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北把蓁蓁挤开,凑到了王新雯旁边:“媳妇,你说咱学不学?”

“学,为啥不学?”王新雯果断的点了点头:“就和咱妹说的一样,万一赶上好时候了呢。”

“那咱孩子咋办?”明北摸了摸王新雯还没有显怀的肚子又些发愁,那模样瞧着就和今天生明天就能上大学似的。

“那怕啥,要是真考上了咱到时候带着孩子一起上大学,那咱孩子可从小就是大学生了,我不想窝在这山里一辈子没见识,我必须考出去。”王新雯美滋滋的说着,随手把蓁蓁给的习题集拿过来一本本的翻开:“蓁蓁,这是你自己手抄的题?可真下功夫了。”

蓁蓁笑了笑:“我还给三哥他们抄了一套,不知道他们有这个想法不?”

明南和孟小溪如今已经有两个儿子了,大儿子烧饼每天跟着爹妈一起出门,去水解厂上幼儿园,小儿子饺子放家里,王素芬帮着看着。

正说着话,明南过来接饺子回家,蓁蓁把那套书递了过去,把和明北说的话又重复了一遍。

明南沉思了片刻,才略带着遗憾地摇了摇头:“如今我都快三十的人,·家里有孩子有老婆的,我要是出去上学谁照顾他们。”他的眼睛从习题册上挪开,脸上看不出什么表情:“我们现在挺好,妈和奶身边总得有人照顾才行,我们就在家伺候他们。要是真有能高考那一天,只要有我们在家,你们就是考出去也没啥后顾之忧。”

看着明南匆匆带着儿子离去的背影,蓁蓁眼皮子有些发酸,不过好在通往成功的路不止高考这一条,以后兄妹们互相拉扯拉扯,肯定谁也不会过的差了。

转眼到了腊月,李明东和桂花带着肉包、豆包、糖包从安北回来了,李老太抱着小重孙女糖包还没稀罕够呢,李木文一家、李木林一家、明西和谢雅楠也都到家了。这么些年,老李家还是头一次聚这么全,李老太每天早上睡觉都是乐着的。

李木文一家已经都调到了帝都,李木文在帝都军区任参谋长,在军区大院有单独的二层小楼居住,李木文的两个儿子媳妇也都在部队。

李木文对三个弟弟家里的孩子们,最喜欢的当属是蓁蓁了,一个是因为她是这一代唯一的女孩,李老太最宠她,再一个也是因为蓁蓁是他这些年见过的最聪明的孩子。

李木文的妻子薛文华这么些年没少听李木文提起这个侄女,说是又聪明又可爱,薛文华细细打量着蓁蓁,聪明不聪明得接触了才能知道,看模样倒是一个很灵气的女孩。

薛文华从行李箱里拿出一件淡蓝色羊毛大衣递给蓁蓁:“我前一阵去帝都的文化路商城一眼就相中这个羊毛大衣了,想着家里就你一个女孩,就买回来送你了。”

蓁蓁连忙笑道:“多谢大娘,这衣裳真漂亮!”

薛文华就势站了起来,帮着蓁蓁套上:“不知道你胖瘦高矮,也不知道买的合适不合适。”

蓁蓁身材高挑,长的又白净好看,往那一站就和衣裳架子似的,就是穿着自家做的手工大花棉袄都好看,更别提这样有型的羊毛大衣了。蓁蓁系上扣子在一家人面前转了一圈,李老太立马夸道:“我们家蓁蓁就是好看,穿这衣服可多洋气。”

蓁蓁笑着把辫子拿到身后:“是大娘眼光好,挑的衣服好看,我是借了衣裳的光了。”

薛文华微笑着看着蓁蓁,脸上带了几分喜欢:“你喜欢就好,等有空到帝都玩,我带你去多买几身衣裳。”

说起帝都,李老太就想起蓁蓁说的高考的事了,连忙偷偷摸摸从箱子里摸了个东西藏怀里了,然后找了个借口把大儿子拽到院子里去,悄悄地问了这件事:“这恢复高考的事是不是真的呀?蓁蓁说要早准备着,也让明北他们两口子跟着复习,你在帝都接触的人多,你说这事有谱没谱啊?要是没谱我就不让她挨那个累了,蓁蓁的眼睛多好看,万一天天看书和明东似的戴个眼镜,就白瞎了那双大眼睛了。”

李木文沉吟了片刻,方才说道:“这事有人提过,但是现在还是争论中,结果还不好说。蓁蓁的敏锐度很高,也很有心,您老就让她学就是,就是今年没消息明年也能被提上日程,这推荐上大学向来不是长久之计,早晚都会被废除的。”

李老太一听李木文这样说,顿时有了底,她看看四周,偷偷摸摸的从怀里掏出一个大黄鱼递给李木文:“蓁蓁说想买个帝都四合院,看你能帮忙不。”

李木文看着李老太掏出的大黄鱼眼皮子直跳:“娘,你到底有多少大黄鱼啊?”

“一根不够啊?”李老太又把手塞进了袖子里,又掏出了一根:“两根够不够?”

“够了够了。”李木文连忙给她塞回去了一根,警惕的看了看周围,拉着李老太往墙根走了几步:“现在虽然不像以前那么紧了,但是乍一拿出大黄鱼来还是挺惹人眼的。”李木文把大黄鱼塞进衣服里,确保不会掉下来才又小声说道:“若是您缺钱和我说,千万别再私自去换大黄鱼了,要是让人抓着不好。”

“我知道,这不托了你了嘛,娘知道咱家你最能耐,要是你都办不了的事趁早就打消主意得了。”李老太说着又把李木文还回来的金砖塞了回去:“木文,你要是有门路就帮着把这根大黄鱼一起换了,要是有危险有困难啥的也直说,千万别为难了。”

李木文微微笑了笑:“娘,要是你儿子连这都办不了,也甭住帝都军区的二层小楼了,直接在咱家旁边搭个房子得了。”

李老太这才放心的舒了口气:“那就好,那娘就和你直说了,这大黄鱼是蓁蓁从山里挖的,你换了钱以后按照她说的,买个好点的四合院,蓁蓁说了别心疼钱捡好的买,以后估计想买都买不到了。”

李木文诧异看着李老太:“蓁蓁运气也太好了,咱这红松山可是面积不小,她是咋找到金子的?”

李老太想了下:“说是挖人参挖的,别看你们哥儿几个从小就上山,可对这红松山谁也不如蓁蓁了解的透彻。这些年寄给你的人参灵芝,都是蓁蓁上山挖的,你可别白吃人家孩子的东西,以后有啥事可得真心实意的帮衬我们家蓁蓁。”

“我知道。”李木文说道:“就是没有这人参灵芝,难道我就不看顾她了?我们哥儿四个,就生了她这一个女孩,谁都得拿她当宝。”

李老太就爱听这话,连忙点了点头:“你能这么想最好,你只管实心眼子对蓁蓁好就行,这孩子可不是那种白眼狼的人。”

“那指定的,咱家没那样的人。”李木文想到蓁蓁说的恢复高考的事,忍不住和李老太夸赞了蓁蓁一句:“我这大侄女别看生在咱这小地方,可这头脑够活,我瞧着比帝都军区的孩子也不差什么。”

“那可不咋地。”李老太一个劲儿的猛点头:“不是我和你吹,能比的上咱家蓁蓁的可真没几个,明西有一回拿着猎.枪上山打猎,蓁蓁拿着弹弓就赢了他,还好意思吹什么神枪手呢。”李老太想起这事忍不住笑了两声:“现在咱家猎/枪都交上去了,明西更是连提都不敢比赛的事了。”

李木文搓了搓手推着李老太往屋里走:“要是真能恢复高考,您让蓁蓁往帝都考,我和明西都在那,都能照应她。”

“我估计她也是这么想的,要不然不能在帝都买房子。”李老太眼看到门口了,又小声补充了一句:“要是买房子还剩了钱了,也甭往回寄,等蓁蓁去了直接给她就行。”

李老太交代的事,李木文十分上心,回到帝都他便把这事交给亲信去办,才过了半个月的功夫,亲信过来回话:“参谋长,钱已经换好了,四合院也看了几处,雍和宫附近有几家,只是以前改成了大杂院,如今虽然收了回来,但是有些毁损,得稍微休憩才能住。

李木文微微皱了皱眉头,他觉的自己侄女那种人精想要买四合院指定不是单纯为了住,李老太当初可是强调了要挑好的买。

“别的地方呢?”李木文问道。

“后洋后面有很多保存完好的四合院,有几处大小价格合适的已经被李军长、张少将、李将军他们买去了,比那小的还有七八座,要说好的还有一栋四进四出的府邸最为精致,可是钱也多,目前还留在那里无人问津。

李木文的视线落在亲信带来的装满钱的皮箱上:“这些钱够不够?”

亲信立马回道:“够,不过参谋长您可想好了,这也太贵了。”

李木文深吸了一口气,从椅子上站起来:“我先和去看看这院子到底怎么样再说。”

亲信立马舒了口气,他实在不敢担这个责任,毕竟三十二两黄金换回来的钱不是小数,参谋长连看都不看一眼,自己实在心里没底。

两人坐着小车来到了后洋,停在了一个四合院门口,这曾是清朝一个郡王的府邸,一共是四进院落,门口的门墩依然保存的十分完整,并没有遭到破坏。

两名警卫员上去推开大门,绕过影壁,走过垂花门,李木文走进了第二进的院子,这里是有郡王府的正房,推开已经褪色的大门,李木文进去转了一圈,博古架、雕花大床都还在,只是上面积满了厚厚的灰,不知多久没人住过了。

粗略的把这个宅子转了一圈,除了雕梁画栋经过岁月的洗礼已经看不出本色外,房子的整体结构都保存的十分完好。

李木文琢磨着,如果这个都相不中,那他也实在是找不到比这更好的四合院了,他吹了吹手套上的灰,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你这去办手续吧,房主写这个名字。”

亲信把纸接了过来,看着最上面三个龙飞凤舞的大字,不禁念了出来:“李明蓁!”

作者有话要说:晚安亲们

第70章 第 70 章

这一批四合院本来就只卖给位高权重的内部人士, 所以李木文很快帮着蓁蓁办好了手续,只是他不知道老家的那个古灵精怪的小丫头准备怎么拾掇这座四合院, 便没有擅自作主,只是派人把里面的尘土清理干净, 其他依旧保持原样。

蓁蓁知道奶把买房子的事交给了李木文, 便放下心来踏踏实实的看书,在前世的时候, 网上曾经出过《1977年的高考试卷,看看你能得多少分》的帖子, 当时还在大学的她跟风做了一遍,如今虽然不是所有的题都能记住,但是大概有什么类型的题她还是有印象的。

到了六月份,蓁蓁基本上都不出屋了, 每天从早到晚的做题看书, 李老太这才后知后觉的想起来每回明南来家里都不说复习的事,她心里有些嘀咕, 趁着白天家里没人的时候便去问蓁蓁。

蓁蓁一想起明南放弃高考的事也有些心疼,毕竟以后世的眼光看,当一辈子的工人真的没什么出路,除非在改革开放初期敢辞职下海搏一把, 要不然只能吃一辈子的死工资,到退休都买不起一间房子。

蓁蓁把钢笔放下,转过来揉了揉眉心:“三哥说他怕自己考上学以后顾不上家里,也没人照顾你们, 便想着不参加高考了。”

“嗐。他咋不声不响的咋自己憋了这么大的一个主意?你说说他们不住在家里,我也没理会,差点让他们耽误了大事。”李老太懊恼的直拍大腿,满脸愁容地看着蓁蓁:“蓁蓁,你和奶说,他们现在复习还来的及吗?”

七七年恢复高考是在冬天,离现在还有五六个月,蓁蓁在复习中早就把同类型的题进行了归类,语文也按照前世的记忆把要点和需要背的文章都抄了出来,按照明南的基础,复习这么几个月问题不大。想到这里,蓁蓁点了点头:“我哥底子好,要是能踏踏实实复习上几个月肯定能考上大学。”

“有这句话就行了。”李老太一拍大腿做了决定:“等晚上我把饺子送回去的时候顺便和他们说说这事,不行以后烧饼和饺子晚上搁咱家,我和你妈给给看着,让他们两口子复习功课去。”

当天晚上李老太估摸着到了下班时间,便和王素芬领着饺子去了后头明南的家里。孟小溪正在灶房里做饭呢,一见李老太和王素芬来了,顿时笑着站了起来:“奶,妈,你们来了。明南正帮着烧饼换衣裳呢,准备一会去接饺子呢。”

王素芬松开手,让饺子回屋去找他哥玩,自己则进了灶房帮着孟小溪烧火:“也不单是为送饺子,你奶一会有话和你跟明南说。”

孟小溪不知道是什么事,赶紧把饭菜做好,端到桌子上让烧饼、饺子兄弟俩先吃。李老太和王素芬坐在东屋炕上等着,没一会明南和孟小溪两人就进来了。

李老太坐在炕里头,开门见山地就问明南:“我听你妹说你不想考大学有这么回事吗?”孟小溪闻言回头诧异地看着明北,似乎刚知道这样的消息。

明南坐在炕沿上,脸上有些无奈的神色:“我大哥家在安北,明西两口子在帝都搞什么科研,明北和蓁蓁都是想考大学的,不能我们都走了就剩你们几个老的没人伺候吧。”

“伺候什么,我们有那么老吗?”李老太生气的敲了敲烟袋锅子:“今年我还上山种地了呢。”

王素芬默默垂下了头,没敢拆穿老太太,明明只是上山溜达了一圈就回来了,连腰都没弯一下。这些年家里的地都是蓁蓁用异能种的,她都快忘了种地是咋回事了。

明南被李老太怼了一脸,默默的往外挪了挪:“家里我也放不下啊,你看我这两个孩子,要是我考上学了,小溪一个人根本收拾不了这俩皮猴子。”

李老太看了眼有些发懵的孟小溪:“小溪不准备考吗?”

“考啥呀?”孟小溪看了看明南:“明南也没提过这事啊。”

李老太生气地白了明南一眼,一脚把他踹地上去,拽着孟小溪坐在了自己身边:“就是你大爷过年时候回来说,估摸着今年能恢复高考,这不蓁蓁准备了好多资料想着和你们一起复习考大学。我这琢磨着可别因为我们几个老的耽误你们小两口的前程,就再来问问。”

孟小溪垂头想了想脸上也有些犹豫:“我当初是初中毕业上的卫校,这底子不行啊。要不让明南考吧,我自己一个人在家能行。当初大哥上大学时候,大嫂不就在家嘛,其实也没啥。”

李老太见这两口子都还有些顾虑,便直接把带来的书和习题往他俩面前一放:“这是蓁蓁整理的学习资料,看不看由你们自己决定,至于我和你爹你妈你们就不用操心了,说不定没两年我们就到帝都陪蓁蓁去了呢,到时候家里就剩下你们一家四口,可别发电报催我们回来。”

李老太说完就下炕穿鞋要回家,明南和孟小溪拦了一下:“奶,你们在这吃呗,都做好了。”

“不用了,家里也做好饭了,我就是怕耽误你们的前程赶紧来和你们说说,你们自己好好考虑考虑啊。”李老太说完和王素芬打着手电出了门,瞅着明北家亮着灯,李老太说:“出都出来了去瞅瞅明北他们两口子去。”

现在还不到睡觉的时候,因此大门都敞开着,李老太两人直接进了屋,看见明北和王新雯两口子正在做题呢。

明北本来并不算特别热爱学习,当时他本来想只读到初中的就得了,后来因为心里的暗恋,才发奋图强考到了水解厂。如今白天上班累的够呛,他晚上一躺在炕上连动都不想动。可王新雯却是个能吃苦的性子,她即使挺着大肚子,也每天坚持不懈的做题复习,明北看着媳妇怀着孕都这么努力,自己也不好意思偷懒了,两口子晚上点了灯坐在一起读书,还颇有点上学时候的感觉,两人还都挺享受这样的小情趣。

看到俩人都挺努力,李老太就没多坐,嘱咐王新雯隔一段时间就起来转两圈,省的腰受不了。

转眼到了八月份,高考的消息还没有着落,明北心思有些散了,眼瞅着王新雯离预产期还有十来天的时间,明北怎么也看不下书去了。北岔最好的医院就是水解厂医院,李老太看着明北两口子心神不定的样子,便带着礼物去老王家串了个门,看能不能让他们两口子先回水解厂住,这样发动了能直接去医院。

王新雯爹妈也就这一个姑娘,自然没啥不乐意的,如今的房子都窄,王新雯还有两个弟弟在家呢,两家商量了一下,索性让他们跟着李老太回家,住在明北家里。

王新雯在娘家住了一个礼拜就发动了,不到半天就生下了个七斤多重的大胖小子,在医院住了三天,明北问邻居借了个大车把王新雯和孩子直接从医院接回家来。李老太一边看着王素芬熬鸡汤一边忍不住念叨:“咱家香火咋还这么旺,之前桂花生糖包的时候,我还以为咱家风水改了呢。

王素芬笑着往灶坑里填了一把柴火:“别人家都恨不得都生儿子,就您老和一般人不一样。”

李老太吧嗒吧嗒抽了口烟:“那是他们不知道养闺女的好。”

估摸着鸡汤熬到了时候,王素芬拿了一个小闷罐出来,把鸡汤都给盛上了,端着给王新雯送去。

别看王新雯不胖,可是她奶.水特别好,大胖小子咕咚咕咚吃饱了,倒头能睡半宿,李老太说就没见过这么好养活的孩子,快赶上蓁蓁小时候了。儿子省事,王新雯没事的时候就让明北给自己念题,王素芬去的时候正听见明北和王新雯两个背课文呢,连忙去灶房用鸡汤给王新雯下了碗面条,里面还放了一个大鸡腿。

“雯雯,别用功了,你这坐月子可不能太劳神。”王素芬让明北支上炕桌,把面条放在桌上:“明北,你到前头和你奶吃饭去,我先替你看着雯雯和孩子。”

明北应了一声,给王新雯倒了一杯水放在桌上,刚往出走了两步又回来问道:“妈,我儿子小名叫啥啊?”

“叫啥不行啊,你们随便起呗,反正咱家小一辈的小名都被你妹全整成吃得了,你爱吃啥就叫啥吧。”王素芬头也不抬地回了一句。

明北期待的看着王新雯:“媳妇,你喜欢吃啥?”

“叫面条吧。”王新雯滋溜喝了口面条汤:“妈煮的面条可真香。”

王素芬立马乐开了怀,连忙说道:“喜欢吃就多吃点,妈给你煮了一大锅鸡汤呢,面条也有现成的,不够咱再煮。”

“面条…”明北念叨了几遍,转身往外走:“面条这名字听着还行,幸好没让我起,我最爱吃的是炉箅子,哎呀,老香了。”

***

等到面条一个来月的时候,广播里终于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国家决定恢复已经停止了十年的高考,一个月后以后进行考试。

老李家听到这个消息全家雀跃,就连虽然一直看书复习,但是没有想好是否要参加考试的明南和孟小溪,在听到广播的这这一刻,两人也下了决定,到底行不行都得去试试再说,眼瞅着这一辈子已经过去了三分之一,再没有点闯劲儿,就真的落在弟弟妹妹后面了。

于是明南两口子、明北两口子、蓁蓁五个人全都去报了名,领回了准考证。最后一个月的冲刺阶段,李老太把明南家的烧饼和饺子、明北家的面条都领到前院自己带。明南、孟小溪、明北都请了长假,白天所有人都呆在明北家,蓁蓁领着他们一起做题,反复练习己记忆中的高考题。

终于到了高考这一天,王素芬半夜就爬起来熬鸡汤,等听见明北他们起床洗漱了,赶紧用熬好的鸡汤煮了一锅面条,撕了不少鸡肉进去,还放了五个荷包蛋。

明南几个一人端着一大碗面条呼噜呼噜吃完,蓁蓁让大家检查了一遍准考证和文具盒,确保考试的东西都带好了,这才一起骑着自行车去学校。

第一年恢复高考,只考四门课,数学、语文、政治,另外文科考史地、理科考理化,每一门满分是一百分,总分是四百分。

这么多年第一次坐在考上,不仅明北、明南手有些发抖,就连蓁蓁也有些紧张。不过比起其他只复习了一个多月的考生来说,老李家可是打去年过年就开始复习了,课本都翻烂了不说,就连蓁蓁从各地弄来的习题都做了有几十套了。

发现卷子,几人连忙按照蓁蓁说的,先写上名字和考号才开始做题,粗略的扫了一遍试题,明南几人都舒了一口气,这些题都曾经跟着蓁蓁复习过,应该问题不大。而此时蓁蓁早已奋笔疾书,在别人眼里有些和天书一样的数学题,在蓁蓁眼里和加减乘除差不了多少。

十年时间,太多的人把精力都放在了田间地头或是工厂里,如今政策来了,等他们想跟着政策走一步的时候,才发现自己落下了太多。

考场里静悄悄的只能听见笔写在纸上沙沙的声音,而王素芬和后世的很多考生的家长一样在家里坐立不安的等待着,等明南、蓁蓁他们回来了,她都不敢多问,赶紧把做的红烧肉、大米饭、油焖豆角端上去,让他们吃饱了好去考下一门。

交上最后一张试卷,蓁蓁走出考场,她正四处张望找哥哥和嫂子呢,就见明北欢呼的冲出教室,拉着刚出来的王新雯又蹦又跳。蓁蓁按了按跳个不停的太阳穴,赶紧走过去拽了他一下,无奈地说道:“刚沉稳了几年又不稳重了,你这是生怕别人不知道你能考上是不?”

明北顿时哈哈大笑起来,看着周围人的目光,连忙放开了王新雯的手,压低声音道:“我觉得我能考上国大。”

王新雯脸上更是抑制不住的笑容:“我觉得也差不多,以前上学时候课本没有多少内容,老师也不认真讲,等毕了业又去青年点呆了三年,上学那些东西早都忘的差不多了。要不是这次蓁蓁拉着咱们扎扎实实学了这一年,我看咱连数学卷子都做不完。”

明北想想数学卷子上的题,基本都是蓁蓁给讲过的题型,立马拍了拍蓁蓁的肩膀,豪气地说:“哥得好好犒劳犒劳你,你说你想吃啥,哥上山给你打猎去。”

蓁蓁看着明北,露出个甜甜的笑容:“那打头野猪回来吧。”

明北腿一软,差点给蓁蓁跪了:“妹啊,其实我琢磨着这人老吃肉也不好,容易长胖,要不哥给你买衣裳吧,咱明天去水解厂的大供销社,你看中啥哥给你买啥中不?”

蓁蓁笑着拍了下明北的胸口:“就你挣那两个钱,留着给我面条侄子买奶粉吧。”兄妹两个正说笑着,明南和孟小溪也出来了,他俩一个报了林业大学,一个报了医学院,都是冰城的学校。

“考的怎么样?”明北问道。

明南看了孟小溪一眼,脸上满是笑意:“我觉得问题不大。”孟小溪有些难为情地说:“我有两道数学题没做出来,当初明明蓁蓁讲过的,我一着急又给忘了,其他的倒是都做上了。”

蓁蓁笑着拍了拍书包:“行了,都考完了,就不想这些事了,咱得回家商量商量怎么庆祝才说。”

明北顿时哈哈大笑起来:“必须的。”

第一年恢复高考,国家从上到下都十分重视,蓁蓁原本以为过完年都出成绩,谁知刚过完生日就接到录取通知书了。蓁蓁以全省第一几乎接近满分的成绩被帝都大学文学系新闻专业录取,明北拿到了国大土木工程系的录取通知书,王新雯则被帝都大学法律系录取,明南和孟小溪都拿到了冰城的通知书,一个去林业大学一个去了冰城医科大学。

老李家五个孩子考上了大学,其中三个还是全国最牛的两所大学,消息一出,整个北岔都震惊了,水解厂为此特别专门开了个庆祝会,给明南、明北、孟小溪、王新雯四人送行。更有不少邻居同事都来老李家要复习资料,而且点名要状元蓁蓁用过的东西,那可都是带着福气的,多摸一摸说不定也能考个大学回来。

刘秀兰一听邻居说侄女考了状元以后连饭都顾不上做,一路小跑来到李木武家,气喘吁吁地拉住蓁蓁的手就不松开:“蓁蓁,三婶和你说,你的课本千万得给我家明荣和明光。哎呀,你说当初他俩咋就不信说恢复高考的事呢,要是这一年和你们一起好好学,是不是就能一起上大学了?”

刘秀兰越想越觉得生气:“都是结婚的人了,我也不好意思多说他们啥,你说说咋就这么不长心,让他们考大学和害了他们似的,我看着明荣、明光两个光琢磨接班的事了。”

自家的堂哥肯定比外人亲,蓁蓁把书和资料整理了两套出来递给了刘秀兰:“三婶,今年因为特殊所以才在冬天高考,正常来说等到七月份就考试了,这眼瞅着才只有半年的时间,你可得督促着我明荣哥和明光哥好好看书啊。”

“你放心,这回我得天天看着他俩学。”刘秀兰抱着厚厚的一摞书,心里顿时踏实不少:“有状元大侄女亲自做过的练习题,你说说他俩就是考不上帝都咋也能考个冰城吧”。

蓁蓁笑了笑,捋了捋头发没敢打包票,刘秀兰乐呵呵的进屋和李老太打个招呼:“娘,我这拿书回去让明荣和明光也好好学学。”

“好好学,考个好大学啥时候也不吃亏。”李老太抽了口烟袋说:“你看当初明东刚一毕业就能拿五十多块的工资,比他爹上了一辈子班还强,你说到底为啥,还不是因为上了大学嘛。虽然后来那两年不太顺,但是听广播也知道,以后大学生差不了。”

李老太看了看刘秀兰,总结了一句:“我觉得你家两个小子就是听广播太少脑子才不好使的,你别整天抠搜的攒着钱舍不得花,赶紧回去买个收音机去,没事多听听错不了。”

刘秀兰讪笑了一声:“收音机确实不便宜不是,再说咱家也没有收音机票啊。”

“要是钱不够我先借给你点。”李老太敲了敲烟袋:“不过收音机票得你们自己想法弄。”

刘秀兰笑了声:“哎呀,说的我好像问你要钱似的,不要不要,明荣明光这两年在经营所拉木头也不少挣钱呢,等我回家商量商量。”

李老太点了点头,喊了声明北:“去拿个筐把书装起来,你骑着自行车把你三婶送家去。”

****

因为二月底开学,过完年不等出正月就得去学校了,明南、明北都有孩子,一家人趁着过年人多,坐在一起商议孩子到底怎么办。

明南和孟小溪相对来说好办一点,两个学校离着不太远,林业大学不仅有自己的林场还有附属的小学和幼儿园,到时候把孩子往里一送就行。只是带着孩子不方便住宿舍,吵吵闹闹的影响舍友休息,到时候怕惹人不痛快。

李木林在冰城住了二十多年,对冰城比对北岔还要熟悉:“林大那边地广人稀,像咱家这种建了房子空着的也有不少,到时候你们借一间住着,一个月给点苞米面啥的,费不了几个钱。”孟小溪一听就放了心,早上上学把孩子往幼儿园一送,放学就把孩子接回来,啥也不耽误。

相比孟小溪而言,王新雯就麻烦多了,面条这才五个月,天天的都离不开人,王新雯要是把他带在身边肯定没办法上课,可是要是放在家里,母子一离别就是半年,王新雯又觉得心里扎的疼。

看着小孙媳妇抱着孩子有些六神无主的样子,李老太一拍巴掌做了决定:“咱都去,整天从广播里听了这么多年的天/安/门,我还不知道天/安/门到底长啥样呢,咱也跟着他们沾沾光去帝都瞅瞅去。明东她娘你去不去?”

“去!”王素芬嗓门响亮的应了一嗓子:“我听娘的,娘说去哪儿我就去哪儿。”

李木武坐在旁边傻了眼:“那我呢?就留我自己在家吗?我可不会做饭!”

作者有话要说:推荐下好基友的文:

1.《一顿不吃胖十斤》by忆锦

原本喝凉水都会长肉的十八线小明星,居然在饿死之际得到了吃货系统,从此越吃人越美,身材赛维密,只要吃吃吃就会演技爆棚、洪福齐天!

单真真:系统,我不是跟你吹,我能吃到你破产信不信!

2.《人设不能崩》BY:墨千榕

钢铁直男技术帝和大明星小甜妻事业爱情双丰收的日常。《人设不能崩》网页:

第71章 帝都之行

李木武的刚说完, 顿时所有人都笑了起来,李老太没好气地看了眼李木武, 都不知道说他啥好:“还能把你撂家咋地?你这离退休也几个月了,别拖拉了, 提前去办退休手续, 让老三家的明光接你的班。往后他要是能考上大学最好,要是考不上也能有个正经工作。”

李木森在旁边挠了挠头, 有些不好意思地朝李木武笑了笑:“那啥,我替我家二小子多谢四哥。”

李木武还有没回过神来:“那我这就不干了?”

“不干了不干了。”蓁蓁立马笑着说道:“你就跟着你闺女我去帝都享福吧。”

李木文一家刚到家还没说四合院的事就被一家子大学生惊住了, 李木文连连说了几个好字,兴奋的样子瞧着和他考上了大学一样。大学,尤其是国大和帝都大学这两所学校,可谓是大部分国人儿时的梦想。

李木文小时候日子苦没上过学, 还是打仗时候跟着政委认了些字, 等解放以后又上了夜校,之后又上了军校。

打仗时候有没有文化看不出什么差距来, 等正儿八经上了军校学起军事研究、战略研究来,李木文这才意识到差距。因此他当年回老家的时候,为了能让家里多出几个成才的,直接把明西转到了冰城最好的高中, 就是为了让他能考上军工学校。李木文自己的两个儿子也都是军校毕业的大学生,年纪轻轻的已经有了职位,在部队里前途无量。