们没带多少行李,无非是几件随身衣裳,外带一些碎银,三人贴身各藏着一些银票。

三人先坐马车出京城,去南边码头坐船到清江镇,然后再坐牛车或驴车辗转回去。就算路上没有一点耽搁,最快也要有半个多月。

三人到了码头,站着等船。船还等来,却等来了两个故人。来的人正是白佑林。

由于事出紧急,桐月只让江府的下人去钱家和白家说了一声,并没有亲自上门告别。她没料到他会来送行。

此时的白佑林是往日大大不同,鲜衣怒马,神采飞扬。

他跳下马,大步向桐月走来,他挥挥手示意身边的人离开。

桐月看着他,很过意不去地说道:“真是太见外了,大清早地让你跟着我吃冷风。”

白佑林一脸诚挚地道:“你是我最好的朋友,也是我的表妹,我送你不是应该的吗?”

桐月回之一笑,这时白佑林拿眼看着荷月,荷月心中明白,撇撇嘴离开了。

白佑林见身旁没了外人,往前一步,声音压低许多,语重心长地道:“你这么急着回家,可是家中出了什么事?”

桐月想起那封家书,神色黯然道:“目前只猜测出一件:我爹有可能要逼迫我妹妹嫁人。”

白佑林一脸痛惜,接着安慰道:“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这个时代就是这样,婚姻大多不能自主,都是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你也要想开些。”

桐月心头略有些不舒服,但一时又说不清哪里不舒服。

白佑林忙又补充道:“我当然也恨这种封建礼法。可我又怕你一时冲动搭进了自己。”

桐月勉强笑笑:“多谢,我一定会冷静行事的。”

桐月看看阴沉沉的天空,又看了看缓缓开过的大船,对白佑林说道:“船快来了,你也早点回去吧。”

白佑林往河面上望了望,稍稍酝酿一下,一脸严肃地对桐月说道:“桐月,咱们认识数年,又在这个孤独的异时空中相遇,我相信这是难得的缘分,我真的一直把你当成亲人相看。”

他的语气真挚诚恳,桐月也不由得想起两人初次相认时那种惊喜,心中不禁多了一丝感动。她的语调不由得放柔道:“我懂的,我也是这样。”初来的那几年,白佑林确实没少帮她,不光是物质上相帮,难得的是精神上有共同之处。

白佑林见成功勾起桐月的回忆,当下微微一笑,语重心长道:“那么,做为一个亲人,一个朋友,你能听我提几句建议吗?”

桐月先是一怔,随即道:“好啊你说,我洗耳恭听。”

白佑林道:“我想说的,我经过这么多久的彷徨、挣扎、适应。我深深地觉得:我只是一个普通人,我不可能改变这个时代,既然我不能改变那就尽量适应。我想你应该跟我差不多吧,也不对,你比我处境艰难多了,因为你是女人。我想劝你的是,你渴望的那种男人,在现代都是稀缺之人,更何况是在古代?你改变不了这个时代的男人,要想顺遂安然地活下去,就只能去改变自己。——所以我觉得你最好在你还能选择时,选择一个相对可靠的男人嫁了,顺应这个时代的规矩,好好地生活下去。”

林桐月先是怔然,她没想到白佑林会说出这么一番话来。这么一副完全适应了这个时代的论调。三四年前,他们初来古代时,他好像不是这样的?

桐月心中波涛翻腾,一肚子反驳的话争着抢着要出口,涌到嘴边时,却只化成了简单几句:“多谢你的建议。我知道我是一个普通人,无论以前还是现在都是。我也知道我改变不了这个时代,但是——”她加重语气:“我至少做到不要被这个时代所改变。这是我最起码的底线。”

白佑林看着桐月良久不语,半晌,他才苦笑着摇头:“那好吧,人各有志。一路珍重。”

“珍重。”

临去时,白佑林让人搬上船几只箱子,对桐月道:“这是给你父母姐妹买的一些京中特产,不值什么钱,千万别推辞。”桐月信以为真,也就笑着接下了。

这时,大船已经在靠岸了。船家已经放下木板让众人依次上船。

桐月冲白佑林招招手,转身和来福荷月上了船了。她刚起身,就见白府的一个下人跑过来递给来福一个半旧的荷包,来福又将荷包转交给桐月,桐月先收了,准备等上船以后再看。

好容易安顿好行李,找好舱房,桐月这才静下心来去看荷包里的东西,里面有一些小东西,一张字条。信是用繁体字写的,字迹仍旧不怎么好看。上面写道:桐月表妹,第一只箱子里有白银五十两,第二只箱子的夹层里有银票五张,你拿回去在家乡置办些田地铺子,以后别再到处辛苦奔波了。这个时代跟咱们那里不同,士农工商,商居最末…我是真心替你着想,祝一路顺风。”

此时船已离岸,桐月想叫停也无法,她站起来又坐下。荷月见她坐立不安,忙问怎么了。她把信给荷月看。荷月看了一眼,笑了,接着再看,再笑。

桐月问她,你笑什么?

荷月眨着眼睛道:“要我说,这些东西你就收下吧,你不收人家反而心里不自在。”

桐月悚然一惊,难道说白佑林是拿这些钱堵她的嘴?这个念头又让她觉得可笑,揭穿了白佑林对她有什么好处?更何况,就算她有心揭穿,别人也不一定信她啊。这件事,桐月跟荷月议论了几次就放下了。毕竟,她的心里还悬着家中的事。

二十日后,三人顺利归家。这一路上,桐月也打听得清楚了,他们县里没有遭雪灾,受灾的是离此几百里的一个大县。雪积过厚,大雪压塌了不少民房,冻死了不少牲口。因为他们这里相对还算富庶,所以来了不少难民,男女老少皆有。

桐月姐妹两人一进村子,便感觉众人看她们的眼神有些怪异。有同情有怜悯,还有种莫名的期待。

桐月不解,她本想拉人问个明白,但随即一想,还是赶紧回家吧,回去什么都明白了。

桐月在前,荷月中间,来福在最后挑着行李。

桐月三步并作两步跨进院时,就看见地上满是红色的炮衣,门上、窗格上贴着半新的喜字,但院子里冷冷清清的,没有人气。

第七十五章 反抗

第七十五章反抗

“四妹。”桐月心一谎,大声叫喊。

没有人应她。她又喊一声,这才听见门吱嘎一声响了。

白氏双眼红肿地出来了。她一见了桐月,扑地便上前抱着她哭道:“我的儿,你可回来了。”

桐月无心听白氏哭,慢慢推开她,急声问道:“娘,告诉我,你把四妹嫁到哪里去了?”

白氏听她问到梅月,倒没什么异样,反而用一种解脱了的语气道:“你尽管放心,你四妹嫁的人家很好,跟你二姐差不离。——娘现在跟你说的是另外一件事。”

桐月并不十分相信白氏,仍然追问道:“到底是谁家?为什么这么急?就不能等我回来吗?”

白氏见桐月屡次打断她的话,而且满口的质问语气,不由得也有些上火:“桐月,你这是咋跟娘说话呢?小四儿是我闺女,我这个当娘的能不疼她吗?我早跟你说了,她嫁的这户人家不错,是你三婶的嫂子做的媒。你二姐二姐夫也跟着看了,都说满意。你不信自信去打听,就是山那边的李家村的李大郎家。”

桐月心里像坠着一块石头似的,沉重而又压抑。她不听白氏说完,转身进屋拿了东西,说声“我去给三婶送堂姐捎的东西。”就走了。

是的,她不相信白氏的说辞,她要去找三婶问清楚。当然,她也可以找杏月,但三婶离她家更近,她已经迫不及待了。

林三婶见了桐月回来很是惊喜,赶紧迎她进屋。桐月把东西给她,林三婶接到女儿捎的东西愈发高兴,拉着桐月不停地问女儿的事。

桐月回答了几句,便把话题转移回来。

林三婶接着便说起了她家的事。

“小桐啊,自从你走后,你家倒发生了不少事,好事坏事都有。好事就是你四妹妹终于找到人家了。”

桐月看着林三婶的眼睛,问道:“三婶,你是个实在人,你从来不诳我的,你给我说实话,我四妹的那家人到底怎样?”

林三婶把目光躲闪过去,桐月心底一沉,仍然紧盯着她。林三婶躲闪不过,只好说道:“起初看着是不错的,男方是李家村的李大郎,家□□有兄弟姐妹五人,家道还算可以。就是这李大郎姻缘上有些不顺,连订了两门亲事,女方都是没过门就死了。就有人传言说他克妻,他一直蹉跎到二十多岁也没娶。我娘家嫂子刚好认识她娘,后来不知咋地就提到你四妹,我想,咱家小四不管咋说也当过童养媳,你也知道的,说亲不好说。况这个李大郎人不错,李家的家风也正。后来又找算命先生一算,说这两人命都挺硬,谁也不克谁。李家觉着儿子年龄大了想早抱孙子,就赶紧早早订定。这么着,你离家没几天,这亲就定下了,紧接着把婚事也办了。”

桐月认真听着,她知道这还没完,接着便问:“然后呢?还有呢?”

李三婶说到这里,不由得深深叹息一声,接着又说道:“本来以为挺好的一门亲事,谁知道…反正就是有些美中不足,不过,这世上的事哪有十全十美的。我就怕你性子强咽不下这口气,婶还是劝你,你听了也就装不知道吧。”

“你倒是快说呀。”桐月急不可耐地问道。

林三婶半吞半吐地说了,她说得十分隐晦,但桐月还是听明白了。

按照林三婶和大家的看法,就是那李大郎人不错,老实能干,不嫖不赌。李家人也不错。人家都不错,那错在谁?当然是谁在梅月。

原来梅月嫁过去后,新婚第二天,相公就黑了脸,婆婆也黑了脸。回门时,不但梅月和李大郎来了,李家婆婆也来了,是来找白氏说道的。理由是,梅月之夜没落红,不是处女。梅月当下就解释了说,自己在贺家时上山砍柴,摔到灌木丛里,伤了□□,当时贺家的人都知道。李婆子就说,她去走访。因此这事只有贺家最清楚,贺家的人恨林家恨得要死,怎么可能说实话,就一口咬定梅月早就跟她儿子圆了房。李家母子气不打一处来,他们气归气,在林老实的强烈要求下,还是把梅月领回家去了。回去以后,至于过得是什么日子,谁也不知道。

桐月只觉得心口有一股无明之火直往上窜,她腾地站起身就要往外走。她刚起身,就被林三婶给拽住了。

她好劝道:“好孩子,你可别冲动。你说这事你咋说咋闹啊。还有啊,你千万别声张出去,现在就咱们几家知道,村里人还不知道呢。”

桐月才不信村里人不知道,若是不知道,他们刚才的眼神是什么意思?再说了,她也顾不上那么多。她一定得把梅月接回家来。

林三婶叫桐月如此性急,劝也劝不住,突然想起另外一件事,忙说道:“对了,小桐,你刚到家,你爹的事你还不知道吧?”

桐月心累地问道:“我爹又有什么事?”

“你爹啊——”林三婶说起这个二伯子这个人,全然换了一副语气,满脸的气愤和为嫂子打抱不平。

桐月听罢简直惊掉了下巴。梅月的事被逼嫁还尚在她的预料之中。但林老实的事却是没想到。

事情是这样的,今年不是邻近县城不是有雪灾吗?有雪灾就有难民,难民有男有女,其中就有一个寡妇,三十来岁,有两分姿色。此人跟着难民流落到杨树村来,不知怎地就跟林老实有了首尾。

林家最近几年家境渐好,虽然没有大富大贵,但好歹也是小康之家。林老实起初挺满足,但渐渐地又感觉到美中不足,因为他没儿子啊。没儿子再有钱又怎样,百年之后,这家计还不落到外姓人手里?没有儿子,他死后都没给他烧纸。没有儿子…

反正林老实那段时间吃饭睡觉都想要儿子。以后不敢想换老婆更不敢想纳小妾。可是现在不一样了。他这么想,村里有人知道后也开始撺掇,让他娶个二房,人选就是这个寡妇,人们都叫她孙寡妇。白氏得知后,气得嚎啕大哭。林三婶和林三叔去劝,林老实哪里肯听。一心一意地要娶孙寡妇进门,还说白氏无子,犯了七出,要不是看在几个孩子的面早把她休了。她要是再不识抬举,就别怪他不顾夫妻情份了。

桐月之所以觉得惊诧,倒不是对林老实的品德有什么幻想。而是她一直鄙视他。她一直认为这样的男人怎么可能会有女人愿意勾搭他?况且,她家也不是什么大富之家。可是这样的事还是发生了。或许她根本就忘了,什么锅配什么盖。别说是她爹这个人,就算是牛粪都有屎壳郎要。

“桐啊,你四妹的事先不急,也许过些日子李家人看着小四贤惠能干,慢慢想开了就好了。毕竟人是他家的人,还能退回来不成?倒是你爹的事,你可得着紧,那个女人可不是善茬,真让她进了门,你们娘几个可就苦了。”

桐月恍似未闻一般,先是好笑再是冷笑。接着,她站起身离开了。

桐月回到家时,林老实已经回来了,二姐杏月也来了。白氏一手拉着一个闺女,小声哭着,像是在恳求林老实什么。

她一见了桐月哀声唤道:“桐月,你也过来,咱们娘四个一起求你这个狠心的爹。他要不要咱们娘几个了。”白氏越说越伤心,哇地一声哭起来。

杏月见了妹妹顾不得寒暄,也跟着说道:“是啊,三妹,你要好好劝劝爹。”

林老实脸皱得像只苦瓜似的,双手揣在袖笼里,佝偻着腰踱来踱去。

踱了一会儿,他斜眼看着三女儿道:“小桐啊,这家里就数你最明白,你好好跟你娘说说,你自个也好好想想,你有弟弟的好处。”

桐月怒极反倒平静下来,像耍猴似地看着林老实,问道:“那你倒说说有什么好处,我听听。”

林老实根本听没明白桐月话里的讽刺,竟真的一一数起有儿子的好处来:“先说我和你娘的好处,将来百年之后,有人给俺们摔盆、烧纸祭祀——”

桐月冷笑着反问:“摔盆是吗?”她说着走到院中举起一只洗衣盆对着林老实狠摔下去:“你说你要几个,我现在就摔给你!”

林老实目瞪口呆。

白氏和杏月也是一脸不知所措。

桐月又道:“你还想要烧纸是吧?我现在也烧给你!”荷月立即跑进屋拿了一叠过年烧的黄纸,还体贴地递上了火镰。桐月擦亮火镰,当着林老实的面烧直纸来,在熊熊火光中,认真说道:“你说吧,你还想要什么,我全烧给你。”

林老实这个时候似乎才彻底反应过来,他气得脸皮红涨,指着桐月颤声骂道:“你他娘的,你就这么、这么给你老子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